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模擬卷(四)歷 史本試題卷共5頁。時量6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周武王去世后,其子姬誦年幼,尚不能親自執政,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成為了攝政王,負責輔佐周成王執政,卻不能取而代之。這體現了A.禪讓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襲制2.在秦朝的朝覲禮儀中,官員和諸侯見到皇帝時必須行跪拜禮,三叩九拜,臣子們不得直視皇帝,只能低頭俯首。這些禮儀A.完全繼承于周禮 B.打壓了地方割據勢力C.加劇了秦朝暴政 D.彰顯了皇帝獨尊地位3.公元383年,東晉與前秦軍隊對峙時,東晉將領謝玄提議,要求前秦軍隊稍稍后撤,以便東晉軍隊渡河作戰。苻堅同意后撤,但此舉卻導致前秦軍隊陣腳大亂,東晉軍隊乘機發動突襲。該戰役是A.赤壁之戰 B.官渡之戰 C.淝水之戰 D.襄陽之戰4.宋代時,對于百姓遷移住所、更換職業,以及日常生活標準,官府的限制比前代更為松弛。這A.適應了社會經濟變化 B.加劇了土地兼并C.提高了百姓生活水平 D.增加了政府稅收5.明朝時,受朝廷支持而“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的事件是A.洪武北伐 B.鄭和下西洋 C.土木堡之變 D.隆慶開關6.雍正時,為了應對西北地區的準噶爾叛亂,因內閣、六部等無法及時處理緊急軍事事務,遂在皇帝寢官旁邊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職充任。這體現了軍機處的特點是A.權威性 B.保密性 C.專業性 D.臨時性7.下面是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廣種植圖。據此可知,該時期A.人地矛盾得到解決 B.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糧食產量大幅提高 D.農業多種經營日益興盛8.明朝后期,幾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繼問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和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分別系統記載了中國古代醫藥學、農學、工藝學的相關知識。這體現了我國古代科技發展A.注重實用性 B.具有理論創新 C.缺乏系統性 D.受到政府支持9.下表是洋務運動時創辦的部分企業。據此可知,這些企業的創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1865年創辦 天津機器局 1867年創辦金陵機器局 1865年創辦 上海輪船招商局 1878年創辦福州船政局 1866年創辦 開平礦務局 1878年創辦A.激發了民眾實業救國熱情 B.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提高了清政府的國際地位 D.改變了清朝國力落后的面貌10.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此后的103天里,先后發布上百道變法詔令,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舊布新的舉措。這反映了維新變法A.深得民心 B.影響深遠 C.行事嚴謹 D.急于求成11.下面這幅油畫名為《啟航》,據圖可知,其描繪的歷史事件是A.中國共產黨誕生 B.五四運動 C.紅軍長征 D.井岡山會師12.1932年8月,日軍作戰部部長石原莞爾在《經略滿蒙之我見》中,直接提出日本應占用“山西的煤,河北的鐵,河南、山東以南的棉”,即在經營東北的同時,還須“開發”中國本部。這體現了日軍的A.“囚籠”政策 B.“以華制華”方針C.“三光”政策 D.“以戰養戰”策略13.1947年3月19日,毛澤東率中共中央機關主動撤出延安,臨行前,毛澤東豪邁地說:“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中共中央主動撤出延安是為了A.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 B.準備戰略進攻C.粉碎國民黨的重點進攻 D.籌備三大戰役14.1954年9月15日,中南海懷仁堂迎來了一千多名意氣風發的“新中國的主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他們在接下來的幾天會議中通過了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D.《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5.從1992年1月17日到2月21日,鄧小平視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通稱南方談話。提出了“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發展才是硬道理”等一系列警句。由此可見,南方談話A.使鄧小平理論成為黨的指導思想 B.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C.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 D.加快了改革開放的步伐16.