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麓山國際2025屆高三上學期考前演練卷物理參考答案單選題: DAA BCD多選題:7.BD 8.BD 9.AC 10.BD實驗題:11.(1)AD (2) (3)A12.(1)最小 (2)B (3)計算題:13.(1)設活塞P穩(wěn)定時的壓強為第一次穩(wěn)定時 (2分)由玻意耳定律知 (2分)解得, (3分)(2)設打開閥門后,活塞Q的移動距離為x由玻意耳定律知 (2分)(2分)解得 (3分)14.(1)設擋片第一次下落至桌面時的速度,由運動學公式:(2分)解得: (2分)(2)擋片第一次彈起后A、B的加速度:(1分)(1分)設擋片第一次彈起后二者相碰所用時間為t,則:(1分)解得: (1分)(3)圓環(huán)A與擋片碰撞前各自的速度:, (1分)圓環(huán)A與擋片碰撞:(2分)(2分)解得:, (2分)即碰后A、B的速度大小均為415.(1)電子A射入電場Ⅰ后做類平拋運動有(1分)(1分)(1分)聯(lián)立可得: (1分)(2)電子A射入磁場后沿y軸方向以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平面上的投影為勻速圓周運動,設其運動半徑和周期分別為和T,則有, (1分), (1分)則電子A射入磁場后與y軸間最大距離的x軸坐標和y軸坐標分別為(1分)(其中,1,2,3…) (2分)則坐標為(其中,1,2,3…) (1分)(3)電子B射入磁場后與電子A的距離保持不變,則二者軌跡為共軸螺旋線結合,類比求解過程可得: (1分)結合幾何關系可知:(3分)根據(jù)類平拋運動(2分)麓山國際2025屆高三上學期考前演練卷物 理考試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監(jiān)考員將試題卷,答題卡一并收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4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某場冰壺比賽中,投擲出的冰壺沿直線運動,運動員通過刷冰使冰壺在逐漸減小的摩擦力作用下停到指定位置。能正確反映該過程中冰壺的位移x、速度v、加速度a隨時間t變化規(guī)律的圖像是( )A. B. C. D.2. 如圖所示,人拉著拉桿箱沿水平地面勻速運動,其施加的拉力F沿拉桿的方向,且與地面的夾角為,當改變角時,為了維持勻速運動需改變拉力F的大小。已知地面對箱子的阻力是箱子對地面壓力的k倍,則拉力F最小時,的值為( )A. B. C. D.3. 如圖所示,三塊完全相同的勻質板狀工件上下對齊碼放在卡車上,只有最下面的工件與車廂底部固定。若運輸途中司機緊急剎車,工件出現(xiàn)的狀態(tài)可能是( )A. B.C. D.4.如圖所示為甲、乙兩輛汽車從0時刻開始做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圖像,甲的圖像為拋物線,且坐標原點即為拋物線最低點,乙的圖像為傾斜直線.已知甲圖像在時刻的切線與乙圖像平行,圖中坐標均為已知量。則在0時刻甲、乙兩車間的距離為( )A. B. C. D.5.如圖甲,O點為單擺的固定懸點,現(xiàn)將擺球拉到A點,釋放擺球,擺球將在豎直面內的A、B之間來回擺動。圖乙表示細線對擺球的拉力大小F隨時間t變化的曲線,圖中為擺球從A點開始運動的時刻,則該單擺的周期為( )A. B.C. D.6.一帶正電的粒子只在電場力作用下沿x軸正方向運動,其電勢能隨位移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其中段是關于直線對稱的曲線,段是直線,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處電場強度最小,但不為零B.粒子在段做勻變速運動,段做勻速直線運動C.段的電場強度大小均勻增大D.在處的電勢的關系為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5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7. 2023年9月21日,“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正式開講,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進行授課,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夢天實驗艙內進行授課。在天宮課堂上,航天員老師在太空實驗室中做如圖所示實驗。一根長為L的不可伸長的輕繩,一端固定于O點,另一端系一質量為m的小球可視為質點。開始時,小球位于位置M,O、M間距離,繩子處于松弛狀態(tài)。小球突然受到一瞬時沖量后以初速度垂直于OM向右運動,設在以后的運動中小球到達位置N,此時小球的速度方向與繩垂直,則小球從M運動到N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小球的機械能守恒 B. 輕繩對小球做功不為零C. 小球始終做勻速圓周運動 D. 小球在N點時的速度大小為8. 2024年10月11日10時39分,我國在東風著陸場成功回收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wèi)星——實踐十九號衛(wèi)星。某航天器的回收過程如圖所示,回收前在半徑為(為地球的半徑)軌道Ⅰ上做勻速圓周運動,周期為;經(jīng)過點時啟動點火裝置,完成變軌后進入橢圓軌道Ⅱ上運行,近地點到地心的距離近似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從點到點的最短時間為B. 