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下第七單元《語文園地》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語文園地安排了四個板塊的內容。“交流平臺”圍繞習作中如何有意識地用上平時積累的語言展開交流。教材呈現了兩個泡泡:一個以《鹿角和鹿腿》一課的“沒精打采”為例,引導學生在習作中用上平時積累的詞語;另一個以《我們奇妙的世界》中的句子為例,引導學生在習作中仿寫課文中的精彩句子。“詞句段運用”安排了兩項內容。第一題是仿照課文《海底世界》,用問句作為開頭說一段話,在運用中體會文章用問句開頭的作用。第二題是學寫尋物啟事。尋物啟事屬于應用文的一種,一般包含標題、正文、署名和日期,正文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丟失的物品及特征,自己的聯系方式,最后要表達謝意。“書寫提示”以八個字為例,提示了筆畫較少和筆畫較多的字的書寫要領。“日積月累”安排的是一組八字成語。八個字組成的成語,前后四字表達的意思是相關聯的,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是連起來一起使用的。教學目標文化自信:學會在習作中有意識地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語言運用:試著仿寫句子,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學習寫作“尋物啟事”。審美創造:積累“日積月累”中的八個成語,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教學重點1.圍繞如何在習作中用上平時積累的語言展開交流,增強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的意識。2.了解問句作為文章開頭的作用,學習用這種方法說一段話。教學難點1.認識尋物啟事的寫法,能用正確的格式寫一則尋物啟事。2.能正確書寫筆畫較少和筆畫較多的字,把“止、露”等8個字寫規范、寫勻稱。3.熟讀并記誦4個成語,知道它們的意思。教學過程◎交流平臺 積累詞句,恰當運用1.出示范例,學習恰當運用積累的詞語(1)學生自由讀一讀,想一想“沒精打采”這個詞語用得好不好,為什么?指名學生交流,明確:“沒精打采”這個詞語寫出了“他”精神不振,一句話也不想說的樣子,很形象。(2)“沒精打采”這個詞語是從哪里積累的呢?指名學生反饋,引出課文或課外讀物中的句子。就在他沒精打采地準備離開的時候,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腳步聲。——《鹿角和鹿腿》小結:我們在學習課文或閱讀課外書籍的時候,要養成積累優美詞句的習慣。在日常說話或習作中,嘗試把積累到的詞句運用進去,自己的語言也會越來越生動、優美。2.出示范例,學習仿寫句子黑夜降臨了,我們看見夜空中群星閃爍,就像千千萬萬支極小的蠟燭在發光。(1)指名學生讀句子。思考:這個句子你覺得寫得如何?學生交流,反饋小結: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群星比作蠟燭,生動地寫出了星光閃爍的特點,很形象,有畫面感。(2)出示教材中的一組句子,學生自由讀一讀,比較仿寫句和原句,說說仿寫得怎么樣。指名學生交流,反饋小結:按照例句,先介紹什么時候,接著寫看見了什么,最后用上比喻句,更具體地介紹這個事物。寫出了初升的太陽又熱又圓的特點,形象又生動。(3)試著仿寫句子我也寫一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桌交流:在習作中用了哪些平時積累的語言或者仿寫的句子,互相評價用得是否合適、恰當。◎詞句段運用一 問句開頭,寫出事物特點1.“你可知道,大海的深處是怎樣的?”這是《海底世界》的開頭。你覺得這樣的開頭好在哪里?指名學生交流,反饋小結:這是一個問句,用問句作為文章開頭可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這句話提示文章的主要內容,說明這篇文章是圍繞這個問題來寫的。2.請你也用類似的開頭說一段話,向別人介紹一種事物。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頭有多么奇妙?……你是否聽說過……(1)教師指導第一句的寫法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頭有多么奇妙?……①學生讀這個問句,想一想:可以從哪些方面表現石頭的奇妙呢?指名交流反饋,小結:抓住關鍵詞奇妙,可以從石頭的顏色、形狀、大小、數量等方面來寫。可以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寫出石頭的“奇妙”,也可以抓住其中一個方面寫具體。②出示范例,指名學生讀,看看是分別是怎么寫的?示例1: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頭有多么奇妙?它們有的像展翅欲飛的雄鷹;有的像引吭高歌的公雞,有的像沖天的竹筍,有的像剛出土的蘑菇……抓住石頭的形狀這個方面具體寫出了奇妙示例2: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石頭有多么奇妙?它們有的大得像一堵墻,有的小得像顆米粒。如果不是親眼看到,真讓人難以相信。你看,有的仙人伸著手臂指向前方;有的像仙女,端坐在石塊上彈琴;有的像一個人大繡球,嵌在兩山之間,仿佛隨時會滾落下來……抓住石頭的大小和形狀具體寫出了奇妙(2)指導第二句的寫法你是否聽說過……思考:聽說過什么事物?想想事物有什么特點?可以從不同方面寫出事物的特點,也可以抓住一個特點寫具體。(3)自由練習,同桌互相評,全班交流。3.