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2024-2025學年下學期片區期中考七年級歷史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1.589年,隋朝滅掉哪個政權,統一了全國?( )a. 宋 b. 齊 c. 梁 d. 陳隋朝在短時間內積累巨大的社會財富,實現統一,但又迅速覆亡,成為古今爭論不休的話題。導致隋朝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是( )A.開鑿大運河 B.暴虐無道的統治 C.大興土木工程 D.隋煬帝昏庸無能3.“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豐厚)哉。”這反映出隋朝開鑿的大運河( )A.鞏固了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B.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交流C.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D.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4. 古人詩贊“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與“金榜題名”相關的制度正式誕生的標志是( )A.隋文帝廢九品中正制 B.隋文帝開始分科考試C.隋煬帝創立進士科 D.武則天創立殿試制5.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下列政策體現出唐太宗這一觀點的是( )A.輕徭薄賦,發展農業 B.開疆辟土,攻滅突厥C.和親吐蕃,民族友善 D.虛心納諫,任用賢臣6.“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大詩人杜甫的這首經典詩稱頌的是( )A.開皇之治 B.貞觀遺風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7.郭沫若說:“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所稱的是(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則天8.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業豐則基礎強,而農業的根本出路則在科技創新。唐朝時創制的農業生產工具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9.“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最能體現唐太宗這一思想的舉措的是( )①與吐蕃和親,送去手工藝品和醫藥、生產技術等書籍②令玄奘西游天竺③命東突厥首領管理舊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貴族為官④鑒真東渡日本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10.唐朝詩壇氣象萬千、名家輩出,有“詩仙”和“詩圣”之稱的詩人分別是誰?( )A.李白和杜甫 B.杜甫和李白 C.李白和白居易 D.杜甫和白居易11.唐朝時期,和親成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現。詩句:“西去和親戈壁沙,香車淚灑故鄉霞。邊關大漠呈新月,雪域高原世舊家”與此詩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玄奘西行 C.鑒真東渡 D.遣唐使來華12.“東瀛有多遠,芒履難丈量。袈裟作舟帆,風雨莫阻擋。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這是中央電視臺播放的一部有關唐朝高僧的電視劇片尾曲。這部電視劇的主人公是( )A.玄奘 B.鑒真C.宋璟 D.魏征13.唐代的兩位高僧不忘初心,在歷史上各自留下了一段屬于自己的故事。二人“東渡”和“西行”的壯舉充分體現了唐朝對外交流的特點是( )A.高度繁榮 共享太平 B.對外開放 雙向交流C.世界領先 求同存異 D.源遠流長 澤被東西14.“安史之亂席卷了整個河北、中原和關中,這里此前是唐朝的經濟中心。由于江南地區始終握在唐王朝手里,未受到破壞,故人口繼續大規模南遷,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加速,并且一直持續到了兩宋時代。”這表明安史之亂( )A.一直持續到了兩宋時代 B.促使中國經濟重心完成南移C江南社會生活遭到破壞 D.加速中國經濟地理格局改變15.學習隋唐史后,同學作了主題演講,你認為能準確地概括這段歷史的基本特征是( )A. 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統一 C.繁榮與開放 D.封建國家陷入危機16.剛上完歷史課,小明把一件黃色的夾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學們笑了,說:“你要政變啊!”你能判斷出同學們說的是歷史上的哪一幕嗎?( )A.靖康之變 B.陳橋驛兵變 C.玄武門之變 D.葵丘會盟17.北宋建立后,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有關北宋初期加強中央集權的表述錯誤的是( )A.暗示石守信等統軍大將交出兵權B.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導致“重文輕武”抗遼不力C.派武將擔任地方長官,并設置通判和轉運使D.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18.“(遼)與朝廷和好年深,蕃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斗。”(蘇轍《欒城集》)出現該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強 B.宋遼邊境開設榷場C.宋遼訂立澶淵之盟 D.岳家軍的抵抗19.下列能正確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是( )20.南宋與金的對峙局面形成的標志是( )A. 南宋定都臨安 B、宋軍收復建康 C、宋金達成和議 D、岳飛取得郾城大捷21.岳飛是我國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精忠報國”的故事世代流傳。某電視臺想拍攝一部反映他生平的紀錄片,如果請你當導演,下列情景中不可能使用的是( )A.訓練岳家軍排兵布陣 B.在郾城大敗金軍C.從金軍手中收復許多失地 D.根據《宋金對峙圖》安排戰術22.“南海一號”古沉船為研究宋代歷史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材料。當年“南海一號”從廣州出發前往海外貿易應到哪一機構辦理手續( )A.蕃坊 B.市舶司 C.蕃市 D.知府衙門23.北宋時興起,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鎮 B、邢窯 C、哥窯 D、越窯24."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說明南宋時( )A、北方戰亂不息,南方相對安定 B、封建政府對農民的剝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區已經成為全國經濟重心 D、江南的自然條件優越于北方25.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城中店鋪不斷增加,街道兩旁商店、客錢、貨攤林立,營業時間不受限制,有“晝市”“夜市”,許多交易可用“交子”,“動即千萬”。