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九單元 第45講 種群的數量特征(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2026屆高中生物學一輪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九單元 第45講 種群的數量特征(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2026屆高中生物學一輪復習

資源簡介

第45講 種群的數量特征
一、選擇題
1.(2025·山東濰坊模擬)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種群的其他數量特征是影響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在某島嶼上釋放經絕育后的雄蚊,可提高子代蚊子的出生率
B.用性引誘劑(信息素)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可降低害蟲的種群密度
C.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直接影響物種種群密度的因素
D.出生率和死亡率持續下降、醫療技術進步等原因加速了我國人口老齡化
2.(2025·廣東湛江質檢)農業上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降低害蟲種群密度,從而達到害蟲防治的目的。下列對害蟲種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釋是(  )
A.改變種群的年齡結構,增加死亡率
B.改變種群的性別比例,降低出生率
C.性引誘劑引起死亡率升高,直接導致種群密度降低
D.性引誘劑導致害蟲的遷入率降低,遷出率上升
3.(2025·天津南開區聯考)下列關于種群的研究方法的分析,錯誤的是(  )
A.調查培養液中大草履蟲的種群密度可以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
B.黑光燈誘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農田趨光性昆蟲的物種數目
C.調查種群密度時,樣方法常常適用于雙子葉植物而不適用于跳蝻等小昆蟲
D.調查一些特殊種群的種群密度,也可用遇見率、鳴聲等作為調查標準
4.(2025·山東濟南模擬)某實驗小組為了檢驗某除草劑對稻田稗草的防治效果,做了對照實驗,施加除草劑60天后調查稗草的種群密度。取樣的方法為每組實驗隨機選取3個樣方,每個樣方為1 m2。調查結果為對照組55.75株/m2,實驗組35.00株/m2。下列對該實驗的解讀或敘述正確的是(  )
A.樣方數量過少,面積適當 B.樣方面積過小,數量適當
C.雜草株數應為整數,對照組數據有誤 D.實驗組數據可信,該除草劑施用效果顯著
5.(2025·山東青島高三期末)某科技小組調查一塊方圓為16 hm2的森林里灰喜鵲和畫眉的種群密度,在該區域內隨機設置了若干捕鳥網。一天共捕獲鳥306只,將捕獲的鳥做好標記后在原地放生。10天后,在同一地點再放置同樣數量的捕鳥網,共捕獲鳥298只,捕獲結果統計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項目 捕獲總鳥數/只 灰喜鵲/只 畫眉/只
第一次 捕捉 306 48(標記 后放生) 37(標記 后放生)
第二次 捕捉 298 43(其中 6只標記) 32(其中 8只標記)
A.為了結果的可靠性,標記物對標記對象的生理習性不能有影響
B.根據統計結果估算該區域灰喜鵲大約有344只,畫眉大約有148只
C.由于標記的個體被再次捕獲的概率下降,所以鳥的實際數量可能更少
D.若第二次捕獲引起鳥死亡,會直接影響估算的結果
6.(2024·河北衡水模擬預測)啄木鳥因專食樹干里的害蟲,被稱為 “森林醫生”。春天雄啄木鳥會發出響亮的叫聲警告其他鳥類不得侵犯;求偶則通過敲打空樹干,發出清脆的“篤篤”聲。調查鳥類的種群數量可采用觀察法或統計雄鳥的叫聲等方式,如圖是通過觀察法統計的某地啄木鳥種群數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選用樣方法的原因主要是不能對啄木鳥做到隨機取樣
B.該啄木鳥種群的年齡結構為穩定型,預測種群數量可能變化不大
C.影響啄木鳥種群數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
D.啄木鳥的性別比例會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
7.(2025·遼寧葫蘆島模擬)通過對某湖泊中的鯽魚進行調查,繪制了該湖泊鯽魚的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的模型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鯽魚種群的年齡結構為穩定型
B.該鯽魚種群的雌雄個體數量接近
C.該鯽魚種群的種內競爭可能會逐漸加劇
D.該鯽魚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在冬季可能下降
8.(2025·吉林長春模擬)光肩星天牛是一種林木蛀干害蟲,林業工作者常通過檢查產卵孔、羽化孔(成蟲羽化在樹干留下的小孔)和幼蟲糞便等方法對該蟲進行監測預報。某研究機構借助標記—釋放—回捕法,將引誘劑與誘捕器組合對某旱柳林內光肩星天牛的成蟲數量進行估算,其結果如下表:
統計項目 標記釋放總數/頭 誘捕總數/頭 回捕標記數/頭
雄性 574 65 27
雌性 574 62 32
總數 1 148 127 59
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
A.該區域內光肩星天牛成蟲的估算數量約為2 471頭
B.經估算,該區域內光肩星天牛成蟲雄性數量多于雌性數量
C.利用實驗中的引誘劑誘捕光肩星天牛可嚴重破壞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
D.調查該區域內旱柳株數和每株新羽化孔數也可估算光肩星天牛羽化成蟲數量
9.(2024·湖南永州期中)青檀是我國一種三級珍稀保護植物。如圖是在我國某自然保護區調查青檀所獲得的種群數量的數據(注:徑級是指青檀主干莖基部直徑,由小到大依次劃分為Ⅰ到X,共十個等級)。據圖分析,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應在該自然保護區采取五點取樣法調查青檀的種群數量
B.由于陽坡地帶陽光充足而使青檀各徑級種群數量優勢明顯
C.陰坡地帶的青檀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
D.坡谷地帶的青檀種群在生長的前期死亡率較高
二、非選擇題
10.(2025·中原名校聯考)圖甲表示青城山中華蟾蜍種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關系,圖乙表示中華蟾蜍一段時間內種群增長速率變化的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甲分析,青城山中華蟾蜍年齡結構的類型屬于    ,判斷依據是                   
                         。
(2)根據圖乙分析,在a~c時間內,青城山中華蟾蜍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呈“    ”形。若在某個時間,蟾蜍種群數量達到K值(環境容納量),該數值的含義是                           
                 。
該數值在圖乙中對應的時間點是    ,據此推測,在b時種群的數量約為    。
(3)研究人員利用標記重捕法調查青城山中華蟾蜍的數量。在某一范圍內,第一次捕獲并標記40只中華蟾蜍,第二次捕獲30只中華蟾蜍,其中有標記的中華蟾蜍有10只,在該調查范圍內中華蟾蜍的種群數量約為    只。若在調查過程中部分中華蟾蜍的標記物脫落,則會導致種群數量的估算結果    (填“偏大”或“偏小”)。
第45講 種群的數量特征
1.A 在某島嶼上釋放經絕育后的雄蚊,可破壞蚊子正常的性別比例,直接降低了蚊子的出生率,A錯誤;用性引誘劑(信息素)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害蟲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直接影響害蟲的出生率,從而減少害蟲種群的數量,降低害蟲種群密度,B正確;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種群密度變化的直接決定因素,年齡結構通過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從而影響種群密度,性別比例通過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從而影響種群密度,C正確。
