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種群基因頻率計算及其應用常染色體上基因頻率的計算(1)已知常染色體上各種基因型的個體數,計算基因頻率某基因頻率=×100%PA=×100%Pa=×100%(A、a為基因,AA、Aa、aa為三種基因型個體數)(2)已知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設有N個個體的種群,AA、Aa、aa的個體數分別為n1、n2、n3,A、a的基因頻率分別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用PAA、PAa、Paa表示,則:PA===PAA+PAaPa===Paa+PAa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出下列結論:某等位基因的頻率=該等位基因純合子的頻率+雜合子的頻率。1.(2023·湖北高考18題)某二倍體動物種群有100個個體,其常染色體上某基因有A1、A2、A3三個等位基因。對這些個體的基因A1、A2、A3進行PCR擴增,凝膠電泳及統計結果如圖所示。該種群中A3的基因頻率是( )A.52% B.27%C.26% D.2%2.(2025·江蘇揚州檢測)在實驗室內一個隨機交配的某蝴蝶種群,共有蝴蝶10 000只,且群體達到了遺傳平衡,9%的蝴蝶體色為白色,該性狀由常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e決定;91%為花斑色,由基因E決定。向該種群引入與原種群數量相同的白色蝴蝶,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A.引入蝴蝶前雜合花斑蝴蝶有4 200只B.引入蝴蝶后e基因的頻率升高為65%C.引入蝴蝶后E基因的頻率保持不變D.引入蝴蝶會促進該蝴蝶種群發生進化性染色體上基因頻率的計算(1)計算公式(p為XA的基因頻率,q為Xa的基因頻率)p=×100%;q=×100%。(2)例析說明以色盲為例,相關基因用B、b表示:①男性中相關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關系應用:當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時,在雄性個體中,某一基因的頻率等于該基因型的頻率,求出了相關的基因型頻率,就等于求出了基因頻率。②人群中色盲基因的頻率=男性中色盲基因的頻率=女性中色盲基因的頻率③色盲在男女性中發病率的關系色盲在女性中的發病率=(色盲在男性中的發病率)2。3.某生物興趣小組抽樣調查的500人中,各種基因型和人數情況如下表所示,則這500人中,Xb的基因頻率為(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人數 278 14 8 170 30A.5.2% B.6%C.7.5% D.20%4.某自然人群中,紅綠色盲致病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p,則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①男性和女性中,a基因的基因頻率均為p②人群中,色盲男性占p/2,色盲女性占p2/2③男性中,a基因的頻率>p,女性中,a基因的頻率<p④男性中色盲患者占p/2,女性中色盲患者占p2/2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利用遺傳平衡定律求基因型頻率 (1)前提條件:①種群非常大;②所有雌雄個體之間自由交配;③沒有遷入和遷出;④沒有自然選擇;⑤沒有基因突變。(2)計算公式:當等位基因只有兩個(A、a)時,設p表示A的基因頻率,q表示a的基因頻率,則基因型AA的頻率=p2;基因型Aa的頻率=2pq;基因型aa的頻率=q2。(3)當已知基因型aa的頻率為x%時,則a的基因頻率為,A的基因頻率為1-。AA基因型頻率為(1-)2;Aa基因型頻率為2··(1-)。5.(2022·海南高考15題)匍匐雞是一種矮型雞,匍匐性狀基因(A)對野生性狀基因(a)為顯性,這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A基因純合時會導致胚胎死亡。某雞群中野生型個體占20%,匍匐型個體占80%,隨機交配得到F1,F1雌、雄個體隨機交配得到F2。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F1中匍匐型個體的比例為12/25B.與F1相比,F2中A基因頻率較高C.F2中野生型個體的比例為25/49D.F2中a基因頻率為7/96.