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松雷中學2024-2025學年度(下)期中考試八年級歷史試題一、選擇通(每題2分,共34分)1.作家莫言獲諾貝爾獎的小說《娃》有以下描寫:“1962年秋季,高密東北三萬畝地瓜獲得了空前的大豐收。跟我們鬧了三年別扭、幾乎是顆粒無收的土地,又恢復了它寬厚仁惹、被慨奉獻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畝產超過了萬斤,”出現此現象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使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C.大躍進使糧食產量極大提高D,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生產2.大寨原是山西省的一個貧窮小山村。新中國建立后,大賽人民開山鑿坡,修造梯田,糧食畝產增長了七倍。1963年,當地追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黨支部書記陳永貴帶領社員自力更生,重建家園。其體現的時代精神是()A,開天辟地,敢為人先B.英勇頑強,舍生忘死C.艱苦奮斗,奮發圖強D,實事求是,敢閱新路3.聯系與比較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某斑的學生用這方法比較中國共產黨的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同點,得出下列結論,其中不正確的是()①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重要轉折意義的會議②都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③都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④都確定了經濟建設為黨的工作重點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二者的共同點是()A.以武裝斗爭為主線B。實事求是,依據國情來選邦道路C.以經濟建設為中心D.。百廢待興,建設社會主義共和國5.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廠長經理在《福建日報》上發出“南給我們松綁”的呼吁。隨后,《人民日報》轉載了這封呼吁信,將“松綁”風吹響全國。這里的“松綁”主要是指()A.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B.進行三大改造C.結束文化大革命D.實施一五計劃6.它以農戶或小組為承包單位,擴大了農民的自主權,克服了管理過分集中和平均主義的弊病,堅持了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的公有制,使多年來新形成的生產力更好地發揮作用。“它”的實質是()A,生產力的發展B.生產關系的調整C.所有剩的變化D.分配方式的改變7.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不斷調整農村政策。關于1950年土地改草和20世紀80年代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都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B.都解放了農村生產力C.都讓農民擁有了土地的所有權D.都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8.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國有企業存在政企職責不分,條塊分割,國家對企業統得過多過死,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義嚴重。針對這一弊端,我團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A,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B.實行聯產承包C.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D.增強企業活力9.J992年,被人們稱為中國改革的分水嶺。世界銀行前駐華首席經濟學室華而誠曾講道:“如果說此前中國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應該說人們終于看到了健道口的光亮。”這是因為()A。人民公社體制趨于瓦解B.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已確立C,國有企業改革成效顯著D.對外開放格局的最終形成10.1980年,我國建立深圳等經濟特區:1984年,開發14個沿海城市:1985年,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1988年,劃海南島為經濟特區:1992年,決定開放內地部分省會城市、沿江沿邊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13年,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