外交部部長王毅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多年來,建交國從18個增加到179個,建立了110對各種形式的伙伴關系,構建起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這說明當前中國A.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國際影響力逐漸增加C.已成為國際秩序的主導者 D.致力于構建地區和平17.下圖是古希臘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區的殖民示意圖。據此可知,古希臘殖民活動A.具有集中性 B.宣揚了宗教信仰 C.持續時間短 D.促進了經濟交流18.穆罕默德曾說過,“商人是世界的信使和安拉在大地上的忠實奴仆”。《古蘭經》也明確規定,鼓勵和保護商業是所有穆斯林必備的義務和道德。這可以用來說明,阿拉伯帝國A.貿易范圍逐漸擴大 B.宗教信仰自由C.商人社會地位較高 D.政治氛圍寬松19.1517年,一篇質疑贖罪券的神學基礎,批評教會的權力濫用,并且強調個人信仰重要性的文章在德意志引起了轟動。該文章是A.《歌集》 B.《哈姆雷特》 C.《社會契約論》 D.《九十五條論綱》20.自歐洲列強開始在非洲進行殖民擴張以來,從早期的抗爭到20世紀中期的民族解放運動,各地的反抗斗爭幾乎從未停止過。這體現了非洲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A.持久性 B.廣泛性 C.多樣性 D.統一性21.下圖描繪的是1917年4月,流亡國外的列寧回到彼得格勒。此時俄國正處于A.沙皇統治B.沙皇與臨時政府共治C.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統治D.蘇維埃政府統治2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向西歐16個國家提供了約13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用于重建基礎設施、恢復農業和工業生產、穩定貨幣等,同時明確要求接受援助的國家必須與蘇聯保持距離。這表明馬歇爾計劃A.旨在恢復歐洲經濟 B.有明確的政治意圖C.增加美國財政收入 D.遏制了蘇聯的發展23.一些西方學者和政治家認為,一些殖民地的獨立是宗主國自愿結束殖民統治的結果。例如,英國前首相艾德禮就在一次講演中將英國的殖民撤退描繪為一種仁慈、自愿的行為。這種說法A.保證了殖民地的長期穩定 B.提高了英國的國際形象C.忽視了反殖民運動的作用 D.得到了普遍的歷史認可24.1954年,越南擺脫法國的殖民統治,阿爾及利亞于1962年獲得獨立;1958年,法國允許通過全民公投獲得殖民地獨立,法屬非洲諸國紛紛從法國殖民地中獨立出來,到20世紀80年代,絕大多數殖民地基本上都脫離法國而獨立。這一過程反映出A.國際政治舊秩序瓦解 B.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C.不結盟運動不斷發展 D.世界殖民體系徹底崩潰25.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與中國合作,在非洲和亞洲國家推廣中國的農業技術,提高了這些地區的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這表明A.中國的發展惠及世界 B.農業發展帶動科技創新C.非洲解決了糧食問題 D.中國主導全球農業生產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2小題,其中26小題18分,27小題17分,共35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抗日戰爭期間,各種流行病盛行。從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日軍便開始對重慶、西安等主要內陸城市展開了大規模轟炸,導致這些城市產生大量難民。難民居無定所、衛生條件差等因素往往又會引發疫病的暴發和傳播。據史料記載,1939年,西安城內出現霍亂。因此,在《西安晚報》醫藥廣告中多次出現治療“時疫瘴氣、霍亂吐瀉、腸腹絞痛”的活人丹、十滴水藥丸等。此外,抗日戰爭時期的西安,嫖娼、抽大煙、賭博等惡習依然存在,使人們很容易患上性病、傳染病。需求影響市場,報刊也刊登了大量治療這類疾病的廣告。-摘編自黃雨欣《抗日戰爭時期<西安晚報>醫藥廣告管窺》材料二 1952年1月,美軍不顧國際公約,在雪花飛舞的冬季向志愿軍陣地低空投射蒼蠅、跳蚤、蜘蛛等帶有病菌的昆蟲。隨后又在我國的撫順、青島等地,投撒了大量帶有細菌的昆蟲和毒物,企圖以此殘害中朝人民,從根本上削弱中朝軍民的戰斗力。志愿軍在中央領導下迅速開始了反細菌戰防疫工作。1952年3月1日,志愿軍成立了以鄧華為主任的總防疫委員會。隨后,各軍、師、團成立了防疫委員會,各營、連成立了防疫小組,紛紛進行環境消毒,搞好個人衛生,控制水源,消除垃圾,捕滅老鼠、蒼蠅、蚊子、跳蚤、蜘蛛等。緊隨志愿軍部隊,全國各地迅速掀起“除四害”運動。無論是運動規模,還是參加人數,這次普遍性的群眾性衛生運動達到新的高潮,并取得空前成效,城鄉衛生面貌有了不同程度改觀。-摘編自楊寧《20世紀50年代的愛國衛生運動》(1)根據材料一,概括抗日戰爭時期《西安晚報》上出現大量醫藥廣告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中國初期愛國衛生運動的影響。(8分)(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戰爭與醫藥衛生發展的關系。