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第一單元由五首詩歌和兩篇小說組成,其主題是“青春激揚”。這些詩歌和小說創作于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對青春的吟唱。這種吟唱不是簡單地贊美與歌頌,作者或感時憂國、抒發情懷,或感悟人生、思考未來,讓我們體驗到各具特色的文學表達,點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從內容來看,《沁園春·長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都是“五四”時期的作品,分別展示了當時青年人的不同人生形態與心理感受。《沁園春·長沙》展示了時代浪潮中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的昂揚向上的青春激情、雄視天下的凌云壯志?!读⒃诘厍蜻吷戏盘枴繁憩F了詩人的淋漓激情,是時代號角的高歌,贊揚了新力量的崛起。《紅燭》則在情緒的矛盾中,自我解慰,自我堅定,展現了青年人心緒與精神的自我成長過程,既有“五四”時期青年人共有的民族時代意識,又對“五四”時期青年人的內心世界作了一個完整性的補充。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側》展示了人類強勁的生命力量,既有激情的表達,又有理性的思考,內涵深廣。雪萊的《致云雀》則以自由為基調,展現了人類社會的普遍追求。昌耀與雪萊的詩是對人生的普遍哲學思考,具有強烈的時代超越性。所選兩篇小說的作者都是女性,這兩篇小說具有更細膩的氣質和女性的獨特視角?!栋俸匣ā窂娜诵缘慕嵌汝U釋了革命與奉獻的現實意義、軍民之間的融洽情感。《哦,香雪》則是淡化了男性角色的存在感,將一群青年女性作為最重要的視角,表達她們對于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渴望與回歸;再加上特有的鄉村視角,延伸出文明之間的沖突與融合等思考。詩歌與小說是兩種不同的文學體裁,注定了它們的藝術表現形式有很大的差異,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尋找到共性的部分。注重意象的選擇,注重比喻、象征、想象等手法,是這個單元的表達共性。本單元的任務群主題設計為“青春激揚”,根據不同的選文與體裁,創設不同的任務,模擬多種情境,力求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加深文本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知人論世能力、想象能力等?!肚邎@春·長沙》可以采用詩歌朗誦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吟誦中理解文本,學會吟誦技巧;《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則以文學社刊推介此詩的方式,讓學生思考郭沫若本篇作品頗受爭議的原因;《紅燭》可讓學生化身為燭,開展一次浪漫的精神之旅,走進文本再走出文本,學習與活動兩種情境相得益彰;《致云雀》聚焦外文作品翻譯,嘗試理解翻譯原則;《百合花》以“致敬紅色經典”文藝宣傳為課堂開展形式,思考革命文學的基本特點與文學價值的再發掘。詩歌具有含混與跳躍的特點,這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面對含混的特點,應允許學生在合理的范圍內多元解讀;面對跳躍的特點,需緊抓意象與情感這條連線。兩篇小說的理解困境在于小說人物的內心世界背后的時代性基礎,對于今天的學生來說,缺乏對那個時代的文化歷史背景的基本了解,在《百合花》與《哦,香雪》的解讀過程中會產生似是而非、純粹站在今天的文化視角的誤區。所以采用情境式任務,就需要打通過去與現在的通道,深入文本,回到那個時代去理解作品。針對文章特點與學生學情,《沁園春·長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致云雀》《百合花》是本單元教學重點,而《紅燭》和《百合花》是本單元教學難點。課文 課時安排沁園春·長沙 1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1紅燭 1峨日朵雪峰之側 1致云雀 1百合花 2哦,香雪 11 沁園春·長沙教學目標1.思維發展與提升:學習、感受并理解作者青年時期的理想抱負和精神境界。2.語言建構與運用:學習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朗讀能力。3.審美鑒賞與創造: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評價目標對探究性問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分析說明。教學重難點重點: 作者對湘江秋景的描寫以及融于景的思想感情。難點: 作者筆下景、胸中情的關系及二者交融形成的整首詞的情感基調的體悟。教學方法朗讀法、談話法、討論法。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準備制作課件,布置預習作業,學生自讀。【導入新課】古來有才學、有抱負之士,一旦登臨送目,憑高覽勝,必生萬端感慨: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顯示英雄氣概;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感嘆時運不濟;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感嘆宇宙之遼闊,人生之苦短。日月的變遷,家園的憂患,人生的苦辛一起涌上心頭,奔赴筆端,成就了千百篇光輝的詩章。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一詞同樣以其境界的開闊、氣勢的恢宏令吟賞者嘆為觀止。【講授新課】一、賞析上片的景與情1.確立寫景的時間與地點。詩歌語言跳躍性很大,語序往往倒裝,而且有些成分省略。同學們要靠想象把詩意串合起來。開頭三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請調整語序,并把大意順暢地說出來。明確:深秋時節,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望著湘江之水日夜不息地向北滔滔奔流。2.抓住寫景時詩人的情緒狀態。提問:“獨立”能否改為“站立”“直立”等詞 解析:主要領會“獨”的意蘊。(1)聯系背景,能“獨立寒秋”,坦蕩從容。(2)聯系唐代詩人柳宗元《江雪》一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备母锸?被貶永州,身處逆境,表露詩人與惡勢力決不妥協的心志。柳宗元的“獨釣寒江”與作者的“獨立寒秋”意境相似,當然封建士大夫與偉人的胸襟境界不可同日而語。)明確:不行?!