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考點集訓)2025年化學中考一輪復習6:碳和碳的氧化物課件(人教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考點集訓)2025年化學中考一輪復習6:碳和碳的氧化物課件(人教版)

資源簡介

(共48張PPT)
中考一輪復習 教材同步復習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思維導圖·構體系
知識精講·夯基礎
真題分點·明趨勢
實驗分階·提能力
思維導圖·構體系
1.常見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金剛石、石墨、C60
知識精講·夯基礎
碳的單質(近5年2考)
知識點1
物質 金剛石 石墨 C60
結構 模型
外觀 無色透明的固體 灰黑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 分子結構形似足球
物質 金剛石 石墨 C60
性質及 用途 無色透明——作裝飾品,如鉆石;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堅硬的金屬、作鉆機鉆頭; 金剛石薄膜:透光性好、硬度大——可用作透鏡等光學儀器的涂層; 導熱性好——可用于集成電路基板散熱 灰黑色,很軟,有滑膩感——制作鉛筆芯; 熔點高; 具有優良的____性——作電極(2023.8A) 可應用于超導、催化、能源及醫學等領域
導電
物質 金剛石 石墨 C60
總結 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是由于構成它們 的______________不同,因此它們的物理性質存在明顯差異 原子排列方式
2.主要成分為碳單質的物質——木炭、活性炭
(1)性質: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因此都具有______性。
(2)用途:木炭用于吸附食品和工業產品中的色素、異味;活性炭用于制作防毒面具、冰箱除臭劑、環保活性炭包等。
【備考補充】常見主要成分為碳單質的物質還有焦炭和炭黑等。
吸附
3.碳單質的化學性質及用途
化學性質及化學方程式 用途
穩定性 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炭黑制墨汁
可燃性(與氧氣反應) 作燃料
C+O2 CO2
2C+O2 2CO
化學性質及化學方程式 用途
還原性(與某些氧化物反應) ①與氧化銅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與氧化鐵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冶煉金屬
③與二氧化碳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2CuO 2Cu+CO2↑
3C+2Fe2O3 4Fe+3CO2↑
C+CO2 2CO

木炭還原氧化銅
【實驗裝置及現象】
教材小實驗


C+2CuO
2Cu+CO2↑

渾濁
Ca(OH)2+CO2 =====
CaCO3↓+H2O
【實驗結論】木炭與氧化銅反應生成了銅和二氧化碳,該反應證明木炭具有還原性。
【實驗反思】
(1)酒精燈上加網罩的作用:使火焰集中,__________。
(2)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結束后,先撤出導管,停止加熱,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待試管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在紙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在實際情況下,生成的氣體除CO2外,還可能有______。
提高溫度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
防止生成的銅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
CO
【實驗改進】如右圖為改進后的裝置,氣球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尾氣,防止污染空氣
4.還原反應: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屬于還原反應。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單質。 (  )
2.金剛石和石墨都具有導電性。 (  )
3.金剛石、石墨之間可相互轉化,該變化屬于物理變化。 (  )
4.木炭和活性炭都能夠吸附色素和異味。 (  )
5.碳單質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化學性質相似。 (  )
易錯易混
×
×
×


6.古代用墨繪制的字畫能夠長時間保存,說明常溫下碳單質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  )
7.碳單質燃燒只生成二氧化碳。 (  )
8.在常溫下,木炭能將氧化銅還原為銅。 (  )

×
×
1.物理性質:無色、無臭的氣體,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略____。
一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近5年2考)
知識點2


2.化學性質及用途
化學性質 現象 用途
可燃性 (與氧氣 反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產生____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作燃料
2CO+O2 2CO2

化學性質 現象 用途
還原性(與某些氧化物反應) [2023.14(3),2021.12D] 與氧化銅反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色粉末逐漸變為____色 冶煉
金屬
與氧化鐵反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紅棕色粉末逐漸變為____色 毒性 - -
CuO+CO
Cu+CO2


