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考點沖刺12【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素描40天終極沖刺寶典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考點沖刺12【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素描40天終極沖刺寶典

資源簡介

考點沖刺12【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素描40天終極沖刺寶典
一、選擇題
1.(2024·鎮(zhèn)江)小明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此時彈簧測力計處于豎直方向,他發(fā)現彈簧測力計示數稍稍超過量程。為了完成實驗,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
A.鉤碼的數量適當增加 B.鉤碼的位置適當左移
C.彈簧測力計轉到圖中虛線位置 D.彈簧測力計位置適當向左平移
【答案】D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
【解析】【解答】 由題意可知,發(fā)現彈簧測力計示數稍稍超過量程,說明動力偏大,此時要想辦法減小動力。
A.若鉤碼的數量適當增加,阻力變大,阻力×阻力臂變大,動力臂不變,則需要的動力會更大,故A不符合題意;
B.鉤碼的位置適當左移,阻力臂變大,阻力×阻力臂變大,動力臂不變,則需要的動力會更大,故B不符合題意;
C.彈簧測力計轉到圖中虛線位置,動力臂變小,阻力×阻力臂不變,則需要的動力會更大,故C不符合題意;
D.彈簧測力計位置適當向左平移,動力臂變大,阻力×阻力臂不變,則需要的動力會變小,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得出結論。
2.(2022·鹽城)如圖是小華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時的情形,下列操作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
A.增加鉤碼的個數 B.向左調節(jié)平衡螺母
C.向右移動鉤碼的位置 D.減小彈簧測力計的拉力
【答案】C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如圖,杠桿向左傾斜,說明左側鉤碼對杠桿的拉力與力臂的乘積,大于右側拉力與力臂的乘積;
A.增加左側鉤碼個數,左側的力臂不變,力變大,力與力臂的乘積變大,根據 可知,杠桿不會平衡,A不符合題意;
B.在實驗的過程中,不能通過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B不符合題意;
C.將左側鉤碼向右移動,左側的力不變,力臂變小,則左側力與力臂的乘積變小,會使杠桿平衡,C符合題意;
D.減小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右側的力臂不變,力變小,力與力臂的乘積變小,杠桿不會平衡,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計算杠桿上的力的大小,確定鉤碼數量及位置變化。
3.(2024·大理)在生物學實驗課上,學生制作洋蔥片葉表皮"片標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膠頭滴管吸取清水利用了大氣壓
B.切洋蔥的小刀很鋒利是為了增大壓強
C.切洋蔥時感到"辣"眼睛與擴散現象有關
D.夾取洋蔥鱗片葉表皮的銀子是省力杠桿
【答案】A
【知識點】增大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大氣壓的綜合應用;杠桿的分類;分子熱運動
【解析】【解答】A:用膠頭滴管吸取清水時,擠壓膠頭排出空氣,松手后膠頭內氣壓變小,外界大氣壓將清水壓入滴管。故A正確;
B:切洋蔥的小刀很鋒利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而不是增大壓力。故B錯誤;
C :切洋蔥時,洋蔥中含有的分子在不停運動,會擴散到空氣中,從而使人感到“辣”眼睛。故C正確;
D :夾取洋蔥鱗片葉表皮的鑷子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D錯誤。
綜上,正確的是 A、C。
【分析】 首先明確每個選項分別涉及到不同的知識點,如大氣壓、壓強、擴散現象、杠桿等。根據膠頭滴管的工作原理,理解其利用大氣壓的作用;準確理解鋒利的小刀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而不是增大壓力;從分子擴散的角度解釋切洋蔥“辣”眼睛的現象;根據鑷子的結構特點判斷其屬于費力杠桿。
4.(2024·武漢一模) 李青同學在實驗操作考試中進行“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操作,完成杠桿調平后,給杠桿兩側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已知每個鉤碼的重力都相同,其中能讓杠桿在水平方向平衡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
【解析】【解答】 假設每格鉤碼的重力為G,每格的長度為L;
A.圖中2G×3L≠G×4L,則杠桿在水平方向不能平衡,故A不合題意
B.圖中2G×2L≠G×5L,則杠桿在水平方向不能平衡,故B不合題意;
C.圖中3G×3L≠2G×2L,則不能讓杠桿在水平方向平衡,故C不合題意;
D.圖中4G×2L=2G×4L,則能讓杠桿在水平方向平衡,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解答。
5.(2023·浠水模擬)如圖所示,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支點在杠桿的中點,若實驗時在杠桿的左端懸掛一個重為G的物體,右端用彈簧秤拉著,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現握著彈簧秤緩慢地沿圖中虛線的位置1移動到2杠桿始終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一直是省力杠桿 B.杠桿的阻力就是重物的重力G
C.與的乘積變小 D.彈簧測力計示數先變小再變大
【答案】D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A、省力杠桿是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當由1變到2的過程中,阻力臂有可能大于動力臂,所以不一定是省力杠桿 ,故A錯誤;
B、杠桿的阻力是由物體的重力對杠桿產生的拉力。所以杠桿的阻力不是物體的重力。故B錯誤;
C、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動力乘以動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這里阻力乘以阻力臂大小不變,所以動力乘以動力臂大小也不變,故C錯誤;
D、當彈簧處理器有1到豎直時,其力臂在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示數先變小,由豎直到2時,力臂變小,力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示數先變大,故D正確;
故選D
【分析】(1)彈簧測力計的平衡條件是:動力乘以動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2)本題中阻力乘以阻力臂大小不變。而彈簧測力計由位置1到位置2時,其力臂先變大后變小
6.(2023·岳陽模擬)如圖甲、乙所示,是某人分別用兩種方式挑著同一物體行走時的情景,小強看后感到疑惑:改變物體的位置,人用的力更大了嗎?于是想用實驗的方法一探究竟。他要探究的問題是:在杠桿平衡的情況下(  )
A.動力和阻力一定時,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關系
B.動力臂和阻力臂一定時,動力和阻力的關系
C.動力和阻力臂一定時,動力臂和阻力的關系
D.阻力和動力臂一定時,動力和阻力臂的關系
【答案】D
【知識點】杠桿的動態(tài)平衡分析
【解析】【解答】根據甲、乙兩圖中兩種挑物體的方式,可知物體的位置決定阻力臂的大小,人用的力是動力,所以要想探究“ 改變物體的位置,人用的力更大了嗎? ”,本質上是探究“阻力臂對動力的影響”,即: 在杠桿平衡的情況下, 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時,動力和阻力臂的關系。故AB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物體的位置決定阻力臂,人用的力是動力,根據杠桿平衡條件,確定實驗目的。
7.(2022·東營模擬)小明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現象如圖所示,他認為: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為了糾正小明的錯誤認識,我們應(  )
A.左側去掉2個鉤碼,右側去掉1個鉤碼
B.左側增加2個鉤碼,右側增加1個鉤碼
C.去掉右側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在B處豎直向下拉
D.去掉右側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在B處斜向下拉
【答案】D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解:“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是在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動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豎直方向的條件下得出的,此時的力臂是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為得出普遍結論,應改變力的方向使力臂不等于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故正確的實驗操作應該是D,去掉右側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在B處斜向下拉。
故答案為:D。
【分析】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動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阻力臂。力臂不一定是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8.(2021·市北模擬)“歸納法”是物理實驗中“根據收集的數據分析總結結論”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實驗結論的得出沒有應用歸納法的是(  )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時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并測出對應的反射角的大小,進而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
B.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將蠟燭從距離透鏡較遠處逐漸向透鏡靠近,并多次記錄成像特點,進而得出“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C.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在杠桿兩端分別掛上不同數目的鉤碼,使杠桿平衡;然后重復實驗,進而得出“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的結論
D.“伏安法測定值電阻”的實驗中,分別測量出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進而根據公式 計算出定值電阻的電阻;然后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重復上述實驗;最后求出多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的測量結果
【答案】D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伏安法測電阻的探究實驗
【解析】【解答】A.“光的反射定律”探究過程中需要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并測出對應的反射角的大小,最后將反射角與入射角比較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采用的是歸納法。A不符合題意;
B.“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探究過程中需要多次改變物距,并觀察記錄成像特點和位置,最后得出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采用的是歸納法。B不符合題意;
C.“杠桿平衡條件”探究過程中需要多次改變鉤碼位置和重力,使杠桿平衡,并記錄對應的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最后得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結論,采用的是歸納法。C不符合題意;
D.伏安法測電阻實驗中,分別測量出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進而根據公式R= 計算出定值電阻的電阻。然后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重復上述實驗。目的是取平均值減小測量誤差,不是運用的歸納法。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歸納法是通過多次實驗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普遍性;測量電阻大小時,多次實驗可以減小誤差。
9.(2021·泰安)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我們常會用到一些科學研究方法,如在“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時,我們通過觀察壓強計U形管左右兩側液面高度差來判斷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變化。以下研究中所采用方法與此相同的是(  )
A.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改變動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測量
B.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通過小車推出物體的遠近,判斷小車動能大小
C.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推理出物體不受阻力時的運動狀態(tài)
D.探究壓力對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時,保持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
【答案】B
【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杠桿的平衡條件
【解析】【解答】在“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時,我們通過觀察壓強計 U 形管左右兩側液面高度差來判斷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變化,是利用了轉換法;
A.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改變動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測量,是尋找普遍規(guī)律,與轉換法無關,A不符合題意;
B.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通過小車推出物體的遠近,判斷小車動能大小,用距離來判斷動能,是利用了轉換法,B符合題意;
C.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推理出物體不受阻力時的運動狀態(tài),是實驗推理法,C不符合題意;
D.探究壓力對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時,保持持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是控制變量法,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通過物塊移動的距離長短表示物體動能大小,這用到了轉換法。
10.(2019·遂寧)如圖甲所示是建筑工地常用的塔式起重機示意圖,水平吊臂是可繞點O轉動的杠桿,為了左右兩邊吊臂在未起吊物體時平衡,在左邊吊臂安裝了重力合適的配重物體C,假設這時起重機裝置在水平位置平衡(相當于杠桿平衡實驗中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水平平衡),由于起吊物體時配重物體C不能移動,且被起吊物體重力各不相同,起重機裝置將會失去平衡容易傾倒,造成安全事故,某科技小組受杠桿平衡實驗的啟發(fā),為起重機裝置增設了一個可移動的配重物體D,如圖乙所示。不起吊物體時,配重物體D靠近支點O;起吊物體時,將配重物體D向左移動適當距離,使起重機裝置重新平衡,現用該裝置起吊重為5×103N,底面積為0.01m2的物體A,已知D的質量為900kg,OB長18m;當配重物體D移動到距支點6m的E點時,B端繩子對A的拉力為T,A對地面的壓強為p;若再讓配重D以速度V向左運動,25秒后,甲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起吊過程中,物體A在10s內勻速上升了10m,B端繩子的拉力T′做功功率為P.(g=10N/kg)下列相關計算錯誤的是(  )
A.P等于5kW B.V等于0.4m/s
C.p等于2×105Pa D.T等于3×103N
【答案】B
【知識點】功率的計算;杠桿的平衡條件;功的計算及應用
【解析】【解答】由重力公式G=mg可求,配重D的重力為GD=mg=900kg×10N/kg=9×103N。
第一個狀態(tài)當配重物體移動到E點時,
A、由功率公式P= 和功的定義式W=Fs可得,功率P= ,代數得P= = =5×103W=5kW.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于甲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所以拉力T'=GA=5×103N,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得,GD OE'=T'′OB,代數求得OE'= = =10m,
則配重移動的距離s=OE'-OE=10m-6m=4m,則由速度公式V= 可求,V= = =0.16m/s。B錯誤,符合題意。
C、由于物體在水平地面上靜止,所以由受力分析可知,GA=N+T,代數求得N=5×103N-3×103N=2×103N,
因為A對地面的壓力F與地面對A的支持力N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所以F=N=2×103N,
由壓強定義式p= 求得,p= = =2×105Pa.C正確,不符合題意。
D、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得,GD OE=T OB,求得T= = =3×103N.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結合題意,注意對每種狀態(tài)的區(qū)分,找準每種狀態(tài)的物理量,進行計算即可.
