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八單元 第40講 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2026屆高中生物學一輪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八單元 第40講 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2026屆高中生物學一輪復習

資源簡介

第40講 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一、選擇題
1.(2025·安徽淮北調研)下列關于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特點,錯誤的是(  )
A.神經調節迅速、準確,作用時間短暫,但作用范圍比較局限
B.體液調節緩慢,作用范圍廣泛,作用時間持久
C.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協調,相輔相成,地位平等
D.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協調,相輔相成,而以神經調節為主
2.(2025·遼寧六校聯考)老年人對溫度變化的敏感性降低,機體不能及時將環境溫度變化信號傳至體溫調節中樞,導致不能快速進行體溫調節,容易出現“低體溫癥”。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熱覺感受器和冷覺感受器都只分布于皮膚中
B.老年人的機體對溫度變化的反應較慢與細胞的衰老無關
C.冷覺感受器受到刺激后,體溫調節中樞通過相關神經使血管收縮
D.由于對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老年人對高溫、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
3.(2025·廣東珠海質檢)在抗利尿激素的調控作用下,腎小管、集合管上皮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數量增加,從而加強了水分的重吸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抗利尿激素作為信號分子,可被腎小管、集合管上皮細胞識別
B.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子的重吸收速率受氧氣濃度的影響
C.水通道蛋白可以允許比水分子小的物質通過,如K+和Na+
D.當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垂體能分泌更多的抗利尿激素
4.(2025·湖北孝感中學質檢)正鈉平衡指Na+的吸收大于排出,負鈉平衡指Na+的吸收小于排出。正常情況下,人體通過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使正鈉平衡和負鈉平衡最終可達鈉平衡。醛固酮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種激素,能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人體內組織液滲透壓主要由Na+和Cl-形成
B.正鈉平衡時,垂體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減少
C.負鈉平衡時,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D.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均能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5.(2025·山東聊城一模)人體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的部分調節過程如下: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甲乙 抗利尿激素丙尿量減少,甲、乙、丙表示結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在結構甲的細胞中合成,由結構乙釋放,并隨血液流向全身
B.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使下丘腦的渴覺中樞和水鹽平衡調節中樞均產生興奮
C.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后,飲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相對穩定
D.當吃的食物過咸時,血鈉含量升高,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減少
6.(2025·山西太原高三期末)如圖表示某人冬泳時體內的部分生理變化過程(圖中①~③表示激素,A表示器官)。下丘腦中存在熱敏神經元和冷敏神經元,在體表溫度上升時前者的沖動頻率增加,在體表溫度下降時后者的沖動頻率增加,當二者的沖動頻率相等時,機體產熱和散熱達到平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由題干信息可推測,熱敏神經元和冷敏神經元屬于體溫調節的神經中樞
B.人冬泳剛入水時下丘腦中熱敏神經元的沖動頻率小于冷敏神經元的沖動頻率
C.與在正常室溫時相比,冬泳時人體產熱量、散熱量均增加
D.③抑制①的分泌,所以③與①的作用效應相抗衡
7.(2025·河北邯鄲高三一模)如圖表示小鼠從25 ℃的環境轉移到10 ℃的環境后機體的熱量變化的曲線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曲線變化是神經—體液共同調節的結果
B.若小鼠處于安靜狀態,則t1~t2時間段小鼠所產熱量主要來自骨骼肌
C.相比t1時刻,t2時刻小鼠的皮膚血管收縮程度高
D.降低環境溫度后,機體產熱量和散熱量均增加
8.(2025·江蘇徐州期中)人嚴重腹瀉時會丟失大量的水和無機鹽(主要是鈉鹽),如圖是丟失大量水和無機鹽的部分調節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Na+含量降低后,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B.醛固酮促進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Na+有利于維持Na+含量的相對穩定
C.嚴重腹瀉時如不及時補充水和無機鹽,會出現血壓下降等癥狀
D.水和無機鹽的平衡,是通過調節尿量和尿的成分實現的
9.(2025·山東煙臺一模)正常情況下,人體的體溫調定點在37 ℃左右。病毒引起機體產生IL-6引發炎癥反應,IL-6可提高環氧化酶(COX)的活性使體溫調定點升高,導致機體發燒。臨床上常用皮質醇類似物地塞米松進行降溫。皮質醇通過調控基因的表達降低炎癥反應并使體溫調定點下調,其分泌受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調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感染病毒后體溫達到新的調定點過程中機體熱覺感受器興奮
B.使用地塞米松降溫時,機體皮膚毛細血管收縮,產熱小于散熱
C.皮質醇可能通過抑制IL-6相關基因的表達減弱炎癥反應
D.長期服用地塞米松會導致機體皮質醇分泌增加,炎癥反應減輕
10.(2025·山東濰坊模擬)當吃的食物過咸時,機體產生的抗利尿激素(ADH)與腎小管、集合管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后,最終導致細胞膜上水通道蛋白(AQP)的數量增加,加快水的重吸收,使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體液中含有ADH,但只作用于腎小管、集合管
B.食物過咸會引起大腦皮層產生渴覺
C.ADH通過催化細胞內一系列酶促反應實現AQP數量的增加
D.腎小管、集合管細胞通過AQP重吸收水分子的方式屬于協助擴散
二、非選擇題
11.(2025·湖北高三模擬測試)發燒是對人體免疫系統的一次激活,特別是高燒38.5 ℃以上能促進T細胞向淋巴結及炎癥部位遷移,增強免疫力。人體感染冠狀病毒后,體溫調節的部分過程如下圖所示,其中體溫調定點是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預設的一個溫度值,正常生理狀態下為37 ℃。回答下列問題:
(1)激素甲是指             ,其彌散到體液中運輸,卻只對垂體起作用,原因是              
                              ,
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這種分級調節的意義是                               
            。
(2)圖中的傳出神經為      (填“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發燒還可引起血糖濃度上升的現象,據圖推測其原因是                                     。
(3)某藥物X作為常見的退燒藥,其作用機理是通過抑制致熱性細胞因子的產生,進而起到退燒的效果。在人體退燒過程中,通過生理性調節增加散熱的方式是             ,結合本題信息給出服用藥物X時機的建議是                                           。
第40講 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1.C 神經調節的基礎是反射弧,相對于體液調節而言,神經調節迅速、準確,作用時間短暫,作用范圍比較局限,A正確;體液調節的作用途徑是通過體液運輸,相對于神經調節而言,體液調節緩慢,作用范圍廣泛,作用時間持久,B正確;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結構基礎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樣,但是二者又是相互協調發揮作用的,但人體內調節方式以神經調節為主,C錯誤,D正確。
2.C 皮膚、黏膜和內臟器官中都分布有熱覺感受器和冷覺感受器,A錯誤;老年人的機體對溫度變化的反應較慢,可能是因為神經細胞衰老,導致傳導興奮的速率降低,B錯誤;冷覺感受器受到刺激后產生興奮,將興奮傳至體溫調節中樞,通過中樞的分析、綜合,再使有關神經興奮,進而引起皮膚血管收縮,C正確;老年人的機體不能及時根據環境溫度的變化調節體溫,對高溫、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弱,D錯誤。
3.A 抗利尿激素作為信號分子,其靶細胞是腎小管和集合管,因此其可被腎小管、集合管上皮細胞識別,A正確;水的跨膜運輸為被動運輸,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子的重吸收速率不受氧氣濃度的影響,B錯誤;水通道蛋白是專門運輸水分子的,其他分子或離子不能通過,C錯誤;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合成并分泌、垂體釋放的,D錯誤。
4.B 正鈉平衡時,體內Na+增加,組織液滲透壓增大,由下丘腦分泌、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錯誤。
5.B 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后,刺激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進而使下丘腦中的滲透壓調節中樞產生興奮,并將興奮傳至大腦皮層,產生渴覺,渴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B錯誤。
