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A D A B C A A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C B B A C B A B二、改錯題(10分,每小題2分)( × ) (1)改正:歐陽詢改為顏真卿 ( × ) (2)改正:黃巢改為朱溫。( × ) (3)改正:宋詞改為雜劇。 ( × ) (4)改正:北宋改為元朝。( √ ) (5)改正:三、材料分析(本題共2小題,22題14分,23題16分,共30分)22.(1)影響: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增進了唐蕃的友好關系;加速了民族交融。(2分任意一點即可)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 (2分)(2)方式:戰爭、榷場貿易、使者聘問、民間交往(4分,任意兩點即可)(3)宣慰使司都元帥府(1分);澎湖巡檢司(1分);因地制宜(2分)(4)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文化;保持政局穩定(任答1點,2分)23.(1)玄奘西行、鑒真東渡。(2分)對外開放、雙向交流、往來頻繁。(2分,答出兩點即可)(2)機構:市舶司(2分)原因:①陸上絲綢之路因戰亂受阻;②經濟中心已向南方轉移;③科技發達;④統治者重視和鼓勵;⑤農業、手工業發達(任意答兩點即可,4分)(3)馬可波羅(2分);《馬可波羅行紀》(2分)(4)開放使國家繁榮;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發展經濟,提高國力。(2分任意一點即可)四.活動探究(20分)24.(1)設立進士科。(2分)意義:①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②擴大了官員選拔的范圍;③使有才學的人能夠參政。(4分,任意兩點即可)(2)曲轅犁 (1分) 筒車 (1分) 提高糧食產量(2分)(3)題材豐富,風格多樣(2分);李白(2分)(4)唐朝內部存在政治危機,外部存在邊防危機(2分)。盛世:開元盛世。(2分)(5)發展教育,培養人才;發展經濟;預防腐敗;創新制度;維護社會穩定(2分,答出兩點即可)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歷史期中測試一、選擇題(40分)1. 隋朝大運河修通后,在大運河沿岸興起了許多集市城鎮,汴州、宋州、楚州、揚州、潤州、 常州、蘇州、杭州等城市,因運河而聲名鵲起。杭州在隋朝以前是個僅有1.5萬戶人口的小 鎮,大運河貫通后四方商貿云集,杭州城內各行業發展迅速,城市規模也日益擴大,到唐朝 中葉這里僅店鋪就有3萬余家,港中停泊的商船綿延20余里,已是相當繁華的東南名郡了。 這表明大運河的開通( )A. 推動了科舉制的繁榮 B. 鞏固了隋王朝的統治C. 加速了農民起義的爆發 D. 帶動了沿河城市的發展2.《舊唐書》稱:武則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為誅殺公卿,獨斷專權)武則 天遺言立無字碑,由后人評價自己的功過。史學家之所以肯定武則天主要是因為( )A. 她是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皇帝 B. 其執政時期社會經濟繼續發展C. 發展科舉制度 D. 重用有才能的人3.唐朝經濟繁榮,留下了一些珍貴的藝術品。下面三件藏品能夠折射出唐朝()邢窯白釉瓷罐 越窯青胎瓷帶托茶盤 三彩釉陶載樂駱駝A. 手工業技術高超 B. 農業生產水平提升 C. 文學藝術較繁榮 D. 社會生活非常奢侈 4. 唐都長安約有百萬人口,其中有來自中亞、波斯、大食、新羅等地的商人、使節、留學生 數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開設貨棧,買賣貨物。這反映出()A. 唐朝政治制度完備 B. 長安城布局嚴整對稱C. 唐朝民族關系和睦 D. 長安是國際性大都市5. 天寶年間,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社會矛盾尖銳。公元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 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后來因為藩鎮割據嚴重,政治腐敗,黃巢起義爆發。 材料共同反映的是()A. 唐朝衰亡的原因 B. 安史之亂的經過 C. 黃巢起義的結果 D. 安史之亂的影響 6. 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相繼出現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歷經 54年,每個政權統治時間平均約為10年,最短的不到4年。由此可知五代時期 ()A. 經濟有一定發展 B. 政權更迭頻繁 C. 政局相對穩定 D. 疆土日益擴大7. 唐朝與各民族交往中,和唐玄宗有關的是()①擊敗東,西突厥,加強對西域的統治②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 ③封靺鞨首領為渤??ね? ④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大量隋唐文學寫本,其內容既有描述敦煌的“鄉土作品”,也有描述塞外 風情的異域作品:作者既有生活在敦煌的文士、僧人,也有途經該地的各色商人。這有助于 研究隋唐時期()七年級歷史 第 1 頁 共 4 頁A. 兼容并包的時代特征 B. 市民階層的價值取向C. 敦煌文化的中心地位 D. 士商雜糅的發展趨勢9. 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當時稱這些使節為( )A. 遣唐使 B. 留學生 C. 留學僧 D. 商人10. 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后,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 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手抄書得以解脫得益于()A. 