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下冊12《祝福》教案教材分析:《祝福》是出自部編版教材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六單元十二課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學習主題設計文學閱讀與寫作這一學習任務群,學習本單元,要注意知人論世,在人物與社會環境共生、互動的關系中認識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要了解作者如何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實現創作意圖,品味小說在人物形象塑造和語言表達方面的獨特用意。該課文中,作者以倒敘的手法向讀者描述了封建社會下一個生活在最底層女性的悲慘命運,解釋了中國廣大婦女悲慘生活的社會根源,從而深刻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學情分析:高一階段的學生通過《孔乙己》、《故鄉》等課文對于魯迅筆下的小說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基礎,但在準確把握課文主題,感悟文字意蘊方面尚存不足。《祝福》一文篇幅較長,語言獨特,學生需要通過反復閱讀把握課文的語言風格,并在教師指導下結合時代背景挖掘人物悲慘命運的根源,從而深入理解課文主題。教學目標:思維發展與提升:體會并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通過理解“祝福”的含義,分析小說環境描寫的作用;思考造成祥林嫂悲劇的根源,領悟作者的創作意圖。審美鑒賞與創造:分析小說的形象美、環境美、情節美;理解祥林嫂悲劇美的意義。文化傳承與理解: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領悟魯迅先生冷峻的敘述之中所蘊含的強烈的愛憎之情。教學重點:研讀課文,把握小說主旨——通過探究小說中其他人物對祥林嫂再嫁事件的“不變”來分析祥林嫂的悲劇根源,體會作者對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深刻批判。教學難點:拓展延伸,以對比談覺醒——通過延伸閱讀《玩偶之家》,將祥林嫂的反抗與娜拉的反抗對比,真正踏上覺醒之路。教學過程:一、導入風雪交加的夜晚,一位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的女人,踉蹌在魯鎮的街頭。她含悲忍淚,無語問蒼天,默默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步。她是誰?為什么倒斃在爆竹聲聲、舉家歡慶的祝福之夜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的小說《祝福》,探尋祥林嫂的悲劇人生。(板書:課題)學習活動一:以變化觀不幸預習任務:文中有三次對祥林嫂的肖像描寫,請你找出相關描寫并在課本上做簡單批注,概括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寫的變化,明確祥林嫂發生變化的實質。(板書:祥林嫂)人物 祥林嫂肖像描寫 原文出處:P98、P101、P94 批注:(在課本上批注)變化 ①年紀大約二十六七——四十上下的人 ②臉色青黃——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 ③兩頰卻還是紅的——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 ④順著眼——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珠間或一輪實質 年齡、境遇、外在、精神課堂預設:人物 祥林嫂肖像描寫 第一次肖像描寫:初到魯鎮(P98) “她不是魯鎮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換女工,做中人的衛老婆子帶她進來了,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不開一句口,很像一個安分守己的人。” 批注示例: 頭上扎著白頭繩:寡婦身份 臉色青黃:生活艱辛 但兩頰還是紅的:青春的活力 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善良、安分、溫順的勞動婦女 第二次肖像描寫:再到魯鎮(P101) “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約是得到祥林嫂好運的消息之后的又過了兩個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著一個荸薺式的圓籃,檐下一個小鋪蓋。