6.D ①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③為甲狀腺激素,③可以通過負反饋調節抑制①的分泌,但③與①的作用效應不是相抗衡的,D錯誤。
7.B t1~t3時間段體溫是相對穩定的,是神經—體液共同調節的結果,A正確;安靜狀態下,機體主要通過肝、腦等器官的活動提供熱量,B錯誤;t2時刻的環境溫度低于t1時刻的環境溫度,因此t2時刻小鼠的皮膚血管收縮程度高于t1時刻的,C正確;由題圖可知,降低環境溫度后,機體產熱量和散熱量均增加,D正確。
8.A 細胞外液的滲透壓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Na+含量降低后,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減少,A錯誤;醛固酮的作用主要是“保鈉排鉀”,因此血鈉含量降低時,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B正確;嚴重腹瀉時體內丟失大量的水和無機鹽(主要是鈉鹽),這時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和無機鹽,就會導致機體的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并出現血壓下降、心率加快、四肢發冷等癥狀,C正確;水和無機鹽的平衡是在神經和激素的調節下,通過調節尿量和尿的成分共同完成的,D正確。
9.C 病毒感染會導致體溫調定點升高,機體在發熱初期體溫低于此時的調定點水平,首先表現為皮膚血管收縮、減少散熱、增加產熱,故感染病毒后體溫達到新的調定點過程中機體冷覺感受器興奮,A錯誤;高溫情況下可通過增加散熱使機體的散熱量大于產熱量從而降低體溫,增加散熱的主要方式為機體皮膚毛細血管舒張、汗腺分泌增加,B錯誤;依據“皮質醇通過調控基因的表達降低炎癥反應并使體溫調定點下調”“IL-6引發炎癥反應”,推測皮質醇可能通過抑制IL-6相關基因的表達減弱炎癥反應,C正確;地塞米松為皮質醇類似物,其與皮質醇性質、作用類似,由于皮質醇的分泌受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調節,存在負反饋調節,推測長期服用地塞米松可能會通過負反饋調節使得機體皮質醇分泌減少,炎癥反應并不能減輕,D錯誤。
10.C ADH由下丘腦合成、垂體釋放,通過體液運輸到身體各處,因為只有腎小管、集合管含有識別ADH的特異性受體,所以只作用于腎小管、集合管,A正確;食物過咸,滲透壓升高,會引起大腦皮層的渴覺中樞產生渴覺,B正確;ADH對細胞的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不起催化作用,C錯誤;腎小管、集合管細胞對水的重吸收是通過細胞膜上AQP以協助擴散方式實現的,D正確。
11.(1)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垂體細胞的表面有與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受體 可以放大激素的調節效應,形成多級反饋調節,有利于精細調控,維持機體的穩態 (2)交感神經 發燒時,細胞代謝增強消耗大量的血糖,引起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3)汗腺分泌量增多,通過汗液蒸發增加散熱 在發燒至38.5 ℃以上時
解析:(1)根據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過程可知,激素甲是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激素甲(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彌散到體液中運輸,卻只對垂體起作用,這是因為在垂體細胞的表面有與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受體;甲狀腺激素通過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實現了分級調節,這種分級調節的意義是可以放大激素的調節效應,形成多級反饋調節,有利于精細調控,從而維持機體的穩態。(2)題圖中的傳出神經為交感神經,因為題圖的結果表現為皮膚血管收縮;發燒時細胞代謝增強,人體對血糖的利用增加,此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血糖濃度上升。(3)在人體退燒過程中,需要通過機體的調節增加散熱,通過生理性調節增加散熱的方式有汗腺分泌量增多,通過汗液蒸發增加散熱;服用退熱藥的時機是在發燒至38.5 ℃以上時。
2 / 3第40講 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課程標準
1.舉例說出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相互協調、共同維持機體的穩態,如體溫調節和水鹽平衡的調節等。
2.舉例說明其他體液成分參與穩態的調節,如二氧化碳對呼吸運動的調節等。
考點一 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比較
1.體液調節
【教材拾遺】 (選擇性必修1 P57相關信息)臨床上給患者輸入O2時,往往輸入含有5% 左右的CO2的混合氣體,目的是刺激呼吸中樞,CO2對呼吸運動的調節屬于體液—神經調節。
2.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1)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區別
(2)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的聯系
①許多內分泌腺體本身直接或間接地受      系統的調節,體液調節可以看作是神經調節的一個環節。
②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如甲狀腺激素能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
1.(選擇性必修1 P57正文)除激素外,CO2也是體液調節因子之一。(  )
2.(選擇性必修1 P57表3-1)與神經調節相比,體液調節迅速而準確。(  )
3.(選擇性必修1 P62正文)神經系統可直接調節,也可通過內分泌活動間接調節內臟活動。(  )
4.(選擇性必修1 P62正文)內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會影響腦的發育和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
1.(2025·遼寧大連高三期中)下列關于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比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體液調節中起作用的物質只有激素
B.體液調節作用范圍比較廣泛,因為激素可作用于各種組織細胞
C.激素調節可以影響神經調節
D.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是所有生物調節生命活動的重要方式
2.(2023·全國乙卷30題)人體心臟和腎上腺所受神經支配的方式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神經元未興奮時,神經元細胞膜兩側可測得靜息電位。靜息電位產生和維持的主要原因是          
             。
(2)當動脈血壓降低時,壓力感受器將信息由傳入神經傳到神經中樞,通過通路A和通路B使心跳加快。在上述反射活動中,效應器有                 。通路A中,神經末梢釋放的可作用于效應器并使其興奮的神經遞質是         。
(3)經過通路B調節心血管活動的調節方式有                。
考點二 體溫調節和水鹽平衡調節
1.人體的體溫調節
(1)體溫調節概述
提醒 ①人體通過調節產熱與散熱的動態平衡來維持體溫的恒定。外界環境溫度低時,機體散熱多,產熱也多;外界環境溫度高時,機體散熱少,產熱也少。
②在發高燒時,人體的產熱不一定大于散熱,除非病人的體溫在持續升高,如果體溫保持不變,則產熱等于散熱。
(2)體溫調節的過程
①體溫調節方式為      調節。
②寒冷條件下參與產熱的激素有     和       ,前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腦的傳出神經調節的,后者的分泌是由        分級調節的,兩種激素之間表現為協同作用。
提醒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體溫在一定范圍內升高或降低對人體是有益的。如低溫麻醉,使機體代謝減慢,提高組織對缺氧和阻斷血液情況下的耐受能力;感冒時發熱,機體的白細胞會增多,抗體生成活躍,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提高,利于消滅病原體,使人體恢復健康。
2.水和無機鹽平衡的調節
(1)水平衡的調節
①人體內水的來源和去向
②水平衡的調節過程
(2)無機鹽平衡的調節
①人體內Na+的來源和去向
②血鈉平衡的調節過程
(3)水鹽調節機制、相關結構及參與的激素
【教材拾遺】 (選擇性必修1 P60旁欄思考)一般情況下,冬天人的尿較多,夏天人的尿較少。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冬天相比于夏天,汗液分泌減少,同時由于環境溫度低,機體因代謝生成的水增加,故導致尿液量增加。
1.(選擇性必修1 P58正文)在寒冷環境中,由于產熱量大于散熱量,所以體溫相對穩定。(  )
2.(選擇性必修1 P58正文)劇烈運動過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為了保持體溫和滲透壓的相對穩定。(  )
3.(選擇性必修1 P59圖3-9)冷覺、熱覺的形成在下丘腦。(  )
4.(選擇性必修1 P60正文)垂體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  )
5.(選擇性必修1 P60正文)血鈉含量升高時,腎上腺髓質分泌減少,血液中醛固酮減少。(  )
1.(2025·河南長葛市高三聯考)失溫指的是人體散熱量大于產熱量,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輕中度失溫患者會出現顫抖、皮膚血流量不足、智商降低、口齒不清、記憶障礙和視覺障礙等癥狀。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失溫患者出現顫抖現象是因為骨骼肌戰栗可增加產熱
B.皮膚血流量不足與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有關
C.智商降低和記憶障礙的發生與大腦皮層的受損有關
D.失溫影響了大腦皮層言語區的V區導致出現視覺障礙
2.(2025·山東濟寧一模)如圖是某患者在高滲性脫水(失水多于失鹽)情況下,機體水鹽平衡調節的部分過程,ADH表示抗利尿激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ADH與特異性受體結合后促進細胞核中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表達
B.ADH合成障礙時,水分子無法進出腎小管上皮細胞,患者表現多尿、多飲
C.儲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由高爾基體形成后,在酶的作用下加快與細胞膜融合