Fe2O3+3CO
2Fe+3CO2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水能吸收一氧化碳。 (  )
2.一氧化碳能夠冶煉金屬,主要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  )
3.一氧化碳屬于大氣污染物。 (  )
易錯易混
×
×

1.物理性質:無色、無臭的氣體,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____。固態二氧化碳俗稱______。
二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近5年4考)
知識點3


干冰
2.化學性質及用途
化學性質 化學方程式 用途
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 滅火
與水反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碳酸飲料
CO2+H2O ===== H2CO3
化學性質 化學方程式 用途
與堿反應 與氫氧化鈉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吸收CO2
與氫氧化鈣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檢驗CO2
與碳反應 -
參與光合作用 作氣體肥料
CO2+2NaOH ===== Na2CO3
+H2O
CO2+Ca(OH)2 ===== CaCO3↓
+H2O
C +CO2 2CO
1.傾倒二氧化碳
教材小實驗
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
CO2的密度比空氣的大
CO2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備考補充】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時,若集氣瓶瓶口沒有玻璃片遮擋或傾倒速率過快,可能導致上層蠟燭先接觸大量二氧化碳而熄滅。
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實驗
塑料瓶變癟

3.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取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分別進行下列實驗:
操作 Ⅰ.噴水 Ⅱ.直接放 入CO2中 Ⅲ.噴水后放 入CO2中
Ⅳ.將Ⅲ實驗后的
紙花用吹風機烘干
現象 紙花不變色 紙花不變色 紙花變紅 紙花由紅色變成紫色
分析 ①CO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酸不穩定,易分解為H2O和CO2,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結論 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
CO2+H2 ===== H2CO3
H2CO3 =====
H2O+CO2↑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說明二氧化碳呈酸性。 (  )
2.可以用點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  )
3.可用燃著的木條檢驗某氣體是否為二氧化碳。 (  )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組成元素相同,化學性質相似。 (  )
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可作為大棚種植農作物的氣體肥料。 (  )
6.在一定條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轉化。 (  )
易錯易混
×
×
×
×
×

1.二氧化碳對人體的影響:無毒,但不能供給呼吸。
2.自然界中的碳循環(如圖)
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近5年4考)
知識點4
3.溫室效應
(1)溫室效應增強的原因:化石燃料的使用、森林面積的減少等,使空氣中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增多。
(2)溫室效應增強的危害:導致兩極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可能淹沒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造成農業減產;使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增大,導致旱澇災害加??;影響自然生態系統,改變生物多樣性;等等。
二氧化碳(或CO2)
(3)防止溫室效應增強的措施
①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清潔能源;
②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
③采用物理、化學等方法捕集、利用與封存二氧化碳;等等。(2023.2C)
4.低碳行動與可持續發展
(1)我國的減排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備考補充】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措施,抵消因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相對“零排放”。
(2)低碳行動的做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二氧化碳吸收。如使用清潔能源;提倡紙張雙面使用;減少私家車的使用;等等。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碳循環和氧循環分別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循環。 (  )
2.碳循環和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
(  )
3.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 (  )
4.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會導致酸雨。 (  )
5.“碳達峰”“碳中和”中的“碳”均是指碳單質。 (  )
6.倡導低碳生活有利于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  )
易錯易混
×


×
×

    某小組用如圖實驗室的常見裝置制取二氧化碳,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分階·提能力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近5年3考)
實驗5

