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9講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激素調節的過程一、選擇題1.(2025·山東棗莊一模)科學家通過設計巧妙的實驗來研究各種激素的功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斯他林和貝利斯將稀鹽酸注射到狗的靜脈中,發現稀鹽酸能促進胰腺分泌胰液B.將只剩胰島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體內,可使其血糖下降C.阻斷動物垂體與下丘腦間的血液聯系,導致其生殖器萎縮,該實驗利用了“減法原理”D.公雞睪丸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實驗不能證明是雄激素睪酮影響了公雞的雄性特征2.(2025·河南洛陽高三月考)激素是生命活動的重要調節物質。下列關于激素類藥物在實踐中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因病切除甲狀腺的患者,需要長期服用促甲狀腺激素B.在漁業生產中,通常是給雌雄親魚注射性激素類藥物,有利于進行人工授精和育苗C.運動員服用人工合成的睪酮衍生物,可提高運動速度,但運動比賽中禁止使用D.對侏儒癥患者注射適量的生長激素,可增加身體高度3.(2025·江蘇鹽城高三調研)最近有研究發現,FGF1是胰島素之外的第二種快速降低血糖的分子。在胰島素抵抗患者體內,胰島素信號通路受阻,若使用FGF1提高PDE4D酶的活性,激活PDE4D通路,仍可調節血糖水平。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胰島素抵抗患者體內,血糖不能有效降低,而脂肪分解較多B.FGF1和胰島素分別通過不同的信號通路發揮相同的作用C.一般情況下,糖尿病患者體內PDE4D酶活性較高D.這一發現可能為胰島素抵抗患者提供替代性治療渠道4.(2025·河北石家莊二中高三月考)人類的糖尿病分為1、2兩種類型。2型糖尿病常由靶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所致,患者產生胰島素的能力并未喪失,有的患者甚至產生過量胰島素。目前,二甲雙胍普遍應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它既可增加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又可抑制血糖來源、增加血糖去向。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A.2型糖尿病可能是靶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缺陷所致B.2型糖尿病患者常表現出高血糖和尿糖等癥狀C.二甲雙胍可促進胰島素靶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和儲存D.二甲雙胍可促進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變為葡萄糖5.(2025·山東百校聯考)科學家在實驗中觀察到:阻斷實驗動物垂體與下丘腦之間的血液聯系,可導致其生殖器官萎縮;若恢復垂體與下丘腦之間的血液聯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復正常。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據實驗結果推測垂體的活動可能受下丘腦控制B.該實驗說明下丘腦和垂體之間不是通過神經聯系,而是通過血液聯系C.恢復垂體與下丘腦之間的血液聯系,依據了實驗變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D.阻斷垂體與下丘腦之間的血液聯系,依據了實驗變量控制中的“減法原理”6.(2025·江蘇連云港高三月考)葡萄糖激酶(GK)廣泛分布在肝臟、胰島等細胞中,是葡萄糖代謝的第一個酶。當血糖濃度達到某閾值后,GK活性增強,進而通過調節控糖激素的釋放和糖原合成來維持血糖穩態(如圖,圖中數值代表閾值)。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血糖濃度<4 mM時,胰島A細胞中GK活性增強,胰島素分泌增加B.激素A通過過程a對胰島B細胞分泌的影響屬于正反饋調節C.肝糖原合成是適宜的胰島素濃度和血糖濃度共同調節的結果D.葡萄糖激酶激活劑可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7.(2025·廣東汕頭高三一模)由甲狀腺自身病變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甲減)稱為原發性甲減,由下丘腦、垂體病變引起的甲減分別稱為下丘腦性繼發性甲減和垂體性繼發性甲減。下表所示為健康人和幾種常見甲狀腺功能異常患者的激素含量指標,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受測者 健康人 原發性甲減 ① ②TRH 正常 高 低 高TSH 正常 高 低 低甲狀腺激素 正常 低 低 低A.甲減患者臨床表現為甲狀腺功能減退,出現體溫偏低、食欲減退等癥狀B.原發性甲減患者低濃度的甲狀腺激素促進垂體的活動,導致其TSH高于正常值C.注射TSH后患者的攝碘率有所升高,則該患者屬于繼發性甲減D.給患者注射TRH后,甲狀腺激素增多,則其病變部位在下丘腦,對應表中①8.(2025·山東日照模擬)研究人員用藥物W進行了如下實驗:給甲組健康大鼠注射藥物W,乙組健康大鼠注射等量生理鹽水,飼養一段時間后,測得甲組大鼠的血糖濃度升高,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進食量增加,體重下降,而乙組大鼠無顯著變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藥物W可能破壞了甲組大鼠胰腺中的胰島A細胞B.甲組大鼠腎小管中原尿的滲透壓低于正常水平導致尿量增多C.甲組大鼠體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機體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增加D.給甲組大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島素無法確認血糖上升的可能原因9.(2024·湖南株洲一中高三月考)人的腎上腺皮質能分泌多種激素,腎上腺皮質分泌激素的調節機制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腎上腺皮質能分泌糖皮質激素、醛固酮、腎上腺素等多種激素B.甲狀腺激素、胰島素等激素的分泌調節機制與腎上腺皮質激素相同C.CRH通過體液運輸進入垂體細胞,促進垂體細胞中ACTH基因表達D.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能導致患者腎上腺萎縮和機體免疫力下降二、非選擇題10.(2025·湖南長郡中學高三聯考)“下丘腦—垂體—內分泌腺軸”是動物體內常見的調節途徑。據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當機體感受到寒冷刺激時,相應信號傳到下丘腦,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完成該過程的結構基礎是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經體液運輸再作用于垂體。以上過程的調節類型是 。(2)“下丘腦—垂體—內分泌腺軸”之間的調控是一種 調節,這種調節的意義是 ,有利于精細調控,從而維持機體的穩態。(3)科研人員利用小白鼠進行實驗:甲:給小白鼠注射適量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發現下丘腦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分泌量減少。乙:切除健康小白鼠的腎上腺皮質并注射適量的腎上腺皮質激素(GC)獲得缺失模型鼠,檢測發現腎上腺皮質缺失模型鼠下丘腦的CRH、垂體的ACTH分泌量均未發生明顯變化。已知ACTH可通過促進腎上腺皮質分泌GC,進而對下丘腦進行反饋調節(途徑①);除途徑①外,科研人員認為ACTH也可直接對下丘腦進行反饋調節(途徑③)。請你以腎上腺皮質缺失模型鼠為實驗對象設計一個實驗驗證科研人員的推測,請寫出實驗思路: 。第39講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激素調節的過程1.A 斯他林和貝利斯將狗的小腸黏膜和稀鹽酸在體外研磨,并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條狗的靜脈中,證明在鹽酸作用下,小腸黏膜細胞產生的化學物質能促進胰腺分泌胰液,A錯誤。2.C 促甲狀腺激素不能口服,且切除了甲狀腺后,需要長期服用甲狀腺激素類藥物,A錯誤;若直接注射性激素,機體會通過負反饋調節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對相關激素的分泌,而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減少會導致性腺萎縮,B錯誤;睪酮衍生物(興奮劑的一種)可以使肌肉興奮,但長期服用睪酮衍生物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對相關激素的分泌,使自身性激素的合成與分泌減少,導致性腺萎縮,且不符合運動比賽規則,C正確;侏儒癥患者已停止生長發育,即使再注射生長激素,身高也不會再增長,D錯誤。3.C 據題干中“使用FGF1提高PDE4D酶活性……調節血糖水平”可知,糖尿病患者體內PDE4D酶活性較低,C錯誤;據題中信息可知,FGF1是胰島素之外的第二種快速降低血糖的分子,所以可能為胰島素抵抗患者提供替代性治療渠道,D正確。4.D 2型糖尿病常由靶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所致,因而可推測,2型糖尿病可能是靶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缺陷所致,A正確;二甲雙胍可增加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又可抑制血糖來源、增加血糖去向,因而可促進胰島素靶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和儲存,C正確;二甲雙胍可增加血糖的去向,抑制血糖的來源,因而會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變為葡萄糖,D錯誤。5.B 該實驗阻斷垂體與下丘腦之間的血液聯系,生殖器官萎縮,也就說明由垂體產生的影響生殖器官的物質是受下丘腦產生的物質控制的,即垂體活動受下丘腦控制,A正確;該實驗說明下丘腦和垂體之間是通過血液聯系,但不能說明不是通過神經聯系,B錯誤;與常態比較,人為增加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加法原理”,而人為去除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減法原理”,恢復垂體與下丘腦之間的血液聯系,依據了實驗變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C正確;阻斷垂體與下丘腦之間的血液聯系,依據了實驗變量控制中的“減法原理”,D正確。6.A 激素B為胰高血糖素,血糖濃度<4 mM時,胰島A細胞中GK活性減弱,胰高血糖分泌增加,A錯誤;激素A是胰島素,通過過程a對胰島B細胞分泌的影響屬于正反饋調節,B正確;胰高血糖素促進糖原分解,胰島素、高血糖濃度促進糖原的合成,適宜的胰島素濃度和血糖濃度共同調節肝糖原合成,C正確;葡萄糖激酶激活劑,使GK活性增強,促進胰島素的釋放,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從而降低血糖濃度,D正確。7.B 甲狀腺激素能促進新陳代謝從而促進體溫升高,可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所以甲減患者會出現體溫偏低、食欲減退等癥狀,A正確;原發性甲減患者低濃度的甲狀腺激素對垂體的抑制作用減弱,導致其TSH高于正常值,B錯誤;注射TSH后患者的攝碘率有所升高,說明患者甲狀腺正常,不可能是甲狀腺病變引起的原發性甲減,則該患者屬于繼發性甲減,C正確;TRH可促進垂體分泌TSH,TSH可促進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給患者注射TRH后,甲狀腺激素增多,說明病變部位在下丘腦,對應題表中①,D正確。