D.若患者發生低滲性脫水,則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垂體釋放ADH減少
3.(2025·河北百師聯盟高三聯考)夏季田徑運動會上,運動員大量出汗,體內失水過多,但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共同作用下,細胞外液滲透壓總是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上,具體調節過程如圖所示。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A是抗利尿激素,B是大腦皮層
B.機體大量出汗使得血鈉含量降低時,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C.由體內失水過多引起的細胞外液滲透壓平衡的調節是反饋調節
D.垂體除具有釋放激素A作用外,還具有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等激素的作用
歸納拓展
血漿滲透壓、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關系
1.(2024·湖北高考15題)為探究下丘腦對哺乳動物生理活動的影響,某學生以實驗動物為材料設計一系列實驗,并預測了實驗結果,不合理的是(  )
A.若切除下丘腦,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可導致機體脫水
B.若損傷下丘腦的不同區域,可確定散熱中樞和產熱中樞的具體部位
C.若損毀下丘腦,再注射甲狀腺激素,可抑制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
D.若僅切斷大腦皮層與下丘腦的聯系,短期內恒溫動物仍可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
溯源教材
(1)甲狀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相關激素。(見選擇性必修1 P53正文)
(2)下丘腦是體溫調節中樞。(見選擇性必修1 P58正文)
(3)下丘腦分泌,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可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了尿量。(見選擇性必修1 P60正文)
2.(2024·海南高考4題)水平衡是指人每天攝入和排出的水處于動態平衡之中,是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條件之一。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機體出汗可以排出部分水分,有利于散熱
B.正常機體排尿除了排出部分水分外,還可以排出尿素、葡萄糖等代謝廢物
C.人每天攝入和排出適量的水分,有利于維持機體內環境滲透壓的穩定
D.水參與并促進物質代謝,有利于保障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3.(2024·河北高考16題改編)假性醛固酮減少癥(PP)患者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減少,但表現出醛固酮缺少所致的滲透壓調節異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人體內的Na+幾乎全部由小腸吸收獲取,主要經腎隨尿排出
B.抗利尿激素增多與患PP均可使細胞外液增多
C.血鈉含量降低可使腎上腺合成的醛固酮增多
D.PP患者的病因可能是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轉運異常
4.(2024·浙江6月選考21題)人體受到低血糖和危險等刺激時,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作出相應反應,以維持人體自身穩態和適應環境。其中腎上腺發揮了重要作用,調節機制如圖。
回答下列問題:
(1)遭遇危險時,交感神經促進腎上腺髓質分泌兒茶酚胺類激素,引起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血流量    等生理效應,有助于機體做出快速反應。從反射弧的組成分析,交感神經屬于    。交感神經纖維末梢與        形成突觸,支配腎上腺髓質的分泌。
(2)危險引起的神經沖動還能傳到    ,該部位的某些神經細胞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該激素作用于腺垂體,最終促進糖皮質激素水平上升,該過程體現了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具有    調節的特點。
(3)兒茶酚胺類激素和糖皮質激素均為小分子有機物。兒茶酚胺類激素具有較強的親水性,不進入細胞,其受體位于    。糖皮質激素屬于脂溶性物質,進入細胞后與受體結合,產生的復合物與DNA特定位點結合,從而影響相關基因的    。糖皮質激素具有促進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抑制組織細胞利用葡萄糖等作用,在血糖濃度調節方面與胰島素具有    (填“協同”或“拮抗”)作用。
(4)去甲腎上腺素屬于腎上腺髓質分泌的兒茶酚胺類激素,也是某些神經元分泌的神經遞質。下列關于激素和神經遞質的敘述,錯誤的是哪一項?   
A.均可作為信號分子
B.靶細胞都具有相應受體
C.都需要隨血流傳送到靶細胞
D.分泌受機體內、外因素的影響
(5)長期較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停藥前應逐漸減量。下列分析合理的有哪幾項?  
A.長期較大劑量用藥可引起腎上腺皮質萎縮
B.立即停藥可致體內糖皮質激素不足
C.停藥前可適量使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D.逐漸減量用藥有利于腎上腺皮質功能恢復
5.(2023·新課標卷32題)人在運動時會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機體可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維持內環境的穩態。回答下列問題。
(1)運動時,某種自主神經的活動占優勢使心跳加快,這種自主神經是        。
(2)劇烈運動時,機體耗氧量增加、葡萄糖氧化分解產生大量CO2,CO2進入血液使呼吸運動加快。CO2使呼吸運動加快的原因是                      。
(3)運動時葡萄糖消耗加快,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分泌增加,以維持血糖相對穩定。胰高血糖素在升高血糖濃度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
(4)運動中出汗失水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垂體釋放的某種激素增加,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該激素是     。若大量失水使細胞外液量減少以及血鈉含量降低時,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1)運動所致體溫升高的恢復與皮膚血流量、汗液分泌量增多相關。(2024·河北高考)(  )
(2)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可促進抗利尿激素的釋放。 (2023·全國乙卷)(  )
(3)越野滑雪運動員比賽中,心跳加快,呼吸頻率增加,溫度感受器對低溫不敏感而不覺得寒冷。 (2022·湖北高考)(  )
(4)炎熱環境下,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分泌增多,從而增加散熱。(2022·山東高考)(  )
(5)細胞內液不參與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調節。 (2021·河北高考)(  )
(6)下丘腦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 (2021·全國甲卷)(  )
第40講 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破考點·抓必備】
考點一
知識梳理夯基
2.(1)較緩慢 準確、比較局限 (2)①中樞神經
概念檢測
1.√ 2.× 3.√ 4.√
典題演練應用
1.C 體液調節是指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組胺、CO2、H+等)通過體液的傳送來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的調節方式,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A錯誤。體液調節作用途徑是體液運輸,體液調節作用范圍比較廣泛,絕大多數激素只作用于對應的靶細胞、靶器官,B錯誤。激素調節會影響神經調節,如幼年時甲狀腺激素不足,影響人體神經系統的發育而患呆小癥,C正確。一些低等動物只有體液調節,沒有神經調節,D錯誤。
2.(1)鉀離子外流 (2)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腎上腺和心肌 去甲腎上腺素 (3)神經—體液調節
解析:(1)靜息時,神經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大,鉀離子大量外流,形成內負外正的靜息電位。(2)效應器由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體,則圖中的效應器為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腎上腺和心肌。通路A中,在突觸間以乙酰膽堿為神經遞質傳遞興奮,在神經元與心臟細胞之間以去甲腎上腺素為神經遞質傳遞興奮,其中只有去甲腎上腺素作用的是效應器(心臟),所以神經末梢釋放的可作用于效應器并使其興奮的神經遞質是去甲腎上腺素。(3)通路B神經中樞通過控制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素調節心血管活動,有神經細胞的參與,也有內分泌腺的參與,所以經過通路B調節心血管活動的調節方式為神經—體液調節。
考點二
知識梳理夯基
1.(1)下丘腦 大腦皮層 (2)①神經—體液 ②腎上腺素 甲狀腺激素 下丘腦和垂體
2.(1)② 升高  下丘腦  大腦皮層  渴感  抗利尿激素 (2)②減少 (3)神經—體液 下丘腦 腎上腺皮質
概念檢測
1.× 2.× 3.×
4.× 提示: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合成分泌、垂體釋放的。
5.× 提示:血鈉含量升高時,腎上腺皮質分泌減少,血液中醛固酮減少。
典題演練應用
1.D 骨骼肌戰栗可增加產熱,從而升高體溫,A正確;失溫患者皮膚毛細血管收縮以減少散熱,會導致血流量減少,B正確;智商和記憶與大腦皮層有關,智商降低和記憶障礙的發生與大腦皮層的受損有關,C正確;失溫影響了視覺中樞導致視覺障礙,而不是影響了大腦皮層言語區的V區,D錯誤。
