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1、時空觀念:明確工業革命最先從英國開始,后擴展到歐洲、北美的基本線索;2、史料實證:運用歷史圖片、史料等,總結兩次工業革命爆發的原因和條件;通過比較,總結兩次工業革命的不同特點3、歷史解釋:以史料為依據,理解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圈地運動、壟斷資本主義等概念;4、唯物史觀:辯證認識工業革命發生和發展的必然性; 理解其對資本主世界體系形成、人類社會生活的深遠影響。5、家國情懷:感悟科技進步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力量;從中西對比中,認識技術進步對中華民族振興和發展的重要性;教學目標概念工業革命又稱產業革命,是從手工生產過渡到機器生產,從資本主義手工工場過渡到資本主義工廠的重大飛躍。既是一場技術革命,也是一場社會革命。革命性的變化生產方式:由手工生產到機器生產蒸汽時代、電氣時代生產組織形式:由手工工場到機器工廠生產動力: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量、電力時空坐標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機器時代工廠時代首先是英國開啟革命的優勢條件一、工業革命的背景(光榮革命)確立了議會的統治,王權逐漸虛設,成了立憲君主。“民選”的代表通過議會治理國家,并掌管財政。通過這樣一個改造,英國政府似乎成了一個公司董事會,有產者管理國家,執行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說,財產權和政權相互吻合,不再脫節,一種與資本主義制度之本質相適應的政治形式被創造出來。——錢乘旦《世界現代化歷程總論卷》制度保障:英國“光榮革命”后,國內政局穩定,政府積極鼓勵經濟發展(英國)國家權力的推波助瀾,使圈地運動在18世紀達到高潮……圈地運動使英國農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時造成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農村人煙稀少,村舍為虛;與此同時,一支“自由勞動力”的大軍在喧囂的城市里形成了。——崔連《世界通史第二編,工業文明的興盛》1.圈地運動推動農業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提供了農產品、自由勞動力和國內市場經濟因素歐內斯特·曼德爾估計,從1500年到1800年,歐洲殖民掠奪的總值為10億英鎊金幣,其中僅在1750年到1800年間,英國就從印度掠奪了1億到1.5億英鎊金幣。這批資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說是英國新工業革命的全部資本,至少也促進了英國對新工業革命的投資,尤其在蒸汽機和紡織技術方面的投資。——【加拿大】貢德·弗蘭克《白銀資本》2.殖民擴張,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獲得了大量廉價的原材料和廣闊的海外市場1623年世界上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專利法《壟斷法》1660年,英國最高科學學術機構皇家學會2.17 世紀中葉,英國成為歐洲的科學技術中心之一手工工場內細致的勞動分工,使每一個工人只專門從事一種簡單的機械動作,從而促使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離,同時也使工人的勞動日益喪失獨立性。勞動分工導致了生產工具的專門化,這為大機器的發明創造了技術前提。——吳于廑 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1.手工工場的發展為技術改革和機器發明提供了條件技術因素史料閱讀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也不再能滿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 德]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日不落帝國”(18世紀中葉)根本原因:英國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海內外市場的擴大二、工業革命的進程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的開端:棉紡織業原因:英國公眾對棉紡織品的喜愛,促使棉紡織品價格上漲,棉紡織業獲利豐厚。市場的需求刺激了棉紡織業的發展,也催生了新的技術發明。發展:1733“飛梭”1764珍妮紡紗機1768水力紡紗機1779騾機1785水力織布機工業革命標志1771水力紡紗廠近代工廠開端為了提高效益、加強管理,人們開始將機器、工人集中起來進行生產,工廠出現了。1771年,阿克萊特在曼徹斯特開辦了第一家水力紡紗廠,成為近代工廠的開端,采用機器生產的工廠逐漸取代了手工工場。生產組織形式:工廠手工工場和工廠相同點 ①都是資本主義不同時期的生產組織形式②都是以雇傭工人的勞動分工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大生產③都采用分工協作的方式提高生產效率。不同點 ①手工工場以生產操作為主,而工廠采用機器生產(本質區別)②手工工場工人:較分散的狀態下進行生產工廠工人:相對集中生產生產動力:蒸汽動力1702年紐科門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機1782年,徒工出身的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運用新的科學知識,經過不斷改進,試制出旋轉運動的“復動式蒸汽機”。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交通工具革命:加快了工業革命(工業化)的進程(進入“鐵路時代”)1814年英國工人出身的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機車;1863年世界上最早的地鐵是英國倫敦的大都會地鐵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造成蒸汽機船。1851年第一屆世界博覽會19世紀中期,英國的機器制造業也實現了機械化。工業革命的擴展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從英國逐漸擴展到歐洲大陸和北美,從大西洋兩岸逐步深入內陸,形成持續不斷的輻射效應。19世紀七八十年代,法國和美國也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各國政府通過稅收、立法、直接投資等方式推動工業發展。