8.C 藥物W讓甲組大鼠出現糖尿病癥狀,可能是破壞了胰島B細胞,使之無法分泌胰島素,A錯誤;依據“甲組大鼠的血糖濃度升高,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可知甲組大鼠腎小管中原尿的滲透壓高于正常水平,導致尿量增多,B錯誤;甲組大鼠出現糖尿病癥狀,其體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機體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增加,C正確;給甲組大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島素,可以確認血糖上升是否由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D錯誤。9.D 腎上腺素由腎上腺髓質分泌,A錯誤;胰島素的分泌調節機制與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不同,不存在下丘腦—垂體—胰島B細胞軸調節途徑,B錯誤;CRH通過體液運輸被垂體細胞膜上CRH受體識別后傳遞信息,CRH不會進入垂體細胞內,C錯誤;據圖分析,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會抑制免疫反應,使機體免疫力下降,同時患者體內腎上腺皮質激素過量,負反饋調節下丘腦和垂體,使垂體分泌的ACTH減少,導致患者腎上腺萎縮,D正確。10.(1)反射弧 神經—體液調節 (2)分級 可以放大激素的調節效應,形成多級反饋調節 (3)給腎上腺皮質缺失模型鼠注射一定量的ACTH,一段時間后,檢測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的分泌量解析:(3)途徑③為垂體分泌的促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下丘腦,從而影響下丘腦相關激素的分泌,實驗需要驗證的是“除途徑①外,科研人員認為ACTH也可直接對下丘腦進行反饋調節(途徑③)”,實驗需以腎上腺皮質缺失模型鼠為實驗對象,可以給腎上腺皮質缺失模型鼠注射一定量的ACTH,一段時間后,檢測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的分泌量,一段時間后,若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的分泌量減少,則能驗證ACTH也可直接對下丘腦進行反饋調節(途徑③)。2 / 3第39講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激素調節的過程課程標準1.說出人體內分泌系統主要由內分泌腺組成,包括垂體、甲狀腺、胸腺、腎上腺、胰島和性腺等多種腺體,它們分泌的各類激素參與生命活動的調節。2.舉例說明激素通過分級調節、反饋調節等機制維持機體的穩態,如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和血糖平衡的調節等。考點一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1.促胰液素的發現(1)沃泰默的實驗①實驗步驟和現象②沃泰默的觀點:胰腺分泌胰液只受 的控制。(2)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提醒 ①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過程中加入砂子的目的是使小腸黏膜研磨更充分,徹底排除神經調節的影響。②促胰液素由小腸黏膜分泌,作用于胰腺,促進胰液的分泌。2.激素調節的概念由 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激素進行調節的方式。3.激素研究的實例(1)胰島素的發現①方法:結扎法、摘除法。②過程③實驗結論:胰腺中的胰島產生的 ,可以 。提醒 胰腺是一種特殊的腺體,分為外分泌部和內分泌部,其外分泌部可以分泌消化液(胰液),內分泌部(胰島)可以分泌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2)睪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①方法:閹割法、 。②過程③實驗結論:動物睪丸分泌睪酮,維持雄性特征。提醒 摘除睪丸和移植睪丸運用了自變量控制的減法原理和加法原理。4.人體主要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和功能【教材拾遺】 (選擇性必修1 P48相關信息)不同動物激素的化學本質及補充方式(1)類固醇:如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補充方式:既可口服,也可注射。(2)氨基酸衍生物類:如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等。補充方式:既可口服,也可注射。(3)多肽和蛋白質類:如促激素釋放激素、促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等。補充方式:不宜口服,需注射。1.(選擇性必修1 P44正文)激素都是內分泌腺分泌的,具有調節生長發育和維持機體正常機能的作用。( )2.(選擇性必修1 P46思考·討論)研磨胰腺無法直接提取到胰島素,是因為胰島素含量太少。( )3.(選擇性必修1 P47思考·討論4)飼喂法研究甲狀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動物胰島素和生長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都使用的是“加法原理”。( )4.(選擇性必修1 P47思考·討論4)用摘除法研究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的功能,用閹割(摘除性腺)法研究性激素的功能,使用的是“減法原理”。( )5.(選擇性必修1 P49正文)內分泌系統是由各種內分泌腺組成的。( )1.(2025·湖北宜昌期末)下面是與促胰液素發現過程有關的四個實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①稀鹽酸→小腸腸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鹽酸→靜脈血液→胰液不分泌③稀鹽酸→小腸腸腔(去除神經)→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腸黏膜+稀鹽酸+砂子→制成提取液→靜脈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①與②組成的實驗自變量是稀鹽酸刺激的部位B.①與③對比說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經的調節C.①②③④組成的實驗說明胰液分泌受小腸黏膜產生的物質經血液運輸來調節D.沃泰默實驗其中一組對照組排除鹽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2.(2025·廣東深圳調研)激素是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產生的物質,對機體的代謝、生長、發育和繁殖等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激素的種類很多,下列關于不同激素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幼年時,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增多,二者共同促進個體的生長B.在性發育期,女性卵巢細胞的核糖體上合成的雌激素增多,激發雌性周期C.在遭遇突發狀況時,腎臟細胞分泌的某種激素增多,使心跳加快、呼吸急促D.成年后,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會使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3.(2024·湖北部分名校高三聯考)某科學家為了研究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統中的作用,設計了如下實驗: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統分化之前,通過手術摘除即將發育為卵巢或睪丸的組織。當幼兔出生后,觀察它們的性染色體組成及外生殖器表現。實驗結果如表:性染色體組成 外生殖器表現未做手術 手術后XY 雄性 雌性XX 雌性 雌性據此可知,以下錯誤的是( )A.發育出雄性器官需要來自睪丸提供的激素信號,當這一信號缺失時,胚胎發育為雌性B.可增設實驗:摘除即將發育為卵巢或睪丸的組織,給予一定量睪酮,觀察胚胎發育的性別C.從實驗設計的角度來看,本實驗和增設實驗應用了“減法原理”和“加法原理”D.從實驗結果來看,本實驗同時證明了生物的性狀可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控制4.(2025·河北正定中學高三月考)科學家用小鼠作實驗材料,完成生長激素和胰島素的相關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實驗有進行實驗對照,不需要增加空白對照組B.該實驗結果能說明生長激素和胰島素在促進生長方面為協同作用C.增大生長激素和胰島素的注射量,實驗效果更顯著D.切除垂體及胰腺可減小小鼠自身生長激素和胰島素對實驗的影響歸納總結動物激素功能的實驗探究(1)常用實驗方法①切除法:切除相應腺體。適用于個體較大的動物。②飼喂法:在飼料中添加激素。只適用于甲狀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激素,多肽和蛋白質類激素不能用飼喂法。③注射法:向動物體內注射某激素。適用于各種激素。(2)一般思路(3)動物激素功能的實驗設計注意事項①動物分組的基本要求:選擇性別、年齡相同,體重、生理狀況相似的動物進行平均分組,且每組不能只有一只。②在研究動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實驗設計中,要注意設計對照實驗,排除無關變量的影響,使實驗結論更加科學。對照實驗中,生理鹽水不能用蒸餾水代替。③對于幼小的動物一般不用摘除法或注射法,例如研究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發育的影響就應該采用飼喂法。考點二 血糖平衡調節1.血糖的來源和去路提醒 肌糖原不能直接水解為葡萄糖。2.血糖平衡的調節(1)調節過程(2)調節中樞—— (3)調節方式—— 調節(4)影響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3.反饋調節(1)概念: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2)調節類型①正反饋調節:加強并偏離靜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兒分娩等。②負反饋調節:偏離后糾正回歸到靜息水平,在生物體中更常見,如體溫的調節、血糖平衡的調節等。(3)意義: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的調節機制,它對于機體維持穩態具有重要意義。1.(選擇性必修1 P50問題探討)長跑過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導致血糖含量明顯持續下降。( )2.(選擇性必修1 P51正文)胰島素通過促進血糖的去向,抑制血糖的來源來調節血糖的平衡。( )3.(選擇性必修1 P51相關信息)體內多種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4.(選擇性必修1 P51正文)胰高血糖素的靶細胞主要是肝細胞,胰島素的靶細胞幾乎是全身細胞。( )5.(選擇性必修1 P51正文)胰島素受體受損或者缺失的糖尿病患者不能通過注射胰島素的方法來治療。( )1.