(4分)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 美國的前身是英國在北美建立的十三塊殖民地,到18世紀,北美十三塊殖民地的工商業已經非常發達,成為了當時英國海外最大的收入來源。但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限制和剝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強烈不滿,反抗逐漸加劇,到1775年4月19日菜克星頓的槍聲,最終揭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1783年,美國取得了歷時八年的獨立戰爭的勝利,美利堅民族建立并捍衛了自己的民族國家,而且成功地迫使英國承認了美國的主權國家地位。-摘編自黃正柏、梁軍《從沖突到和解:近代英美關系考察》材料二 1917年美國應英法緊急要求,先后將200萬部隊和大量戰爭物資源源不斷地投入到歐洲戰場幫助扭轉了戰局并為協約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隨著德國被擊敗,英美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這首先體現在對戰后世界的安排上,其次體現在海軍軍備競賽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導致新舊國際體系更替的戰爭。戰爭期間英美緊密合作為反法西斯聯盟最后取得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也正是這場戰爭結束了英國的霸權地位導致英美霸權的完全易手。-摘編自黃正柏、梁軍《霸權轉移視野下的現代英美關系考察》材料三 1956年10月29日,英法為奪得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對埃及發動軍事行動。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第二天發表廣播講話,公開指責英法的做法是“錯誤的行動”。除了在聯合國公開反對英法的行動外,美國還運用金融和石油的雙重壓力,以封鎖運河、中斷輸油和其他貿易手段,向英國施壓。史學界認為,蘇伊士運河事件是英美特殊關系的一個轉折點,這次危機加深了英法與美國的矛盾,加速了西歐一體化的進程。-摘編自呂桂霞《蘇伊士運河與大英帝國的興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美國獨立戰爭對英、美兩國的影響。(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20世紀前半期英美關系的走向,并說明其最終結局。(5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蘇伊士運河戰爭爆發的背景。(8分)三、探究題(15分)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理論成果 寫入黨章的會議 內容鄧小平理論 ① 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六大 ②科學發展觀 中共十七大 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③ 中共十九大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表格①②③處的內容。(9分)(2)結合所學知識,為表格擬一個主題。(3分)(3)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表格的認識。(3分)202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模擬卷(四)歷史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B 2.D 3.C 4.A 5.B 6.D 7.C 8.A 9.B 10.D 11.A 12.D 13.C 14.A 15.D 16.B 17.D 18.C 19.D 20.A 21.C 22.B 23.C 24.B 25.A26.(1)原因:戰爭導致難民問題;公共衛生狀況惡化;傳染病流行;社會惡習的存在;醫藥需求增加。(6分,答出三點即可)(2)影響:鞏固了新生的國家政權;奠定了醫療衛生事業基礎;普及了衛生知識;提高了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提升了國際形象。(8分,答出四點即可)(3)關系:戰爭引發衛生問題;戰爭推動醫藥需求和發展;醫藥衛生發展影響戰爭進程。(4分,答出兩點即可)27.(1)影響:削弱了英國的實力;促成了美國獨立。(4分)(2)走向:由合作到沖突再到合作。(3分)結局: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2分)(3)背景:美蘇冷戰;英法等殖民國家衰落,世界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8分)28.(1)①中共十五大 ②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與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9分)(2)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3分)(3)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