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考點沖刺17【光現(xiàn)象的實驗探究】—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素描40天終極沖刺寶典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考點沖刺17【光現(xiàn)象的實驗探究】—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素描40天終極沖刺寶典

資源簡介

考點沖刺17【光現(xiàn)象的實驗探究】—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素描40天終極沖刺寶典
一、選擇題
1.(2025·山東模擬)下列四幅圖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的操作情景,其中正確的是(  )
A.甲圖:確定像的位置
B.乙圖:觀察點燃蠟燭像的大小
C.丙圖:測量物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和
D.丁圖:測量物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和
【答案】C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A.探究平面鏡成像時,為確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后的蠟燭應(yīng)不點燃,故A錯誤;
B.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觀察點燃蠟燭像的大小時,應(yīng)在點燃蠟燭一側(cè)觀察,故B錯誤;
CD.平面鏡成像中,測量像距和物距時,要測量蠟燭到玻璃板前面的反射面的距離,故C正確;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探究平面鏡成像時,玻璃板后面的蠟燭不點燃,需要從點燃的蠟燭一側(cè)觀察像,測量物距和像距時,需要測量到玻璃板前面反射面的距離。
2.(2024九下·雷州模擬)下列四個實驗是八年級物理教科書中探究光現(xiàn)象的四幅插圖,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甲圖實驗中,當(dāng)入射光線順時針轉(zhuǎn)動時,反射光線逆時針轉(zhuǎn)動
B.乙圖所示,平面鏡成像時進(jìn)入眼睛的光是從像發(fā)出的
C.丙圖實驗表示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況
D.丁圖實驗在光的漫反射現(xiàn)象中,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A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與漫反射;光的色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A.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線順時針轉(zhuǎn)動時,入射角變小,反射角變小,反射光線逆時針轉(zhuǎn)動,故A正確;
B.乙圖中,平面鏡成像時,蠟燭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的反射光線進(jìn)入人眼,故B錯誤;
C.丙圖中,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發(fā)生折射,是色散現(xiàn)象,紅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面,故C錯誤;
D.光在發(fā)生漫反射現(xiàn)象中,同樣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在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色散現(xiàn)象中,紅光的折射角度小,紫光的折射角度大。
3.(2024九下·遼寧模擬)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像
B.該實驗最好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jìn)行
C.蠟燭 A 遠(yuǎn)離玻璃板時像會變小
D.透過玻璃板會觀察到蠟燭 A 的實像
【答案】B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A.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利用光線在鏡面上發(fā)生反射,故A錯誤;
B.在較黑暗的環(huán)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jìn)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較黑暗的環(huán)境中進(jìn)行實驗,故B正確;
C.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等,蠟燭A遠(yuǎn)離玻璃板時,像的大小不變,故C錯誤;
D.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A.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判斷;
B.周圍環(huán)境越暗,物體越明亮,則成的像越清晰;
C.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物像等大”的規(guī)律判斷;
D.實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4.(2024九下·南寧月考)實驗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小組的同學(xué)都能看到光屏上顯現(xiàn)的光路,是因為光屏上發(fā)生了漫反射
B.圖示OB與OA關(guān)于法線對稱,由此可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jié)論
C.讓一束光沿BO方向入射到平面鏡上,反射光不可能沿OA方向射出
D.將光屏左側(cè)向后折疊,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說明此時反射光不存在
【答案】A
【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圖;鏡面反射與漫反射;光反射的可逆性
【解析】【解答】A、光屏能顯示光路,是因為發(fā)生漫反射,A正確
B、圖示OB與OA關(guān)于法線對稱,不可根據(jù)一組數(shù)據(jù)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jié)論,應(yīng)多組實驗得出結(jié)論,B錯誤
C、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它將沿著OA方向射出,C錯誤;
D、為了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是否在同 一平面內(nèi)”,可以將左側(cè)光屏向后折轉(zhuǎn),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說明入射光線、法線、反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反射光存在,D錯誤。
選項BCD錯誤,答案選擇A
【分析】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這意味著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法線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夾角,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鏡面反射發(fā)生在物體表面非常光滑的情況下,如鏡子或玻璃表面。在這種情況下,所有入射光線都會被反射成平行光線,并且只能在特定角度觀察到。漫反射則發(fā)生在物體表面粗糙的情況下,如紙張、墻壁或衣服等。在這種情況下,反射光線向各個方向散射,使得從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反射光。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2017·黔西南)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蠟燭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實像
B.蠟燭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實物大
C.蠟燭移近玻璃板時,像會遠(yuǎn)離玻璃板
D.蠟燭與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
【答案】D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解:A、蠟燭在玻璃板中成的是虛像,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蠟燭在玻璃板中成的像與實物等大,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蠟燭移近玻璃板時,像會靠近玻璃板,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蠟燭與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分析】(1)平面鏡成像大小跟物體的大小有關(guān),物體和像到鏡面的距離相等;(2)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不會出現(xiàn)在光屏上.
6.(2024九下·惠州模擬)下列四個實驗是八年級物理教科書中探究光現(xiàn)象的四幅插圖,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甲圖實驗中,當(dāng)入射光線順時針轉(zhuǎn)動時,反射光線也順時針轉(zhuǎn)動
B.乙圖所示,平面鏡成像時進(jìn)入眼睛的光是從像發(fā)出的
C.丙圖實驗表示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況
D.丁圖實驗在光的漫反射現(xiàn)象中,應(yīng)該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D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與漫反射;光的色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 A:在甲圖實驗中,描述的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當(dāng)入射光線順時針轉(zhuǎn)動時,反射光線會逆時針轉(zhuǎn)動,同時反射角始終等于入射角。這一描述與光的反射定律相符,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兩者在法線的兩側(cè) ,故A錯誤。 B:乙圖所示為平面鏡成像。平面鏡成像時,進(jìn)入眼睛的光線實際上是物體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過平面鏡反射后進(jìn)入人眼的,而不是由像發(fā)出的。因此,B選項的說法是錯誤的 。 C:丙圖實驗表示的是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況。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色散后,會分成七種色光,其中紫光偏折程度最大,應(yīng)在下方,紅光偏折程度最小,應(yīng)在上方。而C選項的描述與此不符,因此是錯誤的
。 D:丁圖實驗探究的是光的漫反射現(xiàn)象。漫反射雖然反射光線雜亂無章,但仍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D選項的說法是正確。
【分析】1、法線位置不動,使入射光線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可觀察到反射光線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反射角始終等于入射角。
2、平面鏡成虛像,虛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虛像不會發(fā)出光線;
3、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色散后,紫光的偏折程度應(yīng)最大,應(yīng)在下方,紅光偏折程度最小,應(yīng)在上方。
4、漫反射也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同樣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2024九下·廣安月考) 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小明準(zhǔn)備了圖甲所示的實驗器材并進(jìn)行實驗,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實驗時應(yīng)該選擇器材G
B.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應(yīng)選BC兩支蠟燭
C.坐在任意位置的同學(xué)都可以看到蠟燭在平面鏡中的像
D.從平面鏡中看到墻上鐘的像如圖乙所示,這時的時間是10:35
【答案】C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A、 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物體一側(cè)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物、像大小,因此實驗時,小明應(yīng)選G作為平面鏡,故A正確;
B、實驗中選擇相同的BC兩個蠟燭,是為了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guān)系,故B正確;
C、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我們看到了像是因為由鏡面反射的反射光線進(jìn)入眼睛,而像就在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上,坐在任意位置的同學(xué)不一定有反射光線進(jìn)入眼睛,因此不一定能都看到蠟燭在平面鏡中的像,故C錯誤;
D、根據(jù)鏡面對稱的性質(zhì),在平面鏡中的像與現(xiàn)實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顛倒,且關(guān)于鏡面對稱,可得:圖中顯示的10:35,故D正確。
故選:C。
【分析】A、 在實驗中選玻璃板是為了準(zhǔn)確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B、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選擇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guān)系;
C、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就在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上,坐在任意位置的同學(xué)不一定能都看到蠟燭在平面鏡中的像;
D、像與物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 。
8.(2024·蘭州) 如圖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亮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他通過玻璃板能夠看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下列與平面鏡成像相關(guān)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選用與蠟燭A完全相同的蠟燭B做實驗,目的是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B.蠟燭A靠近玻璃板時,所成像的大小不變
C.移開蠟燭B,若將光屏置于像的位置,則光屏上會出現(xiàn)蠟燭A的像
D.圖甲所示的實驗中,蠟燭A的成像原理與圖乙中的③相同
【答案】C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其應(yīng)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其應(yīng)用;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A.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時,選用與蠟燭A完全相同的蠟燭B做實驗,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正確,A不符合題意;
B.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大小相等,蠟燭A靠近玻璃板時,所成像的大小不變,正確,B不符合題意;
C.平面鏡成像是虛像,若將光屏置于像的位置,則光屏上不會出現(xiàn)蠟燭A的像,C符合題意;
D.圖甲實驗中,蠟燭A的成像是光的反射,圖乙中的③是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原理相同,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像和物體大小相等;利用相同的蠟燭實驗,便于比較像和物體大小關(guān)系;平面鏡成像是虛像。
