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1講 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以及特異性免疫一、選擇題1.(2025·福建三明高三期末)下列有關免疫系統組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免疫系統只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細胞分化、發育、成熟的場所C.免疫細胞主要包括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分別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溶菌酶只能由免疫細胞產生并在非特異性免疫中發揮作用2.(2025·廣東高三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通常體內具有吞噬功能的一群細胞被稱為吞噬細胞。下列關于吞噬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吞噬細胞在非特異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線能發揮作用B.吞噬細胞能使被HIV入侵的靶細胞裂解C.記憶細胞、吞噬細胞都具有特異性識別抗原的能力D.T細胞、B細胞和吞噬細胞都屬于淋巴細胞3.(2025·吉林長春外國語學校高三期末)下列關于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br/>A.非特異性免疫作用范圍廣、無特異性;特異性免疫作用范圍小、針對性強B.免疫活性物質主要包括抗體、細胞因子、溶菌酶等C.非特異性免疫是在特異性免疫的基礎上形成的D.發生非特異性免疫的結構主要是皮膚、黏膜、吞噬細胞等4.(2025·華師一附中調研)下列與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機體排除猴痘病毒體現了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B.艾滋病患者易患惡性腫瘤,是因為免疫系統免疫監視功能低下C.免疫系統清除體內衰老、死亡或損傷的細胞,能維持內環境穩態D.免疫系統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導致組織損傷5.(2025·安徽天長中學高三聯考)在制備抗蛇毒毒素血清時,需將減毒的蛇毒注入家兔體內以引起免疫反應。下列對注入后家兔體內發生的免疫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該免疫反應屬于細胞免疫反應,蛇毒屬于抗原B.蛇毒與B細胞接觸,為激活B細胞提供了第二個信號C.蛇毒直接刺激輔助性T細胞,使之分泌細胞因子D.B細胞受到相應的刺激后分裂分化成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6.(2025·安徽當涂一中高三聯考)病毒同所有的生物一樣,具有遺傳、變異、進化的能力,是一種體積非常微小,結構極其簡單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賴宿主細胞的能量和代謝系統,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能量,吞噬細胞內相應核酸受體能識別病毒的核酸組分,引起吞噬細胞產生干擾素。干擾素幾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在HPV(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者體內,HPV和抗體結合產生的沉淀需要吞噬細胞參與清除B.人體內能夠特異性識別丙型肝炎病毒的淋巴細胞有吞噬細胞、B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等C.丙型肝炎檢測的依據之一是檢測血漿中是否存在丙型肝炎病毒抗體D.吞噬細胞產生干擾素的過程屬于非特異性免疫7.(2025·江蘇南京高三聯考)如圖為胞內寄生菌侵入人體后機體發生的免疫調節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B細胞和T細胞都能特異性識別和呈遞抗原B.丙使靶細胞裂解死亡的過程屬于細胞壞死C.吞噬細胞通過①過程殺滅抗原屬于第一道防線D.再次接觸同種抗原時,會刺激甲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產生大量抗體8.(2025·江蘇南京高三質檢)如圖是人體對某病毒的部分免疫過程示意圖,Ⅰ~Ⅶ表示不同的細胞,Th細胞為輔助性T細胞,a~g代表不同的物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圖中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異性識別抗原B.再次接觸同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細胞有Ⅳ和ⅥC.圖中的免疫活性物質有d、e、f、g,Ⅲ為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D.病毒侵染人體后,機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會發揮作用9.(2025·宿遷模擬)細胞免疫主要參與對胞內寄生的病原體的免疫應答及對腫瘤細胞的免疫應答,其免疫源一般為寄生原生動物、真菌、移植器官或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細胞。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細胞毒性T細胞能識別被病原體感染的宿主細胞表面發生變化的信號B.輔助性T細胞釋放的細胞因子能促進細胞毒性T細胞的增殖、分化C.記憶T細胞可存活幾年甚至幾十年,沒有相同抗原的刺激則逐漸死亡D.細胞免疫可導致靶細胞裂解并徹底消滅胞內寄生的病原體10.(2024·湖南模擬預測)通常認為,與病原體接觸后獲得的免疫才具有免疫記憶,呈現二次免疫“既快又強”的特點,而先天免疫不具有免疫記憶。最新的研究發現,吞噬細胞接受刺激后也能發生功能改變,使得先天免疫也能產生免疫記憶,這一現象被稱為“訓練免疫”,機制如下圖。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內源性抗原誘導的“訓練免疫”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病加劇B.“訓練免疫”不依賴于T、B細胞,是“第二道防線”的非特異性記憶C.二次刺激后,吞噬細胞產生了更多的細胞因子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D.圖中吞噬細胞發生的表觀遺傳修飾屬于可遺傳的變異,一般不能通過有性生殖傳遞給后代二、非選擇題11.(2025·江蘇徐州高二上期中)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是一組編碼動物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的統稱。人體的抗原呈遞細胞、T細胞等細胞內的MHC基因表達的MHC分子與免疫有關。下圖為人體體液免疫過程及MHC分子發揮效應的示意圖。請回答:(1)圖中吞噬細胞的作用是攝取、 、 抗原,該過程的實現主要與其細胞中的 ?。毎鳎┑淖饔妹芮邢嚓P。(2)圖中吞噬細胞中的MHC基因經 ?。ㄌ钸^程)表達出MHC分子,每個人的細胞表面的MHC分子都與別人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MHC分子在免疫系統中作用極其重要,據圖分析其主要功能有 和 。(3)Th細胞(輔助性T細胞)膜上有相應的特異性受體,能識別和結合吞噬細胞表面的 ,該過程體現了細胞膜具有 功能。當相同病原體再次入侵時, ,從而迅速產生更多抗體。(4)淋巴細胞一般需要兩個或以上信號刺激才能被活化。如在細胞免疫過程中, ?。ù?個)等參與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過程。第41講 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以及特異性免疫1.B 免疫系統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A錯誤;免疫細胞包括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等,淋巴細胞包括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在胸腺中成熟,B淋巴細胞在骨髓中成熟,C錯誤;唾液腺、淚腺等非免疫細胞也可產生溶菌酶,D錯誤。2.A 吞噬細胞在非特異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線和特異性免疫中都能發揮作用,A正確;細胞毒性T細胞才能促使被HIV入侵的靶細胞裂解,B錯誤;記憶細胞具有特異性識別抗原的能力,吞噬細胞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C錯誤;吞噬細胞不屬于淋巴細胞,屬于免疫細胞,D錯誤。3.C 非特異性免疫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免疫作用范圍廣、無特異性;特異性免疫主要針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免疫作用范圍小、針對性強,A正確;免疫活性物質主要包括抗體、細胞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細胞或其他細胞產生的發揮免疫作用的物質,B正確;特異性免疫是在非特異性免疫的基礎上形成的,C錯誤;皮膚、黏膜組成第一道防線,吞噬細胞等組成第二道防線,這兩道防線參與非特異性免疫,D正確。4.D 免疫防御是機體排除外來抗原性異物的一種免疫防護作用,猴痘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可以作為抗原性異物,機體排除猴痘病毒可以體現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A正確;艾滋病病毒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使機體免疫監視功能低下或失調,機體會有腫瘤發生,B正確;免疫系統清除體內衰老、死亡或損傷的細胞,屬于免疫系統的免疫自穩功能,能維持內環境穩態,C正確;若免疫系統的防御功能過強,則可能導致組織損傷,D錯誤。5.D 抗蛇毒毒素為抗體,制備抗體的免疫反應屬于體液免疫,蛇毒屬于抗原,A 錯誤;蛇毒屬于抗原,蛇毒與B細胞接觸,為激活B細胞提供了第一個信號,B錯誤;蛇毒被抗原呈遞細胞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C錯誤;B細胞受到相應的刺激后分裂分化成漿細胞和記憶 B細胞,其中漿細胞可分泌抗體, D正確。