她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批注示例: 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還是寡婦 兩頰消失了血色:青春的活力已經不復存在 眼角上……精神了:人生遭受慘重打擊,內心痛苦而又難以表達。 第三次肖像描寫:淪為乞丐(P95) “我這回在魯鎮所見的人們中,改變之大,可以說無過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的,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批注示范: “頭發已經全白”:人的頭發變白,無外乎“年老”和“痛苦”,“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可見祥林嫂主要是精神的長期痛苦和折磨導致; “木刻似的”“眼珠間或一輪”:可見她內心極度的悲哀和痛苦,對生活似乎充滿著絕望; “空碗、開裂的拐杖”:“空的”表示目前處境窘迫艱難,“下端開裂”說明淪為乞丐已久,把定語修飾語單獨提出,改變正常語序,后置是為了凸顯祥林嫂目前的窘迫的生活境況和悲慘遭遇。如果把修飾語放在定語中心語之前,形容詞就會淹沒在長句中,效果自然會削弱不少。變化 ①年紀大約二十六七——四十上下的人 ②臉色青黃——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 ③兩頰卻還是紅的——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 ④順著眼——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珠間或一輪實質 年齡、境遇、外在、精神(“肖像描寫”的引導:①先讓學生找到三處肖像描寫的頁碼和段落,②再投屏展示學生在課本相關肖像描寫處的批注,學生邊展示邊分析。“變化”的引導:在學生分析的過程中,勾畫原文中變化之處。“實質”的引導:在學生答案中生成,若學生不理解背后的實質,教師可引導:①年紀大約二十六七——四十上下的人<年齡>,②臉色青黃——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臉色青黃”,說明貧苦出身,長期營養不良,“臉色瘦削不堪,黃中帶黑”,外在變化了,也說明祥林嫂的境遇更糟糕了>。③兩頰卻還是紅的——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紅的”到“消失了血色”可知,祥林嫂青春的活力已經不再,受到多重打擊>④順著眼——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珠間或一輪<祥林嫂還是一如既往的“順著眼”,但她眼角多了淚痕,能看出她精神遭受打擊;“眼珠間或一輪”:可見她內心極度的悲哀和痛苦,精神被徹底摧殘,對生活充滿著絕望>)過渡語:在同學們的分享中我們可以看到祥林嫂的變化與境遇、外在和精神有關,但我們同樣也看到了祥林嫂的不變之處:①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寡婦身份②臉色青黃——貧苦出身③順著眼——安分守己。就是這樣一個始終安分守己、勤勞樸實的祥林嫂,卻被徹底打擊,人生發生了巨變。這不禁引起我們的思索:祥林嫂為什么發生了那么大的變化?什么時候開始祥林嫂的人生急轉直下?——對,自從祥林嫂再嫁后,周作人也曾說:“祥林嫂的悲劇是女人的再嫁問題。”讓我們一起聚焦祥林嫂的改嫁事件,從祥林嫂改嫁事件中看看其他人的“不變”的反應吧。二、學習活動二:以不變析根源問題1.周作人曾說:“祥林嫂的悲劇是女人的再嫁問題。”《祝福》中的其他人是怎樣看待祥林嫂的再嫁行為呢?請在課本上勾畫標記相應的人物反應并做批注,重點剖析人物反應的“不變”之處,明確其態度。(板書:魯四老爺、魯四嬸、柳媽、魯鎮人、婆婆和堂伯)其它人物 人物反應 不變 態度魯四叔 原文出處 內涵(批注) 皺眉 “可惡,然而……” 再嫁不潔P98頁 P99頁 在課本上批注魯四嬸 第73段 第108段 “放著吧”“慌忙” 再嫁不潔柳媽 104頁 P104頁 “你自己愿意了”“你后來一定是自己肯了”“大罪名” 再嫁該死魯鎮人 P98頁 P108頁(第70段) P108頁: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沒趣”“鄙薄”“滿足” 嘲笑再嫁婆婆和堂伯 P100頁第58段 “將她嫁到里山去” 迫其改嫁課堂預設:(批注示例只是為了方便教師引導,因為課堂時間限制,學生的批注會簡潔一些)人物 魯四叔人物反應 原文: 第一組: 初到魯鎮:P98(第二節第1段)四叔皺了皺眉,四嬸已經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討厭她是一個寡婦。 