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3 百合花教學目標1.思維發展與提升:學生通過閱讀,感知文章的基本情節與主要人物的性格。2.審美鑒賞與創造:通過情節分析,對小說人物心理進行細致性剖析。3.文化傳承與理解:感受文章中軍民的深厚情誼;感受戰爭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評價目標1.學生能否完整地梳理故事情節,概括人物形象特點。2.對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否有所掌握,是否懂得作者借此表達的主題思想。教學重難點重點:賞析作者的巧妙構思與賞析文本人物形象。難點:故事的文化背景隔膜及當時人物普遍的精神心理。教學方法教法:創設情境法、點撥法。學法: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相結合。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準備學生提前查找作者茹志鵑的資料,查找關于革命小說的資料,了解小說的創作背景。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創建的過程中,涌現出許多戰斗英雄,他們浴血奮戰、不畏犧牲,為國家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你能想到哪些革命戰斗英雄 (董存瑞、趙一曼等)你印象中的革命英雄是怎樣的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百合花》,看看故事中的英雄是否與你想象的一樣,作者又寫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講授新課】一、感知作者及作品背景1.作者簡介。茹志鵑(1925—1998),浙江杭州人,作家。她的創作以短篇小說見長,筆調清新俊逸,情節單純明快,細節豐富傳神。善于從較小的角度去反映時代本質。1950年起,她陸續在報刊上發表短篇小說和特寫,后來結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楊樹》《靜靜的產院》《百合花》等短篇集。2.寫作背景。作家茹志鵑于1958年3月創作了《百合花》。小說以淮海戰役為背景,通過一位通訊員的工作和戰斗生活,真實再現了我國人民解放軍熱愛人民、不怕犧牲的精神,是一篇優秀的短篇小說。《百合花》是茹志鵑前期的代表作。她寫這篇小說時,正是“反右派斗爭處于緊鑼密鼓之際”,“社會上如此,我家庭里也如此”。冷峻的現實生活使她“不無悲涼地思念起戰時的生活,和那時的同志關系”。她說:“戰爭使人不能有長談的機會,但戰爭卻能使人深交。有時僅幾十分鐘,幾分鐘,甚至只來得及瞥一眼,便一閃而過,然而人與人之間,就在這個一剎那里,便能肝膽相照,生死與共?!彼?《百合花》是她“在匝匝憂慮之中,緬懷追念時得來的產物”。二、感知整體情節閱讀文章后,概括一下故事的情節思路。(提示:作為小說,情節方面應該具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幾方面內容,學生可從這個角度入手梳理情節。在學生閱讀時,提醒學生標記段落,大致梳理出情節發展脈絡。)明確:①開端→通訊員帶“我”去包扎所。②發展→新媳婦借給“我”和通訊員被子。③高潮→新媳婦給通訊員縫衣。(小通訊員犧牲)④結局→新媳婦執意獻出新被。三、總體感知人物1.標記人物描寫信息。勾畫、標記文中與人物形象描寫相關的語段、句子、詞語,找出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細節等描寫的句子。進而總結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2.思考:你認為小說著力描寫刻畫的人物是誰 明確:文章重點描寫小通訊員和新媳婦兩個人物形象。四、細讀文本,分析小通訊員的形象1.小通訊員的形象是怎樣表現的 (1)人物性格隨著故事情節展開,以細節的方式展現出來。首先是通過“我”的視角來寫小通訊員的,文章花了較大篇幅來寫“我”和小戰士的對話,用側面描寫(間接描寫)的方式為我們展現小通訊員性格的一個方面。當初,“我”對通訊員并沒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訊員一下“把我撂下幾丈遠”而對他“生起氣來”,進而,對通訊員“總和我保持著丈把遠的距離”感到好奇,并且對他“發生了興趣”;當“我”與通訊員通過艱難而有趣的對話,便對他“越加親熱起來”;當通訊員和“我”一起把被子借來之后,“我”已“從心底愛上了這個傻乎乎的小同鄉”。對小戰士的情感有所變化,一步步加深。(2)通過“破洞”這一線索開展的:破洞既表現出他對革命的真誠擁護、甘心獻身,也表現出他的羞澀的一面。2.小戰士形象總結。他靦腆羞澀,樸實、純潔;他掩護群眾和傷員,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評這篇小說時談到,這篇小說“人物的形象是由淡而濃,好比一個人迎面而來,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讓我們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內心”。這既是一個舍己為人的英雄,又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符合生活現實,人物性格顯得立體多面。 讓學生選取3—4個詞語來概括故事人物的形象特征,表現人物性格最突出的特點,看看是否符合作品內容。讓學生在認真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結合寫作背景思考作者的創作意圖,篩選、整理有用信息,考查學生概括情節與解讀人物的能力。學生寫一篇關于小通訊員的人物分析文章,結合故事內容談談對人物的看法。百合花 小通訊員在主要人物的確定方面,學生有誤區,認為“我”等同于主要人物。