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級高二下學期期中測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中國商周時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說,后又增加“三不去”對隨意休妻進行限制,即“妻子無娘家可歸、曾替家翁姑服喪三年、丈夫娶妻時貧賤但后來富貴”。這些規定旨在A.保護女性基本權益 B.鞏固男尊女卑觀念C.維護宗法倫理秩序 D.穩定家庭婚姻關系2.表1是出自《左傳》的三則材料,這反映出當時表1甲 夏六月乙酉,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乙 此季世也,吾弗知齊為陳氏矣。公棄其民,而歸于陳氏······丙 魯君世從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其君矣······社稷無長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A.宗法分封秩序徹底崩潰 B.天子權威喪失諸侯地位上升C.儒家倫理受到統治者重視 D.新的政治社會秩序逐漸形成3.陳寅恪曾說:“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華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與材料主旨最為契合的標題是A.文明的優勢:封建正統理論的變異 B.帝國的擴容:從漢族帝國到中華帝國C.民族的交融:中原對周邊的文化吸引 D.觀念的迭代:民族國家意識的形成4.《明史》卷127記載,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因卷入胡惟庸案被賜死后第二年,五品郎中王國用上書明太祖:“(李)善長與陛下同心,出萬死以取天下,勛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親戚拜官,人臣之分極矣。籍令欲自圖不軌,尚未可知,而今謂其欲佐胡惟庸者,則大謬不然。”上述論斷A.有助于挖掘李善長被誅的深層原因 B.旨在為丞相李善長開脫罪責C.質疑明太祖廢除丞相的初衷 D.表達了對明太祖濫殺無辜的憤懣5.晚明以降,因中外雙方在政治與文化上發生的諸多糾葛,中國對西方世界日益隔膜。但鴉片戰爭前后《粵海關志》《四洲記》《英吉利小記》《海國圖志》《瀛寰志略》等介紹西情的著作迭出,道光帝也認識到“逆夷船堅炮利”,諭旨仿造并設法購買美國和西班牙的艦船。據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清政府仍抱有“天朝上國”傳統觀念 B.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C.道光帝在戰爭中扮演了“反派”角色 D.中國社會各階層民族意識逐漸覺醒6.嚴修(1860-1929)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南開系列學校的“校父”。表2是其部分生平事件。由此可以推知,他表21883年 中進士,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1897年 奏請開經濟特科,發科舉改革、戊戌新政之先聲1902-14年 多次赴國外考察教育,創辦新式學堂,推廣新式教育1905年 任學部侍郎,制定了中國第一個國家頒布的教育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1915年 袁世凱復辟帝制,嚴修以故交入京力爭,不得1919年 同張伯苓等創辦南開大學A.政治立場漸由維新變為革命 B.秉承“中體西用”原則辦教育C.具有中西方結合的教育背景 D.深受傳統經世致用思想影響7.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黨參加了一次重要會議,該會議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啟了國民大革命的序幕。該會議召開的地點是圖1A.① B.② C.③ D. ④8.圖2是某同學課堂筆記的部分內容,據此推斷他學習的相關內容是圖2A.淞滬會戰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9.圖3是20世紀八十年代初“國營山東臨沂啤酒廠”發布的一幅廣告宣傳畫。這反映出當時圖3A.城市國有企業改革全面啟動 B.人們對政府及公有制信任度較高C.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10.《漢謨拉比法典》中規定,雇用一個長工,其一年的工資為大麥八斤,一個牧人的一年工資為大麥六斤。法典對泥瓦匠、木匠、成衣匠等手工業者的雇傭工資皆有詳細的規定。由此可知,《漢謨拉比法典》( )A.注重調節社會關系 B.具有鮮明的階級特色C.保障了平民的利益 D.強調對私有財產保護11.騎士精神和宮廷愛情是中世紀歐洲突出的文化現象,它們一起構成了世俗敘事詩的主要體裁--浪漫傳奇。傳奇中的英雄區別于傳統史詩英雄,即使為主人或情人而戰,他都帶有直接或間接的個人利益,而這種特點也傳承到后世的文學中。這主要反映了()A.文藝復興始于中世紀的浪漫傳奇 B.中世紀文學凸顯早期人文價值觀C.浪漫傳奇推動歐洲民族國家形成 D.浪漫傳奇摧毀了天主教精神枷鎖12.普羅塔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彼特拉克:“真正的高貴并非天成,而是自為的”;馬丁路德:“信仰即可得救”;康德:“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準;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這表明西方()A.人文精神持續長盛不衰 B.注重人的道德素質培養C.人文精神發展與時俱進 D.人文精神崇尚科學真理13.圖2為近代某地區的人口結構圖。與該地區發展狀況相符的是()圖2A.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化成為主體 B.種姓制度扮演著極其重要角色C.大和繪和浮世繪是其特色藝術 D.王權與教權并立的政治格局14.列寧在1917年9月指出,資產階級立憲國家的官吏隊伍上層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資本的奴才,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響的傳播者。