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滑輪第2節第十一章 機械與功(教科版)八年級下01學習目標1.認識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2.理解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工作特點;3.通過實驗探究理解動滑輪力與距離特點;4.能分析滑輪的應用實例。02新課標要求+課標解讀2022課標要求:2.2.6知道簡單機械。探究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課標解讀:通過觀察能夠識別生產生活中常見的定滑輪和動滑輪,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構。進行實驗探究,了解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特點和作用。會根據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組,能夠根據滑輪及滑輪組的特點解決簡單問題。了解滑輪及滑輪組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03激趣導入【觀察】在施工現場,我們經常看到大型吊車。它可以把大型貨物吊上去,它是怎樣工作的,它又是利用了什么機械呢?03激趣導入吊車能把大型貨物吊上去,利用的主要機械就是滑輪。滑輪也屬于簡單機械,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滑輪又有哪些特點呢?滑輪:周邊有凹槽,繞裝軸轉動的輪子叫作滑輪。軸輪槽04新課教學一、定滑輪1.使用時,軸固定不動(滑輪不隨物體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旗桿頂端的滑輪定滑輪04新課教學2.實驗探究-使用定滑輪輪實驗器材鐵架臺、定滑輪、細線、鉤碼、刻度尺、彈簧測力計設計實驗如圖所示,把定滑輪固定在鐵架臺上,鉤碼掛在細線的一端;彈簧測力計掛在細線的另一端,用力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向下勻速運動。記錄拉力的大小、鉤碼上升的距離、拉力移動的距離及拉力的方向。G拉力F物重G/N 物體移動方向 物體移動 距離h/cm 拉力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動距離S/cm04新課教學進行實驗G(1)用彈簧測力計直接測出鉤碼的重力G。(2)使用定滑輪緩緩提升鉤碼,記錄整個過程中拉力的大小F、鉤碼上升的距離h物、拉力移動的距離s繩及拉力的方向。h物Fs繩04新課教學(3)改變拉力的方向:F1F2F3(4)改變鉤碼的重力,重復上述實驗。分別沿豎直方向拉升、斜著拉升、水平拉升鉤碼,觀察拉力F1、 F2、 F3、的大小。把實驗數據記入表格中。04新課教學04新課教學分析論證①拉力與重力的大小關系:F=G,即使用定滑輪不省力。②拉力的方向:可以改變。③拉力(繩末端)移動距離S繩與鉤碼上升高度h物的關系:S繩=h物鉤碼重 G/N 鉤碼移動 方向 鉤碼移動 距離h/m 拉力 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動距離s/m1.5 豎直向上 0.3 1.5 豎直向下 0.31.5 豎直向上 0.3 1.5 斜向下 0.31.0 豎直向上 0.4 1.0 豎直向下 0.404新課教學3.定滑輪的實質分析:L2=相當于一個等臂杠桿F = GOL2L1L1FGOL2L104新課教學二、動滑輪起重機下面的滑輪動滑輪1.動滑輪:使用時,滑輪位置隨被拉物體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動滑輪用動滑輪拉船04新課教學2.實驗探究-使用動滑輪輪實驗器材鐵架臺、動滑輪、細線、鉤碼、刻度尺、彈簧測力計設計實驗如圖所示,把繩子一端固定在鐵架臺上,另一端通過動滑輪掛在測力計的掛鉤上;鉤碼掛在動滑輪的軸上,用力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勻速運動。記錄整個過程中用力大小、鉤碼升高的距離及拉力移動的距離。物重G/N 物體移動方向 物體移動 距離h/cm 拉力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動距離S/cm04新課教學進行實驗(1)用彈簧測力計直接測出鉤碼的重力G。(2)使用彈簧測力計緩緩豎直向上拉動滑輪提升鉤碼,記錄整個過程中用力大小F、鉤碼升高的距離h及拉力移動的距離s。F(3)將測量結果填入表格。改變鉤碼的個數,重復上述實驗過程。hsG04新課教學分析論證①拉力與重力的關系:F<G,即使用動滑輪省力。若不計動滑輪的重力及摩擦力時,則拉力:F=G/2。②拉力的方向:不能改變。③拉力(繩末端)移動距離s與鉤碼上升高度h的關系:s繩=2h物。物重 G/N 物體移動 方向 物體移動 距離h/m 拉力 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動距離s/m2 豎直向上 0.3 1.1 豎直向上 0.62 豎直向上 0.3 1.2 豎直向上 0.61.0 豎直向上 0.2 0.6 豎直向上 0.404新課教學04新課教學3.