這是需要警惕的。第二課時【導入新課】對于小說而言,人物十分重要,人們提到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時,總是會將人物放在第一位,對小說人物形象的分析是我們解讀文本的一把鑰匙。在上一課中,我們已經對通訊員這一人物做了研讀,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小說中的其他人物。【講授新課】一、細讀文本,分析新媳婦的人物形象1.整體形象特點。思考:請概括新媳婦的人物形象特點。明確:她是俊俏的新媳婦,活潑開朗熱心,是一個極普通的農村婦女,善良純樸,對“同志弟”有著樸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戰爭的意義,理解了小通訊員生命的價值,她便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唯一的嫁妝敬獻出來。2.塑造方式。思考:作者是怎樣塑造新媳婦這一人物形象的 明確:小說主要通過寫對被子的態度來表現這一人物。第一件事:對作為唯一嫁妝的新被子,開頭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給傷員蓋,后來卻主動用它來給烈士收殮遺體。第二件事:在包扎所護理傷員時,開始又羞又怕,放不開手,后來卻莊嚴、虔誠地給重傷員解衣擦拭身子,通訊員犧牲后,她以極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著淚為他縫補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鋪在棺材里。新媳婦的性格變化,是逐步展開的。開始作者讓我們著眼的是新媳婦的嫻靜、美麗、忸怩、羞澀,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內心和她對解放軍的熱愛。作者就是這樣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隨著情節的發展,通訊員和新媳婦的形象越來越鮮明,越來越有光彩。二、細讀文本,分析故事中的“我”的作用思考:故事中的“我”不是主人公,那么作用是什么呢 明確:小說中“我”是一個線索人物,正是通過“我”的視角敘寫了小通訊員和小媳婦,不少情節都是通過“我”的眼睛傳遞的。因此,“我”是一個橋梁人物,不可或缺。比如,在表現小媳婦這一人物時,作者正是借用“我”的所觀所感來寫的:“我跟她說了半天,她才紅了臉,同意了,不過只答應做我的下手?!薄靶孪眿D卻像什么也沒看見,什么也沒聽到,依然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三、細讀文本,進行細節描寫分析和意象分析思考:小說在刻畫人物形象時,細節描寫和意象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試著找尋本文的一些細節描寫和使用的意象,并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明確:1.通訊員槍筒插的樹枝和野菊花。“樹枝”和“野菊花”是自然的代表,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槍筒代表戰爭。這一細節直接表現出通訊員的天真、質樸和可愛。即使將要參加戰斗,也掩飾不了他對美好事物的喜愛,說明他對大自然、對生活中美好事物充滿熱愛,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2.毛竹。毛竹暗示了小戰士是個生活艱苦的山村里的人,又說明著他身上與生俱來的純樸的性格。3.通訊員衣服上撕破的大洞。這一細節描寫,前后用了四次,反復出現。一方面表現通訊員的羞澀的性格與不顧個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的高貴品質,另一方面表現新媳婦對通訊員的關心、痛惜。4.百合花被子的象征含義。在文本中,所借的被子上有百合花,小說也以“百合花”命名,意義特殊。百合花色澤淡雅,白凈純潔,作者賦予了它豐富的象征意義,小通訊員和新媳婦都有百合花一樣純潔、高尚、美好的心靈,軍民之間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樣純潔、高尚、美好,戰士之間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樣純潔、高尚、美好?!?讓學生課上選擇一人物進行分析,結合故事內容談談對人物的看法。本節課通過對作品的學習讓學生對革命小說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小說的創作年代背景有了一定了解。此外,讓學生學會分析人物,知道從哪里入手,并嘗試寫分析性的小論文,懂得細節描寫的方法。搜索其他的革命題材小說,將其中的戰斗英雄人物與本文的通訊員作對比,看看有何異同。不同的原因在哪里 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無關聯 寫一篇文章作比較閱讀分析,不少于500字。百合花 意象課堂的開展還是過于扁平化。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是值得思考的。1.茅盾,《讀最近的短篇小說》,《人民文學》,1958年第6期。2.茹志鵑,《漫談我的創作經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3.李從云,《<百合花>的文學史意義》,《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4.廖冬梅,《<百合花>:個人化的戰爭敘事》,《嘉應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4年第12期。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