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吉林省松原市2024~2025學年度東北三省4月質量檢測卷 高三歷史(Word文檔,含答題卡、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吉林省松原市2024~2025學年度東北三省4月質量檢測卷 高三歷史(Word文檔,含答題卡、答案)

資源簡介

高 三 歷 史
考生注意:
1. 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 滿分 100分,考試時間 75分鐘。
2. 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 0. 5 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
3. 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 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 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 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 0. 5 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
作答,超 出答題 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 , 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4. 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6小題 , 每小題3分 , 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 , 只有一項是最符合 題目要求的。)
1.《尚書 ● 商書 ● 高宗彤日》中記載:“惟天監下民 , 典厥義 。降年有永有不永 , 非天夭民 , 民中絕命”, 即上 天會審視他的子民 , 考察他們是否遵守道義;上天賜予人的壽命有長有短 , 不是上天故意使人短命 , 而 是有人不順從天意 , 斷絕了性命 。這可以說明我國早期國家
A. 崇尚天人感應理論 B. 已經探明長壽規律
C. 呈現政教合一特征 D. 重視民間道德教化
2.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 , 遷原六國貴族及豪強于關中地區 , 而在秦末起義浪潮中 , 各路起義軍在勢力壯大 時 , 多擁立原六國王室之后為王 , 如趙、魏、齊等推翻秦朝在當地的統治 , 實現了復國 。這一現象揭示了 秦朝
A. 未能建構起統一國家的認同 B. 基層地方治理混亂無序
C. 關東與關中的地域矛盾尖銳 D. 推行暴政導致自身滅亡 3. 下表為唐朝時期部分墓志銘的內容 。這些記載佐證了當時
來源 出土地點 記載
《王秦客墓志》 今四川 瀘州 土無耕稼,利在魚鹽
《大唐李府君墓志銘》 今江蘇揚州 揚州繁盛,為天下最
《韋泰真墓志》 今河南洛陽 關中失稔。 天子思致淮海之粟以實東京
A. 區域經濟發展存在差異 B. 經濟結構發生劇變
C. 政府重視區域經濟交流 D. 關中地區經濟衰退
4. 元成宗時期 , 設置中政院 , 集中管理涉及皇后的相關事宜 。皇后掌權后對中政院多施以偏袒 , 如成宗皇 后 卜魯罕充分利用中政院的資源為自己謀求政治利益 , 甚至操控朝政 。這可用于說明當時
【高三4月質量檢測 ● 歷史 第 1頁(共 6頁)】 X—G
A. 行省體制受到沖擊 B. 男尊女卑局面得到扭轉
C. 皇后權力失去制約 D. 內廷機構淪為權力工具
5. 乾隆十六年(1751年) , 朝廷頒布《西藏善后章程》, 規定西藏不再設立郡王 , 藏區噶廈政府需“稟知達賴 喇嘛與駐藏大臣等 , 遵奉指示而行”, 朝廷還將在西藏常駐軍隊 。據此可推知 , 當時西藏
A. 原生文明被迫中斷 B. 和諧穩定漸有保障
C. 貴族勢力難以遏制 D. 實踐分權制衡機制
6. 19世紀 50年代 , 南方一些地區出現“紡績稀少 , 機軸之聲幾欲斷矣”“女工幾停其半”等現象 。時人記 載 ,“ 中國之織婦機女束手坐困者 , 奚啻千百萬人”。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 , 當時中國
A. 自然經濟已經解體 B. 民族工業初步發展
C. 紡織工業技術停滯 D. 被迫卷入世界市場
7. 下表為 1872~1911年我國商辦、官辦、官商合辦企業發展概況 。這反映出當時
1872~1900年 1901~1911年 增長率
商辦企業數目 122家 277家 127%
商辦企業投資額 2122. 65萬元 6042. 83萬元 185%
官辦、官商合辦企業數目 27家 39家 44%
官辦、官商合辦企業投資額 2059. 83萬元 2317. 84萬元 13%
A. 維新變法經濟成效日益顯現 B. 民間經濟活力逐漸被釋放
C. 國家經濟戰略發生根本改變 D. 自強求富預期目標的達成
