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師大附中2024-2025學年度(下期)三診模擬二考試高2022級歷史第丨卷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題3分)1.仰韶文化早期所發現的大量墓葬中,男性平均每墓隨葬陶器2.43件,女性平均每墓隨葬陶器2.84件,大體相當;龍山文化時期的陶寺墓葬遺址中,大型墓葬隨葬品數量多而精美,中、小型墓葬則依次遞減。這一變化說明了A.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B.階級階層關系已明顯分化C.南北方早期文明出現了明顯差異D.我國奴隸制國家正式形成2.漢武帝時設太學,立五經博士教授太學生,博士之選用,以名流充任。或被朝廷征召,或被同僚舉薦;東漢則通過保舉和考試相結合的辦法,“始試而后用,蓋欲其為人之師范”。這反映了A.博士選任更重才學B.儒學主流地位強化C.社會階層流動加速D.選官用人標準改變3.范文瀾認為,中國古文化極盛時代,號稱漢唐兩朝,南朝卻是繼漢開唐的轉關時代;唐朝文化上的成就,大體是南朝文化的更高發展。出現這一轉變的重要原因是A中原士族大規模南遷B.北方失去統一全國的動能C.全國經濟重心的南移D.南朝的制度創新遠超北朝4.北宋前期繼續設置三省六部,但其職能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仍與唐代相同的是A.三省長官均為宰相B.設置“中書門下”為宰相的辦公機構C.由中書省草擬詔令,門下省審議D.尚書省統領六部,為全國最高的政務部門5.《宋史》列傳所載文臣武將中布衣出身的占一半以上;宋代袁采《袁氏世范》說:“富貴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而今貧,或昔貴而今賤”,即所謂“貧富無定勢,貴賤無永時”。上述現象的出現,表明宋代A.政府放棄對社會的控制B.社會階層實現了身份平等C.社會的開放性程度較高D.貧富分化使社會活力不足6.明朝的海外貿易政策經歷了“開一關一開”的調整。與明朝對待海外貿易的“開一關一開”政策開放思路相反,清朝走了一個“關一開一關”的政策閉環路線。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統治者文明自信的失卻B.清王朝綜合國力的下降C.西方殖民勢力太過強大D.統治者經濟觀念的差異7.太平天國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產生了一定影響,這主要表現在它A.廢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動搖了清王朝的統治基礎C.實施了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D.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8.據中華教育改進社1924年7月出版的《中國教育統計概覽》提供的數據,當時私塾學生與學校學生大體是相當的;就一些偏遠地區來講,私塾學生往往要幾倍于學校的學生。這說明,民國初期A新式教育的發展非常緩慢B.私塾教育較正規教育更被認同C.各級政府的教育觀念落后D.經濟原因制約國家教育近代化9.1943年,國民黨在以蔣介石名義拋出的著作《中國之命運》中重提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該書認為:自由主義與共產主義之爭,不外是英美思想與蘇俄思想的對立,這兩種思想都不符合中國的國情,都違法了中國固有的文化精神。該著作的編寫A臺在增強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B.折射出反法西斯同盟破裂的隱患C.確定了抗戰后國民黨的外交方針D.反映出國共在重建國家上的分歧10.到1954年新中國與蘇聯簽訂的援建項目達到156項,到“一五”計劃末期,蘇聯援建項目共計166項,習慣上仍稱為“156項工程”。陳云在1981年說,蘇聯那時“他們對我們的援助是真心誠意的。比方說,蘇聯造了兩臺機器,他們一臺,我們一臺”。據此可知A“156項工程”促成了中蘇政治軍事同盟的形成B.蘇聯的援助是“一五”計劃實現的主要原因C.陳云的評價體現了中共黨人評價歷史的公正D.1981年中蘇兩國重新實現了國家關系正常化11.下圖是出土于阿富汗的公元前3世紀的飾板,天空中是希臘太陽神赫利俄斯,背生雙翅、手持長棍和韁繩駕車的是希臘勝利女神妮可,車上頭戴皇冠的是希臘自然女神西布莉,車子具有波斯風格。據此可知A.東西方商貿往來高度發達B.多元文化交匯現象較明顯C.希臘文化與西亞文化同源D.中亞已出現政教合一國家12.《費加羅的婚禮》是法國劇作家博馬舍在1778年創作的喜劇。當時,每當劇中的主人公在獨白中挖苦專橫、邪惡與愚昧的貴族只不過是些“除去從娘胎中出來時用過一些力氣,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庸碌之輩時,座無虛席的劇場中總會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這說明,當時法國A民眾擁有出眾的文藝鑒賞水平B.城市近代化進程領先整個歐洲C.專制王朝面臨的危機日益加深D.貴族與王權矛盾成為主要矛盾13.1835年,印度總督本丁克決定:“英國政府的偉大目標應該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間提倡歐洲的文藝和科學,所撥出的一切教育經費最后完全用在英語教育上。”這表明英國當局力圖A.將英語融入印度本土教育B.以行政手段促進印度基督教化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D.推進英國文化與印度文化融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