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A.南亞地區是小麥的原產地B.小麥的洲際傳播開始于新航路開辟高一歷史C.小麥經東南亞傳入大洋洲D.小麥由歐洲人傳入南美洲和北美洲注意事項:6.1609年,阿謝斯特丹出現了銀行和證券交易所,銀行由政府出而做擔保,保證其信譽,證券交易所發行的第一張股票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票:同年,荷蘭人格勞秀斯發表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海洋自由論》,提出在上帝的海洋上“自由航行”是上帝的法則。這些史實說明荷蘭如需改動,用棉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共他答案標號。考試結束時,將答題卡交回。A.具備了海外擴張有利條件B.推動了歐洲的價格革命3.回答非遠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C.建成了資本主義工業強國D.打破了英國的海上霸權7.圖3是17世紀中葉到9世紀初美洲與非洲的三角貿易示意圖。這種貿易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北美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959年,美因學者薩繆爾·克菜狀在其暢銷書中列舉了某一古代文明的39個“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學枚、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農書”、最早的伊甸園、最早糖蜜酒的文字等。這一古代文明是A.古代西亞文明B。阿絲特克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D.地中海文明加勒比海島嶼奴非洲2.圖1是對中古時期某帝國的描述。符合下列全部描述的是(1)一度花斷東方答侈品在歐洲市場的貿易圖3(2)傳承羅馬法,成為其文化的標志性成就A,推動了非洲的民族獨立浪潮B.打破了各大洲間孤立狀態(3)首都地處交通要沖,戰略地位重要C.加速了北類的資本原始積累D.加強了東西方的貿易聯系圖18.在14、15世紀,一類新的食譜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威尼斯等地出現,并被“暴富新A.波斯帝國B.俄羅斯帝國C.拜占庭帝國D.亞歷山大帝國貴”普遍接受。它們用當地語言而非拉丁文寫成,條理分明地記述了菜品的烹飪方法,3.公元1000一1300年間歐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史學家通常稱之為中世紀盛期。還標注了食材的精確用量,其中很多菜品都是前所未有的。這一現象可以作為此觀點證據的史實是A,是市民階層獲得自治權的表現B.表明教會權威受到挑戰A.西歐封君封臣制度的形成B.近代民族國家的建立C.反映了中世紀莊園經濟的發展D.體現出人文主義的思想C.《查士丁尼法典》的領布D.一些城市興辦了大學9.在馬丁·路德的支持下,德意志紐倫堡市政府推行假日改革,在新日歷中只有37%的4.印加帝國修筑了兩條縱貫全國的公路,一條沿海,一條穿山,全長2000多公里,路上天主教節日得到保留,并允許城市工人自己決定是否在宗教節日期間休假。紐倫堡市的設有驕站和烽火信號系統,在4小時內可傳達3200多公里,還在河流和峽谷處架設吊假日改革橋,最長的達60米。據此可知,印加帝國A,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動耀了專制于權的地位A.社會組織能力強大B.公共服務設施完備C。有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D.解除了宗教對人性的束縛C.對外貿易空前繁榮D.疆城版圖范圍擴大10.沒有巨富與極貧,“不大的一塊田地,宅旁有一座花園,一個水聲潺漏的泉眼,再加上一片小樹林”,是他宜示的社會理想。社會底層的生活,使他對大部分國家的政府5.圖2呈現了小麥洲際間傳播的大致路線。這反映了持批判態度,他認為人類生而自由、平等,他的思想啟發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領導者。他稱得上是A。人民主權揮衛者B.現代經濟學之父C.近代科學之父D.文藝復興先驅學西11.1791年8月,200多黑人奴隸在“爭取自由,寧死不當奴隸”的口號下起義,由于起集義者提出了廢除奴求制的要求,得到了廣大黑人奴隸的支持,起義迅速蔓延并于1804年1月1日建立世界上第一個黑人共和國,這一事件的出現A,標志著奴隸貿易的終結B.緣于美國推行“門羅主義”政策圖21數格C.加速了拿破侖帝國覆滅D.拉開了拉美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高一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高一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高一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2025.5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5 ACDAD 6-10 ACDCA11-15DCDCC16-20DBCAA21-25CCAAA二、材料題(共50分)26.(14分)(1)古希臘的中心區域是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中的部分島嶼,多山少平原,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城邦逐漸發展起來,城邦的典型特征是小國寡民,公民直接參與國家管理(直接民主制度的影響)等。古代希臘城市是城邦國家的核心(城邦核心)。在經濟方面,城市與農村緊密相連(城鄉經濟一體),在政治方面,城市是全體公民的政治活動中心(政治中心化),在軍事方面,城市具有重要的軍事功能(軍事要塞化)。對希臘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等。(6分)(2)17世紀,由于經濟發展,各地聯系加強,民族國家發展,英國王權加強,主權意識也在增強,加上當時地理知識的豐富,及自然科學的進步帶來繪圖技術的發展,這一時期創作出了《大不列順帝國大觀》地圖集。其內容豐富,不僅記錄了大量地理信息,還包括歷史、政治、社會等信息,尤其是突出王權的地位,深受王室和社會青睞。作為地圖集,它進一步推動了人們地理歷史知識的進步,有助于強化英國人的民族認同,宣揚王權,有利于君主專制的加強,為英國后來的崛起奠定一定的基礎。(8分)27.(10分)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不斷發展。18世紀的英國制定法律禁止紡織、鋼鐵等制造技術及相關的技術工人外流:實行高關稅政策,限制某些商品的流入,保護本國產業的發展。英國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促進經濟發展和貿易擴張,在激烈的工商業競爭中逐步確立了英國經濟的優勢地位。英國對保持技術優勢的重視,促進了英國資本的原始積累,推動了英國經濟的發展,為工業革命的開展奠定了物質基礎。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世界經濟的交流進程。(10分)28.(14分)(1)演變趨勢①侵略國家:由15-16世紀葡萄牙為主,到17世紀后擴大到荷蘭、英國、法國等西歐國家,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擴展到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②侵略區域:由沿海到深入廣闊內地。③侵略方式:由建立商站、殖民據點,進行黑奴貿易,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瓜分非洲。(6分)(2)二戰后,歐洲殖民國家實力大幅削弱,無力維持海外殖民統治,非洲大陸民族意識覺醒,掀起民族獨立風暴。埃及于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國;1956年,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非洲的獨立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推動了殖民體系的瓦解:非洲民族獨立,為戰后非洲經濟社會的恢復與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非洲獨立壯大了第三世界力量,推動世界多極化趨勢,影響了世界格局。(8分)29.(12分)(1)蘇維埃政權是當時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處于敵對勢力包圍中;經濟技術落后,國防薄弱:如不快速發展重工業、實現工業化,經濟、技術就不能獨立,政權將被扼殺。(6分)(2)示例:類別一:歐洲聯盟成立、二十國集團成立、中國和其他金磚國家領導人建立定期會晤機制。理由:三者反映了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歐洲聯盟成立,成為國際舞臺上的重要力量;二十國集團成員涵蓋面廣,包含了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在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金磚國家領導人定期會晤機制的建立,增強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類別二:歐洲聯盟成立、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二十國集團成立理由:四者反映了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歐洲聯盟是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反映了各國經濟依存度增加:二十國集團在協調各國宏觀經濟政策、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6分)高一歷史試題參考答案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0509高一歷史答案.pdf 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銀灘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