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答案與解析第一單元測評卷1. A 【解析】從 15 世紀至近代 ,拉丁 美洲大部分地區一直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 殖民地 ,西班牙占領了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 地區 ,葡萄牙則獨占巴西 , 因此巴西的官方 語言與葡萄牙有關 。故選 A。2. B 【解析】由材料中“從哥倫比亞到 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再到秘魯和玻利維亞 , 他掀起的南美獨立運動”可以判斷“ 他”是 玻利瓦爾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 ,在玻利瓦 爾的努力下 ,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等國從西 班牙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 ,獲得了獨立 。故 選 B。3. D 【解析】依據題干信息“英國喚醒 了印度作為遭受外國統治的單一實體的意 識 ,激起了人們的信念 。他們相信 ,要想打 敗外來統治 ,就必須團結為一個國家”可知 , 此內容反映的是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影響 ,故 D項符合題意 ;題干沒有涉及印度民族大起 義的背景、經過、結局 , ABC三項不符合題 意 。故選 D。4. C 【解析】根據關鍵信息“女王”“ 印 度人民的驕傲”,結合所學可知 ,“ 她”是印 度民族大起義中的杰出女英雄章西女王。 故選 C。5. A 【解析】彼得一世大肆征稅 , 最 直接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 , 以滿足 軍隊 經 費 的 需 要 , 最 終 以 維 護 統 治 。故 選 A。6. A 【解析】緊扣題干關鍵詞“ 改革局限性”,逐個分析選項 。A項是彼得一世改 革的局限性 ; 彼得一世改革沒有觸及農奴 制 ,也就不會有廢除農奴制的說法 ,B項不 符合題意 ;C項是彼得一世改革的進步性 ; 彼得一世改革增強了俄國的國力 ,D項違背 史實 ,不符合題意 。故選 A。7. B 【解析】依據題干信息“俄國”“ 19 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及企業數和工人數量增 加等判斷可知 ,應是俄國農奴制改革 。沙皇 亞歷山大二世于 1861 年 3 月簽署了廢除農 奴制的法令 。這次改革是俄國歷史的重大 轉折 ,俄國工業生產迅速增長 ,使俄國走上 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 。但是俄國廢除農 奴制的改革并不徹底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 余 。故選 B。8. D9. D 【解析】由題干“ 在一次戰爭后 , 有人主張拆除這些塑像 ,認為它們是奴隸制 和白人至上主義的象征”結合所學可知 ,美 國內戰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 ,促進了美國資 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由此可知 ,D項符合題 意 。故選 D。10. D11. C 【解析】玻利瓦爾領導拉丁美洲 獨立運動反抗的是西班牙殖民統治 ;彼得一 世改革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 , 排除 ② ③ ,故選 C。12. B 【解析】19 世紀中期 ,工業革命 從英國向外擴展 , 為適應工業革命 需 要 , 1861 年 ,俄國廢除農奴制 ,走上發展資本主 義的道路 ; 1861-1865 年 , 美國通過內戰 ,維護國家統一 ,廢除黑人奴隸制度 ,促進了 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1868 年 , 日本明治 維新 ,擺脫民族危機 ,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 道路 ,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擴展 和鞏固 。故選 B。13. (1)第 一 種:美 國 獨 立 戰 爭 ; 第 二 種: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第三種:印度民族大 起義。(2) 目 的:運往美洲賣為奴隸 。罪行: 奴隸貿易。(3)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充滿了掠奪 與血腥。14. (1) 美國內戰 。《解放黑人奴隸宣 言》。(2)克里木戰爭警醒了俄國人 ,也導致 俄國國內矛盾激化 。農奴制度 。維護地主 階級的利益 , 擺脫農奴制危機 , 鞏固 沙 皇 統治。( 3 ) 內 憂-幕 府 統 治 的 危 機 ; 外 患-國門被打開 ,面臨淪為殖民地的嚴重 危機 。明治維新。(4)都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了資 本主義道路 。都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發展 ; 從此都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15. (1) 認識:官員認為農奴的地位得 到了大幅提高 ;列寧認為農奴的地位依舊很 低 ,并沒有被真正解放。(2) 事件:美國內戰 。主要問題:南北 方經濟制度的差異導致美國面臨國家分裂 的局面。(3)特點:政府主導和推進 ; 向西方學 習 ;將國有企業轉給私人資本家 。