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下26《寶葫蘆的秘密(節選)》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以中外經典童話為主題,本單元有兩條語文要素,閱讀要素是“感受童話的奇妙,體會人物真善美的形象”,習作要素為“按自己的想法新編故事”。《寶葫蘆的秘密(節選)》這篇課文節選自原著的開頭,是一篇常人體童話,童話故事的奇妙藏在奶奶講的故事之中與主人公王葆的幻象之中。作為單元首篇課文,它承載著學習要素的關鍵作用,要為后續學習提供方法遷移、能力提升奠定基礎;作為原著的開頭,它也寄托著激發整本書閱讀興趣的重要任務。因此,本課統整單元教學內容,以“課后習題”為線串聯教學內容,以《語文作業本》表格搭建要素學習支架,在與文本的多重對話中,引導學生充分閱讀思考,品味童話的奇妙,為單元習作奠定基礎。教學目標:文化自信:在朗讀中產生奇妙的童話體驗,感受文章的奇幻色彩,感受童話故事的奇妙,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提升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根據奶奶講的故事內容展開想象,大膽進行創編,發展想象力與表達能力,在積極的語言實踐中感受童話的奇妙。思維能力:根據文中的描述想象畫面,通過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描寫體悟情感,感受真善美的人物形象。審美創造:能隨文想象畫面,根據已有的故事內容展開想象,嘗試創編,發展想象力與創造力。教學重點:默讀課文,借助《語文作業本》表格,梳理奶奶給王葆講的故事,發現故事的異同點。教學難點:根據已有的內容大膽想象,創編故事,感受童話的奇妙。教學過程:一、設境激趣,投身創編大賽1.回顧舊知:(1)游戲激趣:看圖片,猜故事。(出示課文插圖)(2)聯系三上冊第三單元學習經驗: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感受了童話豐富的想象,還嘗試了自己編童話,寫童話。2.單元導入:今天,我們將再次來到童話的王國,放飛想象的翅膀,參加有意思的童話創編大賽。這節課,咱們先一起來挑戰第一關!——創編寶葫蘆的故事。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設計意圖:用游戲形式引導學生回顧以往的閱讀經歷,有效喚醒已有知識經驗,并通過創設單元學習主題,讓新舊信息建立有效連接,提高學習效率。】二、整體感知,初識人物形象1.出示學習提示一,開展自主讀。2.字詞句挑戰過關。*第一組:介紹 聲明 妖怪 規矩(1)小老師領讀詞語。(2)正音“規矩”:當“矩”和“規”連在一起時讀輕聲。(3)跟老師讀,鞏固讀音。*第二組:幸福 劈面 拽住 攆上(1)小老師領讀詞語。(2)師提問:“劈面”這個詞語比較難理解,我們可以試著把它放到句子中去,再想一想,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呢?(“劈面”是迎面的意思)。(3)帶著理解再練讀詞語。*長句子:李四希望有一條大花狗,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條——沖著他搖尾巴,舔他的手。(1)指名挑戰朗讀。(2)請學生講解多音字“沖”。(3)小結:對于多音字,根據不同的意思,就能明確它的讀音了。咱們再一起來讀一讀,記一記。(4)指導書寫“舔”。3.交流問題:課文圍繞“寶葫蘆”都寫了什么呢?(1)指名交流。預設1:聽奶奶講寶葫蘆的故事。追問:哪幾個自然段是圍繞這個意思寫的呢?(第5-17自然段)預設2:王葆幻想自己能得到一個寶葫蘆。追問:哪些自然段表達了這個意思呀?(第18-21自然段)(2)追問:那么課文第1-4自然段又在寫什么呢?預設:王葆的自我介紹4.播放課文錄音,初識王葆。【設計意圖:課堂教學應該建立在學生課前自學的基礎上。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預習能力,也有了課前預習的習慣,生字詞的讀音問題一般都能通過課前預習自主完成,但是對于部分多音字和難讀字也有讀不準的可能,因此有必要進行生字詞朗讀的檢測和正音指導。】三、巧用表格,探尋故事奧秘(一)出示學習提示二,開展自主學。(二)在學生自主學基礎上,繼續出示學習提示二,開展同桌交流學。1.同桌兩人對照表格,將畫找到的信息連起來,口頭說一說故事。2.指名交流第一個故事,聚焦課文第15-17自然段。3.繼續交流反饋故事,將表格內容補充完整。4.借助表格,師生合作說故事。5.提問:這些故事給你什么感覺?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預設1:有趣。預設2:神奇。預設3:奇妙。(三)在交流的基礎上,順勢繼續出示學習提示二,引導發現故事異同點。1.同桌合作讀故事,在對比讀的過程中交流體會。2.全班交流反饋故事的“共同之處”。預設1:人物趣(1)引導讀:我們一起來叫一叫故事里的人物名字。(2)提問:讀著讀著,你有什么發現?(3)小結:是啊,奶奶隨口將姓氏和數字組合就是一個名字了,故事里的人物確實有趣啊!預設2:來歷神(1)追問:故事里的寶葫蘆都是怎么來的呀?(2)提問:你覺得哪一種寶葫蘆的來歷最神奇,為什么?