8. 1921年 8月 , 湖南自修大學正式成立 , 其建校宗旨為“汲取古代書院與現代學校二者的長處 , 研究各種 學術 , 以期發明真理 , 造就人才 , 使文化普及于平民 , 學術周流于社會”。可見 , 當時的中國
A. 教育與社會變革相結合 B. 傳統文化日漸衰退
C. 文學改良已是大勢所趨 D. 形成社會革命共識
9. 全面抗戰期間 , 隴東地區政府組織棉戶開辦植棉訓練班 , 培訓棉農并分赴各鄉指導植棉;三邊地區政府 組織干部學習勞動英雄與生產模范事跡;慶陽地區政府針對婦聯工作開辦了婦女干部培訓班 。陜甘寧 邊區政府的這些舉措意在
A. 聯系群眾 , 鞏固統一戰線 B. 培訓干部 , 開辟敵后戰場
C. 發展生產 , 深化土地革命 D. 以農促工 , 籌備產業調整
10. 下圖為郭線盧于 1984年創作的宣傳畫《信息 , 開發人類智力的契機》。該宣傳畫反映了當時
【高三4月質量檢測 ● 歷史 第 2頁(共 6頁)】 X—G
A. 科教興國戰略的成效 B. 互聯網家庭化普及
C. 信息技術的前景廣闊 D. 智力開發空前火熱
11. 阿契美尼德王朝早期 , 行省總督常由本地上層人物擔任 。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 , 行省總督改由波斯人 擔任 , 原本屬于總督的兵權則被劃給由皇帝任命的軍事司令官 。這一變化表明 , 當時波斯帝國
A. 民族思想主導國家制度構建 B. 注重消解內部的分裂因素
C. 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日趨緊張 D. 官僚隊伍建設強調專業化
12. 14世紀以后 , 西歐封建領主被迫采用新的經營策略:除全面出租自營地外 , 還用長期租地契約取代短 期租地契約、貨幣地租取代其他地租形式 。 當時 , 一個佃戶家庭往往承租一塊自營地超過 50年 。下 列對這一現象解讀合理的是
A. 技術革新推動經營理念變革 B. 農奴起義倒逼租佃模式轉變
C. 人口銳減沖擊封建莊園體系 D. 人文主義沖破現有體制束縛
13. 15世紀 , 意大利城市規劃者和管理者日益關注街道的美觀性和通達性 , 一些主要城市將狹窄小巷拓 寬成大道 。 同時 , 城市政府委派專門的官員整頓城市街道的秩序 , 強化對街道、廣場等公共空間的管 理 。這從側面反映出當時意大利
A. 市民階層的蓬勃發展 B. 商品經濟萌芽初顯
C. 浪漫主義美學的流行 D. 城市規劃戰略突變
14. 在 18世紀中后期的法國 , 大法官們在查封伏爾泰等人著作的同時 , 也把他們的著作收藏到自己的書 房 , 參與政治輿論戰的律師們則把印刷啟蒙思想的小冊子呈現在公眾面前 。這些現象反映了當時 法國
A. 共和潮流勢不可擋 B. 思想沖突愈發激烈
C. 理性精神廣泛傳播 D. 司法領域率先覺醒
15. 在蘇聯成立初期 , 國內流通著兩種貨幣:面值較小且可兌換黃金的“切爾文”和不斷貶值的蘇維埃紙 幣 。1924年 2月 , 蘇聯政府決議用切爾文贖買市場流通的紙幣 , 并發行銀幣、銅幣作為配套輔幣 。這 反映出當時蘇聯
A. 實施五年計劃的必要性 B. 穩定國家經濟的果決性
C. 融入國際市場的創新性 D. 忽視市場規律的盲目性
16. 1983年 3月 , 不結盟運動成員國在新德里舉行了第七次會議 。會議不僅譴責了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 的霸權主義行徑;同時抨擊了美國支持以色列對抗阿拉伯國家、干涉中美洲國家內政的帝國主義政 策 。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
①發展中國家呼吁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②資本主義殖民體系仍在持續瓦解
③反對霸權與維護獨立已成為時代潮流 ④美蘇冷戰加劇了全球的緊張局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高三4月質量檢測 ● 歷史 第 3頁(共 6頁)】 X—G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 , 第17題12分 , 第18題15分 , 第19題13分 , 第20題12分 , 共52分。) 17. 閱讀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12分)
材料
呂后的歷史形象受到多重因素影響 。 司馬遷在《呂太后本紀》中不僅刻畫 了 呂后的隱忍性格 , 還 描畫了她善良與剛毅的品行;并以“ 高后之時 , 黎民得離戰國之苦”肯定其歷史功績 。與此同時 , 司馬 遷又如實記述了呂后對戚夫人的迫害 , 并對這非人的行為予以批判 , 并不因其地位之尊而為其曲筆 隱瞞。
班固筆下的呂后首先是一位惠民利國的女主 。班固在《高后紀》中 , 只是將呂后看作劉邦的妻子 , 冠以“ 高后”之稱 。《高后紀》主要記載的是呂后在惠帝死后 , 稱制天下八年間所推行的一系列政令 , 而 呂后在稱制前殘忍毒殺戚夫人 , 報復趙王如意等行為則被班固移出《高后紀》, 寫入《外戚傳》之中。
—摘編自李靜《〈史記〉〈漢書〉中呂后形象的異同及其原因》
(1)根據材料 , 指出與司馬遷相比 , 班固對呂后形象的塑造有何不同 。 (4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 分析司馬遷與班固對呂后形象塑造差異形成的原因 。 (8分)