影響: 日 本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4)建議:關注民生 ;及時向世界各國學習先進經驗 ;適時調整制度和政策 ;積極 創新 ;堅持改革開放。(第一單元測評卷)第一部分 (選擇題 共 24 分)一、選擇題(本部分共 12 道試題 ,每題 2 分 ,計 24 分 。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 題意)1. 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官方語言都 與近代西方國家的殖民侵略有關 ,其中巴西 的官方語言與下列哪個國家的殖民有關 ( )A. 葡萄牙 B. 法國C. 意大利 D. 英國2. 從哥倫比亞到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再 到秘魯和玻利維亞 ,他掀起的南美獨立運 動 ,持續的時間是美國獨立戰爭的兩倍 ,解 放的領土是喬治 . 華盛頓所統轄領土的 7 倍 。放眼南美洲的近現代史 ,再沒有第二 個政治人物有能力如此深刻地改變其政治 版圖 , 由此 ,“ 南美的華盛頓 ”之稱不脛而走 。“他”是 ( )A. 拿破侖 B. 玻利瓦爾C. 章西女王 D. 達 . 伽馬3. 亨利 .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寫 道:“ 1859 年后 ,英國決定把印度作為大英 帝國的一個行政單位來管理 ,這在實現印度 統一上發揮了重大作用 。英國喚醒了印度 作為遭受外國統治的單一實體的意識 ,激起 了人們的信念 。他們相信 ,要想打敗外來統 治 ,就必須團結為一個國家。”材料旨在表述印度民族大起義的 ( )A. 背景 B. 經過C. 結局 D. 影響4.“女王用她正值青春的生命譜寫了一 曲反抗侵略、追求自由的壯烈篇章 。她是 印度人民的驕傲 ,也就此成為了亞非拉民族 解放運動的旗幟。”材料中的“她 ” ( )A. 反抗的是西班牙軍隊的侵略B. 最終帶領印度人民獲得獨立C. 是印度民族大起義中的杰出女英雄 D. 使印度徹底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 5. 彼得一世統治時期 ,稅種非常多 ,有婚禮稅、服裝稅、過橋稅、胡須稅、離岸稅、人 頭稅等 。彼得一世這樣做的最直接的目的是 ( )A. 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 B. 滿足軍隊經費的需要 C. 維護統治的需要D. 發展經濟的需要6. 下圖是蘇聯時期發行的一枚彼得一 世紀念幣 。有人認為 ,彼得一世改革無疑對 俄國歷史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 ,彼得一世領 導的近代化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 。其改革局限性是指 ( )A. 農奴制進一步強化B. 沒有徹底廢除農奴制C. 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D. 沒能增強俄國的國力7. 下面是 19 世紀六七十年代俄國機器 制造業的統計表 ,導致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時間 企業數 工人數量 產值/千盧布1860 年 99 11 600 7 9541879 年 287 42 000 51 937A. 亞歷山大二世即位B. 廢除了農奴制C. 徹底掃除了封建殘余 D. 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8. (2024 ● 揚州中考)在俄國 1861 年改 革中 ,購買土地的贖金成為農民的終身債 務 ,甚至傳給了兒子 。為避免贖金沒有著 落 ,村社限制農民外遷 。 由此可知 ,這場改革 ( )A. 徹底清除農奴制的殘余 B. 阻礙了俄國社會進步C. 提倡學習西方生活方式 D. 是對農民的沉重掠奪9. 羅伯特 ● 李將軍的塑像曾遍布美國。 但在一次戰爭后 ,有人主張拆除這些塑像 , 認為它們是奴隸制和白人至上主義的象征。這次戰爭最有可能是 ( )A. 第二次鴉片戰爭B.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C. 美國獨立戰爭D. 美國內戰10. (2024 ● 鎮江中考)該國以“ 東方道 德、西方技藝為口號 , 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東西 ,在 19 世紀末 ,成功成為亞洲第一 個砸碎西方鎖鏈的國家”。推動該國“成功 ”的歷史事件是 ( )A. 洋務運動 B. 大化改新C. 農奴制改革 D. 明治維新11. 揭示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 ,是 歷史學習的有效方法 。下列事件因果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 )①英國殖民統治-印度民族大起義②葡萄牙殖民統治-玻利瓦爾領導獨立運 動 ③1861 年農奴制改革-開啟了俄國近 代化的進程 ④明治維新- 日本迅速走上 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A. ①② B. ②③C. ①④ D. ③④12. 通過抓關鍵詞和制作學科思維導圖 掌握知識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請 概括出下面導圖的時代主題是 ( )A. 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B. 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C. 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D. 社會主義制度逐步確立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共 36 分)二、非選擇題(共 3 道試題 ,計 36 分)13. ( 10 分)閱讀下列材料 , 回答問題。