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中考歷史預熱模擬卷 【新疆專用】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人類、糧食和祖先崇拜,是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三個根本內容。下列選項中,與“祖先崇拜”直接相關的是( )A.元謀人牙齒化石 B.粟和裝粟的陶器 C.人面魚紋彩陶盆 D.陜西黃陵軒轅廟2.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后,凡行伍中人,不論出身門第,一律按照其所立軍功大小賞賜。宗室未立軍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簿籍,不得擁有爵位。這有利于( )A.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B.提高軍隊的戰斗力C.保障貴族世襲特權 D.強化對地方的管理3.北魏遷都洛陽后營建的龍門石窟,從其飛天身上飄揚的絲帶、清瘦飄逸的風貌和超凡脫俗的神韻中,可窺探到中原漢文化的諸多影響。這一現象反映出( )A.南北政權對峙 B.江南經濟開發 C.書法藝術成熟 D.北方民族交融4.元朝汪大淵的《島夷志略》記載,澎湖“隸泉州晉江縣。至元(忽必烈年號)間立巡檢司”,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鹽稅中統錢鈔十錠二十五兩。元朝此舉( )A.完成了全國統一 B.加強了邊疆管理C.進行了賦稅改革 D.推行了行省制度5.乾隆年間,汪中主張給予未成婚而守節的女子改嫁自由,紀胸反對以嚴苛態度處理婦女和家庭問題,曹雪芹通過《紅樓夢》謳歌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這說明當時( )A.男女平等觀念深入人心 B.市民文化廣受歡迎C.封建道德禮教受到沖擊 D.君主專制空前強化6.太平天國拒絕承認美國從清政府手中所取得的特權;義和團號召抵制洋貨、破壞外國傳教士的活動,指出“最恨和約,一誤至今,割地賠款,害國殃民”。這反映了農民階級()A.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 B.推動了中國革命進程C.具有徹底的革命精神 D.具有樸素的愛國情懷7.1879年,《紐約時報》報道稱,洋務派“已經獲得皇帝陛下的許可,在上海辦中國第一家機器紡織廠——上海織布局”。該報道說明,洋務運動( )A.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的 B.掀起了實業救國的浪潮C.引起了西方社會的關注 D.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8.下側是一部歷史著作中某章的目錄。這章的標題應是( )南昌起義 秋收起義、三灣改編 井岡山會師 古田會議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A.國民大革命的失敗 B.中國共產黨建設人民軍隊C.工農紅軍放棄進攻大城市 D.中央紅軍戰略轉移9.1940年,某報社論稱:“正太路自八月二十日被截斷后,迄在游擊軍控制下,交通未能恢復,自然饒有價值,亦是最足令人興奮的事態……日人倘使還想‘征服’中國,推行‘新秩序’,真是做夢了。”這篇社論反映出( )A.淞滬會戰打破了日軍滅亡中國的迷夢 B.臺兒莊戰役取得了抗戰以來最大勝利C.百團大戰振奮了國人抗戰勝利的信心 D.第三次長沙會戰在國內外的積極影響10.下面是畫家馮真的年畫《娃娃戲》。扮演人民解放軍和群眾的小朋友們憤怒地圍攻戴著寫有“美帝國主義”高帽和戴著蔣介石假面的兩個小朋友。這幅年畫最可能創作于( )A.1924—1927年 B.1927—1937年 C.1931—1945年 D.1946—1949年11.從1981年始,中共中央下發多個文件要求開展對少數民族古籍的保護和搶救工作,并著手培養了眾多專職的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人員。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搶救、整理的散藏在民間的少數民族古籍達百萬種。此舉有利于( )A.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水平 B.推動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進程C.創造民族文化傳承的良好條件 D.保障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12.在《漢穆拉比法典》正文的282條中,涉及借貸和租賃的有100余條;另外,法典中有關“塔木卡”(大商人)的條款多達35條。這反映了古巴比倫( )A.商品經濟活躍 B.奴隸買賣發達 C.法律等級森嚴 D.宣揚君權神授13.中世紀大學是一種學者的行會,它致力于知識的傳播,不僅促進地區間、國際的思想文化交流,也帶動地區經濟貿易的繁榮和發展。中世紀大學還發揮社會批評的職能,從而引發社會政治革新。由此可知,中世紀大學( )A.源于封建領主支持 B.具有較大的自治權C.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D.促進市民階層形成14.下圖為1720—1870年世界貿易增長率(%)。推動這一時期世界貿易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開始連為一體 B.工業革命的推進C.馬克思主義的創立 D.殖民擴張的加劇15.1995年3月,歐盟委員會公布的《綠皮書》指出:“當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額占其貿易總額的60%時,使用統一貨幣就十分必要。”據此推斷,歐元的產生( )A.取代了美元的國際地位 B.象征著歐洲聯合成一個國家C.標志著歐洲聯盟的誕生 D.適應了歐盟經濟發展的需要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題,16題16分,17題12分,18題17分。16.走近文物·傳承文明。九年級(1)班同學開展項目化學習,請你參與完成。(16分)【項目名稱】博古鑒今·文物策展【項目目標】通過舉辦策展活動,走近歷史文物,感受中華民族推陳出新的創造力和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項目任務】任務一 一組同學以“國寶物語·見證歷史”為主題,整理了我國博物館的部分文物信息,準備布展。