英 國美 國歐 洲①政治前提:19世紀中后期,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確立與鞏固,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相對穩定;②經濟條件: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迅速;③科技條件:近代自然科學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背景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中后期—20世紀初)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1875年法國共和制確立1783年英國承認北美獨立電力內燃機化工舊產業電力技術的廣泛開發和應用:電力成為補充、取代蒸汽的新動力,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內燃機的創制和應用:帶來更便捷的動力汽車、飛機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應運而生,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最具深遠影響的成就用化學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 石油化工業獲得發展煉鋼、紡織、采煤、機器制造和鐵路運輸等舊產業部門通過新技術煥發出新活力表現1831年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1866年西門子發明了發電機1870年格拉姆發明了電動機1876年貝爾發明電話內燃機[美]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德]卡爾本茨發明的汽車石油開采石油冶煉化學工業成就不同點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間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 19世紀中期-20世紀初發明者 工匠、技師 科學家、工程師發明來源重點部門標志時代國家范圍生產實踐的總結自然科學成果棉紡織業為代表的輕工業電力-內燃機-交通—新興+傳統蒸汽時代電氣時代、鋼鐵時代美國和德國最突出,多國同時發生從英國擴展到其他國家(德、俄、日19世紀中期開始)重工業為主、規模大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速度快幾乎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范圍廣部分國家兩次革命交叉進行(德、日)美德最為突出第二次工業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簡單延續,而是深入發展兩次工業革命比較,第二次工業革命有哪些特點?電力的廣泛應用,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進一步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三、工業革命的影響時間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指數 9 13 20 26 41 59世界工業增長指數1851年英國舉辦了第一次世界博覽會。為辦此博覽會英國專門花了22周時間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玻璃及金屬建成的大廈——“水晶宮”。水晶宮本身就是財富的標志,它的造價達8萬英鎊,這在當時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宮內陳列著萬余種世界各地的產品,其中英國的產品超過一半。——黃光耀、劉金源《成功的代價—論英國工業化的歷史教訓》生產力大發展;給實現了工業化的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繁榮。(一)生產力①第一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大工廠制度。2、生產組織與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工廠(機器)工業革命壟斷組織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手工工場(資本主義萌芽—工業革命前)②第二次工業革命:壟斷組織出現。管理方式的變革泰羅制:科學分析人在勞動中的機械動作,研究出最經濟而且生產效率最高的所謂“標準操作方法”工業時代生產技術上的最大變革是大規模生產以及流動組裝生產線的誕生(流水線),1914年有亨利福特率先引入他的汽車制造廠,這種革命性生產工序,將汽車底盤組裝時間,從12小時縮減到1.5小時。福特在縮短工人工作時間,提高工人小時工資的同時,還能將他的T型車底架,從1914年的950美元,降低到1920年的290美元,福特組裝線成為許多其它工業的效仿標準。——《美國史》福特制:1913年,福特創立了全世界第一條汽車流水裝配線,這種流水作業法被稱為“福特制”年份 1870 1900企業總數(個) 808 669工人總數(個) 78000 272000產量(噸) 3200000 29500000投資額(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收購”“聯合”大企業(壟斷組織)(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壟斷組織壟斷組織:一些大企業放棄自由竟爭的原則,采取兼并或相互聯合等各種方式,控制某一種或幾種產品的產量、價格和市場,形成壟斷。私人壟斷國家壟斷(二戰后)洛克菲勒家族1863年在克利夫蘭開辦煉油廠,1870年以該廠為基礎,擴大組成美孚石油公司,又很快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1974年資產總額增達3305億美元,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屬于洛克菲勒財團。我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全美90%以上的石油生產、冶煉、運輸、銷售,我手下員工達68888人。可以這么說,只要美孚一感冒,全美發“高燒”。 ——洛克菲勒(3)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中間階層的力量也開始發展1836年—1848年,英國工人憲章運動英國議會改革,通過《1832年改革法案》3.