6.B 當HPV侵入人體后,機體產生的相應抗體可與HPV結合形成沉淀,之后需要吞噬細胞通過吞噬消化進行清除,A正確;吞噬細胞沒有特異性識別作用,B錯誤;抗體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丙型肝炎在檢測時通過檢測血液中是否已經存在針對丙型肝炎病毒的抗體,可確定該個體是否感染丙肝病毒,C正確;根據題干信息“干擾素幾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說明吞噬細胞產生干擾素不具有特異性,屬于非特異性免疫,D正確。7.D 特異性免疫反應中,樹突狀細胞、B細胞和巨噬細胞都可以識別、呈遞抗原,稱為抗原呈遞細胞,T細胞不能呈遞抗原,A錯誤;丙為細胞毒性T細胞,使靶細胞裂解死亡,屬于細胞凋亡,B錯誤;吞噬細胞通過①過程殺滅抗原屬于第二道防線,C錯誤;再次接觸同種抗原時,會刺激甲(記憶B細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分化后(漿細胞)快速產生大量抗體,D正確。8.A 據題圖分析可知,Ⅰ為抗原呈遞細胞,Ⅱ為細胞毒性T細胞,Ⅲ為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Ⅳ為記憶T細胞,Ⅴ為B細胞,Ⅵ為記憶B細胞,Ⅶ為漿細胞,其中Ⅰ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Ⅶ不能識別抗原,A錯誤;當記憶細胞再次接觸同種抗原時,會迅速增殖分化,記憶細胞有Ⅳ(記憶T細胞)、Ⅵ(記憶B細胞),B正確;題圖中的免疫活性物質有細胞因子(d、e、f)和抗體(g),C正確;病毒侵染人體后,機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會發揮作用,D正確。9.D 細胞毒性T細胞通常能識別并接觸、裂解癌變的或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說明細胞毒性T細胞能識別被病原體感染的宿主細胞表面發生變化的信號,A正確;細胞免疫過程中,輔助性T細胞釋放的細胞因子能促進細胞毒性T細胞的增殖、分化,細胞毒性T細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T細胞,B正確;記憶T細胞可存活幾年甚至幾十年,沒有相同抗原的刺激則逐漸死亡,如果再次接觸相同的抗原,它們會立即增殖分化為細胞毒性T細胞,迅速、高效地產生免疫反應,C正確;細胞免疫導致靶細胞裂解,使病原體失去藏身之所,之后靠體液免疫發揮作用消滅病原體,D錯誤。10.C 內源性抗原誘導“訓練免疫”后,使得初次即產生免疫記憶,自身抗原被異常識別,因此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病加劇,A正確;“訓練免疫”是在吞噬細胞受刺激后功能發生改變,使先天性免疫產生免疫記憶,因此不依賴T、B細胞,屬于“第二道防線”的非特異性記憶,B正確;細胞因子不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抗體才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C錯誤;表觀遺傳是可遺傳的,故圖中吞噬細胞發生的表觀遺傳修飾屬于可遺傳的變異,但可遺傳變異不一定能通過有性生殖傳遞給后代,比如體細胞發生的可遺傳變異就不能通過有性生殖傳遞給后代,D正確。11.(1)加工處理 呈遞 溶酶體 (2)轉錄和翻譯 MHC基因的堿基序列不同 作為抗原的載體(或與抗原結合形成MHC-抗原復合體) 將抗原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MHC-抗原復合體 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記憶細胞迅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和新的記憶細胞)?。?)靶細胞、輔助性T細胞 解析:(1)圖中吞噬細胞能將病原體吞噬之后傳遞給Th細胞,因此吞噬細胞的作用是攝取、加工處理、呈遞抗原。溶酶體具有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細菌的作用,故吞噬細胞對病原體的吞噬作用與溶酶體密切相關。(2)圖中吞噬細胞中的MHC基因經轉錄和翻譯表達出MHC分子,由于每個人的MHC基因的堿基序列不同,故每個人的細胞表面的MHC分子都與別人不同。據圖分析,MHC分子在免疫系統中可作為抗原的載體,與抗原結合形成MHC-抗原復合體,將抗原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等。(3)Th細胞(輔助性T細胞) 膜上有相應的特異性受體,能與吞噬細胞表面的MHC-抗原復合體識別,吞噬細胞可將抗原信息傳遞給Th細胞,該過程體現了細胞膜具有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初次免疫時,體內會產生一定量的記憶細胞,相同病原體再次入侵時,記憶細胞比普通的B細胞更快地作出反應,即很快分裂產生新的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漿細胞再產生抗體消滅抗原,此為二次免疫反應。(4)在細胞免疫過程中,細胞毒性T細胞能夠識別靶細胞表面特定分子的變化,同時在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細胞。故靶細胞、輔助性T細胞等參與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過程。3 / 3第41講 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以及特異性免疫課程標準1.舉例說明免疫細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質等是免疫調節的結構與物質基礎。2.概述人體的免疫包括生來就有的非特異性免疫和后天獲得的特異性免疫。3.闡明特異性免疫是通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種方式,針對特定病原體發生的免疫應答。考點一 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1.免疫系統的組成(1)免疫系統的組成提醒 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淚腺等非免疫細胞產生。(2)免疫器官(3)免疫細胞①種類提醒 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既參與非特異性免疫,也參與特異性免疫。②抗原呈遞細胞(APC)提醒 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質,有的抗原是其他物質,如纖維素、多糖等。抗原一般是外來異物,如病原體、移植的組織或細胞等;抗原也可能是自身的組織或細胞,如癌變的細胞。(4)免疫活性物質2.免疫系統的功能(1)保衛人體的三道防線提醒 ①溶菌酶殺菌一定是非特異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為第一道防線,血漿中的溶菌酶為第二道防線。②吞噬細胞可以直接吞噬殺滅病原體,屬于第二道防線;同時吞噬細胞又參與第三道防線,能處理抗原并將抗原傳遞給輔助性T細胞。(2)免疫系統的三大功能1.(選擇性必修1 P66圖4-1)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細胞和B細胞。( ?。?br/>2.(選擇性必修1 P67正文)各種免疫器官都能產生免疫細胞。( ?。?br/>3.(選擇性必修1 P66圖4-1)抗體、細胞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質都由免疫細胞產生。( ?。?br/>4.(選擇性必修1 P68圖4-3)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都具有吞噬和呈遞抗原的功能。( )5.(選擇性必修1 P69正文)鼻腔黏膜分泌殺菌物質抑制白喉桿菌繁殖屬于特異性免疫。( ?。?br/>6.(選擇性必修1 P69正文)體內衰老細胞和癌細胞的清除體現了免疫系統的防御功能。( ?。?br/>7.(選擇性必修1 P69正文)免疫監視是指機體清除衰老或損傷的細胞。( ?。?br/>1.(2025·黑龍江大慶中學月考)下列關于免疫系統的組成,敘述正確的是( ?。?br/>A.骨髓、胸腺、脾、淋巴結、扁桃體等免疫器官只借助于淋巴循環相聯系B.B細胞、T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統稱為抗原呈遞細胞C.B細胞和T細胞成熟的場所分別在骨髓和胸腺D.溶菌酶、干擾素等免疫活性物質均由免疫細胞產生2.(2025·遼寧凌源實驗中學高三聯考)自然殺傷(NK)細胞是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不僅與抗腫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調節有關,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參與過敏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能夠非特異性地識別靶細胞,并通過其內溶細胞顆粒釋放的顆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細胞蛋白迅速殺死靶細胞。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A.免疫細胞識別和清除突變細胞屬于免疫監視功能B.顆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質為蛋白質,在核糖體合成C.NK細胞識別并殺死靶細胞屬于特異性免疫D.NK細胞、巨噬細胞和輔助性T細胞都是免疫細胞考點二 特異性免疫1.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識別(1)病原體的分子標簽:一般為 。(2)識別:免疫細胞依靠細胞表面的 識別病原體。2.體液免疫(1)概念:主要靠 “作戰”的方式稱為體液免疫。免疫對象是 中的病原體。(2)過程(3)B細胞活化的條件(4)參與細胞:樹突狀細胞等抗原呈遞細胞、 、 、記憶B細胞、 。(5)結果:在多數情況下, 與病原體結合,形成 等,進而被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化。 可以長時間存活,當再次接觸 時,能迅速增殖分化,產生大量抗體。提醒 ①體液免疫中的三個“唯一”:唯一能產生抗體的細胞是漿細胞;唯一沒有識別功能的細胞是漿細胞;唯一沒有特異性識別功能的細胞是吞噬細胞。②漿細胞可由B淋巴細胞,記憶B細胞分裂分化而來。③通常一個B細胞只針對一種特異的病原體,活化、增殖后只產生一種特異性的抗體。3.細胞免疫(1)概念:當病原體進入細胞內部,就要靠T細胞直接接觸靶細胞來“作戰”,這種方式稱為細胞免疫。免疫對象主要是進入細胞內部的病原體(如病毒、致病細菌等)。(2)過程①靶細胞:被病原體感染的 細胞。