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符合題目要求的。1.考古學家在距今約10000年至6000年的河北尚義四臺遺址中,發現了10余座聚族而)半地穴式房址,每座房屋面積7一12平方米,平面近方形或長方形,穴壁極不規則,柱洞:圍繞穴壁分布。其房屋群建筑遺跡數量豐富,且有一定布局,結構明確,功能完善。據此斷定該遺址A.社會存在貧富分化現象B.農業生產占主導地位C.符合新石器時代的特征D.具備國家的初始形態2.表1所示為戰國時期流通的部分貨幣種類及范圍。由此可推知,戰國時期表1貨幣種類流通范圍刀幣以齊國為主,后擴大到趙越、燕,甚至遠及遼東和朝鮮北部布貝黃河中游地區,包括衛、鄭、宋等諸侯國國錢刀幣、布貝流通的地區愛金楚國的長江、淮河流城A,諸侯割據阻礙貨幣流通B.經濟發展孕育統一因素C.商業活動擺脫官方控制D,區域經濟發展趨向平衡3.圖1所示為唐代長沙窯遺址出土的西域胡旋舞筵紋飾執壺。這可用于探究唐代A開放包容的大國風度B.西域藝術深受民眾喜愛C.手工業融人外來技術D.制瓷行業取得重大突破口2025年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第1頁(共6頁)04.在宋朝,州一級監司的長官為通判,是地方官的副首腦;且有明文規定,一州之內下發的政令,必須通判聯署才能生效。宋徽宗時,設立“諸路監司互察法”,令各路監司互相察舉,如有“庇匿不舉者罪之”。宋代這些舉措意在A.懲治地方官員腐敗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防止地方權力失控D.確保中央政令暢通5.明代規定,官民房屋不許蓋造九間數或五間數,不許重檐重拱,不許用朱紅門簾。《大明律》“服舍違式”條規定:“有官者,杖一百,罷職不敘,無官者,答五十,罪坐家長。工匠并笞五十。”由此可見,明代A,民間建筑工藝嚴重衰退B.法律體系翔實完備C.政府注重官員貪腐防范D.專制集權統治強化6.表2所示為1864一1869年寧波自上海進口洋貨貨值與進口洋貨總值對比情況比重變化(單位:海關兩)。這可用于說明表2年份自外埠進口洋貨總值自上海進口洋貨貨值186422198892075871186523814302300344186632217533178742186741370103965287186842419154197614186945940914548946A農民戰爭制約洋貨的傳人渠道B.近代中國外貿格局的深刻變化C.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潛滋暗長D.中國產業結構轉型的步履維艱7.1899年,福建地方官員在奏折中稱:“臣聞山東義和團,非欲謀亂也。平日受侮教堂,久已痛深骨髓。自德人占據膠澳,教焰益張。宵小恃為護符,藉端擾害鄉里,民間不堪其苦。以致釁端屢起。地方官不論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遂令控訴無門,保全無術,不得不自為團練,藉以捍衛身家。”這一言論A揭示了義和團運動爆發的部分原因B.否定了義和團反侵略的正義性C,反映出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支持態度D.剖析了列強文化侵略的隱蔽性8.五四運動前后,西方文化的影響力已突破中國知識界的理論探討,它不再局限于清末民初時所討論的“國家”“社會”“民族”等抽象意義層面,而開始介人人們的日常生活實踐。青年知識分子尤其如此,很多人用自己所信奉的西方思想來指導自己的人生選擇與生活模式。這種現象的產生直接緣于當時A.西方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B.民族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C.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D.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與發展Q2025年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第2頁(共6頁)Q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