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統編2024七下歷史同步精品課件人教版七年級下冊2025年春七下歷史情景教學課件嵌視頻(統編2024版)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至鴉片戰爭前):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第20課 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學習目標2新課引入3新知學習4前課回顧1課堂小結5隨堂練習6第19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1.雍正年間,朝廷設立________,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重要中樞機構,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2.清朝大興“________”,造成了社會恐慌,摧殘了許多人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4.順治時期,頒布“________”,1757年(乾隆年間),清廷下令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西方商船來華的口岸,并規定由朝廷特許的___________統一經營對外貿易。3.1796年爆發的__________導致清朝元氣大傷,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轉折點。前課回顧禁海令軍機處廣州十三行白蓮教起義文字獄1.通過圖文材料,了解明清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及人口增長的基本狀況;2.通過學習和分析,思考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和影響;3.通過了解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問題,正確認識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學習目標重點新課引入明清時期的蘇州為什么如此繁華呢?反映明清時期經濟怎樣的發展狀況?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描繪明代蘇州城的社會生活情景,反映了蘇州市民生活和商業貿易的繁榮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新知學習1.明朝農業發展①明太祖下令允許民眾開墾各地荒閑田地,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遷民路線圖明太祖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譬猶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要在贍養生息之而已。——朱元璋②明朝還組織大規模的移民屯田,對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措施:洪武丈量魚鱗圖明太祖鑒于不少地方有土地兼并、隱匿現象,下令在全國丈量土地,編制土地清冊。因冊中畫有每塊土地的方圓四至,狀若魚鱗,故稱“魚鱗圖冊”。③明朝對全國土地進行核查,編制土地文冊,作為征收賦稅的依據。清朝延續這一做法,多次加以修訂影響:使得稅收更加公平合理,也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相關史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康熙農為天下本務,而工商皆其末也。——雍正帝王之政,莫愛民,而愛民之道,莫要于重農桑……——乾隆清初統治者認識到恢復經濟,尤其是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是“國之大計”。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位帝王,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2.清朝農業發展(1)原因①耕地面積不斷擴大自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實施治黃,歷三十年,肆虐半個多世紀的黃淮水患得以根治。乾隆時繼續大規模興修水利,實行高投入,又勝過前朝。總計“河工、海塘,以億萬計”。——《中國古代經濟》②興修水利,對黃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運河進行治理,還組織人力修建了許多堤壩、渠堰、海塘(2)表現材料一:時期 耕地面積(頃)1661年 (順治十八年) 54935761685年 (康熙二十四年) 60784301724年 (雍正二年) 68379141766年 (乾隆三十一年) 7414495黃河治水圖材料二:③明朝引進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清朝改進種植技術,改良新品種,使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廣種植圖④棉花、甘蔗、煙草、茶葉、藥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棉花甘蔗煙草茶葉(3)影響對手工業和城鎮商品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農業生產發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繁榮。農業產品品種和產量的增加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徐光啟《農政全書》中的棉紡織工具——線架 明朝時,棉紡織業逐漸從南方向北方推廣。1.手工業的發展明朝中后期工商業分布圖棉紡織業中心絲織業中心制瓷業中心據圖,概括清朝前期手工業發展的表現。絲織、棉織、印染、制瓷品種繁多,產品精良清朝的制瓷工藝較明朝又有發展。