②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需要 、 等的參與。③細胞免疫過程中細胞因子的作用是 。(3)參與細胞:樹突狀細胞等抗原呈遞細胞、輔助性T細胞、 、 、巨噬細胞等。(4)免疫結果:細胞毒性T細胞裂解 ,釋放出 ,抗體與之結合,或被其他細胞吞噬。提醒 ①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并使其裂解、死亡屬于細胞凋亡。靶細胞裂解死亡,釋放抗原后,很多時候仍然需要體液免疫過程中的抗體進一步作用來清除抗原。②若靶細胞遭病原體傷害致死,則屬于細胞壞死。【教材拾遺】 (選擇性必修1 P76生物科技進展)活化的T 細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體1)與正常細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體1)一旦結合,T細胞即可“認清”對方,不觸發免疫反應。腫瘤細胞可通過過量表達PD-L1來逃避免疫系統的“追殺”?;诖?,科學家使用PD-1或PD-L1抗體來阻斷這一信號通路,從而使T細胞能有效對付癌細胞。4.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協調配合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之間的聯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輔助性T細胞釋放的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的增殖、分化,通過輔助性T細胞,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協調配合,共同維持機體穩態;另一方面兩者相互配合清除病原體。體液免疫產生抗體,能消滅細胞外液中的病原體;而消滅侵入細胞內的病原體,要靠細胞免疫將靶細胞裂解,使病原體失去藏身之所,此時體液免疫就又能發揮作用了。5.記憶細胞與二次免疫應答(1)記憶細胞特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長時間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2)二次免疫反應當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時,記憶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應效應(漿)細胞,迅速高效地產生免疫反應。(3)二次免疫反應特點提醒 通過多次注射相同疫苗可以增加記憶細胞和抗體的數量,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6.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之間相互作用(1)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通過信息分子相互作用①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的實現都離不開信號分子,如 等。②信號分子都是直接與 結合,實現信息傳遞,該過程具有特異性。(2)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的信號分子1.(選擇性必修1 P71正文)免疫細胞靠細胞表面的受體識別病原體。( ?。?br/>2.(選擇性必修1 P72圖4-6)輔助性T細胞可直接識別外來抗原,并分泌細胞因子來促進B細胞的增殖分化。( ?。?br/>3.(選擇性必修1 P73相關信息)B細胞只要接受了相應抗原的直接刺激就會分泌特異性抗體,抗體可以進入細胞消滅寄生在其中的結核分枝桿菌。( )4.(選擇性必修1 P72圖4-6)當同一種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產生的漿細胞均來自記憶細胞。( ?。?br/>5.(選擇性必修1 P74正文)輔助性T細胞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都起作用,細胞毒性T細胞只能在細胞免疫中起作用。( )6.(選擇性必修1 P73圖4-7)細胞毒性T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轉變為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 ( )7.(選擇性必修1 P74正文)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過程中信號分子均通過直接與受體接觸發生作用。( ?。?br/>1.(2025·廣東湛江高三聯考)研究人員將若干只同齡健康狀況相同的實驗鼠(從未接觸過抗原X和抗原Y)隨機分成四組進行如下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實驗鼠組別 甲 乙 丙 丁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X 抗原Y一段時間后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X 抗原Y 抗原X 抗原YA.初次免疫時抗原為激活B細胞提供第一個信號B.初次免疫后從甲組提取的抗體與抗原Y發生沉淀反應C.二次免疫后丁組產生抗Y抗體的速率比乙組的快D.有可能發生過敏反應的是甲組和丁組2.如圖表示人體的特異性免疫過程,請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⑤⑥兩種免疫依次表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B.細胞b、d、f、h能特異性識別抗原C.麻風分枝桿菌侵入人體時,⑤⑥均發揮作用D.細胞i→細胞h→④的過程發生在機體首次接觸該抗原時題后歸納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比較3.如圖是初次抗原刺激和再次抗原刺激與機體產生抗體IgM、IgG和總抗體量的關系。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br/>A.初次應答與再次應答產生的主要抗體類型基本相同B.再次免疫的潛伏期短是因為B細胞只需抗原直接刺激即可被激活C.再次免疫中抑制病原體增殖及對人體細胞黏附的抗體主要是IgGD.再次應答主要由記憶B細胞快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來分泌大量抗體4.(2022·湖南高考11題)病原體入侵引起機體免疫應答,釋放免疫活性物質。過度免疫應答造成機體炎癥損傷,機體可通過一系列反應來降低損傷,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免疫活性物質可與相應受體結合,從而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B.適度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緩解某些病原體引起的過度炎癥反應C.過度炎癥反應引起的免疫抑制會增加機體腫瘤發生風險D.圖中神經遞質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對下丘腦分泌CRH有協同促進作用1.(2024·湖南高考2題)抗原呈遞細胞(APC)可以通過某類受體識別入侵病原體的獨特結構而誘發炎癥和免疫反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APC的細胞膜上存在該類受體B.該類受體也可以在溶酶體膜上C.誘發炎癥和免疫反應過強可能會引起組織損傷D.APC包括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和漿細胞等溯源教材(1)病原體帶有各自的身份標簽,免疫細胞靠細胞表面的受體來辯認它們。(見選擇性必修1 P71正文)(2)抗原呈遞細胞能攝取、加工和處理抗原。(見選擇性必修1 P68正文)(3)抗原呈遞細胞包括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和B細胞等。(見選擇性必修1 P68正文)(4)免疫反應過強,可能會導致組織損傷。(見選擇性必修1 P69正文)2.(2024·黑吉遼高考17題改編)病毒入侵肝臟時,肝巨噬細胞快速活化,進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應,部分過程示意圖如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肝巨噬細胞既能參與非特異性免疫,也能參與特異性免疫B.細胞2既可以促進細胞4的活化,又可以促進細胞1的活化C.細胞3分泌的物質Y和細胞4均可直接清除內環境中的病毒D.病毒被清除后,活化的細胞4的功能將受到抑制3.(2023·新課標卷3題)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是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的重要參與者。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免疫細胞表面的受體可識別細菌、病毒等入侵機體的病原體?、跇渫粻罴毎軌蛱幚砗统蔬f抗原,淋巴細胞不能呈遞抗原?、圯o助性T細胞參與體液免疫過程而不參與細胞免疫過程?、荏w液免疫可產生記憶B細胞,細胞免疫可產生記憶T細胞?、菽承┲虏〖毦腥救梭w既可引發體液免疫又可引發細胞免疫A.①②④ B.①④⑤C.②③⑤ D.③④⑤4.(2023·遼寧高考16題改編)下圖是人體被某寄生蟲感染后,發生特異性免疫的部分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m為樹突狀細胞,能識別、吞噬抗原和呈遞抗原信息B.n為輔助性T細胞,能分泌細胞因子、接受和傳遞信息C.p為B細胞,其活化需兩個信號的刺激和細胞因子的作用D.q為漿細胞,能分泌特異性抗體和分裂分化為記憶細胞5.(2023·廣東高考14題)病原體感染可引起人體產生免疫反應。如圖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體內T細胞和病毒的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a~b期間輔助性T細胞增殖并分泌細胞因子B.b~c期間細胞毒性T細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細胞C.病毒與輔助性T細胞接觸為B細胞的激活提供第二個信號D.病毒和細菌感染可刺激記憶B細胞和記憶T細胞的形成 (1)細胞因子能促進T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分裂、分化。 (2024·海南高考)( )(2)注射破傷風類毒素(抗原)后激活的記憶細胞能產生抗體。 (2023·湖南高考)( ?。?br/>(3)清除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過程中,免疫系統發揮的基本功能屬于免疫自穩。 (2022·北京高考)( )(4)抗體能消滅細胞外液中的病原體,細胞毒性T細胞能消滅侵入細胞內的病原體。 (2022·遼寧高考)( )(5)吞噬細胞的溶酶體分解病毒與細胞毒性T細胞抵抗病毒的機制相同。 (2021·山東高考)( ?。?br/>(6)細胞因子與神經遞質、激素都屬于信號分子,他們的受體結構相同。 (2024·海南高考)( ?。?br/>第41講 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以及特異性免疫【破考點·抓必備】考點一知識梳理夯基1.(1) 胸腺 成熟 胸腺 骨髓 細胞因子 (3)①輔助性T細胞 吞噬、呈遞?、诳乖畔ⅰ。?)蛋白質 干擾素 一、二2.(2)衰老或損傷 自身免疫 突變概念檢測1.√ 2.×3.× 提示:免疫活性物質并非都由免疫細胞產生,如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細胞、淚腺細胞等非免疫細胞產生。4.√ 5.× 6.×7.× 提示:免疫監視是指機體識別和清除突變的細胞,防止腫瘤發生的功能。典題演練應用1.C 骨髓、胸腺、脾、淋巴結、扁桃體等免疫器官借助于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相聯系,A錯誤;T細胞不屬于抗原呈遞細胞,B錯誤;B細胞和T細胞都來自于骨髓造血干細胞的分化,B細胞和T細胞成熟的場所分別在骨髓和胸腺,C正確;溶菌酶可由非免疫細胞產生,如唾液腺細胞,D錯誤。2.C 免疫監視是指機體識別和清除突變的細胞,防止腫瘤發生的功能,A正確;根據題意“自然殺傷(NK)細胞內溶細胞顆粒釋放的顆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細胞蛋白迅速殺死靶細胞”,因此顆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質為蛋白質,蛋白質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B正確;NK細胞非特異性識別靶細胞,并通過釋放的顆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細胞蛋白迅速殺死靶細胞,因此屬于第二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C錯誤;免疫細胞包括淋巴細胞和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等,淋巴細胞包括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根據題意,自然殺傷(NK)細胞是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輔助性T細胞屬于T淋巴細胞,D正確。考點二知識梳理夯基1.(1)蛋白質 (2)受體2.(1)抗體 內環境?。?)輔助性 漿細胞 抗體?。?)B細胞 輔助性T細胞 漿細胞 (5)抗體 沉淀 記憶細胞 相同抗原3.(2)細胞毒性T細胞 輔助性T細胞 靶細胞?、偎拗鳌、诎屑毎≥o助性T細胞?、奂铀偌毎拘訲細胞的分裂和分化 (3)細胞毒性T細胞 記憶T細胞?。?)靶細胞 病原體4.輔助性T細胞 靶細胞5.(3)快速6.(1)①神經遞質、激素和細胞因子 ②受體 (2) 神經遞質 激素 細胞因子 特異 蛋白質概念檢測1.√ 2.×3.× 提示:B細胞的活化需要兩個信號刺激和細胞因子的作用;抗體可以和病原體結合,形成沉淀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但抗體不能進入宿主細胞內部。4.× 提示:當同一種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產生的漿細胞可來自記憶細胞和B細胞。5.√6.× 提示:細胞毒性T細胞受到刺激后先經過增殖,然后部分分化為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7.√典題演練應用1.B 初次免疫時抗原為激活B細胞提供第一個信號,體液免疫還需要輔助性T細胞傳遞的抗原信號,A正確;由于抗原與抗體結合具有特異性,初次免疫后從甲組提取的抗體(主要是抗X抗體)不能與抗原Y發生沉淀反應,B錯誤;二次免疫反應更快、更強,二次免疫后丁組產生抗Y抗體的速率比乙組的快,C正確;二次免疫后有可能發生過敏反應的是甲組和丁組,因為甲組和丁組均是已經免疫的個體,D正確。2.C ⑤主要靠細胞發揮作用,為細胞免疫,⑥最終依靠物質即抗體發揮作用,為體液免疫,⑤⑥兩種免疫依次表示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細胞h是漿細胞,沒有特異性識別抗原的能力,細胞b(輔助性T細胞)、d(B細胞)、f(細胞毒性T細胞)均可特異性識別抗原;麻風分枝桿菌是胞內寄生菌,進入人體后體液免疫⑥和細胞免疫⑤都發揮作用;細胞i(記憶B細胞)→細胞h(漿細胞)→④(抗體)的過程發生在機體再次接觸抗原時。3.B 由圖可知,初次應答與再次應答產生的主要抗體類型均為IgG和IgM,A正確;不管是初次免疫還是再次免疫,B細胞激活均需要兩個信號的刺激,即抗原直接接觸、輔助性T細胞表面特定分子發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B錯誤;由圖可知,再次免疫中IgG的含量高于IgM,故再次免疫中抑制病原體增殖及對人體細胞黏附的抗體主要是IgG,C正確;再次應答時,抗原可直接刺激記憶B細胞,記憶B細胞快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來分泌大量抗體,D正確。4.D 由題圖可知,免疫活性物質能影響神經遞質的釋放,進而影響CRH、ACTH以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和分泌,A正確;腎上腺皮質激素對過度炎癥反應有抑制作用,因此適度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緩解某些病原體引起的過度炎癥反應,B正確;過度炎癥反應會使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而腎上腺皮質激素對免疫系統的功能有抑制作用,使免疫系統的監測功能減弱,腫瘤發生的風險增加,C正確;神經遞質對下丘腦合成分泌CRH起促進作用,而腎上腺皮質激素對下丘腦分泌CRH起抑制作用,兩者具有拮抗作用,D錯誤。【研真題·扣教材】1.D 抗原呈遞細胞通過細胞表面的受體來識別病原體,因此APC的細胞膜上存在該類受體,A正確;抗原呈遞細胞吞噬病原體后,吞噬泡會與溶酶體結合,從而使該類受體出現在溶酶體膜上,B正確;誘發炎癥和免疫反應過強時,免疫系統可能攻擊自身物質或結構,進而引起組織損傷,C正確;漿細胞不屬于抗原呈遞細胞,D錯誤。2.C 保衛機體的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該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因此肝巨噬細胞可參與非特異性免疫;肝巨噬細胞還能攝取處理抗原,將抗原傳遞給輔助性T細胞,經過一系列過程使B細胞增殖、分化為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漿細胞分泌抗體,該過程屬于特異性免疫,因此肝巨噬細胞也能參與特異性免疫,A正確。細胞2為輔助性T細胞,其分泌的細胞因子既可以促進細胞1(B細胞)的活化,又可以促進細胞4(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B正確。細胞3(漿細胞)分泌的物質Y(抗體)可與病原體結合,抑制病原體的增殖和對宿主細胞的黏附,并不能直接清除病原體;細胞4(細胞毒性T細胞)能裂解靶細胞,病原體失去了寄生的基礎,可被抗體結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滅,因此細胞4也不能直接清除病原體,C錯誤。病毒被清除后,活化的細胞4(細胞毒性T細胞)的功能會受到抑制,D正確。3.B 免疫細胞,如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B細胞等具有識別作用,這些細胞表面的受體可識別細菌、病毒等入侵機體的病原體,①正確;樹突狀細胞具有強大的吞噬、呈遞抗原功能,一些淋巴細胞,如B淋巴細胞也可呈遞抗原,②錯誤;輔助性T細胞既參與體液免疫過程,也參與細胞免疫過程,③錯誤;體液免疫過程中可以產生記憶B細胞和漿細胞,細胞免疫過程中可以產生記憶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④正確;致病細菌感染人體后可引發體液免疫,當致病細菌進入細胞內部,會引發細胞免疫,⑤正確。綜上可知,B正確。4.D m為樹突狀細胞,具有強大的識別、吞噬抗原和呈遞抗原信息的作用,A正確;n為輔助性T細胞,能接受和傳遞信息、分泌細胞因子,起到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B正確;p為B細胞,其活化需兩個信號的刺激,此外還需要細胞因子的作用,C正確;q為漿細胞,能分泌特異性抗體,不能分裂分化為記憶細胞,D錯誤。5.C a~b期間,病毒、T細胞的相對數量均增加,病毒侵入機體后會引發體液免疫,輔助性T細胞可分泌細胞因子,A正確;b~c期間,病毒的相對數量減少,而T細胞的相對數量繼續增加,推測b~c期間,細胞毒性T細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細胞,B正確;一些病原體可以和B細胞接觸,這為激活B細胞提供了第一個信號,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發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這是激活B細胞的第二個信號,C錯誤;病毒和細菌感染可引發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在體液免疫過程中會形成記憶B細胞,在細胞免疫過程中會形成記憶T細胞,D正確。真題重組練 (1)× 提示:漿細胞不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2)× 提示:抗體是由漿細胞產生的。(3)× 提示:清除外來抗原性異物的免疫防護作用為免疫防御。(4)× 提示:體液免疫中漿細胞產生抗體,消滅細胞外液中的病原體;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使靶細胞裂解,使侵入細胞內的病原體釋放出來,再被抗體消滅。(5)× 提示:細胞毒性T細胞是通過誘導靶細胞裂解暴露抗原來抵抗病毒,不同于吞噬細胞。(6)× 提示:信號分子與受體結合具有特異性,其受體結構不同。10 / 10(共87張PPT)第41講 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以及特異性免疫高中總復習·生物1. 舉例說明免疫細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質等是免疫調節的結構與物質基礎。2. 概述人體的免疫包括生來就有的非特異性免疫和后天獲得的特異性免疫。