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十三 練習使用多用電表1.(2025·廣東佛山市一模)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部分電路測量標識模糊的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請完成下列相關內容:(1)連接線路:要求在不拆電路的情況下完成歐姆調零和測量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則閉合開關S前,a接線柱不能連接到滑動變阻器的 接線柱。A.b B.cC.d D.e(2)歐姆調零:正確連接a與滑動變阻器的接線柱后,先將多用電表的選擇開關旋至“×10”位置,再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滑到 (選填“最左端”或“最右端”),閉合開關S,旋轉多用電表的 (選填“P”或“Q”)旋鈕,使指針指到 ,完成歐姆調零。(3)調試:在(2)的基礎上,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從一端滑到另一端,觀察到多用電表的示數較小,為了得到比較準確的測量結果,應將選擇開關旋至 位置,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再次進行歐姆調零。(4)測量:在(3)的調試后,進行正確操作和測量,多用電表指針指示如圖乙,則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 Ω。2.(2025·四川綿陽一診)某實驗小組成員用多用電表測電壓表的內阻和歐姆表電池的電動勢。電壓表量程為10 V,內阻未知。如圖甲所示為一多用電表的表盤,其中多用電表上的三個重要部件分別用字母A、B、C標記。測量電壓表內阻時操作過程如下。(1)在測量前,首先進行的操作應是機械調零,要調節部件 (選填“A”“B”或“C”),使多用電表的指針指在表盤最 (選填“左”或“右”)端的0刻度線位置;(2)測量電壓表內阻時,要選擇合適的擋位。(3)選擇合適的擋位后,該同學先將紅、黑表筆短接調零后,選用圖乙中 (選填“A”或“B”)所示方式連接,選擇正確方式后,歐姆表和電壓表讀數分別如圖丙、丁所示,某同學讀出歐姆表的示數為 Ω,電壓表的示數為 V,則歐姆表電池的電動勢為 V。(已知歐姆表表盤刻度中間值為15)3.圖a為某同學組裝完成的簡易多用電表的電路圖。圖中E是電池,R1、R2、R3、R4和R5是固定電阻,R6是可變電阻。虛線方框內為換擋開關,A端和B端分別與兩表筆相連。該多用電表有5個擋位,5個擋位分別為直流電壓1 V擋和5 V擋、直流電流1 mA擋和2.5 mA擋、歐姆×100 Ω擋。改裝多用表表盤如圖b所示。(1)測量時,接線柱A接的是 (選填“紅”或“黑”)表筆;若開關B端與觸點“1”相連,則此時多用電表的擋位為 擋,若開關B端與觸點“5”相連,則此時多用電表的擋位為 擋。(擋位填寫要求具體到量程)(2)若開關B端與觸點“1”相連,進行相關測量時,多用電表指針指示位置如圖b所示,則此時多用電表的讀數為 。(3)若電池E的電動勢為1.5 V,當把開關B端接到觸點“3”,短接A、B表筆進行歐姆調零后,再用該擋測量一個未知電阻阻值,指針偏轉到表頭G滿偏刻度的處,則該電阻的阻值為 Ω。(4)若電池E由于長時間使用后,電動勢由1.5 V下降到1.2 V,但仍可調零。用重新調零后的歐姆表測得某待測電阻阻值為500 Ω,則這個待測電阻阻值的真實值為 Ω。4.在“練習使用多用電表”的實驗中:(1)在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時,紅表筆接觸點的電勢比黑表筆接觸點的電勢 (選填“高”或“低”)。(2)某同學把選擇開關調到“×1”擋,轉動歐姆調零旋鈕,發現無法調零,則他應 。A.用力轉動歐姆調零旋鈕B.先用螺絲刀轉動指針定位螺絲機械調零C.更換多用電表的電池D.作報廢處理,換新的多用電表(3)在用多用電表進行測量時,指針的位置如圖所示,若多用電表的選擇開關處在以下表格中所指的擋位,請寫出對應指針讀數。所選擇的擋位 指針讀數直流電壓10 V V電阻“×10”擋 Ω(4)小徐同學要進行二極管正反向電阻測量實驗,他可選用以下器件中的 。(填字母)5.(2025·山東德州聯考)某物理愛好者設計了一個三擋位(“×1”“×10”“×100”)的歐姆表,其內部結構如圖所示,K為單刀三擲開關,R為調零電阻,R1、R2、R3為定值電阻,表頭G的滿偏電流為Ig,內阻為Rg,干電池的電動勢為E,內阻為r。用此歐姆表測量某待測電阻的阻值,回答下列問題:(1)歐姆表的兩只表筆中, (選填“a”或“b”)是紅表筆。(2)當歐姆表的擋位為“×100”時,應將單刀三擲開關K與 (選填“1”“2”或“3”)接通。(3)若從“×10”擋位換成“×1”擋位,再進行歐姆調零時,調零電阻R的滑片應該 (選填“向上”或“向下”)調節。(4)在“×100”擋位進行歐姆調零后,在a、b兩表筆間接入阻值為6 000 Ω的定值電阻R0,穩定后表頭G的指針偏轉到滿偏刻度的;取走R0,在a、b兩表筆間接入待測電阻Rx,穩定后表頭G的指針偏轉到滿偏刻度的,則Rx= Ω。實驗十三 練習使用多用電表1.(1)CD (2)最右端 Q 0 Ω處(或滿偏電流處、歐姆表零刻度處) (3) “×1” 需要 (4) 20解析:(1)連接線路:要求在不拆電路的情況下完成歐姆調零和測量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則閉合開關S前,a接線柱不能連接到滑動變阻器的d、e接線柱,只能連接b或者c接線柱,當滑片滑到右端時,閉合開關S可完成歐姆調零;當滑片滑到左端時,閉合開關S可完成測量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故選C、D。(2)歐姆調零:正確連接a與滑動變阻器的接線柱后,先將多用電表的選擇開關旋至“×10”位置,再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右端,閉合開關S,旋轉多用電表的歐姆調零旋鈕 “Q”旋鈕,使指針指到0 Ω處(或滿偏電流處、歐姆表零刻度處),完成歐姆調零。