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湖南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卷歷史(五)本試卷共6頁。時量60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已的姓名、準考證號寫在答題卡和本試題卷上,并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和相關信息;2。選擇題部分請按題號用2B鉛筆填涂方框,修改時用橡皮擦干凈,不留痕跡;3.非選擇題部分請按題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書寫,否則作答無效;4.在草稿紙、試題卷上作答無效;5.請勿折疊答題卡,保持字體工整、筆跡清晰、卡面清潔;6.答題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膠和貼紙。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996年,國務院啟動“夏商周斷代工程”,“夏代年代學研究”是這項工程的一個分支。最能作為這一研究的原始史料的是類A.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B.古代關于禹的傳說C.《史記》記載“從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D.岳麓山巔的禹王碑2.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曾有過三次大革命。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結束了領主封建制,創立了實行中央集權制的帝國。這里的“領主封建制”是指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郡縣制3.中國歷史上民族交融的途徑:一是戰爭與交往,二是民族遷徙,三是少數民族統治者改革,四是友好往來。對第三種途徑的最好詮釋是A.吳起改革B.管仲改革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改革毀4.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節目掀起了地名文化熱。地名與歷史息息相關,下列古今地名對照正確的是A.東晉建康一今蘇州B.北魏平城一今太原C.唐朝長安一今西安D.元朝大都一今成都湖南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卷歷史(五)第1頁(共6頁)5.右圖所示官署最早可能出現在A.唐代B.宋代止遺司的而海專C.元代D.明代6.下表為清前期人口數和耕地數變化情況表,該表反映出當時的主要社會問題是年份人口數年份耕地數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1億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6.08億畝雍正二年(1724年)6.84億畝乾隆六年(1741年)1.596億乾隆十八年(1753年)7.09億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2億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7.41億畝乾隆五十二年(1778年)3億乾隆四十九年(1775年)7.16億畝A.環境污染B.能源問題C.階級斗爭D.人地矛盾7.右圖A.揭示了洋務運動的本質B.標志著中國外交制度的正式確立C.反映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頂戴花翎與“自強”“求富”D.解釋了清政府已成為洋人的朝廷(總理衙門大臣在議事)8.孫中山創立的黃埔軍校校門上,一副對聯格外霸氣和顯眼:“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斯門。”橫批是“革命者來”。這反映黃埔軍校A.實行中蘇聯盟B.政治教育與軍事訓練并重C.堅持國共合作D.為建國民革命軍奠定基礎9.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18戶農民簽訂包干到戶的生產契約書。其內容大致為:我們分田到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后能成,每戶保證完成全年上交公糧,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干部坐牢殺頭也甘心,大家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十八歲。這反映A.廣大農民迫切要求廢除封建土地制度B.農民迫切希望改變“吃大鍋飯”現狀C.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影響農業生產發展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普遍推行湖南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卷歷史(五)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