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態系統中的各成分相互影響,共同實現系統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生態系統通過自我調節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1.判斷有關種群表述的正誤(1)遷出率和遷入率是決定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2)若比較三種年齡結構類型的種群,則穩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3)性別比例是通過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的。( )(4)不同種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種生物的K值固定不變。( )(5)保護野生動物的根本途徑是改善棲息環境,提高環境容納量。( )2.判斷有關群落表述的正誤(1)草坪中的動物沒有分層現象,而樹林中的動物具有分層現象。( )(2)森林中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因生態位不同而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 )(3)次生演替的速率比初生演替的速率快。( )(4)演替過程中群落的物種組成不斷變化,可發生優勢取代。( )(5)動物群落的演替與光照無關。( )3.判斷有關生態系統表述的正誤(1)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主渠道。( )(2)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吸收的太陽能。( )(3)某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個營養級。( )(4)相鄰兩個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不會小于10%,也不會大于20%。( )(5)與碳循環有關的生理活動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6)在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中,需要植物的葉、芽及細胞中的光敏色素等信息受體。( )(7)信息可來源于非生物環境或生物,傳遞方向往往是雙向的。( )(8)處在同一營養級的生物種類越多,自我調節能力越弱。( )4.判斷有關人與環境表述的正誤(1)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快、人口增長慢,人均生態足跡不一定小。( )(2)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壞。( )(3)盲魚作為研究進化的材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4)建設“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系統”遵循生態工程的整體原理。( )(5)在濕地生態工程中,通過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從而有利于生態系統的自生。( )1.魚塘邊,雄蚊可通過感知雌蚊振動翅膀發出的聲波來辨別雌蚊的方位前去交配。蚊子會叮咬垂釣者,為了降低其繁殖數量,請根據上述信息設計一個降低雄蚊種群數量的方案: 。2.從群落角度分析,四大家魚混養的生物學原理是什么? 。如果這幾種魚的生態位相似,你認為它們的發展將是什么結果? 。3.退化的濕地進行修復或重建,恢復過程中主要利用的是 理論,恢復重建區的建立說明: 。4.生態交錯區又稱群落交錯區,是兩個或多個生態地帶之間(或群落之間)的過渡區域。生態交錯區物種的數目及一些物種的密度增大的趨勢稱為“邊緣效應”,請解釋邊緣效應形成的原因: 。5.蜣螂以食草動物的糞便為食時,是否獲得了植物同化量的10%~20%? (填“是”或“否”),理由是 。6.為了進一步提升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有人提出:可大量圍捕生長在長江流域的大型本土兇猛肉食性鳡魚。你認為該方案可行嗎?請你對該方案作出判斷,并用“收割理論”的主要觀點說明判斷理由。 。聚焦生物大概念6 生態系統中的各成分相互影響,共同實現系統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生態系統通過自我調節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步驟21.(1)√ (2)× (3)× (4)× (5)√2.(1)× (2)√ (3)√ (4)√ (5)×3.(1)√ (2)× (3)× (4)× (5)√ (6)√ (7)√ (8)×4.(1)√ (2)√ (3)× (4)√ (5)√步驟31.提示:模擬雌蚊振動翅膀發出的聲波,來吸引雄蚊達到滅雄的目的,從而降低種群的數量2.提示:四大家魚混養利用它們在池塘中的分層現象,及占據著不同的生態位 當物種的生態位相似,在空間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它們必然存在種間競爭。種間競爭可能會使各自的生態位發生分化,結果可能為它們仍然共存于同一個群落中,也可能為有的物種消失,有的物種留存下來3.提示:群落演替 人類的活動可以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4.提示:生態交錯區的環境條件比較復雜,能使不同生態類型的植物定居,從而為更多的動物提供食物條件和棲息空間5.提示:否 10%~20%是指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蜣螂是分解者,與植物不屬于兩個相鄰營養級6.提示:不可行,依據“收割理論”,鳡魚往往捕食個體數量多的魚類,這樣就會避免一種或少數幾種魚類在生態系統中占絕對優勢的局面,為其他魚類的形成騰出空間,其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1 / 2(共13張PPT)聚焦生物大概念6 生態系統中的各成分相互影響,共同實現系統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生態系統通過自我調節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高中總復習·生物1. 