2.B 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害蟲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進而降低了出生率使種群密度下降,B符合題意。
3.C 對于跳蝻等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小昆蟲,可以用樣方法調查其種群密度,C錯誤;調查一些特殊種群的種群密度,也可用遇見率、洞口與糞便等活動痕跡、鳴聲等作為調查標準,D正確。
4.A 稗草為草本植物,所以應隨機設置1 m2樣方若干,只隨機選取3個樣方,其樣方數量過少,A正確,B錯誤;由于取若干樣方平均值,所以雜草株數可以為整數,也可以為非整數,C錯誤;由于隨機取樣數量過少,偶然性較大,所以實驗組數據不可信,D錯誤。
5.D 標記物不能影響動物的正常生命活動,也不能導致其發生疾病和感染,若標記物對標記對象的生理習性有影響,會造成實驗誤差,A正確;進行調查的某區域內的種群數量=第一次捕獲并標記的某種生物的數量×第二次捕獲的該種生物的數量÷第二次捕獲的該種生物的標記個體數量,則灰喜鵲大約有48×43÷6=344(只),畫眉大約有37×32÷8=148(只),B正確;由于標記的個體被再次捕獲的概率下降,所以計算的結果應偏大,C正確;第二次捕獲引起鳥死亡,可以進行計數,不影響估算的結果,D錯誤。
6.C 不選用樣方法的原因主要是啄木鳥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A錯誤;據圖可知,該啄木鳥種群幼年個體多,老年個體少,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正常情況下種群數量將逐漸增大,B錯誤;影響啄木鳥種群數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其他因素通過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來影響種群密度,C正確;啄木鳥的性別比例只影響出生率,不會影響死亡率,D錯誤。
7.A 年齡結構既能影響出生率又能影響死亡率,該鯽魚種群的年齡結構表現為幼年個體多,而年老的個體少,則該鯽魚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其年齡結構為增長型,A錯誤;據圖中信息可知,該鯽魚種群的雌雄個體數量接近,B正確;該鯽魚種群為增長型,說明種內競爭不太激烈,但隨著種群數量的增加,其種內競爭可能會加劇,C正確;冬季低溫條件下,環境條件會影響鯽魚的生長發育,據此可推測該鯽魚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在冬季可能下降,D正確。
8.C 利用標記重捕法的計算公式:種群中的個體數=第一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數÷標記后重新捕獲數,解得該區域內光肩星天牛成蟲的估算數量為1 148×127÷(27+32)≈2 471頭,A正確;利用標記重捕法的計算公式:種群中的個體數=第一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數÷標記后重新捕獲數,估算雄性(約1 382)數量多于雌性(約1 112)數量,B正確;引誘劑可以是性引誘劑也可以是其他方式的引誘,利用實驗中的引誘劑誘捕,結合表格中的數據,誘捕的雄性和雌性數量基本一致,故該引誘方式不會破壞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C錯誤;林業工作者常通過檢查產卵孔、羽化孔和幼蟲糞便等方法對該蟲進行監測預報,D正確。
9.C 根據題意分析可知,青檀主要分布于陽坡、陰坡和坡谷,不適合用五點取樣法調查其種群密度,A錯誤;據圖分析可知,并不是所有徑級的青檀在陽坡的種群數量都占明顯優勢,B錯誤;根據圖形分析可知,陰坡地帶幼齡個體多,成年個體少,說明其年齡結構為增長型,C正確;坡谷地帶的青檀種群在生長的前期數量較少,可能是因為陽光有限導致出生率較低,D錯誤。
10.(1)增長型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種群數量不斷增大 (2)S 一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 c K/2 (3)120 偏大
解析:(1)根據圖甲可知,因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且保持不變,種群數量不斷增大,故年齡結構的類型屬于增長型。(2)圖乙代表的種群在a~c時間內,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呈“S”形。種群的K值即環境容納量,K值的含義是一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在圖乙中K值所對應的時間點為c,據此推測,在b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此時種群數量約為K/2。(3)根據標記重捕法計算,該種群的種群密度是40×30÷10=120(只)。若部分標記物脫落,會導致第二次捕獲并被標記的個體數目偏低,進而導致種群密度估算結果偏大。
3 / 3第45講 種群的數量特征
課程標準
  列舉種群具有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結構、性別比例等特征。
考點一 種群的數量特征
1.種群的數量特征相關概念辨析
2.種群的其他數量特征與種群密度之間的關系
(1)      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2)直接決定種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
(3)年齡結構不直接決定種群密度,是通過影響種群的         ,從而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年齡結構種群密度
(4)性別比例通過影響    間接影響種群密度。
提醒 ①種群密度反映了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但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②種群數量受氣候、天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根據年齡結構無法準確判斷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1.(選擇性必修2 P2正文)種群數量越多,種群密度越大。(  )
2.(選擇性必修2 P4正文)種群密度和年齡結構均可以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
3.(選擇性必修2 P4正文)直接決定種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  )
4.(選擇性必修2 P4正文)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某種害蟲的雄性個體是通過提高死亡率來達到降低出生率的目的。(  )
5.(選擇性必修2 P4正文)放開三孩政策可調整我國的年齡結構,但一般不會影響性別比例。 (  )
1.(2024·河北張家口模擬)種群的數量特征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圖表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①⑤、遷入率和遷出率,直接決定種群密度
B.②為性別比例,并非所有種群都具有此特征
C.③為種群密度,可以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D.④為年齡結構,影響出生率進而影響種群密度
2.(2025·河北保定高三期末)通常情況下,隨著種群數量的增大,種群中單位時間內遷入的個體數逐漸減少,遷出的個體數逐漸增加。圖示曲線 ①~④表示影響某種群數量的直接因素。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曲線③、④可分別表示該種群的遷入率和遷出率
B.性別比例可通過影響曲線①來間接影響該種群數量