11.(2024·邯鄲模擬) 如圖,對下列實驗的分析錯誤的是(  )
A.通過澄清石灰水的渾濁程度不同,可比較空氣與人體呼出氣體中含量的高低
B.該實驗可以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C.在A、B、C處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A點容易把門推開,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D.橈骨在肱二頭肌的牽引下繞著肘關節(jié)運動,可視為杠桿模型
【答案】B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杠桿及其五要素
【解析】【解答】A: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能使澄清石灰水更渾濁,通過澄清石灰水的渾濁程度不同,可比較空氣與人體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故A正確;
B :如果該實驗是有氣體參與或生成的化學反應,且裝置是密封的,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題干信息不足。故B錯誤;
C:在 A、B、C 處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A 點容易把門推開,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故C正確;
D:橈骨在肱二頭肌的牽引下繞著肘關節(jié)運動,可視為杠桿模型。故D正確。
綜上,分析錯誤的是 B。
【分析】 依據氣體成分不同導致石灰水渾濁差異來比較;因題干信息不足無法確定是否能驗證質量守恒從不同點施力推門效果得出與力的作用點有關;將橈骨運動與杠桿模型相聯(lián)系分析其原理。
二、多選題
12.(2023九下·長沙期中)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小明進行了如圖1、圖2所示的實驗,當杠桿靜止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1中,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
B.掛上鉤碼后發(fā)現杠桿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通過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平衡
C.圖2中杠桿已經平衡,如果將兩側鉤碼分別向遠離支點O方向移動一格,杠桿仍然能平衡
D.實驗中,多次實驗的目的是發(fā)現杠桿平衡條件的普遍規(guī)律
【答案】A,D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A.杠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者勻速轉動狀態(tài)均為平衡狀態(tài),故A正確;
B. 在掛上鉤碼后,如果出現不平衡,不能再調節(jié)平衡螺母,應通過加減鉤碼或調節(jié)鉤碼的位置來使其平衡,故B錯誤;
C.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鉤碼移動之前,F1=1.5N,L1=2,F2=1N,L2=3,如果將兩側鉤碼分別向遠離支點O方向移動一格, 左邊F1L1'=1.5N×3,右邊F2L2'=1N×4,所以F1L1'>F2L2',杠桿向左傾斜,故C 錯誤;
D.實驗中進行多次實驗目的是防止結論出現偶然性,使得出的結論更客觀和具有普遍性。
【分析】(1)杠桿的平衡狀態(tài)包括靜止狀態(tài)和勻速轉動狀態(tài);
(2)測量前調節(jié)平衡螺母是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測量開始后,不能再調節(jié)平衡螺母;
(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分析力臂變化之后,比較力和相應的力臂乘積,若仍相等,則能平衡,否則,杠桿向力和力臂乘積較大的一端傾斜;
(4)多次實驗的目的:一是為了使結論更具有普遍性;二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
13.(2023·撫順)在生物學實驗課上,學生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玻片標本。下列關于此過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
A.用膠頭滴管從試劑瓶中吸取清水,利用了大氣壓
B.切洋蔥的小刀,刀刃鋒利是為了增大壓力
C.切洋蔥時感到“辣”眼睛是擴散現象造成的
D.用鑷子夾取鱗片葉表皮時,鑷子是省力杠桿
【答案】A,C
【知識點】增大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大氣壓強的存在;杠桿的分類;分子熱運動
【解析】【解答 A.用膠頭滴管從試劑瓶中吸取清水,滴管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強,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將水壓入滴管中,故A正確;
B.切洋蔥的小刀,刀刃鋒利是為了通過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故B錯誤;
C.切洋蔥時感到“辣”眼睛是洋蔥分子在空氣中運動,從而發(fā)生擴散現象造成的,故C正確;
D.用鑷子夾取鱗片葉表皮時,鑷片相連的位置為支點,阻力作用在尖端,動力作用在中間。此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為費力杠桿,故D錯誤。
故選AC。
【分析】(1)根據大氣壓強的知識判斷;
(2)增大壓強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減小受力面積;
(3)不同的物質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
(4)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從而確定杠桿的分類。
14.(2018·房山模擬)小軍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時,水平實驗臺上有滿足實驗要求的器材:彈簧測力計1個,所受重力為1N的鉤碼若干,帶支架的杠桿1個。杠桿上相鄰刻度間距離均為0.05m,刻線上下靠近杠桿邊緣處均有圓形小孔,可用來掛鉤碼或彈簧測力計。小華將杠桿調節(jié)水平平衡后,在杠桿上的A點刻線下方小孔中懸掛3個鉤碼,如圖所示。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在杠桿上的B點刻線下方小孔中懸掛2個鉤碼,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B.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掛在B點刻線上方小孔中豎直向上拉,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掛在C點刻線上方小孔中豎直向上拉,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D.每次杠桿水平位置平衡時,從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
【答案】A,C,D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A、B點刻線下方小孔中懸掛鉤碼數,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3N×2×0.05m=n×1N×3×0.05m,解得:n=2,A符合題意;
B、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掛在B點刻線上方小孔中豎直向上拉,拉力產生的力的效果是逆時針轉動與A點刻線下方小孔中懸掛3個鉤碼的力的效果相同,杠桿不會平衡,向逆時針轉動,B不符合題意;
C、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掛在C點刻線上方小孔中豎直向上拉,拉力產生的力的效果是順時針轉動與A點刻線下方小孔中懸掛3個鉤碼的力的效果相反,杠桿會平衡,C符合題意;
D、杠桿水平位置平衡時,可以從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CD。
【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15.(2017·順義模擬)課上老師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如圖所示,把一大一小兩個塑料瓶掛在杠桿兩端,調節(jié)使杠桿水平平衡.取下大塑料瓶,用打氣筒向里面打氣,關好瓶口的閥門后,再掛回杠桿上,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杠桿仍然保持水平平衡
B.杠桿左端下沉
C.這個實驗說明空氣是有質量的
D.這個實驗說明空氣對大塑料瓶有浮力
【答案】B,C
【知識點】杠桿的動態(tài)平衡分析
【解析】【解答】解:如圖所示,把一大一小兩個塑料瓶掛在杠桿兩端,調節(jié)使杠桿水平平衡時,
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G大F左=G小F右,
取下大塑料瓶,用打氣筒向里面打氣,關好瓶口的閥門后,塑料瓶中空氣的質量變大,
因掛回杠桿上時,杠桿左側G大′F左變大,而G小F右不變,
所以,杠桿左端下沉,故A錯誤、B正確;
因對大塑料瓶充氣時其體積變化很小,
所以,本實驗說明空氣有質量,但不能說明空氣對大塑料瓶有浮力,故C正確、D錯誤.
故選BC.
【分析】把一大一小兩個塑料瓶掛在杠桿兩端,調節(jié)使杠桿水平平衡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兩邊塑料瓶重力和力臂乘積的關系;取下大塑料瓶,用打氣筒向里面打氣,關好瓶口的閥門后,塑料瓶中空氣的質量變大,然后比較兩邊瓶子重力和力臂的乘積,乘積大的一側下沉;要注意對大塑料瓶充氣時其體積變化很小.