18. 閱讀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15分) 材料一
明朝建立之初 , 朱元璋將元大都的天文官員逐步調遷至南京 , 并在那里成立司天監 , 后更名為欽 天監 。欽天監負責修訂授時歷法 , 并頒布了《大統歷》。與此同時 , 明朝還模仿元朝的制度 , 設立了回 回司天監 , 負責每年編制回回歷書 。在鄭和下西洋的航海過程中 , 其船隊記錄了所見的星象 , 并繪制 了《過洋牽星圖》, 為后世留下了珍貴的天文和航海資料 。在明朝早期 , 私人學習天文歷法是被嚴格禁 止的 , 這導致了在后來解禁時 , 朝廷難以找到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 。到了明朝晚期 , 隨著西方傳教士 的到來 , 西方古典天文學開始傳入中國 , 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崇禎歷書》的編纂工作。
—摘編自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
材料二
在哥白尼生活的時代 , 天文學領域主要由托勒密的“ 地球中心說”所主導 。這一理論在被托馬 斯 . 阿奎那曲解和修改之后 , 徹底淪為封建教會傳播神學和證明其宇宙觀的工具 。 然而 , 隨著天文觀 測技術的提升 , 托勒密體系與新的觀測數據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 。哥白尼開始對托勒密的宇宙模型
【高三4月質量檢測 ● 歷史 第 4頁(共 6頁)】 X—G
產生懷疑 , 他相信天體運動應當展現出數學上的和諧 。基于這一理念 , 哥白尼踏上了尋求新的宇宙觀 的旅程 。通過持續的努力和研究 , 他最終撰寫了《天體運行論》, 提出了“ 太陽中心說”這一革命性的宇 宙觀。
—摘編自 肖耀根《世界近代科學革命事件及其意義》
(1)根據材料一 , 概括明朝天文學發展的特點 。 (6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 , 分別概述影響明朝與哥白尼時期天文學發展的因素 , 并簡述哥白 尼天文學革命對西方社會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 (9分)
19. 閱讀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13分) 材料一
二戰后 , 電視、冰箱、汽車等進入西德百姓家庭 , 以舊換新而非修理的奢靡風氣 , 使城市中出現了 堆積如山的垃圾 。與此同時 , 農業集約化和粗放式生產、水電等大型工程建設潛藏的環境問題 , 使社 會環保運動興起 , 并通過地方抗議活動影響政府的決策 。1970年 , 首個“地球日”確立后 , 國 際環保運 動蓬勃發展 , 歐盟議會也宣布這一年為“ 歐洲自然保護年”。1971年 , 西德聯邦政府成立環境保護處 , 并制定了《西德環保行動綱領》;社會環保組織和成員也日益增多 。至 20世紀 80年代 , 西德環保力量 中的左翼逐漸成為某些黨派的附庸;一些核電項目也因環保組織的阻礙而流產。
—摘編自江山《 二戰后德國環保運動之肇端與演進》
材料二
20世紀 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 , 以徐鳳翔為代表的精英人士通過文學作品等方式揭示了中 國環
境破壞的狀況 , 掀起第一波環保浪潮 。在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幫助下 ,“ 自然之友”“地球村”等全國性環 保組織相繼成立 , 高校環保社團也隨之蓬勃發展 。2003年 , 民間環保組織通過媒體并運用國 家頒行 的《環境影響評價法》, 對“ 西南水電開發”等國家重大項目存在的環境問題提出質疑 , 使民間環保組織 開始走入公共決策層面 , 并與環保總局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他們不僅積極支持、響應國家環保政 策和舉措 , 還常常尋求國家環保總局等政府機構對其環保運動的支持。
—摘編自童志峰《歷程與特點:快速轉型期下的中國環保運動》
【高三4月質量檢測 ● 歷史 第 5頁(共 6頁)】 X—G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 , 概括西德與中國環保運動興起共同的歷史背景 , 并指出與中國環 保運動相比 , 西德環保運動的不同之處 。 (8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 , 簡述當代環保運動發展的影響 。 (5分)
20. 閱讀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12分) 材料
西方用貿易和武力敲開中國封閉的大門 , 迫使中國走上痛苦的、脫離傳統模式的發展變革之路。 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主動地到西方求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 希圖借助西方的文化理想、理論體系來指 導中國社會的發展變革。 然而 , 近代中國的革命是否主要是出于中國社會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 中 國近代社會發展演變的原動力是否依然存在于中國社會內部 有學者認為 , 中國現代化進程之所以 沒有陷入類似“ 百年孤獨”的困境 , 實有賴于中國自身歷史文化資源的支持。