C.在t1~t2期間,推測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類型為增長型
D.t2時開始出現環境阻力,導致種群數量維持相對穩定
考點二 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
1.逐個計數法
2.估算法
(1)樣方法
【教材拾遺】 (選擇性必修2 P5探究·實踐)單子葉草本植物常常是叢生或蔓生的,從地上部分難以辨別是一株還是多株;雙子葉草本植物的個體數目則易于辨別。
(2)標記重捕法
(3)黑光燈誘捕法
對于有    的昆蟲,還可以用黑光燈進行燈光誘捕的方法調查種群密度。
【教材拾遺】 (選擇性必修2 P2正文)黑光燈誘捕昆蟲和性外激素誘殺害蟲的原理不同,前者利用了昆蟲的趨光性,后者利用了昆蟲之間通過化學物質傳遞信息的原理。前者屬于物理信息,后者屬于化學信息。
(4)抽樣檢測法
對于酵母菌等微生物可以用抽樣檢測法調查種群密度。
(5)取樣器取樣法
對于土壤中小動物可以用取樣器取樣法進行采集、調查。
3.其他方法
1.(選擇性必修2 P1正文)一塊地里的所有三倍體無子西瓜屬于一個種群。(  )
2.(選擇性必修2 P2正文)一塊草地上所有的蒲公英的數量就是這個蒲公英的種群密度。(  )
3.(選擇性必修2 P3正文)種群密度反映了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和變化趨勢。(  )
4.(選擇性必修2 P5探究·實踐)某小組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時,應選擇植物生長茂盛處取樣。(  )
5.(選擇性必修2 P3正文)調查身體微小、活動力強的土壤小動物數量常用標記重捕法。(  )
6.(選擇性必修2 P6生物科技進展)調查動物種群密度還可通過紅外觸發相機、微衛星DNA分子標記等技術進行調查。(  )
1.(2025·廣東東莞質檢)興趣小組為了檢驗某新型除草劑對操場上蒲公英的防治效果,做了對照實驗。施藥60天后隨機取樣調查蒲公英的種群密度。其中實驗組的調查數據見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樣方編號 1 2 3 4 5
種群密度/(株/m2) 8 6 15 2 9
A.該實驗取樣的樣方面積為1 m2較適當
B.操場上的蒲公英的種群密度為8株/m2
C.該實驗對照組的種群密度應該比實驗組大
D.該方法不適合調查跳蝻等小動物的種群密度
2.(2021·山東高考11題)調查1公頃范圍內某種鼠的種群密度時,第一次捕獲并標記39只鼠,第二次捕獲34只鼠,其中有標記的鼠15只。標記物不影響鼠的生存和活動并可用于探測鼠的狀態,若探測到第一次標記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競爭、天敵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該段時間內有鼠出生而種群總數量穩定,則該區域該種鼠的實際種群密度最接近于(結果取整數)(  )
A.66只/公頃     B.77只/公頃
C.83只/公頃 D.88 只/公頃
3.(2025·遼寧名校聯盟高三聯考)雷公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其中的禿杉被稱為“萬木之王”,天麻是優質的草本藥用植物;猴子巖中常有群猴棲穴,還有滇金絲猴、白頸長臂猿等珍稀動物,長臂猿有清晨鳴叫的習性,鳴聲在幾公里外都可以聽到,黑熊活動于茂密的林間,視覺、聽覺較靈敏。下列與這些動植物種群數量調查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對禿杉和天麻劃定的樣方面積越接近,調查結果越準確
B.調查種群數量較大的猴子用標記重捕法,標記物是否明顯會影響結果
C.用基于聲音的個體識別技術可對長臂猿開展野外種群數量監測
D.調查雷公山黑熊的種群數量適合用紅外觸發相機而不適合捕捉
1.(2024·浙江6月選考8題)黃鱔從胚胎期到產卵期都是雌性,產卵過后變為雄性。研究人員對洞庭湖周邊某水域捕獲的1 178尾野生黃鱔進行年齡及性別的鑒定,結果如下表。
生長期 體長(cm) 尾數 雌性 雄性
尾數 比例(%) 尾數 比例(%)
Ⅰ齡 ≤30.0 656 633 96.5 8 1.2
Ⅱ齡 30.1~50.0 512 327 63.9 116 22.7
Ⅲ齡 50.1~55.0 6 2 33.3 4 66.7
Ⅳ齡 ≥55.1 4 0 0.0 4 100.0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黃鱔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 B.種群中雄黃鱔的平均年齡大于雌性
C.隨年齡增長雄黃鱔數量逐漸增加 D.該黃鱔種群的雌雄比例約為1∶1
2.(2023·新課標卷4題)為了研究和保護我國東北地區某自然保護區內的野生哺乳動物資源,研究人員采用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獲得了該保護區內某些野生哺乳動物資源的相應數據,為生態學研究提供了相關依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可以了解保護區內大型野生哺乳動物的物種豐富度
B.與標記重捕法相比,采用該技術進行調查對野生哺乳動物的生活干擾相對較小
C.采用紅外觸發相機拍攝技術可調查生活在該自然保護區內東北豹的種群密度
D.該技術能調查保護區內東北豹種群中成年個體數量,不能調查幼年個體數量
溯源教材
(1)一個群落中的物種數目,稱為物種豐富度。(見選擇性必修2 P23正文)
(2)采用紅外觸發相機拍攝技術可調查生活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內東北豹、東北虎的種群密度。(見選擇性必修2 P6生物科技進展)
3.(2022·山東高考12題)根據所捕獲動物占該種群總數的比例可估算種群數量。若在某封閉魚塘中捕獲了1 000條魚售賣,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獲了950條魚。假設魚始終保持均勻分布,則該魚塘中魚的初始數量約為(  )
A.2×104條 B.4×104條
C.6×104條 D.8×104條
4.(2022·浙江1月選考22題)經調查統計,某物種群體的年齡結構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A.因年齡結構異常不能構成種群
B.可能是處于增長狀態的某昆蟲種群
C.可能是處于增長狀態的某果樹種群
D.可能是受到性引誘劑誘殺后的種群
5.(2022·全國乙卷31題)某研究小組借助空中拍照技術調查草原上地面活動的某種哺乳動物的種群數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選取樣方、空中拍照、識別照片中該種動物并計數。回答下列問題。
(1)為保證調查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選取樣方時應注意的主要事項有                                           (答出3點即可)。
(2)已知調查區域總面積為S,樣方面積為m,樣方內平均個體數為n,則該區域的種群數量為    。
(3)與標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調查方法的優勢有                     (答出2點即可)。
(1)在目標個體集中分布的區域劃定樣方調查種群密度。 (2023·北京高考)(  )
(2)可用樣方法調查某種海草的種群密度。 (2023·海南高考)(  )
(3)穩定的種群具有穩定型年齡結構,性別比例為1∶1,個體數就達到K值。 (2022·河北高考)(  )
(4)不同樹齡植株的數量比例反映該種群的年齡結構。 (2021·福建高考)(  )
(5)隨親鳥從繁殖地遷徙到越冬地的幼鶴為26只。統計保護區內灰鶴種群數量可以采用逐個計數法。 (2021·遼寧高考)(  )
第45講 種群的數量特征
【破考點·抓必備】
考點一
知識梳理夯基
1. 比例  最基本  預測  影響
2. 增長型  穩定型  衰退型  年齡結構  出生率  死亡率  性別比例 (1)種群密度 (3)出生率和死亡率 > (4)出生率
概念檢測
1.×
2.× 提示:種群密度只能反映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但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3.√ 4.× 5.√
典題演練應用