(3)調試:在(2)的基礎上,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從一端滑到另一端,觀察到多用電表的示數較小,說明擋位太高,為了得到比較準確的測量結果,應將選擇開關旋至“×1”位置,需要再次進行歐姆調零。(4)測量:在(3)的調試后,進行正確操作和測量,多用電表指針指示如圖乙,則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20 Ω。2.(1)A 左 (3)A 40 000 5.0 6.875解析:(1)使用前要進行機械調零,要調節指針定位螺絲,即部件A,使指針指向左邊的0刻度線處。(3)電流從紅表筆流入多用電表,從黑表筆流出;電流從電壓表的正接線柱流入電壓表,從電壓表的負接線柱流出,故A方式正確;由讀數規則可知,歐姆表讀數=表盤讀數×倍率=40×1 kΩ=40 000 Ω,電壓表讀數為5.0 V,此時歐姆表內阻等于中值電阻,為r=15 kΩ,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E=Ir+U=r+U= V=6.875 V。3.(1)黑 2.5 mA 5 V (2)1.50 mA (3)4 500 (4)400解析:(1)根據歐姆表內部結構可知,黑表筆接電源正極,紅表筆接電源負極,所以與A接線柱相連的是黑表筆;若開關B端是與“1”相連的,則此時應為量程較大的電流表,所以多用電表的擋位為2.5 mA;若開關B端與觸點“5”相連,則此時應為量程較大的電壓表,所以多用電表的擋位為5 V。(2)此時多用電表的讀數為1.50 mA。(3)當把開關B端接到位置3,短接A、B表筆,有Ig=1 mA根據E=IgR內,可知R內=1 500 Ω用該擋測量一個未知電阻阻值,指針偏轉到電流表G滿偏刻度的處,有E=Ig(R+R內)聯立解得R=4 500 Ω。(4) 若歐姆表長時間不用,電動勢變為E'=1.2 V,那么中值電阻R內'=而指針所指處的電流為I'=,其中Rx=500 Ω當電動勢降低后有I'=解得Rx'=400 Ω。4.(1)低 (2)B (3)3.6 260 (4)B解析:(1)歐姆表的紅表筆與其內置電源的負極相連接,黑表筆與歐姆表內置電源正極相連接,在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時,紅表筆接觸點的電勢比黑表筆接觸點的電勢低。(2)把選擇開關調到“×1”擋,轉動歐姆調零旋鈕,無法調零,可能是多用電表沒有進行機械調零造成的,可以先用螺絲刀轉動指針定位螺絲進行機械調零,然后再進行歐姆調零,故選B。(3)多用電表選擇直流電壓10 V擋,由圖示可知,其分度值為0.2 V,示數為3.6 V;選擇開關置于電阻“×10”擋,由圖示表盤可知,其示數為26×10 Ω=260 Ω。(4)由選項中的元件可知,A是電容器,B是二極管,C是電阻,因此可以選擇B進行實驗。5.(1)a (2)1 (3)向下 (4)4 000解析:(1)電流從紅表筆流進歐姆表,從黑表筆流出歐姆表,歐姆表紅表筆與內部電源負極相連,所以圖中a是紅表筆。(2)當開關K撥向1時,回路中滿偏電流小,歐姆表內阻大,中值電阻大,能夠接入待測電阻的阻值大,倍率較大,即為“×100”擋位。(3)從“×10”擋位換成“×1”擋位。即開關K從2撥向3,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E=Ig2(R調零2+r)+Ig(Rg+R3)E=Ig3(R調零3+r)+Ig(Rg+R2+R3)又Ig2<Ig3則R調零2>R調零3即調零電阻接入電路的阻值減小,因此滑片向下滑動。(4)在“×100”擋位進行歐姆調零,則Ig1=在a、b兩表筆間接入阻值為6 000 Ω的定值電阻R0,穩定后表頭G的指針偏轉到滿偏刻度的,則=在a、b兩表筆間接入待測電阻Rx,穩定后表頭G的指針偏轉到滿偏刻度的,則=聯立解得Rx=R0則Rx=4 000 Ω。3 / 3實驗十三 練習使用多用電表一、認識多用電表1.多用電表可以用來測量電流、 、 等物理量,并且每一種測量項目都有幾個 。2.外形如圖所示:上半部分為表盤,表盤上有電流、 、 等多種量程的刻度;下半部分為選擇開關,它的四周刻有各種 項目和量程。3.多用電表面板上還有:歐姆表的 調零旋鈕(使電表指針指在右端零歐姆處)、指針 (使電表指針指在左端的“0”位置)、表筆的正、負插孔( 表筆插入“+”插孔, 表筆插入“-”插孔)。4.原理圖二、用多用電表測量小燈泡的電壓和電流按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連好電路,將多用電表選擇開關置于 電壓擋,測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紅表筆接電勢 (選填“高”或“低”)的點。按如圖乙所示的電路圖連好電路,將選擇開關置于 電流擋,測量通過小燈泡的電流。此時電流從 表筆流入多用電表。三、用多用電表測定值電阻的阻值1.原理電路圖I與Rx的對應關系 相當于待測電阻Rx=0,調節R使I=Ig=,此時指針指在滿偏電流Ig處(歐姆表內阻RΩ=Rg+r+R) 相當于待測電阻Rx=∞,此時I=0,指針不偏轉 待測電阻為Rx,I=,指針指到某確定位置,此時Rx=-RΩ刻度特點 表頭電流滿偏Ig處,對應歐姆表零刻度(最右側) 表頭電流I=0處,對應歐姆表∞刻度(最左側) 表頭電流I與電阻Rx一一對應,但不是線性關系,表盤刻度不均勻兩點說明 (1)黑表筆與電源的正極連接,紅表筆與電源的負極連接,電流方向為“紅進黑出”。 (2)當多用電表指針指在中央時=,故中值電阻R中=RΩ2.測量步驟(1)估測待測電阻阻值,選擇合適的量程。(2) 調零。(3)將被測電阻接在紅、黑表筆之間。(4)讀數:指針示數乘以 。(5)使用完畢:選擇開關置于 擋,長期不用應取出電池。3.注意事項(1)區分“機械零點”與“歐姆零點”。機械零點是表盤刻度 側的“0”位置,機械調零調節的是表盤下邊中間的指針定位螺絲;歐姆零點是指刻度盤 側的“0”位置,歐姆調零調節的是歐姆調零旋鈕。