3. 闡明特異性免疫是通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種方式,針對特定病原體發生的免疫應答。課程標準1. 破考點·抓必備2. 研真題·扣教材3. 驗收效·提能力目錄Contents01破考點·抓必備梳理歸納, 鞏固基本知識考點一 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1. 免疫系統的組成(1)免疫系統的組成提醒 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淚腺等非免疫細胞產生。(2)免疫器官(3)免疫細胞①種類提醒 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既參與非特異性免疫,也參與特異性免疫。②抗原呈遞細胞(APC)提醒 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質,有的抗原是其他物質,如纖維素、多糖等。抗原一般是外來異物,如病原體、移植的組織或細胞等;抗原也可能是自身的組織或細胞,如癌變的細胞。(4)免疫活性物質2. 免疫系統的功能(1)保衛人體的三道防線提醒 ①溶菌酶殺菌一定是非特異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為第一道防線,血漿中的溶菌酶為第二道防線。②吞噬細胞可以直接吞噬殺滅病原體,屬于第二道防線;同時吞噬細胞又參與第三道防線,能處理抗原并將抗原傳遞給輔助性T細胞。(2)免疫系統的三大功能1. (選擇性必修1 P66圖4-1)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細胞和B細胞。( √?。?br/>2. (選擇性必修1 P67正文)各種免疫器官都能產生免疫細胞。( ×?。?br/>3. (選擇性必修1 P66圖4-1)抗體、細胞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質都由免疫細胞產生。 ( ×?。?br/>提示:免疫活性物質并非都由免疫細胞產生,如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細胞、淚腺細胞等非免疫細胞產生。√××4. (選擇性必修1 P68圖4-3)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都具有吞噬和呈遞抗原的功能。 ( √?。?br/>5. (選擇性必修1 P69正文)鼻腔黏膜分泌殺菌物質抑制白喉桿菌繁殖屬于特異性免疫。 ( ×?。?br/>6. (選擇性必修1 P69正文)體內衰老細胞和癌細胞的清除體現了免疫系統的防御功能。 ( × )7. (選擇性必修1 P69正文)免疫監視是指機體清除衰老或損傷的細胞。( × )提示:免疫監視是指機體識別和清除突變的細胞,防止腫瘤發生的功能。√×××1. (2025·黑龍江大慶中學月考)下列關于免疫系統的組成,敘述正確的是( ?。?br/>A. 骨髓、胸腺、脾、淋巴結、扁桃體等免疫器官只借助于淋巴循環相聯系B. B細胞、T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統稱為抗原呈遞細胞C. B細胞和T細胞成熟的場所分別在骨髓和胸腺D. 溶菌酶、干擾素等免疫活性物質均由免疫細胞產生√解析: 骨髓、胸腺、脾、淋巴結、扁桃體等免疫器官借助于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相聯系,A錯誤;T細胞不屬于抗原呈遞細胞,B錯誤;B細胞和T細胞都來自于骨髓造血干細胞的分化,B細胞和T細胞成熟的場所分別在骨髓和胸腺,C正確;溶菌酶可由非免疫細胞產生,如唾液腺細胞,D錯誤。2. (2025·遼寧凌源實驗中學高三聯考)自然殺傷(NK)細胞是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不僅與抗腫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調節有關,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參與過敏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能夠非特異性地識別靶細胞,并通過其內溶細胞顆粒釋放的顆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細胞蛋白迅速殺死靶細胞。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免疫細胞識別和清除突變細胞屬于免疫監視功能B. 顆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質為蛋白質,在核糖體合成C. NK細胞識別并殺死靶細胞屬于特異性免疫D. NK細胞、巨噬細胞和輔助性T細胞都是免疫細胞√解析: 免疫監視是指機體識別和清除突變的細胞,防止腫瘤發生的功能,A正確;根據題意“自然殺傷(NK)細胞內溶細胞顆粒釋放的顆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細胞蛋白迅速殺死靶細胞”,因此顆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質為蛋白質,蛋白質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B正確;NK細胞非特異性識別靶細胞,并通過釋放的顆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細胞蛋白迅速殺死靶細胞,因此屬于第二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C錯誤;免疫細胞包括淋巴細胞和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等,淋巴細胞包括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根據題意,自然殺傷(NK)細胞是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輔助性T細胞屬于T淋巴細胞,D正確。考點二 特異性免疫1. 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識別(1)病原體的分子標簽:一般為 。(2)識別:免疫細胞依靠細胞表面的 識別病原體。蛋白質 受體 2. 體液免疫(1)概念:主要靠 “作戰”的方式稱為體液免疫。免疫對象是 中的病原體。抗體 內環境 (2)過程(3)B細胞活化的條件(4)參與細胞:樹突狀細胞等抗原呈遞細胞、 、 、記憶B細胞、 。B細胞 輔助性T細胞 漿細胞 (5)結果:在多數情況下, 與病原體結合,形成 等,進而被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化。 可以長時間存活,當再次接觸 時,能迅速增殖分化,產生大量抗體。提醒 (1)體液免疫中的三個“唯一”:唯一能產生抗體的細胞是漿細胞;唯一沒有識別功能的細胞是漿細胞;唯一沒有特異性識別功能的細胞是吞噬細胞。(2)漿細胞可由B淋巴細胞,記憶B細胞分裂分化而來。(3)通常一個B細胞只針對一種特異的病原體,活化、增殖后只產生一種特異性的抗體。抗體 沉淀 記憶細胞 相同抗原 3. 細胞免疫(1)概念:當病原體進入細胞內部,就要靠T細胞直接接觸靶細胞來“作戰”,這種方式稱為細胞免疫。免疫對象主要是進入細胞內部的病原體(如病毒、致病細菌等)。(2)過程①靶細胞:被病原體感染的 細胞。②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需要 、 等的參與。③細胞免疫過程中細胞因子的作用是 。宿主 靶細胞 輔助性T細胞 加速細胞毒性T細胞的分裂和分化(3)參與細胞:樹突狀細胞等抗原呈遞細胞、輔助性T細胞、 、 、巨噬細胞等。(4)免疫結果:細胞毒性T細胞裂解 ,釋放出 ,抗體與之結合,或被其他細胞吞噬。提醒 ①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并使其裂解、死亡屬于細胞凋亡。靶細胞裂解死亡,釋放抗原后,很多時候仍然需要體液免疫過程中的抗體進一步作用來清除抗原。②若靶細胞遭病原體傷害致死,則屬于細胞壞死。細胞毒性T細胞 記憶T細胞 靶細胞 病原體 【教材拾遺】 (選擇性必修1 P76生物科技進展)活化的T 細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體1)與正常細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體1)一旦結合,T細胞即可“認清”對方,不觸發免疫反應。腫瘤細胞可通過過量表達PD-L1來逃避免疫系統的“追殺”。基于此,科學家使用PD-1或PD-L1抗體來阻斷這一信號通路,從而使T細胞能有效對付癌細胞。4. 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協調配合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之間的聯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輔助性T細胞釋放的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的增殖、分化,通過輔助性T細胞,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協調配合,共同維持機體穩態;另一方面兩者相互配合清除病原體。體液免疫產生抗體,能消滅細胞外液中的病原體;而消滅侵入細胞內的病原體,要靠細胞免疫將靶細胞裂解,使病原體失去藏身之所,此時體液免疫就又能發揮作用了。5. 記憶細胞與二次免疫應答(1)記憶細胞特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長時間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2)二次免疫反應當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時,記憶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應效應(漿)細胞,迅速高效地產生免疫反應。(3)二次免疫反應特點提醒 通過多次注射相同疫苗可以增加記憶細胞和抗體的數量,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6. 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之間相互作用(1)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通過信息分子相互作用①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的實現都離不開信號分子,如 等。神經遞質、激素和細胞因子 ②信號分子都是直接與 結合,實現信息傳遞,該過程具有特異性。受體 (2)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的信號分子1. (選擇性必修1 P71正文)免疫細胞靠細胞表面的受體識別病原體。