1.A ①⑤分別為出生率、死亡率,與遷入率和遷出率直接決定種群密度,A正確;②為年齡結構,可以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可預測一個種群數量發展的變化趨勢,并非所有種群都具有此特征,B錯誤;③為種群密度,反映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C錯誤;④為性別比例,種群的性別比例只會影響出生率,不會影響死亡率,D錯誤。
2.D 圖中曲線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③表示遷入率、④表示遷出率,A正確;性別比例只能通過影響曲線①出生率間接影響種群數量,B正確;t1~t2期間,該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遷入率大于遷出率,因此其年齡結構類型為增長型,C正確;環境阻力從一開始就存在,隨著種群數量的增加,環境阻力逐漸增大,導致種群數量在t2時維持相對穩定,D錯誤。
考點二
知識梳理夯基
2.(1) 活動范圍小和活動能力弱  隨機  五點  等距  樣方相鄰兩邊及其頂角上 (2) (3)趨光性
概念檢測
1.×
2.× 提示:一塊草地上所有的蒲公英的數量除以該草地面積才是蒲公英的種群密度。
3.× 4.×
5.× 提示:調查身體微小、活動力強的土壤小動物數量常采用取樣器取樣法。
6.√
典題演練應用
1.D 蒲公英等草本植物的調查,樣方的大小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為宜,A正確;對5組數據求平均值可得出操場上的蒲公英的種群密度為8株/m2,B正確;該實驗對照組是沒有使用新型除草劑的操場,種群密度應該比使用除草劑的實驗組大,C正確;跳蝻等小動物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適合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D錯誤。
2.B 第一次標記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競爭、天敵等自然因素死亡,則相當于第一次被標記的鼠為39-5=34,由此可以計算出該區域該種鼠的實際種群密度最接近于34×34÷15≈77(只/公頃)。
3.A 禿杉是木本植物,天麻是草本植物,禿杉和天麻的調查面積不同,A錯誤,調查種群數量較大的猴子用標記重捕法,標記物是否明顯影響結果,B正確;不同的個體發出的聲音不同,所以用基于聲音的個體識別技術可對長臂猿開展野外種群數量監測,C正確;黑熊是猛獸不適合捕捉,所以調查雷公山黑熊的種群數量適合用紅外觸發相機,D正確。
【研真題·扣教材】
1.B 由表中信息可知:該黃鱔種群幼年(Ⅰ齡期)的個體多,老年(Ⅳ齡期)的個體少,說明該黃鱔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A錯誤;由題意“黃鱔從胚胎期到產卵期都是雌性,產卵過后變為雄性”可推知:種群中雄黃鱔的平均年齡大于雌性,B正確;分析表中信息可知:Ⅱ齡期雄黃鱔數量最多,Ⅰ齡期、Ⅲ齡期和Ⅳ齡期雄黃鱔數量非常少,C錯誤;表中信息顯示:各年齡期雌性個體的總數明顯大于雄性個體的總數,說明該黃鱔種群的雌雄比例不是1∶1,D錯誤。
2.D 調查動物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樣方法、標記重捕法,這些方法往往需要直接觀察或捕捉個體,在調查生活在隱蔽、復雜環境中的動物,特別是猛禽和猛獸時,這些方法就不適用了,本題中研究人員采用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不需要直接觀察或捕捉,就能調查種群密度、種群數量或物種豐富度,A、C正確;采用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不需要直接觀察或捕捉個體,對野生哺乳動物的生活干擾相對較小,B正確;幼年個體也會在拍攝區域活動,用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也能調查幼年個體數量,D錯誤。
3.A 假設該種群總數為x,則由題意可知,x/1 000=(x-1 000)/950,x=2×104條,即該魚塘中魚的初始數量為2×104條。
4.B 從年齡結構看,該生物群體包含了一定空間中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所有個體,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種群,A錯誤;比較單一周齡的個體所占比例,兩種性別的個體數均為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一般來說意味著該種群在一定時間內出生率>死亡率,可能是某種處于增長狀態的昆蟲,B正確;由圖可知該物種2周齡即進入生殖期,且雌性最大壽命僅10周,雄性最大壽命僅4周,不可能是某種雌雄異株的果樹,C錯誤;性引誘劑誘殺會使生殖期各周齡個體數均減少,且不會使生殖期個體提前進入生殖后期,而圖中顯示2~3周齡雄性所占比例并未減少,且4周齡雄性即進入生殖后期,說明雄性生殖期個體數并未發生意外減少,D錯誤。
5.(1)隨機取樣、樣方大小一致、樣方數量適宜 (2)nS/m (3)對野生動物的不良影響小、調查周期短,操作簡便
解析:(1)為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保證調查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選取樣方時關鍵要做到隨機取樣、要依據調查范圍大小來確定樣方大小和數量,樣方大小要一致、樣方數量要適宜。(2)樣方內的種群密度應該與調查區域中的種群密度大致相等;該區域的種群數量=樣方內的種群密度×區域總面積=n/m×S,即nS/m。(3)研究小組借助空中拍照技術調查草原上地面活動的某種哺乳動物的種群數量,與標志重捕法相比,該調查方法周期短,不受不良天氣變化的影響,對野生動物生活干擾少,操作更簡便,并允許在繁殖季節收集更多的數據。
真題重組練
 (1)× 提示:應隨機取樣。
(2)√
(3)× 提示:蜜蜂種群處于穩定型年齡結構時,雄性個體多于雌性個體。
(4)√ (5)√
7 / 7(共63張PPT)
第45講 種群的數量特征
高中總復習·生物
  列舉種群具有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結
構、性別比例等特征。
課程標準
1. 破考點·抓必備
2. 研真題·扣教材
3. 驗收效·提能力
目錄
Contents
01
破考點·抓必備
梳理歸納, 鞏固基本知識
考點一 種群的數量特征
1. 種群的數量特征相關概念辨析
c
c
c
c
c
2. 種群的其他數量特征與種群密度之間的關系
c
c
c
c
c
c
c
(1) 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2)直接決定種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
(3)年齡結構不直接決定種群密度,是通過影響種群的
,從而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年齡結構 種群密度
種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
率 
(4)性別比例通過影響 間接影響種群密度。
提醒 ①種群密度反映了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但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
化趨勢。
②種群數量受氣候、天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根據年齡結構無法準確判斷
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出生率 
1. (選擇性必修2 P2正文)種群數量越多,種群密度越大。 ( × )
2. (選擇性必修2 P4正文)種群密度和年齡結構均可以反映種群數量的變
化趨勢。 ( × )
提示:種群密度只能反映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但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
變化趨勢。
×
×
3. (選擇性必修2 P4正文)直接決定種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
率和遷出率。 ( √ )
4. (選擇性必修2 P4正文)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某種害蟲的雄性個
體是通過提高死亡率來達到降低出生率的目的。 ( × )
5. (選擇性必修2 P4正文)放開三孩政策可調整我國的年齡結構,但一般
不會影響性別比例。 ( √ )