2.B 根據題圖可知,ADH與特異性受體結合后促進細胞核中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表達,A正確;ADH合成障礙時,水分子依然可以通過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出腎小管上皮細胞,B錯誤;由題圖可知,水通道蛋白屬于膜蛋白,因此儲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來自高爾基體,酶能促進儲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與細胞膜融合,C正確;患者發生低滲性脫水時失水少于失鹽,則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垂體釋放ADH減少,D正確。
3.D 圖中A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促進水分的重吸收,B產生口渴感,故A是抗利尿激素,B是大腦皮層,A正確;醛固酮具有保鈉排鉀的作用,機體大量出汗使得血鈉含量降低時,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增加,B正確; 反饋調節是指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的工作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由體內失水過多引起的細胞外液滲透壓平衡的調節是反饋調節的過程,C正確;垂體除具有釋放激素A(抗利尿激素)作用外,還具有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等激素的作用,D錯誤。
【研真題·扣教材】
1.C 下丘腦可產生抗利尿激素,若切除下丘腦,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減少,可導致機體脫水,A正確;下丘腦具有體溫調節中樞,若損傷下丘腦的不同區域,可確定散熱中樞和產熱中樞的具體部位,B正確;下丘腦可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若損毀下丘腦,機體將不能合成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C錯誤;下丘腦具有體溫調節中樞,若僅切斷大腦皮層與下丘腦的聯系,短期內恒溫動物仍可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D正確。
2.B 機體出汗時,水分蒸發會帶走熱量,從而有利于散熱,A正確;正常機體排尿可以排出部分水分、尿素等代謝廢物,但葡萄糖一般不會出現在尿液中,除非血糖過高超過腎糖閾,B錯誤;當攝入和排出的水量合適時,身體里細胞周圍液體的濃度就會穩定,這就是內環境滲透壓的穩定。如果攝入或排出的水過多或過少,就會打破這個平衡,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正常功能,C正確;水參與許多化學反應,促進物質代謝,對保障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有重要意義,D正確。
3.B Na+的主要來源是食鹽,幾乎全部由小腸吸收,主要經腎隨尿排出,排出量幾乎等于攝入量,A正確;假性醛固酮減少癥(PP)患者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減少,但表現出醛固酮缺少所致的滲透壓調節異常,醛固酮能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PP患者的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減少,導致細胞外液減少,而抗利尿激素能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導致細胞外液增加,B錯誤;當機體血鈉含量降低時,腎上腺皮質增加分泌醛固酮,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維持血鈉含量的穩定,C正確;PP患者的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減少,但其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減少,因此推測PP患者的病因可能是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轉運異常,D正確。
4.(1)增加 傳出神經 腎上腺髓質 (2)下丘腦 分級 (3)細胞膜上 轉錄(或表達) 拮抗 (4)C (5)ABCD
解析:(1)遭遇危險時,交感神經促進腎上腺髓質分泌兒茶酚胺類激素,引起心跳加快、呼吸加深、血壓升高、肌肉血流量增加等生理效應,有助于機體做出快速反應。從反射弧的組成分析,交感神經屬于傳出神經。交感神經纖維末梢與腎上腺髓質形成突觸,支配腎上腺髓質的分泌。(2)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由下丘腦分泌,因此危險引起的神經沖動還能傳到下丘腦,使其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該激素作用于腺垂體,使腎上腺皮質分泌糖皮質激素,最終促進糖皮質激素水平上升,該過程中存在下丘腦—垂體—靶腺體軸,體現了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具有分級調節的特點。(3)兒茶酚胺類激素具有較強的親水性,不進入細胞,故其受體位于細胞膜上。糖皮質激素屬于脂溶性物質,進入細胞后與受體結合,產生的復合物與DNA特定位點結合,從而影響相關基因的表達。胰島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糖皮質激素具有促進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抑制組織細胞利用葡萄糖等作用,因此在血糖濃度調節方面與胰島素具有拮抗作用。(4)激素和神經遞質都可作為信號分子,A正確;激素和神經遞質都與相關受體結合,引起靶細胞相關的生理活動,B正確;激素隨血流傳送到靶細胞,神經遞質通過組織液到達靶細胞,C錯誤;激素和神經遞質的分泌都受機體內、外因素的影響,D正確。(5)長期較大劑量用藥,體內糖皮質激素的濃度很高,可通過負反饋調節導致自身激素合成減少,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減少,可引起腎上腺皮質萎縮,A正確;由于長期較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自身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減少,腎上腺皮質功能較弱,自身分泌糖皮質激素不足,立即停藥會導致體內糖皮質激素不足,B正確;由于體內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較低,停藥前可適量使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C正確;為了避免血中糖皮質激素水平的突然降低,逐漸減量用藥以促使自身腎上腺皮質功能的恢復,D正確。
5.(1)交感神經 (2)人體劇烈運動時,呼吸作用增強,耗氧量增大,同時產生的CO2增多,刺激呼吸中樞,加快呼吸運動的頻率 (3)促進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促進非糖物質轉變成糖 (4)抗利尿激素 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維持血鈉含量的平衡
解析:(1)自主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部分組成,它們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當人體處于興奮狀態時,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心跳加快,支氣管擴張,但胃腸的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動減弱;當人體處于安靜狀態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則占據優勢,此時,心跳減慢,但胃腸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會加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2)人體的呼吸中樞位于腦干,劇烈運動時,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刺激感受器產生興奮,傳至呼吸中樞,導致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氣量增加,排出體內過多的二氧化碳。(3)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進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促進非糖物質轉變成糖,使血糖濃度回升到正常水平。(4)抗利尿激素可以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尿量的排出,保留體內的水分,使細胞外液的滲透壓趨向于恢復正常。醛固酮可以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維持血鈉含量的平衡。
真題重組練
 (1)√
(2)× 提示:滲透壓下降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釋放。
(3)√
(4)× 提示:炎熱環境下,皮膚血管舒張。
(5)× (6)×
8 / 8(共78張PPT)
第40講 
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高中總復習·生物
1. 舉例說出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相互協調、共同維持機體的穩態,如體溫
調節和水鹽平衡的調節等。
2. 舉例說明其他體液成分參與穩態的調節,如二氧化碳對呼吸運動的
調節等。
課程標準
1. 破考點·抓必備
2. 研真題·扣教材
3. 驗收效·提能力
目錄
Contents
01
破考點·抓必備
梳理歸納, 鞏固基本知識
考點一 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比較
1. 體液調節
【教材拾遺】 (選擇性必修1 P57相關信息)臨床上給患者輸入O2時,往
往輸入含有5% 左右的CO2的混合氣體,目的是刺激呼吸中樞,CO2對呼吸
運動的調節屬于體液—神經調節。
2. 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1)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區別
(2)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的聯系
①許多內分泌腺體本身直接或間接地受 系統的調節,體液調
節可以看作是神經調節的一個環節。
②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如甲狀腺激素能促進神經系統
的發育。
中樞神經 
1. (選擇性必修1 P57正文)除激素外,CO2也是體液調節因子之一。
( √ )
2. (選擇性必修1 P57表3-1)與神經調節相比,體液調節迅速而準確。
( × )
3. (選擇性必修1 P62正文)神經系統可直接調節,也可通過內分泌活動
間接調節內臟活動。 ( √ )
4. (選擇性必修1 P62正文)內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會影響腦的發育和
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 √ )