社會階級結構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1832年議會改革:更改選舉資格,降低選民的財產和身份要求,擴大選民范圍,大大增加選民人數,工業資產階級和富農得到選舉權。(1)工業資產階級實力增強,要求獲得更多政治權利,通過改革,進一步鞏固了統治地位;(2)工人階級迅速崛起,為爭取自己的權利展開斗爭(1)城市化:以工廠為中心形成大批城市,在國家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4.社會生活的變化:(2)生活改善:現代工業提供了物美價廉的商品,人們的生活有所改善。(3)文化素養:休閑娛樂和群眾性體育運動逐漸興起,報刊書籍發行量大增,人們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4)女性教育:女性也獲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機會。(5)人口問題:從總的趨勢來看,人口增加明顯。(6)文化教育:初等教育不斷推廣,人們的文化素質逐漸提升。(7)交通運輸業:便利了人們的出行,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和各地區的交流聯系。(1)問題: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工人居住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疾病與犯罪等。1952年英國倫敦煙霧事件是一次嚴重的大氣污染事件19世紀美國紡織工廠中童工們1858年英國《笨拙周刊》漫畫:“沉默的強盜”,畫面為象征死亡的骷髏在泰晤士河上游蕩,下面有一行文字是:" Your MONEY or Your LIFE! "1834年頒布《濟貧法案》;19世紀通過《公共衛生法》;19世紀后期頒布《工人住宅法》應對貧民窟問題;1920年頒布《失業保險法》;1933年頒布《工廠法》,限制兒童工作時間,并為兒童提供教育機會;5、社會問題與解決:(2)解決:在工人運動的推動下,歐美各國開始通過社會立法來解決這些問題。(1)工業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世界面貌,使世界各地聯系日益緊密。第一次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工業革命提供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繼續向世界各地大肆擴張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激化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導致一戰的爆發。6、世界格局的變化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美國、德國崛起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亞非拉國家或地區在被卷入世界市場的同時,逐漸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全球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英國成為世界工廠英國確立世界殖民霸權西班牙、葡萄牙崛起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世界市場開始形成開始交融殖民掠奪武力侵略商品輸出瓜分世界資本輸出課堂總結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背景工業革命的進程工業革命的影響根本原因經濟、技術因素制度保障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背景、成就、特點工業革命的開端——棉紡織業動力:蒸汽機的發明工廠出現、機器制造機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擴展生產力、生產組織方式、社會結構、社會生活、社會問題、世界影響(共20張PPT)第11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唯物史觀 通過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相關內容,認識無產階級的抗爭是工業革命后階級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結果時空觀念 認識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史料實證 運用文獻和圖片資料,總結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原因、歷史意義。歷史解釋 運用文獻資料,認識科學社會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的區別,學習《共產黨宣言》的內容、意義家國情懷 感悟馬克思等人的優秀品質以及為促進人類進步事業發展不斷求索的精神教學目標1825年 19世紀30、40年代 1848年 1864年 1867年 1871年時空坐標英國爆發經濟危機法國里昂工人武裝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織工起義《共產黨宣言》第一國際《資本論》巴黎公社馬克思主義誕生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一、早期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思想的萌發——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1.經濟根源: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但資本主義弊端逐漸顯現材料1: 資本主義固有的基本矛盾——社會化生產和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公開暴露了出來。1825年,在英國爆發了第一次生產過剩危機,造成生產力的大破壞和社會的嚴重災難。從此,這種社會痼疾便周期性發作。——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周期性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其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固有的基本矛盾——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材料2:工業革命以后,工業資產階級使用降低工資、延長工作時間等手段,對工人進行殘酷剝削,1810年英國紡織工人的工資每周平均為40先令6便士,而到1825年便降為25先令6便士了;婦女每天要工作18小時,她們的脊椎骨和骨盆都變形了。