資源簡介 2024-2025下學期七年級歷史學科期中學情監測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隋文帝“有雄才大略,過人之聰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材料中隋文帝“卓然出于后世者”的突出貢獻是( )A.開創皇帝制度 B.促進了民族的交融 C.開通了大運河 D.實現國家重新統一2.小歷同學在游覽完大運河文化博物館后,對隋朝二世而亡產生了疑惑,為此搜集到了如下描述隋煬帝統治的資料,據此可知隋煬帝“身喪國滅”的原因是( )(煬帝)登極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導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達河北,通涿郡……又逆征數年之賦,窮侈極奢。……身喪國滅,實自取之。——杜佑《通典》A.經濟蕭條 B.戰亂不斷 C.統治殘暴 D.人口銳減3.“千古大運河,日日千帆過。船運南北貨,舟載八方客。京畿品稻米,余杭嘗面饃。北地唱吳歌,江南奏鼓樂。”材料反映出隋朝大運河的開通()A.推動了隋朝完成統一 B.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C.減輕了勞動人民的負擔 D.大大加速隋朝滅亡的進程4.學者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說:“在當時(隋唐時期)的條件下,這是一大發明。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于是有政治上社會對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獲得了非常大的彈性。”材料中的“制度”( )A.以門第為主要參考標準 B.維護了國家統一 C.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D.削弱了皇帝權力5.《舊唐書》稱:武則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為誅殺公卿,獨斷專權);郭沫若評價武則天時說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自己在死后留下無字碑,“千秋功過,任人評說”。武則天在歷史上有很大爭議,那么,史學家肯定武則天主要是因為( )A她是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執政時期社會經濟繼續發展C創立殿試制度 D執政時期任用酷吏,濫殺無辜6.唐都長安約有百萬人口,其中有來自中亞、波斯、大食、新羅等地的商人、使節、留學生數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開設貨棧,買賣貨物。這反映出()A.唐朝政治制度完備 B.長安城布局嚴整對稱 C.唐朝民族關系和睦 D.長安是國際性大都市7.下圖形勢出現的主要歷史根源是( )五代十國形勢圖(后周時期)A.藩鎮割據 B.重文輕武 C.黃巢起義 D.宦官專權8.唐人陳陶在《隴西行》中說:“自從貴主(指文成公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這說明文成公主入藏( )A.使吐蕃統一了青藏高原 B.促進了民族交流與交融C.加強了唐對吐蕃的管轄 D.使唐蕃訂立了友好盟約9.閱讀書籍需要關注目錄,從而把握內容的主旨。如下圖目錄的內容主旨是( )唐朝閻立本《步輦圖》 少數民族尊奉唐太宗為“天可汗” 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A.開放的對外關系 B.開明的民族政策C.繁榮的封建經濟 D.多元的對外交往10.日本與中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唐朝時,日本派出的使節有十幾批,最多的一次達到500多人。日本多次派遣使節的目的是( )A.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 B.傳播先進的日本文化C.加強兩國的友誼 D.求取佛經11.下圖為兩枚古錢幣,分別是唐朝的“開元通寶”(始鑄于621年)、日本的“和同開珎”(始鑄于708年)。從中得出的錯誤結論是( )A.兩者都是圓形方孔錢 B.兩者上面都有漢字C.說明唐文化對日本影響深遠 D.說明新羅是一個善于學習的國家12.唐朝的留學生中,以新羅最多。唐朝的長安和沿海許多城市設有“新羅坊”“新羅館”,接待新羅商旅。以上羅坊“以上史實表明唐朝( )A.重視民族交融 B.實行開放政策 C.意圖控制新羅 D.交往國家單一13.下列圖片是某校學生為歷史長廊新一期展覽尋找的插圖,展覽主題是唐朝時期的中外交往。符合本主題的插圖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唐詩題材豐富,風格多樣。李白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所展現出的詩歌特色為( )A.抒發進取精神 B.詩風淳樸厚重 C.直面社會現實 D.浪漫主義情懷15.“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那個復雜、動蕩的時代,被人們稱為“詩史”。這位詩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鑒真16.七年級(2)班同學們開展項目化學習,下面是他們展示的匯報內容。由此可知,他們研究的主題是( )主題:_____________ 欣賞《顏氏家廟碑》,領略唐朝書法魅力吟誦《全唐詩》,回顧唐朝詩壇氣象 賞析《送子天王圖》,感受唐朝繪畫風格A.民族交流,開放包容 B.經濟繁榮,貿易繁盛C.多彩文藝,華彩復現 D.世界樞紐,萬國來朝17 據學者統計,北宋一朝科舉考試共錄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約360人,武舉考試共錄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約5人。宋代還規定文武官員在任期間,文臣考核升遷的年限比武臣短。這說明宋朝 A.崇文抑武 B.休養生息 C.重農抑商 D.武將跋扈18.“南海一號”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送瓷器時失事沉沒的木質古沉船,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材料反映了宋代( )A.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B.手工業的興盛 C.海外貿易繁榮 D.文化昌盛19.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超過北方;江西的景德鎮到南宋時已成為我國的制瓷業中心;宋朝時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的首位,長江下游成為豐饒的糧倉。這些史實共同反映的現象是( )A.商業空前繁榮 B.農業技術發達 C.經濟重心南移 D.貿易繁榮20.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在地方設行省;在行省之下,繼承前代的制度,設置路、府、州、縣。該舉措的目的是( )A.發展農業生產 B.加強民族交融 C.有效統治全國 D.實現國家統一21.元朝建立后,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下列選項能夠證明這一史事的是( )A.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屯駐軍隊B.設置駐藏大臣,監督地方政務C.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D.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2.