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語文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單元作業設計單元教材簡析:初中語文統編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以“哲理之思”為主題,圍繞自然景物與人生的思辨展開。本單元所選的文章都浸透著作者的豐富情感,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思考,蘊含了豐富的生活哲理。學習本單元,首先要找到所托之物,仔細閱讀描繪事物特征的語句,品析作者著重表現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建立起這些特征與作者的情感、志向、理想之間的關聯,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題。作業目標:1.文化自信:通過閱讀《愛蓮說》《紫藤蘿瀑布》等經典文本,了解這些文本中“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傳統寫作手法,感悟并傳承中華文化中的精神象征體系。2.語言運用:把握作品所狀之物、所繪之景的特點和作品抒發的情志,理解其間的關聯,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在創作中準確使用修辭手法,實現由“物態描寫”到“情志表達”的語言升級。3.思維能力: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從多個角度辨析文章之間的相同或不同之處,培養比較分析和思考探究能力;通過物象象征意義探究,發展聯想、類比、抽象等思維。4.審美創造:在圖文共創中感受“文畫相生”的美學意境,創造個性化言志作品。作業內容:情境設置: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我校開展了“以書為階,閱見未來”大型文化活動,學校文學社《梔子花》欄目組擬舉辦一期“草木詩心”特別節目,評選“校園草木明星”,現邀請你做植物代言人,完成以下任務。課前作業:探尋植物,制作植物書簽。作業1:學生觀察校園里的一種植物(梅花、黃桷樹、黃桷蘭、桂花等),記錄其外形、氣味、生長環境等,制作一份《植物觀察記錄表》。學生可參考下表,也可自己制表記錄。(為你的觀察對象取一個有文學味的名字) 觀察記錄表植物名稱 臘梅 觀察地點 校園一角觀察角度 外形:氣味:生長環境:生長(開花)過程:我的收獲【完成時間】3天,每天5分鐘。【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培養學生發現美、感悟美的能力。作業2:學生選擇自己觀察的植物,通過拍照或者拍視頻的方式展出植物的圖片,并結合這一植物的特征寫一段簡單的話,制作植物書簽。示例:【完成時間】10分鐘。【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記錄,并用文字描寫植物,為后面的創作奠定基礎。課中作業:鑒賞植物美文,話物我故事。作業1:在學習課內文章的同時,推薦學生閱讀課外托物言志類文章,賞析文中描寫景、物的句子,運用課內學過的方法,分析文章中的物我關系,用思維導圖梳理物象特點、作者情感、人生哲理的關聯路徑。【完成時間】4天,每天10分鐘。【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名家名篇,梳理文中物象特點與作者情感、人生哲理之間的關系,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感受中華文化中的精神象征體系。作業2:比讀文章《黃桷蘭之憶》和《黃桷樹,山城的脊梁》,思考這兩篇文章在寫作手法上有何不同,完成下列表格。《黃桷蘭之憶》 《黃桷樹,山城的脊梁》所寫之物物的特點作者情感寫作手法【完成時間】20分鐘。【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比較閱讀,思考寫景狀物的文章和托物言志文章的不同,讓學生更深入理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作業3:學生根據前面觀察和閱讀的積累,思考自己觀察到的事物有什么精神品質,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小組內交流,講一講這一事物和自己的關聯。【完成時間】20分鐘。【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物象的象征意義,讓學生聯系自我生活實際,由物到人進行聯想、類比、抽象等思維能力訓練。課后作業:創托物美文,宣植物之光。作業1: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記錄,運用多感官描寫,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運用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完成一篇散文創作。創作要求:1、選擇與個人情感有關聯的物象;2、運用多感官描寫、修辭等手法,通過細節傳遞深層寓意。3、結尾點明志向或感悟。評價量表:評價維度 評價標準 評價量表物象選擇 所選擇的物象與個人情感的關聯程度。 ☆☆☆☆☆多感官描寫 至少調動2種感官對物象進行描寫。 ☆☆☆☆☆修辭運用 至少運用2種修辭手法。 ☆☆☆☆☆物我融合 寫作中是否由物及人。 ☆☆☆☆☆情感升華 文章結尾是否有情感的升華。 ☆☆☆☆☆【完成時間】40分鐘。【設計意圖】從觀察探究到閱讀表達,培養學生從一草一木中發掘“情志美”的能力,以及語言運用與創造的能力。作業2: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樹,為它并為它制作名片,掛在樹干上,向同學們宣傳該樹種的美。【完成時間】20分鐘。【設計意圖】通過制作植物名片,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植物與人類的關系,感受植物的偉大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