×

1. (2024·河北張家口模擬)種群的數量特征之間的關系可用如圖表示。
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①⑤、遷入率和遷出率,直接決定種群密度
B. ②為性別比例,并非所有種群都具有此特征
C. ③為種群密度,可以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D. ④為年齡結構,影響出生率進而影響種群密度

解析: ①⑤分別為出生率、死亡率,與遷入率和遷出率直接決定種群
密度,A正確;②為年齡結構,可以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可預測一個種
群數量發展的變化趨勢,并非所有種群都具有此特征,B錯誤;③為種群
密度,反映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C錯
誤;④為性別比例,種群的性別比例只會影響出生率,不會影響死亡率,
D錯誤。
2. (2025·河北保定高三期末)通常情況下,隨著種群數量的增大,種群中單位時間內遷入的個體數逐漸減少,遷出的個體數逐漸增加。圖示曲線 ①~④表示影響某種群數量的直接因素。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圖中曲線③、④可分別表示該種群的遷入率和遷出率
B. 性別比例可通過影響曲線①來間接影響該種群數量
C. 在t1~t2期間,推測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類型為增長型
D. t2時開始出現環境阻力,導致種群數量維持相對穩定

解析: 圖中曲線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③表示遷入率、④表示遷出率,A正確;性別比例只能通過影響曲線①出生率間接影響種群數量,B正確;t1~t2期間,該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遷入率大于遷出率,因此其年齡結構類型為增長型,C正確;環境阻力從一開始就存在,隨著種群數量的增加,環境阻力逐漸增大,導致種群數量在t2時維持相對穩定,D錯誤。
考點二 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
1. 逐個計數法
2. 估算法
(1)樣方法
【教材拾遺】 (選擇性必修2 P5探究·實踐)單子葉草本植物常常是叢生或
蔓生的,從地上部分難以辨別是一株還是多株;雙子葉草本植物的個體數
目則易于辨別。
(2)標記重捕法
(3)黑光燈誘捕法
對于有 的昆蟲,還可以用黑光燈進行燈光誘捕的方法調查種群
密度。
【教材拾遺】 (選擇性必修2 P2正文)黑光燈誘捕昆蟲和性外激素誘殺害
蟲的原理不同,前者利用了昆蟲的趨光性,后者利用了昆蟲之間通過化學
物質傳遞信息的原理。前者屬于物理信息,后者屬于化學信息。
趨光性 
(4)抽樣檢測法
對于酵母菌等微生物可以用抽樣檢測法調查種群密度。
(5)取樣器取樣法
對于土壤中小動物可以用取樣器取樣法進行采集、調查。
3. 其他方法
1. (選擇性必修2 P1正文)一塊地里的所有三倍體無子西瓜屬于一個種
群。 ( × )
2. (選擇性必修2 P2正文)一塊草地上所有的蒲公英的數量就是這個蒲公
英的種群密度。 ( × )
提示:一塊草地上所有的蒲公英的數量除以該草地面積才是蒲公英的種群
密度。
×
×
3. (選擇性必修2 P3正文)種群密度反映了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和變化
趨勢。 ( × )
4. (選擇性必修2 P5探究·實踐)某小組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
物的種群密度時,應選擇植物生長茂盛處取樣。 ( × )
5. (選擇性必修2 P3正文)調查身體微小、活動力強的土壤小動物數量常
用標記重捕法。 ( × )
提示:調查身體微小、活動力強的土壤小動物數量常采用取樣器取樣法。
6. (選擇性必修2 P6生物科技進展)調查動物種群密度還可通過紅外觸發
相機、微衛星DNA分子標記等技術進行調查。 ( √ )
×
×
×

1. (2025·廣東東莞質檢)興趣小組為了檢驗某新型除草劑對操場上蒲公
英的防治效果,做了對照實驗。施藥60天后隨機取樣調查蒲公英的種群密
度。其中實驗組的調查數據見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樣方編號 1 2 3 4 5
種群密度/(株/m2) 8 6 15 2 9
A. 該實驗取樣的樣方面積為1 m2較適當
B. 操場上的蒲公英的種群密度為8株/m2
C. 該實驗對照組的種群密度應該比實驗組大
D. 該方法不適合調查跳蝻等小動物的種群密度

解析: 蒲公英等草本植物的調查,樣方的大小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為
宜,A正確;對5組數據求平均值可得出操場上的蒲公英的種群密度為8株
/m2,B正確;該實驗對照組是沒有使用新型除草劑的操場,種群密度應該
比使用除草劑的實驗組大,C正確;跳蝻等小動物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
小,適合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D錯誤。
2. (2021·山東高考11題)調查1公頃范圍內某種鼠的種群密度時,第一次捕獲并標記39只鼠,第二次捕獲34只鼠,其中有標記的鼠15只。標記物不影響鼠的生存和活動并可用于探測鼠的狀態,若探測到第一次標記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競爭、天敵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該段時間內有鼠出生而種群總數量穩定,則該區域該種鼠的實際種群密度最接近于(結果取整數)(  )
A. 66只/公頃 B. 77只/公頃
C. 83只/公頃 D. 88 只/公頃

