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歷史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考試結束時,將答題卡交回。3.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959年,美國學者薩繆爾·克萊默在其暢銷書中列舉了某一古代文明的39個“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學校、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農書”、最早的伊甸園、最早的文字等。這一古代文明是A.古代西亞文明B.阿茲特克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地中海文明2.圖1是對中古時期某帝國的描述。符合下列全部描述的是(1)一度壟斷東方奢侈品在歐洲市場的貿易 (2)傳承羅馬法,成為其文化的標志性成就 (3)首都地處交通要沖,戰略地位重要圖1A.波斯帝國 B.俄羅斯帝國 C.拜占庭帝國 D.亞歷山大帝國3.公元1000-1300年間歐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史學家通常稱之為中世紀盛期。可以作為此觀點證據的史實是A.西歐封君封臣制度的形成 B.近代民族國家的建立C.《查士丁尼法典》的頒布 D.一些城市興辦了大學4.印加帝國修筑了兩條縱貫全國的公路,一條沿海,一條穿山,全長2000多公里,路上設有驛站和烽火信號系統,在4小時內可傳達3200多公里,還在河流和峽谷處架設吊橋,最長的達60米。據此可知,印加帝國A.社會組織能力強大 B.公共服務設施完備C.對外貿易空前繁榮 D.疆域版圖范圍擴大5.圖2呈現了小麥洲際間傳播的大致路線。這反映了A.南亞地區是小麥的原產地 B.小麥的洲際傳播開始于新航路開辟C.小麥經東南亞傳入大洋洲 D.小麥由歐洲人傳入南美洲和北美洲6.1609年,阿姆斯特丹出現了銀行和證券交易所,銀行由政府出面做擔保,保證其信譽,證券交易所發行的第一張股票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票;同年,荷蘭人格勞秀斯發表《海洋自由論》,提出在上帝的海洋上“自由航行”是上帝的法則。這些史實說明荷蘭A.具備了海外擴張有利條件 B.推動了歐洲的價格革命C.建成了資本主義工業強國 D.打破了英國的海上霸權7.圖3是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美洲與非洲的三角貿易示意圖。這種貿易圖3A.推動了非洲的民族獨立浪潮 B.打破了各大洲間孤立狀態C.加速了北美的資本原始積累 D.加強了東西方的貿易聯系8.在14、15世紀,一類新的食譜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威尼斯等地出現,并被“暴富新貴”普遍接受。它們用當地語言而非拉丁文寫成,條理分明地記述了菜品的烹飪方法,還標注了食材的精確用量,其中很多菜品都是前所未有的。這一現象A.是市民階層獲得自治權的表現 B.表明教會權威受到挑戰C.反映了中世紀莊園經濟的發展 D.體現出人文主義的思想9.在馬丁·路德的支持下,德意志紐倫堡市政府推行假日改革,在新日歷中只有37%的天主教節日得到保留,并允許城市工人自己決定是否在宗教節日期間休假。紐倫堡市的假日改革A.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動搖了專制王權的地位C.有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D.解除了宗教對人性的束縛10.沒有巨富與極貧,“不大的一塊田地,宅旁有一座花園,一個水聲潺潺的泉眼,再加上一片小樹林”,是他宣示的社會理想。社會底層的生活,使他對大部分國家的政府持批判態度,他認為人類生而自由、平等,他的思想啟發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領導者。他稱得上是A.人民主權捍衛者 B.現代經濟學之父C.近代科學之父 D.文藝復興先驅11.1791年8月,200多黑人奴隸在“爭取自由,寧死不當奴隸”的口號下起義,由于起義者提出了廢除奴隸制的要求,得到了廣大黑人奴隸的支持,起義迅速蔓延并于1804年1月1日建立世界上第一個黑人共和國。這一事件的出現A.標志著奴隸貿易的終結 B.緣于美國推行“門羅主義”政策C.加速了拿破侖帝國覆滅 D.拉開了拉美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12.1830-1896年美國生產1蒲小麥由3小時變為10分鐘;1869年美國運輸1蒲小麥到英國需37美分,1905年縮短到5美分。上述變化的主要物質支持是A.農業技術的進步 B.電力應用的普及C.生產工具的更新 D.工廠制度的建立13.1894年,美國記者亨利·勞埃德在《富與國民的對立》中指出,標準石油公司操縱市場,以便消除競爭。他還稱“自由創造富裕,但富裕毀滅自由”。這反映了美國A.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 B.重商主義的形成C.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D.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14.圖4是1900-1950年英、美、法、德四國制造業出口占比變化示意圖。其中③對應的國家是圖4A. 美國 B.英國 C.德國 D.法國15.1831年,英國工人在《人民之聲報》上宣布:“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工人們是中間和上層階級的支持者,他們是生產過程中的神經和靈魂,因而又是國家的神經和靈魂。”可見,此時英國工人A.民族獨立要求不斷高漲 B.意識到科學理論的重要性C.已具備自發的階級意識 D.呼吁工人運動的國際聯合16.表1呈現了19世紀中后期到20世紀初不同時段內,西方國家政治軍事類同盟和協定的數量。這一數量變化表明該時期表1時段(年) 同盟和協定數量(個)1870-1879 201880-1889 311890-1899 611900-1904 108A.世界性國際組織涌現 B.舊有國際秩序瓦解C.歐洲集體安全體制建立 D.西方各國矛盾激化17.1917年10月8日,新的彼得格勒蘇維埃執行委員會成立,由13名布爾什維克、6名社會革命黨人和3名孟什維克組成,布爾什維克黨人當選為蘇維埃主席。在莫斯科等大城市的蘇維埃中,布爾什維克黨人也取得了主導地位。