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8課 清朝的邊疆治理—2025學年新版教材七下歷史課件(統編人教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8課 清朝的邊疆治理—2025學年新版教材七下歷史課件(統編人教版)

資源簡介

(共36張PPT)
第18課 清朝的邊疆治理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奏報皇上,西藏遭外族入侵!新疆叛亂不止!東北俄人南下!國庫緊張,如何以最小成本穩定邊疆?
A.派大軍鎮壓
B.聯姻當地首領
C.設置機構加強管理
D.經濟援助
清朝實際用了哪幾招呢?答案藏在課本里,讓我們進入本課的學習
(如果你是清朝的皇帝,你會選以下哪些措施呢?)
收臺灣,設府治
——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材料研讀
鄭成功在致荷蘭總督的招降書中說:
然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連橫《臺灣通史》
結合所學,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固有領土。
鄭成功,自幼好學,15歲入縣學為秀才,21歲到南京當太學生。明朝滅亡,他投入反清戰斗中,失敗后退至廈門。鄭成功以“大明招討大將軍”名義收復臺灣,設置府縣。
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1.鄭成功收復臺灣—背景
明朝末期,國勢衰敗,荷蘭殖民者趁機出兵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在臺灣實行殖民統治。
1
在福建沿海堅持抗清的鄭成功,決心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
2
為什么說臺灣自古以來是我國的固有領土?
三國
孫權派衛溫到夷洲
隋煬帝三次派人到琉球
元朝
設澎湖巡檢司
隋朝
1662年,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1661年,鄭成功率軍乘戰艦從金門出發,經澎湖休整,進軍臺灣
在海上擊沉荷蘭戰艦,在陸路迅速占據重要渡口,把敵人包圍在赤崁城和臺灣城兩個孤立的據點中。
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2.鄭成功收復臺灣—過程
鄭成功收復臺灣
(2)鄭成功收復臺灣有何意義?如何評價鄭成功?
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
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鄭成功
(1)荷夷指的是誰?該詩句描寫的是哪一事件?
荷夷:指荷蘭殖民者
事件:鄭成功收復臺灣
意義: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維護了祖國的統一,保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加速了臺灣的開發。
評價: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3.鄭成功收復臺灣—意義
康熙武力統一臺灣
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一個行省
1683年
1684年
1885年
意義: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4.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臺灣 三國
隋朝
元朝
清朝
孫權派衛溫到達夷洲(今臺灣)
隋煬帝三次派人到流求
設立澎湖巡檢司
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
1684年設臺灣府
1885年設臺灣省
認識:兩岸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潮流。
請用史實說明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
管西藏,立章程
——清廷對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轄

1653 年正式賜予格魯派首領金冊、金印和“達賴喇嘛”的封號,后來還撥款重修布達拉宮。
清軍入藏平定擾亂地方的準噶爾蒙古勢力,穩定了西藏的局勢。1713年清廷冊封另一位藏傳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封號。
因俗而治
五世達賴覲見順治皇帝
達賴金印
班禪金印
清廷對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轄

1.確立冊封制度
1727年,在西藏設置駐藏辦事大臣
1751年,在西藏地方設立噶廈
監督西藏地方政務
授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務
清廷對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轄

2.設置機構
(西南—西藏)
1793年,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
1.明確駐藏大臣政治上與達賴、班禪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務。
2.駐藏大臣掌管地方軍事、外交等事務。
3.金瓶掣簽——大活佛轉世,報朝廷批準。
規范西藏地方行政
體制和法規
為防止蒙藏貴族操控轉世靈童,根據《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規定,乾隆皇帝特別頒發兩個金瓶,一個放在雍和宮,另一個送往拉薩。章程規定選定轉世靈童時,要將找到的幾個靈童的名字,用滿文、漢文和藏文三種文字寫在象牙簽上,裝入瓶中,由駐藏辦事大臣掣簽確定,然后報請朝廷批準,坐床后才能成為合法的繼承人。
相關史事
清廷對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轄