(2)使指針指在中值附近,否則換擋。(3)測電阻時每換一次擋必須重新 。(4)手不能接觸表筆的金屬桿。(5)測量電阻時待測電阻要與其他元件和 斷開。四、用多用電表測量二極管的正、反向電阻1.認識二極管:晶體二極管由半導體材料制成,它的符號如圖所示,左端為正極,右端為負極。特點:當給二極管加 電壓時電阻很小,當給二極管加 電壓時電阻很大。2.用歐姆擋判斷二極管的正負極將多用電表歐姆調零之后,若多用電表指針偏角很大,則黑表筆接觸二極管的 極,紅表筆接觸二極管的 極(如圖甲);若多用電表指針偏角很小,則黑表筆接觸二極管的 極,紅表筆接觸二極管的 極(如圖乙)。考點一 教材原型實驗小夢同學自制了一個兩擋位(“×1”“×10”)的歐姆表,其內部結構如圖所示,R0為調零電阻(最大阻值為R0m),Rs、Rm、Rn為定值電阻(Rs+R0m<Rm<Rn),電流計G的內阻為RG(Rs RG)。用此歐姆表測量一待測電阻的阻值,回答下列問題:(1)短接①②,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m接通,電流計G示數為Im;保持電阻R0滑片位置不變,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n接通,電流計G示數變為In,則Im (選填“大于”或“小于”)In。(2)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n接通,此時歐姆表的擋位為 (選填“×1”或“×10”)。(3)若從“×1”擋位換成“×10”擋位,進行歐姆調零(歐姆零點在電流計G滿偏刻度處)時,調零電阻R0的滑片應該 (選填“向上”或“向下”)調節。(4)在“×10”擋位進行歐姆調零后,在①②間接入阻值為100 Ω的定值電阻R1,穩定后電流計G的指針偏轉到滿偏刻度的;取走R1,在①②間接入待測電阻Rx,穩定后電流計G的指針偏轉到滿偏刻度的,則Rx= Ω。嘗試解答(2024·新課標卷23題)學生實驗小組要測量量程為3 V的電壓表V的內阻RV。可選用的器材有:多用電表,電源E(電動勢5 V),電壓表V1(量程5 V,內阻約3 kΩ),定值電阻R0(阻值為800 Ω),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50 Ω),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5 kΩ),開關S,導線若干。完成下列填空:(1)利用多用電表粗測待測電壓表的內阻。首先應 (把下列實驗步驟前的字母按正確操作順序排列);A.將紅、黑表筆短接B.調節歐姆調零旋鈕,使指針指向零歐姆C.將多用電表選擇開關置于歐姆擋“×10”位置再將多用電表的紅、黑表筆分別與待測電壓表的 (填“正極、負極”或“負極、正極”)相連,歐姆表的指針位置如圖a中虛線Ⅰ所示。為了減少測量誤差,應將選擇開關旋轉到歐姆擋 (填“×1”“×100”或“×1 k”)位置。重新調節后,測量得到指針位置如圖a中實線Ⅱ所示,則粗測得到的該電壓表內阻為 kΩ(結果保留1位小數)。(2)為了提高測量精度,他們設計了如圖b所示的電路,其中滑動變阻器應選 (填“R1”或“R2”),閉合開關S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 (填“a”或“b”)端。(3)閉合開關S,滑動變阻器滑片滑到某一位置時,電壓表V1、待測電壓表的示數分別為U1、U,則待測電壓表內阻RV= (用U1、U和R0表示)。(4)測量得到U1=4.20 V,U=2.78 V,則待測電壓表內阻RV= kΩ(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嘗試解答(2024·浙江6月選考16-Ⅱ)在測繪發光二極管在導通狀態下的伏安特性曲線實驗中,(1)用多用電表歐姆擋判斷發光二極管的正負極,選用×100擋時,變換表筆與二極管兩極的連接方式,發現電表指針均不偏轉,選用 擋(選填“×10”或“×1 k”)重新測試,指針仍不偏轉,更換二極管極性后,發現指針偏轉,此時與多用電表紅色表筆相連的是二極管 (選填“正極”或“負極”)。(2)圖A是已完成部分連線的實物圖,為實現電壓可從零開始調節,并完成實驗,P應連接 接線柱(選填“a”“b”“c”或“d”),Q應連接 接線柱(選填“a”“b”“c”或“d”)。某次選用多用電表量程為50 mA擋測量,指針如圖B所示,則電流I= mA。(3)根據測得數據,繪出伏安特性曲線如圖C所示,則說明該二極管是 元件(選填“線性”或“非線性”),正常發光時電壓在 V范圍。嘗試解答考點二 創新拓展實驗如圖是某同學連接的實驗實物圖,合上開關S后,發現A、B燈都不亮,他采用下列兩種方法檢查故障:(1)用多用電表的直流電壓擋進行檢查①在測試a、b間直流電壓時,紅表筆應接觸 (選填“a”或“b”)點。②該同學測試結果如下表所示,根據測試結果,可以判定故障是 (假設只有下列中的某一項有故障)。測試點 電壓示數a、b 有示數c、b 有示數c、d 無示數d、f 有示數A.燈A斷路 B.燈B短路C.c、d段斷路 D.d、f段斷路(2)用歐姆擋檢查①測試前,應將開關S (選填“斷開”或“閉合”)。②測試結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以斷定故障是 。測試點 表頭指示位置c、dd、ee、fA.燈A斷路 B.燈B斷路C.燈A、B都斷路 D.d、e間導線斷路嘗試解答規律總結多用電表檢測電路故障的方法(1)電流擋檢測:將多用電表串聯在電路中,若示數為零,說明與電流表串聯的部分電路斷路。(2)電壓擋檢測:將多用電表與部分電路并聯:①若示數為零,由于有多種可能原因,故無法作出具體判斷;②若示數等于電動勢,說明該部分電路中某處斷路,進一步縮小并聯范圍可以找出斷路的位置。(3)歐姆擋檢測:將各元件與電源斷開,然后接到紅、黑表筆間:①若電阻無窮大說明此元件斷路;②若電阻為零說明此元件短路。“黑箱”表面有a、b、c三個接線柱,盒內總共有兩個電學元件,每兩個接線柱之間只可能連接一個元件。