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現在( )A.漢代長安 B.唐代洛陽 C.北宋東京 D.秦朝咸陽26.下列各民族中,第一個統一全國的少數民族是( )A.鮮卑族 B.契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27.北宋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詞進。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錢谷之司,文士也;邊防大帥,文士也;天下轉運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這反映出北宋治國的特點是( )A.分化事權 B.獨尊儒術 C.重文輕武 D.外重內輕28.宋代“坊巷橋市皆有肉案”,叫賣聲“大街小巷,在在有之”。這表明當時( )A.販賣商品種類多 B.營業時間長C.商業活動范圍擴大 D.市民階層日益擴大二、非選擇題44分共4題,(其中第29題8分,第30題14分,第31題12分,第32題10分)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 趙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軟弱的朝代,它的軍旗從未在北方草原地帶展開過,更用不著說向東北或西北延伸到中亞的腹地里……北宋的319年的記錄,無非是軍事的挫敗和退卻,所有的例外則是以“歲幣”為名,向北方少數民族購得和平。(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以“歲幣”購得和平的宋遼盟約的名稱。(2分)(2)小歷認為“北宋以歲幣購得和平的做法”是可取的,你是否贊同?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6分)3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唐朝是中國古代國力最強,歷時最長的王朝之一,開創了多個繁榮局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材料二: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紀》材料三:唐朝采用了送婚和親來鞏固和發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給少數民族上層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趙昌《略論貞觀時期的民族政策》材料四:玄奘,在貞觀年間冒著生命危險西行學經求法,孤征沙漠,獨步雪山歷時17年,獨行五萬里……在天竺期間,他極力宣揚我國文化……據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國思想。(2分)他在位期間唐朝出現了什么局面?(1分)材料二體現了唐朝實行什么樣的民族政策?(2分)(3)依據材料三指出唐朝鞏固和發展民族友好的方式。(1分)見證漢藏兩族之間友好交往的是哪一歷史事件?(2分)(4)據玄奘口述,由弟子記錄成一部書,記載了他游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這部書的名稱是什么?(2分)(5)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朝興盛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兩點)(4分)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 蘇湖熟,天下足。 ——南宋諺語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宋史》材料二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1)根據材料一,概述中國古代經濟格局(重心)發生的變化(2分) 結合所學知識,試分析出現變化的原因(2分)根據材料二,概述圖中的“交子”在貨幣發展史上的地位。(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類貨幣的產生和發行的作用(2分)(3)閱讀材料三,說出宋朝政府為了管理海外貿易而設立的機構(2分)(4)根據三則材料及所學知識,歸納宋代海外貿易發達的原因(2分)32.材料論述題(10分)材料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唐太宗廣納賢才,知人善任,當時朝中人才濟濟……貞觀時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政治上,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制定法律,減省刑法;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重要科目;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在經濟上,減輕人民的牢獄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1)唐太宗虛心納諫,他曾經把當時的一位大臣比喻為可知得失的“鏡子”,請說出這位大臣的名字(2分)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8分)詔安縣2024-2025學年下學期片區期中考七年級歷史答案單項選擇題(56分)1-5:DBBCA 6-10:CDCDA 11-15:ABBBC 16-20:BCCCC21-25:DBACC 26-28:DCC.非選擇題(44分)29、(8分)(1)澶淵之盟(2分);(2)同意(2分);理由;北宋以歲幣換取和平,使雙方避免戰爭,促進雙方邊境貿易,有利于雙方經濟發展,也促進了民族交融。(4分)第二種說法:不同意(2分);理由;北宋以歲幣換取和平,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負擔,加重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4分)30、(14分)(1)以民為本(2分);貞觀之治(1分);(2)開明(2分);(3)和親(1分);文成公主入藏(2分);(4)《大唐西域記》(2分);(5)國家統一,社會安定;開明的政策、富有成效的中外民族經濟文化交流;先進生產工具的發明和使用;(4分)(至少要答兩點);31、(12分)(1)經濟中心南移(2分);北人南遷,帶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南方相對穩定;南方自然條件優越;統治者重視(2分);(至少答兩點);(2)世界上最早的紙幣(2分);促進經濟發展和繁榮(2分);(3)市舶司(2分);(4)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發達;政府的鼓勵(2分);(至少答一點)。32、(10分)(1)魏征(2分);(2)示例:觀點:杰出的人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2分);論述:戰國時期,商鞅變法,發展了秦國的經濟,壯大了國力,為以后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勤于政事,重視人才,輕徭薄賦,政治清明,國力強盛,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4分)結論:所以說,杰出的人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