(2025·東北師大附中質檢)糖尿病有兩種類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前者是胰島B細胞受損使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后者是胰島素的靶細胞膜上胰島素的受體被破壞引起的。現有一糖尿病患者,欲診斷出其患哪種糖尿病,正確的方法是( )A.給患者口服胰島素制劑,過一段時間后測量其血糖濃度變化情況B.先給患者口服葡萄糖溶液并測量血糖濃度,再口服胰島素制劑一段時間后測量其血糖濃度C.先給患者注射葡萄糖溶液并測量血糖濃度,再注射胰島素制劑一段時間后測量其血糖濃度D.先檢測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濃度,然后口服葡萄糖溶液并再檢測尿液中葡萄糖的濃度2.(2025·江蘇海安實驗中學高三月考)胰島素抵抗(IR)是指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是2型糖尿病的發病基礎。下圖A→D表示2型糖尿病進展過程中人體胰島素分泌量與胰島素敏感性關系曲線。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胰島素受體減少、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后細胞內信號通路異常均可引起IRB.A→B時,人體胰島B細胞代償性分泌增加且IR增強C.B→D時,人體胰島A細胞功能減退、空腹血糖明顯高于正常值D.D點時低胰島素分泌和高IR,表明該個體患有2型糖尿病題后歸納血糖代謝中常見曲線模式圖分析(1)進食后胰島素濃度變化曲線判斷依據:根據含量和變化波動幅度,含量多而且波動幅度大的為正常人。(2)進食后血糖濃度變化曲線判斷依據:根據初始濃度和波動范圍判斷,波動范圍在3.9~6.1 mmol/L且起點也在該范圍中的是正常人,低于該范圍的是低血糖患者,高于該范圍的是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3)人體飯后血糖、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三者之間的變化關系判斷依據:①當血糖濃度升高時,能降低血糖濃度的胰島素含量增加,而能升高血糖濃度的胰高血糖素含量降低;②當血糖濃度較低時,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考點三 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和激素調節的特點1.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1)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2)分級調節2.激素調節的特點3.激素間的相互作用(1)不同激素對 發揮 的作用,從而達到增強效應的結果,表現為協同作用,如:(2)不同激素對 發揮 的作用,如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或腎上腺素)在調節血糖方面相抗衡。1.(選擇性必修1 P53圖3-5)在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反饋調節中,下丘腦和垂體細胞是甲狀腺激素的靶細胞。( )2.(選擇性必修1 P54正文)所有激素的受體都在靶細胞的細胞膜上。( )3.(選擇性必修1 P54正文)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通過體液定向運送到甲狀腺。( )4.(選擇性必修1 P55正文)激素具有高效性,可以為細胞提供充足的能量供應。( )1.(2025·八省聯考河南卷)應激刺激時,杏仁核與海馬(腦內兩個重要的結構)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腦,進而調控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HPA軸)的活動,過程如圖所示。長期應激刺激促使皮質醇過度釋放,可導致海馬損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無應激刺激時,杏仁核和海馬不興奮,腎上腺皮質不釋放皮質醇B.長期應激刺激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減少使腎上腺皮質萎縮C.應激刺激時,杏仁核可通過海馬使下丘腦減弱對垂體的抑制作用D.應激刺激時,皮質醇釋放增多,可直接或間接抑制下丘腦的活動2.(2023·海南高考17題)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TH)可調節人體多種生命活動。雙酚A(BPA)是一種有機化合物,若進入人體可導致甲狀腺等內分泌腺功能紊亂。下丘腦—垂體—甲狀腺(HPT)軸及BPA作用位點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據圖可知,在TH分泌的過程中,過程①②③屬于 調節,過程④⑤⑥屬于 調節。(2)TH是親脂性激素,可穿過特定細胞的質膜并進入細胞核內,與核內的TH受體特異性結合。這一過程體現激素調節的特點是 。(3)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可促進胸腺分泌胸腺素。胸腺素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產生抗體。這說明垂體除參與體液調節外,還參與 。(4)甲狀腺過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進甲狀腺上促甲狀腺激素(TSH)受體基因的表達。研究發現,進入人體的BPA能抑制TPO活性,可導致血液中TH含量 ,其原因是 。(5)有研究表明,BPA也能促進皮質醇分泌,抑制睪酮分泌,說明BPA除影響HPT軸外,還可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體其他內分泌軸的功能。這些內分泌軸包括 。1.(2024·廣東高考7題)某患者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經診斷,醫生建議采用激素治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若該患者血液TSH水平低于正常,可能是垂體功能異常B.若該患者血液TSH水平高于正常,可能是甲狀腺功能異常C.甲狀腺激素治療可恢復患者甲狀腺的分泌功能D.檢測血液中相關激素水平可評估治療效果溯源教材(1)人們將下丘腦、垂體和靶腺體之間存在的這種分層調控,稱為分級調節。(見選擇性必修1 P53正文)(2)甲狀腺激素含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相關激素。(見選擇性必修1 P53正文)(3)激素通過體液進行運輸。(見選擇性必修1 P54正文)(4)體內需源源不斷產生激素,以維持激素含量的動態平衡。(見選擇性必修1 P54正文)2.(2024·江西高考7題)從炎熱的室外進入冷庫后,機體可通過分泌糖皮質激素調節代謝(如圖)以適應冷環境。綜合激素調節的機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垂體的主要功能是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B.糖皮質激素在引發體內細胞代謝效應后失活C.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也可直接作用于腎上腺D.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都存在分級調節3.(2023·廣東高考8題)空腹血糖是糖尿病篩查常用檢測指標之一,但易受運動和心理狀態等因素干擾,影響篩查結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空腹時健康人血糖水平保持恒定B.空腹時糖尿病患者胰島細胞不分泌激素C.運動時血液中的葡萄糖只消耗沒有補充D.緊張時交感神經興奮使血糖水平升高4.(2024·全國甲卷4題)甲狀腺激素在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狀腺激素受體分布于人體內幾乎所有細胞B.甲狀腺激素可以提高機體神經系統的興奮性C.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使細胞代謝速率加快D.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會使血中TSH含量減少5.(2023·浙江1月選考11題)胰高血糖素可激活肝細胞中的磷酸化酶,促進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機理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胰高血糖素經主動運輸進入肝細胞才能發揮作用B.饑餓時,肝細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C.磷酸化酶a能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D.胰島素可直接提高磷酸化酶a的活性6.(2022·全國乙卷30題)甲狀腺激素在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了研究動物體內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調節機制,某研究小組進行了下列相關實驗。實驗一:將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經腹腔注射到家兔體內,一定時間后測定家兔甲狀腺的放射性強度。實驗二:給甲、乙、丙三組家兔分別經靜脈注射一定量的生理鹽水、甲狀腺激素溶液、促甲狀腺激素溶液。一定時間后分別測定三組家兔血中甲狀腺激素的含量,發現注射的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都起到了相應的調節作用。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一中,家兔甲狀腺中檢測到碘的放射性,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2)根據實驗二推測,丙組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量 (填“大于”或“小于”)甲組。乙組和丙組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量 (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 。 (1)如果食物中長期缺乏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碘,會導致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降低,甲狀腺腫大。(2023·北京高考)( )(2)一種內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種激素。 (2023·湖南高考)( )(3)激素發揮作用的前提是識別細胞膜上的受體。 (2023·湖南高考)( )(4)促甲狀腺激素可經血液運輸到靶細胞發揮作用。 (2023·全國乙卷)( )(5)下丘腦可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 (2022·北京高考)( )(6)腎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對血糖的調節作用表現出相抗衡的關系。 (2022·海南高考)( )第39講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激素調節的過程【破考點·抓必備】考點一知識梳理夯基1.(1)②神經調節 (2)小腸黏膜2.內分泌器官3.(1)③胰島素 降低血糖的濃度 (2)①移植法4.腎小管和集合管 神經的興奮性 水鹽概念檢測1.×2.× 提示: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等對胰島分泌的胰島素具有分解作用。3.√ 4.√5.× 提示:內分泌系統由相對獨立的內分泌腺以及兼有內分泌功能的細胞共同構成。