紙的發明 B. 毛筆的改進 C. 雕版印刷術的出現 D. 文化的發展11. 他總結唐以前歷代的醫學理論和實踐經驗,收集5300多個藥方,記載了800多種藥物。 他還非常重視藥物的采集、配制和使用。他在醫學和藥物學方面貢獻很大,被后世尊為“藥王”。 他撰寫的醫學著作是()A.《 千金方》 B.《 唐本草》 C.《 大衍歷》 D.《 本草綱目》12. 有一種史學觀點認為:宋朝某項政策的實行,使得中國人喪失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與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中屢屢敗北。這項政策應該是 ( )A. 重農抑商 B. 崇文抑武 C. 和親會盟 D. 閉關政策13. 《宋史太祖本紀》中記載“將士相與謀曰:主上幼弱,吾輩出死力破敵,誰則知之 不如 先立點檢為天子,然后北征。 ……黃袍已加身矣”。這段材料描述的是哪一事件()A. 黃巢起義 B. 澶州之戰 C. 陳橋兵變 D. 王安石變法14. “大宋皇帝謹誓書于大契丹皇帝闕下:共遵誠信,虔守歡盟,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 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更不差使臣專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材料反映的史實是()A. 杯酒釋兵權 B. 澶淵之盟 C. 紹興和議 D. 岳飛抗金15. 學會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遼宋夏金元時期最顯著的階 段 特 征 是 ( )A. 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 B. 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C. 統一多民族封建國的建立和鞏固 D. 繁榮與開放的時代16. 有這樣一部史學巨著,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宋神宗對此書的評價是“鑒 于往事,有資于治道”。這部巨著是( )A.《 資治通鑒》 B.《 元史》 C.《 明史》 D.《 史記》17. 與右方框中歷史信息直接相關的歷史人物是()A. 耶律阿保機 B. 完顏阿骨打C. 成吉思汗 D. 忽必烈·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權 · 1227年滅西夏18.下表為漢至宋,南北方戶數變化表(單位:萬戶)。這一變化可以佐證()年代 區域 西漢元始二年 (公元2年) 唐朝天寶元年(公 元742年) 北宋元豐三年 (公元1080年) 南宋淳熙十四年(公 元1187年)北方 965 493 459 679南方 111 257 830 1280A.多民族政權并立 B.經濟重心南移 C.國家實現統一 D.南方社會動蕩19. “自大食(阿拉伯)至故臨(今印度奎隆),用大船;自故臨至三佛齊(今蘇門答臘),用 中等船;再至中國,換乘小船。”材料反映宋代海路貿易的突出特點是( )A. 形成多層級遠洋貿易網絡 B. 政府限制外國商船進入中國C. 中國商船僅活動于東亞海域 D. 印度洋航線被波斯人壟斷 七年級歷史 第 2 頁 共 4 頁(20.構建學科思維導圖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右圖思維導圖的“主題”應是()A.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B.宋元科技與中外交通C.宋代經濟與科技文化D.明清科技與對外關系二、辨析改錯(共10分)) (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絲綢之路的發展驛站制度的完善發明交通)21.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 √ ”,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1).唐朝書法家歐陽詢的字端正勁美,雄渾敦厚。( ) 改 正 :(2).黃巢建立后梁政權標志著唐朝的滅亡。( ) 改 正 :(3)宋詞是把音樂、歌舞、動作、念白融合而成的一種綜合性藝術。( ) 改 正 :(4) 北宋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 改 正 :(5).宋朝時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 ) 改 正 :三、材料分析(本題共2小題,22題14分,23題16分,共30分)22. 國家統一是燈塔,照亮民族前行的道路;民族團結是紐帶,串聯起五湖四海的同胞。在 歷史舞臺上,各民族帶著獨特的文化、風俗匯聚,共同推動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材料一 唐朝的民族政策, ……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這首先 表現為民族血緣的交融……唐朝皇室與少數民族聯姻成為平常事。——摘自《中華民族精神研究》(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回答“唐朝皇室與少數民族吐蕃族聯姻”的歷史事件有什么影 響 (2分)體現了唐朝實行的是什么樣的民族政策 (2分)材料二元世祖忽必烈再次完成統一大業,無疑是這一時期各民族沖突與諸政權互動水到渠成 的歷史性結局。在宋元時期中,有著時斷時續的民族戰爭,但也應看到,各民族與各政權之 間通過榷場貿易、使者聘問與其他民間途徑,促進了相互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摘編自虞云國《試論十至十三世紀中國境內諸政權的互動》(2)根據材料二,概括宋元時期民族交融的方式。