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興奮的傳導與傳遞的相關實驗探究膜電位的測量及電表指針偏轉的判斷1.膜電位的測量方法及變化曲線分析(已知電表指針的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同)測量裝置 電位變化曲線兩電極分別位于細胞膜兩側相同位置兩電極同時位于膜外兩電極同時位于膜內2.圖示法歸納電表指針的偏轉情況(1)電表指針偏轉的原理圖中a點受刺激產生動作電位“”,動作電位沿神經纖維傳導依次通過“a→b→c→右側”時電表的指針變化細化圖:(2)在神經纖維上電表指針偏轉問題(3)在神經元之間電表指針偏轉問題1.(2025·黑龍江綏化月考)圖1為用電表測量突觸兩側神經纖維表面電位變化示意圖,圖2、圖3是同學們畫出的測量中可能出現的電位變化曲線。實驗中的刺激均為適宜強度的刺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若在c點刺激神經纖維,測得電位變化如圖2B.若在d點刺激神經纖維,測得電位變化如圖3C.曲線電位峰值可表示該神經纖維動作電位大小D.未受刺激時電流表指針表示靜息電位的大小2.(2024·東北育才中學質檢)圖1是神經纖維上電位測量示意圖,圖2是某神經纖維由靜息→興奮→恢復靜息電位的變化曲線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未刺激時圖1測量的是圖2的靜息電位,約為-70 mVB.適宜刺激后圖1顯示的是電表指針第二次的偏轉C.適宜刺激后圖1可測量動作電位,其最大值不會隨有效刺激的增強而增加D.圖2中①處僅有Na+大量內流,③④處僅有K+大量外流反射弧中興奮傳導特點的實驗探究1.電刺激法探究反射弧中興奮傳導和傳遞的特點(1)探究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2)探究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2.藥物阻斷實驗探究某藥物(如麻醉藥)是阻斷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還是阻斷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可分別將藥物置于神經纖維上和突觸處,依據其能否產生“阻斷”效果作出合理推斷。3.“切斷法”確認傳入神經與傳出神經若切斷某一神經,刺激外周段(遠離中樞的位置),肌肉不收縮,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樞的位置),肌肉收縮,則切斷的為傳入神經,反之則為傳出神經。3.(2024·江蘇南通調研)將青蛙腦破壞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開脊椎骨,剝離出脊髓一側的一對脊神經根(包含背根、腹根和由背根腹根合并成的脊神經,如圖)。已知分別電刺激背根、腹根、脊神經均可引起蛙同側后肢發生收縮。若利用上述實驗材料設計實驗,以驗證背根具有傳入功能,腹根具有傳出功能,實驗操作和預期結果都正確的一組是( )選項 實驗操作 預期結果A 剪斷背根中央處,分別電刺激背根向中段、外周段 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縮;刺激背根外周段不發生反應B 剪斷腹根中央處,分別電刺激腹根向中段、外周段 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縮;刺激腹根外周段不發生反應C 剪斷脊神經,分別電刺激背根、腹根 蛙后肢均不收縮D 剪斷背根、腹根中央處,電刺激脊神經 蛙后肢收縮4.下面是從蛙體內剝離出的某反射弧結構的模式圖,其中甲表示神經中樞,乙、丙未知。神經元A、B上的1、2、3、4為4個實驗位點。現欲探究神經元A是傳出神經還是傳入神經,結合所給器材完成以下內容。材料:從蛙體內剝離出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結構未被破壞)。供選擇儀器:剪刀、電刺激儀、微電流計。(1)如果該反射弧的效應器為運動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等。探究神經元A是傳出神經還是傳入神經的方法步驟(只在神經元A上完成):①先用剪刀在神經元A的實驗位點 將其剪斷;②再用電刺激儀刺激神經元A上的實驗位點 ,若 ,則神經元A為傳入神經,反之則為傳出神經。