為了探明盒內元件的種類及連接方式,某位同學用多用電表進行了如下探測:第一步:用電壓擋對任意兩接線柱正、反向測量,指針不發生偏轉;第二步:用電阻“×100 Ω”擋對任意兩個接線柱正、反向測量,指針偏轉情況如圖1所示。(1)第一步測量結果表明盒內 。(2)圖2標出了圖1甲和乙中歐姆表指針所處的位置,其對應的阻值是 Ω;圖3標出了圖1丙中歐姆表指針所指的位置,其對應的阻值是 Ω。(3)請在圖4的接線柱間,用電路圖符號畫出盒內的元件及連接情況。嘗試解答規律總結應用多用電表探測電學“黑箱”內的電學元件的方法判斷元件 應用擋位 現象電源 電壓擋 兩接線柱正、反接時均無示數,說明無電源電阻 歐姆擋 兩接線柱正、反接時示數相同二極管 歐姆擋 正接時示數很小,反接時示數很大電容器 歐姆擋 指針先指向某一小阻值,后逐漸增大到“∞”電感線圈 歐姆擋 示數由“∞”逐漸減小到某一較小固定示數實驗十三 練習使用多用電表【立足“四層”·夯基礎】一、1.電壓 電阻 量程 2.電壓 電阻 測量 3.歐姆 定位螺絲 紅 黑二、直流 高 直流 紅三、2.(2)歐姆 (4)倍率 (5)“OFF” 3.(1)左 右(3)歐姆調零 (5)電源四、1.正向 反向 2.正 負 負 正【著眼“四翼”·探考點】考點一【典例1】 (1)大于 (2)×10 (3)向上 (4)400解析:(1)由于Rn>Rm,所以Im大于In。(2)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n接通,此時電路中總電阻較大,中值電阻較大,能接入的待測電阻的阻值也較大,故應該為歐姆表的“×10”擋位。(3)若從“×1”擋位換成“×10”擋位,即開關S從m撥向n,電路中的總電阻增大,干路電流減小,為了使電流計滿偏,則需增大通過電流計的電流,故調零電阻R0的滑片應該向上調節。(4)設歐姆表內部等效電阻為R,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Ig=,Ig=,Ig=,聯立解得Rx=400 Ω。【典例2】 (1)CAB 負極、正極 ×100 1.6(2)R1 a (3) (4)1.57解析:(1)使用多用電表粗測電阻的步驟應為①機械調零:使用前,若指針沒有指在左端“∞”位置,要用螺絲刀轉動指針定位螺絲,使指針指在“∞”位置;②選擋:估計待測電阻的大小,旋轉選擇開關,使其置于歐姆擋的合適擋位;③歐姆調零:將紅、黑表筆短接,調整歐姆調零旋鈕,使指針指在表盤右端“0”刻度處;④測量:將兩表筆分別與待測電阻的兩端接觸,指針示數乘以倍率即為待測電阻阻值。故該實驗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應為C、A、B;由于多用電表在使用時電流流向為“紅進黑出”,且通過電壓表的電流流向為“正進負出”,所以在用多用電表粗測電壓表內阻時多用電表的紅、黑表筆應分別與待測電壓表的負極、正極相連;由題圖a中的虛線Ⅰ可知,待測電壓表的內阻約為1 500 Ω,則為使指針指在中央刻度線附近,應將選擇開關旋轉到歐姆擋“×100”位置;由題圖a中的實線Ⅱ可知該電壓表的內阻為R粗=16×100 Ω=1.6 kΩ。(2)由題圖b可知滑動變阻器用作分壓式接法,則為了方便調節,滑動變阻器應選最大阻值較小的R1,為了保護電路,閉合開關前測量電路部分分壓應為0,即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a端。(3)由題圖b可知流過待測電壓表和流過定值電阻R0的電流相等,則結合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和串聯電路分壓規律有=,可得RV=。(4)將U1=4.20 V、U=2.78 V、R0=800 Ω代入(3)中表達式可得RV= Ω≈1.57 kΩ。【典例3】 (1)×1 k 負極 (2)a d 45.0 (3)非線性1.9~2.5解析:(1)發現指針未偏轉,說明可能電阻過大或斷路,應換用×1 k擋繼續實驗。根據“紅進黑出”原則及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可知紅表筆接二極管的負極。(2)實驗要求電壓可從零開始調節,所以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P接a。由圖C可得,電壓表選0~3 V量程,Q接d。根據多用電表的讀數規則知,其讀數為45.0 mA。(3)由圖C可知,I隨U非線性變化,則二極管是非線性元件,正常發光(有電流)時,電壓在1.9~2.5 V范圍。考點二【典例4】 (1)①a ②D (2)①斷開 ②D解析:(1)①測試時紅表筆應接電勢高的a點。②根據測試結果,a、b間有示數,說明b→電源→a完好;c、b間有示數,說明b→電源→a→c完好;c、d間無示數,說明c→燈→d間完好;d、f間有示數,說明f→b→電源、d→c→a→電源完好,故應是d、f段斷路,另外,若燈B短路,則d、f間應無示數。故D正確。(2)①用歐姆擋檢查時,測試前應首先將開關S斷開。②根據表針偏轉情況,接c、d時有示數,說明不是燈A斷路;接e、f時有示數,說明也不是燈B斷路;接d、e時有電阻無窮大,可以斷定是d、e間導線斷路。故D正確。【典例5】 (1)不存在電源 (2)1 200 500 (3)見解析圖解析:(1)使用電壓擋進行測量,目的是看盒內是否有電源,由于指針不發生偏轉,因此盒內不存在電源。(2)使用歐姆表讀數時注意其零刻度在右側,讀出數據然后乘擋位倍率即為所測電阻阻值。所以題圖2讀數為12×100 Ω=1 200 Ω,題圖3讀數為5×100 Ω=500 Ω。(3)使用歐姆擋進行測量時,注意黑表筆是和內部電源的正極相連的,觀察題圖1中的甲、乙可知,在測量b、c之間的電阻時,對兩個接線柱進行正反測量,其阻值相同,說明b、c之間接有一個定值電阻;觀察題圖1中的丙、丁可知,在測量a、c之間電阻時,黑表筆接c時電阻很小,接a時電阻很大,說明a、c之間有二極管,而且c應該接二極管的正極;觀察題圖1中的戊可知,黑表筆接b時電阻比丙中黑表筆接c時電阻大,說明了a、c、b之間串聯了二極管和電阻兩個元件,由題圖1中的己可知,a、b之間電阻無窮大,故盒內元件的連接如圖所示。6 / 6(共63張PPT)實驗十三 練習使用多用電表高中總復習·物理目 錄01立足”四層”·夯基礎02著眼“四翼”·探考點03培養“思維”·重落實概念 公式 定理立足“四層”·夯基礎一、認識多用電表1. 