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協作區聯考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歷史試題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座號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把答案的字母編號填寫在答題卡里))1.中國古代許多中央王朝與西藏地區有密切往來,以下哪一事件密切了唐朝和西藏地區聯系( )A.文成公主入藏 B.設西域都護 C.設北庭都護府 D.設安西都護府2.唐朝的對外開放不僅影響到亞洲文明的發展,而且促進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唐朝“開放”的表現包括( )①鑒真東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遺唐使”來華 ④鄭和下西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武則天曾經下令:凡是官吏所在地區,“田疇墾辟家有余糧”者升官。材料體現了武則天( )A.重用人才 B.重視農業 C.善于納諫 D.提倡節儉4.以下是小明同學制作的“元朝統一”表格。其中有一處錯誤是( )A.1260年忽必烈繼承蒙古汗位B.1271改國號為元,建立元朝C.1276年改國號為元,建立元朝元攻破臨安,北宋滅亡D.1279年消滅南宋殘部,統一全國5.后人仿照杜甫憑吊諸葛亮的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所寫的“出師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淚滿襟”的詩句表達了后人對哪位歷史人物的痛惜、懷念和敬仰之情?A.文天祥 B.岳飛 C.寇準 D.秦檜6.今天的省級區劃制度,開始于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7.《全球通史》中寫道:“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中國完全由游牧民族統治…”這里的“游牧民族”指哪一民族( )A.滿族 B.氏族 C.鮮卑族 D.蒙古族8.孟憲實教授說:“在中國歷史上,唐朝是最有魅力的一個朝代。”這個朝代的建立者是 ( )A.李淵 B.李世民 C.李治 D.李隆基9.唐朝出現的曲轅犁和筒車這兩種新型工具,它們運用于( )A.農業 B.工業 C.商業 D.交通10.1115年阿骨打建立大金政權,其民族是( )A.黨項族 B.契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11.907年,后梁政權的建立,標志著唐朝的滅亡。后梁政權的建立者是( )A.朱溫 B.李治 C.王莽 D.劉備12.某歷史板報中有四個欄目(見下圖)。由此推斷該歷史板報的主題是( )主題: 在陳橋驛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重文輕武的政策;分化事權、削弱相權A.唐朝的政治 B.北宋的政治 C.南宋的政治 D.元朝的政治13.下列歷史事件與隋煬帝楊廣有關的是( )①建立隋朝 ②設置進士科 ③下令開鑿大運河 ④滅掉陳朝,實現統一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14.能夠為“自古以來,臺灣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依據的史實為( )A.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的設立 B.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的設立C.澎湖巡檢司的設置 D.四等人制的實施15.“唐朝時,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唐代女性流行著男裝,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上述這段話說明了唐朝時期( )A.民族交往與交融 B.文學藝術的豐富 C.社會風氣的開放 D.婦女地位的提高16.下列變法或改革,發生在北宋時期的是( )A.商鞅變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變法 D.唐玄宗改革17..隋朝是短暫的,但它留下的豐富物質遺產、文化遺產分別指( )A.都江堰、分封制 B.長城、小篆C.大運河、科舉制 D.清長城、文字獄18.從唐初至開元年間,勞動人民開辟出大量荒地,大大擴大了墾田面積,農業生產出現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下列不能反映這一時期唐朝農業繁榮發展的是( )A.修建很多水利工程 B.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C.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 D.墾田面積逐漸擴大19.公元10世紀到13世紀,是中國歷史上的兩宋時期。中華大地呈現出民族政權并立的特征。下列政權中曾與南宋形成對峙局面的是( )A.遼 B.西夏 C.金 D.北宋20.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進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途徑和動力。元朝時,來自中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互相通婚,逐漸吸收交融而形成的一個新民族是( )A.藏族 B.黨項族 C.回族 D.女真族21.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保甲法,將鄉村民戶加以編制,十戶為一保,民戶家有兩丁以上抽一丁為保丁,農閑時集中并進行訓練。這一措施( )A.增強了北宋的軍事力量 B.消除了農民起義的根源C.擴大了禁軍的兵員數量 D.減輕了農戶的賦役負擔22.唐朝滅亡的標志是( )A.黃巢起義 B.安史之亂 C.朱溫建立后梁政權 D.后唐政權的建立23.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這些文物共同反映出( )A.唐蕃和親 B.中外交往 C.北人南遷 D.邊界貿易24.遣唐使還將中國的風俗習慣傳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陽)節”、七月初七的“七夕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九月初九的“重陽節”等,就是那時從中國傳去的,有些節日一直流傳至今。對此解釋正確的是( )A.唐朝的制度傳播到日本 B.唐朝時期中日交流密切C.日本仿唐制建立了國家 D.很多日本人定居在中國25.下組圖片是學校歷史長廊新一期展覽中的插圖,由此判斷本期展覽的主題是( )民族交融 B.經濟發展C.文化成就 D.中外交往26.宋太祖取得政權的方式是 ( )A.割據軍閥叛亂 B.少數民族入主中原 C.大將發動兵變 D.皇族內部爭奪皇位27.唐朝時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發展。政府在今新疆地區設立的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是( )①安西都護府 ②西域都護府 ③北庭都護府 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8.1279年,攻占南宋都城,完成全國統一的是( )A.鐵木真 B.忽必烈 C.陸秀夫 D.文天祥29.宋朝給予外國商人優惠待遇,在當時有名的沿海城市都設有“蕃坊”,專供外國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國商人聚居的地方,還設立外商子弟學校,稱作“蕃學”。這反映了( )A.宋朝政府重視外國商人教育 B.宋朝統治者鼓勵對外通商C.宋朝海外交通十分發達 D.宋朝和外國保持友好關系30.詩歌是現實生活的一種反映。