解析: 第一次標記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競爭、天敵等自然因素死
亡,則相當于第一次被標記的鼠為39-5=34,由此可以計算出該區域該
種鼠的實際種群密度最接近于34×34÷15≈77(只/公頃)。
3. (2025·遼寧名校聯盟高三聯考)雷公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其中的禿杉被稱為“萬木之王”,天麻是優質的草本藥用植物;猴子巖中常有群猴棲穴,還有滇金絲猴、白頸長臂猿等珍稀動物,長臂猿有清晨鳴叫的習性,鳴聲在幾公里外都可以聽到,黑熊活動于茂密的林間,視覺、聽覺較靈敏。下列與這些動植物種群數量調查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對禿杉和天麻劃定的樣方面積越接近,調查結果越準確
B. 調查種群數量較大的猴子用標記重捕法,標記物是否明顯會影響結果
C. 用基于聲音的個體識別技術可對長臂猿開展野外種群數量監測
D. 調查雷公山黑熊的種群數量適合用紅外觸發相機而不適合捕捉

解析: 禿杉是木本植物,天麻是草本植物,禿杉和天麻的調查面積不同,A錯誤,調查種群數量較大的猴子用標記重捕法,標記物是否明顯影響結果,B正確;不同的個體發出的聲音不同,所以用基于聲音的個體識別技術可對長臂猿開展野外種群數量監測,C正確;黑熊是猛獸不適合捕捉,所以調查雷公山黑熊的種群數量適合用紅外觸發相機,D正確。
02
研真題·扣教材
探究分析, 培養核心技能
1. (2024·浙江6月選考8題)黃鱔從胚胎期到產卵期都是雌性,產卵過后
變為雄性。研究人員對洞庭湖周邊某水域捕獲的1 178尾野生黃鱔進行年齡
及性別的鑒定,結果如下表。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該黃鱔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
B. 種群中雄黃鱔的平均年齡大于雌性
C. 隨年齡增長雄黃鱔數量逐漸增加
D. 該黃鱔種群的雌雄比例約為1∶1
生長 期 體長(cm) 尾數 雌性 雄性
尾數 比例 (%) 尾數 比例
(%)
Ⅰ齡 ≤30.0 656 633 96.5 8 1.2
Ⅱ齡 30.1~50.0 512 327 63.9 116 22.7
Ⅲ齡 50.1~55.0 6 2 33.3 4 66.7
Ⅳ齡 ≥55.1 4 0 0.0 4 100.0

解析:  由表中信息可知:該黃鱔種群幼年(Ⅰ齡期)的個體多,老年
(Ⅳ齡期)的個體少,說明該黃鱔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A錯誤;由
題意“黃鱔從胚胎期到產卵期都是雌性,產卵過后變為雄性”可推知:種
群中雄黃鱔的平均年齡大于雌性,B正確;分析表中信息可知:Ⅱ齡期雄黃
鱔數量最多,Ⅰ齡期、Ⅲ齡期和Ⅳ齡期雄黃鱔數量非常少,C錯誤;表中信
息顯示:各年齡期雌性個體的總數明顯大于雄性個體的總數,說明該黃鱔
種群的雌雄比例不是1∶1,D錯誤。
2. (2023·新課標卷4題)為了研究和保護我國東北地區某自然保護區內的
野生哺乳動物資源,研究人員采用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獲得了該保
護區內某些野生哺乳動物資源的相應數據,為生態學研究提供了相關依
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可以了解保護區內大型野生哺乳動物的物種豐富度
B. 與標記重捕法相比,采用該技術進行調查對野生哺乳動物的生活干擾相對較小
C. 采用紅外觸發相機拍攝技術可調查生活在該自然保護區內東北豹的種群密度
D. 該技術能調查保護區內東北豹種群中成年個體數量,不能調查幼年個體數量

解析: 調查動物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樣方法、標記重捕法,這些方
法往往需要直接觀察或捕捉個體,在調查生活在隱蔽、復雜環境中的動
物,特別是猛禽和猛獸時,這些方法就不適用了,本題中研究人員采用紅
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不需要直接觀察或捕捉,就能調查種群密度、
種群數量或物種豐富度,A、C正確;采用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不需
要直接觀察或捕捉個體,對野生哺乳動物的生活干擾相對較小,B正確;
幼年個體也會在拍攝區域活動,用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也能調查幼
年個體數量,D錯誤。
溯源教材
(1)一個群落中的物種數目,稱為物種豐富度。 (見選擇性必修2 P23
正文)
(2)采用紅外觸發相機拍攝技術可調查生活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內東北
豹、東北虎的種群密度。 (見選擇性必修2 P6生物科技進展)
3. (2022·山東高考12題)根據所捕獲動物占該種群總數的比例可估算種
群數量。若在某封閉魚塘中捕獲了1 000條魚售賣,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獲
了950條魚。假設魚始終保持均勻分布,則該魚塘中魚的初始數量約為
(  )
A. 2×104條 B. 4×104條
C. 6×104條 D. 8×104條
解析: 假設該種群總數為x,則由題意可知,x/1 000=(x-1 000)
/950,x=2×104條,即該魚塘中魚的初始數量為2×104條。

4. (2022·浙江1月選考22題)經調查統計,某物種群體的年齡結構如圖所
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A. 因年齡結構異常不能構成種群
B. 可能是處于增長狀態的某昆蟲種群
C. 可能是處于增長狀態的某果樹種群
D. 可能是受到性引誘劑誘殺后的種群

解析: 從年齡結構看,該生物群體包含了一定空間中不同性別、不同
年齡的所有個體,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種群,A錯誤;比較單一周齡的個
體所占比例,兩種性別的個體數均為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一般
來說意味著該種群在一定時間內出生率>死亡率,可能是某種處于增長狀
態的昆蟲,B正確;由圖可知該物種2周齡即進入生殖期,且雌性最大壽命
僅10周,雄性最大壽命僅4周,不可能是某種雌雄異株的果樹,C錯誤;性
引誘劑誘殺會使生殖期各周齡個體數均減少,且不會使生殖期個體提前進
入生殖后期,而圖中顯示2~3周齡雄性所占比例并未減少,且4周齡雄性
即進入生殖后期,說明雄性生殖期個體數并未發生意外減少,D錯誤。
5. (2022·全國乙卷31題)某研究小組借助空中拍照技術調查草原上地面
活動的某種哺乳動物的種群數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選取樣方、空中拍照、
識別照片中該種動物并計數。回答下列問題。
(1)為保證調查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選取樣方時應注意的主要事項
有 (答出3點即可)。
解析: 為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保證調查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選取樣方時關鍵要做到隨機取樣、要依據調查范圍大小來確定樣方大小和數量,樣方大小要一致、樣方數量要適宜。
隨機取樣、樣方大小一致、樣方數量適宜
(2)已知調查區域總面積為S,樣方面積為m,樣方內平均個體數為n,
則該區域的種群數量為 。
解析:樣方內的種群密度應該與調查區域中的種群密度大致相等;該區域的種群數量=樣方內的種群密度×區域總面積=n/m×S,即nS/m。
(3)與標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調查方法的優勢有
(答出2點即可)。
解析:研究小組借助空中拍照技術調查草原上地面活動的某種哺乳動物的種群數量,與標志重捕法相比,該調查方法周期短,不受不良天氣變化的影響,對野生動物生活干擾少,操作更簡便,并允許在繁殖季節收集更多的數據。
nS/m
對野生動物的不良影
響小、調查周期短,操作簡便
(1)在目標個體集中分布的區域劃定樣方調查種群密度。 (2023·北京
高考) ( × )
提示:應隨機取樣。
(2)可用樣方法調查某種海草的種群密度。 (2023·海南高考)
( √ )
(3)穩定的種群具有穩定型年齡結構,性別比例為1∶1,個體數就達到K
值。 (2022·河北高考) ( × )
提示:蜜蜂種群處于穩定型年齡結構時,雄性個體多于雌性個體。
×