新年才過,她從河邊掏米回來時,忽而失了色,說剛才遠遠地看見幾個男人在對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正在尋她而來的。四嬸很驚疑,打聽底細,她又不說。四叔一知道,就皺一皺眉,道: “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來的。” 再到魯鎮:P102頁71段(改嫁后)四叔雖然照例皺過眉,但鑒于向來雇傭女工之難,也就并不大反對,只是暗暗告誡四嬸說,這種人雖然似乎很可憐,但是敗壞風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一切飯菜,只好自己做,否則,不干不凈,祖宗是不吃的。” 內涵(批注示例): 第一次皺眉是在祥林嫂初到魯鎮被介紹到他家做女工的時候,魯四老爺“皺了皺眉”,原因在于他討厭祥林嫂是一個寡婦,所以,魯四老爺一開始就輕視“克夫”的祥林嫂。 第二次是在魯四老爺聽說祥林嫂是“逃”出來的時候,從后面他說的話,“這不好,她可能是逃出來的”,我們可以分析出他“皺眉”的原因是祥林嫂“逃”出來“不好”,“敗壞風俗”。 第三次是祥林嫂再到魯四老爺家做女工的時候,魯四老爺“照例皺了皺眉”,從“照例”可以看出“皺眉”已經是魯四老爺的習慣表情了,他“皺眉”是因為他認為祥林嫂的再嫁“敗壞風俗”。從魯四老爺對祥林嫂的三次“皺眉”我們可以看出魯四的冷酷,對祥林嫂的輕視,以及浸透在魯四老爺靈魂中的封建思想。第二組: P99頁“既是她婆婆讓她回去,那有什么好說的呢?” “可惡,然而……” P100頁“然而……” “可惡”是說祥林嫂的婆婆串通衛老婆子大白天在魯府家門前綁人,實在有損魯家的尊嚴和聲譽,自己很沒有面子。所以,怒不可遏,罵出了“可惡”二字。 “然而”,魯四老爺畢竟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在下人面前總要顧及自己的身份地位,所以,罵得很簡短,罵到衛婆子似懂非懂的程度。“然而……”語勢一轉,是惱怒之后的清醒,意指祥林嫂婆婆家綁人有理,雖然行為“可惡”,卻在封建族權范圍之內,省略號不是表明魯四老爺無話可說,而是不便明說,不必明說。 另外,魯四老爺在衛老婆子上門“說說清楚”祥林嫂被綁的時候罵了句“可惡”,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罵衛老婆子不該給魯家推薦一個“逃”出來的不合封建禮法的人,二是罵衛老婆子不該將自己薦來的人又合伙綁架,行為“可惡”。從魯四老爺罵衛老婆子,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浸透了封建禮教毒素的衛道士。不變 不變:(三次)皺眉 可惡,然而……態度 再嫁不潔(“不變”的引導:學生找到人物反應的相應句子,教師在展示學生批注成果時,圈點勾畫重點:三次皺眉和兩次可惡。“態度”的引導:重視學生的生成,若學生無法總結態度,則在學生批注內容上順勢引導)人物 魯四嬸人物反應 原文: “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擺。”四嬸慌忙的說。 第73段:“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拿。”四嬸又慌忙的說。 第108段:“你放著罷,祥林嫂!”四嬸又慌忙大聲的說。 內涵(批注示例) “你放著吧”: 這三句都將語意重點放在了“你放著罷”這句話上,表現了四嬸對祥林嫂的斥責、厭惡之情。但第三句變動了詞序,禁止的語氣更加強烈,也加強了這種不耐煩的語氣。“你放著罷”四個字如同晴空霹靂、當頭一棒,是祥林嫂精神上的致命一擊,祥林嫂的精神支柱也為之轟然倒塌。 “慌忙”: 魯四嬸擔心不潔的祥林嫂觸碰到福禮,慌忙阻止,且一次比一次急。 不變 不變:“放著吧”、“慌忙”態度 再嫁不潔人物 柳媽 人物反應 原文: “你呀。我想:這總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104頁:“你后來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說他力氣大。” P104頁: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額角,又釘住她的眼。 祥林嫂,你實在不合算。柳媽詭異的說:“再一強,或者索性撞一個死,就好了,現在呢,你和你的男人過活不到兩年,卻落了一件大罪名。 內涵(批注示例): “這總是你自己愿意了”: 柳媽和祥林嫂一樣的身份,但同樣嘲諷,挖苦她,去揭開傷疤。