兒童九歲起就開始勞動,每天工作12到14小時,青少年中患佝僂病的特別多。 ——湯普森《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工廠童工倫敦貧民窟貧富分化嚴重,工人階級苦難深重材料:19世紀初萊斯特郡一個名叫盧德的工人,為抗議工廠主的壓迫,第一個搗毀織襪機。工業革命時期,機器生產逐漸排斥手工勞動使大批手工業者破產,工人失業,工資下跌。當時工人把機器視為貧困的根源,用搗毀機器作為反對企業主,爭取改善勞動條件的手段,但禁止對人身施用暴力。盧德運動2.階級基礎:19世紀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運動爆發,表明工人階級已經覺醒,迫切需要科學理論指導1836-1848年英國憲章運動(爭取普選權)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1831、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自發斗爭:搗毀機器自覺斗爭:爭取政治權利失敗的原因:工人階級力量不夠強大;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等空想社會主義者主張工人斗爭的終極目標:圣西門傅立葉歐文英法空想社會主義: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對改造社會,建立理想社會提出了設想建立一個財產共有、消滅剝削和壓迫、人人平等的和諧社會主張:實行實業制度平均分配產品,財產共有。途徑:勸說人們捐款。寄希望羅馬教皇、 路易十八的支持。主張:設想了一種新型協作“法郎吉”,人人勞動,男女平等,都可按興趣愛好從事工作。 途徑:等待有錢人投資, 白白等候12年。主張:提出購財產公有、權利平等和共同勞動的理想社會計劃,在美國創辦“新和諧”公社。歐文——新和諧公社從根本來講:生產關系超越當時生產力水平公社內部成員共同勞動,財產共有,人人平等,沒有剝削和壓迫,從而實現內部的和諧。新和諧公社位于美國,是歐文出資做的一個共產主義的試驗三大組成部分德意志古典哲學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思想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大衛·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圣西門(法)傅立葉(法)歐文(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剩余價值學說)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辨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批判繼承3.理論基礎 :馬、恩格廣泛吸取人類優秀思想成果(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三大理論來源19世紀人類思想三大優秀成果馬、恩在《新萊茵報》編輯部4.實踐基礎:馬、恩長期的革命實踐與理論研究,并總結工人運動的經驗。材料一: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肯定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二.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2)內容:1.標志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發表: 1848年2月在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發表材料二: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產生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論證了資本主義必將被共產主義所取代的客觀規律材料四: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一步一步地……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材料三: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共產黨人不屑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肯定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中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3)意義: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宣告了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和共產主義建設者的偉大使命。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剩余價值學說)《資本論》以剩余價值為中心,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家剝削的秘密。唯物史觀科學地揭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辯證關系,鮮明地提出了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巨大作用。3.馬克思主義意義:(1)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人民的、實踐的、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它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始終站在時代前沿。(2)思想武器:①自19世紀中期起,馬克思主義成為西歐工人運動的指導思想。②在東歐和東南歐,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③在亞洲和美洲,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運動與民族民主運動的重要思想武器。