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潔紫云中學教育集團校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高二年級聯合檢測歷史學科試題本試卷分為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第I卷1到4頁,第Ⅱ卷5到6頁。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考號填、涂準確:答卷時,考生務必將選擇題答案涂在答題卡上,非選擇題答在答題紙上、答在試卷上無效。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第I卷選擇題(共45分)單項選擇題I:1~13題。每題3分,共39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022年在良渚文化的丁埂遺址發掘中,出土了一件“虎紋刻符”的石鉞,其雙面均刻有“虎紋”“鳥紋”以及“卷羽”等符號。其中“人”字形鳥紋(圖1)與海岱地區大汶口文化的鳥紋(圖2)具有相似之處。據此可推斷,該時期(用!丁頃石皺“鳥紋圖2海地區“鳥紋”A.早期國家已經出現B.主要使用打制石器C.繪畫藝術逐漸成熟D.可能存在區域交流2.中國人特別強調“天人合一”,把天地人看成是統一的整體,認為人是世界的一部分,與天地存在著普遍關聯。儒家講的仁愛、佛家講的平等、道家講的自然是我們精神追求的核心。“孝”是我們共同的倫理原則,《周易》所講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更是我們精神信念的重要支柱。據此判斷,中國()A.傳統文化教育應注重價值傳承B.儒家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地進步C.意識形態變遷遵循一定的規律D.民族文化融入世界的趨勢加強3.十六國時期的北燕馮素弗墓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屬雙馬鐙實物(如圖);美國學者羅伯特·坦普爾認為:“如果沒有從中國引進馬鐙…歐洲就不會有騎士時代。”對上述材料解讀正確的是(第1頁共6頁A.該金屬雙馬鐙可作為實物史料為北燕的建國提供證明B.馬鐙的發明使印歐人開始進入歐洲、印度的廣大地區C.馬鐙的傳入,為歐洲大規模建立騎士軍隊提供了可能D.在該文物主人生活的時期,大月氏人建立了貴霜帝國4.考古工作者在很多隋唐遺址中發現了當時外國的貨幣,如波斯薩珊王朝的銀幣、東羅馬金幣、阿拉伯金幣和日本的“和同開彌”銀幣。佛教通過中國傳到日本和朝鮮。阿拉伯人創立的伊斯蘭教、波斯人創立的摩尼教、基督教的一個支派景教,也都在唐朝時傳入中國。這些現象表明隋唐時期()A.中國在對外貿易中占優勢B.佛教擁有廣泛的社會影響C.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密切D.儒家傳統文化受到了沖擊5.關于科舉制度創立時間的爭議,有學者提出應以“自由投考”(考生無需士族舉薦即可自主報名)為標志,主張科舉制應定為唐朝創立。這一觀點主要強調科舉制()A.推動階層流動促進公平公正B.弱化地方舉薦強化中央集權C.簡化報考程序提高行政效率D.擴大人才來源提升官員素質6.近年來,故宮博物院通過數字化技術將《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等文物以虛擬展覽形式向全球開放,并推出多語種線上講解服務,全球觀眾可隨時隨地“云賞”,印證了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同財富的核心理念。這反映了()A.文物修復技術已全面依賴現代科學技術B.博物館是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最主要載體C.全球化背景下文物歸屬權爭議不斷弱化D.數字手段拓展了文物保存與傳播的維度7.16世紀馬尼拉大帆船貿易中,福建月港的青花瓷大量輸入歐洲,被稱為”克拉克瓷”。其裝飾融合了歐洲紋章與中國花鳥圖案,這反映了()A.殖民擴張的文化侵略B.跨太平洋的文化交融C.海上絲綢之路的復興D.中國制瓷技術的外傳8.如表所示為1843年至1860年中國部分城市出版“西書”的情況,這一時期“西書”在中國的出版()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