柳媽在祥林嫂和她訴苦后要扯掉祥林嫂最后僅剩的一點尊嚴:一直強調祥林嫂是自愿的,為了凸顯自己比祥林嫂優越。柳媽心中是有鄙視鏈的,家庭圓滿的鄙視喪夫的,喪夫的能鄙視再嫁的。 PPT展示:《華蓋集·雜感》中寫到:“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勇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教師補充:她也是寡婦,沒有再嫁是唯一比祥林嫂優越的地方。她為了維持這種可笑的優越感,就變得刻薄、狠毒。明明都是可憐人,應該能互相理解,不抱團取暖就罷了,還要傷害更弱的人) 不變 不變:“這總是你自己愿意了”“你后來一定是自己肯了”“大罪名”態度 再嫁該死人物 魯鎮的人 人物反應 原文: 第一組:P98頁初到魯鎮: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 P102頁再到魯鎮:(第70段)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P103頁:鎮上的人們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調和先前很不同;也還和她講話,但笑容卻冷冷的了。 內涵(批注示例):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 這一句用意非常深刻。女人沒有自己的名字。她為什么叫祥林嫂?因為她老公叫祥林。但是問題來了,嫁了第二個老公,此人名曰賀老六。再回到魯鎮來,是叫祥林嫂還是叫老六嫂比較妥當呢?或者為了全面起見干脆叫她祥林老六嫂算了?對這么復雜的文化學術問題,大家就自動化地、不約而同地“仍然叫她祥林嫂”。 這里有一個自動化的思維套路,只有第一個丈夫算數,“好馬不配二鞍”,“烈女不事二夫”,嫁第二個丈夫是罪惡的,思想的麻木,以舊思想的條件反射為特點。第二組:她全不理會那些事,只是直著眼睛,和大家講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男人們:“斂起笑容,沒趣的走開了去。” 女人們:“臉上立刻換了鄙薄的神氣。” 老女人們:“特意尋來”、“滿足的去了”、“紛紛的評論著”。 大家:打趣、嘲笑。 魯鎮上的人們對祥林嫂的遭遇沒有任何同情,他們一開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劇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理,等到厭倦了,便對之嘲笑唾棄,表現出一種冷漠厭煩的態度。 不變 不變:“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沒趣”“鄙薄”“滿足”態度 嘲笑再嫁人物 婆婆和堂伯 人物反應 原文: “將她嫁到里山去” P100頁第58段:倘許給本村人,財禮就不多;肯嫁進深山野坳里去的女人少。 將她嫁到里山去: 把祥林嫂當作商品,給小叔子換彩禮。不顧祥林嫂的意愿。不變 不變:“將她嫁到里山去”態度 迫其改嫁問題2.合作探究:依據以上人物反應梳理和分析,探究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原因。(板書:夫權、族權、政權、神權)課堂預設:夫權要祥林嫂守節。在中國封建的“倫常”關系中,婦女的地位最低。封建禮教對婦女提出許多桎梏人性的做人原則,如“三從四德”,“從一而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要婦女保持“貞操”,為丈夫“節烈”。所謂“節”,即丈夫死了,決不再嫁,也不私奔,丈夫死得愈早,家里愈窮,她節得愈好。所以魯鎮的人厭惡、歧視祥林嫂,就是因為祥林嫂沒有守節。族權、夫權不許祥林嫂守節。祥林嫂寧可辛勤勞動養活自己也不愿再嫁,所以她逃到魯鎮做工。她全部的希望和渴求,便是要靠自己的勞動來換取生存的權利。但是好景不長,在魯家做工不到半年,她婆婆恃憑著族權、夫權的威勢,不但把她像逃犯一樣抓回去,而且逼她嫁到深山野坳里。因為要用賣她所得的錢,買一個女人給她叔子做老婆。祥林嫂始終沒有掙到一個“人的資格”,卻像一件賺錢的貨物一樣被賣掉了。神權利用夫權懲罰祥林嫂的不守節。祥林嫂再嫁雖非自愿,但畢竟是再嫁了,就是“不守節”。“不守節”就是大逆不道,罪孽深重,就要受到懲罰。柳媽因受了封建迷信的影響和毒害,無意之中成了統治者的幫兇,她那有關“陰司”的話——“這種人活著要受苦,死后還要受刑:閻羅王將她鋸開,分給前后兩個男人”,使祥林嫂精神上蒙受極大的壓力,致使她用多年積攢的工錢“捐門檻”贖罪。政權支持族權、夫權不許祥林嫂守節,又要懲罰她的不守節。魯四老爺是地主階級的代表,是政權的化身,他支持并利用其他三種權利迫害祥林嫂。