(3)政黨基礎:在馬克思主義影響下,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世界范圍內如雨后春筍般建立和發展起來,人民第一次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成為實現自身解放和全人類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4)對 中 國:①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階級中的傳播,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展。②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③有力推動了新民主主義的革命的開始和發展。三、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1.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推動馬克思主義傳播和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背景:成立:意義:馬克思和恩格斯發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偉大號召,積極促進工人階級的聯合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國際聯合馬克思第一國際成立大會上歷史上三個國際工人組織:第一國際:“國際工人協會”,1864年在倫敦成立。第二國際:1889年恩格斯領導下在巴黎建立第三國際:“共產國際”,1919年列寧領導下在莫斯科建立。1871年,第一國際法國支部參加并領導了巴黎公社運動,但是隨著巴黎公社的失敗,組織也日漸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性質:第一個國際性工人組織解散:2.巴黎公社——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1)背景: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社會矛盾激化1871年3月18日,巴黎爆發工人武裝起義(2)概況:3月28日,公社宣布成立巴黎公社政權性質: 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類別 內容 作用政權建設經濟政策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立法與行政合一的政權機關和司法機構;廢除舊軍隊、舊警察,代之以國民自衛軍和治安委員會;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由選舉產生的公職人員,所有公職人員工資不得超過熟練工人的工資。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廠;實行八小時工作日等。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的國家機器觸及資本主義私有制具有明顯的無產階級性質(3)革命措施(4)失敗原因材料1:勝利的社會革命至少要有兩個條件:生產力高度和無產階級準備成熟。但是1871年這兩個條件都不具備。 ——列寧但公社失敗的根本原因還在于,當時法國的無產階級還缺乏取得革命勝利的客觀歷史條件。19世紀70年代初的法國,尚處于資本主義的“青年時代”,小生產仍占絕對的優勢,經濟發展的狀況還沒有成熟到可以鏟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程度。——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3: “銀行是全部資本主義生活的神經,而公社不愿給人留下強盜、小偷的印象,在斗爭中途停下來,沒有剝奪剝奪者” ——恩格斯材料2:法國整個資產階級、所有的地主、工廠主都聯合起來反對公社,他們層層包圍了半個巴黎(另一半被德軍包圍)。 ——列寧客觀原因:資產階級反動勢力過于強大,國內外聯合鎮壓根本原因:法國資本主義仍然處于上升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還未到可以鏟除資本主義制度的程度。沒有接管法蘭西銀行,沒有切斷敵人經濟命脈材料5:公社的領導人都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有的是這個派別,有的是那個派別,完全以工人階級的本性,愛國的熱情搞這么一個起義。缺乏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革命政黨的正確領導材料4:在一個農民的國度中無產階級革命的獨唱,就會變成哀歌。沒有發動廣大農民,缺乏工農聯盟。(5)歷史意義①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②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學說③為國際工人運動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4)失敗原因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階段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后的第一次偉大實踐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1848《共產黨宣言》1871年巴黎公社1917俄國十月革命二戰后社會主義陣營空想到科學理論到實踐理論到現實一國到多國中國模式越南模式老撾模式一種模式到多種模式馬克思主義發展經濟基礎:工業革命→經濟危機→制度弊端思想基礎:三大理論成果階級基礎: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實踐基礎:馬恩的理論研究和革命實踐誕生——《共產黨宣言》的發表(1848)意義——(思想武器、指導工人運動)條件背景:經過:1871.3.18-5.28政治上建立新政權;經濟上沒收資本主義私有制。失敗原因歷史意義(國際)普法戰爭;(國內)階級矛盾。內容——(4方面)措施:馬克思主義巴黎公社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0課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 課件(共36張PPT).pptx 第11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