9.(2022·無錫)如圖所示,小紅正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棋子A、B完全相同關(guān)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選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B.茶色玻璃板應(yīng)豎直放置在方格紙上
C.若B能與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等大
D.在B位置放上光屏能接收到A的像
【答案】D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A.因為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能在觀察到A像的同時,還可以透過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A正確,不符合題意;
B.茶色玻璃板應(yīng)豎直放置在方格紙上,因為玻璃板如果不垂直桌面,則像和物體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找像的位置時,像與棋子不能重合,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兩個完全相同棋子,大小相同,后面的棋子又和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C正確,不符合題意;
D.驗證像的虛實時,將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上,眼睛從B處直接觀察光屏,通過看到光屏上沒有像的現(xiàn)象,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平面鏡成像時,利用玻璃代替平面鏡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像和物體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像和物體大小相等。
10.(2021·南京)下表中實驗操作不能達(dá)到實驗?zāi)康牡氖牵ā 。?br/>序號 實驗?zāi)康?實驗操作
① 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 將發(fā)聲的音又觸及面頰
② 探究物體間力的作用是否是相互的 小車A上固定磁體,小車B上固定鐵塊,將它們靠近一定距離后,固定A,釋放B
③ 探究通過導(dǎo)體的電流與它兩端電壓的關(guān)系 保持導(dǎo)體的電阻不變,多次改變其兩端電壓,測量通過它的電流
④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虛實 將白紙放在玻璃板后像的位置,直接觀察白紙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聲音的產(chǎn)生;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guān)系實驗
【解析】【解答】A.將發(fā)聲的音又觸及面頰,可感受聲音是由振動產(chǎn)生的,A不符合題意;
B.小車A上固定磁體,小車B上固定鐵塊,將它們靠近一定距離后,固定A,釋放B,只能證明A對B有力,不能證明B對A有力,故不能探究物體間力的作用是否是相互的,B符合題意;
C.探究通過導(dǎo)體的電流與它兩端電壓的關(guān)系,要控制電阻一定,改變電壓,測電流,能達(dá)到實驗?zāi)康模珻不符合題意;
D.將白紙放在玻璃板后像的位置,直接觀察白紙,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可以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虛實,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體A對物體B施加一個力,那么物體B一定會對物體A施加一個等大反向的力。
二、多選題
11.(2024·西山模擬)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明選取一塊薄玻璃板和兩支一模一樣的蠟燭A和B進(jìn)行實驗,如圖5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組裝實驗器材時,應(yīng)使玻璃板與水平桌面垂直
B.蠟燭A通過玻璃板所成的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C.用蠟燭B確定蠟燭A所成像的位置時,蠟燭B需要點燃
D.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說明蠟燭A的像大小與蠟燭A相同
【答案】A,D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 A、組裝實驗器材時,應(yīng)使玻璃板與水平桌面垂直,故A正確;
B、蠟燭A通過玻璃板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錯誤;
C、用蠟燭B確定蠟燭A所成像的位置時,蠟燭B不需要點燃,故C錯誤;
D、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說明蠟燭A的像大小與蠟燭A是相同的,故D正確。
故選:AD
【分析】 (1)組裝實驗器材時,應(yīng)使玻璃板與水平桌面垂直;
(2)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
(3)用蠟燭B確定蠟燭A所成像的位置時,蠟燭B不需要點燃;
(4)平面鏡成的是等大的像,與物體的大小有關(guān)。
12.(2017·豐臺模擬)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最好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jìn)行
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現(xiàn)
C.將蠟燭向玻璃板靠近時像會變大
D.蠟燭遠(yuǎn)離玻璃板時,所成的像將遠(yuǎn)離玻璃板
【答案】A,D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解:
A、實驗應(yīng)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jìn)行,這樣才能通過玻璃板成蠟燭較清晰的像,故A正確.
B、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光屏放在虛像的位置上,光屏上不會承接到平面鏡成的像,故B錯誤.
C、平面鏡成等大的像,蠟燭靠近玻璃板過程中,蠟燭的像始終和蠟燭大小相同,故B錯誤.
D、平面鏡成像,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故物體遠(yuǎn)離玻璃板時,所成的像將遠(yuǎn)離玻璃板,故D正確.
故選AD.
【分析】(1)當(dāng)實驗環(huán)境光線較暗時,實驗現(xiàn)象會更加明顯.(2)實像能用光屏承接,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3)平面鏡成像特點之一:像物等大;(4)平面鏡成像特點之一: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13.(2017·順義模擬)如圖所示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對于此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將蠟燭A遠(yuǎn)離玻璃板,像會變小
B.決定平面鏡成像大小的因素是鏡子的大小
C.選擇大小相等的蠟燭A和B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關(guān)系
D.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用光屏無法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直接觀察
【答案】C,D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解:AB、平面鏡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與距離和鏡子的大小無關(guān),故AB錯誤;
C、選取兩段大小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故C正確;
D、因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接到,只能看到,故D正確.
故選:CD.
【分析】(1)平面鏡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相同;(2)用兩個大小相同的蠟燭,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guān)系(3)平面鏡成的是虛像,虛像不能用光屏來承接.
14.(2016·大連模擬)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有兩塊玻璃板M和N,M的厚度為3mm,N的厚度為1.5mm;兩個相同的蠟燭A和B,A蠟燭是“物”.實驗中(  )
A.應(yīng)選擇玻璃板N進(jìn)行實驗
B.A蠟燭應(yīng)點燃,B蠟燭不點燃
C.透過玻璃板看到的“B蠟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蠟燭的像
D.A蠟燭位置的標(biāo)記點在靠近玻璃板一側(cè),B蠟燭位置的標(biāo)記點在遠(yuǎn)離玻璃板一側(cè)
【答案】A,B,C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A、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dāng)作反射面,會出現(xiàn)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yīng)選用薄玻璃板,用1.5mm厚的,A符合題意;
B、實驗中,另一根蠟燭不需要點燃,這樣可使得點燃的蠟燭在玻璃板中的像更加清晰,更容易確定像的位置.則A蠟燭應(yīng)點燃,B蠟燭不點燃,B符合題意;
C、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虛像,因為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眼睛逆著光線看來,看到的蠟燭的虛像A′.光線通過透明玻璃板是從一種介質(zhì)進(jìn)入另一種介質(zhì)會發(fā)生折射,所以對著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蠟燭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時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蠟燭B.則A′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C符合題意,如圖所示:
D、當(dāng)蠟燭A靠近玻璃板時,要使蠟燭B與A的像重合,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物距等于像距,則必須使蠟燭B也靠近玻璃板.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BC.
【分析】(1)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成像;
(2)確定像的位置,若點燃后方蠟燭則無法分辨像與后方蠟燭的真實火焰;
(3)B蠟燭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過玻璃發(fā)生折射,折射光線進(jìn)入眼睛,看到的B蠟燭的虛像;
(4)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15.(2023·云南)某實驗興趣小組探究平面鏡和凸透鏡成像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蠟燭A靠近玻璃板,所成的像變大
B.甲圖中蠟燭A的像是虛像,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
C.乙圖中蠟燭靠近凸透鏡,移動光屏,光屏上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像變大
D.乙圖中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會向下移
【答案】B,C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yīng)用;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A.甲圖是平面鏡成像,蠟燭A靠近玻璃板,所成的像不變,A不符合題意;
B.甲圖中蠟燭A的像是虛像,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B符合題意;
C.乙圖中蠟燭靠近凸透鏡,移動光屏,光屏上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像變大,C符合題意;
D.乙圖中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C.
【分析】平面鏡成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大小相等;凸透鏡成像時,物體向下,像向上。
16.(2023·河北月考)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   。在實驗中小明沒有將玻璃板與桌面垂直放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拿未點燃的與蠟燭A完全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移動,發(fā)現(xiàn)蠟燭B與蠟燭A的像   (選填“會重合”或“不會重合”)。
【答案】位置;不會重合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1)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可知,蠟燭所成的像此時成在桌面下方,則:拿未點燃的與蠟燭A完全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移動,發(fā)現(xiàn)蠟燭B與蠟燭A的像不會重合。
【分析】(1)玻璃板是半透明的,雖然成像沒有平面鏡清晰,但是通過它可以看到后面的蠟燭,便于找到前面蠟燭像的位置;
(2)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解答。
三、填空題
17.(2023·沈陽中考)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蠟燭與玻璃板的距離是12cm。則像與玻璃板的距離是    cm;當(dāng)蠟燭靠近玻璃板時,像的大小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答案】12;不變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1)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物像等距”,像到玻璃板的距離等于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也就是12cm;
(2)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物像等大”的規(guī)律可知,當(dāng)蠟燭靠近玻璃板時,雖然距離減小,但是像的大小不變。
【分析】(1)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物像等距”解答;
(2)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物像等大”解答。
18.(2022·蘇州)用圖甲中的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發(fā)現(xiàn)不便得到像和物左右之間的關(guān)系。為解決這一問題,應(yīng)選用圖乙中的    (a/b/c)棋子進(jìn)行實驗,分析可得像與物關(guān)于鏡面   。
【答案】a;對稱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圖乙中,a物體左右不對稱,b、c物體左右對稱,用對稱的b、c物體研究平面鏡成像時,不容易識別像和物體的左右之間的關(guān)系,因此應(yīng)選a物體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由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即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關(guān)于鏡面對稱。
【分析】平面鏡成像時 像物體物體大小相等;不對稱的物體更便于比較像的形狀;像與物體關(guān)于鏡面對稱。
19.(2019·揚(yáng)州)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找來兩枚完全相同的棋子,是為了比較像和物的   關(guān)系;為了確定像的位置,應(yīng)該選擇   來代替平面鏡;為了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還應(yīng)準(zhǔn)備的器材是   。
【答案】大小;玻璃板;光屏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相同的棋子為了探究大小的關(guān)系;平面鏡不透明,玻璃板透明更容易觀察像的位置;光屏能夠承接的像為實像,反之虛像,則可以用光屏來判斷實像與虛像。
故答案為:大小;玻璃板;光屏.
