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沈陽市虹橋初級中學七年級下期中學情調研歷史學科本卷共19小題,湖分70分,考試時長6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已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趣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涂選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趣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留存好,答題卡交回。一、單項選擇題(共30分)1.下圖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朝代更迭示意圖,該示意圖反映出這一時期的歷史發展趨勢是北朝魏北魏東魏尸北齊蜀西晉國西魏一北周-隋吳東晉宋齊梁仁陳南朝A.中央集權的加強B.分裂走向統一C.南北政權并立D.政權更迭的頻繁2.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重大變革。它有利于選拔封建統治人才,提高行政效率,適應了大一統帝國的政治需要。科舉制創立于A:案朝B.北魏C.隋朝D、元朝3.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A.“文景之治”B.“光武中興”C.“貞觀之治”D.“開元盛世”4.論從史出是歷史學習的基本原則之一。“唐朝滅亡之后,北方黃河流域相繼出現了五個政權,歷經54年,每個政權平均約為10年}最短的不到四年。”據此可知,這一時期()A政權更迭頻繁B.民族交融不斷加深C.統一必是大勢所趨D.騷域面積不斷擴大5.唐朝詩人王建在(涼州行》中有這樣的詩句:蕃人(少數民族)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這首詩反映出A,唐朝各民族間相互交融,相互彩響B.唐朝與周邊國家友好往來C.唐朝盛行少數民族音樂,家家傳唱D.唐朝與日本友好交流往來6,某同學對唐朝歷史很感興趣,搜集了下圖的素材進行研究。他研究的主題應該是唐(浪漫的過歌情懷:1中石"計仙”文汾非愿:遒幼的法風件:顏典卿鯽飛頭勒禮仲》奔放的繪風格:關道子《送子人圖)悠場的異域許樂:唐彩駱駝我樂佰A.經濟發展B.中外交往C.文學藝術D.社會風氣7.依靠可信史料認識歷史是學習歷史應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研究“唐代歷史”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A書籍(附唐英雄傳》B.電視劇《大唐飛歌》c唐墓槊出土黑人俑D.司馬光《資治通鑒》8.“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牢牢地控制了軍權”,“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加強對地方稅收的控制,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是()4加強思想控制B.強化中央集權C.有利于人才選拔D.促進經濟繁榮一9.宋代以武舉來選拔武將。但據張希清先生研究,北宋武舉共開科取士28榜,取士88人,還不及一榜文舉取士之多。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崇文抑武的治國方針B.社會階層的流動加強C.民族政權并立的格局D.印刷術取得重大突破10.“…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岳飛、辛棄疾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