—摘編自王國良《尋求社會變革的原動力》
根據材料 , 圍繞“ 中國革命的道路選擇與發展動力”這一主題 , 結合所學中國近現代史知識 , 自擬 論題 , 并加以論證 。 (要求:論題明確 , 史論結合;邏輯嚴謹 , 表述成文。)
【高三4月質量檢測 ● 歷史 第 6頁(共 6頁)】 X—G
(




正確填涂
錯誤填涂
[

A
]
[
×
B
]
[
C
]
[
D
]
) (


:
準考證號:
) (
缺考標記
(考生禁填)
缺考考生
,
由監考員貼條形碼
,
并用
2B
鉛筆填涂缺考標記
)高三歷史 答題卡
貼 條 形 碼 區 (正面朝上 ,切勿貼出虛線方框)
注 意 事 項 1. 答題前 ,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規定的位置 ,再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姓名及考試科目 ,確認無誤后將條形碼粘貼在規定的位置。 2. 作答時 ,選擇題必須使用 2B 鉛筆填涂 ;非選擇題必須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書寫 ,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3. 必須在答題卡各題目規定的答題區域內答題 ,超出答題區域范圍書寫的答案無效 ;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4. 請保持卡面清潔 ,不準折疊、不得弄破。
選擇題答題區域 (請用 2B 鉛筆填涂)
1 閃 舊 ∞ 四 6 閃 舊 ∞ 四 11 閃 舊 ∞ 四 16 閃 舊 ∞ 四
2 閃 舊 ∞ 四 7 閃 舊 ∞ 四 12 閃 舊 ∞ 四
3 閃 舊 ∞ 四 8 閃 舊 ∞ 四 13 閃 舊 ∞ 四
4 閃 舊 ∞ 四 9 閃 舊 ∞ 四 14 閃 舊 ∞ 四
5 閃 舊 ∞ 四 10 閃 舊 ∞ 四 15 閃 舊 ∞ 四
非選擇題答題區域 (請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書寫)
17.(12 分) (1)(4 分)
(2)(8 分)
18.(15 分) (1)(6 分) (2)(9 分)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 , 超出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高三 4 月質量檢測.歷史
第 1 頁(共 2 頁)
X-G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 , 超出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19.(13 分) (1)(8 分) (2)(5 分)
20.(12 分)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 , 超出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高三 4 月質量檢測.歷史 第 2 頁(共 2 頁)
X一G
高三歷史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
1. D 考查早期國家的治理理念 。材料強調上天會審視民眾是否遵守道義 ' 且個人行為的善惡會影響壽命長短 ' 體現了國 家對民眾道德方面的關注與引導 ' 說明我國早期國家重視民間道德教化 ' 故 D項正確 。天人感應是西漢董仲舒提出的 ' 指社會的治亂興衰會影響天道運行 ' 天也會通過降下災異或祥瑞來體現對人間社會的評判 ' 材料與之無關 ' 故排除 A 項;材料并非在探討長壽規律 ' 故排除 B項;政教合一是指政治領袖與宗教領袖為同一人 ' 同時掌管政權和教權 ' 材料未 體現 ' 故排除 C項。
2. A 考查秦朝滅亡的原因 。根據材料可知 '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 ' 雖然遷原六國貴族及豪強于關中 ' 但秦末起義軍壯大后 ' 多立原六國王室之后為王并實現復國 ' 這表明原六國民眾先前的國家認同依然存在 ' 沒有完全形成對秦朝這個統一國 家的認同 ' 故 A項正確 。材料未涉及秦朝基層地方治理情況 ' 故排除 B項;材料反映的是原六國地區民眾對秦政權認同 感低 ' 與關東和關中地域矛盾尖銳無關 ' 故排除 C項;材料強調的是民眾的國家認同問題 ' 而非秦朝因暴政滅亡 ' 故排除 D項。
