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5月上虞區高考及選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題卷第1卷選擇題部分(48分)一、選擇題1(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2分,共12分】1.某歷史興趣小組成員收集整理了的下列史料:“新石器晚期的災(距今5000年左右)(1)典型文化遺址:黃河流域龍山文化(取代了此前的大汶口文化和一文化);遼河上游紅山文化;長江下游良渚文化。(2)文化遺址分析:(以紅山文化午要河遺址為例)①出土了精美的玉器-生產力發展,剩余產品積累;②出現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社會組織擴大,氏族組合成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聯盟。③貴族墓葬分布在祭把遺跡附近,每墓中心有石槨,隨葬玉器等貴重物品”,該史料研究的主題最確切的是A.中華文明的奠基B.中華文明的形減C.中華文明的發展D.中華文明的起源2.《晉書》有載,“其始造也,鄉邑清議,不拘爵位,褒貶所加,是為勵,猶有鄉論余風。中間漸染,遂計資定品,使天下觀望,唯以居位為貴。”下列解讀正確的是()A.解決了東漢以來的政治腐朽B.該制度實施后期只看官位C.成為了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D.該制度下“取士不月家世3.“定攤丁入畝之法…丁銀攤入地糧,永為定制。”“自推丁入言后,兩稅之名雖存,實則賦出于田,與丁無關。”關于“推丁入宙”,說法正確的是()A.康熙帝在位時期的賦稅制度變革B.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的負擔問題C.減緩封建社會后期人口激增現象D.流動勞動力增加并推動經濟發展4.《羅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律》四部分。其內容包括“任何人不得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被剝奪財產。”“所有權神圣不可侵犯,即使對敵人也應尊重其財產權。”該法律體系A.為了緩和平民和貴族的矛盾B.推動了羅馬共和體制的鞏國C.是拜占庭文化的標志性成就D.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模版5.17、18世紀的啟蒙大師們認為,自然界按照它本身的規律發展,會產生一個完美的世界,因此人類的政治干預和宗教干預應該越少越好。與文藝復興的主流思想相比,其觀點的超越之處在于A.肯定自然界的運轉規律B.反對宗教對人性的束調C,明確提出反封建的目標D,理性地思考社會的發晨歷史卷第1頁共8頁6.“(工農群眾)以簡陋的武器反抗荷蘭的炮艦與刺刀,他們的勇氣證明:被壓迫民族只要團結起來,便能動搖帝國主義的統治基礎…中國共產黨號召全世界無產階級與被壓迫民族,共同援助他們的斗爭!”材料所述的歷史事件()A,反映了拉美民族意識覺醒B.是民族自決原則傳入非洲的結果C.取得頗具影響的斗爭成果D.反映了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二、選擇題川(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7.“漢和唐,是歷史上最能代表中國的兩個朝代,…先講唐代的政府:政府與皇室的劃分,自漢以來即然。惟就王室論,皇位世襲法,永遠無何大變動,只是朝代的更換,劉家換了李家,此等是并不重要。但就政府來說,其間變化則很大。政府中最重要者為‘相權',因于相權的變動,一切制度也自隨之變動。唐代政府和漢代之不同,若以現在話來說,漢宰相是采用領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則采用委員制。”對這一變化理解有誤的是A.是中國政治制度的重大變化B.中央行政制度發展到新階段C.使得中央決策體系日臻完備D.官僚制度取代貴族等級制度8.“諸里正依令授人田,課農桑…諸永業田每畝課植桑五十根以上,榆、棗各十根以上,三年種畢。鄉土不宜者,任以所宜樹充。應課植桑、棗而不植,是為違法。”據此可知,唐初政府()A,強化重農抑商的民眾教化B.發揮基層組織的管理職能C,實施禮法結合的治國策略D.開啟鄉里制度治理模式9.下段材料是1839年5月林則徐寫給友人的書信(節選)。內容反映了()“到省后察看夷情,外似桀驁,內實惟怯…即其船堅炮利,亦只能取勝于外洋,而不能施技于內港,粵省重重門戶,天險可憑。且其貿易多年,實為利市三倍,即除卻鴉片一項,專做正經買賣,彼亦斷不肯舍此碼頭。”A.政府禁煙的信心B.地方對海防建設重視C.中英貿易的實質D.晚清士大夫的時代性10.以下是紅四軍某次會議上關于“黨的組織問題”內容節選,判斷會議名稱為()1,黨員發展的路線,以戰斗兵為主要對象。2.每連建設一個支部,每班建設一個小組。這是紅軍中黨的組織的重要原則之一。3.紅軍原有的小組編制法,即干部分子與一般分子,知識分子與勞動分子的混合編制法,是很對的。A.八七會議B.古田會議C.遵義會議D.瑞金會議歷史卷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