夫權要她守節,族權不許她守節,政權支持族權,卻又聯合神權懲罰她的不守節。在“四權”的聯合鎮壓下,祥林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終懷著對生的絕望,對死的恐懼,在別人新年祝福的鞭炮聲中死去。她的死是魯迅對封建四權的徹底批判與否定。教師小結:魯迅先生說過:“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悲劇,主要是指下層人民正當的愿望和純樸的品格被封建主義所毀滅。《祝福》中的祥林嫂正是被毀滅的典型,祥林嫂本是一位善良、勤勞、能干的女性。魯四老爺站在維護封建宗法制度“夫權”的立場上,從精神上殘酷地虐殺了祥林嫂。他暗暗地告誡四嬸的那段話,就是置祥林嫂于死地而又不露一絲血痕的軟刀子;柳媽是封建宗教迷信和神權觀念的傳聲筒,她的出現是把祥林嫂推向死亡深淵的無形的一掌;四嬸的一聲斷喝成為壓垮祥林嫂精神支柱的最后一根稻草;婆婆利用族權綁架祥林嫂,是導致祥林嫂命運悲劇劊子手;魯鎮的人對她的死表現出不屑與冷漠。使她在精神上精神慘遭蹂躪。這一個個丑惡的嘴臉織成了一張無形大網。把祥林嫂從身體到精神網的死死的,無法掙扎,無法呼吸,無法存活,只有死路一條。(板書:畫網,封建禮教、封建思想)三、學習活動三:以對比談覺醒祥林嫂也曾反抗過但最終宣告失敗,死在“祝福”之夜,死在漫天風雪之中。放眼望去,易卜生筆下的娜拉因受封建夫權的壓迫而反抗,最終成功出逃。同樣的壓迫,為什么會有截然不同的結局呢?問題1:祥林嫂有哪些反抗行為?明確:逃、撞、捐、問問題2.祥林嫂的反抗是真正的反抗嗎?這種反抗的實質是什么 明確:逃和撞,祥林嫂是為了躲避再嫁,這就是“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中的“一從”:夫死從子。祥林嫂愿為第一個丈夫“守節”,想“從一而終”,未能如愿;第二個丈夫死后,“夫死從子”的封建道德牢牢束縛著她。實質:祥林嫂她的反抗,是用反抗來使自己符合封建禮教,其本質是用封建的反抗來順從封建思想。問題3:祥林嫂的反抗與娜拉的反抗有什么不同?教師出示具體句子:“你們愛我只是拿我當消遣”“我在家跟父親過日子的時候,他把他的意見告訴我,我就跟著他走……后來我到你家來住著,我從父親手里轉移到了你手里。跟你在一塊兒,事情都歸你安排。”(父權、夫權。男權)“先得教育我自己”“首先我是一個人,跟你一樣的一個人——至少我要學做一個人。”(獨立意識)“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數人說的話,也不能一味相信書本上的話,什么事情我都要用自己的腦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認識到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海爾茂:“娜拉,我賭咒,我已經饒恕你了”娜拉:“我一定得自己干,所以我現在要離開你”(娜拉在丈夫原諒他后決絕地放棄了回歸家庭,在這里,她第一次主動行使了選擇權,開始成為事態方向的掌控者)海爾茂:“娜拉,難道我永遠只是個陌生人?咱們倆都得改變到什么樣子?”娜拉:“改變到咱們在一塊兒過日子真正像夫妻。”(面對海爾茂問她是否還有機會重新在一起,娜拉又一次做了權衡,以主動的姿態站到了最后)娜拉的反抗的實質:揭穿父權思想以愛為由的綁架行為后,她不再相信世界上存在英雄救美的奇跡,避免受到二次傷害。問題4:娜拉出走之后會如何?1923年魯迅先生曾在北京女子師范大學里演講《娜拉走后怎樣》中說:“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還有一條,就是餓死了。”過渡語:在那個父權、夫權、男權文化制衡的時代,男性掌握話語權,男性擁有絕對的優勢,娜拉的結局就是有獨立思想但無經濟能力。問題5:如果娜拉的出走注定失敗,那娜拉的出走還有沒有意義呢?明確:娜拉的出走震醒了昏睡中的女性,在壓抑和沉默的世界打開了一個缺口,引發了人們對于現存制度的懷疑,和對女性如何獲得自由的熱烈討論,這就是娜拉出走的意義。課堂總結:封建禮教這張巨網困住了許許多多如祥林嫂這般的女性,只有掙脫,只有走出去,才能有新生的可能。不僅是為了獲得女性覺醒的價值,更是為了獲得一個人——一個真正的人如何覺醒的價值。讓我們在今后的成長中,不懼巨浪險灘,勇敢地追求自由之精神,獨立之人格!(板書:自由精神、獨立人格)作業布置:借助聯想和想象,穿越歷史的屏障,你遇到正在倚窗痛哭的繁漪,遇到正在捐門檻的祥林嫂,或者遇到正準備離開家門的娜拉,你想對她們說些什么呢?要求:自選一個你喜歡的人物,借助想象與聯想,以“扼住命運的咽喉”為主題,用繁漪、祥林嫂、娜拉她們的時代語言,針對她們的性格,不少于100字。板書設計:12祝福封建禮教 封建思想精神自由 獨立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