3. A 考查唐朝對南方的開發 。根據材料可知 '《王秦客墓志》中顯示 ' 四川瀘州“土無耕稼 ' 利在魚鹽”' 以漁業和鹽業為 主;《大唐李府君墓志銘》表明揚州“繁盛 ' 為天下最”' 商業發達;《韋泰真墓志》中提到“關中失稔 ' 天子思致淮海之粟以 實東京”' 反映出當時關中地區農業生產出現問題 ' 需要從淮海地區調糧 ' 這體現了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和差異 ' 故 A項正確 。材料未體現“經濟結構發生劇變”' 故排除 B項;“天子思致淮海之粟以實東京”只能說明皇帝為解決關中糧 食問題有調糧的想法 ' 但不能充分體現“政府重視區域經濟交流”' 且其他兩則墓志內容未涉及政府行為 ' 故排除 C項 ; 材料中“關中失稔”只是一時歉收 ' 不能就此說明關中地區經濟凋敝 ' 故排除 D項。
4. D 考查元朝政治 。根據材料可知 ' 中政院作為內廷機構 ' 本應在皇權框架下規范后宮事務 ' 但皇后通過掌控其人事任 免與資源分配 ' 將其轉化為私人政治平臺 ' 沖擊了制度的初衷 ' 淪為了權力斗爭的工具 ' 故 D項正確 。 中政院屬于內廷 機構 ' 與地方行政體系無關 ' 故排除 A項;材料中 ' 皇后干政屬于特例 ' 未曾改變元朝社會男女地位不公平的局面 ' 故排 除 B項;皇后權力膨脹多處于皇權交替時期 ' 且其權力多來源于皇帝 ' 也面臨著宗室、官僚集團等的一定限制 '“失去制 約”的說法有誤 ' 故排除 C項。
5. B 考查清朝對西藏的治理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西藏善后章程》中西藏不再設郡王、噶廈政府要遵達賴喇 嘛與駐藏大臣指示行事、朝廷在西藏常駐軍隊等規定 ' 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理 ' 有助于穩定西藏的局勢 ' 使西藏和諧 穩定漸有保障 ' 故 B項正確 。材料未體現西藏“原生文明被迫中斷”' 故排除 A項;《西藏善后章程》中的規定削弱了貴族 勢力 ' 并非“難以遏制”' 故排除 C項;中國古代是專制統治 ' 不存在“分權制衡機制”' 這一舉措是中央集權加強的表現 ' 故排除 D項。
6. D 考查清朝融入世界市場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 19世紀 50年代 ' 西方列強通過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 約 ' 獲得了一系列特權 ' 大量洋紗洋布等西方商品涌入中國 。 中國傳統紡織業受到沖擊 ' 出現了“紡績稀少 ' 機軸之聲幾 欲斷矣”“女工幾停其半”等現象 ' 這說明中國傳統紡織業從業者陷入困境 。鴉片戰爭后 ' 西方列強不斷加緊對華經濟侵 略 ' 使中國逐漸淪為西方的商品傾銷市場和原料產地 ' 即成為西方主導的世界市場中的附庸 ' 加速了中國傳統自然經濟 的解體 ' 故 D項正確 。這一時期自然經濟剛開始解體 ' 并非“ 已經解體”' 故排除 A項;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 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后 ' 故排除 B項;材料重點強調的是西方經濟沖擊導致中國傳統紡織業陷入困境 ' 而非“紡織工業技 術停滯”' 故排除 C項。
7. B 考查晚清時期企業發展狀況 。根據材料可知 ' 相較于 1872~1900年 ' 1901~1911年我國商辦企業數目增長率為 127% ' 投資額增長率為 185% ' 而官辦、官商合辦企業數目增長率僅44% ' 投資額增長率僅 13% 。這表明當時民間投資 辦廠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 民間經濟活力逐步被釋放 ' 故 B項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 商辦企業發展得益于清政府放松 辦廠限制 ' 且 1901年清政府推出新政改革 ' 鼓勵社會商業發展 ' 這一時期的商業發展更多地得益于清末新政而非維新 變法 ' 故排除 A項;晚清時期 ' 清政府依然堅持重農抑商等傳統經濟政策 ' 雖有一些調整 ' 但未“發生根本改變”' 故排除 C項;甲午戰爭失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破產 ' 晚清最終沒有達成自強求富的目標 ' 故排除 D項。
8. A 考查新文化運動與教育 。根據材料可知 ' 湖南自修大學以“使文化普及于平民 ' 學術周流于社會”為宗旨 ' 這反映出 當時希望通過教育讓更多平民獲得知識 ' 開啟民智以促進社會變革 ' 故 A項正確 。材料未提及當時傳統文化的發展狀 況 ' 故排除 B項;材料與文學改良無關 ' 故排除 C項;材料沒有涉及“社會革命共識”的相關內容 ' 故排除 D項。
9. A 考查陜甘寧邊區的治理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 陜甘寧邊區政府的這些舉措深入聯系群眾 ' 并根據不同群 體的特點開展相應活動 ' 這既有利于發展生產改善群眾生活 ' 又能增強與群眾的聯系 ' 鞏固抗日 民族統一戰線 ' 故 A項 正確 。材料中關于生產培訓和干部培訓等舉措 ' 并非是為了開辟敵后戰場 ' 開辟敵后戰場主要是軍事行動 ' 故排除 B 項;此時處于抗日戰爭時期 ' 奉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而非土地革命 ' 故排除 C項;材料重點在于聯系群眾、推動生產 和干部培訓等 ' 并非以農促工和籌備產業調整 ' 故排除 D項。
