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勸諫類文言文作業設計——《鄒忌諷齊王納諫》《曹劌論戰》復習作業【教學目標】語言運用:疏通文意,積累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古今異義詞的差異。思維能力:比較不同人物的勸諫方式,分析勸諫策略的差異。文化自信:感受古人的精神與智慧,體會他們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面對文言文,小綦一直覺得讀不懂,翻譯不明白,多次打擊后,他喪失了學習的信心與興趣,決定不再學習語文。你作為他的好朋友,不想他輕言放棄,決定和他溝通。可你該如何有效地勸說他呢?還記得我們學習過幾篇勸諫類的文言文嗎?讓我們回顧課文,探究讀懂文言詞匯的方法,幫助小綦度過文言難關,同時學習主人公的勸諫藝術。【C級基礎層】文言根基·字詞通關熟讀兩篇課文,結合課下注釋,自主分類整理文言詞匯(6分鐘)【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主分類整理文言詞匯,在做中學,從而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發展學生的結構化思維。幫助學生掌握文言文的核心語言規律,解決“讀不懂”的障礙。同時分類整理強化對比記憶,為后續文意理解奠定扎實的語言基礎。為了幫小綦突破文言詞匯的難題,我和小綦一起歸納了文言文釋詞的方法,請完善我和小綦的對話(5分鐘)小綦:翻譯古文好難啊,那些文言詞匯我根本讀不懂,不想學語文了。我:小綦別著急,解釋文言詞匯是有方法的。我們最常用的是① ,結合語境進行組詞,比如“夫大國,難測也”的“測”,就是“推測”。小綦:原來如此,所以下一句“懼有伏焉”,“懼”是“懼怕”“伏”是“② ”。可有些詞我不清楚如何組詞,比如“徐公何能及君也”中的“及”。我:你看前文提到鄒忌在和徐公比美,他妻子回答說“你美極了”,也就是說妻子認為徐公比不上鄒忌美,“及”就是“比不上”。這種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叫做③ 。小綦:還有其他方法嗎?我:還有④ ,如解釋“忠之屬也”的“屬”,我們可以關聯《桃花源記》的“桑竹之屬”,就是“類”的意思。如果你預習時有工具書,還可以采用查閱詞典法,如詞典中“請”有“請求”“詢問”“邀請”三種釋義,將其帶入文中選擇最合適的釋義,“曹劌請見”就是“⑤ ”。小綦:似乎也沒那么難了,我來試試。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師伐我......這個“師”我不認識呀。我:其實你認識,想想“班師回朝”是什么意思?小綦:出征打仗的軍隊勝利回到朝廷,我知道了是“軍隊” 。我:沒錯,成語里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我們掌握一定量的成語后,便可以根據成語的意義推斷文言詞義,這就是⑥ 。小綦:原來解釋文言詞匯有那么多方法,有了這些方法疏通文意一定事半功倍。【設計意圖】以對話的形式,創設情景。《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整合知識和方法,發展學科思維,創造性解決現實問題。該題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如通過組詞法、查閱詞典法、聯系語境法、成語聯想法、課內遷移法等推斷詞義,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字詞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習信心。三、文意理解與探究對比兩篇勸諫類文言文,梳理文章完善表格。(2分鐘)進諫者身份 勸諫對象 勸諫策略 語言風格 勸諫效果《鄒忌諷齊王納諫》 齊威王 齊國強盛《曹劌論戰》 魯莊公 以弱勝強思考探究:鄒忌和曹劌為什么可以勸諫成功?我們可以從中學到怎樣的勸說技巧,來幫助我們勸說小綦,請舉例說明。(5分鐘)【設計意圖】通過橫向對比鄒忌與曹劌的勸諫策略(如身份差異、語言風格、勸諫效果),引導學生分析不同情境下的溝通智慧。訓練邏輯思維和歸納能力,理解勸諫成功的原因。從文本遷移到現實,引導學生提煉鄒忌和曹劌的勸說技巧(如類比推理、現身說法),并將其轉化為勸說小綦的具體策略,為后面書寫勸說詞搭建學習支架。【B級提升層】創意寫作·遷移運用根據所學的勸諫藝術,自行選擇一種勸諫策略(類比/現身說法/循循善誘等)寫一段200字的勸說詞,勸說小綦重燃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認真學習語文。