吉金鑄史(西周) 以農為本(北朝) 金榜題名(金朝) 護國利刃(明朝)歷史文物國寶物語 入選理由:迄今所見西周最大的青銅鼎,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冊命孟之事,是研究“分封”的重要物證 入選理由: 入選理由:我國現存為數不多的女真文字碑刻之一,是金朝推行科舉制和女真文化與漢文化交融的見證 入選理由:文物信息 青銅鑄造政治制度 農業技術文化傳承 制度文化民族交融 中外交往抗擊倭寇問題1:請你根據上表中的相關信息,分別為②④文物寫出入選理由。(8分)任務二 二組同學以“文物圖片·時代印記”為主題,搜集了如下圖片資料設計展覽。①長春一汽生產的第一輛解放牌汽車 ②小崗村18戶農民簽訂的包干到戶生產契約書 ③淮海戰役支前農民使用的小推車 ④聶耳譜寫的《義勇軍進行曲》手稿 ⑤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證 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照片 ⑦“一帶一路”紀念郵票問題2:請將上面備選資料的序號填入下面對應的展板中,并據此為這一板面寫出結語。(8分)前言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再現黨的光輝歷程,舉辦本展覽。展覽共分三個板塊。 展板一 民族獨立·求解放(1921—1949年) 展板二 艱辛探索·展新顏(1949—1976年) 展板三 改革開放·謀復興(1978年至今)結語:17.鐵路交通折射近代歷史變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1876年 英商擅自修筑的中國第一條營業性鐵路——吳淞鐵路全線通車。清政府與英方交涉后,將其贖回,并隨即拆毀。1881年 為解決開平煤礦運輸問題,由李鴻章大力支持、英國人金達指導的唐胥鐵路開工。通車后,清政府頑固派以“震動皇陵”為由勒令停駛機車。1895年 清政府下詔將鐵路作為自強要策,制定了官辦鐵路的基本政策。1903年 清政府頒發《鐵路簡明章程》,向民間開放鐵路修筑權,商辦鐵路興起。與此同時,列強大肆搶奪中國鐵路權益,直接修建或間接控制了諸多線路。1903—1907年 15個省創建商辦鐵路公司,籌資修建鐵路900余公里。1904年 膠濟鐵路貫通,鐵路沿線的濟南、淄博、濰坊和青島等城市得到發展。第二年,貨運量即達到310482噸,運送旅客803527人次。1908年 滬寧鐵路通車,上海到南京的時間大大縮短,受到民眾普遍歡迎,當年運送旅客達323萬人次。1909年 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竣工。1912年 孫中山擔任全國鐵路督辦,隨后,提出建設16萬公里鐵路的目標和方案。1932年 中國第一部《鐵道法》頒布。1937年 全國鐵路里程達2.2萬多公里,近代中國鐵路基本框架形成。1937—1949年 鐵路遭受大規模破壞。新中國成立前,全國鐵路通車里程不足1.13萬公里。——摘編自龔云《百年鐵路見證中華民族復興征程》等(1)近代鐵路交通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諸多變化,請從材料中提取史實予以說明。(3分)變化 史實(變化前一例) 史實(變化后一例)鐵路交通制度逐漸規范化 清政府頒布《鐵路簡明章程》 中國第一部《鐵道法》頒布由排斥抵制到接受由官辦到允許商辦從依賴列強到自主設計建造(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影響近代鐵路交通發展的推動因素和阻礙因素。(3分)(3)依據材料,說明近代鐵路交通對中國社會的影響。(3分)(4)鐵路交通是近代社會發展的縮影。綜合以上分析,你有哪些認識?(3分)18.大國之道·順勢而為。時勢是一個時代的潮流和趨向。在歷史發展的大轉折時期,新舊潮流往往交織并存,共同影響著歷史的發展進程。(17分)【時代·見證社會變革】(1)根據春秋戰國時期單元知識結構示意圖,以秦國為例,簡述圖中①②③處史事之間的內在聯系,并歸納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的趨勢。(5分)【時風·折射國家發展】(2)從下面兩組圖片中任選一組,簡述改革是如何改變時代風貌并推動國家發展的。(4分)【時勢·重構國際秩序】(3)請從下面時間軸上選擇三例相互關聯的事件,結合所學知識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8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中的“祖先崇拜”及所學知識可知,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與“祖先崇拜”直接相關的是陜西黃陵軒轅廟,D符合題意。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排除A;粟和裝粟的陶器與我國北方地區的先民栽培作物和使用陶器相關,排除B;人面魚紋彩陶盆是半坡居民制作的陶器,排除C。2.答案:B解析:3.答案:D解析:北魏是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建立的政權,從其營建的龍門石窟“可窺探到中原漢文化的諸多影響”可知,當時北方民族交融加強。4.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元朝設立澎湖巡檢司對澎湖和琉球(今臺灣)進行管轄,這加強了元朝對東南邊疆的管理。故選B。5.答案:C解析:A 從材料中得不出,且不符合史實 ×B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婚嫁觀念,從中得不出市民文化廣受歡迎 ×C √D 從材料中得不出 ×6.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都反對列強的特權,體現了農民階級樸素的愛國激情,D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的積極作用,無法得出推動了中國革命進程的結論,排除A項;農民階級具有保守性,排除C項;材料并未涉及兩次運動的理論指導,無法說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排除B項。故選D項。7.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1879年,《紐約時報》報道稱”“已經獲得皇帝陛下的許可,在上海辦中國第一家機器紡織廠——上海織布局”和所學知識可知,《紐約時報》對上海織布局的報道,體現了洋務運動引起了西方社會的關注,C項正確;洋務運動最終以失敗而告終,沒有實現富國強兵的目的,排除A項;實業救國思潮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后興起,排除B項;僅從《紐約時報》對上海織布局的報道,且洋務運動最終以失敗而告終,故無法得出中國的國際地位的提高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8.