三、作圖題
16.(2024九下·西安模擬)如圖所示為電學實驗中常用的閘刀開關,請畫出閉合開關時施加在開關A端的最小力F的示意圖。
【答案】
【知識點】杠桿中最小力的問題
【解析】【解答】根據杠桿平衡以及最小力作圖
力的作用點在A點已確定,從支點O到動力作用點A的距離便為最長的力臂,閉合開關時施加在開關A端的最小力F垂直于OA向下,如圖所示:
【分析】根據力臂的畫法、杠桿平衡作圖
力臂的畫法:力臂是支點和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段,本題中從支點O到動力作用點A的距離便為最長的力臂,所以最小力為垂直于OA向下
17.(2023中考·南山模擬)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在B點用彈簧測力計沿CD方向拉杠桿,使杠桿水平平衡;②F的力臂。
【答案】
【知識點】力臂的畫法
【解析】【解答】答案如圖:
【分析】支點在中間兩力同向,此時力F方向向下。過支點做力的作用線的垂線。
18.(2022·榆次模擬)如圖所示是物理課堂上老師用加裝了杠桿裝置的壓縮空氣引火儀來演示實驗,她將一小團硝化棉放入厚玻璃筒內,握住杠桿的一端迅速向下壓,棉花被點燃。請畫出施加在杠桿上的最小力 F。
【答案】解:如圖所示:
【知識點】杠桿中最小力的問題
【解析】【解答】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要使動力最小,則動力臂應最長,連接支點與動力作用點即為最長的力臂,力的方向與最長動力臂垂直且向下。如圖所示
【分析】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在阻力、阻力臂一定時,動力臂越大、動力越小,越省力。
19.(2019·蘭州)如圖所示為“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示意圖,O點為杠桿的支點,請畫出杠桿左側鉤碼所受重力的示意圖和彈簧測力計施加拉力的力臂L1。

【答案】解:如圖所示:

【知識點】重力示意圖;力臂的畫法
【解析】【解答】解:(1)測力計對杠桿的拉力作用在C點,拉力的方向斜向右下方,過支點O作這條拉力作用線的垂線段,即拉力的力臂L1。(2)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過物體重心畫一條帶箭頭的豎直向下的有向線段,用G表示,即為其所受重力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分析】過支點O作拉力作用線的垂線段,即拉力的力臂L1.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過重心畫一個帶箭頭的豎直向下的力即可.
四、實驗探究題
20.(2025·廣東模擬)小梁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1)放在水平桌面的杠桿如圖甲所示,此時杠桿    (選填"平衡”或“不平衡");為了把杠桿從甲圖狀態(tài)變成乙圖狀態(tài),應該把   向   調。
(2)每一個鉤碼的重大力大小相等,依據杠桿的平衡條件   可知,當在杠桿上掛上如圖數量的鉤碼后釋放杠桿,杠桿將   (選填“保持平衡”、“左端向下傾斜"或"右端向下傾斜”);
【答案】(1)平衡;平衡螺母;右
(2)F1L1=F2L2;右端向下傾斜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1)圖甲的杠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時杠桿平衡;
圖甲的杠桿向左偏(左端較重),要讓杠桿水平平衡,應該把平衡螺母向右調。
(2)設每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杠桿標尺上每一小格長度為L,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可知,圖丙中,5G x L<2G x 4L,當在杠桿上掛上如圖數量的鉤碼后釋放杠桿,杠桿將右端向下傾斜。
【分析】(1)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力平衡。
實驗前,通過“左偏右調,右偏左調”的方法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
(2)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分析。
21.(2025·廣東模擬) 在“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中,如圖甲所示:
(1)如圖甲所示,若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
(2)實驗過程,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確定   的大小;
(3)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序 動力F1l1cm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1 1.0 15.0 1.5 10.0
2 1.5 20.0 3.0 10.0
3 2.0 10.0 1.0 20.0
①表格中橫線處應填寫的內容是   ;
②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
③分析表格數據,可得出實驗結論:   。
【答案】(1)右
(2)力臂
(3)阻力臂l2/cm;使結論更具普遍性;F1L1=F2L2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1)杠桿的右端上翹,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翹的右端移動;
(2)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目的是便于測量力臂大小;
(3) ①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除要測量每次實驗中動力臂、阻力臂的大小,還要測量出每次實驗中的動力和阻力的大小,故表格中橫線處應填寫的內容是阻力臂l2/cm;
②通過實驗總結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時,一般要進行多次實驗,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才具有普遍性,結論才正確,所以在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時,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為了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
③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可知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可寫作F1l1=F2l2。
故答案為:(1)右;(2)力臂;(3)①阻力臂l2/cm; ②使結論具有普遍性;③F1l1=F2l2。
【分析】 (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和彈簧測力計時,發(fā)現杠桿左端下沉,說明杠桿的重心在支點左側,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jié),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方便測量力臂;
(3)①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除要測量每次實驗中動力臂、阻力臂的大小,還要測量出每次實驗中的動力和阻力的大小據此解答;
②通過實驗總結實驗結論時,一般要進行多次實驗,如果只用一組數據得到結論,偶然性太大,因此應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普遍的物理規(guī)律;
③要能夠觀察和分析試驗數據,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22.(2024·霍邱模擬).某小組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按圖甲器材將實驗組裝完成,并進行實驗。
實驗前,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分別調節(jié)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并將多次實驗數據填入下表中。
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1 0.15 1.5 0.10
2 1.5 0.20 2 0.15
3 2 0.25 2.5 0.20
(1)根據上述實驗數據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
(2)如圖乙所示,一根輕質杠桿兩端分別掛著質量不等的兩實心鐵塊,此時杠桿水平平衡。若將兩鐵塊同時浸沒于水中(不處底),杠桿   (選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然水平平衡”)。
【答案】(1) 動力 動力臂=阻力 阻力臂 )
(2)仍然水平平衡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1) 根據上述實驗數據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動力 動力臂=阻力 阻力臂 ;
(2) 如圖乙所示,一根輕質杠桿兩端分別掛著質量不等的兩實心鐵塊,此時杠桿水平平衡。 則,; 若將兩鐵塊同時浸沒于水中(不處底),杠桿仍然水平平衡 。
【分析】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動力 動力臂=阻力 阻力臂 。
23.(2024·南充模擬)小麗在做“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的實驗,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每小格均等長)、鐵架臺、刻度尺、細線和若干個重為 IN的鉤碼。
(1)如圖甲,實驗前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能使杠桿水平平衡:
(2)如圖乙,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小麗在左、右兩側各增加1個鉤碼,杠桿將   (選填“保持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3)如圖丙,若不在B點掛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在B點向下拉杠桿,當彈簧測力計從a位置轉動到b位置時,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數將   :若b位置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0°,在b位置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忽略彈簧測力計自重影響)
【答案】(1)右
(2)右端下沉
(3)變大;4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的實驗,
(1)實驗前,杠桿的右側偏高,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能使杠桿水平平衡;
(2)如圖乙,在杠桿左、右兩側各增加1個鉤碼,左=4鉤碼×2格,右=3鉤碼×3格,左<右,杠桿將右端下沉;
(3)如圖丙,當彈簧測力計從a位置轉動到b位置時,拉力傾斜,力臂變小,示數將變大;b位置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0°,拉力的力臂是OB的一半,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1N×3×2格=F×0.5×3格,計算b位置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4N。
【分析】(1)調節(jié)杠桿平衡時,平衡螺母向偏高的一側調節(jié);
(2)根據杠桿左右的力和力臂的乘積,判斷是否平衡;
(3)當拉力傾斜時,力臂減小,拉力變大;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計算拉力大小。
24.(2024九下·潮南月考)同學們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1)調節(jié)杠桿水平平衡后,第一組同學按圖甲進行實驗,第二組同學按圖乙進行實驗,老師認為一組實驗更方便,理由是   ;
(2)如圖丙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在點下方加掛一個鉤碼,若仍要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將A點的兩個鉤碼向右移動   格;
(3)將圖丙中A點的鉤碼取下,得到如圖丁所示的裝置。若仍要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用彈簧測力計在圖丁中的   (選填“”或“”或“O”)點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
(4)調節(jié)杠桿平衡后,在不同的位置掛不同數量的鉤碼,使杠桿重新平衡,得到下表中的實驗數據,分析發(fā)現表格設計存在缺陷,請指出   ;
次數 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6 5 5 6
2 5 10 10 5
3 4 15 6 10
4 2 20 8 5
根據實驗數據可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
(5)以上實驗結束后,小明用彈簧測力計代替鉤碼,如圖戊所示,保持所掛鉤碼位置不變,不斷改變彈簧測力計的作用點和力的大小,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其力臂的圖像如圖戊所示,由圖像得每次描出的點與兩坐標軸圍成的方形面積(如圖戊中陰影部分)   (選填“相等”或“不等”);
(6)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圖己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答案】(1)彈簧對杠桿拉力力臂和杠桿重合,便于測量力臂
(2)1
(3)C
(4)物理量沒加單位;根據實驗數據,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
(5)相等
(6)杠桿自身有重力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
(1)圖甲中,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拉力與杠桿垂直,可以從杠桿刻度上直接測量力臂,第一組實驗設計好。
(2)圖丙中,若在B處下方再加掛一個鉤碼,左側=4G×2L=8GL,A處掛兩個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仍然平衡,則右側=2G×nL,解得n=4,應向右移動1格,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圖丙中,將A點的鉤碼取下,B點下方加掛的鉤碼,杠桿逆時針轉動,要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平衡,可以用彈簧測力計在圖丁中C點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產生順時針轉動的效果,杠桿平衡。
(4)根據表格數據,記錄了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但表示的物理量的數據沒加單位。
根據實驗數據,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
(5)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利用圖像中任意一組數據得出:
;圖像中每個點與兩坐標軸圍成的面積相等,是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變,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保持不變。
(6)圖己中,杠桿的重心沒有通過支點,則杠桿的重力對杠桿平衡有影響,測量的力和杠桿的平衡條件不符。
【分析】(1)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杠桿垂直,便于直接從杠桿上直接讀取力臂;
(2)根據杠桿上的力和力臂,計算未知力臂大小;
(3)根據杠桿的轉動方向和動力的作用點,判斷拉力方向;
(4)實驗中測量的數據,在記錄時,需要記錄單位;根據實驗數據,總結杠桿的平衡條件;
(5)杠桿平衡時,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與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相等;
(6)杠桿的支點不在重心位置,杠桿的自身重力對實驗產生影響。
(1)力臂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因此第一組實驗設計的好,此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杠桿垂直,力臂直接從杠桿上直接讀取。
(2)若每個鉤碼重G,每個小格長L,若在B處下方再加掛一個鉤碼,則
左側=4G×2L=8GL
A處掛兩個鉤碼,即總重力為2G,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仍然平衡,則
右側=2G×nL
則n=4,所以應向右移動1格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若將圖丙中A點的鉤碼取下,B點下方加掛的鉤碼產生逆時針轉動的效果,仍要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平衡,可以用彈簧測力計在圖丙中C點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力與力臂產生順時針轉動的效果。
(4)[1]分析表格內容知道,表格設計存在缺陷,即表示物理量的數據沒加單位。
[2]分析1、2、3組實驗數據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為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5)由于此題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利用圖像中任意一組數據都能得出
圖像中每個點與兩坐標軸圍成的方形面積相等,其原因是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變,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保持不變。
(6)如圖己裝置進行實驗,杠桿的重心沒有通過支點,所以杠桿的重力對杠桿平衡有影響。
五、計算題
25.(2022·東明模擬)延時服務時,理化趣味實驗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制作量程為
10kg的桿秤。下圖甲是小尹制作的桿秤示意圖,使用時,將待稱物體掛在秤鉤上,用手提起 B或 C (相當于支點) 處的秤紐,移動秤砣在秤桿上的位置 D ,使秤桿達到水平平衡時可讀出待稱物體的質量,此秤最大稱量是 10kg ,秤砣最遠可移至
E點。秤桿和秤鉤的質量忽略不計,AB 、BC 、BE 的長度如圖所示(g 取
10N/kg),求:
(1)小尹提起   (選填B或C)處的秤紐,此秤的稱量最大。
(2)該秤砣質量為多少?