3.頒布法律
(西南—西藏)
尋訪轉世靈童
寫簽
掣簽確定
中央批準
皇帝 西藏的管轄
順治 (1653年)
康熙 (1713年)
雍正 (1727年)
乾隆 (1793年)
意義:
冊封“達賴喇嘛”
冊封“班禪額爾德尼”
設置駐藏辦事大臣
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
確立金瓶掣簽制度
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設立噶廈;
清廷對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轄

歸納總結: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
請用史實說明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
唐朝:
文成公主、金成公主入藏,唐蕃會盟,合同為一家。
元朝:
設宣政院,掌管西藏軍民各項事務,正式行使行政管轄。
清朝:
順治、康熙冊封達賴班禪,雍正設駐藏辦事大臣,乾隆時設噶廈和金瓶掣簽制度、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
乾隆時,英國殖民者遣使入藏,試圖與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聯系。六世班禪不為所動,并明確表示:整個西藏都是在中國主權管轄范圍內的地方,西藏的一切無不聽命于朝廷。
六世班禪
乾隆
清廷對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轄

平西北,穩邊疆
——鞏固西北邊疆

康熙
青海
噶爾丹
準噶爾部
回部
天山以北地區,居住著蒙古族準噶爾部,經常越過天山攻擊回部
天山以南地區,居住著維吾爾等族人民,清朝稱之為“回部”。
康熙時,新疆天山北路的蒙古族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在俄國的唆使下,發動叛亂,占領了青海、蒙古的許多地區。
鞏固西北邊疆

1.噶爾丹叛亂背景
康熙皇帝三次率軍親征,打敗噶爾丹。乾隆時期,清軍最終平定了準噶爾部,穩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
《平定準噶爾圖卷》(康熙親征)
康熙平定噶爾丹叛亂
鞏固西北邊疆

2.康熙平定噶爾丹叛亂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乾隆時期,回部上層貴族大、小和卓發動反清叛亂,形成割據勢力。
乾隆皇帝下令調兵討伐。在維吾爾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軍經過兩年戰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叛亂。
思考:清朝能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原因?
原因:各族人民的支持;戰略戰術得當;分裂祖國的行為不得人心等。
鞏固西北邊疆

3.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背景:
平叛:
1762年,清朝設置伊犁將軍;清軍駐扎新疆各地,設置哨所。
管轄范圍:巴勒喀什池和蔥嶺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軍政事務。
影響: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伊犁將軍,全稱為總統伊犁等處將軍,是清朝乾隆帝設立的新疆地區名義上的最高軍政長官。
鞏固西北邊疆

4.設置機構
(西北—新疆)
時間:
1771年
渥巴錫
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蒙古族土爾扈特部
民族:
首領:
意義:
背景:
受到俄國的控制和壓迫
鞏固西北邊疆

5.土爾扈特部回歸
我們的子孫永遠不作奴隸,讓我們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去!
——渥巴錫
皇帝 新疆(西北)的管轄
康熙
乾隆
意義:
平定噶爾丹叛亂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設置伊犁將軍
土爾扈特部回歸
有效地加強了對西北的管轄
軍隊駐扎,設置哨所
歸納總結:清朝管理新疆(西北)的措施
鞏固西北邊疆

合作探究:請用史實說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設西域都護府,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
設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理西域天山南北地區
設北庭都元帥府管理西域軍政事務,加強對西域的管理
西漢
唐朝
元朝
新中國
195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
清朝
康熙平定噶爾丹,乾隆平定大小和卓,設置伊犁將軍,土爾扈特部東歸
戰沙俄,定條約
——雅克薩之戰

背景:
17世紀中期,俄國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
1685-1686年,康熙帝兩次命令清軍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
1689年,中俄雙方經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概況:
結果:
雅克薩之戰

1.概況
(東北—黑龍江流域)
雅克薩之戰
1689年
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場景
中俄雙方簽訂了第一個邊界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
地位
時間
意義
雅克薩之戰