10. C 考查改革開放后的科技發展 。宣傳畫以“信息 ' 開發人類智力的契機”為題 ' 強調信息對開發人類智力的重要性 ' 反 映出信息技術在當時被認為前景廣闊 ' 故 C項正確 。1995年 ' 科教興國戰略被提出 ' A項時間不符 ' 故排除;互聯網家 庭化普及是在進入21世紀之后 ' 1984年遠未達到 ' 故排除 B項;宣傳畫重點強調的是信息對智力開發的作用 ' 而不是 單純強調智力開發廣受大眾歡迎 ' 故排除 D項。
11. B 考查波斯行省制度 。根據材料可知 ' 阿契美尼德王朝早期 ' 行省總督由本地上層人物擔任 ' 權力較大 ' 可能會形成 地方割據勢力威脅中央 。大流士改革讓波斯人擔任總督并分離其兵權 ' 能夠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 削弱地方分裂因 素 ' 維護帝國統一 ' 故 B項正確 。大流士一世任用波斯人做行省總督雖然受到民族思想的一定影響 ' 但其主要目的是 強化君主對地方的控制 '“主導”的說法過于絕對 ' 故排除 A項;由波斯人擔任行省總督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中央與地方 的關系 ' 故排除 C項;根據材料無法得知本地上層人物與中央下派的波斯人之間專業素養孰高孰低 '“官僚隊伍建設強 調專業化”的結論無從得出 ' 故排除 D項。
12. C 考查黑死病的影響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 14世紀以來 ' 歐洲黑死病肆虐 ' 人口銳減 ' 勞動力變得稀缺 ' 封建領主原有 的經營方式難以維持 ' 不得不采用新的經營方式 ' 如全面出租自營地、采用長期租地契約和貨幣地租等 。這沖擊了原 有的封建莊園體系 ' 故 C項正確 。材料中未提及“技術革新”' 故排除 A項;材料沒有體現農奴起義對租佃模式轉變的 作用 ' 故排除 B項;人文主義主要涉及思想領域 ' 與材料中土地經營方式的變化關聯不大 ' 故排除 D項。
【高三4月質量檢測 ● 歷史參考答案 第 1 頁(共 2頁)】 X—G
13. A 考查城市空間規劃發展的影響因素 。根據材料可知 ' 15世紀的意大利城市管理者拓展街道、整頓秩序、強化對公 共空間的管理 ' 這些舉措主要是為了適應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 15世紀意大利城市商業繁 榮發展 ' 市民階層日益壯大 ' 對城市公共空間和生活環境有了更高要求 ' 進而推動管理者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 ' 故 A項正確 。此時意大利商品經濟已經有較大的發展 '“萌芽”的說法有誤 ' 故排除 B項;浪漫主義美學流行于 18世紀末 19世紀初 ' 且材料未涉及浪漫主義美學 ' 故排除 C項;材料體現的是對城市管理和規劃的一些調整 ' 并非“戰略突變”' 故排除 D項。
14. C 考查啟蒙思想傳播 。根據材料可知 ' 大法官們在查封伏爾泰等人著作的同時 ' 又將這些著作收藏到自己書房 ' 說明 他們也受到啟蒙思想影響;律師們把印刷啟蒙思想的小冊子呈現在公眾面前 ' 推動啟蒙思想傳播 。這些現象都反映出 當時理性精神在法國得到廣泛的傳播 ' 故 C項正確 。18世紀中后期 ' 法國封建勢力仍然強大 ' 還未出現“共和潮流勢不 可擋”的局面 ' 故排除 A項;材料中雖然法官和律師們在專制權力的壓力下打壓啟蒙思想家 ' 但在背地里卻接納和傳播 啟蒙思想 ' 反映的是啟蒙思想的廣泛流傳 ' 與“思想沖突”無關 ' 故排除 B項;材料不能體現“司法領域率先覺醒”' 故排 除 D項。
15. B 考查蘇聯貨幣改革 。根據材料可知 ' 蘇聯成立初期存在“切爾文”和不斷貶值的蘇維埃紙幣兩種貨幣 ' 這種情況不 利于經濟穩定 。1924年蘇聯政府用切爾文贖買市場流通的紙幣并發行配套輔幣 ' 目的是統一貨幣 ' 穩定經濟秩序 ' 這 體現了蘇聯穩定國家經濟的果決性 ' 故 B項正確 。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于 1928年 ' 與材料時間不符 ' 故排除 A 項;材料中蘇聯幣制改革主要是針對國內貨幣混亂狀況 ' 與“融入國際市場”無關 ' 故排除 C項;蘇聯的幣制改革是為了 穩定經濟 ' 是遵循市場規律的舉措 ' 并沒有體現“忽視市場規律的盲目性”' 故排除 D項。
16. D 考查二戰后國際政治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 1983年處于美蘇爭霸的冷戰高峰期 ' 不結盟國家召開的此 次會議同時譴責了美、蘇兩國的霸權行徑 ' 既反映出當時美蘇爭霸加劇了國際局勢的緊張 ' 也反映了當時國際社會反 對霸權主義和對獨立自主的追求 ' ③④合理 ' 故 D項正確 。材料反映的是當時國際社會對美蘇霸權主義行徑的批判 ' 未涉及經濟議題 ' 與國際經濟秩序無關 ' ①有誤;材料中批判的對象是冷戰霸權 ' 而非殖民主義殘余 ' ②有誤 ' 故排除其 他三項。
17. (1)不同:班固筆下呂后的政治舉措與個人行為分立;班固筆下的呂后表現為皇權的附屬而非獨立的政治勢力 。 (4分 ' 言之有理即可)