【分析】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a.平面鏡成的是虛像;b.像與物體大小相等;c.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d.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應(yīng)用了等效替代法(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在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其目的是為了確認(rèn)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20.(2017·上海)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玻璃板應(yīng)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為得到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關(guān)系,物體需放在   位置多次實驗(選填“同一”或“不同”),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凸透鏡置于光具座的A點處,蠟燭、   應(yīng)置于凸透鏡的兩側(cè),若蠟燭置于B點處,得到縮小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    10厘米(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豎直;不同;光屏;小于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解:(1)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玻璃板應(yīng) 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前面蠟燭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這樣前面蠟燭的像與后面的蠟燭就無法重合了;(2)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應(yīng)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避免實驗現(xiàn)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證結(jié)論的正確,所以應(yīng)將物體放在不同位置進(jìn)行實驗.(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光屏應(yīng)置于凸透鏡的兩側(cè);
由“蠟燭置于B點處,得到縮小的實像”知u=50cm﹣30cm=20cm>2f,即f<10cm.
故答案為:豎直;不同;光屏;小于.
【分析】(1)玻璃板不豎直,像的底部不在桌面上,怎么移動都不會與另一蠟燭重合;(2)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應(yīng)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才能保證結(jié)論的正確.(3)蠟燭、光屏應(yīng)置于凸透鏡的兩側(cè);
首先根據(jù)“若蠟燭置于B點處,得到縮小的實像”.確定凸透鏡的焦距范圍.
四、實驗探究題
21.(2025·興寧模擬)小許和小海分別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裝置圖分別如圖甲和圖乙所示:
(1)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到平面鏡距離的關(guān)系”,所用的實驗器材有:單面鍍膜的玻璃板、支架、兩支相同的蠟燭、白紙和刻度尺。
①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將玻璃板豎直立在白紙上,使玻璃板    那一面的下邊線與直線重合; (填“有膜”或“無膜”)
②在同樣的實驗環(huán)境下,用鍍膜玻璃板實驗比用普通玻璃板實驗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鍍膜增強(qiáng)了對光的    ;
③無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 都不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   ;
(2)如圖乙所示,小海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①當(dāng)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20cm時,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
②當(dāng)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4cm時,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該成像規(guī)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yīng)用是    ; (選填“照相機(jī)”、“投影儀”或“放大鏡”)
③當(dāng)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2cm時,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觀察像的大小,與②中所成像的大小相比   ;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實驗中,小許和小海分別把一個不透明的木板放在如圖丙、丁所示的位置,以下說法正確的是____。
A .丙、丁均不能看到像 B. 丙、丁均不能成像
A.只有丙既能成像也能看到像 B.丙、丁都能成像且均能看到像
【答案】(1)有膜;反射;玻璃板未垂直
(2)投影儀;變大
(3)B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
(1)①實驗時,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將玻璃板豎直立在白紙上,有膜的一面作為反射面,使玻璃板那一面的下邊線與有膜直線重合;
②實驗時,用鍍膜玻璃板比普通玻璃板實驗,鍍膜增強(qiáng)了對光的反射,成像更清楚;
③平面鏡成像時,像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玻璃板如果與桌面不垂直,無論怎樣在桌面上移動蠟燭,都無法使它與蠟燭的像完全重合;
(2)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時,
②可知,當(dāng)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20cm時,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則物距u=20cm=2f,凸透鏡的焦距為:f=10cm,當(dāng)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5cm時,2f>u>,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該成像規(guī)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yīng)用是投影儀。
③當(dāng)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從15cm向12cm移動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
(2)平面鏡成虛像;圖丙中,在平面鏡的后方放不透明的木板,由于反射光繼續(xù)傳播進(jìn)入人眼,依然可以看到平面鏡的虛像;如圖丁,此時凸透鏡成虛像,不在光屏上呈現(xiàn),即使放不透明的木板,折射光繼續(xù)傳播進(jìn)入人眼,依然可以看到蠟燭的虛像,B正確。
故選B。
【分析】(1)①有膜的一面作為反射面,反射作用更好;
②用鍍膜玻璃板實驗比用普通玻璃板實驗成像更清楚,是反射能力更強(qiáng)。
③實驗時玻璃板要垂直放置,如果不垂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
(2)①凸透鏡成像時,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可以計算凸透鏡的焦距。凸透鏡成像時,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yīng)用于幻燈機(jī)和投影儀:
③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3)平面鏡成虛像,凸透鏡成像時,物像同側(cè),成的是虛像,虛像是視線會聚的,不透明的木板不能擋住成像。
22.(2025·貴州模擬)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小宇同學(xué)用玻璃板、相同的兩個棋子A和B、刻度尺、白紙等器材進(jìn)行實驗。
(1)在實驗過程中,小宇把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再將棋子B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來回移動,直到看上去跟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平面鏡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大小   ;
(2)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虛實情況,小宇將一張白紙豎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然后需要在   (選填“棋子A一側(cè)”或“棋子B一側(cè)”)觀察到白紙上沒有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3)鄰組的小延選擇的器材是一側(cè)表面鍍有一層反光膜的平面鏡而非玻璃板,她將筆尖緊貼玻璃板的一側(cè)表面,若觀察到筆尖的像與筆尖有一定距離,說明筆尖接觸的是   (選填“鍍膜一側(cè)的玻璃板表面”或“未鍍膜一側(cè)的玻璃板表面”)。用平面鏡的優(yōu)點是成像更   ,但缺點是不透光,看不到棋子B,不便于   ,所以無法完成實驗的探究。
【答案】(1)相等
(2)棋子B一側(cè)
(3)未鍍膜一側(cè)的玻璃板表面;清晰;確定像的位置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1)在實驗過程中,小宇把一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再將棋子B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來回移動,直到看上去跟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兩棋子完全相同,說明平面鏡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大小相等;
(2)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虛實情況,小宇將一張白紙豎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然后需要在棋子B一側(cè)觀察到白紙上沒有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3)鄰組的小延選擇的器材是一側(cè)表面鍍有一層反光膜的平面鏡而非玻璃板,她將筆尖緊貼玻璃板的一側(cè)表面,若觀察到筆尖的像與筆尖有一定距離,說明筆尖與反射面有一段距離,接觸的是未鍍膜一側(cè)的玻璃板表面,平面鏡反射性能好,用平面鏡的優(yōu)點是成像更亮或清晰,但缺點是不透光,看不到棋子B,不便于確定像的位置,所以無法完成實驗的探究。
故答案為:(1)相等;(2)棋子B一側(cè);(3)未鍍膜一側(cè)的玻璃板表面;清晰;確定像的位置;
【分析】(1)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結(jié)合兩棋子完全相同回答;
(2)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觀察到筆尖的像與筆尖有一定距離,說明筆尖與反射面有一段距離,平面鏡反射性能好,但不透光,不能觀察到鏡后的物體。
23.(2024·揚(yáng)州模擬)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1)將蠟燭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點燃蠟燭觀察發(fā)現(xiàn):玻璃板中蠟燭A的像偏低且傾斜。你認(rèn)為在下圖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圖中,   圖是產(chǎn)生以上實驗現(xiàn)象的原因。
(2)一塊儀容鏡如圖甲所示,放在某學(xué)校走廊的AB處,儀容鏡靠墻而立,鏡面與墻壁平行,在另一面墻壁上的O處懸掛一電鈴,如圖乙所示。為了總能看到電鈴?fù)ㄟ^儀容鏡所成的像O',小強(qiáng)同學(xué)沿著走廊的ae直線走動,若將人和電鈴各自看作一個點,則小強(qiáng)同學(xué)所在的區(qū)間是____。
A.a(chǎn)b B.bc C.cd D.de
(3)圖中a、b是家里開著燈、隔著玻璃窗拍攝屋外景物的情形,其中一幅是手機(jī)離玻璃窗有一定距離拍攝的   ,另一幅是將手機(jī)緊貼在玻璃窗上拍攝的。圖a中沒有出現(xiàn)屋內(nèi)吊燈的像,是由于   。
【答案】(1)③
(2)C
(3)b;手機(jī)擋住了燈光,不能發(fā)生平面鏡成像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1)在平面鏡成像中,物體與像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玻璃板中蠟燭A的像偏低且傾斜,說明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且玻璃板遠(yuǎn)離物體傾斜,故③符合題意。
(2) 電鈴反射的光入射到A處和B處,經(jīng)過平面鏡反射到d和c兩處,為了總能看到電鈴?fù)ㄟ^儀容鏡所成的像O',小強(qiáng)同學(xué)所在的區(qū)間是cd。
故選:C。
(3)由題知圖b中的“燈”并非建筑物上的,而是屋內(nèi)拍攝者身后的吊燈,這是屋內(nèi)吊燈發(fā)出的光經(jīng)玻璃窗反射后進(jìn)入相機(jī)后成像的,相當(dāng)于用相機(jī)對著平面鏡拍攝平面鏡中的虛像,所以手機(jī)離玻璃窗一定距離拍攝的是b圖;
則a圖是手機(jī)緊貼著窗玻璃拍攝,這時只有遠(yuǎn)處物體透過玻璃窗射來的光線進(jìn)入手機(jī)鏡頭,而屋內(nèi)吊燈發(fā)出的光被手機(jī)擋住,不能發(fā)生平面鏡成像。
故答案為:(1)③;(2)C;(3)b;手機(jī)擋住了燈光,不能發(fā)生平面鏡成像。
【分析】(1)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物像等大、等距、連線與鏡面垂直,虛像。
(3)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小,像變大;光在玻璃面會發(fā)生鏡面反射。
24.(2024九下·汕頭期中)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中
(1)將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   放在紙上,如圖甲所示;
(2)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guān)系;
(3)在像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像;觀察光屏有無像時,眼睛要   (選填“透過”或“不透過”)玻璃板;
(4)實驗過程中,要把蠟燭放在圖乙中A1、A2、A3三個不同的位置多次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   (填序號);
①減小誤差
②避免偶然性
(5)實驗過程中如果玻璃板如圖丙所示傾斜,蠟燭 A 的像應(yīng)是圖中的   (選填“A1”、“A2”或“A3”);
(6)在實驗過程中,如果把圖甲玻璃板沿水平向右移動,可以觀察到像相對于蠟燭A   
(選填“向右移動”“向左移動”或“不移動”);
(7)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蠟燭的像有重影,請你分析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   .
