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南寧市銀海三雅學校2024~2025學年度春季學期初二年級期中學業質量監測歷史(滿分:75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2,考生作答時,請在答題卡上作答(答題注意事項見答題卡),在本試卷上作答無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考生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選定的答案標號涂黑。)1.春聯是中華民俗文化瑰寶,也能反映社會歷史變遷,具有很強的時代性。“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反映的歷史事件A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B.使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時期C.使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確立D.打破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2、某校學生在參觀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時,看到這樣的碑文:“從此以后,西藏地區和西藏人民得以永遠擺脫帝國主義的奴役,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友愛合作的大家庭里來。”這段碑文敘述了西藏和平解放的A.背景B.過程C.內容.意義3.下表為1950-1952年我國國家財政支出中國防費的變化(單位:億元),出現這種情祝的主要原因是A抗美援朝戰爭年份財政支出國防費B.完成“一五”計劃195068.128.01C.解放西藏的需要D.借鑒蘇聯經驗1951122.552.64195217657.844.下土地改革是我國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的深刻的社會變革,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下列表述中,屬于土地改革經濟意義的是A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B.變農民土地私有為土地公有C.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D.結束了中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20世紀50年代,我國工業化建設的起步階段困難重重,農業上個體農戶難以提供工業原料,手工業無法滿足工業配套需求,資本主義工商業不愿涉足重工業領域且協作能力差。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國隨后開展了A,土地改革B.“一五”計劃C,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化6.下列歷史事件中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的是A.實行土地改革‘掀起“大躍進的高潮C.實行一五”計劃D.發展鄉鎮企業7.伊佩霞在《劍橋插圖中國史》中記載:毛澤東認為中國必須憑借其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尋求一條更快捷的現代化道路。1958年開始的這條“更快捷的現代化道路”A,急于求成且忽視客觀經濟規律B.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C.改變了我國經濟落后的面貌D.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打下基礎8.特定的歷史階段,口號、標語往往有著強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下列口號、標語出現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是A,停止內戰,一致對外B.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大躍進運動D.文化大革命”川年紹壓中笛1而(共4頁)可日000000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