( √?。?br/>2. (選擇性必修1 P72圖4-6)輔助性T細胞可直接識別外來抗原,并分泌細胞因子來促進B細胞的增殖分化。 ( ×?。?br/>3. (選擇性必修1 P73相關信息)B細胞只要接受了相應抗原的直接刺激就會分泌特異性抗體,抗體可以進入細胞消滅寄生在其中的結核分枝桿菌。( × )提示:B細胞的活化需要兩個信號刺激和細胞因子的作用;抗體可以和病原體結合,形成沉淀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但抗體不能進入宿主細胞內部。√××4. (選擇性必修1 P72圖4-6)當同一種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產生的漿細胞均來自記憶細胞。 ( × )提示:當同一種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產生的漿細胞可來自記憶細胞和B細胞。5. (選擇性必修1 P74正文)輔助性T細胞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都起作用,細胞毒性T細胞只能在細胞免疫中起作用。 ( √?。?br/>6. (選擇性必修1 P73圖4-7)細胞毒性T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轉變為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 ( ×?。?br/>提示:細胞毒性T細胞受到刺激后先經過增殖,然后部分分化為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7. (選擇性必修1 P74正文)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過程中信號分子均通過直接與受體接觸發生作用。 ( √?。?br/>×√×√1. (2025·廣東湛江高三聯考)研究人員將若干只同齡健康狀況相同的實驗鼠(從未接觸過抗原X和抗原Y)隨機分成四組進行如下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實驗鼠組別 甲 乙 丙 丁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X 抗原Y一段時間后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X 抗原Y 抗原X 抗原YA. 初次免疫時抗原為激活B細胞提供第一個信號B. 初次免疫后從甲組提取的抗體與抗原Y發生沉淀反應C. 二次免疫后丁組產生抗Y抗體的速率比乙組的快D. 有可能發生過敏反應的是甲組和丁組√解析: 初次免疫時抗原為激活B細胞提供第一個信號,體液免疫還需要輔助性T細胞傳遞的抗原信號,A正確;由于抗原與抗體結合具有特異性,初次免疫后從甲組提取的抗體(主要是抗X抗體)不能與抗原Y發生沉淀反應,B錯誤;二次免疫反應更快、更強,二次免疫后丁組產生抗Y抗體的速率比乙組的快,C正確;二次免疫后有可能發生過敏反應的是甲組和丁組,因為甲組和丁組均是已經免疫的個體,D正確。2. 如圖表示人體的特異性免疫過程,請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⑤⑥兩種免疫依次表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B. 細胞b、d、f、h能特異性識別抗原C. 麻風分枝桿菌侵入人體時,⑤⑥均發揮作用D. 細胞i→細胞h→④的過程發生在機體首次接觸該抗原時√解析:?、葜饕考毎l揮作用,為細胞免疫,⑥最終依靠物質即抗體發揮作用,為體液免疫,⑤⑥兩種免疫依次表示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細胞h是漿細胞,沒有特異性識別抗原的能力,細胞b(輔助性T細胞)、d(B細胞)、f(細胞毒性T細胞)均可特異性識別抗原;麻風分枝桿菌是胞內寄生菌,進入人體后體液免疫⑥和細胞免疫⑤都發揮作用;細胞i(記憶B細胞)→細胞h(漿細胞)→④(抗體)的過程發生在機體再次接觸抗原時。題后歸納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比較3. 如圖是初次抗原刺激和再次抗原刺激與機體產生抗體IgM、IgG和總抗體量的關系。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br/>A. 初次應答與再次應答產生的主要抗體類型基本相同B. 再次免疫的潛伏期短是因為B細胞只需抗原直接刺激即可被激活C. 再次免疫中抑制病原體增殖及對人體細胞黏附的抗體主要是IgGD. 再次應答主要由記憶B細胞快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來分泌大量抗體√解析: 由圖可知,初次應答與再次應答產生的主要抗體類型均為IgG和IgM,A正確;不管是初次免疫還是再次免疫,B細胞激活均需要兩個信號的刺激,即抗原直接接觸、輔助性T細胞表面特定分子發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B錯誤;由圖可知,再次免疫中IgG的含量高于IgM,故再次免疫中抑制病原體增殖及對人體細胞黏附的抗體主要是IgG,C正確;再次應答時,抗原可直接刺激記憶B細胞,記憶B細胞快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來分泌大量抗體,D正確。4. (2022·湖南高考11題)病原體入侵引起機體免疫應答,釋放免疫活性物質。過度免疫應答造成機體炎癥損傷,機體可通過一系列反應來降低損傷,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免疫活性物質可與相應受體結合,從而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B. 適度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緩解某些病原體引起的過度炎癥反應C. 過度炎癥反應引起的免疫抑制會增加機體腫瘤發生風險D. 圖中神經遞質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對下丘腦分泌CRH有協同促進作用√解析: 由題圖可知,免疫活性物質能影響神經遞質的釋放,進而影響CRH、ACTH以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和分泌,A正確;腎上腺皮質激素對過度炎癥反應有抑制作用,因此適度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緩解某些病原體引起的過度炎癥反應,B正確;過度炎癥反應會使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而腎上腺皮質激素對免疫系統的功能有抑制作用,使免疫系統的監測功能減弱,腫瘤發生的風險增加,C正確;神經遞質對下丘腦合成分泌CRH起促進作用,而腎上腺皮質激素對下丘腦分泌CRH起抑制作用,兩者具有拮抗作用,D錯誤。02研真題·扣教材探究分析, 培養核心技能1. (2024·湖南高考2題)抗原呈遞細胞(APC)可以通過某類受體識別入侵病原體的獨特結構而誘發炎癥和免疫反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 APC的細胞膜上存在該類受體B. 該類受體也可以在溶酶體膜上C. 誘發炎癥和免疫反應過強可能會引起組織損傷D. APC包括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和漿細胞等√解析: 抗原呈遞細胞通過細胞表面的受體來識別病原體,因此APC的細胞膜上存在該類受體,A正確;抗原呈遞細胞吞噬病原體后,吞噬泡會與溶酶體結合,從而使該類受體出現在溶酶體膜上,B正確;誘發炎癥和免疫反應過強時,免疫系統可能攻擊自身物質或結構,進而引起組織損傷,C正確;漿細胞不屬于抗原呈遞細胞,D錯誤。溯源教材(1)病原體帶有各自的身份標簽,免疫細胞靠細胞表面的受體來辯認它們?!。ㄒ娺x擇性必修1 P71正文)(2)抗原呈遞細胞能攝取、加工和處理抗原?!。ㄒ娺x擇性必修1P68正文)(3)抗原呈遞細胞包括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和B細胞等?!。ㄒ娺x擇性必修1 P68正文)(4)免疫反應過強,可能會導致組織損傷?!。ㄒ娺x擇性必修1 P69正文)2. (2024·黑吉遼高考17題改編)病毒入侵肝臟時,肝巨噬細胞快速活化,進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應,部分過程示意圖如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肝巨噬細胞既能參與非特異性免疫,也能參與特異性免疫B. 細胞2既可以促進細胞4的活化,又可以促進細胞1的活化C. 細胞3分泌的物質Y和細胞4均可直接清除內環境中的病毒D. 病毒被清除后,活化的細胞4的功能將受到抑制√解析: 保衛機體的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該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因此肝巨噬細胞可參與非特異性免疫;肝巨噬細胞還能攝取處理抗原,將抗原傳遞給輔助性T細胞,經過一系列過程使B細胞增殖、分化為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漿細胞分泌抗體,該過程屬于特異性免疫,因此肝巨噬細胞也能參與特異性免疫,A正確。細胞2為輔助性T細胞,其分泌的細胞因子既可以促進細胞1(B細胞)的活化,又可以促進細胞4(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B正確。細胞3(漿細胞)分泌的物質Y(抗體)可與病原體結合,抑制病原體的增殖和對宿主細胞的黏附,并不能直接清除病原體;細胞4(細胞毒性T細胞)能裂解靶細胞,病原體失去了寄生的基礎,可被抗體結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滅,因此細胞4也不能直接清除病原體,C錯誤。病毒被清除后,活化的細胞4(細胞毒性T細胞)的功能會受到抑制,D正確。3. (2023·新課標卷3題)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是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的重要參與者。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①免疫細胞表面的受體可識別細菌、病毒等入侵機體的病原體 ②樹突狀細胞能夠處理和呈遞抗原,淋巴細胞不能呈遞抗原?、圯o助性T細胞參與體液免疫過程而不參與細胞免疫過程?、荏w液免疫可產生記憶B細胞,細胞免疫可產生記憶T細胞?