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質量檢測試卷高一歷史考試時長:90分鐘分值: 100分命題人:一、單選題(每小題3分,共60分)1.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變成食物的生產者,實現第一次生產力大飛躍。這主要得益于()A.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 B.國家開始形成C.私有制的逐漸產生 D.早期城市的出現2.文明是人類創造的全部物質和精神成果。文明誕生的基本標志包括()①階級的產生②國家的形成③文字的出現④機器生產的出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埃及早期階梯式的金字塔就對蘇美爾的建筑進行了有意識的借鑒,象形文字也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蘇美爾楔形文字的書寫方式。巴比倫的法典、腓尼基的字母文字、波斯的行省制度等文明元素均為古希臘羅馬文明的成長提供了營養成分。”該材料論述的主題是()A.世界文明的多元特點 B.人類文明的產生C.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 D.古代帝國的擴張4.在羅馬帝國的廢墟和日耳曼人遷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國的基礎上,西歐進入封建社會。西歐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是()①封君封臣制度②行省制度③莊園與農奴制度④中央集權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5.“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是()A.封君封臣制 B.君主立憲制 C.基督教權制 D.總督制6.《一千零一夜》這部作品集結了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的故事,如《阿拉丁和神燈》和《辛巴達船長》。《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帝國時期的文學瑰寶。據此可知,阿拉伯人()A.以發展多元文化為旨歸 B.推動了東西方文明交流C.積極推廣伊斯蘭教文化 D.吸收了不同地區的文化7.8-10世紀,在連接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上,為東西方文化與貿易交流搭起橋梁的是()A.羅馬人 B.馬其頓人 C.阿拉伯人 D.日耳曼人8.15世紀末開始,大西洋沿岸的西歐人掀起了探索通往東方的新航路的熱潮。西歐人開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A.對金銀財富的需求 B.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C.擴大殖民地的要求 D.為了對外傳播天主教9.到15世紀80年代,歐洲“幾乎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知道地球是圓的,地球被大洋環繞”。證實了這一理論的是()A.迪亞士船隊 B.達伽馬船隊 C.哥倫布船隊 D.麥哲倫船隊10.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在歐亞大陸之間販運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絲綢和寶石。到18世紀末,這種有限的奢侈品貿易轉變為大宗生活必需品的大規模貿易,如煙草、蔗糖和棉花等,跨大西洋貿易尤為如此。這一轉變()A.源于殖民擴張的拓展 B.加劇了東西貿易的失衡C.取代了舊航線的運輸 D.體現了商業革命的發展11.帝國主義列強在早期殖民擴張時期進行侵略的方式是()A.瓜分世界 B.資本輸出 C.商品輸出 D.暴力掠奪12.意大利佛羅倫薩劇作家利昂·巴蒂斯塔·阿爾貝蒂寫道:“人們只要想做,沒有什么做不到。”這一觀點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人文主義 B.科學主義 C.理性主義 D.民族主義13.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導火線是()A.天主教會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 B.羅馬教皇向教民出售贖罪券C.教皇修建教堂 D.天主教會出賣教會職位14.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它標志著()A.君主專制的加強 B.君主立憲制的建立C.民主共和制的確立 D.責任內閣制的形成15.下列關于近代英美兩國政體的說法正確的是()A.國家元首都由人民選舉產生 B.政府的首腦都要對議會負責C.國家元首都掌握最高的軍政大權 D.都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結果16.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下列成就中不屬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是()A.史蒂芬孫的火車 B.貝爾的電話 C.卡爾本茨的汽車 D.萊特兄弟的飛機17.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明創造最為突出的國家是()A.英國和俄國 B.美國和德國 C.俄國和日本 D.法國和日本18.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第一次嘗試是()A.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B.英國憲章運動C.巴黎公社革命運動 D.俄國十月革命19.第一部較為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偉大著作,國際工人運動的第一個戰斗綱領是()A.《共產黨宣言》 B.《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C.《資本論》 D.