×


1. (2025·遼寧大連高三期中)下列關于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比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在體液調節中起作用的物質只有激素
B. 體液調節作用范圍比較廣泛,因為激素可作用于各種組織細胞
C. 激素調節可以影響神經調節
D. 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是所有生物調節生命活動的重要方式

解析: 體液調節是指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組胺、CO2、H+等)通過體液的傳送來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的調節方式,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A錯誤。體液調節作用途徑是體液運輸,體液調節作用范圍比較廣泛,絕大多數激素只作用對應的靶細胞、靶器官,B錯誤。激素調節會影響神經調節,如幼年時甲狀腺激素不足,影響人體神經系統的發育而患呆小癥,C正確。一些低等動物只有體液調節,沒有神經調節,D錯誤。
2. (2023·全國乙卷30題)人體心臟和腎上腺所受神經支配的方式如圖所
示。回答下列問題。
(1)神經元未興奮時,神經元細胞膜兩
側可測得靜息電位。靜息電位產生和維
持的主要原因是 。
鉀離子外流
解析:靜息時,神經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大,鉀離子大量外流,形成內負外正的靜息電位。
(2)當動脈血壓降低時,壓力感受器將信息由傳入神經傳到神經中樞,
通過通路A和通路B使心跳加快。在上述反射活動中,效應器有
。通路A中,神經末梢釋放的可作用于效
應器并使其興奮的神經遞質是 。
傳出神經
末梢及其支配的腎上腺和心肌
去甲腎上腺素
解析:效應器由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體,則圖中的效應器為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腎上腺和心肌。通路A中,在突觸間以乙酰膽堿為神經遞質傳遞興奮,在神經元與心臟細胞之間以去甲腎上腺素為神經遞質傳遞興奮,其中只有去甲腎上腺素作用的是效應器(心臟),所以神經末梢釋放的可作用于效應器并使其興奮的神經遞質是去甲腎上腺素。
(3)經過通路B調節心血管活動的調節方式有 。
解析:通路B神經中樞通過控制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素調節心血管活動,有神經細胞的參與,也有內分泌腺的參與,所以經過通路B調節心血管活動的調節方式為神經—體液調節。
神經—體液調節
考點二 體溫調節和水鹽平衡調節
1. 人體的體溫調節
(1)體溫調節概述
提醒 ①人體通過調節產熱與散熱的動態平衡來維持體溫的恒定。外界環境
溫度低時,機體散熱多,產熱也多;外界環境溫度高時,機體散熱少,產
熱也少。
②在發高燒時,人體的產熱不一定大于散熱,除非病人的體溫在持續升
高,如果體溫保持不變,則產熱等于散熱。
(2)體溫調節的過程
①體溫調節方式為 調節。
②寒冷條件下參與產熱的激素有 和 ,前者的
分泌是由下丘腦的傳出神經調節的,后者的分泌是由 分
級調節的,兩種激素之間表現為協同作用。
提醒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體溫在一定范圍內升高或降低對人體是有益的。
如低溫麻醉,使機體代謝減慢,提高組織對缺氧和阻斷血液情況下的耐受
能力;感冒時發熱,機體的白細胞會增多,抗體生成活躍,能使病人的抵
抗力提高,利于消滅病原體,使人體恢復健康。
神經—體液 
腎上腺素 
甲狀腺激素 
下丘腦和垂體 
2. 水和無機鹽平衡的調節
(1)水平衡的調節
①人體內水的來源和去向
②水平衡的調節過程
(2)無機鹽平衡的調節
①人體內Na+的來源和去向
②血鈉平衡的調節過程
(3)水鹽調節機制、相關結構及參與的激素
【教材拾遺】 (選擇性必修1 P60旁欄思考)一般情況下,冬天人的尿
較多,夏天人的尿較少。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冬天相比于夏天,汗
液分泌減少,同時由于環境溫度低,機體因代謝生成的水增加,故導
致尿液量增加。
1. (選擇性必修1 P58正文)在寒冷環境中,由于產熱量大于散熱量,所
以體溫相對穩定。 ( × )
2. (選擇性必修1 P58正文)劇烈運動過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為了保
持體溫和滲透壓的相對穩定。 ( × )
3. (選擇性必修1 P59圖3-9)冷覺、熱覺的形成在下丘腦。 ( × )
4. (選擇性必修1 P60正文)垂體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腎小管
和集合管。 ( × )
提示: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合成分泌、垂體釋放的。
×
×
×
×
5. (選擇性必修1 P60正文)血鈉含量升高時,腎上腺髓質分泌減少,血
液中醛固酮減少。 ( × )
提示:血鈉含量升高時,腎上腺皮質分泌減少,血液中醛固酮減少。
×
1. (2025·河南長葛市高三聯考)失溫指的是人體散熱量大于產熱量,從
而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輕中度失溫患者會出現顫抖、皮膚血流量不
足、智商降低、口齒不清、記憶障礙和視覺障礙等癥狀。下列相關說法錯
誤的是(  )
A. 失溫患者出現顫抖現象是因為骨骼肌戰栗可增加產熱
B. 皮膚血流量不足與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有關
C. 智商降低和記憶障礙的發生與大腦皮層的受損有關
D. 失溫影響了大腦皮層言語區的V區導致出現視覺障礙

解析: 骨骼肌戰栗可增加產熱,從而升高體溫,A正確;失溫患者皮膚
毛細血管收縮以減少散熱,會導致血流量減少,B正確;智商和記憶與大
腦皮層有關,智商降低和記憶障礙的發生與大腦皮層的受損有關,C正
確;失溫影響了視覺中樞導致視覺障礙,而不是影響了大腦皮層言語區的
V區,D錯誤。
2. (2025·山東濟寧一模)如圖是某患者在高滲性脫水(失水多于失鹽)情況下,機體水鹽平衡調節的部分過程,ADH表示抗利尿激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ADH與特異性受體結合后促進細胞核中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表達
B. ADH合成障礙時,水分子無法進出腎小管上皮細胞,患者表現多尿、
多飲
C. 儲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由高爾基體形成后,在酶的作用下加快與細胞膜
融合
D. 若患者發生低滲性脫水,則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垂體釋放ADH減少