多用電表可以用來測量電流、 、 等物理量,并且每一種測量項目都有幾個 。2. 外形如圖所示:上半部分為表盤,表盤上有電流、 、 等多種量程的刻度;下半部分為選擇開關,它的四周刻有各種 項目和量程。電壓 電阻 量程 電壓 電阻 測量 3. 多用電表面板上還有:歐姆表的 調零旋鈕(使電表指針指在右端零歐姆處)、指針 (使電表指針指在左端的“0”位置)、表筆的正、負插孔( 表筆插入“+”插孔, 表筆插入“-”插孔)。4. 原理圖歐姆 定位螺絲 紅 黑 二、用多用電表測量小燈泡的電壓和電流按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連好電路,將多用電表選擇開關置于 電壓擋,測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紅表筆接電勢 (選填“高”或“低”)的點。直流 高 按如圖乙所示的電路圖連好電路,將選擇開關置于 電流擋,測量通過小燈泡的電流。此時電流從 表筆流入多用電表。直流 紅 三、用多用電表測定值電阻的阻值1. 原理電路圖I與Rx的對應關系 相當于待測電阻Rx=0,調節R使I=Ig=,此時指針指在滿偏電流Ig處(歐姆表內阻RΩ=Rg+r+R) 相當于待測電阻Rx=∞,此時I=0,指針不偏轉 待測電阻為Rx,I=,指針指到某確定位置,此時Rx=-RΩ刻度 特點 表頭電流滿偏Ig處,對應歐姆表零刻度(最右側) 表頭電流I=0處,對應歐姆表∞刻度(最左側) 表頭電流I與電阻Rx一一對應,但不是線性關系,表盤刻度不均勻兩點 說明 (1)黑表筆與電源的正極連接,紅表筆與電源的負極連接,電流方向為“紅進黑出”。 (2)當多用電表指針指在中央時=,故中值電阻R中=RΩ2. 測量步驟(1)估測待測電阻阻值,選擇合適的量程。(2) 調零。(3)將被測電阻接在紅、黑表筆之間。(4)讀數:指針示數乘以 。(5)使用完畢:選擇開關置于 擋,長期不用應取出電池。歐姆 倍率 “OFF” 3. 注意事項(1)區分“機械零點”與“歐姆零點”。機械零點是表盤刻度 側的“0”位置,機械調零調節的是表盤下邊中間的指針定位螺絲;歐姆零點是指刻度盤 側的“0”位置,歐姆調零調節的是歐姆調零旋鈕。(2)使指針指在中值附近,否則換擋。(3)測電阻時每換一次擋必須重新 。(4)手不能接觸表筆的金屬桿。(5)測量電阻時待測電阻要與其他元件和 斷開。左 右 歐姆調零 電源 四、用多用電表測量二極管的正、反向電阻1. 認識二極管:晶體二極管由半導體材料制成,它的符號如圖所示,左端為正極,右端為負極。特點:當給二極管加 電壓時電阻很小,當給二極管加 電壓時電阻很大。正向 反向 2. 用歐姆擋判斷二極管的正負極將多用電表歐姆調零之后,若多用電表指針偏角很大,則黑表筆接觸二極管的 極,紅表筆接觸二極管的 極(如圖甲);若多用電表指針偏角很小,則黑表筆接觸二極管的 極,紅表筆接觸二極管的 極(如圖乙)。正 負 負 正 題型 規律 方法著眼“四翼”·探考點考點一 教材原型實驗小夢同學自制了一個兩擋位(“×1”“×10”)的歐姆表,其內部結構如圖所示,R0為調零電阻(最大阻值為R0m),Rs、Rm、Rn為定值電阻(Rs+R0m<Rm<Rn),電流計G的內阻為RG(Rs RG)。用此歐姆表測量一待測電阻的阻值,回答下列問題:(1)短接①②,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m接通,電流計G示數為Im;保持電阻R0滑片位置不變,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n接通,電流計G示數變為In,則Im (選填“大于”或“小于”)In。解析: 由于Rn>Rm,所以Im大于In。大于 (2)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n接通,此時歐姆表的擋位為 (選填“×1”或“×10”)。解析: 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n接通,此時電路中總電阻較大,中值電阻較大,能接入的待測電阻的阻值也較大,故應該為歐姆表的“×10”擋位。×10 (3)若從“×1”擋位換成“×10”擋位,進行歐姆調零(歐姆零點在電流計G滿偏刻度處)時,調零電阻R0的滑片應該 (選填“向上”或“向下”)調節。解析: 若從“×1”擋位換成“×10”擋位,即開關S從m撥向n,電路中的總電阻增大,干路電流減小,為了使電流計滿偏,則需增大通過電流計的電流,故調零電阻R0的滑片應該向上調節。向上 (4)在“×10”擋位進行歐姆調零后,在①②間接入阻值為100 Ω的定值電阻R1,穩定后電流計G的指針偏轉到滿偏刻度的;取走R1,在①②間接入待測電阻Rx,穩定后電流計G的指針偏轉到滿偏刻度的,則Rx= Ω。解析: 設歐姆表內部等效電阻為R,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Ig=,Ig=,Ig=,聯立解得Rx=400 Ω。400 (2024·新課標卷23題)學生實驗小組要測量量程為3 V的電壓表V的內阻RV。可選用的器材有:多用電表,電源E(電動勢5 V),電壓表V1(量程5 V,內阻約3 kΩ),定值電阻R0(阻值為800 Ω),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50 Ω),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5 kΩ),開關S,導線若干。完成下列填空:(1)利用多用電表粗測待測電壓表的內阻。首先應 (把下列實驗步驟前的字母按正確操作順序排列);A. 將紅、黑表筆短接B. 調節歐姆調零旋鈕,使指針指向零歐姆C. 將多用電表選擇開關置于歐姆擋“×10”位置CAB 再將多用電表的紅、黑表筆分別與待測電壓表的 (填“正極、負極”或“負極、正極”)相連,歐姆表的指針位置如圖a中虛線Ⅰ所示。為了減少測量誤差,應將選擇開關旋轉到歐姆擋 (填“×1”“×100”或“×1 k”)位置。