對這一評論理解正確的是A.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已經走到了盡頭 B.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高潮即將到來C.金融資本家直接掌控政權與國家管理 D.資產階級官吏隊伍浸透了反民主意識15.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現代國際法歸還文物的原則”,即任何因戰爭原因而被搶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歸還,沒有任何時間限制。這一原則()A.確定了文物保護的第一要義 B.否定了戰爭手段的合法基礎C.促進了文物保護理念的發展 D.實現了文物保護的國際合作二.非選擇題:16題12分,17題13分,18題14分,19題16分,共計55分。16.(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史學研究的基本步驟之一是“史料收集--形成課題--史料解釋--敘述評價”下表是某中學研究性學習課上,三個研究小組搜集的與孔子相關的材料:組別 材料甲組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吾黨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論語》乙組 “孔夫子不做受神啟者,也不做先知,他是傳授古代法律的賢明官員......他所說的只是極純粹的道德,既不談奇跡,也不涉及玄虛,在道德上歐洲人應該成為中國人的徒弟,信奉儒學的中國人沒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爾泰丙組 “秦始皇比孔子偉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講空話的......單就這獨霸中國,使我們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隸,也是不能不反對孔子的......儒家滿口仁義道德......都是主張厚古薄今的。” --毛澤東綜合三則材料,確定一個研究課題分別做出史料解釋(對原材料的解析、闡釋,不必表明自己觀點),并最終得出歷史評價(指在一定歷史觀的指導下,站在某個角度對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給予較為客觀、公正的評價或結論)。(要求:課題明確,觀點合理,表述準確)17.(14分)1905年,在清末各年份中看似平常,既沒有發生大的自然災害,又沒有民間暴動的烽火連天,然而這一年卻發生了許多產生重要影響的事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一場“局外中立”的戰爭:日俄戰爭一紙寥寥數語的詔令:廢除科舉制度一曲“革命軍中馬前卒”的泣歌:鄒容之死一次革命派與立憲派的邂逅:孫中山與嚴復會晤一聲振聾發聵“新音”:社會主義思想的早期傳播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相關史實,以“1905年:小年份,大時代”為題寫一篇歷史短文。(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成文)18.(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偉大轉折材料一表3 1927年中共黨史大事年表(部分)時間 事件 地點7月15日 七一五反革命事變 武漢8月1日 南昌起義 南昌8月7日 八七會議 漢口9月9日 秋收起義 湘贛邊界9-10月 三灣改編 江西永新縣10月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 江西慘痛的失敗深刻地教育了共產黨人,他們從失敗的慘痛教訓中懂得了許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重新考慮以后該怎么做,從而在極端困難中闖出一條新路,把革命推向更高的階段。--金沖及《1927:生死轉折》(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你對金沖及觀點的理解。(4分)材料二 國民黨要員陶希圣說:“談判的辦法是政學系(國民黨內部的官僚派系)想出來的,政學系想用軟的一套手法把共產黨吃掉,談何容易!可是,國內有厭戰情緒,國際形勢也不允許中國打內戰,一打起來我們更被動,利用談判拖一拖也好。共產黨拒絕談判,我們更有文章好做。”--重慶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重慶談判紀實》(2)面對國民黨的陰謀,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扭轉局勢實現轉折的?產生了怎樣的影響?(6分)(3)選取中國現代史某個年份,續寫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的“偉大轉折”。(4分)19.(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卡疊什之戰材料一卡疊什戰役銘文是古代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刻在卡疊什上紀念碑的銘文。它記錄了公元前1274年,埃及與赫梯聯盟之間的一場重要戰役的經過。以下是卡疊什戰役銘文的部分內容“我是偉大的法老,統治整個埃及,我的權力無可匹敵。當赫梯聯盟試圖入侵我的領土時,我率領我的軍隊與他們交戰,并在卡疊什擊敗了他們。我們消滅了他們的軍隊,俘虜了他們的將領,奪取了他們的財富和珍寶。這場勝利證明了我們的勇氣和實力,也證明了我們的神靈的支持和眷顧。因此,我們將永遠銘記這個勝利,以及我們為了保衛自己和我們的國家而做出的努力。材料二 在卡疊什之戰中,到底勝利屬于誰,說法不一。埃及的銘文說勝利屬于拉美西斯二世,赫梯的銘文則說這場戰役是埃及的巨大失敗。這個戰役的結局,并無一方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盡管在埃及神廟的墻上,繪有拉美西斯二世巨大的勝利浮雕,但赫梯國王穆瓦塔魯認為自己才是勝利者,因為這次戰役鞏固了赫梯在敘利亞的統治。在此后幾年中,雙方展開了反復爭奪,互有勝負,但雙方都被戰爭拖累得疲憊不堪。--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據材料一、二,評析《卡疊什戰役銘文》的史料價值。