這A.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嘗試 B.奠定了十月革命勝利的組織基礎C.表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完成 D.標志著蘇維埃政權取代臨時政府18.圖5為1918年10月23日英國《笨拙》雜志刊登的一幅漫畫《大兵與文官》。該漫畫揭示出圖5A.英國對德國的強烈擔憂 B.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非正義性C.戰后國際關系體系的脆弱 D.英、法、美利益訴求的一致性19.圖6為弗拉基米爾·塞爾羅夫1950年創作的油畫《農民代表訪問列寧》:列寧正專注地聽取和記錄三位衣著破爛的農民的短訴。農民傾訴的主題,最有可能的是圖6A.余糧收集制 B.糧食稅制度C.農業集體化 D.“新經濟體制”改革20.1947年,丘吉爾問道:“現在的歐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礫,是一個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發源地。”二戰后的西歐荒蕪不堪,民窮財盡。美國認為復興歐洲乃是系美國稱霸世界的全局問題。為此,美國采取的措施是A.實行馬歇爾計劃 B.促進歐洲聯合C.提出杜魯門主義 D.成立經互會21.圖7為印度藝術家奇塔普羅薩德于1950年創作的沒畫《放開亞洲》。該沒畫意在揭示圖7A.美國是亞洲解放浪潮的最大障礙 B.世界殖民體系在亞洲已走向瓦解C.新興民族國家依然面臨嚴峻挑戰 D.亞洲已經成為美蘇冷戰的主陣地22.1968年,加勒比自由貿易協會成立,該組織在成立初期規定,“發達”和“不發達”成員國分別在5年和10年內取消其他成員國的進口稅。這說明該組織A.具有反殖民主義性質 B.打破兩極格局束縛C.主張成員國公平合作 D.建立多邊貿易體制23.據1984年世界銀行統計顯示,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出口商品的數量與價格的年均增長情況(%)如表2所示。導致其中數據變化的關鍵因素是表2產品 數量 價格1961-1970 1970-1982 1961-1970 1970-1982銅 2.7 -0.3 9.5 -7.2咖啡 4.3 1.0 0.3 1.8花生油 5.4 -7.1 0.1 -4.0棕櫚油 -9.7 -6.7 -2.3 -3.2A.不平等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B.交通改善推動了經濟發展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D.第三世界加強團結與合作24.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4年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統計,七國集團國內生產總值全球占比由2000年的43.28%下降到29.64%,而同期金磚國家則由21.37%上升到35.43%,該變化有利于推動A.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B.南北發展模式趨同C.政治多極化趨勢出現 D.世界金融秩序穩定25.近年來,人工智能寵物作為情感支持工具被引入到歐洲國家的護理院和老年社區中。如人工智能寵物小海豹“帕羅”可以感知到人類的觸摸和聲音,已經在德國數十個護理機構中被應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癥。這反映了A.科技的發展造福人類社會生活 B.二戰后西方加大國家的宏觀調控與科技投入C.二戰后西方國家對社會福利的改革D.人工智能寵物的出現標志著生產關系新變革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希臘城邦的公民大多數躬耕垅畝,住在鄉村,由于實行公民輪番執政,城邦中不存在城市與鄉村的對立。“城市連同屬于它的土地是一個經濟整體”,城市既是民選的官員施政的中心,也是全體公民集會,參政和舉行各種社會活動的場所,城邦國家一般只有一個本土中心城市,它是城邦國家之根本。城市在戰爭中具有很強的軍事功能,一旦失守,就意味著城邦的滅亡。--摘編自張南,周伊《春秋戰國城市與古典希臘城市比較論》材料二(1)依據材料,對古代希臘城市的特點進行說明。(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大不列顛帝國大觀》地圖集進行解讀。(8分)27.(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1719-1785年英國頒布的相關政策時間 相關政策1719年 英國通過法令禁止技術工人移民國外1733年 英國制定《糖漿法案》,對外國產品征收重稅,并對從法國進口的商品征收高額關稅或禁止進口1750年 英國立法禁止羊毛、鋼鐵等相關技術出口,并對誘感技術工人出國的人處以罰款和監禁1774年 英國立法禁止紡織技術出口1785年 金屬制造技術被禁止出口,新興工業城市成立商業委員會搜查工業間諜--摘編自【英】馬克辛·伯格《奢侈與逸樂:18世紀英國的物質世界》談談你對18世紀的英國通過保持技術優勢迅速崛起的理解。(10分)28.(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448年,葡萄才人在幾內亞的科納克里獲得了在西非的第一塊植民地,1483年,一支葡萄才探險隊抵達位于中非地區的剛果王國并建立商業關系。1502-1520年間,葡萄才人以武力爭取了東非沿海地區的港口和城市,17世紀以后,荷蘭、英國、法國等國陸續入慢非洲,總的來看,16-17世紀,西稱、中非,南非和東將已經被納入了歐洲人建立的貿易網絡之中,歐洲從非測進口黃金和奴隸,向非洲出U工業品或手工制品。1884年11月至1885年2月,15個歐美國家在德國召開柏林會議協商非測問題.....到1912年,西方列強已經占領了非測95%左右的土地,非洲大陸已基本被瓜分完畢。(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方侵略非洲的演變趨勢。(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二戰后非洲的獨立進程。(8分)29.(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增加財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礎只有一個,這就是大工業。