【答案】(1)垂直
(2)大小
(3)不能;不透過
(4)②
(5)A2
(6)不移動
(7)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前后兩個面都會成像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1)玻璃板要垂直放置在紙上。
(2)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利用等效替代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
(3)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故在像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像。
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眼睛不透過玻璃板直接觀察光屏,若光屏上不能看見蠟燭的像,則說明平面鏡成虛像。
(4)一次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有偶然性,實驗過程中,要把蠟燭放在A1,A2,A3,三個不同的位置多次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得出普遍性的規(guī)律,避免偶然性,故①錯誤,②正確,故選②。
(5)實驗過程中如果玻璃板沒有垂直架在紙上,而是如圖所示傾斜,根據(jù)像與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可知,蠟燭A的像應(yīng)是圖中的A2。
(6)只是將玻璃板向右平移,蠟燭和對稱軸(平面鏡所在的直線)不變,則蠟燭像的位置不變。
(7)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前后兩個面都會成像,故蠟燭的像有重影。
故答案為:(1)垂直;(2)大小;(3)不能;不透過;(4)②;(5)A2;(6)不移動;(7)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前后兩個面都會成像。
【分析】(1)玻璃板要垂直放置在紙上。
(2)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用到了等效替代法,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
(3)光屏能夠承接的是實像,不能承接的是虛像;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眼睛直接觀察光屏,觀察光屏上能不能看見蠟燭的像,從而能得出平面鏡成像特點。
(4)一次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有偶然性,多次實驗才能得出普遍性的規(guī)律,避免偶然性。
(5)根據(jù)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進(jìn)行判斷。
(6)蠟燭和蠟燭的像仍然關(guān)于鏡面對稱,若蠟燭位置不變,則蠟燭像的位置不變。
(7)做實驗時,平面鏡要用爆玻璃板,因為厚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前后兩個面都會成像。
25.(2022·龍崗模擬)如圖所示,在陽光下借助不同的器材并調(diào)整器材到光屏的位置和角度,可以探究不同的光學(xué)問題。請在如表的空格處填寫相應(yīng)的光學(xué)知識。
小器材 光屏上的現(xiàn)象 分析成因
⑴ 帶方形小孔的紙 圓形光斑    
⑵ 三棱鏡     光的色散
⑶     小、亮的光斑 光的折射
【答案】光的直線傳播;七色光;凸透鏡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其應(yīng)用;光的色散;透鏡及其特點與分類
【解析】【解答】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
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變成紅、橙、黃、綠、藍(lán)、靛、紫七色光的現(xiàn)象叫光的色散。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凸透鏡可以使太陽光會聚于一點。
【分析】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色散現(xiàn)象,將白光分解為七種顏色;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26.(2020·德惠模擬)如圖甲所示,是實驗小組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情景。所用的實驗器材有帶底座的玻璃板、白紙、筆、火柴、光屏、刻度尺、兩支外形相同的蠟燭A和B。
(1)該實驗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為了   。
(2)為了判斷平面鏡成像的性質(zhì),組內(nèi)小明同學(xué)移開蠟燭B,在原蠟燭B的位置放一張白紙做屏幕,此時在蠟燭B這一側(cè)觀察時,白紙上   (選填“有”或“沒有”)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   (選填“實”或“虛”)像。
(3)圖乙是從平面鏡中看到墻上掛鐘的像,請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圖丙上畫出時鐘的實際時間。
【答案】(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沒有;虛
(3)解:如圖所示: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解:(1)因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還可以透過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蠟燭,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因為光屏只能接收實像,不能接收虛像,所以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燭焰的像,所以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3)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所以圖中表盤數(shù)字的順序與實際順序左右相反,平面鏡中中時間為10:35,實際時針指向1:25.如下圖所示:

故答案為:(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沒有;虛;(3)如圖丙所示。
【分析】平面鏡成像時,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虛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
27.(2017·龍湖模擬)如圖所示,甲、乙分別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在利用如圖甲“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jìn)行實驗,是利用了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   的特點,從而能   ;
(2)若在玻璃板與B蠟燭之間放一塊擋光板,則   (選填“能”或“不能”)透過玻璃板看到A的像;
(3)在利用如圖乙“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將一個焦距為f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線處,把點燃的蠟燭置于凸透鏡的左側(cè),光屏置于凸透鏡的右側(cè).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在   高度;
(4)實驗過程中,他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線處,移動光屏,使?fàn)T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圖乙中的M所示,此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   (選填“照相機(jī)”“投影儀”或“放大鏡”)的成像特點;
(5)接著他保持透鏡的位置不變,改變蠟燭的位置,使蠟燭從20cm刻線處向   (選填“靠近”或“遠(yuǎn)離”)透鏡方向移動,然后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如圖乙中的N屏所示,此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   (選填“照相機(jī)”“投影儀”或“放大鏡”)的成像特點.
【答案】(1)透光;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能
(3)同一
(4)照相機(jī)
(5)靠近;投影儀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利用了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的特點,便于透過玻璃板確定像的位置;(2)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塊檔光板,則能看見蠟燭的像.(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4)如圖,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yīng)用于照相機(jī).(5)要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需要減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蠟燭靠近凸透鏡,光屏遠(yuǎn)離凸透鏡.此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投影儀的成像特點.
故答案為:(1)透光;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能;(3)同一;(4)照相機(jī);(5)靠近;投影儀.