其中最重要的發展是琺瑯彩和粉彩的創制。清乾隆 粉彩九桃天球瓶清康熙 御制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碗2018年香港蘇富比 1.9億RMB成交2016年香港蘇富比 9883萬RMB成交清道光 湖綠色緙絲冰梅紋氅衣清乾隆 黃紗繡彩云金龍單龍袍材料一:江寧著名的機戶李扁擔、李東陽等,都各自擁有織布機五六百張;佛山鎮經營棉織業的手工工場達2500家,織工超過50000人。——部編版《中國歷史》出現比較成熟的手工工場,其中有些頗有規模。材料二: 郡城之東,皆習機業……工匠各有專能,匠有常主,計日受值。——《蘇州府志》根據材料分析概括手工工場的特點。規模大,人數多,分工明確,出現雇傭關系。資本主義萌芽機戶出資,織工出力2.商業的繁榮①明清時期,陸路和水路的商旅往來頻繁,各地的商品貿易十分興盛,形成了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的商業網絡。《姑蘇繁華圖》(局部)畫面描繪了乾隆時蘇州繁華的景象清朝海外貿易路線及白銀流向示意圖中國國外瓷器、茶葉、絲綢白銀②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大量銷往國外,美洲等地的白銀通過海外貿易流入中國,白銀是百姓繳納賦稅的貨幣。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一環。③出現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幫,擁有雄厚的商業資本,在全國進行商業活動。山西·晉商主要販賣糧食、食鹽、綢緞、茶葉等,后來主要經營貨幣金融業務,在全國各地開設“票號”。徽州·徽商主要從事食鹽、糧食、綢布、茶葉、木材、典當等行業的經營活動。對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人口的增長康熙時達1.5億乾隆末年達3億明朝鼎盛時期明末1億多人口銳減人口時期清朝前期人口增長情況示意圖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人口的數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長原因:結果:清朝前期的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材料一:走西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遷徙”事件之一,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余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山西人、陜西人、河北人背井離鄉,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根據材料概括人口激增的影響。積極:中原地區人口快速增長,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大量人口流向邊疆地區,開荒墾田,發展生產,極大促進了邊疆的社會繁榮。清朝新疆地區人民生活時間 全國人均耕地面積順治十八年(1661年) 6.88畝康熙六十年(1721年) 8.26畝雍正十二年(1734年) 8.13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2.51畝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積變化消極:①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材料二:清朝中期人口數量和人均耕地面積對比圖材料四:在人口膨脹的壓力下……流徙城市的人群因無業可就,沉淀形成一個由流氓、乞丐、小偷、賭徒、娼妓、迷信職業者和殺人越貨者等組成的次生社會群……人口膨脹實際上也是醞釀大小農民起義的潛在原因之一。——《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脹》材料三:為了減輕人口日益增加的地區壓力,對森林覆蓋的山地進行了堪稱全國性的開墾,對丘陵和山地的開墾如此密集,以至于水土流失已成為嚴重的問題。——何炳棣《1368-1953中國人口研究》③龐大的人口也造成了社會壓力,影響了經濟的持續發展。②開荒墾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地力下降。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表現意義傳統手工業的發展手工業的發展手工業工場的發展商業的發展原因人口的增長影響課堂小結商業網、商幫1.(2024·山東日照)明末清初,廣東南海縣九江鄉“魚塘十之八,田十之二”,到乾嘉時期,“民多改業桑、魚,樹藝之夫百不得一”,曾經的稻米主產區和輸出區幾乎不再生產稻谷。其稻米“盡仰賴于他鄉”。除魚桑之業,還有甘蔗、柑橘種植,都被鄉民視為獲利途徑。這一現象( )A. 反映農耕面積擴大B. 推動商品經濟發展C. 加快自然經濟瓦解D. 表明手工工場產生B 隨堂練習經濟作物增加2.《耕織圖》于南宋問世,經明清兩朝帝王不斷修訂,至清末700余年間,各種版本層出不窮,這種現象反映了( )A. 南宋《耕織圖》廣受歡迎B. 明清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C. 明清時期繪畫風格有變化D. 清代《耕織圖》版本很多B3.(2024·武漢)與明朝鼎盛時期相比,清朝前期人口數量有了很大變化。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A. 市民文化豐富B. 禁海令的頒布C. 手工工場成熟D. 社會經濟發展D明朝鼎盛時期和清朝前期人口數量變化情況清朝前期的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復社會經濟發展的措施,使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導入.mp4 晉商徽商.mp4 第20課 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2025春七下歷史情境教學課件含視頻(2024版)】.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