如果沒有資本主義的大工廠,沒有高度發達的大工業,那就根本談不上社會主義,而對于一個農民國家來說更談不上社會主義了......不挽放重工業,不恢復重工業,我們就不能建成任何工業。而沒有工業,我們就會天亡而不成其為獨立國家。--摘自《列寧全集》材料二 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世界發展大事記(部分)時間 事件1993年 歐洲聯盟成立1995年 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1999年 二十國集團成立2001年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9年 中國和其他金磚國家領導人建立定期會略機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當時蘇維埃政權為什么要實現快速工業化戰略。(6分)(2)根據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將表中的事件分為兩類,并說明分類理由。(6分)高一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2025.5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5 ACDAD 6-10 ACDCA 11-15DCDCC 16-20DBCAA 21-25CCAAA二、材料題(共50分)26.(14分)(1)古希臘的中心區域是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中的部分島嶼,多山少平原,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城邦逐漸發展起來,城邦的典型特征是小國寡民,公民直接參與國家管理(直接民主制度的影響)等。古代希臘城市是城邦國家的核心(城邦核心)。在經濟方面,城市與農村緊密相連(城鄉經濟一體),在政治方面,城市是全體公民的政治活動中心(政治中心化),在軍事方面,城市具有重要的軍事功能(軍事要塞化)。對希臘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等。(6分)(2)17世紀,由于經濟發展,各地聯系加強,民族國家發展,英國王權加強,主權意識也在增強,加上當時地理知識的豐富,及自然科學的進步帶來繪圖技術的發展,這一時期創作出了《大不列顛帝國大觀》地圖集。其內容豐富,不僅記錄了大量地理信息,還包括歷史、政治、社會等信息,尤其是突出王權的地位,深受王室和社會青睞。作為地圖集,它進一步推動了人們地理歷史知識的進步,有助于強化英國人的民族認同,宣揚王權,有利于君主專制的加強,為英國后來的崛起奠定一定的基礎。(8分)27.(10分)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不斷發展。18世紀的英國制定法律禁止紡織、鋼鐵等制造技術及相關的技術工人外流;實行高關稅政策,限制某些商品的流入,保護本國產業的發展。英國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促進經濟發展和貿易擴張,在激烈的工商業競爭中逐步確立了英國經濟的優勢地位。英國對保持技術優勢的重視,促進了英國資本的原始積累,推動了英國經濟的發展,為工業革命的開展奠定了物質基礎。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世界經濟的交流進程。(10分)28.(14分)(1)演變趨勢①侵略國家:由15-16世紀葡萄牙為主,到17世紀后擴大到荷蘭、英國、法國等西歐國家,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擴展到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②侵略區域:由沿海到深入廣闊內地。③侵略方式:由建立商站、殖民據點,進行黑奴貿易,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瓜分非洲。(6分)(2)二戰后,歐洲殖民國家實力大幅削弱,無力維持海外殖民統治,非洲大陸民族意識覺醒,掀起民族獨立風暴。埃及于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國;1956年,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非洲的獨立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推動了殖民體系的瓦解;非洲民族獨立,為戰后非洲經濟社會的恢復與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非洲獨立壯大了第三世界力量,推動世界多極化趨勢,影響了世界格局。(8分)29.(12分)(1)蘇維埃政權是當時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處于敵對勢力包圍中;經濟技術落后,國防薄弱;如不快速發展重工業、實現工業化,經濟、技術就不能獨立,政權將被扼殺。(6分)(2)示例:類別一:歐洲聯盟成立、二十國集團成立、中國和其他金磚國家領導人建立定期會晤機制。理由:三者反映了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歐洲聯盟成立,成為國際舞臺上的重要力量;二十國集團成員涵蓋面廣,包含了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在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金磚國家領導人定期會晤機制的建立,增強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類別二:歐洲聯盟成立、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二十國集團成立。理由:四者反映了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歐洲聯盟是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反映了各國經濟依存度增加;二十國集團在協調各國宏觀經濟政策、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