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下21《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文化自信:感受古代詩歌的意境美與人文情懷,理解詩人對自然、生命、家國的思考,增強文化認同感。語言運用:積累文言詞匯(如“愴然”“決眥”),學習詩歌的韻律、修辭(比喻、對仗、用典)及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思維能力:通過對比分析、想象還原,理解詩歌中意象的象征意義,探究詩人情感與哲理的表達。審美創造:體會詩歌的畫面美與情感美,嘗試仿寫或創作短詩,表達個人感悟。【教學重難點】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理解詩歌中所蘊含的哲理。【教學設想】1.五首詩歌有古體,有近體;有五言,有七言,還有雜言。其節奏、韻律各有不同。應引導學生通過齊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的誦讀加以品味。2.五首詩歌中都有蘊含深刻哲理的詩句。這些哲理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可在理解基本內容、體會詩人情感的基礎上,通過補充相關資料,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詩歌中所蘊含的哲理。3.這五首古詩詞都是名篇,需要背誦、默寫。引導學生在用楷書默寫的過程中,體會書寫的美感,并提示在寫作中可以通過引用詩句增加文采。設三課時教學。【教學環節】1.我看見:詩中有畫——與詩同行2.我聽見:詩中有話——與詩共情3.我遇見:詩中有化——與詩互鑒【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我看見:詩中有畫——與詩同行【學習任務】理解詩歌內容一、課堂導入同學們,在生命的歷程中,我們常常會遭遇困境,每當這時,我們就會面臨心靈的抉擇:是追逐理想,在人生的道路上奮勇前行;還是在困難面前自甘沉淪,迷失自我?其實,無論遭遇何種困境,都會有一種力量始終支撐著我們,那就是信仰。今天,讓我們走進《古代詩歌五首》,去探尋古人在理想沉浮之際的掙扎與堅守,感受他們那永不磨滅的信仰。二、課堂活動一:初讀感知——結合注釋理解內容1.通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發現古詩體裁的特點。2.夯實基礎,掌握字音、字形和詞義。3.再讀詩歌,結合注釋理解每首詩的內容。特別提醒:關注題目。明確:《登幽州臺歌》:登臺思古抒懷。向前看不到古代的賢君,向后看不到明主。想到天地之廣闊,歷史之久遠,唯有我啊,獨自悲傷,凄涼的眼淚橫流!《望岳》:望岳興懷詠志。泰山到底怎么樣呢?泰山橫跨齊魯,青色的峰巒連綿不斷。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層云生起,使心胸震蕩,張大眼睛遠望飛鳥歸林。終要登上泰山的頂峰,(那時)就會認為四周的山巒看起來顯得矮小。《登飛來峰》:登山議理抒懷。飛來峰頂上天塔高入云端,聽說在雞鳴時分可見旭日東升。不怕浮云遮住視線,只因為身在塔的最高層上。《游山西村》:游村見聞感受。不要笑話農家臘酒的渾濁,豐收年份準備豐盛的飯菜招待客人。山重巒疊嶂,水迂回曲折,好像沒有了去路,(忽然)出現了柳色深綠、華光紅艷的山村。將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蕭鼓聲隨處可聞,村民們衣冠簡樸,村子中古風尚存。從今以后如果允許趁著月明閑游,也可能隨時會手拄拐杖半夜前來叩門。《己亥雜詩》(其五):辭官借花抒懷。滿懷無限離愁正對著白日西下,揚鞭東去從此辭官赴天涯。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落,化作春泥愿培育更多的鮮花。共同點:借景物詠己懷三、課堂活動二:朗讀體會——展開想象還原情境1.想象畫面:根據表格梳理詩歌內容,邊梳理邊想象詩中的畫面。2.定格畫面:選出你心中最清晰的一幅畫說給同桌聽,再用文字定格下來。用“我看見”開頭。3.定向打卡:請選一首詩完成九宮格打卡任務,以“名詞+形容詞”的方式為九幅畫命名即可。四、課堂活動三:誦讀體驗——沉浸畫面融入詩境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誦讀訓練,如自由讀、表演讀、接力讀、分組讀、輪換讀、快讀、慢讀、方言讀、唱讀、齊讀等等。重點提示:1.讀好韻腳(《登幽州臺歌》除外)2.讀好節奏3.讀好重音五、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誦讀和想象,走進了詩歌的世界,看到詩人用他們的文字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理想的追求。在面對生活的困境時,我們也應像他們一樣,堅守自己的信仰,勇敢地追求理想。讓我們帶著這份感悟,期待下節課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情感。第二課時我聽見:詩中有話——與詩共情【學習任務】理解詩歌情感一、課堂導入上節課我們通過誦讀想象,仿佛看到了古人生活的各種場景,它們像一幅幅畫面,清晰地映照在我們的腦海。但詩歌不僅僅是畫面的呈現,它還蘊含著詩人深深的情感。就像每一幅畫背后都有畫家的心聲,每一首詩也都有詩人想要訴說的話語。今天,讓我們靜下心來,傾聽詩中的話語,與詩人產生心靈的共鳴。二、課堂活動一:知人論世,知情之何起1.拓展閱讀,理解詩人情感。資料鏈接:詩人生平簡歷、詩歌創作背景、本詩相關詩作等。2.說話練習,說出詩人心聲。以“________________(地點),我聽見________________(詩人)的心聲”開頭,模擬詩人內心獨白說一段話。三、課堂活動二:咬文嚼字,知情之何深方法指導:1.發現別開生面的字詞,如“夫”“割”等。2.發現情味濃郁的字詞,如“獨”“會當”“不畏”“又”“更”等。3.發現統攬全篇的字詞,如《登飛來峰》中的“高”等。4.發現相近相反的字詞,如“前”與“后”;“重”與“復”“暗”與“明”等鼓勵學生大膽發現,細心辨析,反復品味,深入揣摩。