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跟蹤檢測(十六) 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1.(2024·北京高考)某興趣小組利用銅片、鋅片和橘子制作了水果電池,并用數字電壓表(可視為理想電壓表)和電阻箱測量水果電池的電動勢E和內阻r,實驗電路如圖1所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S,多次調節電阻箱的阻值R,記錄電壓表的讀數U,繪出圖像,如圖2所示,可得:該電池的電動勢E=________V,內阻r=________kΩ。(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解析: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E=U+r,整理得U=-r+E結合題圖2可得E=1.0 V,r=|k|= Ω=3.3 kΩ。答案:1.0 3.32.在“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電阻”的實驗中,實驗器材有被測干電池、電流表(0~0.6 A,內阻約為0.1 Ω)、電壓表(0~3 V,內阻約為3 kΩ)、開關、滑動變阻器(0~20 Ω)、導線等。(1)在實線框中畫出優選的實驗電路圖。(2)實驗過程中測得干電池的路端電壓與相應的輸出電流的多組數據,描得圖像如圖所示,則干電池的電動勢為________V,內電阻為 ________Ω。(保留三位有效數字)解析:(1)滑動變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電路連接如圖所示。(2)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知U=E-Ir,在U I圖像中,圖像在縱軸的截距等于干電池電動勢,圖像斜率的絕對值等于干電池內阻,因此可得E=1.50 V,r=0.250 Ω。答案:(1)見解析圖 (2)1.50 0.2503.測量電池的電動勢E及內阻r(E約為6 V,r約為1.5 Ω)。器材有量程為3 V的理想電壓表V,量程為0.6 A的電流表A(具有一定內阻),定值電阻R=8.5 Ω,滑動變阻器R′(0~10 Ω),開關S,導線若干。(1)在圖甲所示的虛線框中畫出實驗電路原理圖,圖中各元件需用題目中給出的符號或字母標出。(2)在圖乙所示的器件上,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完成實物連接圖。(3)實驗中,當電流表讀數為I1時,電壓表讀數為U1;當電流表讀數為I2時,電壓表讀數為U2。則可以求出E=________,r=________。(用I1、I2、U1、U2及R表示)解析:(1)實驗電路原理圖如圖甲所示。(2)將實物連接,如圖乙所示。(3)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解得E=,r=-R。答案:(1)見解析圖甲 (2)見解析圖乙(3) -R4.一實驗小組利用圖甲所示的電路測量一電池的電動勢E(約為1.5 V)和內阻r(小于2 Ω)。圖中電壓表量程為1 V,內阻RV=380.0 Ω;定值電阻R0=20.0 Ω;電阻箱R,最大阻值為999.9 Ω;S為開關。按電路圖連接電路。完成下列填空:(1)為保護電壓表,閉合開關前,電阻箱接入電路的電阻值可以選________Ω(選填“5.0”或“15.0”);(2)閉合開關,多次調節電阻箱,記錄下阻值R和電壓表的相應讀數U;(3)根據圖甲所示電路,用R、R0、RV、E和r表示,得=__________________;(4)利用測量數據,做 R圖線,如圖乙所示;(5)通過圖乙可得E=________V(保留2位小數),r=________Ω(保留1位小數);(6)若將圖甲中的電壓表當成理想電表,得到的電源電動勢為E′,由此產生的誤差為×100%=________%(保留整數)。解析:(1)要保護電壓表,則R0兩端的電壓應小于1 V,通過R0的電流應小于等于0.05 A,故電路中的總電阻R總≥ Ω=30 Ω,所以電阻箱接入電路的阻值應選15.0 Ω。(3)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得,電動勢E=U+(R+r),整理得=R+。