重新調節后,測量得到指針位置如圖a中實線Ⅱ所示,則粗測得到的該電壓表內阻為 kΩ 負極、正極 ×100 1.6(結果保留1位小數)。解析: 使用多用電表粗測電阻的步驟應為①機械調零:使用前,若指針沒有指在左端“∞”位置,要用螺絲刀轉動指針定位螺絲,使指針指在“∞”位置;②選擋:估計待測電阻的大小,旋轉選擇開關,使其置于歐姆擋的合適擋位;③歐姆調零:將紅、黑表筆短接,調整歐姆調零旋鈕,使指針指在表盤右端“0”刻度處;④測量:將兩表筆分別與待測電阻的兩端接觸,指針示數乘以倍率即為待測電阻阻值。故該實驗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應為C、A、B;由于多用電表在使用時電流流向為“紅進黑出”,且通過電壓表的電流流向為“正進負出”,所以在用多用電表粗測電壓表內阻時多用電表的紅、黑表筆應分別與待測電壓表的負極、正極相連;由題圖a中的虛線Ⅰ可知,待測電壓表的內阻約為1 500 Ω,則為使指針指在中央刻度線附近,應將選擇開關旋轉到歐姆擋“×100”位置;由題圖a中的實線Ⅱ可知該電壓表的內阻為R粗=16×100 Ω=1.6 kΩ。(2)為了提高測量精度,他們設計了如圖b所示的電路,其中滑動變阻器應選 (填“R1”或“R2”),閉合開關S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 (填“a”或“b”)端。R1 a 解析: 由題圖b可知滑動變阻器用作分壓式接法,則為了方便調節,滑動變阻器應選最大阻值較小的R1,為了保護電路,閉合開關前測量電路部分分壓應為0,即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a端。(3)閉合開關S,滑動變阻器滑片滑到某一位置時,電壓表V1、待測電壓表的示數分別為U1、U,則待測電壓表內阻RV= (用U1、U和R0表示)。 解析: 由題圖b可知流過待測電壓表和流過定值電阻R0的電流相等,則結合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和串聯電路分壓規律有=,可得RV=。(4)測量得到U1=4.20 V,U=2.78 V,則待測電壓表內阻RV= kΩ(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解析:將U1=4.20 V、U=2.78 V、R0=800 Ω代入(3)中表達式可得RV=Ω≈1.57 kΩ。1.57 (2024·浙江6月選考16-Ⅱ)在測繪發光二極管在導通狀態下的伏安特性曲線實驗中,(1)用多用電表歐姆擋判斷發光二極管的正負極,選用×100擋時,變換表筆與二極管兩極的連接方式,發現電表指針均不偏轉,選用 擋(選填“×10”或“×1 k”)重新測試,指針仍不偏轉,更換二極管極性后,發現指針偏轉,此時與多用電表紅色表筆相連的是二極管 (選填“正極”或“負極”)。解析: 發現指針未偏轉,說明可能電阻過大或斷路,應換用×1 k擋繼續實驗。根據“紅進黑出”原則及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可知紅表筆接二極管的負極。×1 k 負極 (2)圖A是已完成部分連線的實物圖,為實現電壓可從零開始調節,并完成實驗,P應連接 接線柱(選填“a”“b”“c”或“d”),Q應連接 接線柱(選填“a”“b”“c”或“d”)。某次選用多用電表量程為50 mA擋測量,指針如圖B所示,則電流I= mA。a d 45.0 解析: 實驗要求電壓可從零開始調節,所以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P接a。由圖C可得,電壓表選0~3 V量程,Q接d。根據多用電表的讀數規則知,其讀數為45.0 mA。(3)根據測得數據,繪出伏安特性曲線如圖C所示,則說明該二極管是 元件(選填“線性”或“非線性”),正常發光時電壓在 V范圍。解析: 由圖C可知,I隨U非線性變化,則二極管是非線性元件,正常發光(有電流)時,電壓在1.9~2.5 V范圍。非線性 1.9~2.5 考點二 創新拓展實驗如圖是某同學連接的實驗實物圖,合上開關S后,發現A、B燈都不亮,他采用下列兩種方法檢查故障:(1)用多用電表的直流電壓擋進行檢查①在測試a、b間直流電壓時,紅表筆應接觸 (選填“a”或“b”)點。②該同學測試結果如下表所示,根據測試結果,可以判定故障是 (假設只有下列中的某一項有故障)。a D 測試點 電壓示數a、b 有示數c、b 有示數c、d 無示數d、f 有示數A. 燈A斷路 B. 燈B短路C. c、d段斷路 D. d、f段斷路解析: ①測試時紅表筆應接電勢高的a點。②根據測試結果,a、b間有示數,說明b→電源→a完好;c、b間有示數,說明b→電源→a→c完好;c、d間無示數,說明c→燈→d間完好;d、f間有示數,說明f→b→電源、d→c→a→電源完好,故應是d、f段斷路,另外,若燈B短路,則d、f間應無示數。故D正確。①測試前,應將開關S (選填“斷開”或“閉合”)。②測試結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以斷定故障是 。測試點 表頭指示位置c、dd、ee、fA. 燈A斷路 B. 燈B斷路C. 燈A、B都斷路 D. d、e間導線斷路斷開 D (2)用歐姆擋檢查②根據表針偏轉情況,接c、d時有示數,說明不是燈A斷路;接e、f時有示數,說明也不是燈B斷路;接d、e時有電阻無窮大,可以斷定是d、e間導線斷路。故D正確。解析: ①用歐姆擋檢查時,測試前應首先將開關S斷開。規律總結多用電表檢測電路故障的方法(1)電流擋檢測:將多用電表串聯在電路中,若示數為零,說明與電流表串聯的部分電路斷路。(2)電壓擋檢測:將多用電表與部分電路并聯:①若示數為零,由于有多種可能原因,故無法作出具體判斷;②若示數等于電動勢,說明該部分電路中某處斷路,進一步縮小并聯范圍可以找出斷路的位置。(3)歐姆擋檢測:將各元件與電源斷開,然后接到紅、黑表筆間:①若電阻無窮大說明此元件斷路;②若電阻為零說明此元件短路。“黑箱”表面有a、b、c三個接線柱,盒內總共有兩個電學元件,每兩個接線柱之間只可能連接一個元件。為了探明盒內元件的種類及連接方式,某位同學用多用電表進行了如下探測:第一步:用電壓擋對任意兩接線柱正、反向測量,指針不發生偏轉;第二步:用電阻“×100 Ω”擋對任意兩個接線柱正、反向測量,指針偏轉情況如圖1所示。