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下學期東北師大附中歷史學科試港高三年級第四次棋擬考試滿分:100分考試時長: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須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座位號填與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并粘帖條形碼。2,回答選擇思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3.阿答非迭擇題時,請使用0.5亮米黑色字跡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趣卡各趣目的答題區域內,超出答題區域或在草稿紙、本試題卷上寫的答案無效。4.保持卡消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皺、弄破,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孔子為人的道德修養設定了賢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理想人格甘標,并強調“仁”的實踐從自身開始,“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這反映出孔子()A.重視人的主體地位B強調理性思考C.主張維護等級秩序D.反對貴族專權2.重視品行的孝廉察舉是兩漢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東漢初年,政府開始實行“授試以職”制度,無論是孝廉袋舉或公府辟召,都要先經過一年到十年的吏員試用期才有資格被授予甘職。這種變化()A.強化能力考察的囚素B.有利于擴大官吏來源C.能夠增強社會流動性D有助于強化中央集權3.隋文帝于開皇三年(583年)推行“大索貌閱”,按戶籍登記的年齡和本人體貌進行核對,以防止詐老詐小,這項政策被唐代繼承并完兼。據此可知,“大索貌閱”的主要影響是()A.導致了隋朝速亡丑.削弱了豪強地主C.提高了政府效率D.增加了政府稅收4.李清照是宋代少有的女詞人,靖康之難后,其詩詞情感轉為惆悵,并寫下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佳句。這表明宋代()h。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提升B.政治局勢影響詩詞創作(李清照詞由婉約轉問豪放D.程朱理學逐漸深入人心.明中后期,一般的租佃關系已普遍采取奧約的形式,但在商品經濟發達的江浙、福建已經盛行定額租制,甚至還出現了貨幣地租,仰農對地主從以人身依附關系為主向以土地依附為主的方向過渡,從而獲得了更多的經營自由。這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農村經濟商品化B.農民對地主人身依附關系進步松弛C.封建地租貨幣化D.商品經濟推動封建生產關系的變化6.注敬虞在《中國近代經濟史》中的統計,從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國各省新開設的資本萬兩以上的廠礦共62家,資本總額1246.5萬兩,遠遠超過甲午戰爭前20余年的總數,平均每年設廠數超過甲午前的7倍。這主要得益于():.清政府大力推動工業化.列強放松對華資本輸出C.民間“實業救國”惡潮興起D.群眾性反帝愛國斗爭高漲7.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一位參會人員在做報告時,認為第五次反“陶剿”失敗的原因包括①國民黨反動派軍事力量過于強大,還有帝國主義經濟援助和軍事傾問的幫助:②中央蘇區物質條件不好: 白區反帝反蔣運動沒有顯著進步:④瓦解國民黨軍隊的工作和游擊戰爭薄弱:⑤各蘇區相配合不夠緊密。其中①是主要原因。該報告的觀點()A挽救了中共、紅軍和中國革崳B.有利于解決軍事以及組織問題C堪稱實事求是,比較全面系統D.認為失敗原因主要是客觀原因8.1962-1963年。我國共動員了30萬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大部分知識青年或到農村插隊,或被安排到國營農場。這一舉措表明()A.國家加強對農業技術的改逢B.“大躍進”運動仍然在延續C.“左”傾錯誤的影響得以消除D.國民經濟調整進一深入9.1990年,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資產評估中心成立。第二年,國務院頒布了《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提出在出現資產拍賣、轉讓,企業兼并、出售、聯營、股份經營等情形時必須對國有資產進行評估。這表明我國()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升B.企業管理體制改革走向深入發展C.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步伐加快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形成10.19世紀前,人們認為古希臘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屆奧林匹亞賽會。19世紀后期以來,隨著邁錫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發現、占希臘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亞、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經歷過類似過程。高三四模歷史學科參考答案1.【答案】A【解析】從材料來看,孔子對人的道德修養進行了設定,并強調“仁”的實踐從自身開始,這表明孔子非常重視人的主體地位,故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仁”的實踐并非理性思考,故B項錯誤。孔子在這里強調的是道德修養,并非等級秩序,故C項錯誤;孔子并不反對貴族專權,故D項錯誤。