典題演練應用1.B 自變量是人為控制的對實驗對象進行處理的因素,①②實驗的差異,即自變量為稀鹽酸刺激的部位,A正確;①與③對比說明沒有神經調節,胰液也能分泌,但不能說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經的調節,B錯誤;①②③④組成的實驗說明小腸黏膜在鹽酸刺激下,產生的化學物質經血液運輸促進胰腺分泌胰液,C正確;沃泰默實驗其中一組對照組②排除鹽酸通過血液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D正確。2.D 甲狀腺激素是甲狀腺分泌的,不是垂體分泌的,A錯誤;雌激素的化學本質是類固醇,不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B錯誤;在遭遇突發狀況時,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素增多,使心跳加快、呼吸急促,C錯誤。3.D 生殖系統形成之前摘除睪丸,性染色體組成為XY的個體發育成雌性,說明發育成雄性的個體需要睪丸提供的激素信號,缺乏該信號時,發育為雌性,A正確;摘除即將發育為卵巢或睪丸的組織,會缺乏相應信號,提供睪酮(雄激素)會使個體發育為雄性,B正確;本實驗和B項的補充實驗分別進行了生殖器官的摘除和額外提供性激素的操作,即應用了“減法原理”和“加法原理”,C正確;題干中未涉及環境因素對性別發育的影響,D錯誤。4.C 該實驗通過前后之間的自身對照來說明這兩種激素的功能,不需要再設置空白對照,A正確;在同時注射生長激素和胰島素時,體重增加最多,說明這兩種激素具有協同作用,B正確;實驗結果不能說明增大激素的注射量,實驗效果更顯著,C錯誤;本實驗研究的是生長激素和胰島素的生理作用,實驗前切除垂體和胰腺的目的是減小小鼠自身生長激素和胰島素對實驗的影響,D正確。考點二知識梳理夯基1.肝糖原2.(1)糖原 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質轉變成糖 (2)下丘腦(3)神經—體液 效應器 胰島B細胞 胰島A細胞(4)血糖濃度 血糖濃度概念檢測1.× 2.√3.× 提示:胰島素是唯一能夠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4.√ 5.√典題演練應用1.C 胰島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胰島素制劑只能注射不能口服,A、B錯誤;先給患者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溶液并測量血糖濃度,再注射胰島素制劑一段時間后測量其血糖濃度,看血糖濃度是否下降,若血糖濃度下降則為1型糖尿病,若并未下降則為2型糖尿病,C正確;先檢測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濃度,然后口服葡萄糖溶液并再檢測尿液中葡萄糖的濃度,此過程無法判斷出患者是哪種類型的糖尿病,D錯誤。2.C 胰島素受體減少、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后細胞內信號通路異常均可引起IR,使得胰島素無法正常發揮作用,A正確;A→B時,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胰島素代償性增加分泌胰島素,使得胰島素抵抗增強,B正確;B→D時,胰島素敏感性繼續降低,胰島B細胞功能減退,胰島素分泌減少,血糖升高,此時空腹血糖濃度明顯高于正常值,C錯誤;病程進展到D點時,胰島素分泌少,此時IR值也較高,該個體已患上2型糖尿病,D正確。考點三知識梳理夯基1.(1)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促甲狀腺激素 (負)反饋 (2)放大 精細調控2. 血液 靶器官、靶細胞 特導性受體 微量和高效3.(1)同一生理效應 相同 (2)同一生理效應 相反概念檢測1.√ 2.× 3.×4.× 提示: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能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典題演練應用1.D 皮質醇在體內有調節水鹽代謝和有機物代謝的作用,沒有應激刺激時,腎上腺皮質也可以釋放皮質醇,A錯誤;長期應激刺激時促使皮質醇過度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增多,腎上腺皮質不會萎縮,B錯誤;下丘腦對垂體不是抑制作用,C錯誤;應激刺激時,皮質醇釋放增多,可以通過負反饋直接抑制下丘腦或通過海馬間接抑制下丘腦的活動,D正確。2.(1)分級 反饋 (2)作用于靶細胞、靶器官 (3)免疫調節 (4)減少 BPA能抑制TPO活性,導致甲狀腺上促甲狀腺激素(TSH)受體基因的表達減少,進而表現為促甲狀腺激素作用效果下降,TH分泌減少 (5)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和下丘腦—垂體—性腺軸解析:(1)據圖可知,在TH分泌的過程中,過程①②③屬于分級調節,分級調節放大激素的調節效應,形成多級反饋,有利于精細調控,從而維持機體的穩態,過程④⑤⑥屬于反饋調節,通過該調節過程維持了激素含量的穩定。(2)TH是親脂性激素,可穿過特定細胞的質膜并進入細胞核內,與核內的TH受體特異性結合。這一過程體現激素調節的特點是作用于靶細胞、靶器官。(3)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可促進胸腺分泌胸腺素。胸腺素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產生抗體。這說明垂體除參與體液調節外,還參與免疫調節,進而可以提高機體的抵抗力。(4)甲狀腺過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進甲狀腺上促甲狀腺激素(TSH)受體基因的表達。研究發現,進入人體的BPA能抑制TPO活性,則會導致甲狀腺合成的促甲狀腺激素受體減少,進而可導致血液中TH含量減少,引發相關疾病。(5)有研究表明,BPA也能促進皮質醇分泌,抑制睪酮分泌,說明BPA除影響HPT軸外,還可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體其他內分泌軸的功能。這些內分泌軸包括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和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研真題·扣教材】1.C 患者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甲狀腺激素對下丘腦和垂體負反饋作用減弱,則TRH和TSH高于正常水平,而若該患者血液TSH水平低于正常,可能是垂體功能異常,A正確;某患者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TSH水平應該高于正常;若該患者血液TSH水平高于正常,可能是甲狀腺功能異常,B正確;甲狀腺激素治療只能夠提高血液中甲狀腺激素的含量,不可恢復患者甲狀腺的分泌功能,C錯誤;采用激素治療某患者的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可檢測血液中TRH、TSH等相關激素水平是否恢復到正常水平,從而評估治療效果,D正確。2.B 垂體接受下丘腦分泌的激素的調節,從而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分別調節相應的內分泌腺的分泌活動,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能調節生長發育等,A錯誤;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了,B正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體,不能直接作用于腎上腺,C錯誤;由圖可知:下丘腦分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促使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于腎上腺,促使腎上腺分泌糖皮質激素,應該是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級調節,D錯誤。3.D 空腹時健康人的血糖濃度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并不是恒定不變的,A錯誤;空腹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濃度高于正常值,若因胰島素抵抗可能會反饋性地引起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B錯誤;運動時細胞會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同時肝糖原會不斷分解以補充血糖,即運動時血液中的葡萄糖有消耗也有補充,C錯誤;緊張時,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從而導致血糖水平升高,D正確。4.D 甲狀腺激素幾乎作用于體內所有的細胞,由此推測甲狀腺激素受體分布于人體內幾乎所有細胞,A正確;甲狀腺激素具有調節機體的有機物代謝、促進生長和發育、提高神經的興奮性等作用,故甲狀腺激素可以提高機體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使細胞代謝速率加快,B、C正確;在甲狀腺激素分泌的過程中,既存在分級調節,也存在反饋調節,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會使血液中的TSH(促甲狀腺激素)含量增加,以促進甲狀腺激素分泌,D錯誤。5.B 胰高血糖素屬于大分子信息分子,不會進入肝細胞,需要與膜上特異性受體結合才能發揮作用,A錯誤;饑餓時,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細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成磷酸化酶a,加快肝糖原的分解,以維持血糖濃度相對穩定,B正確;磷酸化酶a不能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酶的作用機理是降低化學反應所需活化能,C錯誤;根據題圖無法判斷胰島素和磷酸化酶a的活性的關系,且胰島素為大分子物質,不能直接進入細胞內發揮作用,D錯誤。6.(1)甲狀腺吸收碘合成甲狀腺激素 (2)大于 不相同 乙組注射外源甲狀腺激素,使甲狀腺激素合成減少,丙組注射促甲狀腺激素會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解析:(1)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將放射性碘溶液注射到兔體內,碘首先進入組織液,后進入血漿或淋巴運輸到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被吸收,參與甲狀腺激素的合成。(2)甲組注射生理鹽水,對甲狀腺的活動沒有明顯的影響,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與釋放維持原來的水平;乙組注射外源甲狀腺激素,使機體甲狀腺激素含量超過正常水平,會反饋給下丘腦和垂體,從而抑制兩者的活動,使機體甲狀腺激素合成減少;丙組注射促甲狀腺激素,可以促進甲狀腺合成和分泌甲狀腺激素,導致甲狀腺激素合成增加,故三種情況下,丙組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量大于甲組,乙組和丙組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量不相同。真題重組練(1)× 提示:當甲狀腺激素偏低時,對于下丘腦的抑制減弱,則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增加。(2)√(3)× 提示:某些激素的受體在細胞內部,如性激素。(4)√(5)× 提示:下丘腦可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促進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6)× 提示:協同作用的關系。8 / 12(共96張PPT)第39講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激素調節的過程高中總復習·生物1. 