解析: 根據題圖可知,ADH與特異性受體結合后促進細胞核中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表達,A正確;ADH合成障礙時,水分子依然可以通過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出腎小管上皮細胞,B錯誤;由題圖可知,水通道蛋白屬于膜蛋白,因此儲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來自高爾基體,酶能促進儲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與細胞膜融合,C正確;患者發生低滲性脫水時失水少于失鹽,則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垂體釋放ADH減少,D正確。
3. (2025·河北百師聯盟高三聯考)夏季田徑運動會上,運動員大量出
汗,體內失水過多,但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共同作用下,細胞外液滲
透壓總是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上,
具體調節過程如圖所示。相關敘述錯
誤的是(  )
A. 圖中A是抗利尿激素,B是大腦皮層
B. 機體大量出汗使得血鈉含量降低時,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C. 由體內失水過多引起的細胞外液滲透壓平衡的調節是反饋調節
D. 垂體除具有釋放激素A作用外,還具有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
放激素等激素的作用

解析: 圖中A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促進水分的重吸收,B產生口渴
感,故A是抗利尿激素,B是大腦皮層,A正確;醛固酮具有保鈉排鉀的作
用,機體大量出汗使得血鈉含量降低時,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B正確; 反饋調節是指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的工作效果,反過來又作
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由體內失水過多引起的細胞外液滲透壓平衡的
調節是反饋調節的過程,C正確;垂體除具有釋放激素A(抗利尿激素)作
用外,還具有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等激素的作用,D錯誤。
歸納拓展
血漿滲透壓、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關系
02
研真題·扣教材
探究分析, 培養核心技能
1. (2024·湖北高考15題)為探究下丘腦對哺乳動物生理活動的影響,某
學生以實驗動物為材料設計一系列實驗,并預測了實驗結果,不合理的是
(  )
A. 若切除下丘腦,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可導致機體脫水
B. 若損傷下丘腦的不同區域,可確定散熱中樞和產熱中樞的具體部位
C. 若損毀下丘腦,再注射甲狀腺激素,可抑制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
D. 若僅切斷大腦皮層與下丘腦的聯系,短期內恒溫動物仍可維持體溫的
相對穩定

解析: 下丘腦可產生抗利尿激素,若切除下丘腦,抗利尿激素分泌減
少,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減少,可導致機體脫水,A正確;下丘
腦具有體溫調節中樞,若損傷下丘腦的不同區域,可確定散熱中樞和產熱
中樞的具體部位,B正確;下丘腦可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若損毀
下丘腦,機體將不能合成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C錯誤;下丘腦具有體
溫調節中樞,若僅切斷大腦皮層與下丘腦的聯系,短期內恒溫動物仍可維
持體溫的相對穩定,D正確。
溯源教材
(1)甲狀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相關
激素。 (見選擇性必修1 P53正文)
(2)下丘腦是體溫調節中樞。 (見選擇性必修1 P58正文)
(3)下丘腦分泌,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可促進腎小管和集
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了尿量。 (見選擇性必修1 P60正文)
2. (2024·海南高考4題)水平衡是指人每天攝入和排出的水處于動態平衡
之中,是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條件之一。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 機體出汗可以排出部分水分,有利于散熱
B. 正常機體排尿除了排出部分水分外,還可以排出尿素、葡萄糖等代謝廢物
C. 人每天攝入和排出適量的水分,有利于維持機體內環境滲透壓的穩定
D. 水參與并促進物質代謝,有利于保障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解析: 機體出汗時,水分蒸發會帶走熱量,從而有利于散熱,A正確;
正常機體排尿可以排出部分水分、尿素等代謝廢物,但葡萄糖一般不會出
現在尿液中,除非血糖過高超過腎糖閾,B錯誤;當攝入和排出的水量合
適時,身體里細胞周圍液體的濃度就會穩定,這就是內環境滲透壓的穩
定。如果攝入或排出的水過多或過少,就會打破這個平衡,可能會影響身
體的正常功能,C正確;水參與許多化學反應,促進物質代謝,對保障機
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有重要意義,D正確。
3.(2024·河北高考16題改編)假性醛固酮減少癥(PP)患者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減少,但表現出醛固酮缺少所致的滲透壓調節異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人體內的Na+幾乎全部由小腸吸收獲取,主要經腎隨尿排出
B. 抗利尿激素增多與患PP均可使細胞外液增多
C. 血鈉含量降低可使腎上腺合成的醛固酮增多
D. PP患者的病因可能是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轉運異常

解析: Na+的主要來源是食鹽,幾乎全部由小腸吸收,主要經腎隨尿排出,排出量幾乎等于攝入量,A正確;假性醛固酮減少癥(PP)患者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減少,但表現出醛固酮缺少所致的滲透壓調節異常,醛固酮能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PP患者的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減少,導致細胞外液減少,而抗利尿激素能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導致細胞外液增加,B錯誤;當機體血鈉含量降低時,腎上腺皮質增加分泌醛固酮,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維持血鈉含量的穩定,C正確;PP患者的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減少,但其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減少,因此推測PP患者的病因可能是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轉運異常,D正確。
4. (2024·浙江6月選考21題)人體受到低血糖和危險等刺激時,神經系統
和內分泌系統作出相應反應,以維持人體自身穩態和適應環境。其中腎上
腺發揮了重要作用,調節機制如圖。
(1)遭遇危險時,交感神經促進腎上腺髓質分泌兒茶酚胺類激素,引起
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血流量 等生理效應,有助于機體做出
快速反應。從反射弧的組成分析,交感神經屬于 。交感神經
纖維末梢與 形成突觸,支配腎上腺髓質的分泌。
增加
傳出神經
腎上腺髓質
回答下列問題:
解析:遭遇危險時,交感神經促進腎上腺髓質分泌兒茶酚胺類激素,引起心跳加快、呼吸加深、血壓升高、肌肉血流量增加等生理效應,有助于機體做出快速反應。從反射弧的組成分析,交感神經屬于傳出神經。交感神經纖維末梢與腎上腺髓質形成突觸,支配腎上腺髓質的分泌。
(2)危險引起的神經沖動還能傳到 ,該部位的某些神經細
胞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該激素作用于腺垂體,最終促進
糖皮質激素水平上升,該過程體現了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具有
調節的特點。
下丘腦
分級
解析: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由下丘腦分泌,因此危險引起的神經沖
動還能傳到下丘腦,使其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該激素作用于
腺垂體,使腎上腺皮質分泌糖皮質激素,最終促進糖皮質激素水平上升,
該過程中存在下丘腦—垂體—靶腺體軸,體現了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具有分
級調節的特點。
(3)兒茶酚胺類激素和糖皮質激素均為小分子有機物。兒茶酚胺類激素
具有較強的親水性,不進入細胞,其受體位于 。糖皮質激素
屬于脂溶性物質,進入細胞后與受體結合,產生的復合物與DNA特定位點
結合,從而影響相關基因的 。糖皮質激素具有促進非
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抑制組織細胞利用葡萄糖等作用,在血糖濃度調節
方面與胰島素具有 (填“協同”或“拮抗”)作用。
細胞膜上
轉錄(或表達)
拮抗
解析:兒茶酚胺類激素具有較強的親水性,不進入細胞,故其受體位于細胞膜上。糖皮質激素屬于脂溶性物質,進入細胞后與受體結合,產生的復合物與DNA特定位點結合,從而影響相關基因的表達。胰島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糖皮質激素具有促進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抑制組織細胞利用葡萄糖等作用,因此在血糖濃度調節方面與胰島素具有拮抗作用。
(4)去甲腎上腺素屬于腎上腺髓質分泌的兒茶酚胺類激素,也是某些神
經元分泌的神經遞質。下列關于激素和神經遞質的敘述,錯誤的是哪一
項?
A. 均可作為信號分子
B. 靶細胞都具有相應受體
C. 都需要隨血流傳送到靶細胞
D. 分泌受機體內、外因素的影響
C
(5)長期較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停藥前應逐漸減量。下列分析合理
的有哪幾項?
A. 長期較大劑量用藥可引起腎上腺皮質萎縮
B. 立即停藥可致體內糖皮質激素不足
C. 停藥前可適量使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D. 逐漸減量用藥有利于腎上腺皮質功能恢復
ABCD
解析:激素和神經遞質都可作為信號分子,A正確;激素和神經遞質都與相關受體結合,引起靶細胞相關的生理活動,B正確;激素隨血流傳送到靶細胞,神經遞質通過組織液到達靶細胞,C錯誤;激素和神經遞質的分泌都受機體內、外因素的影響,D正確。
5. (2023·新課標卷32題)人在運動時會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機體可通
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維持內環境的穩態。回答下列問題。
(1)運動時,某種自主神經的活動占優勢使心跳加快,這種自主神經
是 。
解析: 自主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部分組成,它們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當人體處于興奮狀態時,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心跳加快,支氣管擴張,但胃腸的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動減弱;當人體處于安靜狀態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則占據優勢,此時,心跳減慢,但胃腸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會加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
交感神經
(2)劇烈運動時,機體耗氧量增加、葡萄糖氧化分解產生大量CO2,CO2
進入血液使呼吸運動加快。CO2使呼吸運動加快的原因是