《四月提綱》20.印第安人從特斯科科湖中撈起淤泥,堆積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動園地。淤泥非常肥沃,耕種者甚至每年可以從他們的田園中獲得7次收成。這一特殊的農業技術的發明者是()A.瑪雅人 B.阿茲特克人 C.印加人 D.班圖人二、材料題(共40分)21.閱讀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記者:“是什么原因促成你有西行的設想?”回答:19歲那年,葡國航海家達·伽馬完成首航印度壯舉,他帶回許多珠寶香料和布匹,一本萬利,成了巨富。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激勵,我下定決心要超越達·伽馬,好望角風浪太大,我要另辟到達東方的安全航道。”材料二 1498年,達·伽馬抵達印度的卡里庫特時,一位當地人問葡萄牙人到底想要得到什么,達·伽馬回答說:“基督教和香料。”赫爾南多·科特斯在準備征服墨西哥時宣稱:“我為獲取金子而來,而不是來當農民種地的。”-約翰·馬凱等《世界諸國史》請分析:(1)根據材料一,判斷文中的我”是指哪位航海家。他與其他航海家道而行的依據是什么?(4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出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8分)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英國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政體..。新政體兼有民主制(議會下院)貴族(議會上院)和君主制(國王)三大要素......新體制通過大幅度提高議會的權威實現了對王權的有效限制。-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最高行政權屬于總統,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由選舉產生,每屆任期四年。.....最高立法機構是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議員每州兩名,任期六年,每兩年改選其中的1/3;眾議員根據各州人口比例選出,任期兩年。司法權屬于各級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總統任命,參議院批準,終身任職,他們擁有最高司法權。......而且還把五個黑人折合為三個人來計算南方各州的人口總數。-摘編自王斯德《世界歷史》材料三“1873年,新調整的議會開始了制憲工作。議會圍繞著政體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直至875年1月,國民議會才以一票多數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而使共和政體在法律上得以確立起來。”-摘自人民版《歷史》必修一(1)材料一中“全新的政體”指的是?(4分)(2)從材料二中描述的內容判斷這部憲法的名稱?該憲法三原則是什么?(8分)(3)法國1875年憲法只以一票的優勢通過,說明了什么問題?(2分)23.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材料二 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在英國和其他先進國家先后發生的產業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這些國家的統治地位。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的發展需要日益擴大的銷售市場和原料供給地。-摘自李琮主編的《世界經濟百科辭典》材料三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完成了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的過渡。在這一階段,壟斷資本已在世界市場上占據統治地位,壟斷資本為了追逐最大限度利潤,大大推動了資本的輸出,從而逐步形成了統一的、無所不包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摘自李琮主編的《世界經濟百科辭典》(1)材料一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什么?該事件使世界貿易中心發生了怎樣的轉移?(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產業革命”的發源地及其開始的標志。(4分)(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6分)高一歷史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C B A D C B D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A B B D A B C A B21.(1)麥哲倫;地圓說。(4分)(2)動機:①經濟根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②社會根源:歐洲人對貴重金屬和香料的渴求。③直接原因:商業危機,西歐人被迫另辟抵達東方的新航路。④宗教根源:基督教會為了傳教,不惜使用武力進行“圣戰”,成為海外擴張的重要推動力。⑤政治:歐洲各國君主強化王權,積極擴張,⑥思想動力: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思想⑦條件:歐洲造船和航海技術上、天文地理知識的進步。(每點2分,答對4點得8分)22.(1)君主立憲制。(4分)(2)憲法:美國《1787年憲法》原則:聯邦制原則、三權分立與制衡原則、人民主權原則。(8分)(3)法國保皇勢力強大;法國共和制確立過程的艱難性(或法國的民主共和制來之不易);民主共和的潮流不可阻擋。(2分)23.(1)新航路開辟;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4分)(2)英國,珍尼紡紗機的出現(4分)(3)第一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