一階 基礎知識
【試劑選擇】
(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
【備考補充】不能替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試劑及原因
(1)不選碳酸鈉的原因是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太劇烈,不易控制反應速率,不利于氣體的收集。
(2)不選濃鹽酸的原因是濃鹽酸揮發性強,使制得的CO2不純。
(3)不選稀硫酸的原因是稀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屬于微溶物,覆蓋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應的進一步進行。
【實驗原理】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發生裝置】
(3)為了方便隨時添加試劑,可選擇的發生裝置是____(填字母,下同)。
(4)若要在反應過程中得到平穩的氣流,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____。
CaCO3+2HCl ===== CaCl2+H2O
+CO2↑
B
A
【收集裝置】
(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____,故應選擇______________收集,收集裝置為____(填“C”或“D”)。
【氣體檢驗】
(6)將氣體通入____________中,若__________________,證明收集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氣體驗滿】
(7)用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時,驗證二氧化碳已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向上排空氣法
C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將燃著
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若木條立即熄滅
二階 質疑反思
(8)不能用燃著的木條檢驗二氧化碳,原因是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的氣體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9)若將實驗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發現澄清石灰水未變渾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寫1點)。
N2(合理即可)
制得的CO2氣體中混有HCl氣體(或澄清石灰水已變質,
合理即可)
三階 改進創新
(10)實驗室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一定雜質,現利用圖Ⅰ裝置進行凈化處理。
①裝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裝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裝置D為干燥裝置,則裝置D中盛放的試劑X是________。
除去HCl氣體
NaHCO3+
HCl =====NaCl+H2O+CO2↑
檢驗HCl氣體是否被除盡
濃硫酸
四階 拓展延伸
(11)【課標新增·作圖】實驗小組使用排水法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如圖Ⅱ所示,請補充完善該實驗設計圖;集氣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二氧化
碳溶于水或與水反應
(12)【課標新增·數字化實驗-壓強】CO2性質探究:用圖 Ⅲ 裝置實驗,測得三頸燒瓶內壓強變化情況如圖 Ⅳ 所示。
①首先注入瓶中的試劑是____(填“水”或“氫氧化鈉溶液”),bc段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對比曲線中bc段和de段,可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溶于水并與水發生反應
CO2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石墨具有可燃性,可用來作電極。 (  )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來消除異味。 (  )
真題分點·明趨勢
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近5年2考)
命題點1
×

2.某小組利用如圖裝置進行創新實驗。實驗時,先加熱木炭粉,一段時間后,將酒精燈移至CuO處加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酒精燈加網罩是為了提高火焰溫度
B.氣球可以收集尾氣,防止污染空氣
C.反應過程中,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固體
D.裝置中發生反應:C+2CuO 2Cu+CO2↑
一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近5年2考)
命題點2
D
3.某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制備CO2,并模擬自然界中CO2的循環?;卮鹣铝袉栴}。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近5年3考)
命題點3
(1)裝置B中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
(2)實驗室用稀鹽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生裝置是____(填字母)。
(3)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應從裝置C的___(填“m”或“n”)端通入。
試管
CaCO3+
2HCl ===== CaCl2+H2O+CO2↑
A
m
(4)將CO2的水溶液轉移至燒杯,并組裝如圖D所示裝置,置于陽光下一段時間,觀察到有氣泡產生,檢驗該氣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收
集到的氣體中,觀察木條是否復燃(合理即可)
4.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提升石油化工水平,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  )
(2)加快CO2資源化利用研究不利于人類發展與環境保護。(  )
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近5年4考)
命題點4

×
5.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措施,抵消因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相對“零排放”。下列行為不利于實現碳中和的是(  )
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使用新技術提高傳統能源的利用效率
C.利用風能實現清潔發電
D.研發新工藝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化工產品
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龙县| 合川市| 蒙山县| 平度市| 东莞市| 东安县| 株洲市| 白河县| 千阳县| 黑山县| 贵定县| 庆安县| 八宿县| 剑川县| 策勒县| 体育| 成安县| 衢州市| 金门县| 山东省| 衡阳市| 苍溪县| 资兴市| 景德镇市| 日照市| 安图县| 海丰县| 颍上县| 耿马| 象州县| 大名县| 德兴市| 舟曲县| 太仆寺旗| 镇雄县| 城口县| 长顺县| 平阴县| 卢湾区| 镇康县| 永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