【分析】(1)平面鏡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確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還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蠟燭,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塊檔光板,不會影響觀察物體的像;(3)調(diào)節(jié)“三心等高”是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4)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yīng)用于照相機(jī);物距等于像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物距小于像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yīng)用于投影儀.(5)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
28.(2023·德惠模擬)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
(1)該實驗用到的測量工具是   。
(2)該實驗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
(3)實驗時應(yīng)在   (選填“A”或“B”)側(cè)觀察蠟燭A所成的像。
(4)當(dāng)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時,像的大小   。
(5)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的像A'B'(保留作圖痕跡)。
【答案】(1)刻度尺
(2)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3)A
(4)不變
(5)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1)該實驗用到刻度尺測量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 該實驗用到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
(2)透明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反射光,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3)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物與像位于平面鏡的兩側(cè),故實驗時應(yīng)在A側(cè)觀察蠟燭A所成的像;
(4)平面鏡成的像與物大小相等,與距離無關(guān),故當(dāng)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時,像的大小不變;
(5)根據(jù)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成正立等大的虛像,故分別作出A、B關(guān)于鏡面的對稱點A'、B',連接A'B'即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的像A'B',如下所示:
【分析】(1)本實驗需要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
(2)玻璃板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3)平面鏡成像原理為光的反射;
(4)平面鏡成的像與物大小相等,與距離無關(guān);
(5)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
1 / 1考點沖刺17【光現(xiàn)象的實驗探究】—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素描40天終極沖刺寶典
一、選擇題
1.(2025·山東模擬)下列四幅圖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的操作情景,其中正確的是(  )
A.甲圖:確定像的位置
B.乙圖:觀察點燃蠟燭像的大小
C.丙圖:測量物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和
D.丁圖:測量物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和
2.(2024九下·雷州模擬)下列四個實驗是八年級物理教科書中探究光現(xiàn)象的四幅插圖,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甲圖實驗中,當(dāng)入射光線順時針轉(zhuǎn)動時,反射光線逆時針轉(zhuǎn)動
B.乙圖所示,平面鏡成像時進(jìn)入眼睛的光是從像發(fā)出的
C.丙圖實驗表示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況
D.丁圖實驗在光的漫反射現(xiàn)象中,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2024九下·遼寧模擬)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像
B.該實驗最好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jìn)行
C.蠟燭 A 遠(yuǎn)離玻璃板時像會變小
D.透過玻璃板會觀察到蠟燭 A 的實像
4.(2024九下·南寧月考)實驗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小組的同學(xué)都能看到光屏上顯現(xiàn)的光路,是因為光屏上發(fā)生了漫反射
B.圖示OB與OA關(guān)于法線對稱,由此可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jié)論
C.讓一束光沿BO方向入射到平面鏡上,反射光不可能沿OA方向射出
D.將光屏左側(cè)向后折疊,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說明此時反射光不存在
5.(2017·黔西南)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蠟燭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實像
B.蠟燭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實物大
C.蠟燭移近玻璃板時,像會遠(yuǎn)離玻璃板
D.蠟燭與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
6.(2024九下·惠州模擬)下列四個實驗是八年級物理教科書中探究光現(xiàn)象的四幅插圖,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甲圖實驗中,當(dāng)入射光線順時針轉(zhuǎn)動時,反射光線也順時針轉(zhuǎn)動
B.乙圖所示,平面鏡成像時進(jìn)入眼睛的光是從像發(fā)出的
C.丙圖實驗表示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況
D.丁圖實驗在光的漫反射現(xiàn)象中,應(yīng)該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2024九下·廣安月考) 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小明準(zhǔn)備了圖甲所示的實驗器材并進(jìn)行實驗,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實驗時應(yīng)該選擇器材G
B.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應(yīng)選BC兩支蠟燭
C.坐在任意位置的同學(xué)都可以看到蠟燭在平面鏡中的像
D.從平面鏡中看到墻上鐘的像如圖乙所示,這時的時間是10:35
8.(2024·蘭州) 如圖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亮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他通過玻璃板能夠看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下列與平面鏡成像相關(guān)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選用與蠟燭A完全相同的蠟燭B做實驗,目的是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B.蠟燭A靠近玻璃板時,所成像的大小不變
C.移開蠟燭B,若將光屏置于像的位置,則光屏上會出現(xiàn)蠟燭A的像
D.圖甲所示的實驗中,蠟燭A的成像原理與圖乙中的③相同
9.(2022·無錫)如圖所示,小紅正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棋子A、B完全相同關(guān)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選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B.茶色玻璃板應(yīng)豎直放置在方格紙上
C.若B能與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等大
D.在B位置放上光屏能接收到A的像
10.(2021·南京)下表中實驗操作不能達(dá)到實驗?zāi)康牡氖牵ā 。?br/>序號 實驗?zāi)康?實驗操作
① 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 將發(fā)聲的音又觸及面頰
② 探究物體間力的作用是否是相互的 小車A上固定磁體,小車B上固定鐵塊,將它們靠近一定距離后,固定A,釋放B
③ 探究通過導(dǎo)體的電流與它兩端電壓的關(guān)系 保持導(dǎo)體的電阻不變,多次改變其兩端電壓,測量通過它的電流
④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虛實 將白紙放在玻璃板后像的位置,直接觀察白紙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多選題
11.(2024·西山模擬)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明選取一塊薄玻璃板和兩支一模一樣的蠟燭A和B進(jìn)行實驗,如圖5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組裝實驗器材時,應(yīng)使玻璃板與水平桌面垂直
B.蠟燭A通過玻璃板所成的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C.用蠟燭B確定蠟燭A所成像的位置時,蠟燭B需要點燃
D.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說明蠟燭A的像大小與蠟燭A相同
12.(2017·豐臺模擬)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最好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jìn)行
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現(xiàn)
C.將蠟燭向玻璃板靠近時像會變大
D.蠟燭遠(yuǎn)離玻璃板時,所成的像將遠(yuǎn)離玻璃板
13.(2017·順義模擬)如圖所示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對于此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將蠟燭A遠(yuǎn)離玻璃板,像會變小
B.決定平面鏡成像大小的因素是鏡子的大小
C.選擇大小相等的蠟燭A和B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關(guān)系
D.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用光屏無法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直接觀察
14.(2016·大連模擬)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有兩塊玻璃板M和N,M的厚度為3mm,N的厚度為1.5mm;兩個相同的蠟燭A和B,A蠟燭是“物”.實驗中(  )
A.應(yīng)選擇玻璃板N進(jìn)行實驗
B.A蠟燭應(yīng)點燃,B蠟燭不點燃
C.透過玻璃板看到的“B蠟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蠟燭的像
D.A蠟燭位置的標(biāo)記點在靠近玻璃板一側(cè),B蠟燭位置的標(biāo)記點在遠(yuǎn)離玻璃板一側(cè)
15.(2023·云南)某實驗興趣小組探究平面鏡和凸透鏡成像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蠟燭A靠近玻璃板,所成的像變大
B.甲圖中蠟燭A的像是虛像,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
C.乙圖中蠟燭靠近凸透鏡,移動光屏,光屏上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像變大
D.乙圖中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會向下移
16.(2023·河北月考)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   。在實驗中小明沒有將玻璃板與桌面垂直放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拿未點燃的與蠟燭A完全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移動,發(fā)現(xiàn)蠟燭B與蠟燭A的像   (選填“會重合”或“不會重合”)。
三、填空題
17.(2023·沈陽中考)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蠟燭與玻璃板的距離是12cm。則像與玻璃板的距離是    cm;當(dāng)蠟燭靠近玻璃板時,像的大小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18.(2022·蘇州)用圖甲中的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發(fā)現(xiàn)不便得到像和物左右之間的關(guān)系。為解決這一問題,應(yīng)選用圖乙中的    (a/b/c)棋子進(jìn)行實驗,分析可得像與物關(guān)于鏡面   。
19.(2019·揚(yáng)州)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找來兩枚完全相同的棋子,是為了比較像和物的   關(guān)系;為了確定像的位置,應(yīng)該選擇   來代替平面鏡;為了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還應(yīng)準(zhǔn)備的器材是   。
20.(2017·上海)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玻璃板應(yīng)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為得到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關(guān)系,物體需放在   位置多次實驗(選填“同一”或“不同”),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凸透鏡置于光具座的A點處,蠟燭、   應(yīng)置于凸透鏡的兩側(cè),若蠟燭置于B點處,得到縮小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    10厘米(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四、實驗探究題
21.(2025·興寧模擬)小許和小海分別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裝置圖分別如圖甲和圖乙所示:
(1)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到平面鏡距離的關(guān)系”,所用的實驗器材有:單面鍍膜的玻璃板、支架、兩支相同的蠟燭、白紙和刻度尺。
①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將玻璃板豎直立在白紙上,使玻璃板    那一面的下邊線與直線重合; (填“有膜”或“無膜”)
②在同樣的實驗環(huán)境下,用鍍膜玻璃板實驗比用普通玻璃板實驗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鍍膜增強(qiáng)了對光的    ;
③無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 都不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   ;
(2)如圖乙所示,小海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①當(dāng)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20cm時,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
②當(dāng)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4cm時,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該成像規(guī)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yīng)用是    ; (選填“照相機(jī)”、“投影儀”或“放大鏡”)
③當(dāng)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2cm時,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觀察像的大小,與②中所成像的大小相比   ;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實驗中,小許和小海分別把一個不透明的木板放在如圖丙、丁所示的位置,以下說法正確的是____。
A .丙、丁均不能看到像 B. 丙、丁均不能成像
A.只有丙既能成像也能看到像 B.丙、丁都能成像且均能看到像
22.(2025·貴州模擬)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小宇同學(xué)用玻璃板、相同的兩個棋子A和B、刻度尺、白紙等器材進(jìn)行實驗。
(1)在實驗過程中,小宇把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再將棋子B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來回移動,直到看上去跟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平面鏡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大小   ;
(2)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虛實情況,小宇將一張白紙豎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然后需要在   (選填“棋子A一側(cè)”或“棋子B一側(cè)”)觀察到白紙上沒有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3)鄰組的小延選擇的器材是一側(cè)表面鍍有一層反光膜的平面鏡而非玻璃板,她將筆尖緊貼玻璃板的一側(cè)表面,若觀察到筆尖的像與筆尖有一定距離,說明筆尖接觸的是   (選填“鍍膜一側(cè)的玻璃板表面”或“未鍍膜一側(cè)的玻璃板表面”)。用平面鏡的優(yōu)點是成像更   ,但缺點是不透光,看不到棋子B,不便于   ,所以無法完成實驗的探究。
23.(2024·揚(yáng)州模擬)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1)將蠟燭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點燃蠟燭觀察發(fā)現(xiàn):玻璃板中蠟燭A的像偏低且傾斜。你認(rèn)為在下圖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圖中,   圖是產(chǎn)生以上實驗現(xiàn)象的原因。
(2)一塊儀容鏡如圖甲所示,放在某學(xué)校走廊的AB處,儀容鏡靠墻而立,鏡面與墻壁平行,在另一面墻壁上的O處懸掛一電鈴,如圖乙所示。為了總能看到電鈴?fù)ㄟ^儀容鏡所成的像O',小強(qiáng)同學(xué)沿著走廊的ae直線走動,若將人和電鈴各自看作一個點,則小強(qiáng)同學(xué)所在的區(qū)間是____。
A.a(chǎn)b B.bc C.cd D.de
(3)圖中a、b是家里開著燈、隔著玻璃窗拍攝屋外景物的情形,其中一幅是手機(jī)離玻璃窗有一定距離拍攝的   ,另一幅是將手機(jī)緊貼在玻璃窗上拍攝的。圖a中沒有出現(xiàn)屋內(nèi)吊燈的像,是由于   。
24.(2024九下·汕頭期中)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中
(1)將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   放在紙上,如圖甲所示;
(2)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guān)系;
(3)在像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像;觀察光屏有無像時,眼睛要   (選填“透過”或“不透過”)玻璃板;
(4)實驗過程中,要把蠟燭放在圖乙中A1、A2、A3三個不同的位置多次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   (填序號);
①減小誤差
②避免偶然性
(5)實驗過程中如果玻璃板如圖丙所示傾斜,蠟燭 A 的像應(yīng)是圖中的   (選填“A1”、“A2”或“A3”);
(6)在實驗過程中,如果把圖甲玻璃板沿水平向右移動,可以觀察到像相對于蠟燭A   
(選填“向右移動”“向左移動”或“不移動”);
(7)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蠟燭的像有重影,請你分析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   .