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四、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知人論世”和“咬文嚼字”,走進了詩人的內心世界,聽到了他們內心深處的聲音。詩人的情感或喜或憂,或激昂或深沉,但都源于他們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理想的執著。讓我們帶著這份對情感的理解,準備進入探尋詩歌哲理之旅。第三課時我遇見:詩中有化——與詩互鑒【學習任務】理解詩歌哲理一、課堂導入前兩節課我們看到了詩中的畫,聽到了詩中的話。而在這些如畫的美景和深情的話語背后,往往隱藏著深刻的哲理。這些哲理就像夜空中的星星,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今天,讓我們一起去遇見詩中的哲理,與詩歌相互借鑒,從古人的智慧中獲得啟示。二、課堂活動一:啟迪自由談導思:閱讀,是一場奇妙的旅行;旅行,是一場美妙的遇見。遇見風景,遇見知音,終究都是遇見自己——契合了自己的靈魂。當詩中某個字詞點燃了你的瞳眸,某個句子撥動了你的心弦的剎那,也便是你遇見自己的心動時刻。你有沒有在這五首詩中遇見過這樣的時刻呢?一起來說說吧。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即可。導思:大家剛才自由暢談了從詩歌中獲得的啟迪,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接下來,讓我們把目光擴大到我們更多的詩歌閱讀視野,讓這些體現人類智慧的觀點互相碰撞一下,看看能產生怎樣的火花。在哲思對對碰的過程中,我們也許能發現更多詩歌中隱藏的哲理。三、課堂活動二:哲思對對碰(一)小游戲:電光火石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或一段之前學過的詩或文,學生搶答出本文能與之對應的詩句,并提示詩句哲理。1.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對應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哲理:生命,總會以另一種方式存在。當你為愛徹底奉獻了自己,你便在愛里獲得了永生。)2.回頭向來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對應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哲理:不怕困難,敢于攀登,才能俯視一切。)......8.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對應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二)小競賽:飛奪瀘定橋競賽規則:以一列縱隊小組為單位,進行哲理詩句默寫接力比賽,不許重復,全程靜音,最先全組完成的小組獲勝。完成最少的小組負責解讀獲勝小組寫出來的詩句所含的哲理,并分別設計一種應用場景,每人一句。包含本課所學。(如果嫌小組人少,可兩個小組合為一個小組,增加挑戰難度。)哲理詩句預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哲理:阻礙太大,只因格局太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站位決定眼界。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哲理:事物消長變化,否極泰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哲理:離開,是以另一種方式歸來。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哲理:舊事物中孕育著新事物。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哲理:放眼長遠克服困難履險如夷。......導思:通過剛才的哲思對對碰,我們對詩歌中的哲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詩歌為什么能穿越千年,依然對我們有著如此大的吸引力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進行詩歌魅力大揭秘。四、課堂活動三:魅力大揭秘小游戲:誰是臥底。游戲規則:五首詩中,有一首詩和其余各首都不相同,請你把它找出來。溫馨提示:找臥底之前先要明確立場。即確立標準。預設(略)小游戲:誰是隊友。游戲規則:五首詩中,有幾首詩非常相似或相近可相通,請你把它們找出來。同樣請先確立標準,之前的標準作廢。預設(略)追問1:《登幽州臺歌》格調抑郁憤懣,為何依然成為天地間的絕唱?明確:因為陳子昂關于時空的哲思超越了個體界限,升華為一種宇宙意識,是對人類共同生存困境的思考,具有了超越自我的永恒價值。追問2:都說“詩窮而后工”,為何王安石的《登飛來峰》雖未寫于逆境時,卻依然能振聾發聵?明確:因為其中閃爍著理想的光輝,這光輝可以照亮黑暗的深淵,幫助身處暗夜的人們努力向光而長,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小結:順境也好,逆境也罷,理想或明或滅,浮浮沉沉間,總有一種聲音能給人力量,那就是超越小我的信仰,要么為家國而呼,要么為人類而問,要么為社稷而憂,要么為蒼生而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大我的情懷。五、課堂小結在這三節課的學習中,我們與《古代詩歌五首》同行,看到了詩中的畫面,聽到了詩人的心聲,更遇見了詩中的哲意。我們感受到了古人在理想沉浮之際的掙扎與堅守,也體會到了他們那永不磨滅的信仰。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或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但只要我們懷揣理想,堅守信仰,就一定能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愿詩歌的智慧與力量陪伴我們一生,讓我們在理想的道路上砥礪前行,高擎信仰的火炬,將自己的生命從小我的詩行燃燒成大我的詩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