(2)如果在實驗過程中要保證神經元A和神經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經元A是傳出神經還是傳入神經的方法步驟(每個實驗位點只能用1次):①將微電流計的兩個電極分別搭在實驗位點2和實驗位點3的神經纖維膜外(已知指針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一致);②用電刺激儀刺激實驗位點 ,若微電流計的指針偏轉 次,則神經元A為傳出神經;若微電流計的指針偏轉 次,則神經元A為傳入神經。該實驗結果表明興奮在神經元間傳遞的特點為 ,具有這種特點的原因是 。加強提升課8 興奮的傳導與傳遞的相關實驗探究即學即用1.D 若在c點刺激神經纖維,產生的興奮先傳到電表的左電極,此時左電極處膜外為負電位、右電極處膜外為正電位,左右電極間會產生電流,電流由正電位流向負電位,電表指針會向左偏轉;當興奮通過突觸傳遞到右電極時,右電極處膜外變為負電位、左電極處膜外已恢復為正電位,左右電極之間又會產生電流,電表指針會向右偏轉;當興奮離開右電極時,右電極處膜外已恢復為正電位,此時左右電極之間沒有電位差,不會產生電流,電表指針恢復原狀。綜上分析可知:若在c點刺激神經纖維,測得電位變化如圖2,A正確;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是單向的,若在d點刺激神經纖維,產生的興奮能傳到電表的右電極,但不能傳到電表的左電極,因此測得電位變化如圖3,B正確;該神經纖維受到刺激而產生興奮時,膜電位由外正內負變為外負內正,曲線電位峰值可表示該神經纖維動作電位大小,C正確;電表的兩電極均置于膜外,未受刺激時神經纖維膜外均為正電位,電表的左右兩電極之間沒有電位差,電表的指針不偏轉,不能表示靜息電位的大小,D錯誤。2.C 電表的兩個電極連接在神經纖維的膜外側,在靜息時,膜外任意兩點之間的電位差都是0,故未刺激時圖1測量的不是靜息電位,A錯誤;受到刺激的部位會先變成內正外負的電位,所以在左邊給予刺激,指針先往左偏轉再往右偏轉,因此圖1顯示的是電表指針的第一次偏轉,B錯誤;適宜刺激后圖1測量的是動作電位,最大值約為30 mV,動作電位大小不隨有效刺激的增強而不斷增加,C正確;圖2的①處為產生動作電位的過程,主要表現為Na+的大量內流,同時還存在其他離子的內流,③④處為恢復靜息電位的過程,除具有K+大量外流外,還有其他離子外流,D錯誤。3.A 剪斷背根中央處,電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縮,表明興奮進入脊髓的神經中樞并通過傳出神經引發相應肌肉收縮,可見背根有傳入功能;電刺激背根外周段不發生反應,表明背根無傳出功能,A正確;剪斷腹根中央處,預期結果應是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不收縮,表明興奮未進入脊髓的神經中樞并通過傳出神經引發相應肌肉收縮,可見腹根無傳入功能,刺激腹根外周段發生反應,表明腹根有傳出功能,B錯誤;脊神經由背根和腹根合并而成,剪斷脊神經,分別電刺激背根、腹根,蛙后肢均不收縮,不能說明背根具有傳入功能,腹根具有傳出功能,C錯誤;剪斷背根、腹根中央處,電刺激脊神經,蛙后肢收縮,不能說明背根具有傳入功能,腹根具有傳出功能,D錯誤。4.(1)①1、2之間 ②1 肌肉無收縮現象 (2)②1 1 2(或4 2 1) 單向傳遞 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解析:(1)欲探究神經元A是傳出神經還是傳入神經(只在神經元A上完成),可利用興奮在反射弧中單向傳遞的特點。用剪刀在神經元A上的實驗位點1、2之間將其剪斷,再用電刺激儀刺激神經元A上的實驗位點1,若肌肉無收縮現象,則表明神經元A為傳入神經;若肌肉收縮,則表明神經元A為傳出神經。(2)若實驗過程中要保證神經元A和神經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經元A是傳出神經還是傳入神經,可將微電流計的兩個電極分別搭在實驗位點2和實驗位點3的神經纖維膜外,通過觀察微電流計指針的偏轉次數進行判斷。用電刺激儀刺激實驗位點1,若指針偏轉1次,表明興奮不能傳到實驗位點3,則神經元A為傳出神經;若指針偏轉2次,表明興奮可傳到實驗位點3,則神經元A為傳入神經。由于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因此興奮在神經元間的傳遞是單向的。4 / 4(共22張PPT)加強提升課8 興奮的傳導與傳遞的相關實驗探究高中總復習·生物膜電位的測量及電表指針偏轉的判斷1. 