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領導革命軍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占領南昌城。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秋收起義失敗后,為保存革命力量,毛澤東帶領部隊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途中有士兵不斷逃亡,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澤東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軍隊和湖南的工農武裝,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井岡山會師,壯大了井岡山的革命武裝力量,對鞏固擴大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推動全國革命事業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毛澤東在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為人民軍隊制定的紀律。綜上,題干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建設人民軍隊的歷程,B項正確;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標志著國民大革命的失敗,題干事件發生在國民革命失敗后,排除A項;材料也反映了中共工作的重心從城市轉向農村,但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放棄進攻大城市”說法絕對,排除C項;“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長征,材料未涉及,排除D項。故選:B。9.答案:C解析:第一步,分析材料內容。第二步,結合所學知識判斷答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軍發動了百團大戰。這次戰役的主要目標是破襲日軍交通線,摧毀敵人交通線兩側及抗日根據地內的日偽據點。百團大戰歷時數月,戰果輝煌,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故選C。10.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中“人民解放軍”“蔣介石”可知,這幅年畫最有可能創作于解放戰爭時期。故選D。11.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中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國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保護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有計劃地開展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這些措施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故選C。12.答案:A解析:據題干可知,《漢穆拉比法典》中有許多關于租賃、雇傭、交換、借貸等方面的規定,說明商品經濟在古巴比倫比較活躍。故A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不能說明古巴比倫奴隸買賣發達、法律等級森嚴、宣揚君權神授,排除BCD。故選:A。13.答案:C解析:14.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 注意題干中時間信息“1720—1870年”。依據圖片可知,1720—1870年間世界貿易增長率不斷提升,尤其是在1780年以后,增長率提升明顯分析選項 A 發生在15—16世紀的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排除A項B 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后期起,工業革命逐漸從英國向歐洲大陸和北美傳播;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因此,工業革命成為推動1720—1870年世界貿易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B項符合題意C 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它屬于思想領域的進步,與題干中“世界貿易快速增長”無關,排除C項D 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人便開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奪與擴張,它不是這一時期世界貿易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得出結論 故選B15.答案:D解析:16.答案:問題1:②:《齊民要術》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凸顯了中國古代科學家以民生為本的務實精神。④:“萬歷十年登州戚氏”軍刀是明代著名抗倭將領戚繼光的遺物;它展現了戚繼光杰出的軍事才能和愛國氣概,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我們能夠從中感受到明代軍民保家衛國、捍衛主權的愛國情懷。問題2:展板一:③④;展板二:①⑤;展板三:②⑥⑦結語: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建立了新中國,邁向了新時代,走出了民族復興的光輝道路。17.答案:(1)由排斥抵制到接受:清政府拆除吳淞鐵路;清政府下詔將鐵路作為自強要策。由官辦到允許商辦:清政府制定了官辦鐵路的基本政策;清政府頒發《鐵路簡明章程》,向民間開放鐵路修筑權,商辦鐵路興起。