2.《尼布楚條約》
順治冊封達賴、康熙冊封班禪;
雍正設置駐藏辦事大臣;
乾隆設立噶廈,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確立金瓶掣簽制度。
康熙平定噶爾丹叛亂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
土爾扈特回歸祖國
1684年設置臺灣府(康熙)
組織雅克薩之戰
簽訂《尼布楚條約》
西北:新疆
東北:黑龍江流域
西南:西藏
東南:臺灣
總結歸納:清朝對邊疆地區的治理措施
意義:鞏固了邊疆的管理;維護了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順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⑥冊封達賴
⑩設立駐藏辦事大臣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⑦設伊犁將軍
③迎接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
④組織雅克薩之戰、簽訂《尼布楚條約》
①冊封班禪
⑤設置臺灣府
⑨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
⑧平定噶爾丹叛亂
設置機構
武力平叛
冊封首領
反侵略斗爭
頒布法律
清朝處理少數民族關系的方式
疆域廣,達極盛
——清朝的疆域

清朝
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
釣魚島、赤尾嶼等
西跨蔥嶺
東臨太平洋
北接西伯利亞
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
外興安嶺和庫頁島
西南達喜馬拉雅山脈
南至
南海諸島
中國成為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力強大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奠定了我國今天的疆域基礎。
清朝的疆域

邊境一日不寧,內地之民一日不得休息;恩威并重,有時偏恩,有時偏威,采用封爵、給俸、聯姻等籠絡安撫;從俗從宜,各安其習,注重對蒙、藏、維等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和尊重,設理藩院。
——摘編自《清文獻通考》
根據材料,概括清朝民族政策的特點,有哪些作用?對今天有何啟示?
特點:恩威并重、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作用:①加強了清政府對邊疆地區的管轄,維護了國家統一;
②促進了各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啟示:①要促進民族關系的和諧發展。
②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行徑。
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清廷對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轄
1662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
冊封達賴、班禪
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
鞏固西北邊疆
平定噶爾丹叛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1762年清朝設置伊犁將軍
雅克薩之戰
康熙皇帝兩次擊敗俄軍
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清朝的疆域
奠定了我國今天的疆域基礎
課堂小結
1.(2024·重慶·中考真題)1762年,清朝以伊犁為“新疆都會”,籌劃當地駐兵屯田,決定1764年至1766年,將涼州和莊浪滿洲、蒙古兵悉數攜眷遷往伊犁永久駐防。這一決定旨在( )
A.使清朝實現對全國的統治 B.平定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
C.加強清朝對西北地區管轄 D.幫助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
2.(2024·四川瀘州·中考真題)下表是某一時期大事年表(節選)。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應該是( )
A.文明的起源 B.政權分裂與民族交融
C.繁榮與開放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中考鏈接
C
D
4.(2024·山東煙臺·中考真題)就西藏地區而言,清朝政府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治理手段,以下能為其提供實證的是( )
3.(2024·山東菏澤·中考真題)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兩位彪炳史冊的人物,一位“血戰殲倭,勛垂閩浙”,一位“驅除荷虜,一代英雄”。他們的共同貢獻是( )
A.鞏固清朝統治 B.促進經濟發展 C.反抗外來侵略 D.推動社會變革
中考鏈接
C
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塘县| 永安市| 广元市| 晋宁县| 高邮市| 竹山县| 紫云| 黔西| 永靖县| 嘉鱼县| 黄山市| 大名县| 从化市| 太原市| 伊通| 渝北区| 芒康县| 全州县| 山丹县| 苏尼特左旗| 彩票| 历史| 澄城县| 阳春市| 中宁县| 商南县| 宝鸡市| 道孚县| 尉氏县| 林西县| 南郑县| 湘潭市| 靖江市| 洛南县| 慈溪市| 临澧县| 阳山县| 巫溪县| 马龙县| 广南县| 慈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