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攀枝花市2025屆高三第三次統一考試2025.5歷史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貼在條形碼區。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題目所規定的答題區域內作答,答在本試題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春秋時期,史官們將之前貴族納諫的原始檔案重新整理,補錄上后果,就成為了春秋史官文獻。如《國語》“祭公諫穆王征犬戎”,史官在諫言結尾補錄“王不聽,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自是荒服者不至”。由此可知,春秋史官文獻A反映出民本思想萌發B.記錄詳實還原歷史真相C.傳承前代的禮儀制度D意在提供借鑒維護統治2.東漢時期,政府把國有的荒田和苑囿以及山川林澤租借給流民進行生產。接受假田的人,最初可以享受免除租稅的待遇,幾年以后,就要向國家繳納40%以上的假稅,并承擔其他封建義務。這些舉措A擴大了漢代自耕農群體B.致使土地兼并現象加刷C.體現國家強化社會治理D表明稅收主體發生變化3.武則天時期,徐元慶的父親被縣尉趙師韞冤殺,徐元慶尋機殺死了趙師韞,并投案自首。武則天因其是為父復仇而主張赦免,陳子昂寫《復仇議狀》,主張對徐元慶“正國之典,置之以刑,然后旌閭墓”。一百年后,柳宗元作《駁復仇議》,認為陳子昂的處置既破壞了禮,又損害了法,進而提出有限制的復仇。“徐元慶案”的百年爭議表明唐代A探尋禮與刑的協調統B.儒學開始向基層滲透C,追求法律程序公正完備D開始嘗試“引經注律”高三歷史第1頁共6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4.唐代文獻中哪吒是佛教的護法神,到了宋朝,哪吒的故事中出現“剔骨還親”的感人篇章,此后,哪吒的形象開始在一些道教典籍中出現,從原來兇惡的佛教護法神,轉變為一個具有叛逆性格的道教孩童神將。這反映出A宋朝崇文抑武國策B.佛教重視家庭倫理C.儒釋道三教的融合D理學成為官方哲學5.洪武二十六年(1393)規定:“湖廣、四川、云南、廣西土官承襲,務要驗封司委官體勘”,明確了土司承襲的審批權在吏部,而土司的承襲狀況均須地方官員結狀作保。在日常管理中也要求省級官員及時掌握土司動態并上報。這些規定的實行A增強了朝廷的統治權威B.開啟了邊疆內地一體化進程C.緩和了中央與地方矛盾D彰顯了改土歸流政策的效果6.光緒三十一年,朝廷諭令蒙古“一體興學”,科布多設蒙養學堂,“專學滿蒙漢語言文字”,每年定期由參贊大臣考核學習成果。宣統元年,學部允準“國文以外特設言語一科”,以加強漢語口語教學。烏里雅蘇臺、庫倫等地,大都照此實施。蒙古等地的興學實踐A建立起近代學制體系B.進一步壯大漢族官僚的勢力C.有利于增強國家認同D強化中央對蒙古的軍事控制7.1912年《真相畫報》創辦于上海,在第二期封面上,描繪了一位攝影師正在操作機器、記錄真相。該刊通過攝影技術的真實再現,“討論民國之真相,緬述既往、洞觀現在、默測將來”。這反映出赧畫帕宴A西方文化的入侵方式更加隱蔽B期刊雜志有助于民眾了解時局C政論性報刊更受普通大眾歡迎D.新科技催生新型文化傳媒方式高三歷史第2頁共6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