從依賴列強到自主設計建造:由李鴻章大力支持、英國人金達指導的唐胥鐵路開工;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竣工。(2)推動因素:開明人物的推動;政府的政策支持;工業的發展等。阻礙因素:頑固派勢力的阻撓;列強的侵略和掠奪;技術條件落后等。(3)影響:有利于促進工業的發展;促進貨物的運輸,方便人民的出行;奠定了近代中國鐵路基本框架等。(4)認識:近代鐵路的發展促進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也便利了列強的經濟侵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解析:(1)由排斥抵制到接受:根據材料“英商擅自修筑的中國第一條營業性鐵路—吳淞鐵路全線通車。清政府與英方交涉后,將其贖回,并隨即拆毀”和“清政府下詔將鐵路作為自強要策,制定了官辦鐵路的基本政策”可提取史實為:清政府拆除吳淞鐵路;清政府下詔將鐵路作為自強要策。由官辦到允許商辦:根據材料“清政府下詔將鐵路作為自強要策,制定了官辦鐵路的基本政策”和“清政府頒發《鐵路簡明章程》,向民間開放鐵路修筑權,商辦鐵路興起”可提取史實為:清政府制定了官辦鐵路的基本政策,清政府頒發《鐵路簡明章程》,向民間開放鐵路修筑權,商辦鐵路興起。從依賴列強到自主設計建造:根據材料“由李鴻章大力支持、英國人金達指導的唐胥鐵路開工”和“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一京張鐵路竣工”可提取史實為:由李鴻章大力支持、英國人金達指導的唐胥鐵路開工;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竣工。(2)推動因素:根據材料“由李鴻章大力支持”可得出,開明人物的推動;根據材料“清政府頒發《鐵路簡明章程》,向民間開放鐵路修筑權”可得出,政府的政策支持;根據材料“為解決開平煤礦運輸問題”可得出,工業的發展等。阻礙因素:根據材料“清政府頑固派以震動皇陵為由勒令停駛機車”可得出,頑固派勢力的阻撓;根據材料“與此同時,列強大肆搶奪中國鐵路權益,直接修建或間接控制了諸多線路”可得出,列強的侵略和掠奪;再結合所學近代中國修筑鐵路面臨的技術問題,可得出技術條件落后等。(3)影響:根據材料“為解決開平煤礦運輸問題”可得出,有利于促進工業的發展;根據材料“貨運量即達到310482噸,運送旅客803527人次”可得出,促進貨物的運輸,方便人民的出行;根據材料“近代中國鐵路基本框架形成”可得出,奠定了近代中國鐵路基本框架等。(4)認識:本題是開放性試題,可從近代鐵路對近代社會經濟發展和方便列強侵華的角度進行分析。例如近代鐵路的發展促進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也便利了列強的經濟侵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18.答案:(1)聯系:①鐵器、牛耕推廣,提高了生產力水平,新興地主階級勢力增強,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紛紛倡導變法,其中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為成功;②戰國處于新舊制度交替之際,各學派著書立說,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其中法家思想為秦國提供了治國方略;③通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國力和軍隊戰斗力提高,為秦建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奠定基礎。趨勢: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國家趨向于統一。(2)示例:一組:日本實行大化改新,在服飾、社會習俗等方面學習中國隋唐,使得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同時日本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進行改革,使日本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日本明治維新,在社會生活方面實行“文明開化”,推動了社會習俗的變遷;同時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二組:俄國彼得一世改革,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使俄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變化;同時推行興辦手工工場、建立新式常備軍等措施,開啟了俄國的近代化進程。亞歷山大二世頒布廢除農奴制法令,農奴獲得人身自由,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農奴的解放為工業化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推動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3)示例:觀點:團結合作有利于維護和平促進發展。論述:二戰后,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在亞太地區挑起爭端,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前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與朝鮮軍民并肩作戰,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捍衛了新中國安全,維護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亞非國家為了謀求完全獨立與經濟發展,1955年在印尼召開萬隆會議,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倡導國家間的合作團結,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亞非各國的合作與交流。西歐各國吸取歷史教訓,1967年成立歐共體,倡導加強各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交流,促進了歐洲的一體化進程,提高了歐洲各國的經濟水平和國際地位。由此可見,各國要以互利共贏為目的加強合作交流,共同促進世界和諧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