探測器在點的線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 探測器與地心連線在Ⅰ軌道和Ⅱ軌道的任意相等時間內掃過的面積相等D. 探測器在軌道Ⅰ上經(jīng)過點時的加速度等于在軌道Ⅱ上經(jīng)過點時的加速度9. 滑雪場一段平直坡道傾角為,質量為的滑雪者收起滑雪杖由靜止開始自由下滑,下滑的加速度恒為(為重力加速度),滑雪者沿坡道下滑過程中,豎直方向下降的高度為。對于下滑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合外力做的功為 B. 動能增加C.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 D. 機械能損失10. 圖甲為一列簡諧橫波在t=0時刻的波形圖,圖乙為介質中x=2m處的質點P的振動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B. 波速為20m/sC. t=0.15s時刻,質點P位置坐標為(5m,0)D. t=0.15s時刻,質點Q的運動方向沿y軸負方向非選擇題:共56分。11.(本題6分)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1)組裝單擺時,應在下列器材中選用 (填選項前的字母)。A.長度為左右的細線 B.長度為左右的細線C.直徑為的泡沫球 D.直徑為的鐵球(2)測出懸點O到小球球心的距離(擺長)L及單擺完成n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t,則重力加速度 (用L、n、t表示)。(3)用測量的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圖像,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學作出的圖線如圖2中的a、b、c所示,其中圖線a和b平行,圖線b和c都過原點,圖線b對應的g值最接近當?shù)刂亓铀俣鹊闹怠t相對于圖線b,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填選項前的字母)。A.出現(xiàn)圖線a的原因可能是誤將懸點到小球上端的距離記為擺長LB.出現(xiàn)圖線c的原因可能是誤將51次全振動記為50次C.圖線c對應的g值小于圖線b對應的g值12.(本題6分)某新型智能恒流源,能穩(wěn)定輸出大小為I0的電流。某實驗小組利用此恒流源測量一定值電阻Rx的阻值。他們又找來了一塊電流表A(內阻未知且很小)、滑動變阻器R、電阻箱R'、導線若干,并連接如圖甲所示電路圖。(1)為了保證電流表的安全,閉合開關前應將電阻箱R'的阻值調到 (填“最大”或“最小”)。(2)該同學通過改變電阻箱R'的阻值R0,同時記錄電流表A的示數(shù)為I,得到多組數(shù)據(jù),他采用圖像法處理數(shù)據(jù),為使圖像為一條直線,應描繪的是 圖像。A. B. C. D.(3)該同學描繪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則電阻Rx的阻值為 (用a,b,c表示)。13.(14分)如圖所示,用一個帶有閥門的細管將截面積均為S的導熱氣缸A和B連通。氣缸A的內深度為H,氣缸B的左端和輕質活塞Q用原長為的彈簧連接(初始時彈簧處于原長)。現(xiàn)將閥門關閉,由氣缸A管口放入活塞P,活塞穩(wěn)定后距離氣缸底部為。之后打開閥門,氣缸A中氣體緩慢流入氣缸B,系統(tǒng)在活塞P恰不接觸缸底部時穩(wěn)定。已知兩活塞均光滑且密閉性良好,環(huán)境溫度恒定,大氣壓強為,缸內氣體均可視為理想氣體,忽略細管和彈簧的體積,重力加速度為g。求:(1)活塞P的質量m;(2)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14.(14分)如圖所示,質量為1的圓環(huán)A套在豎直桿B上,直桿B的下端固定有厚度可忽略的擋片,直桿B的質量為3(包含擋片質量)。在桌面上方將二者由靜止釋放,釋放時擋片距離桌面,圓環(huán)A的下端與擋片間距離。圓環(huán)A與直桿B間的滑動摩擦力。所有碰撞均為彈性碰撞且碰撞時間極短,重力加速度g取10,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不計空氣阻力。求:(1)擋片第一次下落至桌面時的速度大小;(2)擋片第一次彈起后經(jīng)過多長時間與圓環(huán)A第一次相碰;(3)圓環(huán)A第一次與擋片碰撞后兩者的速度大小。15.(16分)如圖所示,在三維坐標系中,在的空間內有沿y軸正方向的勻強磁場,假感應強度大小為B;在,的空間內有沿z軸正方向的勻強電場Ⅰ;在,的空間內有沿z軸負方向的勻強電場Ⅱ;電場Ⅱ的場強大小為電場Ⅰ的k倍()。一個電子A從點以沿y軸正方向射入電場,出電場Ⅰ后從O點射入磁場。已知電子的質量為m,電荷量為e,忽略電子重力以及電子間的相互作用。(1)求電場Ⅰ的場強大小;(2)求電子A射入磁場后與y軸有最大距離時的坐標;(3)電子A射入電場Ⅰ后的某時刻,另一電子B從點(圖上未標出)以相同速度沿y軸正方向射入電場Ⅱ,電子B經(jīng)電場Ⅱ偏轉進入磁場后與電子A的距離保持不變,求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麓山5月物理答案.docx 麓山5月物理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