(3)小結:寶葫蘆來得出其不意,果然神奇!預設3:法力高(1)引讀:是啊,寶葫蘆要什么就有什么,張三想吃水蜜桃——就有水蜜桃,李四想要大花狗——就有大花狗。(2)小結:寶葫蘆的法力可真不一般啊!3.小結過渡:怪不得奶奶的故事那么神奇,原來有法寶,法寶就是人物趣、來歷神、法力高。那么,再看看這些故事,它們有什么不同點嗎?預設1:人物不同、來歷不同、愿望不同預設2:張三和李四的故事都寫了寶葫蘆實現愿望,但是王五和趙六的故事沒有寫。小結:一張表格,從不同的視角觀察,就能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收獲。【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緊密結合課后習題第二題“奶奶給王葆講了哪些故事”,通過引導學生文本探究閱讀,用表格的形式梳理故事內容,同時指導學生橫、豎對比觀察表格,一步步探尋奶奶所講故事中的奇妙,為下一環節創編故事做鋪墊。】四、創編故事,品味童話奇妙1.出示學習提示三,勾連學習經驗,共建評價量表。(1)提問:關于編故事、講故事,你有什么小妙招嗎?(2)學生交流。預設1:要按順序把故事說完整。小結:是呀,如果能像奶奶這樣,按照人物-寶葫蘆來歷-寶葫蘆發揮法力的順序把故事說完整,就能拿到一顆星。預設2:要發揮想象把童話故事說神奇。小結:你的提示很重要,如果講故事時還能發揮想象,把寶葫蘆的來歷、法力說神奇,就能拿到第二顆星;預設3:可以讓不會說話的事物開口說話。小結:你這么一提示,故事瞬間變得有趣了起來,講故事的時候,除了可以配上語言,還可以加上動作、神態……,挑戰把故事說得有趣,就能拿到第三顆星。2.運用提示,四人小組合作創編。3.全班展評,共同品味童話奇妙。【設計意圖:四人小組合作創編故事在想象中豐富故事情節,在表達中感受童話的神奇。這里既體現了“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所說的閱讀與表達是整體的、不可分割的,又讓學生在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過程中,嘗試有創意地表達,增強語言運用的表達效果。】五、延伸拓展,放飛想象翅膀1.拓展創編:同學們,奶奶只講了這四個故事嗎?你猜猜奶奶還會講什么故事呢?(1)交流反饋:是呀,奶奶還會在小王葆長大的過程中,講——許許多多的故事……(2)課后拓展:同學們也可以在課后,繼續創編新的寶葫蘆故事,爭當故事創編小達人!2.引讀單元篇章頁:今天咱們的寶葫蘆故事創編大賽因為你們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正如篇章頁所說——奇妙的童話,點燃繽紛的焰火,照亮我們五彩的夢。3.寶葫蘆里究竟還藏著怎么樣的秘密呢?咱們下節課再繼續探究。下課!【設計意圖:用開放式的創編鼓勵學生繼續創編,以此推進課后自主學,課雖然結束了,但是學生的閱讀興趣卻被充分調動了,學生對童話故事中藏著的神奇秘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就為第二課時做好了鋪墊。】教學反思一、“篇章頁”導學,精準落實目標“篇章頁”提示著單元語文學習的主題和學習要素。教學目標的設定精準錨定著“感受童話的奇妙”和“創編故事”這兩條要素,每一個學習任務都緊緊圍繞展開。在課堂開始,便通過游戲喚醒以往對于童話的“奇妙”感受;在整體感知時,圍繞“寶葫蘆”進行課文內容梳理,初步感受其神奇;在品讀課文片段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多重對話文本,一步步對比感受故事的神奇;在創編故事時,通過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對已有內容進行深度補白,對于童話故事的神奇有了內化的顯現;在課堂小結前,引導學生繼續想象新的人物、神奇的故事,激發學生對第二課時的探究期待。在這環環相扣的學習過程中,一次次地加深對“神奇”的理解,一次次品味童話的魅力。二、“作業本”助學,搭建創編支架在課文片段學習時,圍繞《語文作業本》表格,展開了三次層層遞進的文本對話。第一次借助表格,將視線聚焦至課文片段第15-17自然段,梳理“人物”“情節”兩部分內容,能夠借助表格串聯講故事;第二次借助表格,展開同桌合作學,發現故事的“共同之處”,感受奶奶講的故事之神奇,接著引導學生再對比讀文,發現故事結構之異,為創編故事做了鋪墊;第三次借助表格,是在學生創編故事的時候,一方面提供了故事的基本信息,另一方面也為創編故事提供了支架。在三次用表的過程中,扎實地落實了教學目標的重點,助推學生從閱讀-創編,實現能力的進階。三、“評價量表”促學,實現教學評一致隨著學習過程的鋪展,再次勾連學習經驗,評價要點自然迸發。在品讀片段第15-17自然段時,隨著同桌合作交流,梳理出奶奶講故事的三個法寶:“人物趣”“來歷神”“法力高”,在創編故事前,再順勢引導學生回憶三年級編故事、寫故事的學習經驗,師生共建創編故事評價量表,梳理得☆要點。在評價量表的指揮棒下,既指點了發展的方向,又激勵了創編的熱情,在自評、生評、師評的多種方式下,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對于童話的奇妙幻想延續到課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