拓展練習:試著用問句作開頭說一段話,向別人介紹一種事物。你可知道,我們的校園多么美麗嗎?……你可知道,西湖邊的小松鼠有多可愛嗎?……你是否聽說過……①學生自由練習,老師巡視指導。②小組交流:組內互相點評,是否圍繞開頭的問句說的,有沒有說具體。③出示作業范例,讀一讀,和自己說的比一比,說說好在哪里。◎詞句段運用二 創設情境,學寫尋物啟事一、利用教材情境,明確寫法1.出示教材中的“尋物啟事”,學生自由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發現。指名交流,反饋:這是一則尋物啟事。尋物啟事就是請人幫忙,尋找丟失的物品。2.再次出示尋物啟事,學生仔細觀察:尋物啟事的格式是怎樣的?指名交流,反饋:標題:第一行居中寫“尋物啟事”正文: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正文落款:分兩行寫在正文右下方,署名在上一行,日期在下一行3.再讀讀尋物啟事的正文部分,說說要寫清哪些內容?指名交流,反饋4.總結:標題:第一行居中寫“尋物啟事”。正文: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清楚物品丟失的時間、地點、丟失什么物品、所丟物品的特點、聯系人以及聯系方式,還要表示感謝。落款:分兩行寫在正文右下方,署名在上一行,日期在下一行。尋物啟事是請求他人協助尋找丟失的物品,文中要寫表示感謝的話。如果是很重要或非常貴重的物品,還可以寫給予拾到者必要的報酬、酬金之類的話。二、創造生活情境,實踐運用1.利用情境,強化練習302班楊欣同學昨天上午第三節課體育課時,把繩子落在了學校大操場上。她希望能早點找回自己的繩子,請你幫她寫一則尋物啟事。(1)出示寫好的尋物啟事,判斷:這樣寫,能找回繩子嗎?點評要點:格式是否正確,啟事要點是否說清楚。指名學生交流,反饋小結:不能。沒有特征,不知道繩子是什么樣子的;也沒有署名,無法聯系失主。(2)出示寫好的尋物啟事,判斷:這樣寫,能找回繩子嗎?點評要點:格式是否正確,啟事要點是否說清楚。指名學生交流,反饋小結:格式正確,要點說清楚了,什么時間在哪里丟失了繩子,繩子的特點也說得很清楚,還加上了失主和失主的班級。2.情境練習,掌握要點◎李軒昨天傍晚在東灣小區籃球場打球時,不小心把一個品牌是“希樂”的藍色不銹鋼水杯落在了球場。他媽媽的手機號是18773751213。你能幫他寫一則尋物啟事嗎?◎5月15日中午,趙阿姨家里的小狗在小區里走失。小狗是只長毛博美,尾巴染成了粉紅色。家庭住址:江濱小區15幢三單元1103室。聯系電話:18982341767。請你幫她寫一則尋物啟事。(1)學生自由練習,選擇其中一個情境寫尋物啟事。(2)指名交流,點評。評價標準:格式是否正確;內容是否寫清楚。(3)出示課件范例供參考。◎書寫提示:注意筆畫間距1.出示教材范例,學生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指名交流,反饋小結:獨體字,筆畫較少;合體字,筆畫較多2.寫這些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筆畫較少的字,要把筆畫寫開一些。筆畫較多的字,要把筆畫寫得短小些,縮小筆畫間距。比如:止”的筆順是豎、短橫、豎、橫,筆畫寫開一點。“露”注意雨字頭的變化,四點的間距寫緊湊。3.學生自由在書上練寫,點評:筆畫的間距是否得當。◎日積月累:學習成語,積累運用1.你積累過成語嗎?說說你積累的成語。2.出示教材中的成語,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重點指導讀音:兵讀后鼻音,將讀作第四聲,赤是翹舌音。3.再讀一讀,說說你的發現。指名交流,小結:這些都是8字成語。4.你在哪里見過或者聽過這些成語嗎?說說你的理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敵人來了派將士抵擋,大水來了用土去掩蓋。比喻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辦法解決問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進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原指不經歷危險的境地,就不能獲得成功,現在比喻不經過艱苦實踐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就。◎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耳朵聽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親身感受比傳聞更可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朱砂。靠近朱砂容易染成紅色,靠近墨就會變黑。比喻人常常因環境的影響而改變其習性。5.選擇合適的成語,把句子補充完整。(1)哥哥交了一群愛學習的朋友,現在也變得積極上進了,這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警察叔叔喬裝打扮,精心潛伏,終于把犯罪分子都抓了起來。正可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3)爸爸安慰媽媽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總會有辦法的。”(4)都說黃山風景十分奇特,(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我一定要親眼去看一看。 6.你還知道其他的八字成語嗎?交流后拓展積累以下幾條: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