(4分)材料三 在中國長期的大一統歷史中,元朝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個多民族 交融的大一統中央集權王朝,而且把大一統國家治理模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元朝基 本上實現了對西藏、西域、云南和嶺北等地區的直接管轄。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統一多民族國 家政策。這是以往中原王朝難以企及的政治成就,也是元朝歷史不同于前代的特殊性。----摘編自烏云高娃《元朝統一多民族國家治理及啟示》(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元朝對西藏、臺灣邊疆地區的管轄措施(2分)。 概括元朝在在疆域管理上所體現的“特殊性”。(2分)(4)你認為今天我們應該如何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2分)23. 中國古代對外交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促進了我國與其他國家間的文明對話與經濟交 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唐代中國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是世界歷史演進的總動脈。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 了世界性文化。身為當時世界各國人民所向往,他們把域外文化帶入唐土,又把唐文化傳播 四方,促進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編自《中外文化交流史》七年級歷史 第 3 頁 共 4 頁(1)根據所學例舉,把“域外文化帶入唐土”,“把唐文化傳播四方”的史實各一例(2分)。 概括唐朝的對外交往呈現出的特點 (2分)材料二 宋朝海外貿易發達。是中國封建社會對外貿易的黃金時代。是最彰顯海洋文明的朝 代。泉州在南宋晚期。 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口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開封、杭州成為世 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宋代造船業的規模和制作技術,都比前代有明顯的進步。處于當 時世界領先地位。具備了推進海洋文明的技術和經濟基礎,受到海外國家的歡迎。——摘編自朱漢國《中國歷史》(2)宋朝政府的主要港口設置什么機構管理對外貿易 (2分)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 宋代海外貿易繁榮的原因。(4分)材料三元朝時對外交往很頻繁, 一位意大利的旅行家居住在中國十幾年,記述他的東方見聞 的著作中提到“外國巨價異物及百物之輸入此城者,世界諸城無能與比……有如川流之不息?!?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世界的極大向往。(3)根據材料三,這位旅行家指的是誰 2分)記述他的東方見聞的著作指的是什么 (2分)(4)根據以上探究,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歷史,對我們有何啟示。(2分)四 .活動探究(20分)24.在華夏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隋唐時期宛如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政治革新、經濟騰飛、文化昌盛、人才輩出。讓后世對那個時代滿懷憧憬與向往,不禁想探尋其中奧秘。材料一 隋唐時期,中國再度實現了大一統,創立科舉制,把平等競爭機制引入選官制度。 向社會各階層人士敞開了入仕的大門。使封建政府可以從社會各階層吸納大量的優秀人才進 入各個管理部門。 ——--張國安《中國古代文官選拔制度及其現代借鑒》(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科舉制”正式設立的標志是什么 (2分)依據材料一概括 該制度創立的意義(4分)。材料二 如下圖(2)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生產工具有很大改進,根據材料二分別寫出兩種工具的名稱(2分)。 它們有什么共同作用 (2分)材料三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唐詩題材豐富,風格多樣,名家輩出。白 居易的詩,深受大眾歡迎。唐詩不僅以它所表現的積極向上的生活理想和精神風貌給后人以 感染,而且以它所顯示的異彩紛呈的藝術畫面和審美情趣給后人以陶冶,成為中國文化中重 要的文學遺產。(3)根據材料三,指出唐詩的主要特點(2分)。結合所學知識,在唐朝最為著名的詩人中, 享有“詩仙”的美譽的是哪一位 (2分)材料四:在皇族內部爭奪權力的同時,政治危機和邊防危機都很嚴重,大江南北不斷出現小 股農民暴動吐蕃、契丹、突厥乘機侵犯內地。剛即位的唐玄宗正視現實,大膽進行改革 …… 他重視縣令的選擇,有時親自出題考試,了解應考者是否通晚治國之道……玄宗還任命昭文 館學士馬懷素為修圖書使,組織搜集整理和編書事務。 ——摘編自《隋唐史話》(4)根據材料四,概括唐玄宗即位之初存在的問題。(2分)在他統治時期出現了哪一盛世 局 面 ( 2 分 )(5)綜上所述,請你談一談“隋唐的繁榮”對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哪些啟示。(2分)七年級歷史 第 4 頁 共 4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安徽省宣城市皖東南初中四校聯考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答案.docx 安徽省宣城市皖東南初中四校聯考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圖片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