(8分鐘)根據評價量表為自己和任意一名同學的勸說詞打分,并說說理由。(4分鐘)【評價量表】評價維度 評價標準 自評 互評 師評內容邏輯 觀點明確、勸說有理有據、勸說邏輯清晰,有條理。 ★★★ ★★★ ★★★策略態度 采用恰當勸說策略、考慮對方立場,符合勸說者、被勸說者身份。 ★★★ ★★★ ★★★語言表達 用詞準確精煉,語言表達流暢且運用修辭手法,增強語言感染力和說服力。 ★★★ ★★★ ★★★勸說效果 明確提出可行性建議,可促成行動或反思。 ★★★ ★★★ ★★★【設計意圖】將古文中的勸諫藝術轉化為現代溝通實踐,鼓勵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策略(如類比、循循善誘),增強語言表達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同時在勸說小綦的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傳遞“不輕言放棄”的價值觀,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文化認同感。通過多維評價體系,引導學生關注勸說的全面性(如邏輯是否清晰、語言是否得體)。培養自我反思和同伴互評的習慣,提升學習目標感,避免“為寫而寫”。【A級拓展層】跨界思辨·拓展遷移(選做題)閱讀文言文《晏子諫殺燭鄒》,學習晏子的勸諫藝術,勸說小綦。(15分鐘)齊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欲殺之。晏子曰: “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于是晏子召燭鄒,數之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注釋】弋(yì):用帶著繩子的箭射鳥。【設計意圖】在B級作業的基礎上,關聯課外文本,培養學生將課內獲得的知識和方法遷移運用至課外文言文語段中,再沉淀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此可結合學情,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降低難度,如有關歸謬法的說明學習支架:歸謬法指先假設對方的論點是正確的,然后從這一論點中加以引申、推論,得出荒謬可笑的結論,從而駁倒對方的論點。小組合作,組內挑選“最佳勸說詞”,排練演繹現代版《鄒忌諷齊王納諫》之勸說小綦學好語文。(周末2天完成)【設計意圖】通過角色扮演和情境演繹,深化對勸諫策略的理解(如“鄒忌諷諫”中的委婉表達)。增強學習趣味性,促進跨學科能力(如編劇、表演),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問題,培養責任意識。【修改思路】1.核心素養導向明確:語言運用:通過自主整理詞匯、完善對話等任務,強調方法指導(如組詞法、成語聯想法),解決“讀不懂”的實際障礙。思維能力:對比鄒忌、曹劌、晏子的勸諫策略,分析其邏輯差異,并通過寫作任務訓練邏輯歸納與遷移能力。文化自信:在勸說小綦的過程中傳遞“不輕言放棄”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培養責任感與擔當精神。2.強化情境化學習:以真實情境和任務驅動為核心,激發學生內在動機以“勸說小綦”為主線貫穿作業設計,將文言文學習與解決現實問題結合,符合新課標“真實情境中整合知識”的要求。通過對話形式(如“完善對話”題)模擬真實溝通場景,增強代入感,幫助學生理解勸諫策略的現實意義。通過趣味活動(如演繹現代版勸諫)增強參與度。3.分層設計更清晰:強調深度學習與能力遷移將作業分為C級(基礎)、B級(提升)、A級(拓展),從“文言根基”到“創意寫作”,再到“跨界思辨”,形成“理解—應用—創新”的學習閉環。層層遞進,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初稿雖分A/B/C層,但內容還是側重傳統題型,以知識記憶為主(如填空、翻譯)機械訓練,缺乏高階思維訓練。反思總結:初稿作業設計更側重應試復習,雖覆蓋更多文言篇目,但在情境化、學生的思維深度與綜合能力培養上略顯不足。修改后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符合新課標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