判斷有關種群表述的正誤(1)遷出率和遷入率是決定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 √ )(2)若比較三種年齡結構類型的種群,則穩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 )(3)性別比例是通過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的。( × )(4)不同種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種生物的K值固定不變。( ×)(5)保護野生動物的根本途徑是改善棲息環境,提高環境容納量。(√ )√×××√2. 判斷有關群落表述的正誤(1)草坪中的動物沒有分層現象,而樹林中的動物具有分層現象。( × )(2)森林中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因生態位不同而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 ( √ )(3)次生演替的速率比初生演替的速率快。 ( √ )(4)演替過程中群落的物種組成不斷變化,可發生優勢取代。( √ )(5)動物群落的演替與光照無關。 ( × )×√√√×3. 判斷有關生態系統表述的正誤(1)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主渠道。( )(2)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吸收的太陽能。 ( × )(3)某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個營養級。 ( × )(4)相鄰兩個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不會小于10%,也不會大于20%。( × )(5)與碳循環有關的生理活動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 √ )√×××√(6)在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中,需要植物的葉、芽及細胞中的光敏色素等信息受體。 ( √ )(7)信息可來源于非生物環境或生物,傳遞方向往往是雙向的。( √ )(8)處在同一營養級的生物種類越多,自我調節能力越弱。 ( × )√√×4. 判斷有關人與環境表述的正誤(1)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快、人口增長慢,人均生態足跡不一定小。( √ )(2)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壞。 ( √ )(3)盲魚作為研究進化的材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 )(4)建設“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系統”遵循生態工程的整體原理。( √ )(5)在濕地生態工程中,通過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從而有利于生態系統的自生。 ( √ )√√×√√1. 魚塘邊,雄蚊可通過感知雌蚊振動翅膀發出的聲波來辨別雌蚊的方位前去交配。蚊子會叮咬垂釣者,為了降低其繁殖數量,請根據上述信息設計一個降低雄蚊種群數量的方案: 。提示:模擬雌蚊振動翅膀發出的聲波,來吸引雄蚊達到滅雄的目的,從而降低種群的數量2. 從群落角度分析,四大家魚混養的生物學原理是什么? 。如果這幾種魚的生態位相似,你認為它們的發展將是什么結果? 。提示:四大家魚混養利用它們在池塘中的分層現象,及占據著不同的生態位 當物種的生態位相似,在空間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它們必然存在種間競爭。種間競爭可能會使各自的生態位發生分化,結果可能為它們仍然共存于同一個群落中,也可能為有的物種消失,有的物種留存下來3. 退化的濕地進行修復或重建,恢復過程中主要利用的是 理論,恢復重建區的建立說明: 。 提示:群落演替 人類的活動可以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4. 生態交錯區又稱群落交錯區,是兩個或多個生態地帶之間(或群落之間)的過渡區域。生態交錯區物種的數目及一些物種的密度增大的趨勢稱為“邊緣效應”,請解釋邊緣效應形成的原因: 。提示:生態交錯區的環境條件比較復雜,能使不同生態類型的植物定居,從而為更多的動物提供食物條件和棲息空間5. 蜣螂以食草動物的糞便為食時,是否獲得了植物同化量的10%~20%? (填“是”或“否”),理由是 。提示:否 10%~20%是指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蜣螂是分解者,與植物不屬于兩個相鄰營養級6. 為了進一步提升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有人提出:可大量圍捕生長在長江流域的大型本土兇猛肉食性鳡魚。你認為該方案可行嗎?請你對該方案作出判斷,并用“收割理論”的主要觀點說明判斷理由。 。提示:不可行,依據“收割理論”,鳡魚往往捕食個體數量多的魚類,這樣就會避免一種或少數幾種魚類在生態系統中占絕對優勢的局面,為其他魚類的形成騰出空間,其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聚焦生物大概念6?生態系統中的各成分相互影響,共同實現系統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生態系統通過自我調節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docx 聚焦生物大概念6?生態系統中的各成分相互影響,共同實現系統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生態系統通過自我調節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