(1)第一步測量結果表明盒內 。解析: 使用電壓擋進行測量,目的是看盒內是否有電源,由于指針不發生偏轉,因此盒內不存在電源。不存在電源 (2)圖2標出了圖1甲和乙中歐姆表指針所處的位置,其對應的阻值是 Ω;圖3標出了圖1丙中歐姆表指針所指的位置,其對應的阻值是 Ω。1200 500 解析: 使用歐姆表讀數時注意其零刻度在右側,讀出數據然后乘擋位倍率即為所測電阻阻值。所以題圖2讀數為12×100 Ω=1 200 Ω,題圖3讀數為5×100 Ω=500 Ω。(3)請在圖4的接線柱間,用電路圖符號畫出盒內的元件及連接情況。答案: 見解析圖解析: 使用歐姆擋進行測量時,注意黑表筆是和內部電源的正極相連的,觀察題圖1中的甲、乙可知,在測量b、c之間的電阻時,對兩個接線柱進行正反測量,其阻值相同,說明b、c之間接有一個定值電阻;觀察題圖1中的丙、丁可知,在測量a、c之間電阻時,黑表筆接c時電阻很小,接a時電阻很大,說明a、c之間有二極管,而且c應該接二極管的正極;觀察題圖1中的戊可知,黑表筆接b時電阻比丙中黑表筆接c時電阻大,說明了a、c、b之間串聯了二極管和電阻兩個元件,由題圖1中的己可知,a、b之間電阻無窮大,故盒內元件的連接如圖所示。規律總結 應用多用電表探測電學“黑箱”內的電學元件的方法判斷元件 應用擋位 現象電源 電壓擋 兩接線柱正、反接時均無示數,說明無電源電阻 歐姆擋 兩接線柱正、反接時示數相同二極管 歐姆擋 正接時示數很小,反接時示數很大電容器 歐姆擋 指針先指向某一小阻值,后逐漸增大到“∞”電感線圈 歐姆擋 示數由“∞”逐漸減小到某一較小固定示數培養“思維”·重落實夯基 提能 升華1. (2025·廣東佛山市一模)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部分電路測量標識模糊的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請完成下列相關內容:12345(1)連接線路:要求在不拆電路的情況下完成歐姆調零和測量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則閉合開關S前,a接線柱不能連接到滑動變阻器的 接線柱。A. b B. c C. d D. e解析: 連接線路:要求在不拆電路的情況下完成歐姆調零和測量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則閉合開關S前,a接線柱不能連接到滑動變阻器的d、e接線柱,只能連接b或者c接線柱,當滑片滑到右端時,閉合開關S可完成歐姆調零;當滑片滑到左端時,閉合開關S可完成測量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故選C、D。CD 12345(2)歐姆調零:正確連接a與滑動變阻器的接線柱后,先將多用電表的選擇開關旋至“×10”位置,再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滑到 (選填“最左端”或“最右端”),閉合開關S,旋轉多用電表的 (選填“P”或“Q”)旋鈕,使指針指到 ,完成歐姆調零。解析: 歐姆調零:正確連接a與滑動變阻器的接線柱后,先將多用電表的選擇開關旋至“×10”位置,再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右端,閉合開關S,旋轉多用電表的歐姆調零旋鈕 “Q”旋鈕,使指針指到0 Ω處(或滿偏電流處、歐姆表零刻度處),完成歐姆調零。最右端 Q 0 Ω處(或滿偏電流處、歐姆表零刻度處) 12345(3)調試:在(2)的基礎上,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從一端滑到另一端,觀察到多用電表的示數較小,為了得到比較準確的測量結果,應將選擇開關旋至 位置,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再次進行歐姆調零。解析: 調試:在(2)的基礎上,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從一端滑到另一端,觀察到多用電表的示數較小,說明擋位太高,為了得到比較準確的測量結果,應將選擇開關旋至“×1”位置,需要再次進行歐姆調零。“×1” 需要 12345(4)測量:在(3)的調試后,進行正確操作和測量,多用電表指針指示如圖乙,則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 Ω。20 解析: 測量:在(3)的調試后,進行正確操作和測量,多用電表指針指示如圖乙,則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20 Ω。123452. (2025·四川綿陽一診)某實驗小組成員用多用電表測電壓表的內阻和歐姆表電池的電動勢。電壓表量程為10 V,內阻未知。如圖甲所示為一多用電表的表盤,其中多用電表上的三個重要部件分別用字母A、B、C標記。測量電壓表內阻時操作過程如下。(1)在測量前,首先進行的操作應是機械調零,要調節部件 (選填“A”“B”或“C”),使多用電表的指針指在表盤最 (選填“左”或“右”)端的0刻度線位置;A 左 解析: 使用前要進行機械調零,要調節指針定位螺絲,即部件A,使指針指向左邊的0刻度線處。12345(3)選擇合適的擋位后,該同學先將紅、黑表筆短接調零后,選用圖乙中 (選填“A”或“B”)所示方式連接,選擇正確方式后,歐姆表和電壓表讀數分別如圖丙、丁所示,某同學讀出歐姆表的示數為 Ω,電壓表的示數為 V,則歐姆表電池的電動勢為 V。(已知歐姆表表盤刻度中間值為15)(2)測量電壓表內阻時,要選擇合適的擋位。A 40000 5.0 6.875 12345解析:電流從紅表筆流入多用電表,從黑表筆流出;電流從電壓表的正接線柱流入電壓表,從電壓表的負接線柱流出,故A方式正確;由讀數規則可知,歐姆表讀數=表盤讀數×倍率=40×1 kΩ=40 000 Ω,電壓表讀數為5.0 V,此時歐姆表內阻等于中值電阻,為r=15 kΩ,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E=Ir+U=r+U= V=6.875 V。