李白的詩氣勢磅礴、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杜甫的詩淳樸厚重、沉郁悲傷,語言精練凝重;白居易的詩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在內容與風格上具有不同特點。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 )A.階級出身不同 B.生活背景不同 C.思想性格不同 D.藝術追求不同隆街中學2025年春七年級歷史中段測試答題卡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座號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二、材料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朕今選文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縱皆貪濁,亦不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宋太祖實行的政策的特點。(2 分)特點:(2)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實行這種政策的利和弊。( 6分)利:弊: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魏晉時創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但魏晉時代,世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核人才,后來甚至所憑準則僅限于門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現象。材料二:大業二年(606年),隋煬帝增設進士科。當時秀才試方略、進士試時務策、明經試經術,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分科選才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大影響極其深遠的大事。那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1)材料一所提及魏晉時選官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2 分)為改變這種局面,隋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舉措?( 4 分)依據:舉措:(2)材料二中的“國家分科選才制度”是什么?( 2 分)這一制度的創立起到了什么作用?(4 分)制度:作用:(3)你認為材料二中的這種選官制度與材料一中魏晉時期的選官制度相比哪種更好?(2分)請說明你的理由。( 4 分)我認為 更好。理由:33.閱讀下列圖片,回答問題。 (1)通過比較,試寫出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在治理國家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 4 分)相同的措施:(2)唐太宗、唐玄宗在位期間分別出現了什么局面?( 4 分)唐太宗: 唐玄宗:(3)你最佩服其中的哪一位?(2分)請簡單評價三位唐朝皇帝中你最佩服的一位。(4 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題,每題2分,共6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A B C B D D A A C A B B C C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C C C C A C B B D C B B B B二、材料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朕今選文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縱皆貪濁,亦不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宋太祖實行的政策的特點。(2 分)特點:重文輕武(崇文抑武)。(2)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實行這種政策的利和弊。( 6分)利: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擁兵自重的情況,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穩定。弊:導致國家軍隊戰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負擔加重。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魏晉時創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但魏晉時代,世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核人才,后來甚至所憑準則僅限于門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現象。材料二:大業二年(606年),隋煬帝增設進士科。當時秀才試方略、進士試時務策、明經試經術,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分科選才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大影響極其深遠的大事。那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1)材料一所提及魏晉時選官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2 分)為改變這種局面,隋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舉措?( 4 分)主要依據:門第。隋文帝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2)材料二中的“國家分科選才制度”是什么?( 2 分)這一制度的創立起到了什么作用?(4 分)科舉制度. 影響: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參政,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3)你認為材料二中的這種選官制度與材料一中魏晉時期的選官制度相比哪種更好?(2分)請說明你的理由。( 4 分)材料二中的科舉制度更好,因為科舉制度使門第出身較低的讀書人,也可以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通過科舉考試入仕當官,可以起到選拔人才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33.閱讀下列圖片,回答問題。 (1)通過比較,試寫出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在治理國家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 4 分)相同措施:重視農業生產,重視選拔人才,重視整頓吏治,完善了科舉制度。(2)唐太宗、唐玄宗在位期間分別出現了什么局面?( 4 分)唐太宗:“貞觀之治”;唐玄宗:“開元盛世”。(3)你最佩服其中的哪一位?(2分)請簡單評價三位唐朝皇帝中你最佩服的一位。(4 分)示例:武則天。評價:武則天統治時期,唐朝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開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據上述三位人物,任選其一,從這一人物的功績方面作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