說出人體內分泌系統主要由內分泌腺組成,包括垂體、甲狀腺、胸腺、腎上腺、胰島和性腺等多種腺體,它們分泌的各類激素參與生命活動的調節。2. 舉例說明激素通過分級調節、反饋調節等機制維持機體的穩態,如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和血糖平衡的調節等。課程標準1. 破考點·抓必備2. 研真題·扣教材3. 驗收效·提能力目錄Contents01破考點·抓必備梳理歸納, 鞏固基本知識考點一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1. 促胰液素的發現(1)沃泰默的實驗①實驗步驟和現象②沃泰默的觀點:胰腺分泌胰液只受 的控制。神經調節 (2)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c提醒 ①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過程中加入砂子的目的是使小腸黏膜研磨更充分,徹底排除神經調節的影響。②促胰液素由小腸黏膜分泌,作用于胰腺,促進胰液的分泌。2. 激素調節的概念由 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激素進行調節的方式。內分泌器官 3. 激素研究的實例(1)胰島素的發現①方法:結扎法、摘除法。②過程③實驗結論:胰腺中的胰島產生的 ,可以 。提醒 胰腺是一種特殊的腺體,分為外分泌部和內分泌部,其外分泌部可以分泌消化液(胰液),內分泌部(胰島)可以分泌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島素 降低血糖的濃度(2)睪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①方法:閹割法、 。②過程③實驗結論:動物睪丸分泌睪酮,維持雄性特征。提醒 摘除睪丸和移植睪丸運用了自變量控制的減法原理和加法原理。移植法 4. 人體主要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和功能ccc【教材拾遺】 (選擇性必修1 P48相關信息)不同動物激素的化學本質及補充方式(1)類固醇:如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補充方式:既可口服,也可注射。(2)氨基酸衍生物類:如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等。補充方式:既可口服,也可注射。(3)多肽和蛋白質類:如促激素釋放激素、促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等。補充方式:不宜口服,需注射。1. (選擇性必修1 P44正文)激素都是內分泌腺分泌的,具有調節生長發育和維持機體正常機能的作用。 ( × )2. (選擇性必修1 P46思考·討論)研磨胰腺無法直接提取到胰島素,是因為胰島素含量太少。 ( × )提示: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等對胰島分泌的胰島素具有分解作用。××3. (選擇性必修1 P47思考·討論4)飼喂法研究甲狀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動物胰島素和生長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都使用的是“加法原理”。 ( √ )4. (選擇性必修1 P47思考·討論4)用摘除法研究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的功能,用閹割(摘除性腺)法研究性激素的功能,使用的是“減法原理”。 ( √ )5. (選擇性必修1 P49正文)內分泌系統是由各種內分泌腺組成的。( × )提示:內分泌系統由相對獨立的內分泌腺以及兼有內分泌功能的細胞共同構成。√√×1. (2025·湖北宜昌期末)下面是與促胰液素發現過程有關的四個實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①稀鹽酸→小腸腸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鹽酸→靜脈血液→胰液不分泌③稀鹽酸→小腸腸腔(去除神經)→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腸黏膜+稀鹽酸+砂子→制成提取液→靜脈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 ①與②組成的實驗自變量是稀鹽酸刺激的部位B. ①與③對比說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經的調節C. ①②③④組成的實驗說明胰液分泌受小腸黏膜產生的物質經血液運輸來調節D. 沃泰默實驗其中一組對照組排除鹽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解析: 自變量是人為控制的對實驗對象進行處理的因素,①②實驗的差異,即自變量為稀鹽酸刺激的部位,A正確;①與③對比說明沒有神經調節,胰液也能分泌,但不能說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經的調節,B錯誤;①②③④組成的實驗說明小腸黏膜在鹽酸刺激下,產生的化學物質經血液運輸促進胰腺分泌胰液,C正確;沃泰默實驗其中一組對照組②排除鹽酸通過血液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D正確。2. (2025·廣東深圳調研)激素是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產生的物質,對機體的代謝、生長、發育和繁殖等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激素的種類很多,下列關于不同激素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幼年時,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增多,二者共同促進個體的生長B. 在性發育期,女性卵巢細胞的核糖體上合成的雌激素增多,激發雌性周期C. 在遭遇突發狀況時,腎臟細胞分泌的某種激素增多,使心跳加快、呼吸急促D. 成年后,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會使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解析: 甲狀腺激素是甲狀腺分泌的,不是垂體分泌的,A錯誤;雌激素的化學本質是類固醇,不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B錯誤;在遭遇突發狀況時,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素增多,使心跳加快、呼吸急促,C錯誤。3. (2024·湖北部分名校高三聯考)某科學家為了研究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統中的作用,設計了如下實驗: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統分化之前,通過手術摘除即將發育為卵巢或睪丸的組織。當幼兔出生后,觀察它們的性染色體組成及外生殖器表現。實驗結果如表:性染色 體組成 外生殖器表現未做手術 手術后XY 雄性 雌性XX 雌性 雌性據此可知,以下錯誤的是( )A. 發育出雄性器官需要來自睪丸提供的激素信號,當這一信號缺失時,胚胎發育為雌性B. 可增設實驗:摘除即將發育為卵巢或睪丸的組織,給予一定量睪酮,觀察胚胎發育的性別C. 從實驗設計的角度來看,本實驗和增設實驗應用了“減法原理”和“加法原理”D. 從實驗結果來看,本實驗同時證明了生物的性狀可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控制√解析: 生殖系統形成之前摘除睪丸,性染色體組成為XY的個體發育成雌性,說明發育成雄性的個體需要睪丸提供的激素信號,缺乏該信號時,發育為雌性,A正確;摘除即將發育為卵巢或睪丸的組織,會缺乏相應信號,提供睪酮(雄激素)會使個體發育為雄性,B正確;本實驗和B項的補充實驗分別進行了生殖器官的摘除和額外提供性激素的操作,即應用了“減法原理”和“加法原理”,C正確;題干中未涉及環境因素對性別發育的影響,D錯誤。4. (2025·河北正定中學高三月考)科學家用小鼠作實驗材料,完成生長激素和胰島素的相關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該實驗有進行實驗對照,不需要增加空白對照組B.該實驗結果能說明生長激素和胰島素在促進生長方面為協同作用C. 增大生長激素和胰島素的注射量,實驗效果更顯著D. 切除垂體及胰腺可減小小鼠自身生長激素和胰島素對實驗的影響√解析: 該實驗通過前后之間的自身對照來說明這兩種激素的功能,不需要再設置空白對照,A正確;在同時注射生長激素和胰島素時,體重增加最多,說明這兩種激素具有協同作用,B正確;實驗結果不能說明增大激素的注射量,實驗效果更顯著,C錯誤;本實驗研究的是生長激素和胰島素的生理作用,實驗前切除垂體和胰腺的目的是減小小鼠自身生長激素和胰島素對實驗的影響,D正確。歸納總結動物激素功能的實驗探究(1)常用實驗方法①切除法:切除相應腺體。適用于個體較大的動物。②飼喂法:在飼料中添加激素。只適用于甲狀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激素,多肽和蛋白質類激素不能用飼喂法。③注射法:向動物體內注射某激素。適用于各種激素。(2)一般思路(3)動物激素功能的實驗設計注意事項①動物分組的基本要求:選擇性別、年齡相同,體重、生理狀況相似的動物進行平均分組,且每組不能只有一只。②在研究動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實驗設計中,要注意設計對照實驗,排除無關變量的影響,使實驗結論更加科學。對照實驗中,生理鹽水不能用蒸餾水代替。③對于幼小的動物一般不用摘除法或注射法,例如研究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發育的影響就應該采用飼喂法。考點二 血糖平衡調節1. 血糖的來源和去路提醒 肌糖原不能直接水解為葡萄糖。c2. 血糖平衡的調節(1)調節過程ccccccccc(2)調節中樞—— (3)調節方式—— 調節下丘腦 神經—體液 ccc(4)影響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cc3. 反饋調節(1)概念: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2)調節類型①正反饋調節:加強并偏離靜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兒分娩等。②負反饋調節:偏離后糾正回歸到靜息水平,在生物體中更常見,如體溫的調節、血糖平衡的調節等。(3)意義: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的調節機制,它對于機體維持穩態具有重要意義。1. (選擇性必修1 P50問題探討)長跑過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導致血糖含量明顯持續下降。 ( × )2. (選擇性必修1 P51正文)胰島素通過促進血糖的去向,抑制血糖的來源來調節血糖的平衡。 ( √ )3. (選擇性必修1 P51相關信息)體內多種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 × )提示:胰島素是唯一能夠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4. (選擇性必修1 P51正文)胰高血糖素的靶細胞主要是肝細胞,胰島素的靶細胞幾乎是全身細胞。 ( √ )5. (選擇性必修1 P51正文)胰島素受體受損或者缺失的糖尿病患者不能通過注射胰島素的方法來治療。 ( √ )√√1. (2025·東北師大附中質檢)糖尿病有兩種類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前者是胰島B細胞受損使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后者是胰島素的靶細胞膜上胰島素的受體被破壞引起的。現有一糖尿病患者,欲診斷出其患哪種糖尿病,正確的方法是( )A. 給患者口服胰島素制劑,過一段時間后測量其血糖濃度變化情況B. 先給患者口服葡萄糖溶液并測量血糖濃度,再口服胰島素制劑一段時間后測量其血糖濃度C. 