(3)當小尹提起C處秤紐稱一袋質量為
2kg 的荔枝時D與C之間的距離應為多少?
【答案】(1)B
(2)由(1)知道,當提著B處秤紐、秤砣掛在E點、A點秤鉤掛著質量為10kg的物體時,秤桿可以在水平位置平衡,則GA AB=G秤砣 BE
由G=mg知道m(xù)A AB=m秤砣 BE

答:該秤砣質量為0.4kg;
(3)當提起C處秤紐稱一袋質量為2kg的荔枝時,阻力臂為AC=AB+BC=0.02m+0.03m=0.05m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和G=mg知道m(xù)荔枝g AC=m秤砣g CD
解得
答:當小尹提起C處秤紐稱一袋質量為2kg的荔枝時D與C之間的距離應為0.25m。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分析法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當提著B處秤紐、秤砣在E點時,A點所掛物體重為
當提著C處秤紐、秤砣在E點時,A點所掛物體重為
因BE>CE、AB<AC,所以GA>GA′
即提B處秤紐時,此秤的稱量最大。
答:小尹提起B(yǎng)處的秤紐,此秤的稱量最大。
【分析】(1)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力臂越短力越大;
(2)根據GA AB=G秤砣 BE及G=mg,可求出秤砣的質量;
(3)根據m荔枝g AC=m秤砣g CD,可求出距離。
26.(2017·河西模擬)在一次課外活動中,老師讓物理課外小組的同學們測一生肖雞的生日蠟燭的質量,如圖所示.除了此蠟燭,老師還提供的器材有:一根質地均勻、粗細相同的長細木棒,一把刻度尺,一個燒杯(該蠟燭體積較大無法放入此燒杯中),若干細繩,一個正方體木塊(內部嵌有鐵釘,其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表面經處理后不吸水)及足量的水.請你利用上述器材(器材均滿足實驗需求),幫助他們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測出生日蠟燭的質量.要求:
(1)寫出主要實驗步驟及要測量的物理量;
(2)寫出蠟燭質量的數學表達式.(用已知量和測得量表示)
【答案】(1)解:實驗步驟:
①用刻度尺測出木塊的邊長為h1;
②燒杯中裝適量水,將木塊緩慢放入燒杯中,待木塊靜止后,用刻度尺測出木塊露出水面的長度為h2;
③用細繩做成繩環(huán)套在細木棒上,移動繩環(huán)位置,使細木棒在水平位置上平衡,并將繩環(huán)位置固定.(繩環(huán)被固定的位置即為杠桿支點位置)
④將用細繩系好的生日蠟燭系在細木棒支點左側某位置,然后再將另一細繩系好木塊;
并做成繩環(huán)套在細木棒支點右側某位置,并移動木塊繩環(huán)的位置,使細木棒保持水平平衡;
⑤用刻度尺分別測出生日蠟燭位置處到支點的距離為L1和掛木塊繩環(huán)處到支點的距離為L2
(2)解:木塊靜止在水面上時,根據漂浮條件可知:
G木=F浮=ρ水gV排=ρ水gh12(h1﹣h2),
細木棒在生日蠟燭和木塊的作用下,保持水平平衡時;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
GL1=G木L2;
所以,G= = ;
則m= =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分析法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由于正方體木塊質量未知,則需要先利用漂浮條件得出木塊的重力;
然后在利用細木棒平衡,根據杠桿平衡條件解決生日蠟燭的質量問題.
27.(2024九下·南寧開學考)某實驗小組設計了一個汽車超載報警的電路模型,原理圖如圖甲所示。其中ABO是杠桿組件(質量忽略不計),O為支點,B點為汽車重力承壓點,A端的壓桿(質量忽略不計)作用于壓敏電阻,OA:OB=4:1。在測量電路中,R為壓敏電阻,阻值隨壓力變化的關系如表所示。對于燈泡:當無車通過時,小燈泡的電流為I0=150mA,此時不發(fā)光;有車通過時,小燈泡發(fā)綠光;小燈泡的電壓UL≥2.5V是發(fā)紅光的報警點,燈泡電流隨電壓變化的曲線如圖乙所示。電源電壓為7.5V且保持不變。閉合開關,求:
壓力F/N 0 5 10 15 20 25 30 …
壓敏電阻R/Ω 40 35 30 25 20 15 10 …
(1)無汽車通過時,小燈泡消耗的功率;
(2)該系統(tǒng)報警時汽車的總重力;
(3)實驗小組發(fā)現,在不改變電路元件、支點位置和杠桿組件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更換電源電壓來增大報警時的載重量,若將報警時的載重量增加到130N,則需要更換成多大電壓的電源?
【答案】(1)解: 由圖甲可知,燈泡與壓敏電阻R串聯(lián),電壓表測壓敏電阻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
由題意可知,無車時電路中的電流I=150mA=0.15A,
由圖乙可知,此時燈泡兩端的電壓為1.5V,此時燈泡的電功率P=UI=1.5V×0.15A=0.225W;
答:無汽車通過時,小燈泡消耗的功率0.225W;
(2)解: 當電路報警時,小燈泡兩端的電壓U=2.5V,由圖乙可知,此時電路中的電流I'=0.2A,
由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點和歐姆定律可知,壓敏電阻的阻值為:R25Ω,
由表格數據可得,壓力增大5N,則電阻減小5Ω,壓敏電阻阻值與壓力函數關系式為:R=40Ω﹣1Ω/N×F,
代入數據可得:25Ω=40Ω﹣1Ω/N×F,
解得:FA=15N;
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A×AO=G×BO,
解得:GFA=4×15N=60N;
答:該系統(tǒng)報警時汽車的總重力60N;
(3)解: 在不改變電路元件、支點位置和杠桿組件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更換電源電壓來增大報警時的載重量,若將報警時的載重量增加到130N,根據FA×AO=G×BO,
FAG130N=32.5N,
壓敏電阻阻值R=40Ω﹣1Ω/N×F=7.5Ω,
此時此時電路中的電流I'=0.2A,
則電源電壓U=UL+IR=2.5V+0.2A×7.5Ω=4V。
答:需要更換成多大電壓的電源4V。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串聯(lián)電路的電流規(guī)律;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規(guī)律;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功率的計算
【解析】【分析】(1)由圖甲可知,燈泡與壓敏電阻R串聯(lián),電壓表測壓敏電阻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由題意可知無車時電路中的電流,根據圖乙找出無車時燈泡兩端的電壓,根據P=UI計算小燈泡消耗的功率;
(2)當電路報警時,小燈泡兩端的電壓U =2.5V,由圖象乙得I=0.2A,根據歐姆定律算出壓敏電阻的阻值,根據表格數據表示出壓敏電阻阻值與壓力的函數關系,進而算出此時的壓力F,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和AB:BO=3:1列出表達式求出系統(tǒng)報警時汽車的總重力;
(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分析判斷出要增大報警重量G的方法。
1 / 1考點沖刺12【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素描40天終極沖刺寶典
一、選擇題
1.(2024·鎮(zhèn)江)小明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此時彈簧測力計處于豎直方向,他發(fā)現彈簧測力計示數稍稍超過量程。為了完成實驗,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
A.鉤碼的數量適當增加 B.鉤碼的位置適當左移
C.彈簧測力計轉到圖中虛線位置 D.彈簧測力計位置適當向左平移
2.(2022·鹽城)如圖是小華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時的情形,下列操作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
A.增加鉤碼的個數 B.向左調節(jié)平衡螺母
C.向右移動鉤碼的位置 D.減小彈簧測力計的拉力
3.(2024·大理)在生物學實驗課上,學生制作洋蔥片葉表皮"片標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膠頭滴管吸取清水利用了大氣壓
B.切洋蔥的小刀很鋒利是為了增大壓強
C.切洋蔥時感到"辣"眼睛與擴散現象有關
D.夾取洋蔥鱗片葉表皮的銀子是省力杠桿
4.(2024·武漢一模) 李青同學在實驗操作考試中進行“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操作,完成杠桿調平后,給杠桿兩側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已知每個鉤碼的重力都相同,其中能讓杠桿在水平方向平衡的是(  )