解析:人體的呼吸中樞位于腦干,劇烈運動時,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刺激感受器產生興奮,傳至呼吸中樞,導致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氣量增加,排出體內過多的二氧化碳。
人體劇烈運動
時,呼吸作用增強,耗氧量增大,同時產生的CO2增多,刺激呼吸中樞,
加快呼吸運動的頻率
(3)運動時葡萄糖消耗加快,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分泌增加,以維持血糖
相對穩定。胰高血糖素在升高血糖濃度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解析: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進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促進非糖物質轉變成糖,使血糖濃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促進肝糖原分
解成葡萄糖,促進非糖物質轉變成糖
(4)運動中出汗失水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垂體釋放的某種激素增
加,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該激素是 。若大
量失水使細胞外液量減少以及血鈉含量降低時,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加。醛
固酮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解析:抗利尿激素可以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尿量的排出,保留體內的水分,使細胞外液的滲透壓趨向于恢復正常。醛固酮可以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維持血鈉含量的平衡。
抗利尿激素
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維持血鈉
含量的平衡
(1)運動所致體溫升高的恢復與皮膚血流量、汗液分泌量增多相關。 
(2024·河北高考) ( √ )
(2)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可促進抗利尿激素的釋放。 (2023·全國乙
卷) ( × )
提示:滲透壓下降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釋放。
(3)越野滑雪運動員比賽中,心跳加快,呼吸頻率增加,溫度感受器對
低溫不敏感而不覺得寒冷。  (2022·湖北高考) ( √ )

×

(4)炎熱環境下,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分泌增多,從而增加散熱。 
(2022·山東高考) ( × )
提示:炎熱環境下,皮膚血管舒張。
(5)細胞內液不參與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調節。  (2021·河北高考)
( × )
(6)下丘腦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  (2021·全國甲卷)
( × )
×
×
×
03
驗收效·提能力
跟蹤訓練,檢驗學習效果
一、選擇題
1. (2025·安徽淮北調研)下列關于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特點,錯誤的
是(  )
A. 神經調節迅速、準確,作用時間短暫,但作用范圍比較局限
B. 體液調節緩慢,作用范圍廣泛,作用時間持久
C. 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協調,相輔相成,地位平等
D. 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協調,相輔相成,而以神經調節為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神經調節的基礎是反射弧,相對于體液調節而言,神經調節迅
速、準確,作用時間短暫,作用范圍比較局限,A正確;體液調節的作用
途徑是通過體液運輸,相對于神經調節而言,體液調節緩慢,作用范圍廣
泛,作用時間持久,B正確;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結構基礎和作用方式
都不一樣,但是二者又是相互協調發揮作用的,但人體內調節方式以神經
調節為主,C錯誤,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2025·遼寧六校聯考)老年人對溫度變化的敏感性降低,機體不能及
時將環境溫度變化信號傳至體溫調節中樞,導致不能快速進行體溫調節,
容易出現“低體溫癥”。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熱覺感受器和冷覺感受器都只分布于皮膚中
B. 老年人的機體對溫度變化的反應較慢與細胞的衰老無關
C. 冷覺感受器受到刺激后,體溫調節中樞通過相關神經使血管收縮
D. 由于對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老年人對高溫、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
更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皮膚、黏膜和內臟器官中都分布有熱覺感受器和冷覺感受器,A
錯誤;老年人的機體對溫度變化的反應較慢,可能是因為神經細胞衰老,
導致傳導興奮的速率降低,B錯誤;冷覺感受器受到刺激后產生興奮,將
興奮傳至體溫調節中樞,通過中樞的分析、綜合,再使有關神經興奮,進
而引起皮膚血管收縮,C正確;老年人的機體不能及時根據環境溫度的變
化調節體溫,對高溫、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弱,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2025·廣東珠海質檢)在抗利尿激素的調控作用下,腎小管、集合管
上皮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數量增加,從而加強了水分的重吸收。下列敘
述正確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作為信號分子,可被腎小管、集合管上皮細胞識別
B. 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子的重吸收速率受氧氣濃度的影響
C. 水通道蛋白可以允許比水分子小的物質通過,如K+和Na+
D. 當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垂體能分泌更多的抗利尿激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抗利尿激素作為信號分子,其靶細胞是腎小管和集合管,因此
其可被腎小管、集合管上皮細胞識別,A正確;水的跨膜運輸為被動運
輸,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子的重吸收速率不受氧氣濃度的影響,B錯
誤;水通道蛋白是專門運輸水分子的,其他分子或離子不能通過,C錯
誤;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合成并分泌、垂體釋放的,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2025·湖北孝感中學質檢)正鈉平衡指Na+的吸收大于排出,負鈉平衡
指Na+的吸收小于排出。正常情況下,人體通過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使正
鈉平衡和負鈉平衡最終可達鈉平衡。醛固酮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種激
素,能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人體內組織液滲透壓主要由Na+和Cl-形成
B. 正鈉平衡時,垂體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減少
C. 負鈉平衡時,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D.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均能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解析: 正鈉平衡時,體內Na+增加,組織液滲透壓增大,由下丘腦分
泌、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2025·山東聊城一模)人體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的部分調節過程如
下: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 甲 乙 抗利尿激素 丙 尿量減
少,甲、乙、丙表示結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在結構甲的細胞中合成,由結構乙釋放,并隨血液流向全身
B. 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使下丘腦的渴覺中樞和水鹽平衡調節中樞均產生興奮
C. 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后,飲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相對穩定
D. 當吃的食物過咸時,血鈉含量升高,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減少