(5)延長題圖乙中圖線與縱軸相交,由=R+,結合題圖乙可得,= V-1·Ω-1,解得E=1.56 V,當R=5 Ω時,=0.86 V-1,代入=R+,可解得r=1.5 Ω。(6)若將電壓表當成理想電表,則E′=U+(R+r),整理得=+R,則= V-1·Ω-1,解得E′=1.48 V,由此產生的誤差為×100%=5%。答案:(1)15.0 (3)R+(5)1.56 1.5 (6)5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6張PPT)?實驗器材在不同的實驗原理中需要的實驗器材略有不同,分別如下。思路1:待測干電池一節,電流表、電壓表各一個,滑動變阻器一個,開關一個,導線若干,坐標紙。思路2:待測干電池一節,電流表一個,電阻箱一個,開關一個,導線若干。思路3:待測干電池一節,電壓表一個,電阻箱一個,開關一個,導線若干。?實驗步驟(1)確定電流表、電壓表的量程,按圖示連接好電路,并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使接入電路的阻值為最大值的一端。(2)閉合開關S,接通電路,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動,從電流表有明顯讀數開始,記錄一組電流表、電壓表讀數。(3)同樣的方法,依次記錄多組U、I值。(4)斷開開關S,拆除電路。(5)以U為縱軸,I為橫軸,將記錄的電壓、電流值標在坐標圖上,過這些點作一條直線,根據縱軸截距求出電動勢,根據斜率大小求出內電阻。?數據處理為減小測量誤差,本實驗常選用以下兩種數據處理方法。1.公式法利用依次記錄的多組數據(一般6組),分別記錄在表中:實驗序號 1 2 3 4 5 6I/A I1 I2 I3 I4 I5 I6U/V U1 U2 U3 U4 U5 U6?誤差分析1.偶然誤差主要來源于電壓表和電流表的讀數以及作U-I 圖像時描點不準確。2.系統誤差主要原因是未考慮電壓表的分流作用,使得電流表上讀出的數值比實際的總電流(即流過電源的電流)要小一些。U越大,電流表的讀數與總電流的偏差就越大,將測量結果與真實情況在U-I坐標系中表示出來,如圖所示,可見E測?注意事項1.器材及量程的選取(1)電池:為了使路端電壓變化明顯,電池的內阻宜大些,可選用已使用過一段時間的干電池。(2)電壓表的量程:實驗用的是一節干電池,因此電壓表量程在大于1.5 V的前提下,越小越好,實驗室中一般采用量程為0~3 V的電壓表。(3)電流表的量程:對于電池來講允許通過的電流最大為0.5 A,故電流表的量程選0~0.6 A的。(4)滑動變阻器:干電池的內阻較小,為了獲得變化明顯的路端電壓,滑動變阻器選擇阻值較小一點的。2.電流大小及電表讀數為防止電池電動勢E、內阻r發生變化,實驗中I不要過大(應小于0.5 A),讀取電表示數要快,每次讀完后應立即斷電,防止干電池大電流放電時內阻r的明顯變化。3.作U-I圖像時(1)當路端電壓變化不是很明顯時,作圖像時,縱軸單位可以取得小一些,且縱軸起點不從零開始,把縱坐標的比例放大。(2)畫U-I圖像時,要使較多的點落在這條直線上或使各點均衡分布在直線的兩側,個別偏離直線太遠的點可舍去不予考慮。這樣,就可使偶然誤差得到部分抵消,從而提高精確度。(2)一位同學記錄了6組數據并根據這些數據在圖中畫出了U-I圖像,根據圖像讀出電池的電動勢E=________V,求出電池內阻r=________Ω。解析:(1)按照實驗原理圖將實物圖連接起來,如圖所示。答案:(1)見解析圖 (2)1.45 0.69[微點撥]連接實物電路圖的基本方法(1)先畫出實驗電路圖。(2)按電路圖選擇所需的器材,明確電表量程。(3)畫線連接各元件,一般先從電源正極開始,到開關,再到滑動變阻器等,按順序以單線連接方式將主電路要串聯的元件依次串聯起來,然后再將要并聯的元件并聯到電路中。(4)注意電源的正、負極,電表的正、負接線柱以及滑動變阻器接線柱的合理選用。(5)還要注意連線不能交叉,開關要能控制電路。 [對點訓練]1.為了測量一節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某 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實驗室準備了下列器材供選用:A.待測干電池一節B.直流電流表A1(量程0~0.6 A,內阻約為0.1 Ω)C.