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篇目 課時目標 單元主題《采薇(節選)》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理解詩句大意。體會詩歌中戍邊戰士的復雜情感,感受戰爭對人民生活的影響。 品味詩歌重章疊句的表現手法,體會其藝術效果。 古詩詞誦讀《送元二使安西》 熟練朗讀并背誦詩歌,能準確解釋詩句含義。感悟詩人與友人分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體會友情的珍貴。學習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感受詩歌的含蓄之美。《春夜喜雨》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理解詩歌描繪的春雨景象。體會詩人對春雨的喜愛以及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賞析詩歌中準確生動的用詞。《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正確朗讀并背誦詩歌,理解詩歌描繪的早春美景。體會詩人對早春景色的獨特感受和贊美之情。對比詩歌中早春與晚春景色的描寫,學習詩人細致觀察和獨特表達的方法。《江上漁者》 流利朗讀并背誦詩歌,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對勞動人民艱辛生活的同情,體會詩歌反映的社會現實。理解詩歌通過對比手法表現主題的寫作特點。《游園不值》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明白詩歌大意。體會詩人游園未遇主人的心情變化,感受詩歌蘊含的哲理。賞析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的妙處,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卜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 熟練朗讀并背誦這首詞,理解詞句意思。體會詞人送別友人時的深情,感受詞中蘊含的美好祝愿。品味詞中巧妙的比喻,如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體會其表達效果。《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正確朗讀并背誦詞,理解詞的內容。感悟詞人在詞中表現出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賞析詞中描繪的清新自然的景色,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清平樂·春歸何處》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詞,把握詞的大意。體會詞人對春天的喜愛和對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感受詞中擬人手法的運用,體會詞人豐富的想象力。《采薇(節選)》1.作者信息:《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 11 世紀至前 6 世紀)的詩歌。《采薇》是《詩經 小雅》中的一篇,作者佚名。2.原詩內容: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悲傷,莫知我哀!3.詩文翻譯: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4.詩歌鑒賞:這首詩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唱出了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詩中以昔日出征時的楊柳依依與如今返鄉時的大雪紛飛作對比,用自然景物的變化烘托出士卒內心的悲苦。此外,還運用了重章疊句的手法,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和節奏感。《送元二使安西》1.作者信息: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 “詩佛” 之稱。2.原詩內容: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3.詩文翻譯:渭城的早晨,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老朋友請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了。4.詩歌鑒賞:這是一首送別詩,前兩句描寫渭城驛館風景,交待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烘托出清新舒朗的氣氛;后二句轉入傷別,通過勸酒這一細節,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對友人遠行的擔憂牽掛。全詩語言洗盡雕飾、明朗自然,情景交融、韻味深永。《春夜喜雨》1.作者信息: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 “李杜”。號“詩圣”。2.原詩內容: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3.詩文翻譯: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田野小徑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漁火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濕的泥土上必定布滿了紅色的花瓣,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景象。4.詩歌鑒賞:這首詩運用擬人手法,以極大的喜悅之情細致地描繪了春雨的特點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熱情地謳歌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詩中沒有一個 “喜” 字,但處處都體現著詩人的喜悅之情,從春雨的 “知時節” 到 “潤物細無聲”,再到想象中雨后錦官城的繁花似錦,無不表達了詩人對春雨的喜愛和贊美。《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1.作者信息: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 “郡望昌黎”,世稱 “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原詩內容: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3.詩文翻譯:長安街上細密的春雨潤滑如酥,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4.詩歌鑒賞: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詩人用簡樸的文字,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通過 “草色遙看近卻無” 這一細膩的描寫,將早春小草剛發芽時若有若無的狀態表現得淋漓盡致,表達了詩人對春天來臨時生機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引發的欣悅之情,同時也蘊含著詩人對早春景色的獨特感受和審美情趣。《江上漁者》1.作者信息:范仲淹,字希文,謚號 “文正”,世稱范文正公,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2.