動滑輪的實質分析動滑輪實質可看做是一個動力臂是阻力臂兩倍的杠桿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要多移動一倍的距離,且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GFOL1 = 2RL2 = R04新課教學4.動滑輪的兩種用法OGl1l2FOGl1l2F動力作用在輪上,省力但費距離動力作用在軸上,費力但省距離F=G+G動2F=2G+G動FG動GG動04新課教學三、滑輪組在實際應用中,人們常常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構成滑輪組。利用滑輪組不僅可以改變力的方向,還可以改變力的大小,用較小的力提升較重的物體。1.定義: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滑輪組。04新課教學由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滑輪組有幾種組合方式 組合一組合二這樣的組合各有什么特點 2.簡單的滑輪組04新課教學GF用滑輪組組合一將重物G勻速拉升一段距離h,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是多大?繩子移動的距離s是多少?承擔重物的繩子段數是多少?(不計繩子重力和摩擦及滑輪自重)F =s=2hGFF12G拉力端繩子移動的距離為重物移動距離的2倍繩端拉力為物重的一半承擔重物的繩子段數n=2G3.滑輪組的特點04新課教學用滑輪組組合二將重物G勻速拉升一段距離h,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是多大?繩子移動的距離s是多少?承擔重物的繩子段數是多少?(不計繩子重力和摩擦及滑輪自重)F =s=3h13G拉力端繩子移動的距離為重物移動距離的3倍繩端拉力為物重的三分之一承擔重物的繩子段數n=3GFGGFFF3段繩子承擔2段繩子承擔5段繩子承擔4段繩子承擔繩子的開始端掛在定滑輪上,物重由偶數段繩子承擔。繩子的開始端掛在動滑輪上,物重由奇數段繩子承擔。4.滑輪的連接規律04新課教學04新課教學FGFGFGn=2n=3n=4FGn=504新課教學組裝滑輪組的原則——“奇動偶定”當承重的繩子段數n為偶數時,繩子固定端系在定滑輪的掛鉤上;當n為奇數時,繩子固定端系在動滑輪的掛鉤上。這一原則可概括為“奇拴動,偶拴定”。簡稱“奇動偶定”。n=2n=3n=3n=4n=4n=504新課教學1. A中的杠桿和物體處于靜止狀態,B、C、D中的物體被勻速吊起,所有物體重力均為G,不計動滑輪重力、繩重和一切摩擦,則所用拉力F最小的是( )D04新課教學2.如圖所示,不計動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和重力,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體M以0.2m/s的速度向左勻速直線運動,彈簧秤的示數為20N,以下正確的是( )①M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20N②M受到地面摩擦力水平向左③拉力F的功率為8W④M受到的重力與地面對M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A04新課教學3. 如圖所示,重600N的物體在大小為10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以0.1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勻速直線運動了10s,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0%。在此過程中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為100NB.拉力F做的功為100JC.額外功的功率是8WD.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0.3m/sC04新課教學4. A、B兩種實心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如圖甲所示,把體積相等的 A、B物體掛在滑輪組下,若要使它們處于靜止狀態,則在圖乙的虛線框內懸掛B物體的個數是(不計摩擦和滑輪的自重)( )A.2 個B.3 個C.4 個D.5 個A05課堂小結①定義: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②特點: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①定義:軸隨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②實質: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桿.③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①定義: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②特點: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③省力:F=(G動+G輪)/n. 費距離:s=nh滑輪組定滑輪滑輪動滑輪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