×
(4)不同樹齡植株的數量比例反映該種群的年齡結構。 (2021·福建高
考) ( √ )
(5)隨親鳥從繁殖地遷徙到越冬地的幼鶴為26只。統計保護區內灰鶴種
群數量可以采用逐個計數法。 (2021·遼寧高考) ( √ )


03
驗收效·提能力
跟蹤訓練,檢驗學習效果
一、選擇題
1. (2025·山東濰坊模擬)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種群的其
他數量特征是影響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在某島嶼上釋放經絕育后的雄蚊,可提高子代蚊子的出生率
B. 用性引誘劑(信息素)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可降低害蟲的種群密度
C. 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直接影響物種種群密度的因素
D. 出生率和死亡率持續下降、醫療技術進步等原因加速了我國人口老齡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在某島嶼上釋放經絕育后的雄蚊,可破壞蚊子正常的性別比
例,直接降低了蚊子的出生率,A錯誤;用性引誘劑(信息素)誘殺害蟲
的雄性個體,破壞害蟲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直接影響害蟲的出生率,從
而減少害蟲種群的數量,降低害蟲種群密度,B正確;出生率和死亡率、
遷入率和遷出率是種群密度變化的直接決定因素,年齡結構通過影響種群
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從而影響種群密度,性別比例通過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從
而影響種群密度,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2. (2025·廣東湛江質檢)農業上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的雄
性個體,降低害蟲種群密度,從而達到害蟲防治的目的。下列對害蟲種群
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釋是(  )
A. 改變種群的年齡結構,增加死亡率
B. 改變種群的性別比例,降低出生率
C. 性引誘劑引起死亡率升高,直接導致種群密度降低
D. 性引誘劑導致害蟲的遷入率降低,遷出率上升
解析: 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害蟲種群正常的性別比
例,進而降低了出生率使種群密度下降,B符合題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3. (2025·天津南開區聯考)下列關于種群的研究方法的分析,錯誤的是
(  )
A. 調查培養液中大草履蟲的種群密度可以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
B. 黑光燈誘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農田趨光性昆蟲的物種數目
C. 調查種群密度時,樣方法常常適用于雙子葉植物而不適用于跳蝻等小昆蟲
D. 調查一些特殊種群的種群密度,也可用遇見率、鳴聲等作為調查標準
解析: 對于跳蝻等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小昆蟲,可以用樣方法
調查其種群密度,C錯誤;調查一些特殊種群的種群密度,也可用遇見
率、洞口與糞便等活動痕跡、鳴聲等作為調查標準,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4. (2025·山東濟南模擬)某實驗小組為了檢驗某除草劑對稻田稗草的防
治效果,做了對照實驗,施加除草劑60天后調查稗草的種群密度。取樣的
方法為每組實驗隨機選取3個樣方,每個樣方為1 m2。調查結果為對照組
55.75株/m2,實驗組35.00株/m2。下列對該實驗的解讀或敘述正確的是
(  )
A. 樣方數量過少,面積適當
B. 樣方面積過小,數量適當
C. 雜草株數應為整數,對照組數據有誤
D. 實驗組數據可信,該除草劑施用效果顯著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稗草為草本植物,所以應隨機設置1 m2樣方若干,只隨機選取3
個樣方,其樣方數量過少,A正確,B錯誤;由于取若干樣方平均值,所以
雜草株數可以為整數,也可以為非整數,C錯誤;由于隨機取樣數量過
少,偶然性較大,所以實驗組數據不可信,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5. (2025·山東青島高三期末)某科技小組調查一塊方圓為16 hm2的森林里灰喜鵲和畫眉的種群密度,在該區域內隨機設置了若干捕鳥網。一天共捕獲鳥306只,將捕獲的鳥做好標記后在原地放生。10天后,在同一地點再放置同樣數量的捕鳥網,共捕獲鳥298只,捕獲結果統計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項目 捕獲總鳥數/只 灰喜鵲/只 畫眉/只
第一次捕捉 306 48(標記后放生) 37(標記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298 43(其中6只標記) 32(其中8只標記)
A. 為了結果的可靠性,標記物對標記對象的生理習性不能有影響
B. 根據統計結果估算該區域灰喜鵲大約有344只,畫眉大約有148只
C. 由于標記的個體被再次捕獲的概率下降,所以鳥的實際數量可能更少
D. 若第二次捕獲引起鳥死亡,會直接影響估算的結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標記物不能影響動物的正常生命活動,也不能導致其發生疾病
和感染,若標記物對標記對象的生理習性有影響,會造成實驗誤差,A正
確;進行調查的某區域內的種群數量=第一次捕獲并標記的某種生物的數
量×第二次捕獲的該種生物的數量÷第二次捕獲的該種生物的標記個體數
量,則灰喜鵲大約有48×43÷6=344(只),畫眉大約有37×32÷8=148
(只),B正確;由于標記的個體被再次捕獲的概率下降,所以計算的結
果應偏大,C正確;第二次捕獲引起鳥死亡,可以進行計數,不影響估算
的結果,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6. (2024·河北衡水模擬預測)啄木鳥因專
食樹干里的害蟲,被稱為 “森林醫生”。
春天雄啄木鳥會發出響亮的叫聲警告其他
鳥類不得侵犯;求偶則通過敲打空樹干,
發出清脆的“篤篤”聲。調查鳥類的種群
數量可采用觀察法或統計雄鳥的叫聲等方式,如圖是通過觀察法統計的某地啄木鳥種群數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不選用樣方法的原因主要是不能對啄木鳥做到隨機取樣
B. 該啄木鳥種群的年齡結構為穩定型,預測種群數量可能變化不大
C. 影響啄木鳥種群數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
D. 啄木鳥的性別比例會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不選用樣方法的原因主要是啄木鳥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A
錯誤;據圖可知,該啄木鳥種群幼年個體多,老年個體少,種群的年齡結
構為增長型,正常情況下種群數量將逐漸增大,B錯誤;影響啄木鳥種群
數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其他因素通過影響
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來影響種群密度,C正確;啄木鳥的性別比例只影