(2024·吉林長春期末)在一個較大的果蠅種群中,雌雄果蠅數量相等,且雌雄個體之間可以自由交配。若種群中B的基因頻率為80%,b的基因頻率為20%,則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若B、b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雄果蠅中出現基因型為bb的概率為4%B.若B、b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顯性個體中出現雜合雄果蠅的概率約為17%C.若B、b只位于X染色體上,則XbY的基因型頻率為20%D.若B、b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則說明該果蠅種群一定發生了進化加強提升課7 種群基因頻率計算及其應用即學即用1.B 分析圖形可知,該動物種群個體數為100,其中有2個個體的基因型為A3A3,15個個體的基因型為A1A3,35個個體的基因型為A2A3,則該種群中A3的基因頻率=(2×2+15+35)÷(100×2)×100%=27%,B符合題意。2.C 該蝴蝶種群是理想種群且處于遺傳平衡,9%的蝴蝶體色為白色,該性狀由常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e決定,ee基因型頻率=9%,e基因頻率=0.3,E基因頻率=0.7,Ee基因頻率=2×0.3×0.7=0.42,引入蝴蝶前雜合花斑蝴蝶有0.42×10 000=4 200只,A正確;引入10 000只白蝴蝶后,ee基因型的個體數=10 000+0.09×10 000=10 900,Ee個體數有4 200,所以e基因頻率=(10 900×2+4 200)÷40 000=0.65,引入前e基因頻率為0.3,引入后e基因的頻率升高為65%,B正確;引入前EE基因型頻率為0.7×0.7=0.49,個體數為4 900,Ee個體數為4 200,引入蝴蝶后E基因頻率=(4 900×2+4 200)÷40 000=35%,C錯誤;引入蝴蝶后該蝴蝶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種群發生了進化,D正確。3.C Xb基因的總數=14+8×2+30=60,(XB+Xb)基因的總數=(278+14+8)×2+170+30=800。根據種群中某基因頻率=種群中該基因總數/種群中該對等位基因總數×100%,得出Xb的基因頻率=×100%=×100%=7.5%。4.A 紅綠色盲致病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p,在男性和女性中,a基因的基因頻率均為p,①正確,③錯誤;色盲基因僅位于X染色體上,男性含有色盲基因即患色盲,男性中色盲患者占p,人群中,男女個體數理論上各占1/2,色盲男性占p/2,女性兩條X染色體上均出現色盲基因才患色盲,女性中色盲患者占p2,人群中色盲女性占p2/2,②正確,④錯誤。5.D 依題意,A基因純合致死,基因型為Aa的個體表現為匍匐性狀,基因型為aa的個體表現為野生性狀。親本基因型及比例為aa=20%、Aa=80%,則A基因頻率=40%、a基因頻率=60%,隨機交配的F1中AA=16%、Aa=48%、aa=36%,其中AA個體死亡,則存活的F1中匍匐型個體(Aa)的比例為4/7,野生型個體(aa)的比例為3/7,A錯誤;由上述分析可推知,F1中A基因頻率=2/7、a基因頻率=5/7,F1雌、雄個體隨機交配得到的F2中,AA=4/49(死亡)、Aa=20/49、aa=25/49,則存活的F2中匍匐型個體(Aa)的比例為4/9,野生型個體(aa)的比例為5/9,可計算F2中A基因頻率=2/9、a基因頻率=7/9,與F1相比,F2中A基因頻率較低,B、C錯誤,D正確。6.C 若B、b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雄果蠅中出現基因型為bb的概率為20%×20%=4%,A正確;若B、b位于常染色體上,出現基因型為BB的概率為80%×80%=64%,出現基因型為Bb的概率為2×80%×20%=32%,則顯性個體中出現雜合雄果蠅的概率為32%÷(32%+64%)×1/2≈17%,B正確;若B、b只位于X染色體上,b的基因頻率為20%,在雄性個體中,XbY占20%,而雌雄數量相等,所以該種群中XbY的基因型頻率為20%/2=10%,C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若B、b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則說明該果蠅種群一定發生了進化,D正確。