(6分)(2)結合世界近現代史某一場戰爭,圍繞“戰爭與人類文明發展”提煉一個觀點,并加以闡釋。(要求:觀點明確,邏輯清晰,史論結合)。(10分)2023級高二下學期期中測試歷史試題(答案)1-15: CDBAA DBDBA BCADC16.【答案】(12分)示例一 課題:孔子的道德觀及其影響。(2分)史料解釋:①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統治者的道德是引導百姓道德的風向標。(2分)②伏爾泰認為孔子的道德是純粹的道德,沒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順應自然。(2分)③毛澤東認為孔子的道德觀具有虛偽性。(2分)歷史評價:孔子道德經過歷代學者改造是封建倫理的主要組成部分,對維護專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價值,與西方的宗教神學相比具有明顯進步性,對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4分)示例二 課題:如何看待孔子的法治思想。(2分)史料解釋:①孔子認為執法要得當,刑罰不當百姓就會手足無措,法律執行受倫理影響。(2分)②伏爾泰認為孔子對古代法律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2分)③毛澤東認為孔子不重視法律,其思想主要壓抑扼殺了人的思想自由。(2分)歷史評價:孔子看到了的法治對社會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禮后法,且受到人倫關系的極大影響是,與今天倡導的法治觀念并不相同。(4分)17.【答案】(14分)1905年,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看似平凡,卻暗流涌動,諸多重大事件深刻影響著中國的命運,折射出時代的巨大變革。(2分)日俄以中國為戰場爭奪利益,清政府“局外中立”,暴露腐朽無能。日本(立憲制)戰勝俄國(專制),促使國人反思政治體制,推動立憲運動。(2分)科舉制延續千年,已不適應近代化需求。1905年廢除科舉,推動教育體制向近代轉型,新式學堂興起,利于傳播西方知識。(2分)鄒容著《革命軍》宣揚反清革命,遭迫害致死。其犧牲激發革命熱情,推動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傳播,為辛亥革命奠基。(2分)孫中山與嚴復會晤,分別代表革命派與立憲派,就改造中國的不同理念展開討論,促進思想解放。(2分)朱執信介紹馬克思主義,孫中山接觸第二國際,社會主義思想開始在中國傳播,為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和中共成立奠定基礎。(2分)1905年,這些看似獨立的事件,相互交織,共同勾勒出一個處于變革與動蕩中的大時代。它預示著中國即將迎來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無論是政治、教育,還是思想領域,都在悄然發生著改變,為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2分)18.【答案】(14分)(1)從明確1927年中共得到教訓角度作答;(2分)如,1927年大革命的失敗使中共認識到要想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取得革命的領導權并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裝;從列舉中共1927年后主要革命實踐與探索的角度作答;(2分)如,1927年中共召開八七會議,發動了南昌、秋收、廣州起義,逐漸建立了自己的軍隊并探索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2)措施:派出以毛澤東為首的代表團赴重慶參加和談(2分);影響:宣傳了中共的政治主張,擴大了共產黨的影響力;(2分)有利地回擊了國民黨“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為中共在政治上贏得了主動。(2分)(3)評分標準:所選年份及列舉史實正確2分;考生論述符合能體現其對中國發展起到“偉大轉折”的作用2分。示例1: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分)中國社會自此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計劃經濟體制在中國初步建立起來。(2分)示例2: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2分)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標志著黨的工作重心由階級斗爭轉移到經濟建設。(2分)19.【答案】(15分)(1)《卡疊什戰役銘文》是研究埃及與赫梯戰爭的一手史料,有重要的史料價值;(1分)但該銘文是埃及法老在戰役后為了標榜個人功業而撰寫的,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2分)要還原戰爭本來面目,還需要結合考古發現及赫梯方的記載等多種史料加以佐證。(2分)(2)從擺明自己觀點的角度作答(2分):如,戰爭對人類文明發展產生雙重影響。(2分)從闡釋自己觀點的角度作答(6分):如,拿破侖在被征服地區掠奪財富、攤派兵役,具有鮮明的侵略色彩和霸權主義特色;(2分)但同時也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促進了歐洲各地的民族民主意識的成長;(2分)拿破侖戰爭將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在歐洲廣泛傳播,拿破侖大軍所到之處,廢除封建特權,傳播啟蒙思想,有助于摧毀歐洲封建秩序。(2分)從得出總結性認識的角度作答(2分):如,戰爭是解決人類紛爭的最極端行為,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客觀進步作用,但其破壞性極大,給交戰雙方民眾帶來了巨大的物質與心靈創傷。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戰爭是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大課題。(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