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機密★啟用前2025年廣東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一)歷史本試卷共8頁,33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8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在“考場號”和“座位號”欄相應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場號和座位號。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陶寺遺址的大型墓葬中,鼉鼓、石磬、土鼓構成了固定的組合,相隔100多年的墓葬都一直保持著組合不變、數量不變、位置不變,形成固定的規制,非常有儀式感。這反映了)A.思想控制B.禮制形成C.尊卑有序D.社會矛盾2.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斷言:“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能印證這句話的史實是()A.分封制的實行B.世襲制的確立C.井田制的廢除D.郡縣制的確立3.漢武帝北擊匈奴,使得匈奴勢力分崩離析;通西域,引得萬國來朝;經營東南,使得珠江流域進人統治范圍;開拓遼東,勢力伸到朝鮮半島。這反映了漢武帝的功績是()A.宣揚國威B.封土賜爵C.開拓疆界D.邊疆穩定4.下面是嘉峪關魏晉墓出土的畫像磚《采桑圖》,圖中刻畫了一位提籃采桑的女子和手持弓箭護林的少年,女子和少年的服飾、發型有明顯的鮮卑人特征。這反映了魏晉時期A生產技術的進步B.民族交融的發展C.對外交往的頻繁D.江南地區的開發第1頁(共8頁)5.《齊民要術》中記載:“濕耕澤鋤,不如歸去”“耕而不勞,不如作暴”“鋤頭三寸澤”“穄青喉,黍折頭”。這體現了《齊民要術》的寫作特點是()A.采捃經傳B.驗之行事C.詢之老成D.愛及歌謠6.成都某金融博物館常設展覽由以下兩個展廳組成,這個展覽講述的歷史事物是()第一展廳裂紙為幣第二展廳交行天下A.秦朝銅錢B.唐代飛錢C.北宋紙幣D.元朝銀票7.下面思維導圖解讀的名著是()北宋時期司馬光主編歷史意義治國安邦的歷史參考影響深遠編年體形式真實性和客觀性結構特點簡練文風內容涵蓋全面A《論語》B.《史記》C.《資治通鑒》D.《天工開物》8.這是一個由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個多民族交融的大一統中央集權王朝,而且把大一統國家治理模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峰。這個王朝的治理模式是()A.禪讓制B.分封制C.郡縣制D.行省制9.大順政權缺少一批能放眼天下、統籌全局的戰略人才,沒有注意發揮降官的作用,清廷卻在入關前網羅了范文程、洪承疇這樣一批“引路人”。這反映了大順政權()A.輿論失勢B.用人失策C.戰略失誤D.驕傲輕敵10.《天朝田畝制度》按其產量多寡把天下田分為三六九等,把上上田(最高一等)的產量標準設定為1200斤,下下田(最低一等)設定為400斤,但按當時的生產條件都達不到標準。材料旨在說明《天朝田畝制度》的()A.空想色彩B.革命主義C.浪漫主義D.落后局限11.有學者認為,洋務運動不僅是生產工具的變革,而且是大機器生產代替手工業生產的勞動組織的變革,是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洋務運動不僅引發了器物層面的改變,而且引發了中國在政治、法律、社會層面的深刻變化。該學者意在強調,洋務運動A動搖了封建禮教統治B.使中國成為自主國家C.開啟向西方學習進程D.推動了中國社會轉型第2頁(共8頁)參考答案1.B 【解析】根據材料“構成了固定的組合”“形成固定 的規制,非常有儀式感”可知,陶寺遺址的大型墓葬有固定 的規制,具有很強的儀式感,這反映了禮制的形成,故選 B項 。2.A 【解析】西周時期推行分封制,這是“殷周之際”即 商周時期政治上最大的變革,故A 項正確;世襲制在夏朝就 確立了,排除B 項;井田制在戰國時期廢除,且是經濟上的 變革,排除C 項;郡縣制起源于春秋戰國,在秦朝才正式確 立,排除D 項。3.C 【解析】漢武帝“北擊匈奴”“通西域”“經營東南, 使得珠江流域進入統治范圍”“開拓遼東,勢力伸到朝鮮半 島”,反映的是他開拓疆界的功績,故選C 項 。4.B【 解析】畫像磚中描繪的采桑是漢族人民常見的 農業活動,但畫中女子和少年的服飾、發型有明顯的鮮卑人 特征,這反映了魏晉時期民族交融的發展,故選B 項。5. D【 解析】“濕耕澤鋤,不如歸去”“耕而不勞,不如作 暴”“鋤頭三寸澤”“稱青喉,黍折頭”都是民間諺語、歌謠,說 明《齊民要術》在編寫時廣泛搜集了民間歌謠,從中提煉出 農業生產的技術和經驗,故選D 項。6.C 【 解析】根 據材料“成都”“裂紙為幣”“交行天下” 可知,這個展覽講述的是北宋時期出現在四川地區的紙幣 交子,故選C項 。7.C 【 解析】司馬光主編的是《資治通鑒》,故選C 項。8.D 【 解析】材料“由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 個多民族交融的大一統中央集權王朝”指的是元朝,元朝實 行行省制,故選 D 項。9.B【 解析】材料“沒有注意發揮降官的作用”反映了 大順政權用 人失策,故選B 項。10.A 【解 析】根據材料可知,《天朝田畝制度》制定的 田地產量標準太高,“按當時的生產條件都達不到標準”,說 明其具有一定的空想色彩,故選A 項。11.D【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洋務運動推動生產方式 和生產關系的變革,引發了中國在政治、法律、社會層面的 深刻變化,這強調的是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轉型,故選 D 項。12.