直流電流表A2(量程0~3 A,內阻約為0.02 Ω)D.直流電壓表V1(量程0~3 V,內阻約為5 kΩ)E.直流電壓表V2(量程0~15 V,內阻約為25 kΩ)F.滑動變阻器R1(阻值范圍為0~15 Ω,允許最大電流為1 A)G.滑動變阻器R2(阻值范圍為0~1 000 Ω,允許最大電流為2 A)H.開關 I.導線若干(1)實驗中電壓表應選用________;電流表應選用________;滑動變阻器應選用________。(均選填選項前的字母)(2)實驗小組在進行實驗時,初始滑片P在最右端,但由于滑動變阻器某處發生斷路,合上開關S后發現滑片P向左滑過一段距離x后電流表才有讀數,于是該組同學分別作出了電壓表讀數U與x、電流表讀數I與x的關系圖,如圖乙所示,則根據圖像可知,電池的電動勢為________V,內阻為________Ω。解析:(1)干電池電動勢約為1.5 V,電壓表應選V1,由于電路中電流較小,因此電流表應選A1,為方便實驗操作,滑動變阻器應選總阻值較小的R1。(2)根據兩圖對應的滑動變阻器滑過相同距離時的電壓和電流可知:當I1=0.20 A時,U1=1.40 V;當I2=0.40 A時,U2=1.30 V;根據U=E-Ir解得E=1.5 V,r=0.5 Ω。答案:(1)D B F (2)1.50(1.49~1.51均可) 0.5(0.47~0.53均可)(二)數據處理和誤差分析[典例2] 某同學要測量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其中R0=6 Ω。(1)請根據電路圖將圖乙的實物圖連接完整;(2)閉合開關后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測出多組電壓和電流的值,根據測得的數值作出U I圖像如圖丙所示,則電源的電動勢E=________V,內阻r=________Ω(結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電路中R0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誤差分析,主要原因是電壓表的________作用,使得電流表上讀出的數值比流過電源的電流________一些。解得r=2.00 Ω,為了減小讀數引起的偶然誤差,應該使電壓表的示數變化明顯一些,電路中R0的作用就是使電壓表的示數變化明顯。(3)根據U=E-I(r+R0)可知,U是路端電壓,I應該是干路電流,而實際上電流表測量的不是干路電流,因此,該實驗的主要誤差在于電壓表的分流,使得電流表上讀出的數值比流過電源的電流小一些。[答案] (1)見解析圖 (2)5.60 2.00 使電壓表的示數變化明顯 (3)分流 小[對點訓練]2.(2024·黑龍江、吉林、遼寧高考)某探究小組要測量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可利用的器材有:電壓表、電阻絲、定值電阻(阻值為R0)、金屬夾、刻度尺、開關S、導線若干。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電路原理圖。(1)實驗步驟如下:①將電阻絲拉直固定,按照圖(a)連接電路,金屬夾置于電阻絲的________(填“A”或“B”)端;②閉合開關S,快速滑動金屬夾至適當位置并記錄電壓表示數U,斷開開關S,記錄金屬夾與B端的距離L;③多次重復步驟②,根據記錄的若干組U、L的值,作出圖(c)中圖線Ⅰ;④按照圖(b)將定值電阻接入電路,多次重復步驟②,再根據記錄的若干組U、L的值,作出圖(c)中圖線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粵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冊第四章閉合電路第三節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課件.ppt 粵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冊課時跟蹤檢測(十六)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含答案(教師用).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