3 / 3(共20張PPT)加強提升課7 種群基因頻率計算及其應用高中總復習·生物常染色體上基因頻率的計算(1)已知常染色體上各種基因型的個體數,計算基因頻率某基因頻率= ×100%PA= ×100%Pa= ×100%(A、a為基因,AA、Aa、aa為三種基因型個體數)(2)已知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設有N個個體的種群,AA、Aa、aa的個體數分別為n1、n2、n3,A、a的基因頻率分別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用PAA、PAa、Paa表示,則:PA= = =PAA+ PAaPa= = =Paa+ PAa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出下列結論:某等位基因的頻率=該等位基因純合子的頻率+ 雜合子的頻率。1. (2023·湖北高考18題)某二倍體動物種群有100個個體,其常染色體上某基因有A1、A2、A3三個等位基因。對這些個體的基因A1、A2、A3進行PCR擴增,凝膠電泳及統計結果如圖所示。該種群中A3的基因頻率是( )A. 52% B. 27%C. 26% D. 2%√解析: 分析圖形可知,該動物種群個體數為100,其中有2個個體的基因型為A3A3,15個個體的基因型為A1A3,35個個體的基因型為A2A3,則該種群中A3的基因頻率=(2×2+15+35)÷(100×2)×100%=27%,B符合題意。2. (2025·江蘇揚州檢測)在實驗室內一個隨機交配的某蝴蝶種群,共有蝴蝶10 000只,且群體達到了遺傳平衡,9%的蝴蝶體色為白色,該性狀由常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e決定;91%為花斑色,由基因E決定。向該種群引入與原種群數量相同的白色蝴蝶,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A. 引入蝴蝶前雜合花斑蝴蝶有4 200只B. 引入蝴蝶后e基因的頻率升高為65%C. 引入蝴蝶后E基因的頻率保持不變D. 引入蝴蝶會促進該蝴蝶種群發生進化√解析: 該蝴蝶種群是理想種群且處于遺傳平衡,9%的蝴蝶體色為白色,該性狀由常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e決定,ee基因型頻率=9%,e基因頻率=0.3,E基因頻率=0.7,Ee基因頻率=2×0.3×0.7=0.42,引入蝴蝶前雜合花斑蝴蝶有0.42×10 000=4 200只,A正確;引入10 000只白蝴蝶后,ee基因型的個體數=10 000+0.09×10 000=10 900,Ee個體數有4 200,所以e基因頻率=(10 900×2+4 200)÷40 000=0.65,引入前e基因頻率為0.3,引入后e基因的頻率升高為65%,B正確;引入前EE基因型頻率為0.7×0.7=0.49,個體數為4 900,Ee個體數為4 200,引入蝴蝶后E基因頻率=(4 900×2+4 200)÷40 000=35%,C錯誤;引入蝴蝶后該蝴蝶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種群發生了進化,D正確。性染色體上基因頻率的計算(1)計算公式(p為XA的基因頻率,q為Xa的基因頻率)p= ×100%;q= ×100%。(2)例析說明以色盲為例,相關基因用B、b表示:①男性中相關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關系應用:當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時,在雄性個體中,某一基因的頻率等于該基因型的頻率,求出了相關的基因型頻率,就等于求出了基因頻率。②人群中色盲基因的頻率=男性中色盲基因的頻率=女性中色盲基因的頻率③色盲在男女性中發病率的關系色盲在女性中的發病率=(色盲在男性中的發病率)2。3. 某生物興趣小組抽樣調查的500人中,各種基因型和人數情況如下表所示,則這500人中,Xb的基因頻率為(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人數 278 14 8 170 30A. 5.2% B. 6%C. 7.5% D. 20%√解析: Xb基因的總數=14+8×2+30=60,(XB+Xb)基因的總數=(278+14+8)×2+170+30=800。根據種群中某基因頻率=種群中該基因總數/種群中該對等位基因總數×100%,得出Xb的基因頻率=×100%= ×100%=7.5%。4. 