先給患者注射葡萄糖溶液并測量血糖濃度,再注射胰島素制劑一段時間后測量其血糖濃度D. 先檢測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濃度,然后口服葡萄糖溶液并再檢測尿液中葡萄糖的濃度√解析: 胰島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胰島素制劑只能注射不能口服,A、B錯誤;先給患者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溶液并測量血糖濃度,再注射胰島素制劑一段時間后測量其血糖濃度,看血糖濃度是否下降,若血糖濃度下降則為1型糖尿病,若并未下降則為2型糖尿病,C正確;先檢測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濃度,然后口服葡萄糖溶液并再檢測尿液中葡萄糖的濃度,此過程無法判斷出患者是哪種類型的糖尿病,D錯誤。2. (2025·江蘇海安實驗中學高三月考)胰島素抵抗(IR)是指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是2型糖尿病的發病基礎。如圖A→D表示2型糖尿病進展過程中人體胰島素分泌量與胰島素敏感性關系曲線。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胰島素受體減少、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后細胞內信號通路異常均可引起IRB. A→B時,人體胰島B細胞代償性分泌增加且IR增強C. B→D時,人體胰島A細胞功能減退、空腹血糖明顯高于正常值D. D點時低胰島素分泌和高IR,表明該個體患有2型糖尿病√解析: 胰島素受體減少、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后細胞內信號通路異常均可引起IR,使得胰島素無法正常發揮作用,A正確;A→B時,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胰島素代償性增加分泌胰島素,使得胰島素抵抗增強,B正確;B→D時,胰島素敏感性繼續降低,胰島B細胞功能減退,胰島素分泌減少,血糖升高,此時空腹血糖濃度明顯高于正常值,C錯誤;病程進展到D點時,胰島素分泌少,此時IR值也較高,該個體已患上2型糖尿病,D正確。題后歸納血糖代謝中常見曲線模式圖分析(1)進食后胰島素濃度變化曲線判斷依據:根據含量和變化波動幅度,含量多而且波動幅度大的為正常人。(2)進食后血糖濃度變化曲線判斷依據:根據初始濃度和波動范圍判斷,波動范圍在3.9~6.1 mmol/L且起點也在該范圍中的是正常人,低于該范圍的是低血糖患者,高于該范圍的是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3)人體飯后血糖、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三者之間的變化關系判斷依據:①當血糖濃度升高時,能降低血糖濃度的胰島素含量增加,而能升高血糖濃度的胰高血糖素含量降低;②當血糖濃度較低時,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考點三 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和激素調節的特點1. 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1)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ccccc(2)分級調節cc2. 激素調節的特點cccc3. 激素間的相互作用(1)不同激素對 發揮 的作用,從而達到增強效應的結果,表現為協同作用,如:(2)不同激素對 發揮 的作用,如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或腎上腺素)在調節血糖方面相抗衡。同一生理效應 相同 同一生理效應 相反 1. (選擇性必修1 P53圖3-5)在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反饋調節中,下丘腦和垂體細胞是甲狀腺激素的靶細胞。 ( √ )2. (選擇性必修1 P54正文)所有激素的受體都在靶細胞的細胞膜上。( × )3. (選擇性必修1 P54正文)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通過體液定向運送到甲狀腺。 ( × )4. (選擇性必修1 P55正文)激素具有高效性,可以為細胞提供充足的能量供應。 ( × )提示: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能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1. (2025·八省聯考河南卷)應激刺激時,杏仁核與海馬(腦內兩個重要的結構)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腦,進而調控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HPA軸)的活動,過程如圖所示。長期應激刺激促使皮質醇過度釋放,可導致海馬損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無應激刺激時,杏仁核和海馬不興奮,腎上腺皮質不釋放皮質醇B. 長期應激刺激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減少使腎上腺皮質萎縮C. 應激刺激時,杏仁核可通過海馬使下丘腦減弱對垂體的抑制作用D. 應激刺激時,皮質醇釋放增多,可直接或間接抑制下丘腦的活動√解析: 皮質醇在體內有調節水鹽代謝和有機物代謝的作用,沒有應激刺激時,腎上腺皮質也可以釋放皮質醇,A錯誤;長期應激刺激時促使皮質醇過度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增多,腎上腺皮質不會萎縮,B錯誤;下丘腦對垂體不是抑制作用,C錯誤;應激刺激時,皮質醇釋放增多,可以通過負反饋直接抑制下丘腦或通過海馬間接抑制下丘腦的活動,D正確。2. (2023·海南高考17題)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TH)可調節人體多種生命活動。雙酚A(BPA)是一種有機化合物,若進入人體可導致甲狀腺等內分泌腺功能紊亂。下丘腦—垂體—甲狀腺(HPT)軸及BPA作用位點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據圖可知,在TH分泌的過程中,過程①②③屬于 調節,過程④⑤⑥屬于 調節。分級反饋解析:據圖可知,在TH分泌的過程中,過程①②③屬于分級調節,分級調節放大激素的調節效應,形成多級反饋,有利于精細調控,從而維持機體的穩態,過程④⑤⑥屬于反饋調節,通過該調節過程維持了激素含量的穩定。(2)TH是親脂性激素,可穿過特定細胞的質膜并進入細胞核內,與核內的TH受體特異性結合。這一過程體現激素調節的特點是 。解析:TH是親脂性激素,可穿過特定細胞的質膜并進入細胞核內,與核內的TH受體特異性結合。這一過程體現激素調節的特點是作用于靶細胞、靶器官。作用于靶細胞、靶器官(3)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可促進胸腺分泌胸腺素。胸腺素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產生抗體。這說明垂體除參與體液調節外,還參與 。解析: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可促進胸腺分泌胸腺素。胸腺素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產生抗體。這說明垂體除參與體液調節外,還參與免疫調節,進而可以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免疫調節(4)甲狀腺過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進甲狀腺上促甲狀腺激素(TSH)受體基因的表達。研究發現,進入人體的BPA能抑制TPO活性,可導致血液中TH含量 ,其原因是 。減少BPA能抑制TPO活性,導致甲狀腺上促甲狀腺激素(TSH)受體基因的表達減少,進而表現為促甲狀腺激素作用效果下降,TH分泌減少解析:甲狀腺過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進甲狀腺上促甲狀腺激素(TSH)受體基因的表達。研究發現,進入人體的BPA能抑制TPO活性,則會導致甲狀腺合成的促甲狀腺激素受體減少,進而可導致血液中TH含量減少,引發相關疾病。(5)有研究表明,BPA也能促進皮質醇分泌,抑制睪酮分泌,說明BPA除影響HPT軸外,還可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體其他內分泌軸的功能。這些內分泌軸包括 。解析:有研究表明,BPA也能促進皮質醇分泌,抑制睪酮分泌,說明BPA除影響HPT軸外,還可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體其他內分泌軸的功能。這些內分泌軸包括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和下丘腦—垂體—性腺軸。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和下丘腦—垂體—性腺軸02研真題·扣教材探究分析, 培養核心技能1. (2024·廣東高考7題)某患者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經診斷,醫生建議采用激素治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若該患者血液TSH水平低于正常,可能是垂體功能異常B. 若該患者血液TSH水平高于正常,可能是甲狀腺功能異常C. 甲狀腺激素治療可恢復患者甲狀腺的分泌功能D. 檢測血液中相關激素水平可評估治療效果√解析: 患者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甲狀腺激素對下丘腦和垂體負反饋作用減弱,則TRH和TSH高于正常水平,而若該患者血液TSH水平低于正常,可能是垂體功能異常,A正確;某患者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TSH水平應該高于正常;若該患者血液TSH水平高于正常,可能是甲狀腺功能異常,B正確;甲狀腺激素治療只能夠提高血液中甲狀腺激素的含量,不可恢復患者甲狀腺的分泌功能,C錯誤;采用激素治療某患者的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可檢測血液中TRH、TSH等相關激素水平是否恢復到正常水平,從而評估治療效果,D正確。溯源教材(1)人們將下丘腦、垂體和靶腺體之間存在的這種分層調控,稱為分級調節。 (見選擇性必修1 P53正文)(2)甲狀腺激素含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相關激素。 (見選擇性必修1 P53正文)(3)激素通過體液進行運輸。 (見選擇性必修1 P54正文)(4)體內需源源不斷產生激素,以維持激素含量的動態平衡。 (見選擇性必修1 P54正文)2. (2024·江西高考7題)從炎熱的室外進入冷庫后,機體可通過分泌糖皮質激素調節代謝(如圖)以適應冷環境。綜合激素調節的機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垂體的主要功能是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B. 糖皮質激素在引發體內細胞代謝效應后失活C.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也可直接作用于腎上腺D.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都存在分級調節√解析: 垂體接受下丘腦分泌的激素的調節,從而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分別調節相應的內分泌腺的分泌活動,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能調節生長發育等,A錯誤;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了,B正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體,不能直接作用于腎上腺,C錯誤;由圖可知:下丘腦分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促使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于腎上腺,促使腎上腺分泌糖皮質激素,應該是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級調節,D錯誤。