A. B.
C. D.
5.(2023·浠水模擬)如圖所示,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支點在杠桿的中點,若實驗時在杠桿的左端懸掛一個重為G的物體,右端用彈簧秤拉著,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現握著彈簧秤緩慢地沿圖中虛線的位置1移動到2杠桿始終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一直是省力杠桿 B.杠桿的阻力就是重物的重力G
C.與的乘積變小 D.彈簧測力計示數先變小再變大
6.(2023·岳陽模擬)如圖甲、乙所示,是某人分別用兩種方式挑著同一物體行走時的情景,小強看后感到疑惑:改變物體的位置,人用的力更大了嗎?于是想用實驗的方法一探究竟。他要探究的問題是:在杠桿平衡的情況下(  )
A.動力和阻力一定時,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關系
B.動力臂和阻力臂一定時,動力和阻力的關系
C.動力和阻力臂一定時,動力臂和阻力的關系
D.阻力和動力臂一定時,動力和阻力臂的關系
7.(2022·東營模擬)小明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現象如圖所示,他認為: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為了糾正小明的錯誤認識,我們應(  )
A.左側去掉2個鉤碼,右側去掉1個鉤碼
B.左側增加2個鉤碼,右側增加1個鉤碼
C.去掉右側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在B處豎直向下拉
D.去掉右側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在B處斜向下拉
8.(2021·市北模擬)“歸納法”是物理實驗中“根據收集的數據分析總結結論”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實驗結論的得出沒有應用歸納法的是(  )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時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并測出對應的反射角的大小,進而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
B.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將蠟燭從距離透鏡較遠處逐漸向透鏡靠近,并多次記錄成像特點,進而得出“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C.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在杠桿兩端分別掛上不同數目的鉤碼,使杠桿平衡;然后重復實驗,進而得出“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的結論
D.“伏安法測定值電阻”的實驗中,分別測量出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進而根據公式 計算出定值電阻的電阻;然后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重復上述實驗;最后求出多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的測量結果
9.(2021·泰安)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我們常會用到一些科學研究方法,如在“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時,我們通過觀察壓強計U形管左右兩側液面高度差來判斷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變化。以下研究中所采用方法與此相同的是(  )
A.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改變動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測量
B.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通過小車推出物體的遠近,判斷小車動能大小
C.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推理出物體不受阻力時的運動狀態(tài)
D.探究壓力對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時,保持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
10.(2019·遂寧)如圖甲所示是建筑工地常用的塔式起重機示意圖,水平吊臂是可繞點O轉動的杠桿,為了左右兩邊吊臂在未起吊物體時平衡,在左邊吊臂安裝了重力合適的配重物體C,假設這時起重機裝置在水平位置平衡(相當于杠桿平衡實驗中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水平平衡),由于起吊物體時配重物體C不能移動,且被起吊物體重力各不相同,起重機裝置將會失去平衡容易傾倒,造成安全事故,某科技小組受杠桿平衡實驗的啟發(fā),為起重機裝置增設了一個可移動的配重物體D,如圖乙所示。不起吊物體時,配重物體D靠近支點O;起吊物體時,將配重物體D向左移動適當距離,使起重機裝置重新平衡,現用該裝置起吊重為5×103N,底面積為0.01m2的物體A,已知D的質量為900kg,OB長18m;當配重物體D移動到距支點6m的E點時,B端繩子對A的拉力為T,A對地面的壓強為p;若再讓配重D以速度V向左運動,25秒后,甲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起吊過程中,物體A在10s內勻速上升了10m,B端繩子的拉力T′做功功率為P.(g=10N/kg)下列相關計算錯誤的是(  )
A.P等于5kW B.V等于0.4m/s
C.p等于2×105Pa D.T等于3×103N
11.(2024·邯鄲模擬) 如圖,對下列實驗的分析錯誤的是(  )
A.通過澄清石灰水的渾濁程度不同,可比較空氣與人體呼出氣體中含量的高低
B.該實驗可以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C.在A、B、C處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A點容易把門推開,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D.橈骨在肱二頭肌的牽引下繞著肘關節(jié)運動,可視為杠桿模型
二、多選題
12.(2023九下·長沙期中)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小明進行了如圖1、圖2所示的實驗,當杠桿靜止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1中,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
B.掛上鉤碼后發(fā)現杠桿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通過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平衡
C.圖2中杠桿已經平衡,如果將兩側鉤碼分別向遠離支點O方向移動一格,杠桿仍然能平衡
D.實驗中,多次實驗的目的是發(fā)現杠桿平衡條件的普遍規(guī)律
13.(2023·撫順)在生物學實驗課上,學生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玻片標本。下列關于此過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
A.用膠頭滴管從試劑瓶中吸取清水,利用了大氣壓
B.切洋蔥的小刀,刀刃鋒利是為了增大壓力
C.切洋蔥時感到“辣”眼睛是擴散現象造成的
D.用鑷子夾取鱗片葉表皮時,鑷子是省力杠桿
14.(2018·房山模擬)小軍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時,水平實驗臺上有滿足實驗要求的器材:彈簧測力計1個,所受重力為1N的鉤碼若干,帶支架的杠桿1個。杠桿上相鄰刻度間距離均為0.05m,刻線上下靠近杠桿邊緣處均有圓形小孔,可用來掛鉤碼或彈簧測力計。小華將杠桿調節(jié)水平平衡后,在杠桿上的A點刻線下方小孔中懸掛3個鉤碼,如圖所示。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在杠桿上的B點刻線下方小孔中懸掛2個鉤碼,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B.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掛在B點刻線上方小孔中豎直向上拉,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掛在C點刻線上方小孔中豎直向上拉,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D.每次杠桿水平位置平衡時,從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
15.(2017·順義模擬)課上老師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如圖所示,把一大一小兩個塑料瓶掛在杠桿兩端,調節(jié)使杠桿水平平衡.取下大塑料瓶,用打氣筒向里面打氣,關好瓶口的閥門后,再掛回杠桿上,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杠桿仍然保持水平平衡
B.杠桿左端下沉
C.這個實驗說明空氣是有質量的
D.這個實驗說明空氣對大塑料瓶有浮力
三、作圖題
16.(2024九下·西安模擬)如圖所示為電學實驗中常用的閘刀開關,請畫出閉合開關時施加在開關A端的最小力F的示意圖。
17.(2023中考·南山模擬)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在B點用彈簧測力計沿CD方向拉杠桿,使杠桿水平平衡;②F的力臂。
18.(2022·榆次模擬)如圖所示是物理課堂上老師用加裝了杠桿裝置的壓縮空氣引火儀來演示實驗,她將一小團硝化棉放入厚玻璃筒內,握住杠桿的一端迅速向下壓,棉花被點燃。請畫出施加在杠桿上的最小力 F。
19.(2019·蘭州)如圖所示為“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示意圖,O點為杠桿的支點,請畫出杠桿左側鉤碼所受重力的示意圖和彈簧測力計施加拉力的力臂L1。

四、實驗探究題
20.(2025·廣東模擬)小梁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1)放在水平桌面的杠桿如圖甲所示,此時杠桿    (選填"平衡”或“不平衡");為了把杠桿從甲圖狀態(tài)變成乙圖狀態(tài),應該把   向   調。
(2)每一個鉤碼的重大力大小相等,依據杠桿的平衡條件   可知,當在杠桿上掛上如圖數量的鉤碼后釋放杠桿,杠桿將   (選填“保持平衡”、“左端向下傾斜"或"右端向下傾斜”);
21.(2025·廣東模擬) 在“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中,如圖甲所示:
(1)如圖甲所示,若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
(2)實驗過程,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確定   的大小;
(3)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序 動力F1l1cm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1 1.0 15.0 1.5 10.0
2 1.5 20.0 3.0 10.0
3 2.0 10.0 1.0 20.0
①表格中橫線處應填寫的內容是   ;
②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
③分析表格數據,可得出實驗結論:   。
22.(2024·霍邱模擬).某小組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按圖甲器材將實驗組裝完成,并進行實驗。
實驗前,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分別調節(jié)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并將多次實驗數據填入下表中。
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1 0.15 1.5 0.10
2 1.5 0.20 2 0.15
3 2 0.25 2.5 0.20
(1)根據上述實驗數據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
(2)如圖乙所示,一根輕質杠桿兩端分別掛著質量不等的兩實心鐵塊,此時杠桿水平平衡。若將兩鐵塊同時浸沒于水中(不處底),杠桿   (選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然水平平衡”)。
23.(2024·南充模擬)小麗在做“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的實驗,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每小格均等長)、鐵架臺、刻度尺、細線和若干個重為 IN的鉤碼。
(1)如圖甲,實驗前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能使杠桿水平平衡:
(2)如圖乙,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小麗在左、右兩側各增加1個鉤碼,杠桿將   (選填“保持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3)如圖丙,若不在B點掛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在B點向下拉杠桿,當彈簧測力計從a位置轉動到b位置時,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數將   :若b位置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0°,在b位置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忽略彈簧測力計自重影響)
24.(2024九下·潮南月考)同學們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1)調節(jié)杠桿水平平衡后,第一組同學按圖甲進行實驗,第二組同學按圖乙進行實驗,老師認為一組實驗更方便,理由是   ;
(2)如圖丙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在點下方加掛一個鉤碼,若仍要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將A點的兩個鉤碼向右移動   格;
(3)將圖丙中A點的鉤碼取下,得到如圖丁所示的裝置。若仍要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用彈簧測力計在圖丁中的   (選填“”或“”或“O”)點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
(4)調節(jié)杠桿平衡后,在不同的位置掛不同數量的鉤碼,使杠桿重新平衡,得到下表中的實驗數據,分析發(fā)現表格設計存在缺陷,請指出   ;
次數 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6 5 5 6
2 5 10 10 5
3 4 15 6 10
4 2 20 8 5
根據實驗數據可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
(5)以上實驗結束后,小明用彈簧測力計代替鉤碼,如圖戊所示,保持所掛鉤碼位置不變,不斷改變彈簧測力計的作用點和力的大小,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其力臂的圖像如圖戊所示,由圖像得每次描出的點與兩坐標軸圍成的方形面積(如圖戊中陰影部分)   (選填“相等”或“不等”);
(6)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圖己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五、計算題
25.(2022·東明模擬)延時服務時,理化趣味實驗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制作量程為
10kg的桿秤。下圖甲是小尹制作的桿秤示意圖,使用時,將待稱物體掛在秤鉤上,用手提起 B或 C (相當于支點) 處的秤紐,移動秤砣在秤桿上的位置 D ,使秤桿達到水平平衡時可讀出待稱物體的質量,此秤最大稱量是 10kg ,秤砣最遠可移至
E點。秤桿和秤鉤的質量忽略不計,AB 、BC 、BE 的長度如圖所示(g 取
10N/kg),求:
(1)小尹提起   (選填B或C)處的秤紐,此秤的稱量最大。
(2)該秤砣質量為多少?