解析: 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后,刺激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進而
使下丘腦中的滲透壓調節中樞產生興奮,并將興奮傳至大腦皮層,產生渴
覺,渴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B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2025·山西太原高三期末)如圖表示某人冬泳時體內的部分生理變化
過程(圖中①~③表示激素,A表示器官)。下丘腦中存在熱敏神經元和
冷敏神經元,在體表溫度上升時前者的沖動頻率增加,在體表溫度下降時
后者的沖動頻率增加,當二者的沖動頻率相等時,機體產熱和散熱達到平
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由題干信息可推測,熱敏神經元和冷敏
神經元屬于體溫調節的神經中樞
B. 人冬泳剛入水時下丘腦中熱敏神經元的沖動頻率小于冷敏神經元的沖動
頻率
C. 與在正常室溫時相比,冬泳時人體產熱量、散熱量均增加
D. ③抑制①的分泌,所以③與①的作用效應相抗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①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③為甲狀腺激素,③可以通過負
反饋調節抑制①的分泌,但③與①的作用效應不是相抗衡的,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2025·河北邯鄲高三一模)如圖表示小鼠從25 ℃的環境轉移到10 ℃的
環境后機體的熱量變化的曲線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圖中曲線變化是神經—體液共同調節的結果
B. 若小鼠處于安靜狀態,則t1~t2時間段小鼠所產熱量主要
來自骨骼肌
C. 相比t1時刻,t2時刻小鼠的皮膚血管收縮程度高
D. 降低環境溫度后,機體產熱量和散熱量均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t1~t3時間段體溫是相對穩定的,是神經—體液共同調節的結
果,A正確;安靜狀態下,機體主要通過肝、腦等器官的活動提供熱量,B
錯誤;t2時刻的環境溫度低于t1時刻的環境溫度,因此t2時刻小鼠的皮膚血
管收縮程度高于t1時刻的,C正確;由題圖可知,降低環境溫度后,機體產
熱量和散熱量均增加,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2025·江蘇徐州期中)人嚴重腹瀉時會丟失大量的水和無機鹽(主要
是鈉鹽),如圖是丟失大量水和無機鹽的部分調節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
誤的是(  )
A. Na+含量降低后,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垂體釋放的
抗利尿激素增多
B. 醛固酮促進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Na+有利于維持Na
+含量的相對穩定
C. 嚴重腹瀉時如不及時補充水和無機鹽,會出現血壓下
降等癥狀
D. 水和無機鹽的平衡,是通過調節尿量和尿的成分實現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細胞外液的滲透壓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Na+含量降
低后,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減少,A錯誤;醛固
酮的作用主要是“保鈉排鉀”,因此血鈉含量降低時,腎上腺皮質分泌的
醛固酮增加,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B正確;嚴重腹瀉時
體內丟失大量的水和無機鹽(主要是鈉鹽),這時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和
無機鹽,就會導致機體的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并出現血壓下降、心率加
快、四肢發冷等癥狀,C正確;水和無機鹽的平衡是在神經和激素的調節
下,通過調節尿量和尿的成分共同完成的,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2025·山東煙臺一模)正常情況下,人體的體溫調定點在37 ℃左右。
病毒引起機體產生IL-6引發炎癥反應,IL-6可提高環氧化酶(COX)的活
性使體溫調定點升高,導致機體發燒。臨床上常用皮質醇類似物地塞米松
進行降溫。皮質醇通過調控基因的表達降低炎癥反應并使體溫調定點下調,其分泌受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調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感染病毒后體溫達到新的調定點過程中機體熱覺感受器興奮
B.使用地塞米松降溫時,機體皮膚毛細血管收縮,產熱小于散熱
C. 皮質醇可能通過抑制IL-6相關基因的表達減弱炎癥反應
D. 長期服用地塞米松會導致機體皮質醇分泌增加,炎癥反應減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病毒感染會導致體溫調定點升高,機體在發熱初期體溫低于此時的調定點水平,首先表現為皮膚血管收縮、減少散熱、增加產熱,故感染病毒后體溫達到新的調定點過程中機體冷覺感受器興奮,A錯誤;高溫情況下可通過增加散熱使機體的散熱量大于產熱量從而降低體溫,增加散熱的主要方式為機體皮膚毛細血管舒張、汗腺分泌增加,B錯誤;依據“皮質醇通過調控基因的表達降低炎癥反應并使體溫調定點下調”“IL-6引發炎癥反應”,推測皮質醇可能通過抑制IL-6相關基因的表達減弱炎癥反應,C正確;地塞米松為皮質醇類似物,其與皮質醇性質、作用類似,由于皮質醇的分泌受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調節,存在負反饋調節,推測長期服用地塞米松可能會通過負反饋調節使得機體皮質醇分泌減少,炎癥反應并不能減輕,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2025·山東濰坊模擬)當吃的食物過咸時,機體產生的抗利尿激素(ADH)與腎小管、集合管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后,最終導致細胞膜上水通道蛋白(AQP)的數量增加,加快水的重吸收,使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體液中含有ADH,但只作用于腎小管、集合管
B.食物過咸會引起大腦皮層產生渴覺
C.ADH通過催化細胞內一系列酶促反應實現AQP數量的增加
D.腎小管、集合管細胞通過AQP重吸收水分子的方式屬于協助擴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ADH由下丘腦合成、垂體釋放,通過體液運輸到身體各處,因為只有腎小管、集合管含有識別ADH的特異性受體,所以只作用于腎小管、集合管,A正確;食物過咸,滲透壓升高,會引起大腦皮層的渴覺中樞產生渴覺,B正確;ADH對細胞的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不起催化作用,C錯誤;腎小管、集合管細胞對水的重吸收是通過細胞膜上AQP以協助擴散方式實現的,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非選擇題
11. (2025·湖北高三模擬測試)發燒是對人體免疫系統的一次激活,特別
是高燒38.5 ℃以上能促進T細胞向淋巴結及炎癥部位遷移,增強免疫力。
人體感染冠狀病毒后,體溫調節的部分過程如圖所示,其中體溫調定點是
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預設的一個溫度值,正常生理狀態下為37 ℃。回答下
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激素甲是指 ,其彌散到體液中運輸,卻
只對垂體起作用,原因是
,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這種分級調節的意義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垂體細胞的表面有與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發
生特異性結合的受體
可以放大激素的調節效應,形成多級反饋調節,有利于精細調控,維
持機體的穩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根據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過程可知,激素甲是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激素甲(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彌散到體液中運輸,卻只對垂體起作用,這是因為在垂體細胞的表面有與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受體;甲狀腺激素通過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實現了分級調節,這種分級調節的意義是可以放大激素的調節效應,形成多級反饋調節,有利于精細調控,從而維持機體的穩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圖中的傳出神經為 (填“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
經”);發燒還可引起血糖濃度上升的現象,據圖推測其原因是

解析: 題圖中的傳出神經為交感神經,因為題圖的結果表現為皮膚血管收縮;發燒時細胞代謝增強,人體對血糖的利用增加,此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血糖濃度上升。
交感神經
發燒
時,細胞代謝增強消耗大量的血糖,引起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某藥物X作為常見的退燒藥,其作用機理是通過抑制致熱性細胞因子
的產生,進而起到退燒的效果。在人體退燒過程中,通過生理性調節增加
散熱的方式是 ,結合本題信
息給出服用藥物X時機的建議是 。
解析:在人體退燒過程中,需要通過機體的調節增加散熱,通過生理性調節增加散熱的方式有汗腺分泌量增多,通過汗液蒸發增加散熱;服用退熱藥的時機是在發燒至38.5 ℃以上時。
汗腺分泌量增多,通過汗液蒸發增加散熱
在發燒至38.5 ℃以上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富民县| 扬州市| 筠连县| 隆尧县| 收藏| 志丹县| 永仁县| 临沂市| 清原| 泸定县| 丽水市| 宜阳县| 拜泉县| 上虞市| 乌审旗| 墨竹工卡县| 友谊县| 曲阜市| 申扎县| 通化市| 彝良县| 吴江市| 当阳市| 石棉县| 奎屯市| 晋城| 武乡县| 左贡县| 措勤县| 会泽县| 乃东县| 双桥区| 青川县| 博罗县| 开原市| 新龙县| 育儿| 闸北区| 虞城县| 安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