蔼毩ⅰ辈粌H表明一個人,而且面對湘江,在秋風中佇立,頗有心潮起伏、神思翻騰的意蘊,狀寫了一個奮發青年的堅定沉穩的形象,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寒秋”既點明季節,又渲染蒼涼嚴肅的氣氛,奠定了全詞沉雄的基調。3.概括所寫景物的范圍與特點。提問:聯系《沁園春·雪》,說說“看”字一直引領到哪里。明確:“看萬山紅遍……萬類霜天競自由?!惫财呔?。古詩詞中稱這為“一字豆”,一般上下片各有一字。提問:詩人在上片看到了哪些秋景 明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遠眺,遠景“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近觀,近景“鷹擊長空” 仰望,高景“魚翔淺底” 俯瞰,低景4.討論寫景的技巧。提問:此時的視角轉換是速度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明確:是興味盎然地品味觀賞。想象將描寫秋景的文字轉為實物,可分四步:勾勒形態:勾出群山、層林、江水、船只、雄鷹、游魚等意象的輪廓;染上色彩:火紅的樹林,藍天碧水……畫面動化:秋風送爽,吹動滿山紅葉,江流緩緩……畫面細致、逼真(特寫鏡頭):鷹在廣闊的天上飛,魚在清澈的水里游。從而成就了色彩絢麗的立體畫面。5.賞析景物描寫的細節。提問:古人非常講究煉字,往往“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肚邎@春·長沙》上片中,錘煉得十分精彩的詞句有哪些 分別表現了怎樣的意象 明確:(1)層林盡染:用擬人手法,寫山上層層的樹林仿佛人工染紅的一樣,景色十分壯美,寫出秋色之深濃。(王實甫《西廂記》: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2)漫江碧透:此句突出了湘江水的清澈,全句可理解為“天空中的景象映射在清澈的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3)百舸爭流:生動地表現出江面上千帆競發、爭先恐后的熱烈場面。(4)鷹擊長空:準確地形容了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之強勁有力。(劉禹錫《秋詞》“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排”也有這種作用。)(5)魚翔淺底:“魚翔淺底”之“淺”可理解為江水清澈見底,一望而可見之,故曰“淺”;魚兒游在清澈的水中,也仿佛游在空中,故一個“翔”字,便寫活了這一景象,開拓了一種新的審美想象空間。(柳宗元《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6.意境探討: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將秋寫得蕭殺蒼涼、清冷慘淡。“自古逢秋悲寂寥”“萬里悲秋常作客”“秋風秋雨愁煞人”等等。而詩人筆下的秋又為何與眾不同呢 明確:這與一個人的氣度、胸襟、性格、身份有關。詩的品評在意境,而意境的高下,又決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萬類霜天競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擴展到世間萬物,對寒秋嚴霜下的萬物蓬勃活躍、奮發自強的情狀,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既然萬物在斗爭中獲得自由,那么作為人類的我們又應該怎么辦呢 所以,在上片的最后,詩人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個巨大而嚴肅的問題——“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二、補充背景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寫于1925年,當時革命形勢高漲,群眾運動風起云涌,反帝反封建斗爭如火如荼。這時候,一方面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另一方面反動勢力為了維護其統治,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的鎮壓。誰將成為主宰中國未來發展方向的力量,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主沉浮”之意:主宰國家的命運,掌握民族的前途。詩人通過詢問大自然的盛衰榮枯的主宰,表現出詩人的博大胸懷和革命的壯志凌云。這即是全詞的“詩眼”,通過上片寫景提出。三、上片總結上片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對景物的描寫,有靜有動,有遠有近,并借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小結上片,提出問題,為下片抒情議論做準備。四、賞析下片回憶:人與事1.確認“誰”是哪些人。提問:上片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誰”到底是哪一類人或哪一個人 明確:作者在下片用形象的語言回答了這一問題。“恰同學少年……糞土當年萬戶侯?!?br/>2.分析這一群人的特點。提問:下片最后三句如何理解 明確:這里寫作者回憶了青年時期與同學一起到水流中央游泳,激起的浪把疾駛的船都阻住了,多么大的氣魄!(夸張)提問:這是一群怎樣的青年 明確:激流勇進、奮發向上、敢作敢為的青年。3.討論回憶往事的目的。提問:你認為作者只是在回憶游泳這件往事嗎 為什么 明確:這三句氣魄宏大,是作者以抒情的方式回答“誰主沉浮”的問題。主宰大地的重任正需要這樣胸懷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奮斗的熱血青年來肩負。4.分析描敘技巧。提問:本詞運用了什么樣的藝術手法 明確:虛實結合,借景抒情。朗讀有節奏、把握重音,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橘子洲秋景。本詞上片詢問大自然的命運——表現了詩人胸懷祖國、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下片塑造革命青年形象——表達了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革命精神和偉大抱負。1.背誦全詞。2.從網絡或書籍中找兩首毛澤東抒發激情壯志的詩詞,并談談體會。沁園春·長沙 實寫,繪景 虛寫,抒情提問的層次還需要更好地設置排布。課堂的開展還是過于扁平化。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是值得思考的。1.徐四海、夏勤芬,《細讀毛澤東詩詞》,上海三聯書店,2014年。2.迪克·威爾遜,《毛澤東傳》,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3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