2.【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東漢初年政府開始實行“授試以職”制度,即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才有資格為官,這反映了當時政府重視對官員能力素質的考察,故A項正確;材料中的變化對官吏來源沒有太大影響,故B項錯誤;材料說的是官員任命,與社會流動性關系不大,故C項錯誤;中央集權說的是中央對地方管理的問題,選官、用官的變化對此影響不大,故D項錯誤。3.【答案】D【解析】“大索貌閱”是隋朝推行的用以整頓戶籍和征收賦役的措施。隋初,農民隱漏戶口、詐老詐小的現象極為嚴重,直接影響到國家財政收入和政府對勞動力的控制。為了查實應納稅和負擔徭役的人口,隋文帝于開皇三年(583薛)推行“大索貌閱”,即按戶籍上登記的年齡和本人體貌進行核對,檢查是否謊報年齡,詐老詐小。通過檢查,大量隱漏戶口被查出,這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賦稅收人,故D項正確。4.【答案】B【解析】宋代政局動亂,靖康之恥使李清照的心境發生了變化,其所作詩詞情感轉為惆悵,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出女性社會地位得到提高,故A項錯誤:李清照的詞屬于婉約派,其作詞風格沒有改變,故C項錯誤;由材料看不出程朱理學逐漸深入人心,故D項錯誤。5.【答案】D【解析】材料講的是商品經濟發展與依附關系的變化即封建生產關系的變化,枚其反映的實質問題就是商品經濟推封建生產關系的變化,故D項正確。6.【答案】C【解析】清政府大力推動工業化指的是洋務運動,故A項排除;列強放松對華資本輸出是在一戰期間,故B項排除;由所學可知,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有: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瓦解了自然經濟,民間“實業救國”思潮興起,故C項正確,D項排除。7.【答案】D【解析】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原因主要是由于共產國際的指導脫離中國革命實際,中共中央犯了“左”傾錯誤,這是主觀方面而非客觀方面的。該參會人員(博古)高三四模歷史試卷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種錯誤認識不符合ABC的表述。8.【答案】D【解析】結合題中信息可知,這一舉措與20世紀60年代我國調整國民經濟結構、踐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有關乃項正確。這一舉措并不是由于農業生產缺少科技人員而采取的,A項錯誤,排除:這一舉措體現了對“左”傾錯誤的糾正.B項錯誤,排除;此時仍在糾正“左”傾錯誤的過程中,因此“左”傾錯誤的影響不可能得以消除,C項錯誤,排除。9.【答案】B【解析】結合題中時間信息可知,此時我國正處于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時期,因此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資產評估中心的成立順應了我國變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客觀需要,體現了國企改革向縱深發展的趨勢,B項正確。1984年以后,城市經濟體改革全面展開,A項與題中時間不符,排除;世界貿易組織建立于1995年,C項與題中時間不符,排除;我國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1992年,因此在1990年不可能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D項。10.【答案】A【解析】邁錫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發現,使人們對希臘文明史的認識“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由此可見,新的歷史資料的出現推動歷史認知的進步,故選A。材料強調的是新的歷史資料對歷史認知的推動作用,而不是文字記載的局限性,排除B;題干材料未涉及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和族群身份認同問題,排除C、D。11【答案】B【解析】由材料“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應提供交通工具”“如為貧民,則任何人都可充任其保證人”等信息可以看出,《十二銅表法》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司法程序公正,照顧到了弱勢群體的利益,故B項正確。12.【答案】A材料體現了封君封臣制度需要特定儀式,需要雙方的認同與許可,并給予或交還相關象征物品,這說明二者之間存在契約關系,契約維系著封君與封臣的關系,并決定著二者的權利與義務,故A正確。結合所學可知,封君只能管轄自己直屬的封臣,對于封臣的封臣無權管轄,B錯誤;結合所學可知,封君地位高于封臣,C錯誤;王權逐步得到強化發生在西歐中古中后期,且材料沒有體現出王權的加強,D錯誤。13.【答案】A【解析】他們不傾向于民主政治,他們不信任平民,并不是他們反對民主政治,而是看到了直接民主制的弊端,故A項正確。B、C、D三項都與材料不符,均排除。14.【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13一1926年生產資料與消費資料的生產比重變化,從表第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吉林省長春市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下學期第四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pdf 高三四模歷史學科參考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