、菽承┲虏〖毦腥救梭w既可引發體液免疫又可引發細胞免疫A. ①②④ B. ①④⑤C. ②③⑤ D. ③④⑤√解析: 免疫細胞,如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B細胞等具有識別作用,這些細胞表面的受體可識別細菌、病毒等入侵機體的病原體,①正確;樹突狀細胞具有強大的吞噬、呈遞抗原功能,一些淋巴細胞,如B淋巴細胞也可呈遞抗原,②錯誤;輔助性T細胞既參與體液免疫過程,也參與細胞免疫過程,③錯誤;體液免疫過程中可以產生記憶B細胞和漿細胞,細胞免疫過程中可以產生記憶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④正確;致病細菌感染人體后可引發體液免疫,當致病細菌進入細胞內部,會引發細胞免疫,⑤正確。綜上可知,B正確。4. (2023·遼寧高考16題改編)如圖是人體被某寄生蟲感染后,發生特異性免疫的部分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m為樹突狀細胞,能識別、吞噬抗原和呈遞抗原信息B. n為輔助性T細胞,能分泌細胞因子、接受和傳遞信息C. p為B細胞,其活化需兩個信號的刺激和細胞因子的作用D. q為漿細胞,能分泌特異性抗體和分裂分化為記憶細胞√解析: m為樹突狀細胞,具有強大的識別、吞噬抗原和呈遞抗原信息的作用,A正確;n為輔助性T細胞,能接受和傳遞信息、分泌細胞因子,起到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B正確;p為B細胞,其活化需兩個信號的刺激,此外還需要細胞因子的作用,C正確;q為漿細胞,能分泌特異性抗體,不能分裂分化為記憶細胞,D錯誤。5. (2023·廣東高考14題)病原體感染可引起人體產生免疫反應。如圖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體內T細胞和病毒的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 a~b期間輔助性T細胞增殖并分泌細胞因子B. b~c期間細胞毒性T細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細胞C. 病毒與輔助性T細胞接觸為B細胞的激活提供第二個信號D. 病毒和細菌感染可刺激記憶B細胞和記憶T細胞的形成√解析: a~b期間,病毒、T細胞的相對數量均增加,病毒侵入機體后會引發體液免疫,輔助性T細胞可分泌細胞因子,A正確;b~c期間,病毒的相對數量減少,而T細胞的相對數量繼續增加,推測b~c期間,細胞毒性T細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細胞,B正確;一些病原體可以和B細胞接觸,這為激活B細胞提供了第一個信號,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發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這是激活B細胞的第二個信號,C錯誤;病毒和細菌感染可引發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在體液免疫過程中會形成記憶B細胞,在細胞免疫過程中會形成記憶T細胞,D正確。(1)細胞因子能促進T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分裂、分化?!。?024·海南高考) ( ×?。?br/>提示:漿細胞不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2)注射破傷風類毒素(抗原)后激活的記憶細胞能產生抗體?!?br/>(2023·湖南高考) ( × )提示:抗體是由漿細胞產生的。(3)清除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過程中,免疫系統發揮的基本功能屬于免疫自穩?!。?022·北京高考) ( ×?。?br/>提示:清除外來抗原性異物的免疫防護作用為免疫防御。×××(4)抗體能消滅細胞外液中的病原體,細胞毒性T細胞能消滅侵入細胞內的病原體?!。?022·遼寧高考) ( ×?。?br/>提示:體液免疫中漿細胞產生抗體,消滅細胞外液中的病原體;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使靶細胞裂解,使侵入細胞內的病原體釋放出來,再被抗體消滅。(5)吞噬細胞的溶酶體分解病毒與細胞毒性T細胞抵抗病毒的機制相同?!?br/>(2021·山東高考) ( ×?。?br/>提示:細胞毒性T細胞是通過誘導靶細胞裂解暴露抗原來抵抗病毒,不同于吞噬細胞。××(6)細胞因子與神經遞質、激素都屬于信號分子,他們的受體結構相同?!。?024·海南高考) ( ×?。?br/>提示:信號分子與受體結合具有特異性,其受體結構不同。×03驗收效·提能力跟蹤訓練,檢驗學習效果一、選擇題1. (2025·福建三明高三期末)下列有關免疫系統組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 免疫系統只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B. 免疫器官是免疫細胞分化、發育、成熟的場所C. 免疫細胞主要包括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分別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 溶菌酶只能由免疫細胞產生并在非特異性免疫中發揮作用1234567891011√解析: 免疫系統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A錯誤;免疫細胞包括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等,淋巴細胞包括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在胸腺中成熟,B淋巴細胞在骨髓中成熟,C錯誤;唾液腺、淚腺等非免疫細胞也可產生溶菌酶,D錯誤。12345678910112. (2025·廣東高三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通常體內具有吞噬功能的一群細胞被稱為吞噬細胞。下列關于吞噬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 吞噬細胞在非特異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線能發揮作用B. 吞噬細胞能使被HIV入侵的靶細胞裂解C. 記憶細胞、吞噬細胞都具有特異性識別抗原的能力D. T細胞、B細胞和吞噬細胞都屬于淋巴細胞解析: 吞噬細胞在非特異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線和特異性免疫中都能發揮作用,A正確;細胞毒性T細胞才能促使被HIV入侵的靶細胞裂解,B錯誤;記憶細胞具有特異性識別抗原的能力,吞噬細胞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C錯誤;吞噬細胞不屬于淋巴細胞,屬于免疫細胞,D錯誤。√12345678910113. (2025·吉林長春外國語學校高三期末)下列關于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非特異性免疫作用范圍廣、無特異性;特異性免疫作用范圍小、針對性強B. 免疫活性物質主要包括抗體、細胞因子、溶菌酶等C. 非特異性免疫是在特異性免疫的基礎上形成的D. 發生非特異性免疫的結構主要是皮膚、黏膜、吞噬細胞等√1234567891011解析: 非特異性免疫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免疫作用范圍廣、無特異性;特異性免疫主要針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免疫作用范圍小、針對性強,A正確;免疫活性物質主要包括抗體、細胞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細胞或其他細胞產生的發揮免疫作用的物質,B正確;特異性免疫是在非特異性免疫的基礎上形成的,C錯誤;皮膚、黏膜組成第一道防線,吞噬細胞等組成第二道防線,這兩道防線參與非特異性免疫,D正確。12345678910114. (2025·華師一附中調研)下列與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 機體排除猴痘病毒體現了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B. 艾滋病患者易患惡性腫瘤,是因為免疫系統免疫監視功能低下C. 免疫系統清除體內衰老、死亡或損傷的細胞,能維持內環境穩態D. 免疫系統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導致組織損傷√1234567891011解析: 免疫防御是機體排除外來抗原性異物的一種免疫防護作用,猴痘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可以作為抗原性異物,機體排除猴痘病毒可以體現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A正確;艾滋病病毒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使機體免疫監視功能低下或失調,機體會有腫瘤發生,B正確;免疫系統清除體內衰老、死亡或損傷的細胞,屬于免疫系統的免疫自穩功能,能維持內環境穩態,C正確;若免疫系統的防御功能過強,則可能導致組織損傷,D錯誤。12345678910115. (2025·安徽天長中學高三聯考)在制備抗蛇毒毒素血清時,需將減毒的蛇毒注入家兔體內以引起免疫反應。下列對注入后家兔體內發生的免疫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 該免疫反應屬于細胞免疫反應,蛇毒屬于抗原B. 蛇毒與B細胞接觸,為激活B細胞提供了第二個信號C. 蛇毒直接刺激輔助性T細胞,使之分泌細胞因子D. B細胞受到相應的刺激后分裂分化成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1234567891011解析: 抗蛇毒毒素為抗體,制備抗體的免疫反應屬于體液免疫,蛇毒屬于抗原,A 錯誤;蛇毒屬于抗原,蛇毒與B細胞接觸,為激活B細胞提供了第一個信號,B錯誤;蛇毒被抗原呈遞細胞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C錯誤;B細胞受到相應的刺激后分裂分化成漿細胞和記憶 B細胞,其中漿細胞可分泌抗體, D正確。12345678910116. (2025·安徽當涂一中高三聯考)病毒同所有的生物一樣,具有遺傳、變異、進化的能力,是一種體積非常微小,結構極其簡單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賴宿主細胞的能量和代謝系統,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能量,吞噬細胞內相應核酸受體能識別病毒的核酸組分,引起吞噬細胞產生干擾素。干擾素幾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 在HPV(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者體內,HPV和抗體結合產生的沉淀需要吞噬細胞參與清除B. 