膜電位的測量方法及變化曲線分析(已知電表指針的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同)測量裝置 電位變化曲線兩電極分別位于細胞膜兩側相同位置測量裝置 電位變化曲線兩電極同時位于膜外兩電極同時位于膜內2. 圖示法歸納電表指針的偏轉情況(1)電表指針偏轉的原理圖中a點受刺激產生動作電位“ ”,動作電位沿神經纖維傳導依次通過“a→b→c→右側”時電表的指針變化細化圖:(2)在神經纖維上電表指針偏轉問題(3)在神經元之間電表指針偏轉問題1. (2025·黑龍江綏化月考)圖1為用電表測量突觸兩側神經纖維表面電位變化示意圖,圖2、圖3是同學們畫出的測量中可能出現的電位變化曲線。實驗中的刺激均為適宜強度的刺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若在c點刺激神經纖維,測得電位變化如圖2B. 若在d點刺激神經纖維,測得電位變化如圖3C. 曲線電位峰值可表示該神經纖維動作電位大小D. 未受刺激時電流表指針表示靜息電位的大小√解析: 若在c點刺激神經纖維,產生的興奮先傳到電表的左電極,此時左電極處膜外為負電位、右電極處膜外為正電位,左右電極間會產生電流,電流由正電位流向負電位,電表指針會向左偏轉;當興奮通過突觸傳遞到右電極時,右電極處膜外變為負電位、左電極處膜外已恢復為正電位,左右電極之間又會產生電流,電表指針會向右偏轉;當興奮離開右電極時,右電極處膜外已恢復為正電位,此時左右電極之間沒有電位差,不會產生電流,電表指針恢復原狀。綜上分析可知:若在c點刺激神經纖維,測得電位變化如圖2,A正確;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是單向的,若在d點刺激神經纖維,產生的興奮能傳到電表的右電極,但不能傳到電表的左電極,因此測得電位變化如圖3,B正確;該神經纖維受到刺激而產生興奮時,膜電位由外正內負變為外負內正,曲線電位峰值可表示該神經纖維動作電位大小,C正確;電表的兩電極均置于膜外,未受刺激時神經纖維膜外均為正電位,電表的左右兩電極之間沒有電位差,電表的指針不偏轉,不能表示靜息電位的大小,D錯誤。2. (2024·東北育才中學質檢)圖1是神經纖維上電位測量示意圖,圖2是某神經纖維由靜息→興奮→恢復靜息電位的變化曲線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未刺激時圖1測量的是圖2的靜息電位,約為-70 mVB. 適宜刺激后圖1顯示的是電表指針第二次的偏轉C. 適宜刺激后圖1可測量動作電位,其最大值不會隨有效刺激的增強而增加D. 圖2中①處僅有Na+大量內流,③④處僅有K+大量外流√解析: 電表的兩個電極連接在神經纖維的膜外側,在靜息時,膜外任意兩點之間的電位差都是0,故未刺激時圖1測量的不是靜息電位,A錯誤;受到刺激的部位會先變成內正外負的電位,所以在左邊給予刺激,指針先往左偏轉再往右偏轉,因此圖1顯示的是電表指針的第一次偏轉,B錯誤;適宜刺激后圖1測量的是動作電位,最大值約為30mV,動作電位大小不隨有效刺激的增強而不斷增加,C正確;圖2的①處為產生動作電位的過程,主要表現為Na+的大量內流,同時還存在其他離子的內流,③④處為恢復靜息電位的過程,除具有K+大量外流外,還有其他離子外流,D錯誤。反射弧中興奮傳導特點的實驗探究1. 電刺激法探究反射弧中興奮傳導和傳遞的特點(1)探究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2)探究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2. 藥物阻斷實驗探究某藥物(如麻醉藥)是阻斷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還是阻斷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可分別將藥物置于神經纖維上和突觸處,依據其能否產生“阻斷”效果作出合理推斷。3. “切斷法”確認傳入神經與傳出神經若切斷某一神經,刺激外周段(遠離中樞的位置),肌肉不收縮,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樞的位置),肌肉收縮,則切斷的為傳入神經,反之則為傳出神經。3. (2024·江蘇南通調研)將青蛙腦破壞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開脊椎骨,剝離出脊髓一側的一對脊神經根(包含背根、腹根和由背根腹根合并成的脊神經,如圖)。