25.(2022·龍崗模擬)如圖所示,在陽光下借助不同的器材并調(diào)整器材到光屏的位置和角度,可以探究不同的光學(xué)問題。請在如表的空格處填寫相應(yīng)的光學(xué)知識。
小器材 光屏上的現(xiàn)象 分析成因
⑴ 帶方形小孔的紙 圓形光斑    
⑵ 三棱鏡     光的色散
⑶     小、亮的光斑 光的折射
26.(2020·德惠模擬)如圖甲所示,是實驗小組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情景。所用的實驗器材有帶底座的玻璃板、白紙、筆、火柴、光屏、刻度尺、兩支外形相同的蠟燭A和B。
(1)該實驗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為了   。
(2)為了判斷平面鏡成像的性質(zhì),組內(nèi)小明同學(xué)移開蠟燭B,在原蠟燭B的位置放一張白紙做屏幕,此時在蠟燭B這一側(cè)觀察時,白紙上   (選填“有”或“沒有”)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   (選填“實”或“虛”)像。
(3)圖乙是從平面鏡中看到墻上掛鐘的像,請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圖丙上畫出時鐘的實際時間。
27.(2017·龍湖模擬)如圖所示,甲、乙分別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在利用如圖甲“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jìn)行實驗,是利用了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   的特點,從而能   ;
(2)若在玻璃板與B蠟燭之間放一塊擋光板,則   (選填“能”或“不能”)透過玻璃板看到A的像;
(3)在利用如圖乙“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將一個焦距為f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線處,把點燃的蠟燭置于凸透鏡的左側(cè),光屏置于凸透鏡的右側(cè).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在   高度;
(4)實驗過程中,他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線處,移動光屏,使?fàn)T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圖乙中的M所示,此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   (選填“照相機(jī)”“投影儀”或“放大鏡”)的成像特點;
(5)接著他保持透鏡的位置不變,改變蠟燭的位置,使蠟燭從20cm刻線處向   (選填“靠近”或“遠(yuǎn)離”)透鏡方向移動,然后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如圖乙中的N屏所示,此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   (選填“照相機(jī)”“投影儀”或“放大鏡”)的成像特點.
28.(2023·德惠模擬)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
(1)該實驗用到的測量工具是   。
(2)該實驗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
(3)實驗時應(yīng)在   (選填“A”或“B”)側(cè)觀察蠟燭A所成的像。
(4)當(dāng)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時,像的大小   。
(5)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的像A'B'(保留作圖痕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A.探究平面鏡成像時,為確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后的蠟燭應(yīng)不點燃,故A錯誤;
B.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觀察點燃蠟燭像的大小時,應(yīng)在點燃蠟燭一側(cè)觀察,故B錯誤;
CD.平面鏡成像中,測量像距和物距時,要測量蠟燭到玻璃板前面的反射面的距離,故C正確;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探究平面鏡成像時,玻璃板后面的蠟燭不點燃,需要從點燃的蠟燭一側(cè)觀察像,測量物距和像距時,需要測量到玻璃板前面反射面的距離。
2.【答案】A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與漫反射;光的色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A.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線順時針轉(zhuǎn)動時,入射角變小,反射角變小,反射光線逆時針轉(zhuǎn)動,故A正確;
B.乙圖中,平面鏡成像時,蠟燭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的反射光線進(jìn)入人眼,故B錯誤;
C.丙圖中,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發(fā)生折射,是色散現(xiàn)象,紅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面,故C錯誤;
D.光在發(fā)生漫反射現(xiàn)象中,同樣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在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色散現(xiàn)象中,紅光的折射角度小,紫光的折射角度大。
3.【答案】B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A.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利用光線在鏡面上發(fā)生反射,故A錯誤;
B.在較黑暗的環(huán)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jìn)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較黑暗的環(huán)境中進(jìn)行實驗,故B正確;
C.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等,蠟燭A遠(yuǎn)離玻璃板時,像的大小不變,故C錯誤;
D.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A.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判斷;
B.周圍環(huán)境越暗,物體越明亮,則成的像越清晰;
C.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物像等大”的規(guī)律判斷;
D.實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4.【答案】A
【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圖;鏡面反射與漫反射;光反射的可逆性
【解析】【解答】A、光屏能顯示光路,是因為發(fā)生漫反射,A正確
B、圖示OB與OA關(guān)于法線對稱,不可根據(jù)一組數(shù)據(jù)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jié)論,應(yīng)多組實驗得出結(jié)論,B錯誤
C、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它將沿著OA方向射出,C錯誤;
D、為了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是否在同 一平面內(nèi)”,可以將左側(cè)光屏向后折轉(zhuǎn),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說明入射光線、法線、反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反射光存在,D錯誤。
選項BCD錯誤,答案選擇A
【分析】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這意味著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法線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夾角,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鏡面反射發(fā)生在物體表面非常光滑的情況下,如鏡子或玻璃表面。在這種情況下,所有入射光線都會被反射成平行光線,并且只能在特定角度觀察到。漫反射則發(fā)生在物體表面粗糙的情況下,如紙張、墻壁或衣服等。在這種情況下,反射光線向各個方向散射,使得從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反射光。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答案】D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解:A、蠟燭在玻璃板中成的是虛像,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蠟燭在玻璃板中成的像與實物等大,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蠟燭移近玻璃板時,像會靠近玻璃板,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蠟燭與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分析】(1)平面鏡成像大小跟物體的大小有關(guān),物體和像到鏡面的距離相等;(2)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不會出現(xiàn)在光屏上.