材料一 18 世紀 70 年代到 19 世紀中 期 ,面對殖民主義的暴行 ,殖民地人民進行了不屈的抗爭 ,斗爭結果雖然不盡相同 ,但 都沉重打擊了殖民統治 , 維護了民族尊嚴。 這一時期殖民地人民的斗爭一般有三種結 果:一是民族獨立并逐步強大;二是民族獨 立但社會發展緩慢;三是斗爭失敗 ,殖民統 治進一步加強。(1)結合史實 ,說出 18 世紀 70 年代到 19 世紀中期 ,殖民地人民斗爭的三種結果 各一例 。 (3 分)材料二 馬克思說:“ 對東印度開始進 行的征服和掠奪 ,非洲變成了商業性地獵捕 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 代的曙光 。這些田園詩式的過程是原始積 累的主要因素。”(2)對非洲黑人的商業性獵捕的主要 目的是什么 為此 ,殖民者犯下的主要罪行 是什么 (4 分)(3)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探究 ,請你總結 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 。 (3 分)14. ( 11 分)閱讀下列材料 , 回答問題 。 【美國—聚焦矛盾引發戰火】材料一 北方人看不慣南方人 , 南方人 看不慣北方人……當前南北之間的矛盾不 是別的 ,而是兩種社會制度之間的斗爭 ,這 場斗爭之所以爆發 ,是因為這兩種制度不能 再在北美大陸上共處了。(1) 材料一 反 映 的 歷 史 事 件 是 什 么 結合材料一回答 ,使美國黑人不再為奴隸的 法律文獻是什么 (2 分)【俄國— 窮則思變步履蹣跚】材料二 克里木戰爭暴露了農奴制俄 羅斯的腐敗和衰弱 。俄羅斯好像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人人都感覺有一根神經破裂 了 ,回到舊時代的道路已經封鎖 。……人人 都覺醒了 ,人人都開始思索 ,人人都充滿著 批判精神。— 摘編自《現代人》雜志 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 ,不如自上而下來解放農民 ,請諸位深信 ,凡能 夠維 護 地 主 階 級 利 益 的 措 施 , 都 一 一 做 到了。—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2)從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俄國 1861 年 改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俄國 改革廢除了什么制度 這場改革的目的是 什么 (3 分)【 日本— 內外交困突圍而變】材料三 19 世紀中期的日本同當時的 清朝一樣處于閉關鎖國的狀態;1853 年 , 美 國戰艦打開了日本的國 門 … … 日本面臨淪 為殖民地的嚴重危機。(3)依據材料三指出 19 世紀中期的 日本面臨的“ 內憂外患”。 日本通過哪一事件 擺脫了民族危機 (3 分)【感悟歷史】材料四 19 世紀 60 年代 ,俄國、美國 和日本在近代化的道路上 ,面臨著相似的問 題 ,它們以不同的方式向前邁出了重要的 一步。(4)依據上述材料 ,并結合所學知識回 答 ,19 世紀 60 年代 ,俄國、日本推進近代化 方式的共同點是什么 俄、日、美三國推進 近代化的事件對本國有什么相同的積極作 用 (3 分)15. ( 15 分)歷史上 ,大國崛起有不同的 發展路徑 , 改革創新是大國崛起的共同歷 程 。閱讀下列材料 ,完成相關探究。材料一 1861 年俄國農奴制改革后 , 一位官員說:“ 人民挺起腰桿來了 , 樣子變 了 :面貌表情 ,步履姿勢 ,言論談吐 ,一切都 變了。”列寧則指出:“ 臭名遠揚的 , 解放 9 是對農民的無恥掠奪 ,是對農民施行一系列暴 力和一連串的侮辱。”— 陸南泉等主編《蘇聯興亡史論》材料二 戰爭之后 , 美國成為了單 一 的、聯合的、強大的國 家 , 這奠定了美國在 20 世紀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基礎 。如果美 國在 19 世紀 60 年代的時候 ,分裂成了兩個 或者更多的國家 ,或者北方沒有贏得勝利 , 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大國崛起》材料三 明治維新后 , 日本推行了一系 列發展工業的措施 。1870 年 12 月成立的工 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經營的礦山和 工場 ,創辦了官營企業 , 引進西方先進的生 產技術和設備 ,并且興建鐵路……為了加速 工業化的進程 ,政府在 1880 年下令把官營 企業轉讓給與政府有密切聯系的、享有特權 的大資本家。— 劉祚昌、王覺非主編《世界史 . 近代史編(下卷)》(1)根據材料一 ,指出對農奴地位的兩 種截然相反的認識 。 (4 分)(2)材料二中的“ 戰爭”是哪一重大事 件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場 戰爭解決了當時美國發展道路上面臨的什 么主要問題 (4 分)(3)據材料三 , 概括 日 本工業化的特 點 。 結合所學知識 ,從社會轉型的角度 ,分 析明治維新的影響 。 (4 分)(4)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 ,談談你對我 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建議 。 (3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單元 單元測試卷—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冊《歷史》(統編版).docx 第一單元 單元測試卷—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冊《歷史》(統編版)答案與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