已知分別電刺激背根、腹根、脊神經均可引起蛙同側后肢發生收縮。若利用上述實驗材料設計實驗,以驗證背根具有傳入功能,腹根具有傳出功能,實驗操作和預期結果都正確的一組是( )選項 實驗操作 預期結果A 剪斷背根中央處,分別電刺激背根向中段、外周段 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縮;刺激背根外周段不發生反應B 剪斷腹根中央處,分別電刺激腹根向中段、外周段 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縮;刺激腹根外周段不發生反應C 剪斷脊神經,分別電刺激背根、腹根 蛙后肢均不收縮D 剪斷背根、腹根中央處,電刺激脊神經 蛙后肢收縮√解析: 剪斷背根中央處,電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縮,表明興奮進入脊髓的神經中樞并通過傳出神經引發相應肌肉收縮,可見背根有傳入功能;電刺激背根外周段不發生反應,表明背根無傳出功能,A正確;剪斷腹根中央處,預期結果應是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不收縮,表明興奮未進入脊髓的神經中樞并通過傳出神經引發相應肌肉收縮,可見腹根無傳入功能,刺激腹根外周段發生反應,表明腹根有傳出功能,B錯誤;脊神經由背根和腹根合并而成,剪斷脊神經,分別電刺激背根、腹根,蛙后肢均不收縮,不能說明背根具有傳入功能,腹根具有傳出功能,C錯誤;剪斷背根、腹根中央處,電刺激脊神經,蛙后肢收縮,不能說明背根具有傳入功能,腹根具有傳出功能,D錯誤。4. 下面是從蛙體內剝離出的某反射弧結構的模式圖,其中甲表示神經中樞,乙、丙未知。神經元A、B上的1、2、3、4為4個實驗位點。現欲探究神經元A是傳出神經還是傳入神經,結合所給器材完成以下內容。材料:從蛙體內剝離出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結構未被破壞)。供選擇儀器:剪刀、電刺激儀、微電流計。(1)如果該反射弧的效應器為運動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等。探究神經元A是傳出神經還是傳入神經的方法步驟(只在神經元A上完成):①先用剪刀在神經元A的實驗位點 將其剪斷;②再用電刺激儀刺激神經元A上的實驗位點 ,若 ,則神經元A為傳入神經,反之則為傳出神經。1、2之間1肌肉無收縮現象解析:欲探究神經元A是傳出神經還是傳入神經(只在神經元A上完成),可利用興奮在反射弧中單向傳遞的特點。用剪刀在神經元A上的實驗位點1、2之間將其剪斷,再用電刺激儀刺激神經元A上的實驗位點1,若肌肉無收縮現象,則表明神經元A為傳入神經;若肌肉收縮,則表明神經元A為傳出神經。(2)如果在實驗過程中要保證神經元A和神經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經元A是傳出神經還是傳入神經的方法步驟(每個實驗位點只能用1次):①將微電流計的兩個電極分別搭在實驗位點2和實驗位點3的神經纖維膜外(已知指針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一致);②用電刺激儀刺激實驗位點 ,若微電流計的指針偏轉 次,則神經元A為傳出神經;若微電流計的指針偏轉 次,則神經元A為傳入神經。該實驗結果表明興奮在神經元間傳遞的特點為 ,具有這種特點的原因是 。112(或4 2 1)單向傳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解析:若實驗過程中要保證神經元A和神經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經元A是傳出神經還是傳入神經,可將微電流計的兩個電極分別搭在實驗位點2和實驗位點3的神經纖維膜外,通過觀察微電流計指針的偏轉次數進行判斷。用電刺激儀刺激實驗位點1,若指針偏轉1次,表明興奮不能傳到實驗位點3,則神經元A為傳出神經;若指針偏轉2次,表明興奮可傳到實驗位點3,則神經元A為傳入神經。由于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因此興奮在神經元間的傳遞是單向的。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加強提升課8 興奮的傳導與傳遞的相關實驗探究.docx 加強提升課8 興奮的傳導與傳遞的相關實驗探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