(2)原因:司馬遷是私人修史 ' 班固受到官方約束;司馬遷所在時期儒學倫理尚未深入人心 ' 東漢時期儒學倫理日益強 化;司馬遷強調秉筆直書 ' 班固則注重為尊者諱;司馬遷距離呂后時代更近 ' 對天下安定深有感觸 ' 班固所處時代較遠 ' 視角有所不同 。(8分 ' 任答兩點 6分 ' 三點 8分)
18. (1)特點:官方主導;繼承與創新結合;受西方影響;受政策影響 。(6分 ' 任答三點即可)
(2)因素:明朝:國家政策制約;天朝上國思想及天人感應思想的影響;農業生產的現實需要;西方天文學研究成果的傳 入 。(3分 ' 任答三點即可)哥白尼時期:封建教會阻礙;“地心說”屢遭質疑;近代科學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文藝復 興影響 。(3分 ' 任答三點即可)積極影響:沖擊了封建教會權威 ' 促進了社會思想解放;為近代天文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 促進了包含近代數學在內的自然科學的發展;促進了天文航海事業的發展;間接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促進了 社會層面的思想解放 。(3分 ' 任答一點 2分 ' 兩點 3分 ' 言之有理即可)
19. (1)歷史背景:經濟發展導致環境問題逐漸凸顯;政府和民眾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國際環保運動的發展;經濟快速發展 為環保運動提供了堅實保障 。(5分 ' 任答兩點 4分 ' 三點 5分 ' 言之有理即可)不同之處:深受消費主義奢靡風氣影響 ; 政治工具化傾向明顯;政府主動介入環保運動發展;受國際環保運動自上而下的影響 。 (3分 ' 任答一點 2 分 ' 兩點 3分 ' 言之有理即可)
(2)積極影響: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 ' 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推動政府職能 的優化;有利于形成提倡環保的社會氛圍和推進國際環保合作;為他國環境治理提供了借鑒;有利于推動社會民主化 進程和多元治理結構的形成 。(3分 ' 任答一點 2分 ' 兩點 3分 ' 言之有理即可)消極影響:過度極端的環保運動也易影 響社會政治、經濟的正常發展 。(2分 ' 言之有理即可)
20.【評分標準】
(1)論題:(2分)
①沒有論題或不是從材料中得出的論題不得分。
②根據材料 ' 概括提出的論題合適準確者得2分 ' 余者酌情給分。
(2)論證:(10分)
①能準確全面論證觀點至少舉出三個或三個以上論據者得8分 ' 余者酌情給分。
②論證充分 ' 邏輯清楚、文字通順 ' 得2分 ' 但全題不得超過 12分。
③學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 示例答案僅供評分及答題參考。 示例:
論題:中國革命道路的選擇源于自身社會發展需求 。(2分)
論證:中國近代面臨內憂外患的嚴峻局面 ' 列強的侵略和腐朽的封建統治使民族危機和社會矛盾不斷加深 。1851 年 '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 ' 其斗爭目標直指清王朝統治和不平等條約下的壓迫 ' 展現了農民階級作為革命力量對改變現 狀的強烈訴求 ' 是中國社會內部矛盾激化的結果。
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 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 辛亥革命便是他們為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所做的嘗 試 。 中國社會自身發展促使資產階級尋求符合國情的革命道路 '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用暴力推翻清王 朝 ' 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五四運動中 ' 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 隨后中國共產黨成立 ' 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 ' 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 ' 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這一道路的選擇充分考慮了中 國農村人口眾多、反動勢力在農村相對薄弱等國情 ' 依靠廣大農民階級的力量 ' 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8分)
綜上所述 ' 中國革命道路的選擇并非被動接受外來影響 ' 而是基于中國社會內部矛盾的主動探索 ' 中國社會自身 的階級力量、經濟發展和民眾訴求等始終是革命發展的動力源泉 ' 為中國社會的變革與進步提供了持續的支撐。 (2分)
(“示例”僅供參考 '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