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民報》是中國同盟 會機關報,主要宣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清政府一系列查禁 《民報》的政令和措施不能截斷《民報》在國內流通的渠道, ,這表明傳播革命思想的勢頭難以遏制,故選A 項。13.C【 解析】材料“今舉國共痛恨于武人之干政矣, 然干涉武人之干政,亦惟武人,調和武人者,亦惟武人”評論 的是民國時期的軍閥割據混戰,故選C 項。14.B 【解析】材料“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多達200 多篇”反映了 馬克思主義得到傳播,故選B項。15.A 【解析】根據材料“1931年9月20日”“沈陽全 入日軍掌握”可 知,報道反映的是九一八事變,故選A 項。16.C【 解析】根據材料“毛澤東從重慶安全脫身”可 知,與此相 關的是重慶談判,故選C 項。17.A 【解析】魯迅的代表作是《狂人日記》,故選 A 項。18.C 【解析】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糾 正了此前20年來黨在指導思想上的“左”的錯誤,使中國的 社會主義事業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故選C 項。19.C 【 解析】消除民族剝削、壓迫、隔闔及歧視,推動 民族團結的制度是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故選C 項。20.B【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其關系在1972年發生了 明顯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 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 常化,因此表格呈現的是不同階段的中美關系,故選B項。21.D 【 解析】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從公民法到萬民 法,最后到各種法典的系統匯編,體現了古代羅馬法律體系 日臻完善,故選D 項。22.A【 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地理位 置推動了阿拉伯多元文化的形成,故選A 項。23.B【 解析】新 航路開辟后,西方國家走上殖民擴張 的道路,故選B項。 24.D【 解析】美國實行總統制,故選D 項。25.C【 解析】畫中巴士底獄上有拆除者,體現的是巴 黎民眾攻占巴士底獄, 故選C 項。26.B 【解析】材料“流水線每24秒就能組裝一部汽 車”體現了新技術應用提 高產能,故選B 項。27.C【 解析】華盛頓會議簽訂的是《九國公約》,故選 C 項。28.D 【 解析】漫畫中羅斯福宣傳“這是漸變,不是革 命”,其意在表明新政維護了資本主義制度,故選D項。29.C【 解析】蘇聯通向勝利對應的是二戰的轉折點 斯大林格勒戰役,故選C 項。30.A【 解析】“非洲日”紀念的是非洲擺脫殖民主義 的枷鎖,故選A 項。31. (1)特點:人口倍增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人口增長 的幅度越來越大。(4分 )(2)因素:社會安定、農業生產、思想觀念等。(6分)(3)關系;人口的有效管理是國家穩定的基礎;國家經 齊發展依賴于人口的高質量發展。 (4分)32. (1)名稱:藏書樓。(2分)意義:有利于普及民眾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培養人才。 (4分)(2)發展特點:在曲折中前進;受到社會歷史環境的影 響。(4分)歷史背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圖書館事業迎來快速發 展的新時期。(2分)(3)做法:充分利用智慧圖書館的個性化推薦、多樣化 閱讀材料、高效學習工具和豐富的活動資源,提升學習效率 和閱讀體驗,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言之有理即 可,2分)33. (1)[示例]補充:國際規則將被重新制定,世界格局 再次洗牌。(2分)分析:1914—1991年,國際規則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世 界格局也經歷了多次重大洗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 戰勝國重新劃分勢力范圍,建立新的國際秩序——凡爾 賽一華盛頓體系,這一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 的關系,但并未消除它們之間的矛盾,反而因分贓不均,為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禍根。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 危機重創了美國和整個西方世界,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 發,由此世界秩序進行了重新洗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蘇冷戰導致兩極格局的形成。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 著兩極格局的終結和冷戰的結束,世界多極化趨勢繼續發 展。(8分)(2)圖景:深化全球合作,開啟發展新程,共建全球發展 共同體。(言之有理即 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廣東省清遠市連州市慧光中學中考一模九年級歷史試題 歷史1.pdf 2025年廣東省清遠市連州市慧光中學中考一模九年級歷史試題 參考答案1.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