某自然人群中,紅綠色盲致病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p,則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①男性和女性中,a基因的基因頻率均為p②人群中,色盲男性占p/2,色盲女性占p2/2③男性中,a基因的頻率>p,女性中,a基因的頻率<p④男性中色盲患者占p/2,女性中色盲患者占p2/2A. ①② B. ③④C. ①④ D. ②③√解析: 紅綠色盲致病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p,在男性和女性中,a基因的基因頻率均為p,①正確,③錯誤;色盲基因僅位于X染色體上,男性含有色盲基因即患色盲,男性中色盲患者占p,人群中,男女個體數理論上各占1/2,色盲男性占p/2,女性兩條X染色體上均出現色盲基因才患色盲,女性中色盲患者占p2,人群中色盲女性占p2/2,②正確,④錯誤。利用遺傳平衡定律求基因型頻率(1)前提條件:①種群非常大;②所有雌雄個體之間自由交配;③沒有遷入和遷出;④沒有自然選擇;⑤沒有基因突變。(2)計算公式:當等位基因只有兩個(A、a)時,設p表示A的基因頻率,q表示a的基因頻率,則基因型AA的頻率=p2;基因型Aa的頻率=2pq;基因型aa的頻率=q2。(3)當已知基因型aa的頻率為x%時,則a的基因頻率為 ,A的基因頻率為1- 。AA基因型頻率為(1- )2;Aa基因型頻率為2· ·(1- )。5. (2022·海南高考15題)匍匐雞是一種矮型雞,匍匐性狀基因(A)對野生性狀基因(a)為顯性,這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A基因純合時會導致胚胎死亡。某雞群中野生型個體占20%,匍匐型個體占80%,隨機交配得到F1,F1雌、雄個體隨機交配得到F2。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F1中匍匐型個體的比例為12/25B. 與F1相比,F2中A基因頻率較高C. F2中野生型個體的比例為25/49D. F2中a基因頻率為7/9√解析: 依題意,A基因純合致死,基因型為Aa的個體表現為匍匐性狀,基因型為aa的個體表現為野生性狀。親本基因型及比例為aa=20%、Aa=80%,則A基因頻率=40%、a基因頻率=60%,隨機交配的F1中AA=16%、Aa=48%、aa=36%,其中AA個體死亡,則存活的F1中匍匐型個體(Aa)的比例為4/7,野生型個體(aa)的比例為3/7,A錯誤;由上述分析可推知,F1中A基因頻率=2/7、a基因頻率=5/7,F1雌、雄個體隨機交配得到的F2中,AA=4/49(死亡)、Aa=20/49、aa=25/49,則存活的F2中匍匐型個體(Aa)的比例為4/9,野生型個體(aa)的比例為5/9,可計算F2中A基因頻率=2/9、a基因頻率=7/9,與F1相比,F2中A基因頻率較低,B、C錯誤,D正確。6. (2024·吉林長春期末)在一個較大的果蠅種群中,雌雄果蠅數量相等,且雌雄個體之間可以自由交配。若種群中B的基因頻率為80%,b的基因頻率為20%,則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若B、b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雄果蠅中出現基因型為bb的概率為4%B. 若B、b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顯性個體中出現雜合雄果蠅的概率約為17%C. 若B、b只位于X染色體上,則XbY的基因型頻率為20%D. 若B、b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則說明該果蠅種群一定發生了進化√解析: 若B、b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雄果蠅中出現基因型為bb的概率為20%×20%=4%,A正確;若B、b位于常染色體上,出現基因型為BB的概率為80%×80%=64%,出現基因型為Bb的概率為2×80%×20%=32%,則顯性個體中出現雜合雄果蠅的概率為32%÷(32%+64%)×1/2≈17%,B正確;若B、b只位于X染色體上,b的基因頻率為20%,在雄性個體中,XbY占20%,而雌雄數量相等,所以該種群中XbY的基因型頻率為20%/2=10%,C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若B、b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則說明該果蠅種群一定發生了進化,D正確。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加強提升課7 種群基因頻率計算及其應用.docx 加強提升課7 種群基因頻率計算及其應用.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