3. (2023·廣東高考8題)空腹血糖是糖尿病篩查常用檢測指標之一,但易受運動和心理狀態等因素干擾,影響篩查結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空腹時健康人血糖水平保持恒定B. 空腹時糖尿病患者胰島細胞不分泌激素C. 運動時血液中的葡萄糖只消耗沒有補充D. 緊張時交感神經興奮使血糖水平升高√解析: 空腹時健康人的血糖濃度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并不是恒定不變的,A錯誤;空腹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濃度高于正常值,若因胰島素抵抗可能會反饋性地引起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B錯誤;運動時細胞會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同時肝糖原會不斷分解以補充血糖,即運動時血液中的葡萄糖有消耗也有補充,C錯誤;緊張時,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從而導致血糖水平升高,D正確。4. (2024·全國甲卷4題)甲狀腺激素在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甲狀腺激素受體分布于人體內幾乎所有細胞B. 甲狀腺激素可以提高機體神經系統的興奮性C. 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使細胞代謝速率加快D. 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會使血中TSH含量減少√解析: 甲狀腺激素幾乎作用于體內所有的細胞,由此推測甲狀腺激素受體分布于人體內幾乎所有細胞,A正確;甲狀腺激素具有調節機體的有機物代謝、促進生長和發育、提高神經的興奮性等作用,故甲狀腺激素可以提高機體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使細胞代謝速率加快,B、C正確;在甲狀腺激素分泌的過程中,既存在分級調節,也存在反饋調節,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會使血液中的TSH(促甲狀腺激素)含量增加,以促進甲狀腺激素分泌,D錯誤。5. (2023·浙江1月選考11題)胰高血糖素可激活肝細胞中的磷酸化酶,促進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機理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胰高血糖素經主動運輸進入肝細胞才能發揮作用B. 饑餓時,肝細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C. 磷酸化酶a能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D. 胰島素可直接提高磷酸化酶a的活性√解析: 胰高血糖素屬于大分子信息分子,不會進入肝細胞,需要與膜上特異性受體結合才能發揮作用,A錯誤;饑餓時,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細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成磷酸化酶a,加快肝糖原的分解,以維持血糖濃度相對穩定,B正確;磷酸化酶a不能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酶的作用機理是降低化學反應所需活化能,C錯誤;根據題圖無法判斷胰島素和磷酸化酶a的活性的關系,且胰島素為大分子物質,不能直接進入細胞內發揮作用,D錯誤。6. (2022·全國乙卷30題)甲狀腺激素在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了研究動物體內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調節機制,某研究小組進行了下列相關實驗。實驗一:將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經腹腔注射到家兔體內,一定時間后測定家兔甲狀腺的放射性強度。實驗二:給甲、乙、丙三組家兔分別經靜脈注射一定量的生理鹽水、甲狀腺激素溶液、促甲狀腺激素溶液。一定時間后分別測定三組家兔血中甲狀腺激素的含量,發現注射的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都起到了相應的調節作用。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一中,家兔甲狀腺中檢測到碘的放射性,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解析: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將放射性碘溶液注射到兔體內,碘首先進入組織液,后進入血漿或淋巴運輸到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被吸收,參與甲狀腺激素的合成。甲狀腺吸收碘合成甲狀腺激素(2)根據實驗二推測,丙組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量 (填“大于”或“小于”)甲組。乙組和丙組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量 (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 。大于不相同乙組注射外源甲狀腺激素,使甲狀腺激素合成減少,丙組注射促甲狀腺激素會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解析: 甲組注射生理鹽水,對甲狀腺的活動沒有明顯的影響,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與釋放維持原來的水平;乙組注射外源甲狀腺激素,使機體甲狀腺激素含量超過正常水平,會反饋給下丘腦和垂體,從而抑制兩者的活動,使機體甲狀腺激素合成減少;丙組注射促甲狀腺激素,可以促進甲狀腺合成和分泌甲狀腺激素,導致甲狀腺激素合成增加,故三種情況下,丙組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量大于甲組,乙組和丙組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量不相同。(1)如果食物中長期缺乏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碘,會導致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降低,甲狀腺腫大。 (2023·北京高考) ( × )提示:當甲狀腺激素偏低時,對于下丘腦的抑制減弱,則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增加。(2)一種內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種激素。 (2023·湖南高考) ( √ )(3)激素發揮作用的前提是識別細胞膜上的受體。 (2023·湖南高考)( × )提示:某些激素的受體在細胞內部,如性激素。×√×(4)促甲狀腺激素可經血液運輸到靶細胞發揮作用。 (2023·全國乙卷) ( √ )(5)下丘腦可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 (2022·北京高考) ( × )提示:下丘腦可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促進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6)腎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對血糖的調節作用表現出相抗衡的關系。 (2022·海南高考) ( × )提示:協同作用的關系。√××03驗收效·提能力跟蹤訓練,檢驗學習效果一、選擇題1. (2025·山東棗莊一模)科學家通過設計巧妙的實驗來研究各種激素的功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斯他林和貝利斯將稀鹽酸注射到狗的靜脈中,發現稀鹽酸能促進胰腺分泌胰液B. 將只剩胰島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體內,可使其血糖下降C. 阻斷動物垂體與下丘腦間的血液聯系,導致其生殖器萎縮,該實驗利用了“減法原理”D. 公雞睪丸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實驗不能證明是雄激素睪酮影響了公雞的雄性特征12345678910√解析: 斯他林和貝利斯將狗的小腸黏膜和稀鹽酸在體外研磨,并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條狗的靜脈中,證明在鹽酸作用下,小腸黏膜細胞產生的化學物質能促進胰腺分泌胰液,A錯誤。123456789102. (2025·河南洛陽高三月考)激素是生命活動的重要調節物質。下列關于激素類藥物在實踐中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因病切除甲狀腺的患者,需要長期服用促甲狀腺激素B. 在漁業生產中,通常是給雌雄親魚注射性激素類藥物,有利于進行人工授精和育苗C. 運動員服用人工合成的睪酮衍生物,可提高運動速度,但運動比賽中禁止使用D. 對侏儒癥患者注射適量的生長激素,可增加身體高度√12345678910解析: 促甲狀腺激素不能口服,且切除了甲狀腺后,需要長期服用甲狀腺激素類藥物,A錯誤;若直接注射性激素,機體會通過負反饋調節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對相關激素的分泌,而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減少會導致性腺萎縮,B錯誤;睪酮衍生物(興奮劑的一種)可以使肌肉興奮,但長期服用睪酮衍生物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對相關激素的分泌,使自身性激素的合成與分泌減少,導致性腺萎縮,且不符合運動比賽規則,C正確;侏儒癥患者已停止生長發育,即使再注射生長激素,身高也不會再增長,D錯誤。123456789103. (2025·江蘇鹽城高三調研)最近有研究發現,FGF1是胰島素之外的第二種快速降低血糖的分子。在胰島素抵抗患者體內,胰島素信號通路受阻,若使用FGF1提高PDE4D酶的活性,激活PDE4D通路,仍可調節血糖水平。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胰島素抵抗患者體內,血糖不能有效降低,而脂肪分解較多B. FGF1和胰島素分別通過不同的信號通路發揮相同的作用C. 一般情況下,糖尿病患者體內PDE4D酶活性較高D. 這一發現可能為胰島素抵抗患者提供替代性治療渠道√12345678910解析: 據題干中“使用FGF1提高PDE4D酶活性……調節血糖水平”可知,糖尿病患者體內PDE4D酶活性較低,C錯誤;據題中信息可知,FGF1是胰島素之外的第二種快速降低血糖的分子,所以可能為胰島素抵抗患者提供替代性治療渠道,D正確。123456789104. (2025·河北石家莊二中高三月考)人類的糖尿病分為1、2兩種類型。2型糖尿病常由靶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所致,患者產生胰島素的能力并未喪失,有的患者甚至產生過量胰島素。目前,二甲雙胍普遍應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它既可增加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又可抑制血糖來源、增加血糖去向。