(3)當小尹提起C處秤紐稱一袋質量為
2kg 的荔枝時D與C之間的距離應為多少?
26.(2017·河西模擬)在一次課外活動中,老師讓物理課外小組的同學們測一生肖雞的生日蠟燭的質量,如圖所示.除了此蠟燭,老師還提供的器材有:一根質地均勻、粗細相同的長細木棒,一把刻度尺,一個燒杯(該蠟燭體積較大無法放入此燒杯中),若干細繩,一個正方體木塊(內部嵌有鐵釘,其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表面經處理后不吸水)及足量的水.請你利用上述器材(器材均滿足實驗需求),幫助他們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測出生日蠟燭的質量.要求:
(1)寫出主要實驗步驟及要測量的物理量;
(2)寫出蠟燭質量的數學表達式.(用已知量和測得量表示)
27.(2024九下·南寧開學考)某實驗小組設計了一個汽車超載報警的電路模型,原理圖如圖甲所示。其中ABO是杠桿組件(質量忽略不計),O為支點,B點為汽車重力承壓點,A端的壓桿(質量忽略不計)作用于壓敏電阻,OA:OB=4:1。在測量電路中,R為壓敏電阻,阻值隨壓力變化的關系如表所示。對于燈泡:當無車通過時,小燈泡的電流為I0=150mA,此時不發(fā)光;有車通過時,小燈泡發(fā)綠光;小燈泡的電壓UL≥2.5V是發(fā)紅光的報警點,燈泡電流隨電壓變化的曲線如圖乙所示。電源電壓為7.5V且保持不變。閉合開關,求:
壓力F/N 0 5 10 15 20 25 30 …
壓敏電阻R/Ω 40 35 30 25 20 15 10 …
(1)無汽車通過時,小燈泡消耗的功率;
(2)該系統(tǒng)報警時汽車的總重力;
(3)實驗小組發(fā)現,在不改變電路元件、支點位置和杠桿組件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更換電源電壓來增大報警時的載重量,若將報警時的載重量增加到130N,則需要更換成多大電壓的電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
【解析】【解答】 由題意可知,發(fā)現彈簧測力計示數稍稍超過量程,說明動力偏大,此時要想辦法減小動力。
A.若鉤碼的數量適當增加,阻力變大,阻力×阻力臂變大,動力臂不變,則需要的動力會更大,故A不符合題意;
B.鉤碼的位置適當左移,阻力臂變大,阻力×阻力臂變大,動力臂不變,則需要的動力會更大,故B不符合題意;
C.彈簧測力計轉到圖中虛線位置,動力臂變小,阻力×阻力臂不變,則需要的動力會更大,故C不符合題意;
D.彈簧測力計位置適當向左平移,動力臂變大,阻力×阻力臂不變,則需要的動力會變小,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得出結論。
2.【答案】C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如圖,杠桿向左傾斜,說明左側鉤碼對杠桿的拉力與力臂的乘積,大于右側拉力與力臂的乘積;
A.增加左側鉤碼個數,左側的力臂不變,力變大,力與力臂的乘積變大,根據 可知,杠桿不會平衡,A不符合題意;
B.在實驗的過程中,不能通過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B不符合題意;
C.將左側鉤碼向右移動,左側的力不變,力臂變小,則左側力與力臂的乘積變小,會使杠桿平衡,C符合題意;
D.減小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右側的力臂不變,力變小,力與力臂的乘積變小,杠桿不會平衡,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計算杠桿上的力的大小,確定鉤碼數量及位置變化。
3.【答案】A
【知識點】增大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大氣壓的綜合應用;杠桿的分類;分子熱運動
【解析】【解答】A:用膠頭滴管吸取清水時,擠壓膠頭排出空氣,松手后膠頭內氣壓變小,外界大氣壓將清水壓入滴管。故A正確;
B:切洋蔥的小刀很鋒利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而不是增大壓力。故B錯誤;
C :切洋蔥時,洋蔥中含有的分子在不停運動,會擴散到空氣中,從而使人感到“辣”眼睛。故C正確;
D :夾取洋蔥鱗片葉表皮的鑷子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D錯誤。
綜上,正確的是 A、C。
【分析】 首先明確每個選項分別涉及到不同的知識點,如大氣壓、壓強、擴散現象、杠桿等。根據膠頭滴管的工作原理,理解其利用大氣壓的作用;準確理解鋒利的小刀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而不是增大壓力;從分子擴散的角度解釋切洋蔥“辣”眼睛的現象;根據鑷子的結構特點判斷其屬于費力杠桿。
4.【答案】D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
【解析】【解答】 假設每格鉤碼的重力為G,每格的長度為L;
A.圖中2G×3L≠G×4L,則杠桿在水平方向不能平衡,故A不合題意
B.圖中2G×2L≠G×5L,則杠桿在水平方向不能平衡,故B不合題意;
C.圖中3G×3L≠2G×2L,則不能讓杠桿在水平方向平衡,故C不合題意;
D.圖中4G×2L=2G×4L,則能讓杠桿在水平方向平衡,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解答。
5.【答案】D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A、省力杠桿是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當由1變到2的過程中,阻力臂有可能大于動力臂,所以不一定是省力杠桿 ,故A錯誤;
B、杠桿的阻力是由物體的重力對杠桿產生的拉力。所以杠桿的阻力不是物體的重力。故B錯誤;
C、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動力乘以動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這里阻力乘以阻力臂大小不變,所以動力乘以動力臂大小也不變,故C錯誤;
D、當彈簧處理器有1到豎直時,其力臂在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示數先變小,由豎直到2時,力臂變小,力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示數先變大,故D正確;
故選D
【分析】(1)彈簧測力計的平衡條件是:動力乘以動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2)本題中阻力乘以阻力臂大小不變。而彈簧測力計由位置1到位置2時,其力臂先變大后變小
6.【答案】D
【知識點】杠桿的動態(tài)平衡分析
【解析】【解答】根據甲、乙兩圖中兩種挑物體的方式,可知物體的位置決定阻力臂的大小,人用的力是動力,所以要想探究“ 改變物體的位置,人用的力更大了嗎? ”,本質上是探究“阻力臂對動力的影響”,即: 在杠桿平衡的情況下, 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時,動力和阻力臂的關系。故AB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物體的位置決定阻力臂,人用的力是動力,根據杠桿平衡條件,確定實驗目的。
7.【答案】D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解:“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是在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動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豎直方向的條件下得出的,此時的力臂是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為得出普遍結論,應改變力的方向使力臂不等于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故正確的實驗操作應該是D,去掉右側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在B處斜向下拉。
故答案為:D。
【分析】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動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阻力臂。力臂不一定是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8.【答案】D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伏安法測電阻的探究實驗
【解析】【解答】A.“光的反射定律”探究過程中需要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并測出對應的反射角的大小,最后將反射角與入射角比較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采用的是歸納法。A不符合題意;
B.“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探究過程中需要多次改變物距,并觀察記錄成像特點和位置,最后得出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采用的是歸納法。B不符合題意;
C.“杠桿平衡條件”探究過程中需要多次改變鉤碼位置和重力,使杠桿平衡,并記錄對應的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最后得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結論,采用的是歸納法。C不符合題意;
D.伏安法測電阻實驗中,分別測量出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進而根據公式R= 計算出定值電阻的電阻。然后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重復上述實驗。目的是取平均值減小測量誤差,不是運用的歸納法。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歸納法是通過多次實驗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普遍性;測量電阻大小時,多次實驗可以減小誤差。
9.【答案】B
【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杠桿的平衡條件
【解析】【解答】在“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時,我們通過觀察壓強計 U 形管左右兩側液面高度差來判斷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變化,是利用了轉換法;
A.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改變動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測量,是尋找普遍規(guī)律,與轉換法無關,A不符合題意;
B.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通過小車推出物體的遠近,判斷小車動能大小,用距離來判斷動能,是利用了轉換法,B符合題意;
C.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推理出物體不受阻力時的運動狀態(tài),是實驗推理法,C不符合題意;
D.探究壓力對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時,保持持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是控制變量法,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通過物塊移動的距離長短表示物體動能大小,這用到了轉換法。
10.【答案】B
【知識點】功率的計算;杠桿的平衡條件;功的計算及應用
【解析】【解答】由重力公式G=mg可求,配重D的重力為GD=mg=900kg×10N/kg=9×103N。
第一個狀態(tài)當配重物體移動到E點時,
A、由功率公式P= 和功的定義式W=Fs可得,功率P= ,代數得P= = =5×103W=5kW.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于甲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所以拉力T'=GA=5×103N,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得,GD OE'=T'′OB,代數求得OE'= = =10m,
則配重移動的距離s=OE'-OE=10m-6m=4m,則由速度公式V= 可求,V= = =0.16m/s。B錯誤,符合題意。
C、由于物體在水平地面上靜止,所以由受力分析可知,GA=N+T,代數求得N=5×103N-3×103N=2×103N,
因為A對地面的壓力F與地面對A的支持力N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所以F=N=2×103N,
由壓強定義式p= 求得,p= = =2×105Pa.C正確,不符合題意。
D、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得,GD OE=T OB,求得T= = =3×103N.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結合題意,注意對每種狀態(tài)的區(qū)分,找準每種狀態(tài)的物理量,進行計算即可.