人體內能夠特異性識別丙型肝炎病毒的淋巴細胞有吞噬細胞、B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等C. 丙型肝炎檢測的依據之一是檢測血漿中是否存在丙型肝炎病毒抗體D. 吞噬細胞產生干擾素的過程屬于非特異性免疫√1234567891011解析: 當HPV侵入人體后,機體產生的相應抗體可與HPV結合形成沉淀,之后需要吞噬細胞通過吞噬消化進行清除,A正確;吞噬細胞沒有特異性識別作用,B錯誤;抗體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丙型肝炎在檢測時通過檢測血液中是否已經存在針對丙型肝炎病毒的抗體,可確定該個體是否感染丙肝病毒,C正確;根據題干信息“干擾素幾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說明吞噬細胞產生干擾素不具有特異性,屬于非特異性免疫,D正確。12345678910117. (2025·江蘇南京高三聯考)如圖為胞內寄生菌侵入人體后機體發生的免疫調節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br/>A. B細胞和T細胞都能特異性識別和呈遞抗原B. 丙使靶細胞裂解死亡的過程屬于細胞壞死C. 吞噬細胞通過①過程殺滅抗原屬于第一道防線D. 再次接觸同種抗原時,會刺激甲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產生大量抗體√1234567891011解析: 特異性免疫反應中,樹突狀細胞、B細胞和巨噬細胞都可以識別、呈遞抗原,稱為抗原呈遞細胞,T細胞不能呈遞抗原,A錯誤;丙為細胞毒性T細胞,使靶細胞裂解死亡,屬于細胞凋亡,B錯誤;吞噬細胞通過①過程殺滅抗原屬于第二道防線,C錯誤;再次接觸同種抗原時,會刺激甲(記憶B細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分化后(漿細胞)快速產生大量抗體,D正確。12345678910118. (2025·江蘇南京高三質檢)如圖是人體對某病毒的部分免疫過程示意圖,Ⅰ~Ⅶ表示不同的細胞,Th細胞為輔助性T細胞,a~g代表不同的物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 圖中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異性識別抗原B. 再次接觸同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細胞有Ⅳ和ⅥC. 圖中的免疫活性物質有d、e、f、g,Ⅲ為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D. 病毒侵染人體后,機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會發揮作用√1234567891011解析: 據題圖分析可知,Ⅰ為抗原呈遞細胞,Ⅱ為細胞毒性T細胞,Ⅲ為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Ⅳ為記憶T細胞,Ⅴ為B細胞,Ⅵ為記憶B細胞,Ⅶ為漿細胞,其中Ⅰ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Ⅶ不能識別抗原,A錯誤;當記憶細胞再次接觸同種抗原時,會迅速增殖分化,記憶細胞有Ⅳ(記憶T細胞)、Ⅵ(記憶B細胞),B正確;題圖中的免疫活性物質有細胞因子(d、e、f)和抗體(g),C正確;病毒侵染人體后,機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會發揮作用,D正確。12345678910119. (2025·宿遷模擬)細胞免疫主要參與對胞內寄生的病原體的免疫應答及對腫瘤細胞的免疫應答,其免疫源一般為寄生原生動物、真菌、移植器官或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細胞。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 細胞毒性T細胞能識別被病原體感染的宿主細胞表面發生變化的信號B. 輔助性T細胞釋放的細胞因子能促進細胞毒性T細胞的增殖、分化C. 記憶T細胞可存活幾年甚至幾十年,沒有相同抗原的刺激則逐漸死亡D. 細胞免疫可導致靶細胞裂解并徹底消滅胞內寄生的病原體√1234567891011解析: 細胞毒性T細胞通常能識別并接觸、裂解癌變的或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說明細胞毒性T細胞能識別被病原體感染的宿主細胞表面發生變化的信號,A正確;細胞免疫過程中,輔助性T細胞釋放的細胞因子能促進細胞毒性T細胞的增殖、分化,細胞毒性T細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T細胞,B正確;記憶T細胞可存活幾年甚至幾十年,沒有相同抗原的刺激則逐漸死亡,如果再次接觸相同的抗原,它們會立即增殖分化為細胞毒性T細胞,迅速、高效地產生免疫反應,C正確;細胞免疫導致靶細胞裂解,使病原體失去藏身之所,之后靠體液免疫發揮作用消滅病原體,D錯誤。123456789101110. (2024·湖南模擬預測)通常認為,與病原體接觸后獲得的免疫才具有免疫記憶,呈現二次免疫“既快又強”的特點,而先天免疫不具有免疫記憶。最新的研究發現,吞噬細胞接受刺激后也能發生功能改變,使得先天免疫也能產生免疫記憶,這一現象被稱為“訓練免疫”,機制如圖。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 內源性抗原誘導的“訓練免疫”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病加劇B. “訓練免疫”不依賴于T、B細胞,是“第二道防線”的非特異性記憶C. 二次刺激后,吞噬細胞產生了更多的細胞因子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D. 圖中吞噬細胞發生的表觀遺傳修飾屬于可遺傳的變異,一般不能通過有性生殖傳遞給后代√1234567891011解析: 內源性抗原誘導“訓練免疫”后,使得初次即產生免疫記憶,自身抗原被異常識別,因此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病加劇,A正確;“訓練免疫”是在吞噬細胞受刺激后功能發生改變,使先天性免疫產生免疫記憶,因此不依賴T、B細胞,屬于“第二道防線”的非特異性記憶,B正確;細胞因子不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抗體才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C錯誤;表觀遺傳是可遺傳的,故圖中吞噬細胞發生的表觀遺傳修飾屬于可遺傳的變異,但可遺傳變異不一定能通過有性生殖傳遞給后代,比如體細胞發生的可遺傳變異就不能通過有性生殖傳遞給后代,D正確。1234567891011二、非選擇題11. (2025·江蘇徐州高二上期中)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是一組編碼動物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的統稱。人體的抗原呈遞細胞、T細胞等細胞內的MHC基因表達的MHC分子與免疫有關。如圖為人體體液免疫過程及MHC分子發揮效應的示意圖。請回答:1234567891011(1)圖中吞噬細胞的作用是攝取、 、 抗原,該過程的實現主要與其細胞中的 (細胞器)的作用密切相關。解析:圖中吞噬細胞能將病原體吞噬之后傳遞給Th細胞,因此吞噬細胞的作用是攝取、加工處理、呈遞抗原。溶酶體具有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細菌的作用,故吞噬細胞對病原體的吞噬作用與溶酶體密切相關。加工處理呈遞溶酶體1234567891011(2)圖中吞噬細胞中的MHC基因經 (填過程)表達出MHC分子,每個人的細胞表面的MHC分子都與別人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MHC分子在免疫系統中作用極其重要,據圖分析其主要功能有 和 。轉錄和翻譯MHC基因的堿基序列不同作為抗原的載體(或與抗原結合形成MHC-抗原復合體)將抗原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1234567891011解析:圖中吞噬細胞中的MHC基因經轉錄和翻譯表達出MHC分子,由于每個人的MHC基因的堿基序列不同,故每個人的細胞表面的MHC分子都與別人不同。據圖分析,MHC分子在免疫系統中可作為抗原的載體,與抗原結合形成MHC-抗原復合體,將抗原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等。1234567891011(3)Th細胞(輔助性T細胞)膜上有相應的特異性受體,能識別和結合吞噬細胞表面的 ,該過程體現了細胞膜具有 功能。當相同病原體再次入侵時, ,從而迅速產生更多抗體。解析: Th細胞(輔助性T細胞) 膜上有相應的特異性受體,能與吞噬細胞表面的MHC-抗原復合體識別,吞噬細胞可將抗原信息傳遞給Th細胞,該過程體現了細胞膜具有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初次免疫時,體內會產生一定量的記憶細胞,相同病原體再次入侵時,記憶細胞比普通的B細胞更快地作出反應,即很快分裂產生新的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漿細胞再產生抗體消滅抗原,此為二次免疫反應。MHC-抗原復合體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記憶細胞迅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和新的記憶細胞) 1234567891011(4)淋巴細胞一般需要兩個或以上信號刺激才能被活化。如在細胞免疫過程中, (答2個)等參與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過程。解析:在細胞免疫過程中,細胞毒性T細胞能夠識別靶細胞表面特定分子的變化,同時在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細胞。故靶細胞、輔助性T細胞等參與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過程。靶細胞、輔助性T細胞1234567891011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41講 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以及特異性免疫.docx 第41講 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以及特異性免疫.pptx 第41講 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以及特異性免疫(練習,含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