123453. 圖a為某同學組裝完成的簡易多用電表的電路圖。圖中E是電池,R1、R2、R3、R4和R5是固定電阻,R6是可變電阻。虛線方框內為換擋開關,A端和B端分別與兩表筆相連。該多用電表有5個擋位,5個擋位分別為直流電壓1 V擋和5 V擋、直流電流1 mA擋和2.5 mA擋、歐姆×100 Ω擋。改裝多用表表盤如圖b所示。12345(1)測量時,接線柱A接的是 (選填“紅”或“黑”)表筆;若開關B端與觸點“1”相連,則此時多用電表的擋位為 擋,若開關B端與觸點“5”相連,則此時多用電表的擋位為 擋。(擋位填寫要求具體到量程)解析: 根據歐姆表內部結構可知,黑表筆接電源正極,紅表筆接電源負極,所以與A接線柱相連的是黑表筆;若開關B端是與“1”相連的,則此時應為量程較大的電流表,所以多用電表的擋位為2.5 mA;若開關B端與觸點“5”相連,則此時應為量程較大的電壓表,所以多用電表的擋位為5 V。黑 2.5 mA 5 V 12345(2)若開關B端與觸點“1”相連,進行相關測量時,多用電表指針指示位置如圖b所示,則此時多用電表的讀數為 。解析: 此時多用電表的讀數為1.50 mA。1.50 mA 12345(3)若電池E的電動勢為1.5 V,當把開關B端接到觸點“3”,短接A、B表筆進行歐姆調零后,再用該擋測量一個未知電阻阻值,指針偏轉到表頭G滿偏刻度的處,則該電阻的阻值為 Ω。解析: 當把開關B端接到位置3,短接A、B表筆,有Ig=1 mA根據E=IgR內,可知R內=1 500 Ω用該擋測量一個未知電阻阻值,指針偏轉到電流表G滿偏刻度的處,有E=Ig(R+R內)聯立解得R=4 500 Ω。4 500 12345(4)若電池E由于長時間使用后,電動勢由1.5 V下降到1.2 V,但仍可調零。用重新調零后的歐姆表測得某待測電阻阻值為500 Ω,則這個待測電阻阻值的真實值為 Ω。解析: 若歐姆表長時間不用,電動勢變為E'=1.2 V,那么中值電阻R內'=而指針所指處的電流為I'=,其中Rx=500 Ω當電動勢降低后有I'=解得Rx'=400 Ω。400 123454. 在“練習使用多用電表”的實驗中:(1)在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時,紅表筆接觸點的電勢比黑表筆接觸點的電勢 (選填“高”或“低”)。解析: 歐姆表的紅表筆與其內置電源的負極相連接,黑表筆與歐姆表內置電源正極相連接,在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時,紅表筆接觸點的電勢比黑表筆接觸點的電勢低。低 12345(2)某同學把選擇開關調到“×1”擋,轉動歐姆調零旋鈕,發現無法調零,則他應 。A. 用力轉動歐姆調零旋鈕B. 先用螺絲刀轉動指針定位螺絲機械調零C. 更換多用電表的電池D. 作報廢處理,換新的多用電表解析: 把選擇開關調到“×1”擋,轉動歐姆調零旋鈕,無法調零,可能是多用電表沒有進行機械調零造成的,可以先用螺絲刀轉動指針定位螺絲進行機械調零,然后再進行歐姆調零,故選B。B 12345(3)在用多用電表進行測量時,指針的位置如圖所示,若多用電表的選擇開關處在以下表格中所指的擋位,請寫出對應指針讀數。所選擇的擋位 指針讀數直流電壓10 V V電阻“×10”擋 Ω3.6 260 解析: 多用電表選擇直流電壓10 V擋,由圖示可知,其分度值為0.2 V,示數為3.6 V;選擇開關置于電阻“×10”擋,由圖示表盤可知,其示數為26×10 Ω=260 Ω。12345(4)小徐同學要進行二極管正反向電阻測量實驗,他可選用以下器件中的 。(填字母)解析: 由選項中的元件可知,A是電容器,B是二極管,C是電阻,因此可以選擇B進行實驗。B 123455. (2025·山東德州聯考)某物理愛好者設計了一個三擋位(“×1”“×10”“×100”)的歐姆表,其內部結構如圖所示,K為單刀三擲開關,R為調零電阻,R1、R2、R3為定值電阻,表頭G的滿偏電流為Ig,內阻為Rg,干電池的電動勢為E,內阻為r。用此歐姆表測量某待測電阻的阻值,回答下列問題:(1)歐姆表的兩只表筆中, (選填“a”或“b”)是紅表筆。a 解析: 電流從紅表筆流進歐姆表,從黑表筆流出歐姆表,歐姆表紅表筆與內部電源負極相連,所以圖中a是紅表筆。12345(2)當歐姆表的擋位為“×100”時,應將單刀三擲開關K與 (選填“1”“2”或“3”)接通。解析: 當開關K撥向1時,回路中滿偏電流小,歐姆表內阻大,中值電阻大,能夠接入待測電阻的阻值大,倍率較大,即為“×100”擋位。1 12345(3)若從“×10”擋位換成“×1”擋位,再進行歐姆調零時,調零電阻R的滑片應該 (選填“向上”或“向下”)調節。解析: 從“×10”擋位換成“×1”擋位。即開關K從2撥向3,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E=Ig2(R調零2+r)+Ig(Rg+R3)E=Ig3(R調零3+r)+Ig(Rg+R2+R3)又Ig2<Ig3則R調零2>R調零3即調零電阻接入電路的阻值減小,因此滑片向下滑動。向下 12345(4)在“×100”擋位進行歐姆調零后,在a、b兩表筆間接入阻值為6 000Ω的定值電阻R0,穩定后表頭G的指針偏轉到滿偏刻度的;取走R0,在a、b兩表筆間接入待測電阻Rx,穩定后表頭G的指針偏轉到滿偏刻度的,則Rx= Ω。4 000 解析: 在“×100”擋位進行歐姆調零,則Ig1=在a、b兩表筆間接入阻值為6 000 Ω的定值電阻R0,穩定后表頭G的指針偏轉到滿偏刻度的,則=在a、b兩表筆間接入待測電阻Rx,穩定后表頭G的指針偏轉到滿偏刻度的,則=聯立解得Rx=R0則Rx=4 000 Ω。12345THANKS演示完畢 感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實驗十三 練習使用多用電表 練習(含解析).docx 實驗十三 練習使用多用電表.docx 實驗十三 練習使用多用電表.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