6.【答案】D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與漫反射;光的色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 A:在甲圖實驗中,描述的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當(dāng)入射光線順時針轉(zhuǎn)動時,反射光線會逆時針轉(zhuǎn)動,同時反射角始終等于入射角。這一描述與光的反射定律相符,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兩者在法線的兩側(cè) ,故A錯誤。 B:乙圖所示為平面鏡成像。平面鏡成像時,進(jìn)入眼睛的光線實際上是物體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過平面鏡反射后進(jìn)入人眼的,而不是由像發(fā)出的。因此,B選項的說法是錯誤的 。 C:丙圖實驗表示的是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況。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色散后,會分成七種色光,其中紫光偏折程度最大,應(yīng)在下方,紅光偏折程度最小,應(yīng)在上方。而C選項的描述與此不符,因此是錯誤的
。 D:丁圖實驗探究的是光的漫反射現(xiàn)象。漫反射雖然反射光線雜亂無章,但仍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D選項的說法是正確。
【分析】1、法線位置不動,使入射光線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可觀察到反射光線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反射角始終等于入射角。
2、平面鏡成虛像,虛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虛像不會發(fā)出光線;
3、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色散后,紫光的偏折程度應(yīng)最大,應(yīng)在下方,紅光偏折程度最小,應(yīng)在上方。
4、漫反射也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同樣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答案】C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A、 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物體一側(cè)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物、像大小,因此實驗時,小明應(yīng)選G作為平面鏡,故A正確;
B、實驗中選擇相同的BC兩個蠟燭,是為了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guān)系,故B正確;
C、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我們看到了像是因為由鏡面反射的反射光線進(jìn)入眼睛,而像就在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上,坐在任意位置的同學(xué)不一定有反射光線進(jìn)入眼睛,因此不一定能都看到蠟燭在平面鏡中的像,故C錯誤;
D、根據(jù)鏡面對稱的性質(zhì),在平面鏡中的像與現(xiàn)實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顛倒,且關(guān)于鏡面對稱,可得:圖中顯示的10:35,故D正確。
故選:C。
【分析】A、 在實驗中選玻璃板是為了準(zhǔn)確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B、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選擇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guān)系;
C、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就在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上,坐在任意位置的同學(xué)不一定能都看到蠟燭在平面鏡中的像;
D、像與物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 。
8.【答案】C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其應(yīng)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其應(yīng)用;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A.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時,選用與蠟燭A完全相同的蠟燭B做實驗,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正確,A不符合題意;
B.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大小相等,蠟燭A靠近玻璃板時,所成像的大小不變,正確,B不符合題意;
C.平面鏡成像是虛像,若將光屏置于像的位置,則光屏上不會出現(xiàn)蠟燭A的像,C符合題意;
D.圖甲實驗中,蠟燭A的成像是光的反射,圖乙中的③是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原理相同,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像和物體大小相等;利用相同的蠟燭實驗,便于比較像和物體大小關(guān)系;平面鏡成像是虛像。
9.【答案】D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A.因為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能在觀察到A像的同時,還可以透過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A正確,不符合題意;
B.茶色玻璃板應(yīng)豎直放置在方格紙上,因為玻璃板如果不垂直桌面,則像和物體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找像的位置時,像與棋子不能重合,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兩個完全相同棋子,大小相同,后面的棋子又和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C正確,不符合題意;
D.驗證像的虛實時,將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上,眼睛從B處直接觀察光屏,通過看到光屏上沒有像的現(xiàn)象,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平面鏡成像時,利用玻璃代替平面鏡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像和物體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像和物體大小相等。
10.【答案】B
【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聲音的產(chǎn)生;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guān)系實驗
【解析】【解答】A.將發(fā)聲的音又觸及面頰,可感受聲音是由振動產(chǎn)生的,A不符合題意;
B.小車A上固定磁體,小車B上固定鐵塊,將它們靠近一定距離后,固定A,釋放B,只能證明A對B有力,不能證明B對A有力,故不能探究物體間力的作用是否是相互的,B符合題意;
C.探究通過導(dǎo)體的電流與它兩端電壓的關(guān)系,要控制電阻一定,改變電壓,測電流,能達(dá)到實驗?zāi)康模珻不符合題意;
D.將白紙放在玻璃板后像的位置,直接觀察白紙,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可以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虛實,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體A對物體B施加一個力,那么物體B一定會對物體A施加一個等大反向的力。
11.【答案】A,D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 A、組裝實驗器材時,應(yīng)使玻璃板與水平桌面垂直,故A正確;
B、蠟燭A通過玻璃板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錯誤;
C、用蠟燭B確定蠟燭A所成像的位置時,蠟燭B不需要點燃,故C錯誤;
D、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說明蠟燭A的像大小與蠟燭A是相同的,故D正確。
故選:AD
【分析】 (1)組裝實驗器材時,應(yīng)使玻璃板與水平桌面垂直;
(2)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
(3)用蠟燭B確定蠟燭A所成像的位置時,蠟燭B不需要點燃;
(4)平面鏡成的是等大的像,與物體的大小有關(guān)。
12.【答案】A,D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解:
A、實驗應(yīng)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jìn)行,這樣才能通過玻璃板成蠟燭較清晰的像,故A正確.
B、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光屏放在虛像的位置上,光屏上不會承接到平面鏡成的像,故B錯誤.
C、平面鏡成等大的像,蠟燭靠近玻璃板過程中,蠟燭的像始終和蠟燭大小相同,故B錯誤.
D、平面鏡成像,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故物體遠(yuǎn)離玻璃板時,所成的像將遠(yuǎn)離玻璃板,故D正確.
故選AD.
【分析】(1)當(dāng)實驗環(huán)境光線較暗時,實驗現(xiàn)象會更加明顯.(2)實像能用光屏承接,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3)平面鏡成像特點之一:像物等大;(4)平面鏡成像特點之一: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13.【答案】C,D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解:AB、平面鏡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與距離和鏡子的大小無關(guān),故AB錯誤;
C、選取兩段大小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故C正確;
D、因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接到,只能看到,故D正確.
故選:CD.
【分析】(1)平面鏡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相同;(2)用兩個大小相同的蠟燭,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guān)系(3)平面鏡成的是虛像,虛像不能用光屏來承接.
14.【答案】A,B,C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A、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dāng)作反射面,會出現(xiàn)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yīng)選用薄玻璃板,用1.5mm厚的,A符合題意;
B、實驗中,另一根蠟燭不需要點燃,這樣可使得點燃的蠟燭在玻璃板中的像更加清晰,更容易確定像的位置.則A蠟燭應(yīng)點燃,B蠟燭不點燃,B符合題意;
C、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虛像,因為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眼睛逆著光線看來,看到的蠟燭的虛像A′.光線通過透明玻璃板是從一種介質(zhì)進(jìn)入另一種介質(zhì)會發(fā)生折射,所以對著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蠟燭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時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蠟燭B.則A′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C符合題意,如圖所示:
D、當(dāng)蠟燭A靠近玻璃板時,要使蠟燭B與A的像重合,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物距等于像距,則必須使蠟燭B也靠近玻璃板.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BC.
【分析】(1)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成像;
(2)確定像的位置,若點燃后方蠟燭則無法分辨像與后方蠟燭的真實火焰;
(3)B蠟燭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過玻璃發(fā)生折射,折射光線進(jìn)入眼睛,看到的B蠟燭的虛像;
(4)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15.【答案】B,C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yīng)用;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A.甲圖是平面鏡成像,蠟燭A靠近玻璃板,所成的像不變,A不符合題意;
B.甲圖中蠟燭A的像是虛像,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B符合題意;
C.乙圖中蠟燭靠近凸透鏡,移動光屏,光屏上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像變大,C符合題意;
D.乙圖中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C.
【分析】平面鏡成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大小相等;凸透鏡成像時,物體向下,像向上。
16.【答案】位置;不會重合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1)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可知,蠟燭所成的像此時成在桌面下方,則:拿未點燃的與蠟燭A完全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移動,發(fā)現(xiàn)蠟燭B與蠟燭A的像不會重合。
【分析】(1)玻璃板是半透明的,雖然成像沒有平面鏡清晰,但是通過它可以看到后面的蠟燭,便于找到前面蠟燭像的位置;
(2)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解答。
17.【答案】12;不變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1)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物像等距”,像到玻璃板的距離等于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也就是12cm;
(2)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物像等大”的規(guī)律可知,當(dāng)蠟燭靠近玻璃板時,雖然距離減小,但是像的大小不變。
【分析】(1)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物像等距”解答;
(2)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物像等大”解答。
18.【答案】a;對稱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圖乙中,a物體左右不對稱,b、c物體左右對稱,用對稱的b、c物體研究平面鏡成像時,不容易識別像和物體的左右之間的關(guān)系,因此應(yīng)選a物體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由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即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關(guān)于鏡面對稱。
【分析】平面鏡成像時 像物體物體大小相等;不對稱的物體更便于比較像的形狀;像與物體關(guān)于鏡面對稱。
19.【答案】大小;玻璃板;光屏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相同的棋子為了探究大小的關(guān)系;平面鏡不透明,玻璃板透明更容易觀察像的位置;光屏能夠承接的像為實像,反之虛像,則可以用光屏來判斷實像與虛像。
故答案為:大小;玻璃板;光屏.
【分析】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a.平面鏡成的是虛像;b.像與物體大小相等;c.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d.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應(yīng)用了等效替代法(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在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其目的是為了確認(rèn)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20.【答案】豎直;不同;光屏;小于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解:(1)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玻璃板應(yīng) 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前面蠟燭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這樣前面蠟燭的像與后面的蠟燭就無法重合了;(2)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應(yīng)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避免實驗現(xiàn)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證結(jié)論的正確,所以應(yīng)將物體放在不同位置進(jìn)行實驗.(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光屏應(yīng)置于凸透鏡的兩側(cè);
由“蠟燭置于B點處,得到縮小的實像”知u=50cm﹣30cm=20cm>2f,即f<10cm.
故答案為:豎直;不同;光屏;小于.
【分析】(1)玻璃板不豎直,像的底部不在桌面上,怎么移動都不會與另一蠟燭重合;(2)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應(yīng)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才能保證結(jié)論的正確.(3)蠟燭、光屏應(yīng)置于凸透鏡的兩側(cè);
首先根據(jù)“若蠟燭置于B點處,得到縮小的實像”.確定凸透鏡的焦距范圍.