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A. 2型糖尿病可能是靶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缺陷所致B. 2型糖尿病患者常表現出高血糖和尿糖等癥狀C. 二甲雙胍可促進胰島素靶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和儲存D. 二甲雙胍可促進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變為葡萄糖√12345678910解析: 2型糖尿病常由靶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所致,因而可推測,2型糖尿病可能是靶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缺陷所致,A正確;二甲雙胍可增加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又可抑制血糖來源、增加血糖去向,因而可促進胰島素靶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和儲存,C正確;二甲雙胍可增加血糖的去向,抑制血糖的來源,因而會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變為葡萄糖,D錯誤。123456789105. (2025·山東百校聯考)科學家在實驗中觀察到:阻斷實驗動物垂體與下丘腦之間的血液聯系,可導致其生殖器官萎縮;若恢復垂體與下丘腦之間的血液聯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復正常。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據實驗結果推測垂體的活動可能受下丘腦控制B. 該實驗說明下丘腦和垂體之間不是通過神經聯系,而是通過血液聯系C. 恢復垂體與下丘腦之間的血液聯系,依據了實驗變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D. 阻斷垂體與下丘腦之間的血液聯系,依據了實驗變量控制中的“減法原理”√12345678910解析: 該實驗阻斷垂體與下丘腦之間的血液聯系,生殖器官萎縮,也就說明由垂體產生的影響生殖器官的物質是受下丘腦產生的物質控制的,即垂體活動受下丘腦控制,A正確;該實驗說明下丘腦和垂體之間是通過血液聯系,但不能說明不是通過神經聯系,B錯誤;與常態比較,人為增加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加法原理”,而人為去除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減法原理”,恢復垂體與下丘腦之間的血液聯系,依據了實驗變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C正確;阻斷垂體與下丘腦之間的血液聯系,依據了實驗變量控制中的“減法原理”,D正確。123456789106. (2025·江蘇連云港高三月考)葡萄糖激酶(GK)廣泛分布在肝臟、胰島等細胞中,是葡萄糖代謝的第一個酶。當血糖濃度達到某閾值后,GK活性增強,進而通過調節控糖激素的釋放和糖原合成來維持血糖穩態(如圖,圖中數值代表閾值)。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 血糖濃度<4 mM時,胰島A細胞中GK活性增強,胰島素分泌增加B. 激素A通過過程a對胰島B細胞分泌的影響屬于正反饋調節C. 肝糖原合成是適宜的胰島素濃度和血糖濃度共同調節的結果D. 葡萄糖激酶激活劑可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12345678910解析: 激素B為胰高血糖素,血糖濃度<4 mM時,胰島A細胞中GK活性減弱,胰高血糖分泌增加,A錯誤;激素A是胰島素,通過過程a對胰島B細胞分泌的影響屬于正反饋調節,B正確;胰高血糖素促進糖原分解,胰島素、高血糖濃度促進糖原的合成,適宜的胰島素濃度和血糖濃度共同調節肝糖原合成,C正確;葡萄糖激酶激活劑,使GK活性增強,促進胰島素的釋放,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從而降低血糖濃度,D正確。123456789107. (2025·廣東汕頭高三一模)由甲狀腺自身病變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甲減)稱為原發性甲減,由下丘腦、垂體病變引起的甲減分別稱為下丘腦性繼發性甲減和垂體性繼發性甲減。下表所示為健康人和幾種常見甲狀腺功能異常患者的激素含量指標,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受測者 健康人 原發性甲減 ① ②TRH 正常 高 低 高TSH 正常 高 低 低甲狀腺激素 正常 低 低 低A. 甲減患者臨床表現為甲狀腺功能減退,出現體溫偏低、食欲減退等癥狀B. 原發性甲減患者低濃度的甲狀腺激素促進垂體的活動,導致其TSH高于正常值C. 注射TSH后患者的攝碘率有所升高,則該患者屬于繼發性甲減D. 給患者注射TRH后,甲狀腺激素增多,則其病變部位在下丘腦,對應表中①√12345678910解析: 甲狀腺激素能促進新陳代謝從而促進體溫升高,可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所以甲減患者會出現體溫偏低、食欲減退等癥狀,A正確;原發性甲減患者低濃度的甲狀腺激素對垂體的抑制作用減弱,導致其TSH高于正常值,B錯誤;注射TSH后患者的攝碘率有所升高,說明患者甲狀腺正常,不可能是甲狀腺病變引起的原發性甲減,則該患者屬于繼發性甲減,C正確;TRH可促進垂體分泌TSH,TSH可促進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給患者注射TRH后,甲狀腺激素增多,說明病變部位在下丘腦,對應題表中①,D正確。123456789108. (2025·山東日照模擬)研究人員用藥物W進行了如下實驗:給甲組健康大鼠注射藥物W,乙組健康大鼠注射等量生理鹽水,飼養一段時間后,測得甲組大鼠的血糖濃度升高,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進食量增加,體重下降,而乙組大鼠無顯著變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藥物W可能破壞了甲組大鼠胰腺中的胰島A細胞B. 甲組大鼠腎小管中原尿的滲透壓低于正常水平導致尿量增多C. 甲組大鼠體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機體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增加D. 給甲組大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島素無法確認血糖上升的可能原因√12345678910解析: 藥物W讓甲組大鼠出現糖尿病癥狀,可能是破壞了胰島B細胞,使之無法分泌胰島素,A錯誤;依據“甲組大鼠的血糖濃度升高,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可知甲組大鼠腎小管中原尿的滲透壓高于正常水平,導致尿量增多,B錯誤;甲組大鼠出現糖尿病癥狀,其體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機體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增加,C正確;給甲組大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島素,可以確認血糖上升是否由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D錯誤。123456789109. (2024·湖南株洲一中高三月考)人的腎上腺皮質能分泌多種激素,腎上腺皮質分泌激素的調節機制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腎上腺皮質能分泌糖皮質激素、醛固酮、腎上腺素等多種激素B. 甲狀腺激素、胰島素等激素的分泌調節機制與腎上腺皮質激素相同C. CRH通過體液運輸進入垂體細胞,促進垂體細胞中ACTH基因表達D. 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能導致患者腎上腺萎縮和機體免疫力下降√12345678910解析: 腎上腺素由腎上腺髓質分泌,A錯誤;胰島素的分泌調節機制與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不同,不存在下丘腦—垂體—胰島B細胞軸調節途徑,B錯誤;CRH通過體液運輸被垂體細胞膜上CRH受體識別后傳遞信息,CRH不會進入垂體細胞內,C錯誤;據圖分析,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會抑制免疫反應,使機體免疫力下降,同時患者體內腎上腺皮質激素過量,負反饋調節下丘腦和垂體,使垂體分泌的ACTH減少,導致患者腎上腺萎縮,D正確。12345678910二、非選擇題10. (2025·湖南長郡中學高三聯考)“下丘腦—垂體—內分泌腺軸”是動物體內常見的調節途徑。據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2345678910(1)當機體感受到寒冷刺激時,相應信號傳到下丘腦,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完成該過程的結構基礎是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經體液運輸再作用于垂體。以上過程的調節類型是 。(2)“下丘腦—垂體—內分泌腺軸”之間的調控是一種 調節,這種調節的意義是 ,有利于精細調控,從而維持機體的穩態。反射弧神經—體液調節分級可以放大激素的調節效應,形成多級反饋調節12345678910(3)科研人員利用小白鼠進行實驗:甲:給小白鼠注射適量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發現下丘腦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分泌量減少。乙:切除健康小白鼠的腎上腺皮質并注射適量的腎上腺皮質激素(GC)獲得缺失模型鼠,檢測發現腎上腺皮質缺失模型鼠下丘腦的CRH、垂體的ACTH分泌量均未發生明顯變化。12345678910已知ACTH可通過促進腎上腺皮質分泌GC,進而對下丘腦進行反饋調節(途徑①);除途徑①外,科研人員認為ACTH也可直接對下丘腦進行反饋調節(途徑③)。請你以腎上腺皮質缺失模型鼠為實驗對象設計一個實驗驗證科研人員的推測,請寫出實驗思路: 。給腎上腺皮質缺失模型鼠注射一定量的ACTH,一段時間后,檢測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的分泌量12345678910解析: 途徑③為垂體分泌的促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下丘腦,從而影響下丘腦相關激素的分泌,實驗需要驗證的是“除途徑①外,科研人員認為ACTH也可直接對下丘腦進行反饋調節(途徑③)”,實驗需以腎上腺皮質缺失模型鼠為實驗對象,可以給腎上腺皮質缺失模型鼠注射一定量的ACTH,一段時間后,檢測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的分泌量,一段時間后,若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的分泌量減少,則能驗證ACTH也可直接對下丘腦進行反饋調節(途徑③)。12345678910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9講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激素調節的過程.docx 第39講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激素調節的過程.pptx 第39講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激素調節的過程(練習,含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