11.【答案】B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杠桿及其五要素
【解析】【解答】A: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能使澄清石灰水更渾濁,通過澄清石灰水的渾濁程度不同,可比較空氣與人體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故A正確;
B :如果該實驗是有氣體參與或生成的化學反應,且裝置是密封的,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題干信息不足。故B錯誤;
C:在 A、B、C 處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A 點容易把門推開,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故C正確;
D:橈骨在肱二頭肌的牽引下繞著肘關節(jié)運動,可視為杠桿模型。故D正確。
綜上,分析錯誤的是 B。
【分析】 依據氣體成分不同導致石灰水渾濁差異來比較;因題干信息不足無法確定是否能驗證質量守恒從不同點施力推門效果得出與力的作用點有關;將橈骨運動與杠桿模型相聯(lián)系分析其原理。
12.【答案】A,D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A.杠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者勻速轉動狀態(tài)均為平衡狀態(tài),故A正確;
B. 在掛上鉤碼后,如果出現不平衡,不能再調節(jié)平衡螺母,應通過加減鉤碼或調節(jié)鉤碼的位置來使其平衡,故B錯誤;
C.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鉤碼移動之前,F1=1.5N,L1=2,F2=1N,L2=3,如果將兩側鉤碼分別向遠離支點O方向移動一格, 左邊F1L1'=1.5N×3,右邊F2L2'=1N×4,所以F1L1'>F2L2',杠桿向左傾斜,故C 錯誤;
D.實驗中進行多次實驗目的是防止結論出現偶然性,使得出的結論更客觀和具有普遍性。
【分析】(1)杠桿的平衡狀態(tài)包括靜止狀態(tài)和勻速轉動狀態(tài);
(2)測量前調節(jié)平衡螺母是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測量開始后,不能再調節(jié)平衡螺母;
(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分析力臂變化之后,比較力和相應的力臂乘積,若仍相等,則能平衡,否則,杠桿向力和力臂乘積較大的一端傾斜;
(4)多次實驗的目的:一是為了使結論更具有普遍性;二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
13.【答案】A,C
【知識點】增大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大氣壓強的存在;杠桿的分類;分子熱運動
【解析】【解答 A.用膠頭滴管從試劑瓶中吸取清水,滴管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強,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將水壓入滴管中,故A正確;
B.切洋蔥的小刀,刀刃鋒利是為了通過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故B錯誤;
C.切洋蔥時感到“辣”眼睛是洋蔥分子在空氣中運動,從而發(fā)生擴散現象造成的,故C正確;
D.用鑷子夾取鱗片葉表皮時,鑷片相連的位置為支點,阻力作用在尖端,動力作用在中間。此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為費力杠桿,故D錯誤。
故選AC。
【分析】(1)根據大氣壓強的知識判斷;
(2)增大壓強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減小受力面積;
(3)不同的物質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
(4)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從而確定杠桿的分類。
14.【答案】A,C,D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A、B點刻線下方小孔中懸掛鉤碼數,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3N×2×0.05m=n×1N×3×0.05m,解得:n=2,A符合題意;
B、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掛在B點刻線上方小孔中豎直向上拉,拉力產生的力的效果是逆時針轉動與A點刻線下方小孔中懸掛3個鉤碼的力的效果相同,杠桿不會平衡,向逆時針轉動,B不符合題意;
C、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掛在C點刻線上方小孔中豎直向上拉,拉力產生的力的效果是順時針轉動與A點刻線下方小孔中懸掛3個鉤碼的力的效果相反,杠桿會平衡,C符合題意;
D、杠桿水平位置平衡時,可以從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CD。
【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15.【答案】B,C
【知識點】杠桿的動態(tài)平衡分析
【解析】【解答】解:如圖所示,把一大一小兩個塑料瓶掛在杠桿兩端,調節(jié)使杠桿水平平衡時,
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G大F左=G小F右,
取下大塑料瓶,用打氣筒向里面打氣,關好瓶口的閥門后,塑料瓶中空氣的質量變大,
因掛回杠桿上時,杠桿左側G大′F左變大,而G小F右不變,
所以,杠桿左端下沉,故A錯誤、B正確;
因對大塑料瓶充氣時其體積變化很小,
所以,本實驗說明空氣有質量,但不能說明空氣對大塑料瓶有浮力,故C正確、D錯誤.
故選BC.
【分析】把一大一小兩個塑料瓶掛在杠桿兩端,調節(jié)使杠桿水平平衡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兩邊塑料瓶重力和力臂乘積的關系;取下大塑料瓶,用打氣筒向里面打氣,關好瓶口的閥門后,塑料瓶中空氣的質量變大,然后比較兩邊瓶子重力和力臂的乘積,乘積大的一側下沉;要注意對大塑料瓶充氣時其體積變化很小.
16.【答案】
【知識點】杠桿中最小力的問題
【解析】【解答】根據杠桿平衡以及最小力作圖
力的作用點在A點已確定,從支點O到動力作用點A的距離便為最長的力臂,閉合開關時施加在開關A端的最小力F垂直于OA向下,如圖所示:
【分析】根據力臂的畫法、杠桿平衡作圖
力臂的畫法:力臂是支點和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段,本題中從支點O到動力作用點A的距離便為最長的力臂,所以最小力為垂直于OA向下
17.【答案】
【知識點】力臂的畫法
【解析】【解答】答案如圖:
【分析】支點在中間兩力同向,此時力F方向向下。過支點做力的作用線的垂線。
18.【答案】解:如圖所示:
【知識點】杠桿中最小力的問題
【解析】【解答】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要使動力最小,則動力臂應最長,連接支點與動力作用點即為最長的力臂,力的方向與最長動力臂垂直且向下。如圖所示
【分析】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在阻力、阻力臂一定時,動力臂越大、動力越小,越省力。
19.【答案】解:如圖所示:

【知識點】重力示意圖;力臂的畫法
【解析】【解答】解:(1)測力計對杠桿的拉力作用在C點,拉力的方向斜向右下方,過支點O作這條拉力作用線的垂線段,即拉力的力臂L1。(2)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過物體重心畫一條帶箭頭的豎直向下的有向線段,用G表示,即為其所受重力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分析】過支點O作拉力作用線的垂線段,即拉力的力臂L1.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過重心畫一個帶箭頭的豎直向下的力即可.