21.【答案】(1)有膜;反射;玻璃板未垂直
(2)投影儀;變大
(3)B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
(1)①實驗時,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將玻璃板豎直立在白紙上,有膜的一面作為反射面,使玻璃板那一面的下邊線與有膜直線重合;
②實驗時,用鍍膜玻璃板比普通玻璃板實驗,鍍膜增強(qiáng)了對光的反射,成像更清楚;
③平面鏡成像時,像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玻璃板如果與桌面不垂直,無論怎樣在桌面上移動蠟燭,都無法使它與蠟燭的像完全重合;
(2)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時,
②可知,當(dāng)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20cm時,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則物距u=20cm=2f,凸透鏡的焦距為:f=10cm,當(dāng)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5cm時,2f>u>,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該成像規(guī)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yīng)用是投影儀。
③當(dāng)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從15cm向12cm移動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
(2)平面鏡成虛像;圖丙中,在平面鏡的后方放不透明的木板,由于反射光繼續(xù)傳播進(jìn)入人眼,依然可以看到平面鏡的虛像;如圖丁,此時凸透鏡成虛像,不在光屏上呈現(xiàn),即使放不透明的木板,折射光繼續(xù)傳播進(jìn)入人眼,依然可以看到蠟燭的虛像,B正確。
故選B。
【分析】(1)①有膜的一面作為反射面,反射作用更好;
②用鍍膜玻璃板實驗比用普通玻璃板實驗成像更清楚,是反射能力更強(qiáng)。
③實驗時玻璃板要垂直放置,如果不垂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
(2)①凸透鏡成像時,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可以計算凸透鏡的焦距。凸透鏡成像時,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yīng)用于幻燈機(jī)和投影儀:
③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3)平面鏡成虛像,凸透鏡成像時,物像同側(cè),成的是虛像,虛像是視線會聚的,不透明的木板不能擋住成像。
22.【答案】(1)相等
(2)棋子B一側(cè)
(3)未鍍膜一側(cè)的玻璃板表面;清晰;確定像的位置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1)在實驗過程中,小宇把一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再將棋子B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來回移動,直到看上去跟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兩棋子完全相同,說明平面鏡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大小相等;
(2)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虛實情況,小宇將一張白紙豎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然后需要在棋子B一側(cè)觀察到白紙上沒有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3)鄰組的小延選擇的器材是一側(cè)表面鍍有一層反光膜的平面鏡而非玻璃板,她將筆尖緊貼玻璃板的一側(cè)表面,若觀察到筆尖的像與筆尖有一定距離,說明筆尖與反射面有一段距離,接觸的是未鍍膜一側(cè)的玻璃板表面,平面鏡反射性能好,用平面鏡的優(yōu)點是成像更亮或清晰,但缺點是不透光,看不到棋子B,不便于確定像的位置,所以無法完成實驗的探究。
故答案為:(1)相等;(2)棋子B一側(cè);(3)未鍍膜一側(cè)的玻璃板表面;清晰;確定像的位置;
【分析】(1)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結(jié)合兩棋子完全相同回答;
(2)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觀察到筆尖的像與筆尖有一定距離,說明筆尖與反射面有一段距離,平面鏡反射性能好,但不透光,不能觀察到鏡后的物體。
23.【答案】(1)③
(2)C
(3)b;手機(jī)擋住了燈光,不能發(fā)生平面鏡成像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1)在平面鏡成像中,物體與像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玻璃板中蠟燭A的像偏低且傾斜,說明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且玻璃板遠(yuǎn)離物體傾斜,故③符合題意。
(2) 電鈴反射的光入射到A處和B處,經(jīng)過平面鏡反射到d和c兩處,為了總能看到電鈴?fù)ㄟ^儀容鏡所成的像O',小強(qiáng)同學(xué)所在的區(qū)間是cd。
故選:C。
(3)由題知圖b中的“燈”并非建筑物上的,而是屋內(nèi)拍攝者身后的吊燈,這是屋內(nèi)吊燈發(fā)出的光經(jīng)玻璃窗反射后進(jìn)入相機(jī)后成像的,相當(dāng)于用相機(jī)對著平面鏡拍攝平面鏡中的虛像,所以手機(jī)離玻璃窗一定距離拍攝的是b圖;
則a圖是手機(jī)緊貼著窗玻璃拍攝,這時只有遠(yuǎn)處物體透過玻璃窗射來的光線進(jìn)入手機(jī)鏡頭,而屋內(nèi)吊燈發(fā)出的光被手機(jī)擋住,不能發(fā)生平面鏡成像。
故答案為:(1)③;(2)C;(3)b;手機(jī)擋住了燈光,不能發(fā)生平面鏡成像。
【分析】(1)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物像等大、等距、連線與鏡面垂直,虛像。
(3)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小,像變大;光在玻璃面會發(fā)生鏡面反射。
24.【答案】(1)垂直
(2)大小
(3)不能;不透過
(4)②
(5)A2
(6)不移動
(7)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前后兩個面都會成像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1)玻璃板要垂直放置在紙上。
(2)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利用等效替代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
(3)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故在像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像。
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眼睛不透過玻璃板直接觀察光屏,若光屏上不能看見蠟燭的像,則說明平面鏡成虛像。
(4)一次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有偶然性,實驗過程中,要把蠟燭放在A1,A2,A3,三個不同的位置多次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得出普遍性的規(guī)律,避免偶然性,故①錯誤,②正確,故選②。
(5)實驗過程中如果玻璃板沒有垂直架在紙上,而是如圖所示傾斜,根據(jù)像與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可知,蠟燭A的像應(yīng)是圖中的A2。
(6)只是將玻璃板向右平移,蠟燭和對稱軸(平面鏡所在的直線)不變,則蠟燭像的位置不變。
(7)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前后兩個面都會成像,故蠟燭的像有重影。
故答案為:(1)垂直;(2)大小;(3)不能;不透過;(4)②;(5)A2;(6)不移動;(7)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前后兩個面都會成像。
【分析】(1)玻璃板要垂直放置在紙上。
(2)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用到了等效替代法,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
(3)光屏能夠承接的是實像,不能承接的是虛像;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眼睛直接觀察光屏,觀察光屏上能不能看見蠟燭的像,從而能得出平面鏡成像特點。
(4)一次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有偶然性,多次實驗才能得出普遍性的規(guī)律,避免偶然性。
(5)根據(jù)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進(jìn)行判斷。
(6)蠟燭和蠟燭的像仍然關(guān)于鏡面對稱,若蠟燭位置不變,則蠟燭像的位置不變。
(7)做實驗時,平面鏡要用爆玻璃板,因為厚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前后兩個面都會成像。
25.【答案】光的直線傳播;七色光;凸透鏡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其應(yīng)用;光的色散;透鏡及其特點與分類
【解析】【解答】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
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變成紅、橙、黃、綠、藍(lán)、靛、紫七色光的現(xiàn)象叫光的色散。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凸透鏡可以使太陽光會聚于一點。
【分析】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色散現(xiàn)象,將白光分解為七種顏色;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26.【答案】(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沒有;虛
(3)解:如圖所示: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解:(1)因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還可以透過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蠟燭,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因為光屏只能接收實像,不能接收虛像,所以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燭焰的像,所以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3)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所以圖中表盤數(shù)字的順序與實際順序左右相反,平面鏡中中時間為10:35,實際時針指向1:25.如下圖所示:

故答案為:(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沒有;虛;(3)如圖丙所示。
【分析】平面鏡成像時,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虛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
27.【答案】(1)透光;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能
(3)同一
(4)照相機(jī)
(5)靠近;投影儀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利用了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的特點,便于透過玻璃板確定像的位置;(2)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塊檔光板,則能看見蠟燭的像.(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4)如圖,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yīng)用于照相機(jī).(5)要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需要減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蠟燭靠近凸透鏡,光屏遠(yuǎn)離凸透鏡.此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投影儀的成像特點.
故答案為:(1)透光;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能;(3)同一;(4)照相機(jī);(5)靠近;投影儀.
【分析】(1)平面鏡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確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還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蠟燭,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塊檔光板,不會影響觀察物體的像;(3)調(diào)節(jié)“三心等高”是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4)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yīng)用于照相機(jī);物距等于像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物距小于像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yīng)用于投影儀.(5)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
28.【答案】(1)刻度尺
(2)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3)A
(4)不變
(5)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1)該實驗用到刻度尺測量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 該實驗用到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
(2)透明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反射光,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3)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物與像位于平面鏡的兩側(cè),故實驗時應(yīng)在A側(cè)觀察蠟燭A所成的像;
(4)平面鏡成的像與物大小相等,與距離無關(guān),故當(dāng)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時,像的大小不變;
(5)根據(jù)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成正立等大的虛像,故分別作出A、B關(guān)于鏡面的對稱點A'、B',連接A'B'即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的像A'B',如下所示:
【分析】(1)本實驗需要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
(2)玻璃板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3)平面鏡成像原理為光的反射;
(4)平面鏡成的像與物大小相等,與距離無關(guān);
(5)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恰县| 乌兰县| 上高县| 全南县| 台安县| 凌云县| 高碑店市| 江安县| 双城市| 怀柔区| 桐乡市| 开封市| 南部县| 神农架林区| 枣强县| 新晃| 盐亭县| 和林格尔县| 清流县| 湟源县| 上犹县| 蒲城县| 宁国市| 怀化市| 大石桥市| 平舆县| 阿城市| 宿州市| 佛山市| 蓬溪县| 罗城| 富宁县| 图木舒克市| 岳阳县| 汝城县| 武城县| 三河市| 宜都市| 玉田县| 张掖市| 松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