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綠》教學設計課題基本信息課題 《綠》學科 語文 年級 四年級 單元 第三單元版本 部編版 冊別 四年級下冊1.教學背景分析1.教材內容分析:《綠》是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全詩共五個小節。第一節借用 “綠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這一比喻,連用六個形容綠色的詞語,寫出了綠色的豐富和遼闊。第二節到第四節具體描繪了綠色的景象,如第二節寫了各種事物都是綠的,第三節通過相同句式的疊加,寫出了詩人對綠的直觀感覺,第四節將風、雨、陽光也視為綠色的,獨具匠心。最后兩節將所有的綠匯聚,把綠的和諧與生命活力表達得淋漓盡致。 2.學生情況分析:四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基礎,大部分學生能較為熟練地掌握拼音,進行獨立識字和閱讀。在課堂上,約 70% 的學生能夠主動參與互動,積極回答問題,展現出較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然而,仍有部分學生存在學習習慣欠佳的問題。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講授法、探究法、討論法、情景教學法。 4.信息技術(配套課件)準備:多媒體(PPT課件、網絡資源、人工智能等)2.學習目標與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學習目標 評價內容與方式1.正確認讀 “擠、叉”2 個生字,規范書寫 “瓶、擠” 等 4 個生字,準確理解并運用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練、指揮、按著” 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練背誦課文,深入體會為何所有的綠會按節拍飄動。 3.深切感受作者對 “綠” 色的贊美,對春天的謳歌。 4.初步學會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并掌握整理資料的基本方法。 1.交流生活日常的經驗和體會(他評+師評)。 2.評價探究學習過程(自評+互評+師評) 3.評價學習成果(自評+互評)3.學習重難點及突破方法學習重難點 突破方法學習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與感悟,體會作者對 “綠” 色的贊美以及對春天的熱愛之情。幫助學生清晰了解作者所描繪的 “綠” 的豐富內涵與多樣形態。 學習難點:讓學生在品讀課文過程中,深刻理解為何所有的綠會按節拍飄動,體會其中蘊含的獨特意境與情感。 1.開展合作探究。 2.進行討論實踐。 3.情景教學法。4.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次備課一、新課導入 (3分鐘)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2.回顧上節課內容,提問: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有哪些綠色? 以復習導入新課,讓學生對上節課知識進行了鞏固。二、探究新知 (25分鐘) 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學習第一小節 (課件出示第一小節內容)指名朗讀,思考:“好像綠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處是綠的……” 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體會: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綠色的突然出現且無處不在,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仿佛整個世界瞬間被綠色填滿。 2.學習第二小節 (課件出示第二小節內容)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這一小節中提到了哪些綠?用橫線畫出來。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墨綠、淺綠、嫩綠、翠綠、淡綠、粉綠。 引導學生觀察這些表示綠的詞語,發現綠的特點:有深有淺,各不相同。 理解 “綠得發黑、綠得出奇”,體會綠色的濃郁和獨特。 拓展:你還知道哪些表示綠的詞語?(如:碧綠、油綠、蔥綠、草綠等) 3.學習第三小節 (課件出示第三小節內容)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思考:為什么說 “刮的風是綠的,下的雨是綠的,流的水是綠的,陽光也是綠的”?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引導交流:春天到了,大自然中的一切都被綠色所覆蓋,風、雨、水、陽光與綠色的萬物相互交融,所以在作者眼中它們也仿佛變成了綠色,這是作者獨特的感受與想象,也體現了綠色在春天的無處不在和強大生命力。 4.學習第四小節 (課件出示第四小節內容)指名朗讀,思考:這一小節寫出了綠怎樣的形態? 引導學生抓住 “集中、擠、重疊、交叉” 等詞語,體會綠的濃密、厚重和層次豐富。 (課件出示相關圖片)直觀展示綠聚集、重疊、交叉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 5.學習第五小節 (課件出示第五小節內容)配樂朗讀,思考:“所有的綠就整齊地按著節拍飄動在一起……” 此時的綠給你怎樣的感受?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體會:綠仿佛有了生命,在風中歡快地舞蹈,充滿了活力與節奏感,展現出一種和諧美妙的動態美。 啟發想象: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片綠,你會怎樣飄動? 自學探究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 理念,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鏈,啟發學生自主探究。三、鞏固應用 (9分鐘)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拓展運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充滿了綠色,你見過 “所有” 的綠集中起來的情景嗎?說一說,寫一寫。(如:春天到了,校園里的柳樹綠了,小草綠了,爬山虎也綠了,整個校園仿佛被綠色的海洋淹沒。) 閱讀鏈接 (課件出示 “閱讀鏈接” 內容)學生自由閱讀,思考:艾青筆下的綠與宗璞筆下的 “綠”,帶給你怎樣不同的感受?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總結:艾青筆下的綠是動態的、充滿活力的,強調綠的豐富多樣和在春天的蓬勃生機;宗璞筆下的綠是靜態的、撲面而來的,給人一種滿眼皆綠的震撼。 句式訓練:春天到了,校園里 。公園里 。田野里 。(鼓勵學生發揮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繪春天不同地方的綠色景象) 通過小組合作、教師點撥 的方式,促進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突破本節課重難點,也培養學生的合作和綜合分析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四、課堂小結 (3分鐘) 總結全文:這首詩通過對各種綠色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表達了作者對綠色、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拓展延伸: 展示宗璞《西湖漫筆》中描寫綠的片段,讓學生對比閱讀,思考:宗璞筆下的 “綠” 和艾青筆下的 “綠” 有什么不同?組織學生交流討論,體會不同作者對綠的不同感受和表達方式。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見過的 “所有的綠集中起來” 的情景,然后寫一段話,描繪春天綠色的景象,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回顧本課知識并升華總結。5.板書設計綠 墨綠 淺綠 嫩綠 翠綠 淡綠 粉綠 綠得發黑 綠得出奇 集中 擠 重疊 交叉 按著節拍飄動 對綠的贊美,對春的熱愛6.教學反思與改進在拓展延伸環節,學生能積極對比閱讀不同作者筆下的綠,但在寫作表達自己見過的綠的情景時,部分學生語言較為平淡,缺乏生動性,后續需加強寫作指導和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