20.【答案】(1)平衡;平衡螺母;右
(2)F1L1=F2L2;右端向下傾斜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1)圖甲的杠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時杠桿平衡;
圖甲的杠桿向左偏(左端較重),要讓杠桿水平平衡,應該把平衡螺母向右調。
(2)設每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杠桿標尺上每一小格長度為L,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可知,圖丙中,5G x L<2G x 4L,當在杠桿上掛上如圖數量的鉤碼后釋放杠桿,杠桿將右端向下傾斜。
【分析】(1)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力平衡。
實驗前,通過“左偏右調,右偏左調”的方法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
(2)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分析。
21.【答案】(1)右
(2)力臂
(3)阻力臂l2/cm;使結論更具普遍性;F1L1=F2L2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1)杠桿的右端上翹,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翹的右端移動;
(2)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目的是便于測量力臂大小;
(3) ①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除要測量每次實驗中動力臂、阻力臂的大小,還要測量出每次實驗中的動力和阻力的大小,故表格中橫線處應填寫的內容是阻力臂l2/cm;
②通過實驗總結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時,一般要進行多次實驗,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才具有普遍性,結論才正確,所以在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時,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為了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
③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可知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可寫作F1l1=F2l2。
故答案為:(1)右;(2)力臂;(3)①阻力臂l2/cm; ②使結論具有普遍性;③F1l1=F2l2。
【分析】 (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和彈簧測力計時,發(fā)現杠桿左端下沉,說明杠桿的重心在支點左側,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jié),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方便測量力臂;
(3)①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除要測量每次實驗中動力臂、阻力臂的大小,還要測量出每次實驗中的動力和阻力的大小據此解答;
②通過實驗總結實驗結論時,一般要進行多次實驗,如果只用一組數據得到結論,偶然性太大,因此應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普遍的物理規(guī)律;
③要能夠觀察和分析試驗數據,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22.【答案】(1) 動力 動力臂=阻力 阻力臂 )
(2)仍然水平平衡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1) 根據上述實驗數據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動力 動力臂=阻力 阻力臂 ;
(2) 如圖乙所示,一根輕質杠桿兩端分別掛著質量不等的兩實心鐵塊,此時杠桿水平平衡。 則,; 若將兩鐵塊同時浸沒于水中(不處底),杠桿仍然水平平衡 。
【分析】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動力 動力臂=阻力 阻力臂 。
23.【答案】(1)右
(2)右端下沉
(3)變大;4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的實驗,
(1)實驗前,杠桿的右側偏高,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能使杠桿水平平衡;
(2)如圖乙,在杠桿左、右兩側各增加1個鉤碼,左=4鉤碼×2格,右=3鉤碼×3格,左<右,杠桿將右端下沉;
(3)如圖丙,當彈簧測力計從a位置轉動到b位置時,拉力傾斜,力臂變小,示數將變大;b位置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0°,拉力的力臂是OB的一半,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1N×3×2格=F×0.5×3格,計算b位置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4N。
【分析】(1)調節(jié)杠桿平衡時,平衡螺母向偏高的一側調節(jié);
(2)根據杠桿左右的力和力臂的乘積,判斷是否平衡;
(3)當拉力傾斜時,力臂減小,拉力變大;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計算拉力大小。
24.【答案】(1)彈簧對杠桿拉力力臂和杠桿重合,便于測量力臂
(2)1
(3)C
(4)物理量沒加單位;根據實驗數據,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
(5)相等
(6)杠桿自身有重力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
(1)圖甲中,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拉力與杠桿垂直,可以從杠桿刻度上直接測量力臂,第一組實驗設計好。
(2)圖丙中,若在B處下方再加掛一個鉤碼,左側=4G×2L=8GL,A處掛兩個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仍然平衡,則右側=2G×nL,解得n=4,應向右移動1格,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圖丙中,將A點的鉤碼取下,B點下方加掛的鉤碼,杠桿逆時針轉動,要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平衡,可以用彈簧測力計在圖丁中C點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產生順時針轉動的效果,杠桿平衡。
(4)根據表格數據,記錄了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但表示的物理量的數據沒加單位。
根據實驗數據,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
(5)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利用圖像中任意一組數據得出:
;圖像中每個點與兩坐標軸圍成的面積相等,是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變,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保持不變。
(6)圖己中,杠桿的重心沒有通過支點,則杠桿的重力對杠桿平衡有影響,測量的力和杠桿的平衡條件不符。
【分析】(1)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杠桿垂直,便于直接從杠桿上直接讀取力臂;
(2)根據杠桿上的力和力臂,計算未知力臂大小;
(3)根據杠桿的轉動方向和動力的作用點,判斷拉力方向;
(4)實驗中測量的數據,在記錄時,需要記錄單位;根據實驗數據,總結杠桿的平衡條件;
(5)杠桿平衡時,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與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相等;
(6)杠桿的支點不在重心位置,杠桿的自身重力對實驗產生影響。
(1)力臂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因此第一組實驗設計的好,此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杠桿垂直,力臂直接從杠桿上直接讀取。
(2)若每個鉤碼重G,每個小格長L,若在B處下方再加掛一個鉤碼,則
左側=4G×2L=8GL
A處掛兩個鉤碼,即總重力為2G,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仍然平衡,則
右側=2G×nL
則n=4,所以應向右移動1格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若將圖丙中A點的鉤碼取下,B點下方加掛的鉤碼產生逆時針轉動的效果,仍要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平衡,可以用彈簧測力計在圖丙中C點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力與力臂產生順時針轉動的效果。
(4)[1]分析表格內容知道,表格設計存在缺陷,即表示物理量的數據沒加單位。
[2]分析1、2、3組實驗數據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為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5)由于此題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利用圖像中任意一組數據都能得出
圖像中每個點與兩坐標軸圍成的方形面積相等,其原因是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變,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保持不變。
(6)如圖己裝置進行實驗,杠桿的重心沒有通過支點,所以杠桿的重力對杠桿平衡有影響。
25.【答案】(1)B
(2)由(1)知道,當提著B處秤紐、秤砣掛在E點、A點秤鉤掛著質量為10kg的物體時,秤桿可以在水平位置平衡,則GA AB=G秤砣 BE
由G=mg知道m(xù)A AB=m秤砣 BE

答:該秤砣質量為0.4kg;
(3)當提起C處秤紐稱一袋質量為2kg的荔枝時,阻力臂為AC=AB+BC=0.02m+0.03m=0.05m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和G=mg知道m(xù)荔枝g AC=m秤砣g CD
解得
答:當小尹提起C處秤紐稱一袋質量為2kg的荔枝時D與C之間的距離應為0.25m。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分析法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當提著B處秤紐、秤砣在E點時,A點所掛物體重為
當提著C處秤紐、秤砣在E點時,A點所掛物體重為
因BE>CE、AB<AC,所以GA>GA′
即提B處秤紐時,此秤的稱量最大。
答:小尹提起B(yǎng)處的秤紐,此秤的稱量最大。
【分析】(1)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力臂越短力越大;
(2)根據GA AB=G秤砣 BE及G=mg,可求出秤砣的質量;
(3)根據m荔枝g AC=m秤砣g CD,可求出距離。
26.【答案】(1)解:實驗步驟:
①用刻度尺測出木塊的邊長為h1;
②燒杯中裝適量水,將木塊緩慢放入燒杯中,待木塊靜止后,用刻度尺測出木塊露出水面的長度為h2;
③用細繩做成繩環(huán)套在細木棒上,移動繩環(huán)位置,使細木棒在水平位置上平衡,并將繩環(huán)位置固定.(繩環(huán)被固定的位置即為杠桿支點位置)
④將用細繩系好的生日蠟燭系在細木棒支點左側某位置,然后再將另一細繩系好木塊;
并做成繩環(huán)套在細木棒支點右側某位置,并移動木塊繩環(huán)的位置,使細木棒保持水平平衡;
⑤用刻度尺分別測出生日蠟燭位置處到支點的距離為L1和掛木塊繩環(huán)處到支點的距離為L2
(2)解:木塊靜止在水面上時,根據漂浮條件可知:
G木=F浮=ρ水gV排=ρ水gh12(h1﹣h2),
細木棒在生日蠟燭和木塊的作用下,保持水平平衡時;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
GL1=G木L2;
所以,G= = ;
則m= =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分析法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由于正方體木塊質量未知,則需要先利用漂浮條件得出木塊的重力;
然后在利用細木棒平衡,根據杠桿平衡條件解決生日蠟燭的質量問題.
27.【答案】(1)解: 由圖甲可知,燈泡與壓敏電阻R串聯(lián),電壓表測壓敏電阻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
由題意可知,無車時電路中的電流I=150mA=0.15A,
由圖乙可知,此時燈泡兩端的電壓為1.5V,此時燈泡的電功率P=UI=1.5V×0.15A=0.225W;
答:無汽車通過時,小燈泡消耗的功率0.225W;
(2)解: 當電路報警時,小燈泡兩端的電壓U=2.5V,由圖乙可知,此時電路中的電流I'=0.2A,
由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點和歐姆定律可知,壓敏電阻的阻值為:R25Ω,
由表格數據可得,壓力增大5N,則電阻減小5Ω,壓敏電阻阻值與壓力函數關系式為:R=40Ω﹣1Ω/N×F,
代入數據可得:25Ω=40Ω﹣1Ω/N×F,
解得:FA=15N;
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A×AO=G×BO,
解得:GFA=4×15N=60N;
答:該系統(tǒng)報警時汽車的總重力60N;
(3)解: 在不改變電路元件、支點位置和杠桿組件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更換電源電壓來增大報警時的載重量,若將報警時的載重量增加到130N,根據FA×AO=G×BO,
FAG130N=32.5N,
壓敏電阻阻值R=40Ω﹣1Ω/N×F=7.5Ω,
此時此時電路中的電流I'=0.2A,
則電源電壓U=UL+IR=2.5V+0.2A×7.5Ω=4V。
答:需要更換成多大電壓的電源4V。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串聯(lián)電路的電流規(guī)律;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規(guī)律;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功率的計算
【解析】【分析】(1)由圖甲可知,燈泡與壓敏電阻R串聯(lián),電壓表測壓敏電阻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由題意可知無車時電路中的電流,根據圖乙找出無車時燈泡兩端的電壓,根據P=UI計算小燈泡消耗的功率;
(2)當電路報警時,小燈泡兩端的電壓U =2.5V,由圖象乙得I=0.2A,根據歐姆定律算出壓敏電阻的阻值,根據表格數據表示出壓敏電阻阻值與壓力的函數關系,進而算出此時的壓力F,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和AB:BO=3:1列出表達式求出系統(tǒng)報警時汽車的總重力;
(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分析判斷出要增大報警重量G的方法。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沧源| 平罗县| 泸定县| 永丰县| 永昌县| 宝山区| 二连浩特市| 芒康县| 瑞丽市| 东乡县| 日土县| 阳信县| 海晏县| 高邮市| 佛山市| 吉木萨尔县| 普安县| 柏乡县| 桦甸市| 云霄县| 莱西市| 涡阳县| 兴隆县| 黄陵县| 岗巴县| 屯昌县| 金山区| 那曲县| 大田县| 安宁市| 福州市| 壤塘县| 衢州市| 原阳县| 双柏县| 泸州市| 阳西县| 什邡市| 三门峡市| 新泰市| 延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