宋金議和后,雙方形成南北對峙的分界線是( )A.淮水至大散關一線 B.長江至大散關一線C.漢水至大散關一線 D.黃河至大散關一線23.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元朝時,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了行政機構,加強對臺灣的管理。這個行政機構是 ( )A.臺灣府 B.宣政院 C.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D.澎湖巡檢司24.《宋史》記載:“蜀用鐵錢,民苦轉貿重,故設法書紙代錢,以便市易。”據此推斷,宋代紙幣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宋遼盟約的訂立 B.商貿流通的需要C.海外貿易的繁榮 D.造紙技術的改進25.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和評判。下列選項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澶淵之盟”簽訂后,遼宋之間保持了較長時間的和平局面B.遼與北宋有戰有和C.11世紀前期,黨項族建立西夏D.岳飛統帥的“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二、材料解析(本題共2小題,第26題8分,第27題12分共20分)26.墨墨同學進行了隋朝的專題學習,請你參與其中,探究歷史。(8分)【千秋偉業】材料一【偉大創舉】材料二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有參政的機會……我國的這一制度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有人稱它為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勃興速亡】材料三隋煬帝死后,被葬在揚州西北的雷塘。唐朝詩人羅隱在一詩中寫道:“君王忍把平陳業,只換雷塘數畝田。” ——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1)根據材料一回答:圖中A、B、C分別是哪幾個城市?大運河的開通起了什么作用?(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回答,這種制度是什么制度?它的確立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2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回答,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給我們當代執政者哪些啟示?(2分)27.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朝代之一,其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成就。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唐太宗在位20多年,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唐太宗廣納賢才,知人善任,…… ——統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1)依據材料一和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唐太宗時期的盛世局面被稱為什么?唐太宗時期敢于進諫著名大臣是誰?(2分)材料二唐玄宗即位以后,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實行一系列改革:……唐朝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 ——統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依據材料二和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唐玄宗前期重用賢臣名稱?(一位即可)唐朝進入鼎盛時期被稱為什么?依據材料一、二,列舉唐朝興盛的原因?(一項即可)(3分)材料三:元朝政治制度……行省制的設立……宗教事務管理機構設置等等大多為后代所承襲……根據材料三回答,行省制度的影響是什么?(1分)材料四元朝把大一統國家治理模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峰。通過積極的制度創新,基本上實現了對西藏、西域、云南和嶺北等邊疆地區的直接管轄,為大一統中國邊疆治理作出了巨大貢獻。經過長期交往和共同生活,遼闊的疆域成為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園。摘編自王文光、馬宜果《元朝的大一統實踐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舉例說明元朝在邊疆管埋的創新舉措?(3分)材料五:唐朝時,世界上有70多個國家或地區與中國有往來。那時候,外國人除了與中國貿易,還學習中國的科技文化,引進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聲望很高,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統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5)依據材料五概括唐朝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寫出唐朝時期與印度交往的著名事例。(2分)材料六: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 —《遼史·百官志》(6)材料六反映了遼統治者怎樣的統治思路 2024-2025下學期七年級歷史學科期中學情監測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5DCBCB 6----10DABBA 11----15DBBDB 16----20CACCC 21---25AADBA材料題26.(1)城市:A:余杭;B:長安;C:涿郡。(3分)作用: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2分)(2)制度:科舉制度。(1分)影響:1.加強了朝廷在選官制度上的權力,使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用人制度逐漸確立;K擴大了統治基礎,對社會階層的流動起到積極作用,提高了整個官僚隊伍的文化素質。(2分)(3)原因:隋煬帝的殘暴統治。(2分)啟示:要以民為本,愛惜民力;關心民生;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呼聲;執政為民等。(2分)27.(1)盛世局面:貞觀之治;大臣:魏征。(2分)(2)賢臣:姚崇、宋璟(一位即可);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原因:重用賢能;注重發展經濟。(一項即可)(3分)(3)影響:行省制度的創立,是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為我國省制的開端。(2分)(4)舉措:東南地區設澎湖巡檢司;西北地區設北庭都;西藏地區設宣慰使司都元帥府(2分)(5)對外政策:開放的對外政策;事例:玄奘西行。(2分)(6)統治思路:蕃漢分治的統治思路。具有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特點。(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