原詩內容: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3.詩文翻譯:江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只喜愛鱸魚的鮮美。你看那漁人駕著像一片樹葉的小船,在大風大浪里時隱時現。4.詩歌鑒賞: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在吃魚人和捕魚人的兩種生活的強烈對比中,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詩歌語言質樸,言近旨遠,以小見大,通過描寫江上漁者的生活,引發人們對勞動人民艱辛生活的關注和思考。《泊船瓜洲》1.作者信息: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2.原詩內容: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3.詩文翻譯: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鐘山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后面。春風又一次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鐘山下的家里?4.詩歌鑒賞: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洲之后,眺望江南時的所見、所思、所感,表達了作者思鄉、愛鄉和急于返鄉的心境。詩中的 “綠” 字用得極為精妙,將春風的活力和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機生動地展現出來,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之情。《游園不值》1.作者信息: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今浙江龍泉)人,南宋中期文學家、詩人。2.原詩內容: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3.詩文翻譯:大概是園主人愛惜青苔,怕被別人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可是這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墻頭來。4.詩歌鑒賞: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的所見所感。先寫詩人游園看花而進不了園門,感情上是從有所期待到失望遺憾;后看到一枝紅杏伸出墻外,進而領略到園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驚喜。詩歌表現了春天有著不能壓抑的生機,也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同時還蘊含著一定的哲理,即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卜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1.作者信息:王觀,字通叟,如皋(今江蘇如皋)人,北宋詞人。2.原詩內容: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3.詩文翻譯: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問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匯的地方。剛剛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歸去。如果你到江南能趕上春天,千萬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4.詩歌鑒賞:這是一首送別詞,詞人將人和景巧妙相連,把 “惜春” 與 “惜別” 聯系在一起。上片以眼波和眉峰來比喻水和山,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浙東山水的美麗,同時也暗示了行人此行的目的地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下片則通過 “送春歸” 和 “送君歸”,表達了對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能在江南與春天相伴,享受美好的時光,既表現了詞人的惜別之情,又體現了詞人的美好情懷。《浣溪沙》1.作者信息:蘇軾,1037 年 - 1101 年,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佑進士。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后以作詩 “謗訕朝廷” 罪貶黃州,又貶謫惠州、儋州。其文汪洋恣肆,為 “唐宋八大家” 之一。詩清新豪健,詞開豪放一派。擅長行書、楷書,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 “宋四家”。2.原詩內容: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3.詩文翻譯:山腳下蘭草的嫩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干凈得沒有一點泥土,傍晚時分,細雨蕭蕭,傳來杜鵑的啼叫聲。誰說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時代呢?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流淌!不要在老年時感慨時光易逝,而消極悲觀。4.詩歌鑒賞:上片寫景,描繪了暮春三月蘭溪的雨后景色,山下溪邊的蘭草生機勃勃,松間沙路潔凈,暮雨瀟瀟、子規啼叫,淡雅凄婉,烘托出作者貶官黃州期間的凄涼環境和心情。下片抒情,溪水西流引發作者感悟,借 “休將白發唱黃雞” 反用白居易詩意,一掃低沉調子,體現出作者雖身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富有哲理,振奮人心。黃庭堅《清平樂》1.作者信息:黃庭堅,1045 年 - 1105 年,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進士出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晚年兩次被貶,崇寧四年死于西南荒僻的貶所。他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為江西詩派的開山大師,詞受蘇詞影響較深,具有豪放風格,書法成就也很高,著有《山谷集》《山谷詞》等。2.原詩內容: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3.詩文翻譯: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腳印,四處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來同我們住在一起。春天的蹤跡誰也不知道,除非去問一問黃鸝。然而黃鸝千啼百囀,卻無人能懂它的意思,只好趁著風勢,飛過了盛開的薔薇。4.詩歌鑒賞:這是一首惜春詞。上片以 “春歸何處” 的疑問句起筆,將春天擬人化,責疑春歸無行路,又設想有人知春去處,喚春歸來同住,筆調委婉,層層深入地表達惜春之情。下片把思路引到黃鸝身上,認為黃鸝或許知道春的消息,然而鳥語無人能解,它隨風飛過薔薇,春之蹤跡最終無法找尋,更添心頭寂寞。全詞構思新穎委婉,思路回環反復,筆情跳脫,風格清奇,語言輕巧,淡雅饒味,表現了詞人對美好春光的珍惜與熱愛,抒寫了對美好事物的執著和追求。統編版語文六下第六單元重難點知識點梳理記憶課文解讀課文歸納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