響出生率,不會影響死亡率,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7. (2025·遼寧葫蘆島模擬)通過對某湖泊中的鯽魚進行調查,繪制了該
湖泊鯽魚的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的模型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 該鯽魚種群的年齡結構為穩定型
B. 該鯽魚種群的雌雄個體數量接近
C. 該鯽魚種群的種內競爭可能會逐漸加劇
D. 該鯽魚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在冬季可能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年齡結構既能影響出生率又能影響死亡率,該鯽魚種群的年齡
結構表現為幼年個體多,而年老的個體少,則該鯽魚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
亡率,因此其年齡結構為增長型,A錯誤;據圖中信息可知,該鯽魚種群
的雌雄個體數量接近,B正確;該鯽魚種群為增長型,說明種內競爭不太
激烈,但隨著種群數量的增加,其種內競爭可能會加劇,C正確;冬季低
溫條件下,環境條件會影響鯽魚的生長發育,據此可推測該鯽魚種群的環
境容納量在冬季可能下降,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8. (2025·吉林長春模擬)光肩星天牛是一種林木蛀干害蟲,林業工作者
常通過檢查產卵孔、羽化孔(成蟲羽化在樹干留下的小孔)和幼蟲糞便等
方法對該蟲進行監測預報。某研究機構借
助標記—釋放—回捕法,將引誘劑與誘捕
器組合對某旱柳林內光肩星天牛的成蟲數
量進行估算,其結果如下表:
統計項目 標記釋放總數/頭 誘捕總數/頭 回捕標記數/頭
雄性 574 65 27
雌性 574 62 32
總數 1 148 127 59
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
A. 該區域內光肩星天牛成蟲的估算數量約為2 471頭
B. 經估算,該區域內光肩星天牛成蟲雄性數量多于雌性數量
C. 利用實驗中的引誘劑誘捕光肩星天牛可嚴重破壞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
D. 調查該區域內旱柳株數和每株新羽化孔數也可估算光肩星天牛羽化成蟲數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利用標記重捕法的計算公式:種群中的個體數=第一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數÷標記后重新捕獲數,解得該區域內光肩星天牛成蟲的估算數量為1 148×127÷(27+32)≈2 471頭,A正確;利用標記重捕法的計算公式:種群中的個體數=第一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數÷標記后重新捕獲數,估算雄性(約1 382)數量多于雌性(約1 112)數量,B正確;引誘劑可以是性引誘劑也可以是其他方式的引誘,利用實驗中的引誘劑誘捕,結合表格中的數據,誘捕的雄性和雌性數量基本一致,故該引誘方式不會破壞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C錯誤;林業工作者常通過檢查產卵孔、羽化孔和幼蟲糞便等方法對該蟲進行監測預報,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9. (2024·湖南永州期中)青檀是我國一種三級珍
稀保護植物。如圖是在我國某自然保護區調查青
檀所獲得的種群數量的數據(注:徑級是指青檀
主干莖基部直徑,由小到大依次劃分為Ⅰ到X,共
十個等級)。據圖分析,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應在該自然保護區采取五點取樣法調查青檀的種群數量
B. 由于陽坡地帶陽光充足而使青檀各徑級種群數量優勢明顯
C. 陰坡地帶的青檀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
D. 坡谷地帶的青檀種群在生長的前期死亡率較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C 根據題意分析可知,青檀主要分布于陽坡、陰坡和坡谷,不適合用五點取樣法調查其種群密度,A錯誤;據圖分析可知,并不是所有徑級的青檀在陽坡的種群數量都占明顯優勢,B錯誤;根據圖形分析可知,陰坡地帶幼齡個體多,成年個體少,說明其年齡結構為增長型,C正確;坡谷地帶的青檀種群在生長的前期數量較少,可能是因為陽光有限導致出生率較低,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非選擇題
10. (2025·中原名校聯考)圖甲表示青城山中華蟾蜍種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關系,圖乙表示中華蟾蜍一段時間內種群增長速率變化的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甲分析,青城山中華蟾蜍年齡結構的類型屬于 ,
判斷依據是 。
解析:根據圖甲可知,因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且保持不變,種群數量不斷增大,故年齡結構的類型屬于增長型。
增長型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種群數量不斷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2)根據圖乙分析,在a~c時間內,青城山中華蟾蜍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呈
“ ”形。若在某個時間,蟾蜍種群數量達到K值(環境容納量),
該數值的含義是 。
該數值在圖乙中對應的時間點是 ,據此推測,在b時種群的數量約
為 。
解析:圖乙代表的種群在a~c時間內,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呈“S”形。種群的K值即環境容納量,K值的含義是一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在圖乙中K值所對應的時間點為c,據此推測,在b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此時種群數量約為K/2。
S
一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
c
K/2
1
2
3
4
5
6
7
8
9
10
(3)研究人員利用標記重捕法調查青城山中華蟾蜍的數量。在某一范圍
內,第一次捕獲并標記40只中華蟾蜍,第二次捕獲30只中華蟾蜍,其中有
標記的中華蟾蜍有10只,在該調查范圍內中華蟾蜍的種群數量約
為 只。若在調查過程中部分中華蟾蜍的標記物脫落,則會導致種
群數量的估算結果 (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根據標記重捕法計算,該種群的種群密度是40×30÷10=120(只)。若部分標記物脫落,會導致第二次捕獲并被標記的個體數目偏低,進而導致種群密度估算結果偏大。
120
偏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廊坊市| 迭部县| 汉中市| 普陀区| 盐亭县| 宝鸡市| 大埔区| 杂多县| 灌阳县| 周口市| 绥中县| 锡林浩特市| 宝兴县| 宁河县| 连云港市| 仲巴县| 大城县| 大连市| 锦州市| 浦北县| 比如县| 永福县| 澄迈县| 鸡西市| 宜兰县| 册亨县| 霞浦县| 区。| 宾阳县| 河北省| 北海市| 漾濞| 桐城市| 营山县| 铜鼓县| 沭阳县| 抚顺市| 庆城县| 安新县| 疏附县| 平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