【高三4月質量檢測 ● 歷史參考答案 第 2 頁(共 2頁)】 X—G高三歷史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
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
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
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4.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
題目要求的。)
1.《尚書·商書·高宗肜日》中記載:“惟天監下民,典厥義。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天民,民中絕命”,即上
天會審視他的子民,考察他們是否遵守道義:上天賜予人的壽命有長有短,不是上天故意使人短命,而
是有人不順從天意,斷絕了性命。這可以說明我國早期國家
A.崇尚天人感應理論
B.已經探明長壽規律
C.呈現政教合一特征
D.重視民間道德教化
2.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遷原六國貴族及豪強于關中地區,而在秦末起義浪潮中,各路起義軍在勢力壯大
時,多擁立原六國王室之后為王,如趙、魏、齊等推翻秦朝在當地的統治,實現了復國。這一現象揭示了
秦朝
A.未能建構起統一國家的認同
B.基層地方治理混亂無序
C.關東與關中的地域矛盾尖銳
D.推行暴政導致自身滅亡
3.下表為唐朝時期部分墓志銘的內容。這些記載佐證了當時
來源
出土地點
記戟
《王秦客慕志》
今四川瀘州
土無耕稼,利在魚鹽
《大唐李府君墓志銘》
今江蘇揚州
揚州繁盛,為天下最
《韋泰真墓志》
今河南洛陽
關中失稔。天子思致淮海之栗以實東京
A.區域經濟發展存在差異
B.經濟結構發生劇變
C.政府重視區域經濟交流
D.關中地區經濟衰退
4.元成宗時期,設置中政院,集中管理涉及皇后的相關事宜。皇后掌權后對中政院多施以偏祖,如成宗皇
后卜魯罕充分利用中政院的資源為自己謀求政治利益,甚至操控朝政。這可用于說明當時
【高三4月質量檢測·歷史第1頁(共6頁)】
X-G
A.行省體制受到沖擊
B.男尊女卑局面得到扭轉
C.皇后權力失去制約
D.內廷機構淪為權力工具
5.乾隆十六年(1751年),朝廷頒布《西藏善后章程》,規定西藏不再設立郡王,藏區噶廈政府需“稟知達賴
喇嘛與駐藏大臣等,遵奉指示而行”,朝廷還將在西藏常駐軍隊。據此可推知,當時西藏
A.原生文明被迫中斷
B.和諧穩定漸有保障
C.貴族勢力難以遏制
D.實踐分權制衡機制
6.19世紀50年代,南方一些地區出現“紡績稀少,機軸之聲幾欲斷矣”“女工幾停其半”等現象。時人記
載,“中國之織婦機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萬人”。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當時中國
A.自然經濟已經解體
B.民族工業初步發展
C.紡織工業技術停滯
D.被迫卷入世界市場
7.下表為1872一1911年我國商辦、官辦、官商合辦企業發展概況。這反映出當時
1872~1900年
1901~1911年
增長率
商辦企業數目
122家
277家
127%
商辦企業投資顏
2122.65萬元
6042.83萬元
185%
官辦、官商合辦企業數目
27家
39家
44%
官辦、官商合辦企業投資額
2059.83萬元
2317.84萬元
13%
A.維新變法經濟成效日益顯現
B.民間經濟活力逐漸被釋放
C,國家經濟戰略發生根本改變
D.自強求富預期目標的達成
8.1921年8月,湖南自修大學正式成立,其建校宗旨為“汲取古代書院與現代學校二者的長處,研究各種
學術,以期發明真理,造就人才,使文化普及于平民,學術周流于社會”。可見,當時的中國
A.教育與社會變革相結合
B.傳統文化日漸衰退
C.文學改良已是大勢所趨
D.形成社會革命共識
9.全面抗戰期間,隴東地區政府組織棉戶開辦植棉訓練班,培訓棉農并分赴各鄉指導植棉;三邊地區政府
組織干部學習勞動英雄與生產模范事跡;慶陽地區政府針對婦聯工作開辦了婦女干部培訓班。陜甘寧
邊區政府的這些舉措意在
A.聯系群眾,鞏固統一戰線
B.培訓干部,開辟敵后戰場
C.發展生產,深化土地革命
D.以農促工,籌備產業調整
10.下圖為郭線盧于1984年創作的宣傳畫《信息,開發人類智力的契機》。該宣傳畫反映了當時
信息并指美智五的里機
【高三4月質量檢測·歷史第2頁(共6頁)】
X-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朗县| 隆德县| 云林县| 志丹县| 扬中市| 东明县| 尼勒克县| 乐清市| 乐安县| 湘潭市| 镇宁| 玉门市| 攀枝花市| 揭东县| 如东县| 兴城市| 湘阴县| 出国| 武城县| 大厂| 缙云县| 凤冈县| 桃园县| 泰来县| 中方县| 岚皋县| 石渠县| 渭源县| 庄河市| 桃园县| 柏乡县| 梨树县| 涿鹿县| 财经| 交口县| 随州市| 顺义区| 东乡县| 错那县| 临城县| 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